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表的组成

2022-08-05

第一篇:财务会计报表的组成

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比较与指标对应关系

统计工作者既是国民经济数据的制造者,又是经济数据的管理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经济知识,包括统计知识、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等等。由于统计和会计的工作目的不同,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本文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为例,谈谈对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认识。

一、统计与会计紧密相连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和微观经济组织,统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是对价值形态的管理和反映,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二、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相同点 ㈠ 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统计财务状况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的成本费用、收益、分配及人员状况等内容,具体到《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分为三部分:

1、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

2、损益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制造成本及三项费用,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生产成本及费用明细账和企业的相关原始资料。

㈡ 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1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㈢ 部分审核关系是相同的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的部分审核关系是和会计公式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三、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重点调查指标时有调整,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㈠ 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在基层企业统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情况下,统计与会计价值量计量单位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认真或核算错误,个别企业会出现上报数据主观技术性差错。

2、定报报告期期别、表式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表式的设置上有所不同,会计既核算本月数,也核算累计数,统计财务报表只核算累计数。表式设置不同对有些报表数据也有影响,如有的企业上报1-5月报表时,错报为5月数据。

㈡ 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2

1、根据会计帐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此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帐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帐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法人情况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统计财务报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企业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

3 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而“上缴的各种费用”、其它费用等统计指标都要从会计科目中摘取,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5、根据会计帐户发生额取得的统计指标

“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是根据会计帐户发生额取得的指标。“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反映的是本报告期内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工资数,而它的借方发生额是发给职工的实发工资,余额是应付未付的工资。应注意此项指标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工资的区别: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工资是余额、是负债,而此项指标是提取的工资数额。理论上来讲“应付工资(贷方累计发生额)”就是提取的人工成本费用,但遇有会计账目调整,可能就包括了部分调整数额。没有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应付福利费总额”取得方法和“应付工资总额”相似。而实施新准则的企业从2007年1月1日起,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㈢ 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净额)+存货;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以上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在不理解此类审核关系不同的情况下,有的单位统计人员就把没有要求统计填报的会计科目数值,填入他认为相关的指标。4 如把“其他应收款”数额和“应收帐款”合并填入“应收帐款(净额)”指标,达到公式相等。

2、损益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步推算下来的,前面已说到过“营业利润”指标,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一些基层会计人员比较重视利润指标,在兼任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把这种观念也带到了统计报表中,最典型的是把统计报表上没有要求上报的指标,填入他认为比较相近的指标之中:如把“营业外收入”数值填入“其他收入”指标,以达到他认为的“利润总额”在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中的一致。

四、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处理统计财务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㈠ 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建议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基层统计人员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以利于上级统计部门随时了解报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

1、兼顾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专业需要,设立各专业的问题反馈专栏,使各专业能将问题分门别类的及时提交上报,同时能了解到上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和情况公告。

2、保证反馈的具体信息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各专业问题分类总结后,上级统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予以解答,也将减少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重复解答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一定时间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下级单位。这样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正确率和办公效率,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为进行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

㈡ 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5 如何使用和分析统计财务指标,开展财务统计研究,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统计教材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统计学历教育和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但课程都过于专业化:会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在统计工作中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如何使用统计理论和大量的核算资源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内容。建议编写会统兼顾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统计和会计类课程教材,它应既包括统计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又兼顾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并还应有统计人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会打开一片统计分析的新天地。

㈢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区别,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统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应当跳出会计的观念才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习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6

第二篇:会计报表的科目

会计报表应关注的科目(免费参考) 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其实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几个关键数据就能对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作出判断。当然有些不法公司,会呈现出假的会计报表,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几个科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资产负债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

一方面,如果收入与利润有水分,应收账款就是藏污纳垢之地,因此要注意识别虚增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如果超长期应收账款金额不菲,有可能说明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不过关,或者产品交付有瑕疵。

2.存货

一方面要注意识别未结转的成本形成的虚假库存;另一方面要关注存货减值,包括原材料减值与产成品减值。

3.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有资产垃圾筐之称,要注意识别挂账的费用。另外,如果大股东从公司借款较多,说明公司公私不分,没有严格的内控。

