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向提高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4

一、问题的提出小企业做产品,大企业做文化,商业银行競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也许有偶然的成功,而当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时,成功将不再是偶然。众所周知,“理念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当下,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转变方向提高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转变方向提高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提高农行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摘要】 国外银行风险管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掌握和吸取这些方法和理念,对于提高农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行;风险管理;金融风险

一、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原则

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农行要在风险管理方面提高水平,不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原则。国外银行风险管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掌握和吸取这些方法和理念,对于提高农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强调以下一些原则:

1.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公司、个人、金融机构等不同客户种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其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该原则说明,作为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有责任对银行的所有风险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不应该存在任何死角。风险管理部门要通过风险管理规划、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方式,在银行系统内实现风险管理理念的统一、目标的统一和标准的统一,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

2.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国际商业银行都是经营地域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导致的国别风险成为了危及银行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应该根据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建立相适应的区域风险管理中心,与国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合,对各国、各地区的风险进行甄别,对风险在国别、地域之间的转化和转移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业务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风险,伴随着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哪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出现损失,甚至导致整个业务活动的失败。

4.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存在在每一个业务和环节,商业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国际商业银行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但是,风险控制又决不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无论是监事会还是管理层,无论是风险管理部门还是业务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管理层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衡量银行的总体风险敞口,并对风险管理承担总的、最终的责任。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判断和决策。

5.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企业经营区域逐步跨国化,股权逐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业务领域逐步多样化,这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经从信用风险,扩大到既重视信用风险又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关注单笔交易、单项资产和单个客户,扩大到既重视单笔交易和单个客户的风险管理,又高度关注所有信用敞口的总体风险控制。

为了避免各类风险在地区、产品、行业和客户群的过度集中,国际商业银行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防范和转移各类风险。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使用盯市模型中KMV、CreditMetrics等、违约模型中的CreditRisk+等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控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也使得风险管理成为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工作。

二、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按照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努力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农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将体现为六个方面的转变:

1.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更加有效,随着业务的复杂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损失也视为风险。

2.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银行业务,如资金业务、零售业务,要进行间接管理,运用模型与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别风险、地区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家族风险等分析,结合信贷审查等直接管理形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3.风险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将更加强调定量分析,但在短期内,风险管理技术还是以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做好定性分析就是要在信息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通过对市场、行业变化趋势的分析,凭借与客户的接触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甄别。

4.风险管理范围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银行业将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正在由只管国内向管理全球转变,形成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的衡量。

5.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6.风险管理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农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

要实现以上六个方面的转变,关键要按照银行业运作的规律,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目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外部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营造规范、有利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彻底明晰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清晰银行的职能,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逐步减少政府政策执行者的色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措施明晰银行的产权结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其次,政府要积极完善金融法规,健全法律体系,为银行的充分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再次,政府要与银行一道,共同建设征信体系,强化企业和公众的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促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银行内部须完善风险管理

从农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要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理念、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现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2.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3.要优化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辩证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包括不同业务、品种和地区的差别化管理。

4.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内部评级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与提取准备金、决定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等方面工作;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授权管理是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应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

5.要前移风险管理关口。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彻底实现风险管理体制的变革,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窗口”,通过“窗口”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琪岩.华尔街金融风暴肆虐全球危害深重 中国特色十项新政抓住了根本赢得高度赞评[J].党史博采(理论).2009(1)

[2]张锐.国际资本大抽逃——金融危机新一轮冲击波[J].决策与信息.2009(4)

[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加速企业转型 抢占产业先机 武汉邮科院院长童国华答记者问[J].烽火科技报.2009(3)

[4]李海平.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运行现状及趋势[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

[5]胡鹏.惠农卡大事记[J].农村金融研究.2009(3):7~9

作者:王志勇

转变方向提高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小企业做产品,大企业做文化,商业银行競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也许有偶然的成功,而当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时,成功将不再是偶然。众所周知,“理念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当下,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生的产物,商业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管理实践之一,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训说明,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样,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文化。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自觉遵循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意识及行为即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和风险道德标准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依附于企业文化,具备企业文化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的内涵。

二、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严格风险准则的迫切要求,逐步确立了“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额的风险计量”的大风险管理战略,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全面推进,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现雏形。然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目前依然滞后,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徒现其形而未具其神”。同时,随着股份制改造和业务拓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综合性风险,风险管理形势严峻,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要求势在必行。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子系统,是指以银行企业文化为背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凝炼并通过由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知识层面共同体现,为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念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家银行倡导的文化,决定了这家银行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银行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否顺畅,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重大的风险问题上达成基本的共识,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并得到贯彻执行,出现了例外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能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子。因此,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作为银行企业文化重要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文化应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和表现形式,四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全部内涵。通过四个层次的建设,形成理念科学、制度完善、“四位一体”的商业银行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一)提升风险管理精神文化,强化风险意识

现代银行经营观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含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金融学的核心原则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风险收益,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额外报酬,这是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必然反应。在当今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银行业,高效的风险管理与递增的规模效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应该被看作是为产生利润而承担的业务活动风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赋予风险管理以明确的价值取向。

作为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价值,增进运行质量,降低波动性。高层管理者应在机构内部创造一种文化,向各层次工作人员强调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增强其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自觉性,并充分参与这一过程。

对于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商业银行,要树立和推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意识绝非易事,文化的根系要触及思想和观念。通过持续宣传、培训、研讨,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让商业银行全员更新观念和认识,统一思想和步调,为科学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思想和舆论准备。

