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项目

2022-07-20

第一篇:现代农业建设项目

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汤新明

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扎实推进项目农业建设,有利于解决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有利于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有利于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我们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一、始终突出“三资”开发农业,全力以赴扩大投入总量。推进项目农业建设,招商引资是决定性因素。围绕全年项目农业投入总额确保12亿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到帐外资5000万美元的总体目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三资”进军农业。一要抢抓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大桥、大路、大港建设加速推进,如皋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竟相投入热土的新机遇,牢牢把握上海等地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加紧向周边地区梯次转移的新趋势,牢牢把握城乡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项目农业逐渐成为“三资”竞逐热门产业的新特点,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二要集聚发展资本。在加大财政对项目农业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三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集聚更多的项目农业发展资本。要注重扩大利用外商资本,挖掘我市现有资源、产业基础、人文条件等

各方面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农业利用外资项目,释放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注重引进工商资本,引导工商企业回归母体,加快进军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流通领域,获取丰厚回报。要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我市民间资本充裕、投资欲望强烈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支持广大农户大胆投资设施栽培、规模种养殖,努力形成全民参与项目农业建设的浓烈氛围。三要创新招商方法。充分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创新农业招商的路子和办法,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现代招商相结合,大型招商活动与小分队专业招商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切实提高引资落户的成功率。要充分把握各类投资者对投资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政策环境和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环境。

二、始终突出打造市场主体,全力以赴壮大龙头企业。要牢固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一要进一步推进规模扩张。集中力量、集聚要素、集合资源,重点扶持“原料以本地为主、联结农民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把光远、长寿、长生、天盟等一批产业基础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2007年,确保培育年销售超10亿元、超5亿元、超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10家以上,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要突破30亿元,增长40%以上。二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次。加快龙头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步伐,通过推进技术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大力鼓励和支

持南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加快把长生、光远、玉兔等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成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要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供应种苗、赊销饲料、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返还一定利润、进行技术培训、提供贷款等形式,使企业和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确保全市今年培育建成带动基地1万亩、联结农户5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带动基地5000亩、联结农户3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带动基地3000亩、联结农户1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6家。

三、始终突出培育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做强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代表着农业作业方式、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要围绕“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要求,以设施农业为重点,以提高竞争力、带动力和承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有特色、成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板块。一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完善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要与工业园区、农民集聚点规划有效衔接,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集中产业、形成规模、打出品牌、显现效益”的要求,重点推进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的五大高效农业经济带,发展沿204国道、皋高线、334线的花木草坪,沿戴营线、江曲线、丁柴线的湖桑,沿白雪线的粮经作物,沿蒲黄线的蔬菜,沿宁通、沿海高速和沿江一级公路的高效渔业走廊,各镇(区)要在沿路经济带两侧至少建1个千亩以上的高效农业园区。二要加强基地对接。大力实施“一村一企”、“一村一品”战略,推动各镇(区)、村(社区)积极主动跟农业龙头企业沟通、

协调,共同协商建立基地计划和推进工作,已经对接的要提高联系的紧密度,提高对接成效。“百强”企业要增强服务带动意识,主动与村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带动作用。要抢抓秋播机会,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要积极发展优势明显的青刀豆、青花菜、大白菜等高效蔬菜。如城、白蒲、搬经、磨头、桃园、袁桥、石庄、九华、下原等镇加强与长生、光远等果蔬加工龙头企业的对接,重点发展加工果蔬生产基地。高明、雪岸、柴湾、东陈、石庄、常青、搬经、磨头、桃园、袁桥等镇加强与新丝路、高明富民等茧丝加工企业的对接,重点发展蚕桑基地。如城、柴湾、东陈、林梓、下原、吴窑、桃园等镇加强与花木大世界等花木龙头企业对接,重点发展花木基地。确保年底前再新增8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养殖业要着重做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规模养殖,确保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占比突破50%。全市高效农田面积突破50万亩,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占比突破50%;新增花木2万亩,湖桑2万亩,果蔬折实基地面积3万亩,优质生猪、如皋黄鸡分别达到80万头,1800万只,新增高效渔业面积4000亩。三要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下决心做好农业保险工作,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做好农业信贷工作,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在9月份小康会议上要继续出台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模式,把土地向能人集中,向高效农业集中。