4.无形资产

除土地使用权外,其他的无形资产基本都是伪资产,特别要提防别有用心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会减少当期费用,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比重高的企业往往是美化报表给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看的。

5.其他资产

正常经营的企业,其他资产几乎不会出现。但有的话一定不寻常,譬如被法院冻结的银行存款。

二、利润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占比畸高,往往说明企业销售渠道不畅,客户认可度不高,市场还没有打开,属于硬推出货。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占比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管理费用偏高的企业往往内部运作效率低,形式主义盛行。

3.营业外支出

除非企业在做捐赠,除此之外的营业外支出都可以和管理不善挂上钩。营业外支出偏高,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

4.资产减值

因为资产周转不畅或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偏高,同样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

三、现金流量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我们要提防美化现金流量表的现象,如找家关系户,做份采购合同,打笔预付款,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立马会好看。待到明年,再把合同取消,预付款退回,一切恢复本来面目。

2.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它们是了解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

第三篇:财务报表的种类

财务报表的种类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

一、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往往是年末或季末)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的资 产、负债(包括股东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表由资产和负债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各项目的排列一般以流动性的高低为序。资产部分表示公司所拥有的或所掌握的,以及其他公司所欠的各种资源或财产;负债部分包括负债和股东权益两项。负债表示公司所应支付的所有债务;股东权益表示公司的净值,即在清偿各种债务以后,公司股东所拥有的资产价值。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广义)=负债(狭义)+股东权益

公式中所列示的广义负债包括狭义负债和股东权益两部分。

二、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公司损益表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或1季内)经营成果的反映,是关于收益和损耗财政部的财务报表。损益表是一个动态报告,它展示本公司的损益帐目,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的业务经营状况,直接明了地揭示公司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和潜力以及时性经营趋势。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的瞬时写照,那么损益表就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段录像,因为它反映了两个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公司财务盈利或亏损的变动情况。可见,损益表对投资者了解、分析上市公司的实力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损益表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营业收入;第二部分是与营业收入相关性的生产性费用=销售费用 和其他费用;第三部分是利润。

有的公司公布财务资料时以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代替损益表,在实际运用中,前者似乎还更多一些。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就是在损益表的基础上再加上利润分配的内容。

三、财务状况变动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公司会计期间运用资金(或现金)的变动及其原因,即资金的来源及其用途的报表, 亦即筹资和投资的活动及其方针的总括性的动态报表。简言之,它是通过资金变动来反映公司会计期间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全部概况的。

年报分析专题之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 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 1 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 和“递延资产 或“预提费用 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卖断身份款费等。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帐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发生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应由职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发票后再报帐冲往来计费用。在年末若职工借款较大应关注是否存在该等情况。

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此次新增的四项减值准备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旧四项准备相比,资产减值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游戏规则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出现巨额亏损———让我一次亏个够。

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 2 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特殊性质,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特别应关注的是,有些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就是虚列的。

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操作手法有: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帐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导致应收帐款净变现价值虚增;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

潜亏挂账

当前上市公司账面资产很多为不良资产,为了挤出水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很多上市公司减值准备根本未提足,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当初改组上市时,基于包装的需要,虚增了一块资产,可能挂在应收款项上,也可能虚增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投资项目根本就是虚的或为不良资产,但也挂在账上。上市以后,因原主业不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急剧减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另外,上市后继续包装,造成多项资产尤其是应收款项虚增。这些账面不良资产带来的潜亏金额往往很大。

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然而,近年来的资产重组老是使人联想到做假帐。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资产重组。 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目前仍然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之一,虽然因“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差价不能计入利润”新规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非关联交易的资产重组方式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年报分析专题之 财务报表简要阅读方法

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把中期(上半年)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公开发表,投资者可从有关报刊上获得上市公司的中期和财务报表。 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虽然是了解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最可靠的手段,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件非常枯燥繁杂的工作。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是查阅和比较下列几项指标。

