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图书馆研究论文

2022-04-17

中外图书馆研究论文 篇1:

中外图书馆界MOOC研究综述

摘 要 对中外图书馆界MOOC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中外文献进行归纳和对比研究,分析其研究概况和研究内容。中外图书馆界有关MOOC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MOOC对图书馆的影响、MOOC运动中图书馆或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MOOC的版权问题等几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外图书馆界对MOOC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方法多样化、案例研究相对丰富,但还存在研究侧重点失衡、研究区域分布不均、研究深度不够等不足,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MOOC;图书馆;综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音译为“慕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自2008年诞生以来,迅速在全世界推广。2012年,MOOC引起全球关注,被称为MOOC元年,2013年,中国多所高校加入MOOC建设,被称为中国的MOOC元年。MOOC的服务理念是大规模、开放、共享,从而促进大量优质资源的汇聚和整合,而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优秀馆藏资源,自然和MOOC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外学者对该领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在对大量研究文献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图书馆界MOOC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评述。

1 文献检索与统计

在外文文献的调查方面,笔者于2018年4月11日在Scopus数据库检索平台对MOOC与图书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式为“主题=MOOC or主题=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检索到论文3 284篇,在检索结果中以“library”为检索词进一步检索,检索到论文459篇,再对这459篇论文进行进一步整理和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得到有关MOOC与图书馆的外文文献共22篇。由于相关文献较少,笔者于2018年4月16日又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同样的检索式进行了检索,检索到3 081篇论文,在检索结果中以“library”为检索词进一步检索,检索到43篇论文,对这43篇论文进行筛选并剔除与Scopus数据库重复的论文,得到18篇外文文献,加上Scopus数据库检索到的22篇,共40篇。由于對MOOC的外文研究文献不多,笔者又从google检索获得一些相关文献,争取从中梳理出图书馆界有关MOOC研究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中文文献的调查方面,笔者于2018年4月17日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主题=慕课or主题=MOOC”and“主题=图书馆”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730篇,经过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得到中文文献共598篇。从发表年份来看,国内图书馆界对MOOC的研究始于2014年,比国外晚一年,但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国外。

2 研究主题分析

从研究主题内容来看,中外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MOOC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给互联网产业、高等教育及图书馆领域带来巨大冲击,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 Hennessy誉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1]。很多中外研究学者也意识到MOOC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论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国外,2013年3月18日,OCLC(世界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召开了以“MOOC与图书馆,是机遇还是挑战”为议题的国际会议,分议题的主题内容之一提到 MOOC为图书馆带来了新机遇[2]。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Brian Mathews认为MOOC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其他学习者聚集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智力发展,促进学习经验的丰富和知识共

享[3]。而美国学者Matthew B.HOY则认为MOOC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他在论文中指出,MOOC面向的学生群体来自世界各地,图书馆如何在缩减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向这些学生群体提供服务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图书馆在为MOOC学生群体提供服务时还存在资源和版权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图书馆资源都是学生所需要的,而学生需要的资源或许存在版权问题[4]。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学院图书馆馆员Nora Al meida认为尽管MOOC是一个崭新的、并不断发展的平台,但它已经颠覆了各个方面的教育[5]。

在国内,有关MOOC与图书馆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叶艳鸣在《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一文中指出,慕课式教育将不仅促使学校图书馆从校内服务向社会服务发展,还将改变辅助课程学习仅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范畴的传统认识,带来图书馆自身发展和不同类型图书馆社会分工的重新定位[6]。游袆认为,MOOC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推动高等教育变革[7]。公共图书馆方面,王聪聪详细阐述了MOOC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指出MOOC对图书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MOOC的到来或许会减少读者访问传统图书馆的次数,但优秀的在线网络课程则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图书馆[8]。另外,王中海、段滨艳、周莹、潘文佳等多位学者也在论文中对这一主题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

2.2 MOOC运动中图书馆或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在MOOC汹涌浪潮中,图书馆或图书馆员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服务层面,而是以新的角色去迎接MOOC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学者Michael Stephens和Kyle M.L. Jones认为图书馆员在大规模开放在线网络课程中除了承担信息素养教学的职责外,还应承担其他角色,如MOOC学习者、不同主题之间的连接着、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用户创造大量学习机会的创作者[9]。希腊学者Evgenia Vassilakaki指出在MOOC运动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发生了一些由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根本性变化,图书馆员和信息专业人员也应转变角色,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并继续满足远程学习者需求的工作职责变得越来越重要[10]。英国学者Hannah Spring认为健康图书馆员在MOOC开发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在教师和外部之间建立联系,为MOOC开发者解决资源的版权许可、开放获取等复杂问题[11]。

相比国外学者来说,国内学者更关注MOOC背景下图书馆角色的变化。秦鸿通过对国内外MOOCs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指出图书馆在MOOC中扮演着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场所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五种角

色[12]。陆波认为,在MOOC环境下,图书馆不应仅仅是一个信息资源存储、加工、组织和利用的机构,而应是一个MOOC信息搜集、分类、编译、推介等服务角色的承担者,图书馆应承担MOOC运动的倡导者、MOOC资源的共享者、信息素养培训者和学习空间提供者[13]。邓李君、杨文建通过分析MOOC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用户的需求特点,指出高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功能与服务模式,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成为MOOC运动助推者、MOOC资源整理和评价者、信息素养培训者、学习空间提供者、在线参考咨询员、版权管理者[14]。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图书馆或图书馆员在MOOC中的角色定位论述不一,但概括起来,MOOC背景下图书馆的角色主要包括版权管理者、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空间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在线参考咨询员等,而图书馆员的角色包括信息素养教学者、MOOC学习者、服务合作者、学习机会创作者等。

