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认定信息的准确性、认定的客观标准、认定的程序,都有可能影响到资助工作的绩效。文章在分析认定工作的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对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开展的调查,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搜集与核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程序、诚信教育、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dentified

ZHOU Xiaoqian, CHEN Yunfei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dentification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科学、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体现国家资助政策公平和公正前提;是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绩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努力破解贫困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认定模式,是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是在对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探讨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认定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寻找合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和方法。

1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10月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称,我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2012年,深圳大学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359人,占全部学生的20.4%。这与深圳大学以广东生源为主,家庭情况相对较好的实际情况大致吻合。

2013年,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年收入平均约为19200元,而深圳2014最低工资标准已提高至1808元相当于每年21696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收入明显低于深圳个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月生活费约为486元,低于深圳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60元(自2012年7月1日开始)。除去寒暑假,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年生活费支出约4374元。加上每年学杂费约为7200元,年均总支出大约为11574元。也就是说,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没有获得资助的情况下,其在校期间的支出约占家庭年收入的60%。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90%以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人口数超过4人,70%以上的学生家庭除了该生外还要提供其他兄弟姐妹上学的费用。一个人占去了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势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帮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和必要的举措,而帮扶的前提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合理的认定。

2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2.1 认定信息准确性难以把握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解释,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或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要认定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首先需本人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加盖当地民政部门的公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复杂,既包括种植、养殖等农副业收入,还包括打工、做生意等非农副业收入,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农副业经济收入随着收成和农副产品价格变化而改变,难以有比较准确的数据,收入金额不稳定、难估算。在主观上,个别学生还存在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现象;也有一些真实的贫困学生,不愿他人得知自己的贫困状态,因此不愿申报认定。此外,民政部门在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进行审核盖章时,缺少充分的核实条件;对学生是否属于贫困,各地把关松紧程度不一致,导致有些地区,不是贫困的学生也能很轻易得到民政部门的认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非贫困学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疑。

2.2 难以制定认定的客观标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地消费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分类也存在差异。目前理论上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三个级别(档次):一般困难、比较贫困和特别贫困。一般困难指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但因突发变故,发生局部性或暂时性困难,需要借钱缴费,所面临的困难属间歇性的困难;比较贫困指家庭收入很少,并有相当数额的债务,只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学杂费,其基本生活费接近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特别困难指家庭没有收入来源,基本上靠借债上学,无力缴纳学杂费,在校生活水平处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但在具体操作中,尺度的把握往往也有不小差异。即便是在同一个学校,不同的学院、不同的班级,评价差异也是明显的。在有的班级,被认定为贫困的学生可能在另外的班级就不被认定为贫困;有的被认定为一般困难的学生在别的学院可能可以被认定为特别困难。此外,困难程度是按等级划分,但实际学生的困难情况却是非等级化的,也许两位学生经济困难程度相差无几,却被划为两个等级。不同等级带来的资助数额的差距有的可以达到两三千元。

2.3 认定程序与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大多高校采用“学生申请,班级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的模式。学生申请信息的准确性,班级评议的公正性,学院辅导员在审核过程中的主观因素,都会影响到认定结果。在班级评议过程中,出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的考虑,往往是由班主任牵头,由一定的学生代表来进行评议。代表如何选择?他们是否对申请的同学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评议标准是怎样的?这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样,学院审核往往是以辅导员为主,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是否深入了解?审核是按照什么标准?这同样值得关注。

2.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公示与否面临两难

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认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示的必要性无可辩驳。同时,它也能够消除学生们的某些质疑,畅通监督渠道。但是同时,公示也意味着暴露家庭贫困学生的个人隐私,引起部分被认定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受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20.1%的学生可以公示,52.9%的学生觉得不应该公示,也有26.7%的学生认为公示不公示都无所谓。数据表明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不希望让自己受资助的情况被公示出来的。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甚至因此不申请认定,或者主动放弃资助。因此,如何能既保护贫困学生隐私,又能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这是对资助工作的考验。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点的应对策略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核心在于经济困难学生准确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学生信息大体可以分成家庭状况信息、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关于学生的信息三大类,具体细分如图1:

通过以上信息,建立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数据库。同时,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及时掌握学生及其家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如父母发生事故、离异、下岗、突发疾病及出现天灾等,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地添加到学生档案之中,以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部在档,信息完整。