查看主要财务数据

1.主营业务同比指标 主营业务是公司的支柱,是一项重要指标。上升幅度超过20%的,表明成长性良好,下降幅度超过20%的,说明主营业务滑坡

2.净利润同比指标 这项指标也是重点查看对象。此项指标超过20%, 一般是成长性好的公司,可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3.查看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凡是净利润与主营利润同步增长的,可视为好公司。如果净利润同比增长20%,而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滑坡,说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应查明收入来源,确认其是否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4.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要反映了公司在该主营业务领域的获利能力,必要时可用这项指标作同行业中不同公司间获利能力的比较 。

以上指标可以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间进行对比,选择实力更强的作为投资对象。

查看"重大事件说明"和"业务回顾" 这些栏目中经常有一些信息,预示公司在建项目及其利润估算的利润增 3 长潜力,值得分析验证。

查看股东分布情况

从公司公布的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数,可以粗略判断股票有没有大户操作。如果股东中有不少个人大户,这只股票的炒作气氛将会较浓。 查看董事会的持股数量

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较多的股票,股价直接牵扯他们的个人利益,公司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相反,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几乎没有持股,很可能是行政指派上任,就应慎重考虑是否投资这家公司,以免造成损失。

查看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一般来说,投资利润来源单一的公司比较可信,多元化经营未必产生多元化的利润。

年报分析专题之 警惕利润增长幅度的水分

投资者在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时,十分关注净利润增长率的幅度。但仅通过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数值来判断是不够的,还应仔细阅读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因为有些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并不是依靠主营业务的成长,而是源于公司的投资收益、获取的补贴收入和一些经营上、财务上的处理方法。

如1998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61.35倍的银河动力(0519),当年的经营形势就不容乐观,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35%。其利润的大幅增长是由于实现一次性转让投资收益2397.28万元,占利润的总额的96.4%。1999年中期,银河动力便不再风采依旧,中期业绩仅为每股0.017元。

补贴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退税、所得税退税和地方财政补贴。上市公司以增值税退税获益的较多。

除以上这两种较明显的短暂收入外,还有一种情况较为隐蔽,需通过将利润分配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利润掺杂水分的结论。这种情况便是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一定的幅度,应收帐款同比增加了更大的幅度。应收帐款的增加一般是由于企业加强了赊销力度,甚至以赊销为主要销售方式。在会计处理上,当期应收帐款的增加也同步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直接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这笔收入毕竟还未以现金形式流入企业,这就隐藏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企业日后不能收回销售款或短期收不回款需提坏帐准备,会对企业以后的利润产生影响,使企业本期的利润产生了部分虚增利润。如深赤湾(0022)今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在上半年发展较好,同比增长119%。但应收帐款占收入比例高达60%,支撑了利润半边天,且公司与第一大股东之间还有互相的大额担保。大额的应收帐款是否会影响公司日后业绩的增长,应引起投资者注意。

自有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就不曾中断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中国上市公司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有2家已经出具调查报告被公开处罚;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有58家。财务报告的舞弊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证券市场信心的丧失。那么如何能 通过公司公告的财务报表发现财务报告的舞弊呢?

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虽然很多,但其最终体现的核心是不会变的。即通过多计资产、收益,少计负债、费用来粉饰报表。因此,我们进行财务报表阅读时,应对能影响报表上述变动的项目和事项进行重点关注。

一、关注重点的财务报表项目

对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涉及的财务报表科目进行重点关注。如,资产负债表项目应重点关注以下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预计负债、预提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项目;

现金流量表应重点关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及现金流量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 4 表关注资产减值项目的变化等。这些项目分别反映了一个公司的资产质量、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以及公司经济利益的流入质量,也是进行报表舞弊直接影响的科目。

上市公司公告的财务报表为比较财务报表,如果公司在年初至本报告期末没有发生资产重组行为,则上述的报表项目不应出现重大变化,如发现重大变化,则应引起重视,通过进一步分析,看其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关注报表项目数据计算的各项财务指标及比率变化,并对财务指标及比率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并且同一行业的部分指标也具有可比性。如果财务指标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或部分指标与同行业相比出现异常及财务比率变化差异较大,则可能预示着财 务报告舞弊的存在。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比较,寻找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一)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上升且存货周转率下降