2.3 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旨在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丰富学员的信息知识、提高学员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培养学员的信息品德的一种有关信息方面的素养教育[15]。MOOC的到来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和推广需要依托MOOC平台来进行,而MOOC的服务成效也离不开信息素养的支撑。由此可见,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

匹兹堡大学学者Paul Bond认为信息素养和MOOC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信息素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新的学习环境MOOC对信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信息素养的模式也正在适应不断发展的学习环境[16]。美国学者Kimberly Mullins 在论文中首先介绍了IDEA((interview、design、embed、and assess,将信息素养融入学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设计模式)模式,后又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信息素养内容的具体应用[17]。丹麦学者Andrew Cranfield和Thomas Jensen在論文《Where to Now? New E-learning Concepts and Co-cre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中介绍DIU(丹麦语: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丹麦技术大学)图书馆参与了名为“电子学习,信息素养和图书馆服务”的DEFF(丹麦电子研究图书馆)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DTU图书馆与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合作开发并实施一个有关学术信息搜索的MOOC课程。在此基础上,两位作者分析了如何使用DEFF项目的成果来开发和验证他们的电子教学和电子学习工作[18]。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和MOOC、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外学者用实例来验证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密切关系,而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了阐述。黎梅、郭广军在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现状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从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块、教学团队等几方面着手[19]。唐菁、方东权、熊婵认为慕课浪潮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应从创建素养MOOC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广泛运用社交媒体、挖掘MOOC数据、全程跟踪参与MOOOC课程五个方面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20]。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除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有必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付超在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MOOC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向读者讲授信息检索知识,以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21]。

2.4 MOOC的版权问题

在MOOC运动大规模开展的同时,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MOOC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学者Yong Chen在阐释MOOC制作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校和MOOC提供者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MOOC课程的所有权问题,在分析了MOOC运行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材料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情况后,提出了MOOC课程材料的所有权问题,在解析围绕MOOC的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提出MOOC需要建立自身的版权保护机制[22]。英国学者Hannah Gore认为版权许可问题是MOOC飞速发展浪潮下图书馆员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并且馆员和MOOC制作者需要注意一系列版权许可方面的法律问题:1)MOOC及其所包含的课程材料的版权状态;2)MOOC内容可获得性的授权许可;3)学习者生成内容的版权状态;4)为MOOC学习者提供扩展阅读内容;5)帮助残疾人学习者获得MOOC内容[23]。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机构,在版权问题处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MOOC建设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版权支持服务。美国学者Lauren Fowler 和 Kevin Smith以杜克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该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置一名实习生来协助教师解决教学资料的版权问题。当教师需要特定资料的版权许可时,实习生或与资料权利人协商解决,或寻找公共领域可以替代的开放获取资料。这一举措解决了教师在使用版权资料的困难,同时也为其他图书馆在引入MOOC资源、解决版权问题方面提供了丰富经验[24]。

国内学者张立彬认为高校图书馆融合慕课教育是大势所趋,但相比国外,国内图书馆在慕课资源使用规范性方面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解决MOOC版权问题方面经验不足,今后需要从加速融合与加强管理两个方面解决慕课版权难题[25]。胡绍君在回顾国内外MOOC版权服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图书馆的MOOC版权服务实践,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MOOC版权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包括重视版权教育工作、提高馆员版权服务能力、建设MOOC专用资源库、推动版权政策建设等[26]。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界对MOOC版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学习,缺少结合国内图书馆版权工作实践的案例分析。

3 研究综述

3.1 研究特点

3.1.1 国内外图书馆界对MOOC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呈上涨趋势

随着MOOC运动的迅猛发展及在图书馆领域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对MOOC与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国内研究,虽然比国外研究起步晚,但研究数量远远超过国外,这说明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已悄然成为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点之一。

3.1.2 研究方法多样化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国内外学者在MOOC与图书馆研究方面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再单一,而是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与分析图书馆界有关MOOC的相关内容。

3.1.3 案例研究相对丰富

随着MOOC在国内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出现大量有关MOOC研究的案例介绍,尤其是多家图书馆推出MOOC在线课程之后,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关MOOC研究的案例研究。杨杰、袁永翠两位学者对美国的多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内图书馆的启示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顾立平在论文中指出大英图书馆與FutureLearn公司合作开展MOOC服务,开启了全球国家图书馆提供MOOC开放获取资源的先例;李楠以国家图书馆的“国图公开课”为例,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并提出MOOC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策略。

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2.1 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侧重点严重失衡

根据统计结果,在638篇中英文研究文献中,仅仅有46篇是关于公共图书馆的MOOC研究,其余文献均是针对泛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在MOOC领域的研究,这说明公共图书馆在MOOC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观念意识还停留在传统层面,认为高校或高校图书馆才是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忽略了公共图书馆也担任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二是MOOC发展历史较短,在公共图书馆界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建设规模。今后要加强公共图书馆MOOC研究,推进公共图书馆在MOOC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3.2.2 从研究学者的来源国家来看,研究区域分布不均

在研究群体中,因中文文献的作者均来自中国,所以只对外文文献的作者来源国家进行了梳理。在40篇外文文献中,以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身份来统计,有12位学者来自中国,11位来自美国,3位来自英国,而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寥寥无几或者甚至没有。这说明MOOC运动虽然迅猛发展,但很多国家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要进一步提高对图书馆界MOOC领域的关注和重视,扩大研究群体和研究范围,实现MOOC与图书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融合。

