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农业的支持,由于农业生产在设备和技术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为此要不断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整体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各地区发展不会出现较大差距。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1:

浅析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关系我国的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时,国家粮食的产量对于国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随气候和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造成农业用水的极大阻碍,而水资源是粮食能否取得增收的最重要的基础保证。为保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满足粮食作物的灌溉,国家在东北四省区开展了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确保粮食增收、国家粮食的安全,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关键词:节水增粮行动 灌溉 现代化农业建设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的增产增收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有效的保证了粮食的产量,本研究就目前我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发展问题开展研讨,提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1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概况

1.1传统粮食种植概况

我国传统粮食的种植一般选在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和靠近水源的平原地区,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多,迫切需要开发扩大粮食的生长土地,机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使粮食产区不再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但是与粮食生长有关的水资源却成了粮食能否获得增产的主要矛盾,在粮食作物生长对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传统的方式是“望天收”,在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单纯的依靠天气降水与河流湖泊的水源,特别是在我地区十分依赖气候条件,在部分离河流湖泊水源较远的地区就造成了“十年九旱”的局面。特别是我县年拥有水资源3.61亿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20mm。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耕地380万亩,人口64万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年份,造成了粮食的大量减产,更严重的情况可能造成粮食绝收,为农民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1.2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主要内容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是针对我国东北部分粮食作物主产区由于气候降雨等原因,在较为干旱的季节利用水利工程和一些节水措施进行灌溉的方式,其目的是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收。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保证了在干旱的季节或年份粮食作物的生长,使粮食作物在缺少水源的季节也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满足自身营养物质生长的需要。在我国目前主要的节水增粮项目主要有水利设施建设,水坝、水库、湖泊等蓄水作用。开凿地下水、开挖蓄水灌溉渠道,铺设灌溉管、带等措施来进行节水增粮计划,建立新型的灌溉方式,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保证了在干旱少雨年份粮食的增收。

1.3节水增粮项目的发展阻碍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在我国局部受气候条件影响严重的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仍然不能满足粮食灌溉的需要,水利工程设施兴建较少,不能满足一定地区的存水蓄水功能,没有在水资源丰富的季节进行水量的存积的设施设备导致降水的大量流失,在利用地下水改造井水资源方面还有待完善,水源改造不过关,技术有待提高,对地下水不能够合理的利用,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流失,在粮食灌溉方面利用传统漫灌方式的灌溉较多,漫灌灌溉方式不能够很好的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使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工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一些不正规的小厂家将用过的污水直接排放,污染农业用水,这也不利于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

2创新方案,完善节水增粮方案

2.1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水资源蓄积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改变传统“望天收”的主要方式,所以为了保障节水增粮项目的正常进行,在一些江河流域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利用拦河大坝、蓄水水库等水利设施在水资源丰沛的季节对降水进行收集,然后在遇到较为干旱的年份就可以利用水库蓄水池中的对粮食作物进行灌溉,这样就可以保证粮食的增收,同时水利设施还可以进行发电等其他工业用途。所以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水力资源积蓄有利于节水增粮项目的实施。

2.2合理利用开发地下水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地理条件要求较高,只有在一些江河流域才能够进行,所以现阶段节水增粮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地下水对遭受干旱的粮食土地进行浇灌,一般方式是利用地下水,利用抽水机具将地下水提上来进行农田灌溉,但是地下水资源毕竟有限所以对于提上来的地下水要合理利用,对于灌溉的水井一定要案要求的工艺、标准施工,这样有利于地下水的采集,对地下水的利用是节水增粮的最主要的方式,地下水灌溉能够保证干旱土地粮食的生长需求,在干旱季节各级政府和地方部门要大力扶持村民合理利用地下水以保证农民粮食的正常增产。

