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大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学语文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大学教育改革多年,行之有效的方案却不多见,教改的进程给多数亲历者的感受依然混沌。笔者根据多年大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对教育体系的感知和理解,对大学教育体系的组成、各组成部分所处的地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在教改中所处的位置等,分别加以分析、阐述,提出了“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的观点。期待能为解决大学教育改革问题,带来捋顺思路、辨明轻重的帮助。

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教改多年来,大学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鲜有能尽人意的结果。尽管关于大学教改的呼声依然不绝,相关学者积极思考、献计献策,但是大学的教改依然是因缺乏操作性而举步维艰。干什么?如何改?这些关乎教改进程的关键问题,依然是不甚明了。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难题,先要找出其中的问题、分出问题的层次,缕清问题之间的关系,才能剥丝抽茧、真正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引深教改的效果。

一、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由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前者决定了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

关乎教育管理的评价体系源于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基于社会对人才的界定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益于教育管理部门监管学校的教学体系、考评学校的教学效果。为确保学校能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提供保障。关乎教书育人的教学体系服务于评价体系。教学体系的建立,易于学校以评价体系认可的标准树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此设立相应的学科及课程体系、规范相应的教学环节。

二、大学教改之必然

大学教育服务于社会,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教育终端,其产品的质量只能由社会评价,而自身对人才标准的界定能否与社会评价保持同步,是大学产品合格率的唯一保障。

当前的社会整体结构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才评价标准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而现今大学普遍采用的教育体系,大多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事实证明,依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适用性远未达到社会的标准。由此可以得出:大学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紧迫性。

三、教改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从现行大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上看,多限于教学体系——学科、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的改革,从毕业生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上看,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

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对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认知、改革意识及改革力度上。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只有评价体系实现改革,其他的改革才有方向、有可操作性。

前一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考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做出了“不分文理科”的调整,引发了举国高中层面之下的所有教育机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全面改革,充分验证了评价体系决定教学体系的根本规律。

同样,如使大学教育改革得以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四、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笔者认为,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规范,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遵从以下原则:

1.符合国情。正如阶段性评价教育结果的现行高考制度一样,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也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作为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的大學,这是基本要求。

2.接轨国际。大学教育与之前各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输出的产品直面社会。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否有能力参与国际化人才竞争,本身已成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在共性化认可的范畴,理性、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结合本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对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来说,必然有益。

3.量化宽松。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建立大学教育评价的同时,必须保持动态思维。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才能真正伴随不断调整的社会人才评价体系一同发展,实施改革中才能有的放矢。

量化以利于实施,宽松以求完善,以求改革获得全社会都满意的成果。

4.针对实际。作为社会的人才输出机构,大学人才评价标准必须与社会人才评价标准挂钩。一旦脱节,会直接给社会带来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失稳、财富资源浪费、国家竞争力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

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认可成度,反映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成材率;对大学教育产品价值的标定,反映于任职岗位及工资待遇。而获得这些结果的充要条件,就是大学产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引入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来考评大学教育,才能够真正为大学带来一种自发的改革、成长动力。

一旦大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与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接轨,目前普遍存在并困扰学校、社会及家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求学理念将会从学以致考的“要考的就是要学的”,变成学以致用的“找工作需要的都是要学的”;求职理念将会从模式化培养的“专业对口”,变成市场化要求的“平台对位”;教师的执教理念将会从专业技能化的“我会即我教”,变成专业智能化的“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视角和思维方式”;学校考评理念将会从应试评价体系的“专业优则优”,变成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的“素质优则优”……“大学认为的好学生,就是社会认可的优质人才”共识,才能真正实现。

5.富于操作。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是指导、促进大学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评价体系的界定标准越清晰,可操作性就越强。纲举目张,依此而进行的学科、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改革也就易于到位。

五、结语

大学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结果的成败要靠未来的社会检验。所以,对改革的进程需要有高境界、大视角的谋划和布局。