作者:汤新明

单位:如皋市委办公室

第二篇:现代农业项目报告

建园区调结构促发展增效益

——福兴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万亩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

(一)基本情况

“万亩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位于福兴镇成都平原边缘的龙泉山脉,辖福兴镇三王庙村和长乐村,两村所辖个村民小组,农户,共计人,蔬菜种植两季复种率达60%,三季复种率达40%,两村常年种植蔬菜共计1.5万亩。园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境内的一处天然山间坡地,距县城约10公里,与梨花沟、三学寺等风景旅游区相毗邻。园区内四周群山环绕、植被茂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平均海拔896米。这里土壤(以砂质土、壤土为主)深厚、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十分适合高山有机蔬菜的培育和栽种。2010年12月,在福兴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两村的村组干部共同组织成立了“福兴镇三王庙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农户+农科院所+农村经纪人”的模式,在两村发展高山有机蔬菜,目前,带动农户由点连片实现规模种植5300亩,年产量为万吨,年产值万元。预计到2011年底,园区所在村人均蔬菜年销售纯收入将达到0.81万元。

(二)好风凭借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统筹使用各种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户修建150立方蓄水池1个、购买微型抽水机1台;修建产业道路8公里、生产便道10公里;成立农业机具互助社,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自筹资金,购置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培养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园区有机蔬菜成功实施农超、农校对接,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是落实技术推广。合作社长期保持与省、市农科院所、川农大、县级农技部门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向农户推行地膜覆盖、育苗移栽、节水灌溉、病虫防治等先进技术,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加强农产品营销。通过培育农村经纪人,构建营销渠道,与“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家乐福”、“建稚农业”等大型卖场合作,以参加农博会、第四届中国商标节等多种营销活动为契机,让园区的有机蔬菜在社会的认知率和认可率得到普遍提升,市场销售率稳步提高

五是打造品牌效益。合作社充分利用福兴镇“中国南瓜第一镇”的美誉,致力于建设优质蔬菜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

以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力强的优质蔬菜品牌为目标,坚持品牌培育,实现以品牌带动品牌的不断产生,使品牌链条良性地滚动和循环。目前,合作社申请注册成功“福兴南瓜”、“旱山王”等蔬菜商标,并已获得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产品认证。

六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农户+农科院所+农村经纪人”的生产销售模式,按照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五个统一”管理要求,推进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有机蔬菜连片规模种植。变农民单一的种植收益为入股分红、购销返利和高品质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增利,并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民的增收。

(二)金堂县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基本情况

“金堂县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金堂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成德南高速出口3公里,是“田园门户新城集贸重镇福兴”的“前沿”。辖福兴镇园觉寺村、三合碑社区及牛角村。园区内总人口2.2万人,耕地面积1.68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人均纯收入7236元。园区以龙泉山脉为天然屏障,以东风水库为依托,气候温润、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壤肥厚,形成了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大园区、多业主”发展模式,流转土

地实现连片规模种植亩,年产量为万吨,年产值万元。预计到2011年底,园区所在村人均蔬菜年销售纯收入将达到0.72万元。

二、

一是“搭台”。镇、村、组三级自筹资金160万,完成

4.5米宽、4.9公里长的产业道路建设,建成引水渠3公里、150立方的蓄水池12个,高位水塔3个、提灌站1座、安装200kw变压器2个,形成了水网、电网、路网基本覆盖。

二是“唱戏”。 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占地5000亩,已成功引进旌湖金紫豆(原藤本豆)、亿和农业、食用玫瑰等产业项目。2011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现已累计投资4100万元,完成计划136%。

1、引进成都旌湖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万亩藤本豆产业示范园(含100亩藤本豆繁育基地、2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5000亩种植基地及加工厂)。目前,建成高位水塔3个、500立方米大型蓄水池1个、排水沟2.2公里、喷滴灌设施103.5亩、提灌站1座、U型槽2139米。建成产业道路路基1000米。建成标准化大棚89个,种苗培育已完成,完成300亩藤本豆种植。投资120万的实验大楼已动工。