3.2.3 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深度不够

一方面,与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从目前对图书馆与MOOC的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内容主要是侧重于MOOC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在MOOC背景下的服务策略、角色定位、信息素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内容,虽然有少数文献结合了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来讨论,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题研究。在未来的MOOC研究中,除了从理论层面对MOOC与图书馆进行探讨,还应结合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来进行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技术研究相对薄弱。通过梳理中外文文献的文摘和研究内容发现,图书馆界有关MOOC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涉及技术操作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MOOC平台的搭建和运行、课程的发布与更新、不同课程之间的资源关联、资源搜索等环节必然都依托强大的技术力量。对新兴技术的不断挖掘与探索,是图书馆界的业务特长,但目前图书馆界有关MOOC研究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只有个别学者进行了详细论述。国家图书馆童忠勇认为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与传统MOOC平台相比,在服务群体、内容组织、功能设计和运营模式四个方面存在差异,进而提出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搭建的构想和策略,包括核心功能、平台框架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27]。黎小妮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于MOOC资源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案,包括功能需求、功能框架构成、关键技术等[28]。

MOOC发展至今,在图书馆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对图书馆的传统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作为一名图书馆员或相关领域的学者,理应密切关注MOOC的当前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MOOC的关注和研究,以尽快调整图书馆的服务策略和发展方向,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姜雷,张海.MOOC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4(23):35-40.

[2]张艳婷.中外图书馆界对MOOC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5(4):155.

[3]Brian Mathews.MOOC Fluency-some advice for future librarians[EB/OL].[2018-05-12].https://www.chronicle.com/blognetwork/theubiquitouslibrarian/2012/06/27/mooc-fluency-some-advice-for-future-librarians/.

[4]Matthew B.HOY. MOOCs 101:An Introduction to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 2014,33(1):85–91.

[5]Nora Almeida.A New Polemic: Libraries, MOOCs,and the Pedagogical Landscape[EB/OL].[2018-03-12].http://www.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org/2013/a-new-polemic-libraries-mooc-s-and-the-pedagogical-landscape/.

[6]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4.

[7]游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6):61-62.

[8]王聪聪.MOOC运动及其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4(4):55.

[9]Michael Stephens,Kyle M.L. Jones. Emerging Roles:Key Insights from Librarians i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Distance Learning,2015,9(1-2):133-147.

[10]Evgenia Vassilakaki. New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Rise to the Challenge[M].The End of Wisdom?: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in a Digital Age,2016:119-122.

[11]Hannah Spring.Online learning: the brave new world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health librarian[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16(3):84-88.

[12]秦鴻.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19-24.

[13]陆波.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4(2):123-126.

[14]邓李君,杨文建.MOOC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1):55-61.

[15]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16]Paul Bo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MOOCS[J].Current Issues in Emerging Elearning,2015,2(1):215-223.

[17]Kimberly Mullins. IDEA Mode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cademic Cours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6(1):55-64.

[18]Andrew Cranfield, Thomas Jensen. Where to Now? New E-learning Concepts and Co-cre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M].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8:576-584.

[19]黎梅,郭广军.MOOC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2016(7):101-105.

[20]唐菁,方东权,熊婵.由慕课引发的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42-45.

[21]付超.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相关问题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5):17-18.

[22]Yong Chen.Investigating MOOCs through Blog Mi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Distance Learning,2014(2):85-106.

[23]Hannah Gor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and Their Impact o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Exploring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J].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1)4-28.

[24]Lauren Fowler,Kevin Smith. Drawing the blueprint as we build: Setting up a library-based copyright and permissions service for MOOCs[J].D-Lib Magazine, 2013,19(7/8).

[25]张立彬.慕课环境中图书馆版权服务的内容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3):32-35.

[26]胡绍君.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版权服务的路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86-90.

[27]童忠勇,李志尧,李东杰,等.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的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设,2015(11):13-17.

[28]黎小妮.基于MOOC资源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52-57.

作者:赵荣荣

中外图书馆研究论文 篇2:

中外图书馆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摘要】

针对我国图书馆立法过程中的问题,借鉴外国图书馆立法的成功经验,概括总结出有益的启示,提出一些应该重视的方面,包括:我国图书馆法应该先立法然后再不断修订完善;颁布法律的同时应公布实施细则;立法应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应该有图书馆学家参与立法;创立图书馆法律体系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相关机构应积极参与图书馆立法;应该用立法保障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图书馆法应该是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图书馆法应凸显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

【关键词】

法律 法规 图书馆法 比较法 图书馆学 图书馆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见诸资料的较早的图书馆法当属美国1845年颁布的纽约州图书馆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图书馆法。至今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先后颁布了250多部图书馆法。比较法从来都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外图书馆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必然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来看,对外国图书馆法的借鉴还是很有限的。研究外国图书馆法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国的图书馆立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法,主要依靠图书馆法规进行调节,《公共图书馆法》还处于立法的过程中,因此与外国图书馆法的比较应该涵盖图书馆法规的比较 [1]6,[2]8。

中国与外国图书馆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1.1美国图书馆法

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和波士顿通过了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法案;1849年新罕布什尔州颁布公共图书馆法。该法授予州内各市镇征图书馆税(直接税) 来建立与维持公共图书馆,并制订了公共图书馆行政制度 [3]72。