本文对大学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所做的辨析,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有益于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选对落脚位置、把控发展脉络。

大学教育改革,应以评价体系改革为本。一旦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教育体系亦指日可待。

本研究受“辽宁省制药工程实践基地”项目支持。

作者:何志成 赵宇明 韩静 郭永学

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 篇2: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审视和思考

摘要:大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学语文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模式 改革方向

1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1.1 大学语文的定位低

大学语文虽然被定位为公共课,但由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语文学习,到了大学,对语文早就没有什么好感了。

1.2 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差

当前大学生(除中文系)普遍存在着语文素养缺乏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非常欠缺,错别字、语病等问题很多。学生平时也很少花时间在语文学习上。

1.3 陈旧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很少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无法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能发挥语文课要多讲述道理的现实指导功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大学语文课完全是敷衍了事,老师也是得过且过,使得这门课越发显得没有生机活力。

1.4 师资力量薄弱

在大学语文的教师安排上,大多都是年轻的教师上课,那些具有高级职称的如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只教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长此以往,就易给人以错误的判断:大学语文根本不重要,根本不用下大功夫去学它。但实际上,公共课也需要投入很好的师资队伍,大学语文并不只是一门简单的公共课,这门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1.5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多少都存在着缺陷,大多数教材都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选录,而且大多是选录纯文学,很少有综合性的文章,对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和外国优秀的作品的选录比例太小。语文课文内容也往往趋于单一、刻板。一般都是在正文前介绍作家的生平及代表作,之后是正文,最后是问题。这样的编排模式和初高中的语文教材没有多大区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

1.6 教学评价体系亟待改革

学科评价体系是各个学科的必要环节。大学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模式较为老化、单一,仍然是以前的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考试题型单一,答案单一,没有注意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哪怕学习了大学语文,但是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也并不很明显。

2 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还是个人自身整体素质的培养上,都离不开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前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整体的教育现状亟待改革,这不仅是大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大学语文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所以大学语文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当前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不仅对大学生的就业及其整体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关乎民族的历史、现状、未来。

3 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3.1 更新教学模式

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尽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语文这门学科,但是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对大学语文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远远低于计算机、外语等学科。教师教授大学语文的方法和理念也显得较为陈旧。面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要想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尽快更新教学模式。

3.2 根据专业特性来决定大学语文的教授内容

大学语文的开设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该根据大学里各个学院不同的专业特点以及知识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和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那些本来语文基础不好的专业的学生逐步接受大学语文,并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给化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多给学生教授古代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以及那些在文学、科技上都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再如,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上课,不妨多讲一些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多介绍历史上的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当然,教学时一要强调专业性、实用性,二要尽量使各专业知识合理地融于大学语文的知识体系,避免牵强附会。”[1]

3.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当然的重要主体,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新的大学语文教育模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有较高的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简洁生动的语言,还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等等。因此,应该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培训,进一步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改变过去师资过于薄弱的状况。教师素养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思想上,教师要加强师德方面的培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在专业上,要切实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授课。

4 结语

大学语文的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科的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等等。教育工作者与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大写语文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更好地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汉语表达能力等等,它还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命感和荣誉感,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艳秋.社会需求视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2]黄志刚,李剑,何凌风.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4).

作者简介:李其霞(1978-),女,苗族,贵州绥阳人,文学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宣传部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文献研究,贵州贵阳 550001

作者:李其霞

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 篇3: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关于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尚未形成明确、系统的阐述。为解决这一矛盾,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保证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刘岩(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 102206)

一、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背景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因此,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1]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强调要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活动。Black和William进一步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活动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状况所做的需求分析,二是学习者采取哪些活动来达到其目标值。因此形成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2]

目前,尽管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已有了较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尚未形成明确、系统的阐述。[3]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旨在建立符合英语教学实际、具有实际操作性、能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高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二、一项关于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

根据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结合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以下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简称“46”评价法,并在任教的2009级电力专业两个班进行了教学实验,每班各随机抽取3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新学期之初,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测