2、成都市亿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三合碑社区规划建设400亩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建成排水沟500米、产业道路路基3000米,20亩人工湖一处。已搭建钢架温室大棚60个、农业拱棚286个。种植蔬菜200亩。

3、富卉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00万,在圆觉寺建设400亩标准

化的食用玫瑰园,配套建设圈养400头以上肉牛的养殖场1个、200吨的冻库1个。目前,已改良土地100亩,栽培食用玫瑰100亩,建成20亩肉牛养殖场一处,养殖肉牛120头,建成沼气池5座。

4、金堂金福源土地专业合作社,拟在三合碑村投资2000万,吸纳农户入股土地3000亩,合作建设有机蔬菜基地。目前,已吸收入股土地300亩,建蔬菜温室钢架大棚46个。

三是“提升”。引导帮助园区企业成功注册了“金紫豆”、“金亿和”、“金福猪”、“金林”等金字牌商标,蜜本南瓜、二荆条辣椒等5个品种获得“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高了福兴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农产品产销两旺。

四是“出新”。 一是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带动农户参与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实施科学的农机耕种,使其达到高效率、高产出、高回报,对农民起到了明显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二是实施产品销售网络化,实现 “农商对接”,以龙泉驿区聚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庆市盘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德阳市旌阳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为依托,建立蔬菜批发部。三是构筑电子商务市场,依托“阿里巴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四川农经网”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开展网上营销,培育无形市场。

五是实施“三推模式”,始终把服务园区发展作为福兴政府使命的“第一要务”。

一、服务推前。从项目招商、立项备案到土地流转,推行“绿卡”服务,要求从党委书记到村组干部,为

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的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

----管理推细。为扶持园区企业的发展,福兴镇成立了“项目促建促投领导小组”,实施“首问责任制”和落实“责任倒查制”, 争取项目尽快出形象、出规模、出效益。

----举措推新。针对服务对象需求,福兴镇紧扣职能,创新服务举措。一是严格落实扶持政策;二是培育各类农村经纪人36人;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四是开展司法助农工程,大力开展“事前防范、事中监督、行政调解”三项助农机制。

第三篇: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4号)、《湖北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3号)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木本油料产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长油组发„2009‟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有关林业技术规程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 统筹规划,规模发展; (二) 突出重点,效益兼顾; (三) 各尽其力,各记其功; (四) 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第三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来源:

— 1 —

(一)中央财政安排我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二)省财政安排和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资金;

(三)县财政安排或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支农资金。

各地要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引导,深化支农资金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投入水平。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办法,组织项目施工管理,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加强项目计划、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财政部门牵头协调,负责项目建设组织方案编制、资金整合、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等工作;林业部门具体负责方案编制和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质量监管、检查验收等工作。

项目乡镇也应成立相应项目办,加强对油茶专业合作社、施工单— 2 — 位和组织的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合力抓好项目建设。

第五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乡(镇)政府负责制,推行目标责任管理。乡(镇)长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地项目建设质量负全责,切实做好村、组、农户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乡分级设立技术管理组,由县、乡木本油料产业办技术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技术管理,包括项目规划设计,编制施工方案;负责检查和监督施工环节的进度和质量,签发质量验收凭证;组织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编写施工质量自查报告;做好技术档案汇总和成果上报。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按照突出扶持重点、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申报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项目应结合实际筛选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村组进行规划设计,杜绝“撒胡椒面、分散投入”的行为,严禁搞形象工程。

第八条 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按照省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施工地点和建设内容。确需调整,必须报县项目办按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发改、水利、

— 3 — 农业、林业、扶贫、交通、移民、科技等部门作用,以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规模效益”的原则,积极整合资金,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同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油茶基地投入。