如果一个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存货的比重明显上升,超过了销售收入增加的幅度,则可能存在低估成本、虚增利润的存货舞弊行为。

(二)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期末较期初增加较多且其费用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 降

可能存在将费用转移、多计收益的舞弊行为。

(三)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变化

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较前期发生重大变化或高出行业平均值,则可能存在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

(四)期间费用的变化趋势

如果一个公司营业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前期出现下降,或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管理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前期出现重大变化,或金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财务费用与公司借款的比例明显与银行利率有差异,则可能存在着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

(五)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出现异常变化

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如较前期明显降低或金额非正常膨胀,则存在高估收入的可能。

(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出现异常变化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反映盈利是有多少现金保障的,该比例如较前期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是销售政策发生变化,则可能存在高估收入的可能。

(七)营业外收支(或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或绝对额发生重大变化

在公司未发生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及重大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有可能通过调节资产价值,或利用子公司实现调节收益的舞弊行为。

(八)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出现较大的波动

一个公司主营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同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如果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行业水平,则存在着高估收入的可能。

(九)对所得税占利润总额比例的分析

在应付税款法下,虽然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计算的账面税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税率,但在公司没有公告其存在抵免税的情况下,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企 5 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十)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对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数据的分析

如果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数值较大而其会计报表附注又无充分、合理的解释,则有可能存在冲销秘密准备、扩大收益的舞弊行为。

通过计算上述比率或趋势,通过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报表使用者可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通过关联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由于在同一公司中,部分财务指标存在着勾稽关系,因此,通过关联指标比较分析也是揭露可能存在财务报 告舞弊的有效方法。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增长率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则或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质量不高,或存在着高估收入的舞弊行为。

(二)存货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如一个公司存在存货增长率远大于其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并且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未发生变更,则可能存在少计主营业务成本、多计收益的舞弊行为。

(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关系

一个公司在正常情况下,营业利润应大大小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其营业利润较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对较小,则存在高估利润的可能。

(四)年初资金加上本期融资所增加的额外资金与本期的投资活动金额的关系

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考虑到有效利用资金,节省财务费用,公司的年初资金加上本期融资所增加的额外资金应与本期的投资规模相匹配,如出现融资额度超出公司投资、经营所需,则可能存在现金舞弊的可能。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法不外乎“虚构收入、滥用时间性差异科目、少计漏计费用、欺诈性资产评估”,这些舞弊行为通常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因此,通过关注以上几个方面,对它们以及它们之间出现异常的变动进行多加关注和分析,就可以尽快地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水面下的冰山——财务陷阱初探 财务报表是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工具,同时财务报表存在着众多的陷阱。财务数据造假与合法的财务调整都能误导投资者,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都能遵纪守法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避开财务陷阱,就要对上市公司玩弄的财技有所了解,找出需要关注的重点。

正常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应随净利润增加同步增长。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增长持续落后于净利润增长,则需要小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企业为获得更多的业务而放松信贷条件,业务扩张过快存货激增等。这些都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的风险。对于自由现金流差的情况,具有反身性特点的公司比较特别。这类公司资金需求度很强,一般属于轻资产型公司,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利润几乎全部被转化为再投资,自由现金流数据不会很优秀。与重资产公司不同,轻资产型企业再投资用于快速复制盈利单位,融资过程中保持很高的资本回报率,也就是再投入资本不断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重资产型公司则通常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再投资资本回报率比资本成本还低,长期而言资本支出侵蚀企业价值。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股权转让、股票投资收益、公司重组费用等一次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可以突发性增减盈利,一般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分析净利润数据时应剔除这部分收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可以把经营活动

6 中发生的费用隐藏在非经常性损益中,而且允许存在较大误差,掩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投资者应该把这些费用拆分并分析是否真正是非经营性的,若其中隐含了经营性费用则要评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资产周转率对资产收益率有重要影响,资产周转率降低可能就意味着资产收益率降低。存货也是重点考察对象,存货激增可能是企业对销售过于乐观,也可能是产品滞销。