(二)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框架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要求商业银行牢牢抓住制度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层面,构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让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并通过制度的运行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

1.保证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首先,在制度体系的规划层面,划分层次,明确确定各项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效力高低顺序。其次,在制度制定的过程层面,针对各个环节和阶段,建立全过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流程和权限。第三,在制度效果的反馈层面,完善信息收集和传导反馈机制,针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第四,在制度的完善层面,要有周期性评审、梳理、清理和修订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证制度持续有效。

2.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首先,必须推行管理问责制,使每位员工作为责任、权力、利益的集中点,带有约束地去负责任;其次,要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的举报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激励机制,做到约束和激励并举;第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订具体防范措施,从治本上解决问题。总之,要以制度的刚性来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

3.形成规范的风险报告机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事后的整改,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提高和升华管理水平,避免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相应负责的管理人员,使其了解事件发生真相;根据事件发生的性质和损失程度确定相应的负责层级,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检查、反馈整改效果,对事件全过程做好记录,根据事件性质分门别类,统计发生频率和损失情况,为计量损失和配置资本提供基础数据。

(三)形成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仅局限在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资产的保全处置上,属于损失管理而非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此外,在风险控制的责任认定上,认为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度不强。这些都与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要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突破目前意识上的局限,拓展风险管理的范围,实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源头监测,主动出击,建立系统化、上下联动、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处置及后续评价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将风险管理工作始终寓于全行业务的发展之中、服务之中、协作之中,通过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管理风险,推进各项业务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四)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提升技术水平

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注重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定量分析技术缺乏。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足的影响,市场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技术和工具缺乏;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上严重滞后,信息的缺失和失真,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加了困难。

从商业银行目前和今后的业务发展来看,建立风险管理知识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贷款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化、远程化、实时化的风险管理模块和数据库,搭建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信息科技平台,建立透明高效的风险信息报告体系;三是研究系统、科学的资产风险量化和评级技术,从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向积极引入现代风险管理方法、模型和技术转变。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现状及未来愿景

近年来,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政策制度制定、工具模型开发、新资本协议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向,加快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在认真学习监管规定和充分借鉴同业先进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主线,对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政策制度、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和风险管理文化等主要内容作出总体规划和设計。

商业银行还应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根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风险管理规划及实施方案,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促进全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围绕全行业发展战略,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主线,逐步加强风险管理环境建设,明确风险管理战略,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法,强化风险绩效考核,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全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遵循稳健型的风险管理战略,强调承担适度风险换取适中回报;建立健全层次清晰、科学适用、全面覆盖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建立全面、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加快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标准法等工具模型开发,切实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确立风险管理文化内涵,强化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和氛围。

作者:高 静

转变方向提高风险管理论文 篇3:

论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

【关键词】金融; 企业; 风险; 管理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金融业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了金融业务的范围,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深化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涵。

1 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金融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信用风险的重视,这正是国有金融企业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国内金融企业对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也在积极地探索。基本上建立了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决策系统,风险管理的监督系统基本上是以稽核委员会为主,风险管理的实施部门以授信部门和风险资产管理部为主。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上仍延续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模式,市场风险管理部门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上对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我国金融机构的外部环境和内控体制还显得比较落后。

2 我国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

西方金融业强调诚信原则,金融业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件产品,而是一种信用,这体现了客户的信用习惯和社会地位。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和服务体系。我国的征信体系还在建设之中,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中介服务还没有普及,不仅造成了金融业进行客户信用审查的困难,而且也造成了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直接给金融业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2 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管理理念较为陈旧

在西方金融业,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但在我国金融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一方面,一些基层人员或业务人员往往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不能正确地评价风险,不能正确地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另一方面,部分风险管理人员不能研究业务、研究市场、研究效率,简单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否定业务逃避承担风险,使很多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是整个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2.3 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我国金融业改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企业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准确识别风险,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

2.4 风险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德国的金融系统,风险控制上奉行“四眼原则”,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会更全面、更准确。但在我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

3 我国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金融业谋求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式。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从内、外部两个方面着手,除了需要政府加强金融业监管、营造适宜的经营环境,推动金融企业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等外部因素外,关键还在于金融企业自身要在内部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机制、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提高。

(1) 我国金融业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实行“六个转变”以提高企业的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目的。

1) 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未来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不仅强调对市场风险因素的控制,而且应更加重视对人为风险因素的控制;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而且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损失也视为风险。

2)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零售业务,要进行间接管理,运用模型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别风险、地区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家族风险等分析,结合信贷审查等直接管理形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3) 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4) 风险管理范围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金融业将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将加快。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业务触角大大延伸,与之对应,风险管理正在由只管国内向管理全球转变,形成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5) 风险管理重点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金融业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金融企业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金融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金融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6) 风险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未来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将更加强调定量分析,通过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数理化、定量化的特征,逐步由简单的技术管理过渡到复杂的统计分析管理,并最终走向定量分析。但在短期内,风险管理技术还是以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做好定性分析就是要在信息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通过对市场、行业变化趋势的分析,凭借与客户的接触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甄别。

(2)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展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风险控制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强化每位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3)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金融企业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4)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健全有效是金融企業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应该以一个企业的风险偏好为基础。企业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收益期望和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总体和各个业务单元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其次,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不应存在政策制度的“死角”;同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又要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业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区别对待。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先进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经验,对建立能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我国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杰; CIS:我国金融企业竞争发展新战略 [J];商业研究; 2003年21期.

作者:冯振伟

上一篇:矿井初次放顶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审计人员写作审计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