第十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作业,实行全过程监理,种苗、整地、栽培、抚育和施肥等每一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规程。技术管理组依据实际情况编制技术管理方案,报县项目办批准后实施。项目监理要重点加强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现代农业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应按施工程序逐项检查验收,包括整地验收、苗木品质和来源验收、造林验收,以及抚育管理、建档情况等。每道工序完工后,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返工,直到合格为止。按施工程序,乡镇首先自查,然后由县项目办组织项目专班人员和监理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验收小组填发验收合格证。

第十二条 建立工程建设档案,做好项目实施前后影像资料对比,提高成果档次。

第十三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项目包括:

(一)项目管理,包括有项目工作专班,落实项目合同制、— 4 — 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日常检查督办制度、工程完工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前后相同角度影像对比资料,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二)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落实县级财政报账制度,报账程序明确、严谨,落实政府采购制度,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用途和补助标准按照实施方案规定落实,建设内容调整及相应资金调整符合规定程序。

(三)资金整合,包括规模和数量。

(四)实施效果,包括进度、质量,现场查看工程效果。

(五)协调沟通,包括领导重视、工作信息上报、宣传。

(六)一票否决事项,包括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有重大出入,建设内容没有完成或工程质量低劣,群众不满意,存在截留、挪用、套取等严重违法违规现象,受到审计、财政监督、纪检、检察等部门处罚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

第十四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阳光操作,规范管理。每个项目片区醒目位置设立公示牌,积极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积极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项目监理制度,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透明。

第四章 资金管理

— 5 — 第十五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种苗补助和基地造林整地补助。

第十六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审核通过后,必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禁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设造办公场所、建设车间厂房、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购买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建设农民群众不满意、没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园区”等形象工程,不得用于项目管理工作经费。

第十七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以省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报账依据。

项目开工时,施工单位提出申请,送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审签,由乡镇财政所汇总报县项目办、县项目主管部门、县财政局审签后,可预付项目启动资金,其预付额度不得超过财政资金的20%。

在项目建设期间,根据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施工单位提出报账申请,并附《项目建设明细表》,送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审签,乡镇财政所汇总报送县项目办、县项目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审核,县财政局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核实报账凭据,按照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 6 — 发生下列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违反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的、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据的、擅自改变项目实施方案的、改变资金规定用途以及其它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

报账时应提供以下真实有效的凭据:报账申请表及附件、发票及相关附件、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评定表、工程合同、招投标资料、竣工验收单、审计报告等。

第十八条 资金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项目第三方(施工单位、供货单位或农户)。不得将项目资金划拨到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办。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严禁以现金支付工程款、设备材料款,杜绝白条抵库等现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使用高效。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预留10%的项目质量保证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一年后,经核实未发现质量问题,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拨付质量保证金。

第二十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由县财政局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报账提供的各项报账原始凭据交县财政局留存,报账人、乡镇财政所留存报账凭据复印件,并做好项目台账。

第二十一条 项目竣工时,项目法人应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决算由县级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申请竣工财务审计,审计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是竣工验收的文件之

— 7 — 一,未实施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工程不得进行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行不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骗取、滞留财政补助资金。对不按规定建设内容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要停拨资金,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收回财政补助资金。对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由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 8 —

第四篇:现代农业示范桑园建设

云南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申报书

项 目

名 称:双柏县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

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

项目申报单位:双柏县农业局

申 报 日 期:2011年4月11日

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情况

(一)名称

双柏县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

(二)现代农业桑园发展情况

2010年底,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全年桑园投产面积2320亩,占桑园总面积的27.6%。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饲养蚕种1420张,产鲜茧51吨,分别与2009年同期相比,饲养蚕种减130张,减8.4%,产茧量增5.3吨,增11.6%,单张产茧35.9公斤。2007年引进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带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该企业已成为楚雄州农业龙头企业。

(三)现代农业桑园经济发展情况

实施优惠扶持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小蚕共育室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药俱,加大养蚕技术的指导、老桑园的低产改造和蚕桑生产的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桑蚕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蚕桑产值产值148.2万元,比上年增50.7万元,增52%,单张产值1043.62元,综合平均价为29.06元,比全州平均价34.49元/公斤低3.43元,低10.6%,比去年增7.74元,户均收入达4246.26元。小蚕共育率达65.1%。全年蚕农养蚕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1000—3000元