1877年制定图书馆法的州达到20个,现在已遍布全美各州。以加州、犹他州和新泽西州最具代表性,内容全面且经常更新。迄今美国已形成包括联邦法、州法,专门法、相关法在内的完备的图书馆法律体系。美国是世界上图书馆法制建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图书馆事业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其完善的法律支持 [3]71,[4]104。

中国涵盖藏书楼的广义的图书馆虽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近代图书馆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出现,晚于西方。正式的图书馆法规是20世纪初产生的。1910年清廷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1915年民国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解放后,1981年颁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2002年修订后更名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2年颁布《省( 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1996年至今许多省市自治区颁布了地方性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其中包括《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湖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和《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2009年《公共图书馆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十一五”重点立法项目,文化部已经启动立法的相关工作 [5],[6],[2]9。

美国1956 年颁布全国性的《图书馆服务法》,为解决城市与农村图书馆服务不平等问题,促进乡村地区的图书馆服务制定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957-1964年,联邦政府每年提供 750 万美元的补助金,促进各州对人口少于 1 万人的乡村开展图书馆建设。该法颁布以前,财产税的千分之一是公共图书馆经费的固定来源,公共图书馆没有获得联邦政府的资助,普遍面临经费不够、设施的绝对数与其活动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等人口稀少的地区税收数额少,教育和图书馆事业更加落后。该法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与城市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使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州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未实施或未充分实施图书馆服务的乡村地区 [3]72。

1964年美国颁布了《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包括服务、建设、馆际合作和读者服务工作 4 个部分。该法对图书馆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参考咨询的重要性。

1931年美国制定了《国会图书馆法》,1956年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建设法》和《国家医学图书馆法》,1987年制定《国家农业图书馆法》,2003年制定《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法》。

除了专门的图书馆法之外,美国的其他法典中也包含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如《版权法》对于图书馆复制行为和呈缴本制度均有所规定,其第407条规定:向国会图书馆缴送出版物作为著作权登记的依据,通过著作权登记对缴送进行间接补偿。此外,《政府出版物法》有关于存储图书馆的条例,《高等教育法》中有关于图书馆资源和人员培训的规定,等等 [7-8] 。

美国对于图书馆复制行为的规定非常具体,我国的规定则不够具体难以操作。关于呈缴本制度,虽然我国法律已有规定,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地方性法规要求出版机构向地方公共图书馆缴送本的数量太多,造成逆反心理和抵制作为,以至于有法也难以履行。

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要求方面,《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第38条对图书馆员的准入制度只有模糊的表述:“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与职能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国家对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有职业资格要求的,从其规定”。什么是“相适应的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此抽象、模糊的规定,根本无法作为具体操作的指导和依据。反观美国各州的图书馆法,则都明确规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资质认定,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为一个领域的行业准入设立门槛,可以有效减少混杂人员的进入,净化行业从业人员并建立良好的共同体认同感”[1]6。

《美国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2003 年修订)专门规定其专项基金为“示范基金”或“种子基金”,赋予落后地区、贫困人口、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或落后地区的项目以资金的优先使用权,以引导图书馆建设的公益性政策倾斜。在这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并没有涉及[1]6。

在图书馆经费方面,美国图书馆法明确规定每个财政年度各州都会得到不少于 68 万美元的图书馆经费[9]43。我国由于没有正式的图书馆法,图书馆经费来源靠法规和政策规定。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比例或数量,根据情况灵活执行。198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文献资料购置费占全校教育事业费的5%左右”。实际执行中各高校掌握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都达不到5%,一般在3%或4%左右。

在美国,图书馆法是教育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中有大量关于图书馆工作和事业的内容 [3]73。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也应该重视图书馆法与教育法的联系,在制定和修改教育法时应该注意有关图书馆的内容。

谢玲指出:“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由国家立法机构按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图书馆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存在经费不足、读者权益定位模糊、图书馆专业人员岗位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弊端,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已经显得刻不容缓”[4]106。

1.2英国图书馆法

英国颁布的图书馆法有:《苏格兰公共图书馆巩固法》(1887)、《图书馆侵犯法》(1898)、《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法》(1925)、《公共图书馆法》(1947)、《苏格兰公共图书馆法》(1955)、《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1964)、《大英图书馆法》(1972)、《北爱尔兰教育与图书馆法》(1986)、《公共图书馆调查规则》(1992)、《法定存储图书馆法》(2003)、《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2007)、《北爱尔兰图书馆法》(2008) [10] 。

英国的图书馆立法比我们早,也比我们完善。从以上他们立法的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这与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他们有著名的英美法系,习惯以判例作为判案的标准,习惯以法律规范他们的行为,所以,图书馆法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国则不一样,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人治的习惯,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司法官。“中华法系”当中相对来说只有刑法比较完善。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依法治国正在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然而,图书馆法尚属于所谓的“小法”,被置于相对不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形成了目前的现状。

1.3日本图书馆法

日本于 1899 年颁布《图书馆令》,1906年和1933年两次修订。1906年颁布《图书馆规程》。1947年颁布《国会图书馆法》。1950年颁布《图书馆法》,并且公布了《图书馆法实施规则》(这是一部规范公共图书馆的法律)。1953年颁布《学校图书馆法》 [11] 。战后颁布的这三部法律是图书馆专门法律,习惯上称作“图书馆三法”。它们是国家立法,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制定了法规与规章制度与之配套,包括“施行令”、“施行规则”和通知、 决定、告示、训令等。这些配套的规章制度在1995年已达到50件左右。图书馆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制定的与之配套的标准或规范达220件以上。这些标准和规范号称“准法律”,是图书馆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他的法律法规比较重要的适用到图书馆的达80件之多,例如《著作权法》等。另外在具体内容中有关于图书馆的规定的法律法规达100件左右。图书馆“誓约”与“自律规范”是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譬如《图书馆自由宣言》和《图书馆员伦理纲领》。日本缔约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宣言等也是图书馆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12]623。