2.3调节灌溉模式,节约水资源

对于目前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要进行农业灌溉改革,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将漫灌改为喷灌、滴管等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兴建输水管线,将传统的土壤堆积的输水渠道改为水泥或者管线运输,这样能有效的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尽管在短时间输水管线的建设成本较大,但是就水资源利用和粮食增产来看是最有利的一种节水增粮的方式,是对以后粮食增产的基本的保证。实施喷灌、滴灌等农业灌溉的方式既有利于农作物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又节省了水资源,是现阶段最有效的农业节水方式,在未来农业灌溉方面一定会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现代化灌溉农业的典型代表。

2.4加强对工业污水的管控力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对于一些设施较为简陋的小厂家,工厂污水没有净化系统,就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农业灌溉水源的污染,对于农业灌溉的影响极大。大大的减少了农业灌溉可以使用的良好的水资源,使农作物减产。所以,对于污水排放的小工厂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对于污染较重的工厂要进行整顿和关闭,不能只看工厂的短期利益就放弃环境和粮食作物的增产,对工业污水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污染,增加了可以灌溉的农业用水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节水增量行动项目工程的促进。

2.5创新科研,开发抗旱品种

在严重缺水的农业地区可以利用增加灌溉农田的渠道来增加粮食收入,同时也可以在苗种方面进行改良以促进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对于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要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这样在缺少水的时候可以保证粮食的一定收入,不至于损失过于严重,同时要对苗种进行改良,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质量,多研究耐旱的品种,提高粮食作物对水的利用效率以促进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

3节水增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节水增粮项目的进行有效的保证了现代农业粮食的增收,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有效的节省了水力资源,解决了在干旱季节我国局部地区粮食的增产问题,极大的挖掘水资源的价值。由于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证粮食作物的持续增产,就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现代农业对农业灌溉的新要求就是节约每一滴水资源,使水资源尽可能的被农作物吸收,使粮食作物取得显著地增产。

4结束

节水增粮项目是现代农业对于粮食增产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粮食减少对气候依赖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效的促进了农民粮食作物的增收,要保证节水增粮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只是农民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更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大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尽最大努力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供需矛盾缓解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促进现代化农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宝招,陆桂华,李原园,等.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 2010, 18(3):404 -4091

[2]张光辉,费宇红,刘克岩.华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J]水科学进展, 2009, 17(1):43 -481

作者:侯立国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2:

建设现代化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农业的支持,由于农业生产在设备和技术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为此要不断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整体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各地区发展不会出现较大差距。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与产量,全面做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建设;农业机械化

引言:

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在经济体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产量和技术上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所生产的农作物可能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产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与物力,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已有多个地区在农业上实现现代化建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着大步增长的创收,为当地的经济收入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加快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有一些地区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建设,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使得农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力,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1)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较低

虽说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有一些地区在实际推进中对其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首先是当地农业机械化部门本身存在问题,没有根据农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作出整改,在本职工作上有所缺失。其次是与本地人的思想有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上,没有用创新的方式来改变生产与技术,对机械化农业产品的使用与热情度不高,也有一些地區是受到场地的限制,大型的机械化难以进入作业,久而久之便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1]。

(2)农业机械化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想要发展好农业机械化,就必须由专业的人才和部门进行规划和发展,由于目前的农业机械化工作部门比较多,在分工和处理上存在不一致、不明确等问题,有的部门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不足。同时,一些地区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不高,面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上认识有限,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待提高,在工作态度上存有消极怠工的情况,没有投入省心在农业机械化建设上,从而影响了农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停滞不前。

(3)农业机械化基础薄弱,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十分薄弱,发展规模也处于比较小的状态,在服务与后续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一些农业的基础建设缺少相应优惠政策和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的扶持力度上比较低。加之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存在不足,农户在进行办理农机牌照、购买大型农业机械或者维修机械等方面的经费优惠政策比较少,还有在对农户的培训和新技术的使用上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模式,导致农户无法统一化使用机械化工具来提高生产,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上有待加强。

