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专业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说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要高度重视教师角色转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论文 篇1: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在这些转变中,需要教师做的具体工作。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师角色 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启动,数学教育的诸多因素,如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管理等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和挑战,每位教师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规律出发,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1.由课本知识单一传授、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1.1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不要为了教师的教而教,而应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就是这个意思。

1.2由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向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

现代数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在短短几年把数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没有这个必要。况且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可以这样说,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

1.3由只重“课本知识”向重“生活知识”转变

无论是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学习课本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学习。

2.由“师傅”向合作者转变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和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了社会的责任,却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更缺乏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具体地说,教师的一切数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从教师空间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形成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真正的师生关系是你我关系,真正的学习是共鸣,师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为此,我们应当注意: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等。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由教学“复制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变

传统的教师生涯中,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书”,不注重教学研究。认为那是领导干部和科研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只教书不研究的行为,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问题都是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于应付的。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也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据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任何变革中,观念的变革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彻底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当前数学新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鉴于目前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现状和来自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付敏老师的调查,说教式教师培训转变为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极其有限,有效的方法是组织教师参与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有教师同行参与的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机会,以真实的数学课堂案例为载体,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案例全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分析讨论案例的成功方面、不足之处,共同寻找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4.由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和简单照搬者向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样教;离开了练习题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简单照搬的做法。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其一,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工具及中介,教材本身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任课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和所处的环境,对教学内容应进行裁剪,以适应个体差异和教学需要,充实教学内容,做到有所“教”和有所“不教”。

其二,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和积累一些数学素材,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使数学课程适当、适度地生活化。

数学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以利用生活的素材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气息。如黄金分割比0.618是一个十分枯燥的数字,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当气温为23℃时,人感到最舒服,因为此时气温与体温37℃的比约为0.618;报幕员所站的最佳位置应是舞台宽度的0.618处;最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这就是女士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和芭蕾舞演员为何踮脚尖的理由……生活中的数学不胜枚举。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尝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三,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案例,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

总之,数学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要靠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程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转变是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论文 篇2: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专业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说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要高度重视教师角色转变。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师角色 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简单、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应用意识薄弱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教师角色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转变才能适应当前数学教育的需要。

一、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

作为当代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我们要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内涵。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教案,按照教案的内容把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只要听,加强训练就可以了。而是如何收集材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如何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考虑到的更多是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让学生去说、去做、以及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是新课程、新教材的再开发者。新教材的内容设置给教师更大的空间,不再是以往的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要研究新教材的内容,不是照搬照用,而是不断的开发,让其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除了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要钻研电脑知识,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的使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融入“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结果导致“题海”战术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平台,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学生学习数学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在教材内容设置上有了变化,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在新教材中的每一节课设置很多情境,让学生“观察”、“探究”、“思考”等等,“观察”就是让学生参与的过程;“思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而“探究”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新教材在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学会了学习。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则不能,需要在日常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同教师要给学生 ‘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了许多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教过的,有些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也从没教过。新内容的增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为自己及时“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师还可通过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方式收集有关新的教研教改资料,扩大知识面,以拓宽视野。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高亚苹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论文 篇3: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教学改革

摘 要: 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精神 创新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注入式”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应以何种心态迎接这种挑战呢?这是不可回避的课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所闻所思,谈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从培养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逐步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趋力的环境和氛围。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产生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个目光,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另外,教师要学会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违纪等偶发事件,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思考,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并且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2.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快乐是智慧的化身,在教学中我发现,师生心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正襟危坐,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哪里还有兴趣,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是无从构建。《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立足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通过下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从而引出定义:

(1)大家都听说过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时聪明解答1+2+3+…+100的故事,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分析和研究。请你观察其中1,2,3,4,…,100这列数有何特点?

(2)《幸运52》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列数71,51,31,11,…你能说出有何规律吗?

一个是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一个是电视中的数学问题。这种设计趣味性强,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自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发挥的保障。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与启发。教师要传播知识,更要育人。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包罗·朗之万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能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英国的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例如为了解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需要开展调查。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按照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调查,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有差异,因此得到的调查结果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合作,才能最终掌握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数学知识的代言人,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是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然而,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

总之,新课标赋予了新一代的教师许多新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身份的根本性转变,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游永恒.基础教育与教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出版,2004.

[4]中国教育报.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作者:吴建华

上一篇:结合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政府危机形象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