(2)提升信息的准确性是做好认定工作的关键。在以上信息中,校方提供信息属于真实信息;而家庭状况信息与个人基本信息均需由学生提供,属于待查信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学生提供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角度相互印证。从前,这种印证仅仅是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由民政部门证明。这种单一方式远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已经在实践过程中不被认可,因此,还需其他形式,如生源地实地走访、电话访谈、学生档案查阅、日常生活观察等多种形式,实现对信息的修正与纠偏。在这些形式中,相比较而言,学生家庭实地走访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了解验证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形成心理约束。但是由于走访成本过高(包含经济成本与人力成本),很少高校会使用这种方式。电话访谈、学生档案查阅、日常生活观察等方式获得的信息都属于间接信息,与实地访谈相比,在准确性上相对较弱,但成本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几种方式相结合,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查认定的准确度。

图1

(3)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评认定程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数据库和以及动态管理,为建立以定量为基础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测评系统建立了信息来源与基础。借助测评软件系统,对各种资助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学生困难水平进行量化评分,初步区分出贫困等级。量化测评的难点,就在于量化测评的基本模型的建立和开发测评软件系统。对不同维度的困难信息给予适当的权重,又是模型建立的核心。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量化测评模型,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修正。学校应该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分析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断提升资助认定工作的效率。

(4)通过班级评议,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构建科学的评议指标。家庭经济贫困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模型和软件,无法对一些特定的个体进行准确的认定。因此,定量测评还需要与定性认定相结合,在定量的基础上,以定性的方式进行修正与调整,这就是班级评议。调查显示,77%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班级的评议是公平的。班级评议的关键是针对学生提供的申请信息,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比对,从衣食住行等维度,尽可能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化测评结果进行讨论、综合判别与界定。民主评议小组的构成,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人员的选择上要分别从班级干部、普通学生代表、非困难生、性别等不同身份考虑小组的组成。通过不同身份的学生代表,从多个侧面综合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表现。在班级评议过程中,辅导员或班主任应该要发挥自身在评议过程中真诚沟通、客观公正的关键作用。

(5)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有的放矢地开展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明礼诚信”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个别大学生之所以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诚信观念缺失、造假成本低、缺少相应的奖惩机制有关。假如学生提供虚假信息或者刻意隐瞒,会直接导致评定错误与不公。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一方面应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要与相关的约束机制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要在资助的各个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加入诚信教育内容,使受助的学生养成诚信人格。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就是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复查,对其经济情况进行核实,发现以虚假信息获得资助的,不仅要及时修正,同时要抓住典型,给予惩处。

(6)认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保护隐私。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压力程度”等相关问题的调查中显示,心理问题与压力排在经济压力之后,高居第二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是一个机械化、程序化的过程,而应把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必要措施,不应简单理解成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恩惠。因此工作人员应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同学中也要营造尊重、关爱的氛围。在认定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避免因过度曝光给经济困难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通过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朋辈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时在心理上进行疏导。

本文为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深圳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编号125A10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刘善槐,邬志辉.高校贫困生评价体系与界定模型研究[J].高教探索,2010(5):115.

[3] 白华.从二元组合到三维一体——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7).

[4] 毕鹤霞.高校贫困生认定理论变迁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2(6):92.

[5] 毕鹤霞,沈红.贫困生判定的难点与认定方法探究[J].高教探索,2008(5).

[6] 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4.

作者:周小茜 陈云飞

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 资助体系 思考

0008-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标准清晰、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成为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思考。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第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学习效果不明显;第三,助学金带来新的社会不公平。其中前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第三个问题端倪已现,影响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除具有以上问题外,还有其自身的问题。第一,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生源地集中。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至2012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1.21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破4000余人,约占全院学生的30%。另外,全院90%以上的学生来自广西各城镇和农村,少数来自周边省份及全国各地,农村学生占有较高的生源比例。广大农村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下,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经济承担力差,自然而然地形成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目大、比例高的局面。第二,高职院校资助力度有待提高。尽管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还做得不够,资助标准偏低和资助面偏窄等问题比较突出。第三,高职院校师生对资助体系认识不足,奖学金往往被看成自身能力的证明,而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则是自身贫困的象征,没有真正认识助学贷款的价值。据笔者调查,这种认识在高职院校师生中相当普遍。