为了保证语言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听力部分试题选自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口语部分由自我介绍、对话和按给定题目讲演三部分构成,由三名专职英语教师共同评分,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听力和口语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df=58,t=2.000)。

2.利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在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

将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同时将实验组学生分为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评价活动都以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在教学中实行“46”形成性评价法:在满分为100分的学业成绩中,40%为平日成绩,60%为期末考试成绩,每个学生两个部分成绩经过综合之后作为学期学业成绩,具体应用如下。

(1)明确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从传统的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换言之,对学生的评价应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評三部分构成。

(2)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规。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前提,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量规,因此,笔者遵循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了《英语听说学习评价量规》,对评价任务、评价要素和等级标准予以描述。

(3)确定评价项目及评价方式。利用“46”形成性评价法,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养及外语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反映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动态过程。

1)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动态描述,其具体项目包括四方面。

课堂表现评价(10分)是一种行为表现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价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程度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其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参与、课堂出勤及自主学习等情况。

随堂测验(10分)作为一种定量评价,被用来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可自由选择,既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随机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测验等,也可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自测。

学习档案袋评价(10分)是一种行为表现评价,又称为“文件夹评价”或“另类评量”,它是由学生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分类归档,以展示自己学习状况,而教师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作业、笔记、教学反馈、学习心得或日志、个人反思材料、小组评价和教师建议及能体现个人英语学习成就的材料等。不同学生档案袋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学生应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作品放进档案袋,以便建立自信,促进反思。教师只对档案袋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作出规定并不定期查看,进而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出反馈。

学期项目(10分)是让学生每学期做一项学期项目,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即兴英语演讲等,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综合技能、文化意识、协作与创新精神等,也属于行为表现评价。

2)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和监督。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似,教师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程度。

3.在后实验阶段,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

实验进行两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听力和口语测试,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与前测相似。结果见表1,实验组的听力、口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项成绩显著性对比的检验值T都超过2.000),说明运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由34个问题构成,分别调查实验前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态度、策略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采访,调查学生对以上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具体体验和感受。

三、形成性评价调查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语言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及教师观察结果都表明形成性评价能在以下多个方面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课堂利用率得以提高,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能够做到以主动回答为主,教师提问为辅;由于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每次任务后进行自评,同时还可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反馈,他们可根据这些信息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主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不再将学习重心放在如何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上,而是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从中感知、归纳,最终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但实验结果也显示所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一,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低。在评价活动中,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不足,对教师评价的依赖性过强,缺乏正确的方法对学习活动作出有效评价。而建立在自评能力之上的学生互评在实施上效果更不明显。另外,由于自评和互评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所以学生的自评成绩通常都很高,而在互评过程中,则曾出现学生互给高分或认为同伴对自己的评估过低而引发矛盾的情况。

其二,有些评价活动占用课堂时间过多,以戏剧表演和辩论赛等现场耗时较长的学期评价项目为例,如果表演学生的水平不高,其他同学的课堂参与度就会比较低,课堂教学效果也较差。

其三,有15%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操作繁琐,较难掌握。

综合上述分析,为了使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加以完善:第一,提高形成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及量规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评价活动,主动思考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顺利实现与教师之间评价主体地位的转换。第三,教师必须及时给出有效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并树立自信。第四,在认定实际分数时,学生自评和互评分数宜作为参考分而不宜直接计入总分。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予以指导和监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第五,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实际效果,避免使用过于繁杂的评价程序。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防止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以戏剧表演为例,在实施课堂评价活动时一方面要注意表演时间不宜过长,每组以五分钟内完成为宜,另一方面可随机抽取学生观众作为评价主体,当场给出详细的描述性口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达到通过评价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论

通过一系列形成性评价手段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习热情,对学习成果进行正确评价,进而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和策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保证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Black,P.& D.William.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1):7-71.

[3]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67-70.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刘 岩

上一篇:新时期青少年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