的有76户,3000—5000元的有154户,5000—10000元的有94户,10000元以上的有25户。实现了全年蚕茧增产,均价创历史新高,产业增收。

二、现代农业桑园的优势与特色

(一)区域优势

双柏县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楚雄州南端,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之南侧,东经101°03′~ 102°02′;北纬24°15′~24°55′之间,东邻玉溪市的易门、峨山;南与玉溪市的新平县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镇沅、景东交界;北与楚雄市相接,东北与禄丰县相连。东西长94.7公里,国土总面积404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辖5镇3乡,共84个村(居)委会,1546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县总人口有15.8万人,总户数为4.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9.0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65﹪,人口自然增长率6.52‰。有彝、汉、白、苗、回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7万人,占48%。全县有耕地面积182750亩,其中:水田79 688亩,占43﹪,旱地98405亩,占53﹪,人均占有耕地2.31亩。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头上豆类青,河谷地区栽种忙”的立体气候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4﹪,现有林地面积55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年均相对湿度

73﹪,无霜期275天。县人民政府驻地妥甸,海拔1964米,距离州府楚雄58公里。双柏县历史悠久,素有“绿海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713.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全县生产总值达13.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3366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3元和13732元。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自然条件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蚕桑产业。发展蚕桑的有利条件:

1、市场前景好。蚕桑是一项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蚕茧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对我们贫困地区来说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之国家为推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对蚕桑的扶持力度,这些情况对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2、产业优势明显。我县劳动力成本较低,栽桑养蚕的比较效益好。通过几年的发展,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蚕桑生产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扶持政策好。我县的部分乡镇把蚕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县委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

业之一来培植,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因此蚕桑产业在当前和今后,必然是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4、宜桑土地资源丰富。我县有大量耕地适宜栽桑,光热资源丰富,土地集中连片,灌溉水源充沛,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条件,为扩大蚕桑生产提供了条件。

5、有龙头企业带动。即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扶持带动产业发展。

6、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县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知州彭祖贻就倡导民众种桑养蚕。1982年,我县从浙江引进湖桑品种在双坝茶厂试种成功后,并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最低海拔1200米(绿汁江边),最高海拔2200米(白竹山双坝茶厂)均有栽桑养蚕的历史。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群众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

(二)规划情况

全县适宜发展桑园的乡镇有妥甸镇、大庄镇、法裱镇、鄂嘉镇和安龙堡乡等5个乡镇40多个村委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部分蚕桑“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

(三)规模化生产情况

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桑园初具规模,每年在于2000—5000亩的发展速度递

增,公司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即“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四)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目前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有收烘点2个,面积约450平方米,73-1烘茧设备两台,有小蚕共育点10间,400平方米,有大蚕室400间,面积约12000平方米,桑园灌溉率达10%左右,有省力化蚕台800套,纸板方格簇约12万片。

积极抓好全县蚕桑生产的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和小蚕共育室的建设,为我县的蚕桑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州列的蚕桑专业村1个(三岔河村民小组)和重点户2户(何正富、李贵春)建设;县级培植的蚕桑专业村6个(波西场、小平掌、石板山、独家村、妈至底、新街村民小组),重点户35户,丰产示范园1个(梅子箐村民小组),小蚕共育室10个。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抓样板,进一步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发展。

(五)科技推广情况

县级设有茶桑站,乡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时各乡镇有1—2技术人员专人负责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等

工作,科技网络健全,能指导好茶叶生产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推广工作,科技推广率达100%,指导率达100%。

(六)农业机械化情况

部分桑园灌溉基本实现了机械提灌,少量桑园的中耕管理开展农业机械耕作,在桑园病虫害防控和蚕病防控过程部分桑农使用机动喷雾器。

(七)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有收烘点2个,面积约450平方米,73-1烘茧设备两台,有小蚕共育点10间,400平方米,有大蚕室400间,面积约12000平方米,桑园灌溉率达10%左右,有省力化蚕台800套,纸板方格簇约12万片。

