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好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就业环境,引导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育人研究生就业指导是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研究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高校有效促进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摘要】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存在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对象仅限于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缺乏应有的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较薄弱;就业指导途径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高校有效促进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就业;就业指导;措施

当前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我国教育部统计截至到2009年硕士招生数为386658人,预计硕士毕业生数为327361人。[1]研究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和效果、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重要指标之一,其就业好坏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高校应如何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标志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同时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一、积极构建并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首先,高校要成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以保证研究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可设以下职能部门:研究生就业办公室、研究生就业调研部、研究生就业信息部、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咨询部。通过成立以上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其次,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的网站建设。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就业信息服务建设,发挥就业网站对研究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同时高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入用人单位去了解当前对研究生的需求情况,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就业招聘信息,拓宽研究生就业信息收集渠道。

研究生就业指导过程全程化。研究生就业指导应从职业指导向生涯发展辅导转变,职业生涯辅导以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把职业发展看作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面临择业时才有的独立事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职业生涯辅导,不仅应贯穿大学教育阶段,而且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优势在于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对大学生进行发展式就业指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并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来选择职业方向,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生涯发展辅导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一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它关注的是人的一生的长远的发展,不仅包括个人职业的发展,还包括个人终身的发展。因此,研究生就业指导应是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直至研究生个人一生的发展。

研究生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与全员化。首先,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懂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就业指导人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其次,实施就业指导专业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高校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应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实行就业指导专业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评定等级分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就业指导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再次,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与考核。高校需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要加大人员培训与考核的力度,通过培训来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需持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上岗并进行定期考核。最后,充分调动全校广大师生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就业工作中来。这就需要学校和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把研究生就业列为重要工作日程,同时发挥各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导师、校友等对研究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才能顺利实现研究生的就业。

二、重视技能型、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

转变研究生培养观念、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当前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吻合,目前社会对硕士生的需求仍以技能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纯学术型人才就业面较窄,技能型人才、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就业面相对较宽。因此高校高校要定位合理,既要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更要大力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实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全面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总之,高校要合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与规律,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革,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办学与培养模式。

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当前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社会实践能力,而研究生理论知识充足,实践能力却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如: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该校与苏州市人事局合作,由苏州市人事局收集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由上海交通大学负责学生报名供用人单位选拔。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实习提供各种优惠。实习期满后,双方可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决定去留。“上海高校学生就业实习与科技创业指导服务基地”则是由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联合建立,首批有21家企业加盟。[4]通过参加就业实习、见习实践等形式使研究生能够更好的的适应社会,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顺利实现转变。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鼓励研究生多渠道就业

加强研究生职业理想教育。目前研究生重视个人利益大于国家需要,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并贯穿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始终。引导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崇高的爱国理想与远大志向。

鼓励研究生去西部、基层就业。高校要鼓励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和私企就业并鼓励到基层就业。当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高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并增加其它基层就业的渠道。高校要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研究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合理定位。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研究生就业的政策,并对去西部、基层就业的研究生事迹进行大力表彰并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研究生的就业工作。

四、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

树立创业教育观念、提高创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能力是学生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动机、提高其创业能力的基础,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作用显著。尽管我国从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来,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5]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而目前我国只有94所高校开设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课程。[6]我国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研究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可将创业教育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可通过邀请成功创业人士或企业家做报告、鼓励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来调动研究生对创业的积极性,了解并丰富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创业是就业的更高层次,其社会价值巨大,它不仅使自身得到就业,也给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高校要加大培养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力度,实现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培养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引导更多的研究生走上创业之路。

加大研究生创业扶持力度。目前国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高校也要大力支持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政策宣传与扶持力度。高校要积极建设研究生创业实践及孵化基地,为研究生创业提供培训、配备创业指导教师,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研究生创造良好创业条件,使研究生自主创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2009.12.24.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中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2009,11.15.

[3]耿淑梅.以和谐理念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4]詹一鸿,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J].教育研究,2006,9.

[5]辜胜阻,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

[6]梁杰.创业教育在高校走俏改变就业观提高创业成功率[N].中国教育报,2009,3.