(4)农业机械性能有待提高

在农业发展上我国是属于比较晚的,在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上也无法涉及到全部地区,加之农机的核心技术有一些是当前技术未能提供的,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来发展,由于在农业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机械设施不够完善,在性能上也略低于其他先进农业地区。目前的农业机械大多是小型农机,缺少大中型农机以及配套设备,只在生产的环节起到节省人力物力的作用,在包装和加工上大多数是靠人工,使得农机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像是辽宁地区的农业机械大多数以运输和浇灌为主,在播种、育苗、收割等环节的农机有着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性能[2]。

三、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在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上,不仅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也要在技术与专业人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是当前农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会浪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其劳动工具的便利程度比较低,在使用上存在很多的局限。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生产带来的弱势,也能抵挡一些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生产问题。同时,在农业生产的规模上也有所提高,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2)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益最大的是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稳定农村经济,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农户带来稳定的收入,在农作物的产量和生产能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像是辽宁地区全面推广“三农”工作,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能在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业机械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新的力量与支持。

(3)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和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因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技术和专业上对农民有着一定的要求,其必须具备有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许多农民利用其性能与便利性提高自身的收益,加之农机部门不断培养新型农民,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农业实际生产中,不断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3]。

四、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面对日益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用专业和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生产,以此来减少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想要让农业机械化应用到各个地区中,就需要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的农业情况建立相应的农业机构和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来提高农户的思想和认识。由于受众对象是农民,因此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宣传,比如在乡镇的广播、分发宣传册、入户讲解等让农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到农业机械化的优点,也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和走访,让一些中小型的农户对农业机械化有深入地了解。同时,对于已经使用农业机械化的农户要提供技术服务,结合农机的使用情况展开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定期组织农户学习机械操作和保养,确保农机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2)加强农业机械的科研创新工作

虽说当前的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的发展,但其需求和技术也随着不断变化,因而要在技术手段上有所创新,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科研创新工作,才能让农业发展的需求得以满足,比如在辽宁地区的农业发展上,其农业机械化主要集中在收割与播种等环节,在养殖、经济作物等装备存在不足,生产技术并不完善,导致虽然提高了生产力和产量,但经济效益仍然比较低下,所以需要结合辽宁当地农业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中,以此来增加辽宁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户的收入。

(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支持,对此相关农业部门要努力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从农机的生产、销售到后期维修和保养,农戶培训等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水平,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来提高生产产量。同时,要建立农机的配套服务部门,比如农机咨询、农机维修、农机宣传以及机械示范站点,让农户可以全方位了解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政府可以搭建与农业机械化有关的信息平台,把有关的农机资源和信息放在平台上让农户查阅,随时掌握农机的第一手消息,以此来扩展农机发展的渠道[4]。

(4)政府给予优惠补贴与有效引导规划

农业机械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农机的购买价格成为农户的困难之一,对此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农机补贴和贷款机制,让农户能够在能力范围之内购买到合适的农机用于生产中,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购买积极性。此外,政府要从全面观出发来规划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结合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要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产品并推广到世界各地,帮助农户打开对外销售的渠道,努力提高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使得农户收入和当地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只要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步伐,才能让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对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推广方式、创新机械化科研水平、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以及政府加强引导等策略,从根本上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念勇.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11-12.

[2]杜宇茜,柳春红,陈烝,刘磊,马广源.农业机械化发展助推现代农业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105-106.

[3]徐法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130-131.

[4]范虎军.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实际应用[J].营销界,2020(44):92-93.