(八)质量安全情况

蚕桑是一项健康、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业,产品质量安全比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收到任何污染,否则将影响产业发展。

(九)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即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

2、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格局。

3、县人民政府自2008年起出台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公司层层实行责任制承包到人、任务到点,实行激励机制促进蚕桑产业发展。

(十)农民培训教育情况

每年培训茶农达1000—2500人次,培训内容有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蚕室蚕具消毒技术、蚕种补催青技术、养蚕技术、上蔟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等。

(十一)生产效益情况

2010年全县蚕桑产值148.2万元,比上年增50.7万元,增52%,单张产值1043.62元,综合平均价为29.06元,比全州平均价34.49元/公斤低3.43元,低10.6%,比去年增7.74元,户均收入达4246.26元。

三、规划情况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书记白恩培在保山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兴桑养蚕为中心,抓龙头建基地、抓重点(专业村、重点户和丰产示范桑园)上规模、抓项目强基础、抓科技创效益,着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培强做大蚕桑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化、产业化、

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把我县建成重要的优质蚕桑生产基地。

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使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投产面积达2万亩,占总面积的87%,生产鲜茧1400吨(鲜茧70公斤/亩),蚕桑综合产值达4520万元(鲜茧28元/公斤;蚕桑附产物产值300元/亩)。

(二)重点任务

到2015年优良蚕种推广率100%,新桑园良种推广率100%,方格簇推广率80%以上,小蚕共育推广率85%以上,省力化养蚕推广率80%以上。

1、抓发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积极抓好新植桑园的宣传、动员、规划、落实、实施等工作。

2、坚持以典型引路、样板示范、效益带动、集中连片、高产优质、群众自愿、逐步发展的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抓好蚕桑“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和小蚕共育户”的建设,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每年计划发展蚕桑专业村16个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3个以上),发展重点户100户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0—30户以上),发展丰产示范园1个,新建小蚕共育点16个以上(即每个乡镇发展2—3个以上);新建大蚕室17.4万平方米(12平方米/亩),新 建小蚕共育室280间(48平方米/ 间);推广省力化蚕台1.45万套(1套/亩);推广纸板方格簇261万片(180片/亩)。

3、抓养蚕,促产业效益。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老桑园的潜力,努力转变栽桑不养蚕的现象,解决蚕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少烟桑矛盾和用地矛盾的发生,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桑园管理,积极宣传茧价政策和扶持政策,积极动员广大桑农养蚕,养好蚕,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确保新植桑园的规划、落实和种植规格、质量,努力做到栽植一亩、养蚕一亩、成效一亩。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蚕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全县建设有蚕茧收烘站9个(大庄,法脿,鄂嘉,妥甸各2个;安龙堡各1个),每季处理鲜茧能力350吨;建设缫丝生产线一条,2400绪,年处理干茧400吨。

5、开展蚕桑附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利用桑叶、桑枝、蚕沙、蚕蛹、桑葚等开发蚕桑副产物,开展桑园间套种(蔬菜和中草药)、养殖畜禽、桑枝食用菌栽培等,实现综合经营和循环利用,多途径提高桑园的综合产出率,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

6、抓培训。一是抓好县、乡、村三级辅导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抓好各村、组桑农的栽桑、养蚕、嫁接、管理、桑园低产改造技术等现场培训。年内计划培训桑农2500人(次)。

7、抓低产桑园综合技术改造。即老桑园的施肥、嫁接改造、灌水、修剪、伐条、封梢、培土、中耕、除草、病虫

害防治、老树复壮、更新改造、补植补缺等技术指导工作。

8、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药具(省力化蚕台、纸板方格簇)、新桑蚕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三)具体目标

到2012年亩桑产茧达60公斤以上,亩桑园副产物产值达200元以上;到2015年全县亩桑产茧达70公斤以上,亩桑园副产物产值达300元以上,其中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丰产桑园占30%。张种产茧达35公斤以上,张种产值达980元以上。

项目区户均栽桑2亩以上,养蚕户占栽桑户的95%以上。全县用五年(2011年—2015年)时间在大庄、法裱、妥甸、鄂嘉、安龙堡等5乡镇新建优质高产桑园1.45万亩,改造中低产桑园0.5万亩。