刘宝华指出:“综观日本图书馆界的成功经验,图书馆服务无处不渗透着法律的有力支持”[13]27。与日本相比,我国缺乏国家立法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图书馆专门法律,实施规则、细则就更谈不上了。换言之,我国主要是依靠一些法规和政策管理图书馆事业。当然,与图书馆有关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少,且也有了一些“宣言”之类的誓约或自律规范,此外缔结或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国际条约、协定、宣言等。但关键还是我们应该加快图书馆立法的进程,尽快建立起图书馆法律体系。

日本是一个实行行政主导体制的国家,把图书馆视为社会教育设施,并将图书馆专门法纳入了教育法体系。图书馆专门法与单行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形成了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的特色 [14]66。把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并把图书馆法纳入教育法体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日本《图书馆法》的颁布和多次修订,不断完善了图书馆事业的法治环境,对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最终成为发达国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由于我们没有图书馆法的保驾护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其他方面显得缓慢,而图书馆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贡献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二战以后日本文化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的法律体系也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不仅颁布了和平宪法,而且在美国占领军的要求下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对图书馆进行了改革,修改了原有的图书馆法,使图书馆不仅仅具有图书收藏、借阅,获取知识的功能,还应是广泛传播信息的场所和地区学习的据点,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图书馆活动的土壤中[14]65。日本的用户可以在自己家附近的图书馆预约到从村级一直到国家级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包括文献远程复印传真等)[13]28。

我国由于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有限,受图书馆藏书数量、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和图书馆经费均显不足,图书馆难以担当全民终身学习的重任。现有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已经恪尽职守,但相对于市民的阅读需求仍显得捉襟见肘。以上网为例,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担负起了满足市民上网需求的责任(市民可以在图书馆上网查资料、阅读甚至娱乐),而我国市民要满足上网需求,则需要在自己家里安装宽带,或在工作单位上网,否则就得通过网吧上网。我国城市星罗棋布的网吧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日本《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规定了司书、候补司书资格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的一系列规章细则。规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专业资格的图书馆员 [12]624。相比之下,我国的图书馆员准入制度还没有法律规定。现行政策主要是考虑应聘者的学历、学位及所学专业等。

1.4俄罗斯图书馆法

俄罗斯于1994年颁布《图书馆事业法》。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84个俄联邦主体均颁布了各自的图书馆法律法规。1997年颁布《关于在莫斯科州组建图书馆的一些规定》,2004年予以修订。2006年颁布《关于莫斯科州居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2008年俄罗斯颁布的第131号联邦法规《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组织的一般原则》,有关于图书馆的内容:规定居民点、市区和地区三级图书馆为居民提供服务。地方政府有权独立解决图书馆管理的诸多问题,包括人事任免、拨款等事项。

2008年经过修订的《图书馆事业法》规定:“为保存俄罗斯图书馆馆藏文献并向用户提供使用,国家图书馆可对如下文献进行数字化复制:陈旧、破损、有瑕疵的文献,借阅流通时可能导致损坏和丢失的孤本、善本、手稿等珍贵文献,有科学和教育意义与价值的文献”。此规定率先在图书馆立法中加入著作权的元素,使国家图书馆拥有对部分特殊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解决了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 [15]11。

在历史上俄罗斯就拥有完善的书目体系,公民有藏书的习惯,国家领导人有重视图书馆事业的习惯。列宁对于图书馆的论述至今尚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拥有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公民收入的翻番、藏书量的增长,图书馆事业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法律体系也必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1.5韩国图书馆法

韩国于1963年颁布《图书馆法》,1987年进行了全面的修订。1991年更名为《图书馆振兴法》,1994年更名为《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6年又恢复原名称《图书馆法》 [16]96,[17]47。

韩国不仅有以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为调整对象的综合性的图书馆法,也有针对某一类型图书馆的法律,如《学校图书馆振兴法》、《国会图书馆法》等等。据李炳穆调查,韩国与图书馆有关的法律大约有200多部,约占全国法律总数的5% [18]7。

韩国图书馆法规定公立公共图书馆、私立公共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协会可获得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补助,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笔者只听说我国有公立公共图书馆,私立公共图书馆尚未听说过(即使有,大概也就是一个公共图书室)。我国的公立公共图书馆靠的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未见有获得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补助,其根源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立法,没有法律依据。当然,归根结底是国情不同。不过,我国的图书馆学会存在着拉企业赞助搞学术活动的情况,同样受到现有法律的保护。

正在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规定了其调整对象不包括民办图书馆,即将私立公共图书馆排除在外。王子舟等学者已经提出了反对意见。期待着正式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等能够涵盖私立公共图书馆 [1]3-4。

韩国相关法律规定,公共图书馆必须配备具有相关资格的司书职员和司书教师。司书职员根据图书馆隶属机构级别的不同分别具备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身份[19]29。司书分为一级、二级正司书和准司书等[18]8。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不具备公务员身份。国外图书馆法中都对馆员资格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担任图书馆馆长的人员中有很多并不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背景,这给图书馆管理、馆藏建设等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9]44。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将会包括图书馆馆员任职资格的规定,具体内容值得期待。