(建平县行政审批踏勘中心 辽宁 朝阳 122400)

作者:李丽

现代化农业建设论文 篇3:

建设现代化农业

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级。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由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园区坚持科技引领、镇园一体、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淮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淮安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提出建设“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想,并以此為载体,集聚农业高新科技资源,加速推进淮安农业现代化进程,辐射带动淮河流域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再以企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来完善科技支撑链。园区把建设特色产业链作为重点,创新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引领和三产融合,实现园城建设结合、产城发展结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和产业支撑。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次布局。核心区位于淮阴区码头镇,面积2.25万亩,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展示平台、农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企业集聚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区等8个功能区。“示范区”分布于淮阴区其他有关乡镇,面积22万亩,主要建设优质稻麦产业科技示范区、特色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区、健康畜禽产业科技示范区、特种水产产业科技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示范区。“辐射区”覆盖淮安市所属县(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并辐射河南、安徽等淮河流域其它地区。

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联创共建机制,由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投资20亿元,资金筹措由财政资金引导和多元投资相结合,2015年园区基本建成,此后不断完善提升。在组织管理上,园区借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实行“1+1+1+N”的组织管理模式。

汇聚特色产业,打造高科技农业产业基地

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位于淮安市淮阴区。近几年来,淮安市以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农业产业化为主题,实施了农业科技4大工程,以此来支撑园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围绕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高效畜禽、特色水产、农产品深加工等5大产业技术重点领域,聚集和整合省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开展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开发等10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淮安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在产业相对集中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县(区),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自2004年来,江苏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以来,5个县(区)先后被列为项目示范区、辐射区,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淮安市通过典型引路、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服务和产业化带动等形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促进了园区先进技术与千家万户的对接,提高了科技到位率,有力地提升了淮安市水稻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稻米产业化经营。

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

围绕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淮安市着力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除江苏省农科院淮阴农科所外,还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江苏省饲料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鳌虾培育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淮安市正在筹备合作建设中国农科院淮安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等合作平台。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将淮安打造成为汇聚省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发展成为全省农业高技术产业高地,为园区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园区除了有农业科学技术支持外,还具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地理区位上,淮安市淮阴区位于苏北平原腹地,水陆空交通便利。除京杭大运河等水路外,京沪、同三、宁连、徐淮盐等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新长铁路贯通城区,规划中的宁淮、宿淮、淮扬等3条铁路也将穿越全境。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状况方面,淮阴区快速增长的经济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园区农业发展情况方面,淮阴区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集聚了皇达兰花、台生源菌业等一批台资企业;建成了丁集日光能温室蔬菜科技园和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园区;开发出了淮阴稻米、丁集黄瓜、苏淮猪3个特色农产品;建成了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特色畜禽、特优水产4大主导产业基地;创建了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棉花庄西瓜产业园、袁集辣椒产业园和凌桥香瓜产业园5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了一批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业发展快速。

此外,园区稻麦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发达。淮阴区是全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油料基地,先后3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荣誉称号。“淮稻”和“淮麦”系列品种更是享誉全国。同时,淮阴区蔬菜产业发达。丁集“淮安黄瓜”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授予“江苏省黄瓜产业基地”。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主要发展蔬菜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此外,园区还有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袁集大棚辣椒产业园等,示范推广了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蔬菜有机栽培等新技术,创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多个。淮阴区省级规模猪场22个,市级规模猪场118个;肉禽省级规模养殖场90个,市级规模场169个。有4个良种示范场、1个农牧结合示范场、32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5个畜禽综合利用示范场通过验收。其中,“苏淮猪”位列农业部2012年推介的畜牧类主导品种第1位;“淮阴黑猪”201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刘老庄镇和渔沟镇分别建有“苏淮猪”原种场和保种场,并推广标准养殖技术、规模养殖场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水产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园区特色产业。淮阴区现有淡水养殖面积8.6万亩,其中高效渔业占2/3、高效设施渔业占1/5,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渔业总产值4.04亿元。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5%,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1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60%,水产品加工率达到10%。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淮阴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0余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市级27家;建成连锁经营网点580个;成立了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引导农民经纪人从单纯的农副产品交易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

围绕主导产业,园区还建立了种子加工、环境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植物保护和疫病防治、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体系,建立了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农产品信息网络。

自建立以来,淮阴区对照创建标准,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园区科技服务超市、食品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高科技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未来发展中,园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道路上越走越快。

上一篇:信息化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企业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