(四)措施与步骤

1、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有关乡镇党委政府要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农技、国土、林业、水利、财政、税务等站、所及相关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和协调本乡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乡(镇)长具体抓的良好机制。

(2)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有关乡镇要组织人员开展深入调研,根据本乡镇的土地资源条件,本着“宜桑则桑、

群众自愿、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基础好、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将蚕桑列入发展“一村一品”范畴,及时分解每年发展计划。每个自然村原则上不能少于60亩,每一小片不低于10亩以上,每个新发展户不能少于2亩以上的蚕桑种植面积。每个乡镇每年要建立一个面积不低于100亩的优质高产蚕桑丰产示范园。

(3)整合资金,周密安排。各乡镇要将蚕桑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退耕还林、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人畜饮水、中低产田改造、交通、水利等项目有机结合,加大新发展桑园的基地设施建设投入,确保早投产,早见效。

(4)加强技术力量。建议每个乡镇成立茶桑站,设编3—5人指导该乡镇蚕桑产业发展。

(5)认真落实,严格验收和奖惩。县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蚕桑发展责任书,列入乡镇考核内容,并按中共双柏县委办公室、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蚕桑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双办字[2008]115号文件精神进行考核奖惩。各有关乡镇每年7月底前务必将计划面积分解到有关村、组,8月底将新发展桑园面积落实到户、地块,11月底完成种植沟开挖、预整地工作,对验收合格的桑沟及时调运优良桑苗栽植。县领导小组将于次年2月至3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兑现奖惩。

(6)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部门作用,走集约化发展道

路。发展蚕桑产业,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关乡镇要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农业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制订栽植标准及桑苗调运工作,水利、交通部门要帮助重点村组、重点示范片解决通路、灌溉等问题,相关单位加强协调,抓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养蚕大户、技术能手承包闲田闲地进行蚕桑产业发展,促进蚕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7)抓养蚕,促产业效益。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老桑园的潜力,努力转变栽桑不养蚕的现象,解决蚕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少烟桑矛盾和用地矛盾的发生,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桑园管理,积极宣传茧价政策和扶持政策,积极动员广大桑农养蚕,养好蚕,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确保新植桑园的规划、落实和种植规格、质量,努力做到栽植一亩、养蚕一亩、成效一亩。

(8)科学建园、科学管理。

A、行向的选择:南北向、等高栽植或顺水流方向栽植。 B、确定栽植密度、开挖种植沟和施底肥。①、实生苗或杂交桑:一般采用密植速生丰产栽培,亩植桑1800株,种植沟开挖深、宽各0.3米,行距1米,株距0.37米,亩种植沟总长667米,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②、嫁

接桑:一般采用密植速生丰产栽培,亩植桑1500株,种植沟开挖深、宽各0.5米,行距1.33米,株距0.35米,亩种植沟总长525米,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

C、定植前苗木的准备和处理。

苗木的准备:苗木的植物检验。注意品种要纯正。新鲜、粗壮、大小均匀、冬芽饱满、根系完好、无病虫害。

苗木的处理:苗木分级、分类。适当修剪根(20cm以上的根)、干、侧枝;20%的石灰浆浸根或泥浆蘸根。放臵荫凉背风处保存。

栽植深度:适当浅栽。实生苗或杂交桑,根颈(青黄交界处)埋入土中10厘米为宜;嫁接苗,嫁接口埋入土中10厘米为宜。一般粘土宜浅,沙土宜深,洼地宜浅,山地宜深。定植:要做到先施底肥、再覆表土、后覆底土、桑苗深浅一致、苗正根伸、株行整齐、土细踏实。定干(剪干):一般冬栽的春剪(离地面15厘米剪去主干,即顶芽上方0.5厘米45度角斜剪,留2—3个侧芽,剪口要求平滑),春栽随栽随剪,秋栽的不剪,修剪时最好在晴天进行。