若应收帐款比营业收入增长快,说明公司的信用条款比较宽松,越来越多的帐款被作为赊销,借出去的现金不一定能全部和及时收回,隐含损失部分现金和不能及时收回而影响正常运作的风险。应收帐款占比过高也面临 同样的风险。坏帐准备是反映企业预期有多少帐款会被赖帐而设定的损失准备,一定程度可以反映部分赊账回收情况。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其它应收款,很多企业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许多无法入帐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科目里。

如被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经常挂在其它应收款下,形成难以收回的资产。另外净利润增长率数年持续超过主营收入增长率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需要探究其盈利增长真正的动力何在。

各种费用的计提、坏帐准备和折旧是调节净利润的重要手段。坏帐准备与应收帐款有一定关联性,若应收帐款大幅增加而坏帐准备没有相应提高,说明企业对应收帐款的回收过于乐观,会形成一定的风险。若坏帐准备突然大幅度增加,要么是有意隐瞒利润,要么应收帐款回收出现大问题。调节费用计提和折旧摊销同样能轻易调节净利润,如增加折旧年限、把费用性支出作为资本支出进行摊销、刻意减少存货跌价准备、先大幅计提再释放利润等。这些数据出现异常就要找出真正的原因。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中商誉的弹性最大。超过企业账面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商誉,合并商誉等于购入成本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商誉的可调节范围很大且难于评估,因此企业操纵商誉的自由度很大。

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可能与其实际价值有较大差异。若投资占总资产比例很高时,我们就要注意弄清楚它的实际价值,股权投资的风险更大。

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控制的其它子公司之间,可能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与交易。关联企业之间进行非实质性交易,构造循环陷阱,实现操纵收入和提升利润,也存在利益输送、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还可以通过往来资金(其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性现金流。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它应付款中核算,作为

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它应收款中核算,这样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收入确认原则和时间,通过收入确认的时间差和灵活运用确认原则,可以把利润在不同的财政中来回捣腾。一些财务数据的伪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显现出来,投资者要对数年的财务报表 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担保是一个可能带来致命性结果的大陷阱。若担保的金额较大,被担保公司赖帐或没有偿还能力,则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财务陷阱真可谓是纷繁复杂,令人防不胜防。以上提到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欢迎各位朋友特别是专业人士深入探讨和补充。

第四篇:财务报表的作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本单位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2、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对各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便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各方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投资收益、发展前景等,为他们投资、贷款和贸易提供决策依据。

4、有利于满足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监督企业经营管理。通过财务报表可以检查、监督各企业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有无偷税漏税的行为。

第五篇: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的公告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的公告

更新日期:2012-05-09 来源:广州市国家税务局 作者: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公告 2012年第6号

为规范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范围,统一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方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20号)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的公告》(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年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报送范围

已在广州市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无论有无应税收入、所得和其他应税项目,或者在减免税期间,均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实行定期定额征收增值税的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法定源泉扣缴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和设置简易账的个体工商户除外。

纳税人同期同种财务会计报表只需一次性报送,不需分税种重复报送。

二、报送种类

纳税人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为季报和年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等,以及企业所得税申报需附送的其它有关资料。报送的具体种类和样式按照其适用的会计制度规定执行。

三、报送方式

(一)纳税人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送本季度季报,终了后5个月内报送年报。

(二)纳税人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季报和年报需实行电子数据采集。

纳税人在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后,不需再报送纸质报表,但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所有财务会计报表(含月报和相关附表等资料)的纸质资料保管备查。

(三)纳税人所适用的会计制度规定需要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相关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暂不实行电子数据采集。纳税人应当按年将有关资料统一装订,并在终了后5个月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四)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的报文格式可从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网站的[表单下载]栏目进行下载。

纳税人可按该报文格式自行生成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文件,也可利用第三方软件生成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文件,交主管税务机关读入。

四、其他说明

(一)纳税人应保证报送的财务报表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

(二)上述规定中的报送日期如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具体法律法规执行。如遇有法定公休日、节假日,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顺延。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上一篇:常务副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村级网格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