韩国2006年颁布的《图书馆法》规定:“违反第20条第2项规定者,应缴纳资料定价(其资料为非卖品时为该资料的原价)10倍的滞纳金”。“第2项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未缴纳滞纳金时,依据国税滞纳处分征收” 。该法第20条第2项规定:“除第1项规定的公共机关外,个人或团体发行或制作的资料,从发行或制作之日起 3 0 日内呈缴给国立中央图书馆。发行或制作修订增补版也如此”[18]14,16,17。其他国家类似的规定有:1997年南非政府颁布了《法定缴存法》,规定出版商需要在文献出版后14天内呈缴文献和提供文献相关信息。如违反上述规定,可处以不超过2万兰特的罚金并责令出版商在30日内补缴文献。如出版商30日后仍未补缴,可根据情况向出版商提起民事诉讼(第2-4条,第9-10条) [20]101。我国由于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那些违反国家呈缴法令不向国家图书馆呈缴图书资料的出版社,也就没有受到缴纳滞纳金或罚金的处罚,也得不到民事诉讼的追究。

2007年12月31日颁布了第20506号总统令即《图书馆法实施令》,第19条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使用费:“《图书馆法》第33条规定的公共图书馆收取使用费范围如下:①数据库利用手续费;②个人研究室、会议室等的利用手续费;③资料复制费;④讲习、教育手续费;⑤图书馆入馆费(限于私立公共图书馆)”[18]19。

目前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尚未颁布,对于收费项目还无法明确限定。但是,通行的做法是资料复制是收费的,房屋出租也是收费的。公共图书馆也举办一些收费的学历班、培训班。根据笔者2012年11月的调查,河南省图书馆订购国内常用的十几种数据库全部提供读者免费使用,郑州市图书馆订购中国知网和维普两种数据库提供读者免费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重庆图书馆大多数数据库也是免费使用的,少部分收取一定的费用。

1.6丹麦图书馆法

丹麦于1920年通过《公共图书馆法》,1964年修订为《图书馆法》。2000年颁布《图书馆服务法》,该法将网络服务确定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将复合图书馆定位为其在信息社会中的主要形态。该法设有专章详细规定了过期罚款和损毁文献的赔偿。丹麦政府图书馆以及政府资助的图书馆都规定对用户逾期不归还资料进行罚款,每份借阅资料的罚款不得超过 5 丹麦克朗;如果逾期超过 7 天,罚款可升至 25 丹麦克朗;如果逾期 30 天以上,罚款可升至 50 丹麦克朗等。该法对图书馆服务和付费服务进行了区分,这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1]1,[22],[17]46,[9]41、43。我国图书馆的通行做法是在借书超期时按日适量罚款,借书丢失时按原价赔偿或加倍赔偿。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有关资料的滞纳金以及相关罚款都较轻 [9]44。

1.7新西兰图书馆法

新西兰非常重视口述历史记录。《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法》条款 10(1)指出:“口述历史记录指的是以任何形式的信息录制设备所记录的个人回忆录、回想录等及以此种形式产生的信息记录”。该法规定,任何个人(包括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普通职员及公民等)或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代理、公司、学校等)都有义务向国家图书馆提交口述历史记录、资料的义务。并且,新西兰提倡、鼓励个人向国家图书馆提交口述历史记录。

该法条款 10(2)指出:“如果口述历史记录以个人形式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以获取信息为条件)提交给国家图书馆;条件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馆长、王室或其代理机构必须遵守这些条件”。也就是说,可以用口述历史记录换取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的口述历史中心至今已收录有 10 000 件口述历史文献记录,内容涉及新西兰社会、文化、社区、政治、历史,时间跨度为从 19 世纪末期到现在 [23] 。

我国汕头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率先开展口述历史资源采集开发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已建立起口述历史数据库 [24] 。

1.8印度图书馆法

截至2009年,印度29个邦和6个联邦属地只有16个颁布了自己的公共图书馆法。与我国一样至今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法。印度于1945年颁布《科尔哈普公共图书馆法》,1948年颁布《马德拉斯公共图书馆法》,重点保障服务体系,并设立了图书馆税。该法规定在财产税和房屋税的基础上收取3%的图书馆税。之后颁布的《安得拉邦图书馆法》规定,由本地政府从房产税和土地税中抽出8%作为图书馆税。《西孟加拉邦公共图书馆法》没有规定图书馆税,而是由本地政府每年支付一定的经费 [17]48-49。我国没有图书馆税的法律规定,而是采取政府拨款的方式。

印度有个邦图书馆法(The Tamil Nadu Public Library Act)规定,图书馆闭馆期间逗留的读者会受到 5 卢比的罚款,对警告后不予理睬者,罚款金额可升至 50 卢比[9]43。我国没有类似的规定。

几点启示 。

2.1先立法然后再不断修订完善

美国、丹麦、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是在颁布图书馆法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17]49。韩国《图书馆法》从1963年颁布开始,截至2008年4月1日已修改13次。如果再加上实施令和实施细则的修改,总数达到了40多次 [18]21。韩国《图书馆法》修订过程中注重获得阶段性实效,不刻意追求法理上的完美,并且根据需求不断加以调整。日本图书馆法自1950年(昭和25)颁布后,先后进行过17次修订。美国的州图书馆法基本上是两年修订一次,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一步到位的图书馆法不说难度的大小,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25]85,[9]41 ,[26]97,[14]64。