定植后的管理:浇透定根水后覆膜,干旱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做好补植补缺工作。新芽长到15厘米以上时,按照树型养成进行疏芽。做好中耕、培土、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采养结合,每次养蚕采叶留叶6—10片进行光合作用。

2、步骤和方法

(1)材料上报审批阶段: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上报立项、审批,种植区规划,设计。

(2)宣传动员阶段: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制定科学可行的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各的发展计划。加强对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动员、规划、落实、实施等工作。科学论证、先易后难、先优后差。

(2)土地的开发、整理,科技培训,苗木的准备等阶段。

(3)分实施阶段:2011年冬季发展新植桑园2500亩,2012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3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4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2015年发展新植桑园3000亩,五年累计发展新植桑园1.45万亩,期末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

(4)检查验收、考核阶段:各乡镇各的蚕茧产量、新植桑园任务完成情况、桑园低产改造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第二年的2月20日左右组织各有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严格按照双办字[2008]115号文件《中共双柏县委办公室、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蚕桑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兑现奖惩。

(5)完善资料阶段:各实施任务完成后,各乡(镇)要加强对项目的材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第五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研就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

2014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区培育建设现代园区(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区)50个以上,每个乡镇1—2个。

三、建园标准:规模要求:集中连片种植面积600亩以上;生猪存栏3000以上;养牛500头以上,养羊2000头以上;家禽存栏超2万余只;水面养殖超100亩。

三、建园要求:

(一)特色优势明显:围绕粮食、油料、瓜菜、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林木、干鲜果八大主导产业选择发展基础较好,比较优势突出,带动增收明显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使园区建设既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特色产业强镇富村为基础,通过统筹规划整合优化,改造提升进一步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坚持以规模经营带动要素集聚,现代农业园区要以一产为主,合理配套布局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二三产,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拓展产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二)科技水平领先:强化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扩大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围和速度。积极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引进应用和广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和农牧、农林、农渔结合立体种养,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实行良田、良种、

2

良机、良制、良法“五良”配套,提高园区内生产过程和产品科技含量。园区的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三)产品优质安全:扩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园区良种覆盖率达100%,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大力安排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施设备,采取业主自检和监管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保障园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100%。注重发展品质农业,鼓励园区内各种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采取品牌组合、重组等方式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共同打造名牌农产品。

(四)设施装备优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涝方便,用电便捷。注重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肥。园区农田有效灌排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达95%以上。大力应用先进设施装备,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等现代设施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园区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大园区内先进机械的应用,扩大农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园区内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达80%以上。

(五)运营机制健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

3

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引导工商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形成政府引导各有生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创新园区经营机制,引导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统一服务等形式提高园区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降低农产品销售环节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园区建设的活力。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借鉴工业园区建设好的经验,推行园区建设项目法人化管理,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主经营的机制,全面落实创建和管理责任。

(六)服务体系完善:健全“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农技人员园区建设的对口联系包服,强化技术推广,病虫防治,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市场营销等服务。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按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形成配套的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农机、植保、信息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鼓励采取挂钩结对,委托代办,对口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埇桥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整合配强办公室。各乡镇组建相应的园区建设工作班子,确保园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4

(二)严格考核奖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压实一把手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科学编制规划: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编制好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规划,规划编制中要注重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注重规划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建设方案,乡镇和园区建设方案要经区现代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实施。

(四)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整合财政资金。区政府探索建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资金管理新方式以及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及建后管护的新机制。按照渠道不变,优势互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把各级安排的性质相近,用途一致的财政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格局,合理配套公共财政资源,使财政资金集中发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积聚优势。二是突破金融瓶颈:探索创新整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组建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扶持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拓宽农业贷款抵押物范围,打造一批“不脱农,多惠农”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三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积极完善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拓展农业保险品种,将设施大棚、拱棚、果菜、畜牧养殖等都纳入保险范围,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构建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网络。

5

(五)扩大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的推广应用。要借助园区的先进设备和经营能力,为园区周边农民提供农资、农机、植保等生产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埇桥区农业委员会

王大志

二O一四年六月

联系电话:15955702559 6

上一篇:孝道模范事迹材料下一篇:现代诗歌赏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