本文系2010年度浙江师范大学共青团调研课题《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平(1986-),女,辽宁昌图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就业、教育管理。

作者:刘平

研究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基于育人功能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探究

摘 要: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好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就业环境,引导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育人 研究生

就业指导是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基于育人功能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制,对于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帮助研究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科学评价和定位自我,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勇敢面对就业竞争,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献身祖国建设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加强推进、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研究生择业观念、择业心态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求职中重回报轻奉献,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图安稳求享受的现象日益严重。研究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针对高学历人才开展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指导工作,它通过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研究生就业指导的三项工作重点

1.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存在重本科轻研究生,对研究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等问题。就业指导是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的观念,把研究生就业指导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科学规范的内容体系,分层次、分专业、分年级科学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按照课程化管理推动研究生参与就业指导,变“突击式”指导为长效教育。把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导师组织起来,规定学时和学分,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引导研究生就业指导规范、有序地开展。

2.不断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模式

现有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以讲座、实习、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学校就业网站宣传教育为主。面对新形势,应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就业指导新模式。

(1)“校企共建”新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校企对接及互动。高校邀请企业进校开设就业讲座,讲授现代企业用人理念、人才选拔机制、入职技能及面试礼仪等;搭建校企长效交流平台,如共建俱乐部,由企业出资、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的学生社团组织等,重在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实习实践,做好职业规划。另外,高校应广泛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毕业生“走出去”,实地参观考察企业或参与就业实习,凸显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互助帮扶”新模式。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亲密和可信的,发动学生之间就业互帮互助,鼓勵学生成立就业服务帮扶社团,多方面采集就业信息,尤其是与学校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高校的就业信息,并通过微信等方式向毕业生发布;鼓励就业顺利的毕业生帮扶就业困难的同学;鼓励空闲时间相对较多的研一、研二的同学帮助在求职和论文间忙碌的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等。

3.不断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的考核评价体系

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立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就业工作考核的落脚点通常是就业率,仅一个就业率很难真正全面地反映就业指导的成效。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尤其是就业热门专业与就业困难专业在就业指导上的投入和侧重是有很大差异的。

由此可见,提出并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研究生就业指导评价体系十分有必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作为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研究生就业指导评价体系可以根据指导课件准备情况、教师课堂表现、学生评价、指导特色、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各方面的因素,设定各因素权重系数,用统计学方法选定算法,提出相对合理的就业指导考核评价体系模型。

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应当通过不断创新观念,培育良好的就业育人环境,创新指导模式,精心设计指导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就业育人功能,引导研究生科学评价自我、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志存高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张小帆

研究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略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摘 要]本文以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在理论上简要而深入地论述了做好研究生创业工作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基本观念。

[关键词]研究生 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章荣琦,东南大学物理系分党委副书记兼副系主任(江苏南京 210096)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有面向本专科毕业生的传统。在本专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研究生方面状况良好的局面下,就业指导就更理所当然成为其专利。不仅如此,提出并不久的创业教育这一教育新理想,也由于高等教育的延续性、承接性以及理论自身和其它实际原因,并未对研究生群体有何特殊的眷顾。因此,我们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强调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度。

一件事情未被重视分两种,一种是忽视了,只要稍加提醒便会大为改善;另一种是知道重要,但还有事情比它更重要,于是无奈被暂时放下,这一放却只能等到其重要性演变到与手头重要性可相比拟的时候。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就属于后一种。事实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随着扩招等研究生培养体系内部原因和就业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渐有所显露,而且促使研究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提高创业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也是我国创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针对研究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也好,创业教育也好,其最终目的是使毕业研究生在国家社会的建设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效用,同时也使研究生自身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我们只有站在这一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够对研究生就业将导与创业教育均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能够在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寻求正确的工作方法,并能使研究生就业和创业问题得到最为理想的现实解决。

一、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分析

对于研究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我们特别需要对关键内容有实质性的把握。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就属于这样的内容。以下我们将从两个大方面作出分析。

首先,在总体上考察影响研究生创业可能性的4个因素。(1)在读研究生的九成以上是为了在今后求职中更具竞争,为了找好工作,因而他们与除科研外的工作有很强的天然关联,即毕业后的就业指向性明显。(2)研究生的经济状况与大学时期相比总体上要好一些,他们生存就业危机感偏弱,心理安逸性较强。(3)从目前的研究生从业状况来看,研究生从事创业的比例很小,而且就业时选取企事业单位的稳定职位的比例较大,同时就业期望值成较平稳下降趋势。(4)近年来,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给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研究生创业极易被忽视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主体性。如果从其主体特征着眼,也就是从富有个体差异的学业职业背景、年龄、院校、专业等富有个体差异的多方面着眼,就会对研究生创业可能性的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从学业职业背景来看。有职业经验者的研究生比例已十分可观。他们考研究生的目的也比较单纯,要么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业务素质,要么是追求学历以提升待遇,要么则是兼而有之而有所偏重。如果他们大多数人都很满意其工作和发展前景,就不会去考研究生了。进而考察其背景就不难发现,他们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有职位等继承性,创业往往被置于脑后。顺带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形式的在职研究生的读研目的更是鲜为人知,其创业可能性也就更小了。对于我国缺乏职业经验的应届或复考生来说,他们在教育上付出了较大的连续投资,再承担创业带来的种种风险和代价也绝非其所愿。