2.2颁布法律的同时公布实施细则

韩国是在《图书馆法》颁布之后由总统发布实施令,然后再由文教部发布实施规则。这样有利于法律的实行,不至于有《法不依》 [17]48。

2.3立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丹麦2000年颁布的《图书馆服务法》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求图书馆建设网络复合图书馆,加强网络电子资源服务,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在先进文化理念的统帅下,制定出具有超前意识的法律条文,将会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相反,如果法律不具备前瞻性和指导性,就不可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甚至还会阻碍其发展,成为桎梏。一些长期困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会使广大业界同仁和读者失望。

针对《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白杨指出:“总体而言,送审稿的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弹性大,可操作性不强。这导致其具体贯彻实施需要依赖于行政部门的法规、规章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此可能造成各级单位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的下位法不统一,阻碍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协调建设”[1]6。

2.4图书馆学家参与立法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积极参与图书馆立法工作,起草立法文献20件,对于印度各个邦的图书馆法的立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7]49。

2.5创立图书馆法律体系必须得到国家与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

美国、丹麦、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图书馆法的颁布和实施,都是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的[17]50。我国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也离不开政府的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美国一直很重视图书馆事业。美国图书馆法的发展与完善是与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密不可分的[26]98。

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把图书馆法的制定与颁布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与颁布才是我国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制定和颁布全国性的涵盖各种图书馆类型的《图书馆法》。然后,还应该制定和颁布《国家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等,并且要制定和颁布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

2.6社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

美国、丹麦、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图书馆学会、协会和图书馆委员会在图书馆法的立法、实施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7]50。我国存在着各级图书馆学会和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理应对于我国的图书馆法立法工作做出贡献。但是,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图书馆委员会这样的组织机构,这是我们的习惯和文化传统造成的,也不便于照搬外国的这一模式。我们应该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解决图书馆法的立法、实施和完善的问题。

2.7用立法保障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美国图书馆法规定了图书馆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拨付,并且规定了拨款额度和拨款方式。印度多数邦的图书馆法规定了图书馆税,以解决图书馆的经费问题[17]50。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应该通过立法规定图书馆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并且明确规定拨款额度和拨款方式。

2.8我们需要建立的图书馆法应该是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在100多年的图书馆立法历程中,共制定和颁布了 100 多种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图书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单靠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以图书馆专门法为核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辅助的完备和系统的体系。只有建立了由图书馆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各地方图书馆法规、规章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图书馆法律体系才可算是一个科学完备的系统,才能为我国图书馆事业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4]106-107。

2.9图书馆法应凸显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

李国新指出:“业界同仁对《公共图书馆法》的期望值很高,希望通过立法能使一些长期困扰事业发展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但是现实的体制、政策、发展环境决定了现阶段立法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目前立法工作的整体思路是:条文原则化,以建立基本制度、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为目标;具体问题主要通过未来制定法律实施细则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规章、政策来解决”[27]2。

如果只有原则化的条文、只建立基本制度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法律形同虚设,不具备可操作性,还没有出台就已经失败了。实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实施细则,而放弃法律本身应该负起的责任。把具体问题推给行政主管部门依靠政策来解决,就使立法的意义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了立法的意义。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就对行政权起到指导、监督、制衡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的图书馆法,不仅要有原则性的规定,同时也要有具体的规定。譬如刑法,它不仅规定了杀人者偿命的原则,还规定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要不要执行死刑,有期徒刑应该判处多少年以上或以下等具体规范。也不是下放给实施细则去规定。

结语

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法是否完善,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样,没有兴旺发达的图书馆事业,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才强国,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并不断完善。

作者:尹鸿博

中外图书馆研究论文 篇3:

中外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

摘 要: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就是服务读者。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的现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公共服务形式。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国国情

1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1.1 国外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规定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图书馆的公共化发展、国民的阅读权益以及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例如:美国图书馆目前使用的《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令》和1990年修订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强调图书馆属于人民,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法》第一部分的第二条规定:英国图书馆处于公众权利和管理下,是公众查阅文献目录和信息的中心,应向公众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设施。

1.2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具体实施细则

由于美国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社会背景造就了图书馆整体开放的意识,包括馆舍建筑风格的开放、藏书布局的开放、服务方式的开放和服务对象的开放。国外图书馆馆舍多为大厅式,宽敞明亮,开放式的管理为各类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国外图书馆对于馆内藏书的布局不局限于只按学科内容分类,同时还兼备按照读者对象和语种分类的开放式布局。这种多方式的藏书布局方便了读者,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图书利用率。

服务方式的开放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机构综合了图书外借、阅览室、咨询部等功能,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借、阅、查,减少了图书管理的烦琐冗余。而对于服务对象的开放则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国外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当前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不仅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在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不少国家的学校图书馆也面向社会开放,给校外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图书馆为全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目标,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文化支持。

2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2.1 国内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规定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立法还相对落后,至今也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制定了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但缺少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实施细则,存在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我国现行的图书馆法规对读者权利和义务都有基本的规定,保障了读者的合法权益。但因缺乏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实施细则,图书馆在实际管理服务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具体实施细则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多,文献收藏十分丰富,资源开放度高,图书资源利用率也高。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首都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首都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逾650万册,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100余万册(件)开架文献的免费借阅,并利用RFID技术,使读者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首都图书馆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以最佳的融合度让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除了常规的服务项目,首都图书馆还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首都讲堂”。相比之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内陆欠发达省份,图书馆不但藏书陈旧,人员闲置,罕有读者,在自动化发展方面更是由于缺乏宏观调控,致使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重复建库、重复建网的现象比比皆是。