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和以“奖、助、贷、勤、补、减”为一体的校内学生资助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甚至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自从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实施以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一直饱受争议。由于认定体系不够健全,一部分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没能及时得到资助,而一些家庭不甚困难的学生拿到高额的资助资金却不用于学业,在学校和社会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再加上诚信的缺失和体制的弊端,“还款难”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现行的贫困认定体系颇有微词。现行认定程序主要是由学生向学校提出认定申请,递交家庭贫困证明材料,学校组织成立评议小组对此进行评议,有的还通过班级民主评议的形式进行表决通过,当然部分学校还参考学生的月均消费数据。这种认定程序的弊端一是不考虑地区经济差异而一把抓,有失公平性;二是家庭贫困证明材料只是一个简单的相对量化的标准,有失客观公正性;三是民主评议有太多的主观性,评议人员自身的素质和经验对此影响很大,而且班级民主评议表决时还会伤害到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

针对认定体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首先在学生递交贫困申请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进行信息调查,在暑假或寒假期间进行抽样走访,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严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关,坚决取缔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把国家和社会的资助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使每一个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按照通过走访调查、电话调查、座谈等手段了解到的数据制定动态、弹性的标准,因定量而定性进行贫困认定,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的、承续性强的档案,尽量减少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再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观念和感恩回报社会观念。最后,对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进行宣传,加深师生对国家资助体系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应该是以助学贷款为主导,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奖学金、助学金为激励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大力发展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主要是生源地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区情,在尽量争取国家助学贷款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这样不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节约国家教育成本,而且还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促进教育公平。相对于助学金而言,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助学金无需偿还,虽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的压力,但同时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少了还款动力。助学贷款则不然,它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投资的教育成本,因为要偿还,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提高自己,以使投资成本利益最大化。另外,采用助学贷款也是甄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有效的方式,真正贫困的学生会选择助学贷款,而“假贫困”的学生由于申请助学贷款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特别是“面子”成本,所以很可能放弃此选择。助学贷款是一种理性而又适合社会需要的选择,对高职院校学生亦然。

2.建立各类奖、助学金制度。为保障家庭困难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01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组织制定奖助学金评选推荐方案,在扎实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础上,经学院推荐评选领导小组评审,共评选出2001~2011学年度国家奖学金11人;2010~2011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357人;2010~2011学年度国家助学金3351人(其中一等国家助学金1676人,二等国家助学金1675人),自治区政府奖学金39人,共计3758人,奖助总金额1212.1万元,按时发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生活补贴100.53万元。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学业综合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奖励项目,2010~2011学年学院共有6488人次获得奖励,奖励总金额达197.405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3.积极推进高校勤工助学活动。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勤工助学活动。据统计,201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共69个,聘用学生1085名,占在校生比例的8.91%,发放勤工助学金约80万元。

4.积极筹措社会资金,设立永凯、联通奖学金。从2010年开始,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有关工作,筹措社会赞助,其中连续几年与南宁永凯集团和广西南宁联通公司联系,设立了永凯、联通等专项奖学金。2011年,全年发放永凯奖学金和联通奖学金近4万元。另外,201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提取约393.96万元学费用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和奖助学金等,占学费总数的5.35%。

5.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为保证新生顺利入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家庭困难新生特别开设了“绿色通道”,并将“绿色通道”的保障工作细化到各系部,由辅导员直接接待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家长,为学生快速办理缓交、报到、注册等手续,同时了解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为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准备好充分的第一手材料,保证不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入学。其中,201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700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报到注册。

6.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观念和资助模式。传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观念一般只注重经济上的帮助,忽略心理上的“贫困”,新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就已经重视精神上的贫困,不仅在物质上给予资助,而且在精神上给予指导,如每年开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都组织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现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而且每学期都举办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讲座。在资助模式上,以助学贷款为主,以勤工助学代助学金,用奖学金和助学金激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

总之,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建立了完整的“奖、助、贷、勤、补、减”的校内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其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绍玉,夏侯建兵.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

[2]郑燕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体系初探——以宁夏大学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3]王瑞斌.新形势下构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8(1)

[4]张峰,贾平.辽宁省资助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5]谭兵.香港、澳门、内地社会援助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项目(2011ZZ025)

【作者简介】刘建国(1958-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洋)

作者:刘建国

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出发,剖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探子一些干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作者简介:翟羽(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崔国红(1979-),女,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A010)的研究成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等学校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始终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同时加之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非常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失衡,阻碍这部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直观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是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问题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通常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自卑怯懦