从年龄方面看。如果应届本科生就读研究生,一般在25岁左右就能取得硕士学位,故可将他们归为创业的“中间派”。博士毕业生年龄一般在27岁以上,在这个年龄段,创业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阻力,还要面对更加稳定工作的诱惑,所以称其是创业的“保守派”。从2002级研究生开始,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就开始逐渐跨入应届研究生的行列,研究其年龄因素,我们不会不注意到他们的成长背景,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自身的关键素质中还有不利于进行创业发展的成分存在,这也是人所共识的。另外还需补充提及的是,年龄因素对有职业背景的研究生的影响最大,这是他们在走上创业道路前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从院校专业方面看。一般和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在就业中所受对待的差异并没有本专科毕业时那样显著,但不同专业研究生却比在本专科毕业时受到了更大的就业限制。这说明相比院校差异,研究生专业性强的特点更为突出,这意味着:(1)有些专业的研究生创业将受到自身专业的强烈限制,而另一些专业研究生则具有对比优势,比如,人文类如哲学、历史等专业自主创业的难度和限制显见大于IT类相关专业。(2)专业性强却使研究生普遍面临创业知识能力的缺乏,其创业就一定离不开团队与合作。(3)较强的专业性会让研究生难以抵御“对口”职位的各种优越性,创业的想法很可能会在现实中湮灭。

在可能性问题上,我们再按时间顺序分析做一简要贯穿。由不完全的调查数据及估计显示,研究生毕业时的创业率为2~5%。工作五年后,原创业人员有大概1~3%回归为一般从业人员,而由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此时,第二次创业率为10~12%。以此情况基本持续不变,在第10年计,又有2~3%的人员分别创业和回归,则10年内先后约有15%左右的研究生选择了创业,之后的零星创业可忽略不计。因此,总的比例能达到15%,实属比较乐观了。

综合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研究生创业总体比例不大,甚至与对其期望相比,可以说比较小;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即便在我国引入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并在就业指导环节鼓励、引导创业,研究生创业率的上升程度也将有跟,并且这一情况将在全国范围内较长期的存在。既然“量”达不到,我们的注意力就自然要转移到创业的“质”上来,而这才是最为符合研究生创业所应发挥出来积极作用的宏观要求的,即对国家经济和个人的发展都最为有利。这个观念是应当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中正确树立的。我们前面分析较多,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是为了有力地强调这个基本思想。

二、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围绕这一思想,我们就可以踏踏实实地进一步深入思考理论问题,并澄清一些关键性的认识。

第一,我们要时刻关注实际情况对研究生创业的影响,从而对高校的权限和能力有全面正确的估量,明白我们的局限性与积极可为之处。一种危险的倾向是有些人打着系统工程的旗号,大范围布施,唱完高调,自己本职的责任也逃避掉,另一种倾向是信心不足,总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把自己束缚于高校的岗位,眼界狭窄,为之不力,为之甚小。

对此我们应该避免这两种极端,应站在高校教育者和学生工作者的立场上,支持研究生创业。

第二,要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考虑,以提高研究生创业的“质”。就业指导应包括创业指导,它应为创业教育的有益延续而发挥作用,创业教育不应该与就业教育割断联系。从时间作用上看,前者小于后者,但就业指导往往是在研究生创业举棋不定时发生影响的,具有最为直接的力量。创业教育为研究生带来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对他们毕业后进行再创业将发挥着巨大作用,因而这“一短一长”的结合,又是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

第三,在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两方面工作的独立性,因为各自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进行结合。必须认识到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是在宏观上起作用,但不一定会在短期内见效;就业指导不仅能对创业起到指引作用,对一般的就业也能在具体环节中起到作用。总之,两者在时效和作用范围上的差异,使得我们在实际中要明确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做好它们的“独立部”。

第四,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也应当结合起来。因为,研究生会对本专科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反过来,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加之高校的具体情况,两者的结合是切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的,只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即可。所以,这个结合不仅是整体工作的必要,同时也是形势的必然。

第五,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能只盯准眼前,而要为研究未来创业发展的机遇性问题着想。创业教育要注重实际问题,要强调激励和引导,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坚决摒弃一揽子教育。我们的更深层理论来源在于,只有在广阔的视野下深入理解创业,我们才能通过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方式指引研究生在人生理想之路上走得更宽、更远。创业不仅是一切从头来的白手起家,同样也包括在原有的基础上打开新局面、创造新成就,即有所谓二次创业的含义。因此,认识创业精神的本质才是把握的重点。无论是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64字创业精神”,还是学者指出的创业精神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我们认为,创业精神的实质就是事业上任何跨阶段的、积极的开拓和创造,这些都是创业精神的物质体现。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来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才能使研究生成为具有创业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真正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向欣)

作者:章荣琦

上一篇:档案学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人才多样性水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