3 中外图书馆服务的对比

3.1 法律保障图书馆推行社会化服务

国外图书馆法明确地规定了图书馆的职责、管理和经费来源,强调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国外图书馆法对读者、用户权利、义务有明确的规定,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查阅资料、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图书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國内图书馆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法律环境还未形成,存在对图书馆工作和服务认识不清、读者对自己在图书馆的权益认识不足的问题。相对于人均读书量64本的以色列,人均4.3本的我国与世界较高水平差距很大。这种差异源于中国人尚未形成好的读书习惯,更主要的是源于图书馆法的不健全及读者对权利的模糊和对公共图书资源的漠视。

3.2 国内外社会化服务细节比较

3.2.1 国内外的公共图书馆都是对全民开放。随着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深化,服务社区成为国外公共图书馆日益重视的领域。纽约的三大图书馆系统均采用总分馆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一个总馆下设立若干分馆,以网状的形态向社会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区域各个地方,实现效益最大化。国内图书馆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的市级图书馆无论藏书还是馆舍的现代化程度都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更成了口号。

3.2.2 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在日本每一个市区中,有一所图书馆承担主馆功能,其他图书馆为分馆,总馆和分馆难以覆盖的地方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来补充。伦敦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多,而且功能齐全,也不限于读者的借阅服务,还兼具教育、娱乐、网络、咨询、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社区活动中心。国外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少儿馆,主要服务未成年人。而我国多数县级图书馆已形同虚设,要么图书馆的藏书缺乏更新,要么图书馆鲜有来访者。图书馆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公平提供资源服务的文化使命,但图书馆的数量、位置以及服务形式都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意识欠缺造成了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现象的普遍存在。

3.2.3 数字化图书馆网点。截至2016年年底,全英国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图书馆网点,市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相比之下,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其他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

3.3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成熟,随着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共享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中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差异,图1为国外图书馆普遍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包括直接知识、重建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和电子知识等方面的服务。直接知识包括馆藏资源、图书、文献的直接借阅服务;知识重建服务包括图书馆工作者对文献、书籍进行分编,建立索引;知识存储服务包括图书馆购买的各种论文、杂志、期刊数据库、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和用户知识库;知识共享包括图书馆间资源的通借通还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共享;移动知识服务保证了读者阅读不局限在实体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移动图书馆进行书籍阅读和信息资料查询。

相比之下,国内图书馆在直接知识获取服务上比较成熟,对于知识的深加工和知识的重建服务多数还是空白。目前国内图书馆还是以传统的借阅为主要服务项目,对于知识共享和移动图书馆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

3.4 国内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达到效果比较

3.4.1 入馆读者比较。根据2012年英国教育联盟的一则图书馆入馆读者统计数据显示,读者中有学生、工人、学者、技术工作者,还有专职家庭妇女和孩子。这些读者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入馆读者中有60%是为了查阅资料,23%是为了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学习服务。调查显示85%的读者会经常入馆,喜欢进来看书喝咖啡。国内图书馆读者群比较单一,入馆读者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和退休的老人。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80%是来自习或复习考试科目,20%是因为学校图书馆没有他们要查找的资料或资料借出;上班族来借书则完全出于工作需要;退休老人相对较多,80%的老人看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出于休闲的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入馆读者可以看出,图书馆开展的各类服务和读书习惯影响着图书馆的入馆人员组成。

3.4.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比较。表1为国外著名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表2为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虽然开放服务的细节不尽相同,但服务宗旨相同,即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基本不对市民开放,社会化服务程度相对较低。

4 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索

4.1 完善图书馆法,保障图书馆有序提供优质服务

国内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与国外图书馆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我国需要全面、完善的图书馆法保障图书馆的正常有序运行,保障读者权益,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4.2 加强图书馆自身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关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其次,通过传统方式及现代化网络与手机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推荐优秀书籍,让到馆阅读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提高图书馆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

4.3 丰富图书馆活动,扩大读者范围

相比國外图书馆,国内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相对单一。我国图书馆可以仿照国外的模式,在图书馆开展各种教育、文化活动。如: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的职业技能,增加再就业机会;举办知识、常识、生活技巧讲座,吸引退休和全职主妇参加;定期开展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培养孩子的读书热情和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图书馆应把自己的服务有效延伸、拓展到街道、社区、企业、行业、农村、乡镇,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服务,有效推动社会化服务,让图书馆覆盖全社会成为现实,使图书馆成为集教育、娱乐、网络、咨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服务中心。

4.4 与书店协作,实现图书流动

当前图书、出版物大量增加,知识更新迅速。传统图书馆的购书、藏书为图书馆带来沉重的库存负担,同时,图书馆还因资料不全面临读者大量流失的困境。根据现实情况,图书馆与书店、图书发行商的合作势在必行,在降低图书馆运行成本的同时,可以增加书店的销售额,实现图书的流动,增加图书的利用率。

4.5 建立并完善数字图书馆,惠及公众

当前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受到电子读物和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国外社区图书馆网点和数字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的成功案例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图书馆要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扩展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让图书馆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便利。只有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才有意义,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开华.组织的社会责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8-19.

[2]李阳.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1):9-12.

[3]宋显彪.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9(6):97-99.

[4]林婷.北欧四国图书馆法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3):1-2.

[5]何静.日本图书馆法发展概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43.

[6]刘璇,张丽,冯佳.国外图书馆法演变过程特点及对我国图书馆法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49.

[7]Arundell Esdaile.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odern Library[J].Library Journal,1989(11):9-11.

(编校:崔 萌)

作者:赵姗

上一篇:班会之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国际化语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