自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家境贫寒的环境中,这样就限制了他们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往往比较狭窄,对书本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尤其对于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甚至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连银行卡和饭卡都没有见过,这些事件导致这部分学生常常产生自卑心理,对任何事物都怯于发表意见。

2 焦虑忧郁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里的思想负担都很重,常常要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担忧,同时,他们往往还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的很多期望,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当考虑到自己每年的学费都要花掉父母大笔的血汗钱,心理就会感到很内疚。另外他们还要考虑到将来毕业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偿还生活费、学费贷款等问题,这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使其忧虑不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忧郁心理,使得他们不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对身边的事物消极逃避,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

3 自我封闭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窘迫而产生自卑,他们便经常独来独往,不能够融人到同学之中,更有些学生为了改变现状、走出贫困,满足家里人的愿望,迫使自己天天学习,害怕参加活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而耽误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害怕过多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负担,而怯于与其他同学交往,导致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而产生自我封闭。

4 敏感多疑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总是把压力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既而对任何事情都变得敏感多疑。其他同学无心说的话语在他们听来有可能是嘲笑,本来与他们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是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既为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使得他们容易受到更多的挫折和伤害。

5 消极偏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客观评价。就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偏执、消极的看法,这种心理存在于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由于贫困所带来的挫折感,使其对社会、对他人都存有一种戒备心理,同时,由于强烈的自卑感和严重的心理焦虑的影响,更容易形成“晕轮效应”心理,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同学和老师只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恶性循环。”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带来的后果就是心胸狭窄、遇到事隋不理智。往往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背离社会道德准则、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对学生产生的宏观影响,也有来自于学生家庭的微观影响,既有外界施加给学生的各种压力,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用。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 社会因素

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的功利思潮已经折射到校园,各种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西方享乐主义的思想也纷至沓来,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嫌贫爱富的观念,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抱以歧视和鄙夷的态度,这些社会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种度上抵消了主流文化的正面导向作用,容易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和人际交往的障碍。

2 学校因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在小学、中学阶段都是父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是大学教育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以成绩为转移,而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论成败。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偏远农村,对社会的认知和处理解决事情的能力相对较弱,教育评价标准的转变也使得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心理极易发生失衡,诱使心理危机产生。同时,面对校园主流文化导向的冲击,如:随着人际圈子扩大而增加的消费、各种学生才艺大赛的展示,一但这些活动引导不到位,就容易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思维方式的封闭性。

3 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的家庭是几代文盲,有的家长根本就不支持孩子上学,在学习上无法给予孩子任何帮助,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爆,这些对孩子早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也有的父母认为无法在精神上帮助孩子,便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弥补,为了不让孩子寒酸、丢脸,他们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势产生危机。

4 个人因素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都从贫困中奋起,自我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学习刻苦、积极进取,有着良好的人格特征。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善于自我调节或寻找

有效的社会支持,容易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将负性情绪埋藏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逃避、退缩等习惯性的应对方式,严重时便会引发他们对社会的对抗和报复心理。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指对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入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危机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应该主要从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两方面展开。

1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预报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因此各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心理危机的预报机制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监控,并将相应情况反馈给学生所在的院系和辅导员,同时,辅导员也要随时关注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程度。

(2)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校园联动机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王作,必须依靠学生所在院系及学生社团的集体力量,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该投入到该行动中,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因此,各高校应该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心理协会等各种组织机构,开展心理危机的辅导和咨询活动,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教育管理之中,及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跨过心灵上的障碍,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3)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网络支持机制,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成熟,网络现已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有利平台。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网页,充分利用该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利用网络的私秘性,开辟心理测试、网络调查等栏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动态进行监控和测试,有针对性地给予这部分学生及时的经济帮助和心理援动。另外,网络在线咨询,也可以给一部分不愿意当面咨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他们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释放压力,解除心理危机。

2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单纯解决其经济困难更为重要。因此,学生辅导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详细了解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深入实际地帮助学生思想“脱贫”。要让学生知道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辅导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

(2)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预防和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有益、丰富的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关爱之风,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3)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各高校应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完成学业所需的最低经济贫困保障线,使学生从根本上消除焦虑心理。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人格和心理发展同样具有可塑性,因而非常有必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寻找他们自身的闪光点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要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培养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他们的不良心理问题,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进入社会。

责任编辑 郝魁府

作者:翟 羽 崔国红

上一篇: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论文下一篇:和谐社会法律保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