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目前,会计电算化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以其快速、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逐渐趋于农村会计工作中的主流。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特点来看,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财务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财务经济管理论文 篇1:

新中国农村财务管理演变与启示

摘要: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财务发展演变为研究主体,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以史为鉴,提出了未来农村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财务 经济发展 促进 制约

一、改革开放前农村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一)互助组时期 农户私有经济背景下互助组时期,以“评分计工”为核心的工分制雏形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共同纲领》“农民是土地的所有者”的推动下,实行了土改,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生产积极性高涨而生产力水平低,因此,临时性互助组、长年定型互助组等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小农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资源的整体匮乏,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也很低:主要核算农户自己的投入与产出,同时采用“评分计工”方式对互助组内部的劳动力与劳动资料投入进行计量和分配,在推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工分制的雏形,并奠定了按劳、按投入计酬分配的基础。

(二)合作社时期 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背景下初级合作社时期,生产资料私有与合作并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评分计工”有所发展,“劳股结合”的分配制度与财务监督制度开始实施,财务规范意识产生。1953年12月,《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颁布,决议指出,初级社中,土地、牲畜、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仍归农民私人所有,但由初级社集体共同使用,并折股分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全面展开。农户以土地入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所有权仍归农户,经营权归合作社,产生了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此经济背景下,农业实行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评工计分、统一分配、入股分红。这样的产权与分配制度,使农户折股报酬与劳动报酬都与农户向集体的劳动投入结合起来,对农户的经济行为有一种正的激励效应,进而提高了农户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作为该阶段的农村财务,既要核算合作社的投入与产出,又要核算农户个人的分配收入,还必须建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分配制度,所以农村财务管理主要是解决评分合理、分配公平的问题。《决议》指出了要逐步建立必要的、简单易行、但又严格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凡社内一切财务开支和对于农业贷款的运用,必须经过民主讨论决定,其批准权限应按开支数目的大小,分别由社员大会或理事会讨论决定,各种账目必须适当地分别清楚,并要定期公布,以便受到社员的经常监督”。决议的要求反映了当时环境下集体经济的需求,也就是建立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实行民主管理。由此可以看出,该阶段经济发展背景下,评分计工的会计计量方式得到发展。在基于私有与部分集体经济所有制并存的生产关系下,分配制度与监督制度开始建立,推动农村财务由过去较为单一的会计核算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转变。

(三)高级合作社时期 集体所有制经济下的高级合作社时期,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单一分配原则得以确立,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进一步扩大,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制度开始建立,财务规范要求提高,财务管理要求与财务人员素质的矛盾开始显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消了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劳动、统一安排生产,按照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统一核算分配,不再支付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报酬。农业合作化后,财务工作始终是合作社管理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社员意见最大的地方。不少社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不公开。为此,1955年11月,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要求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应该制定年度生产的财务收支计划,并提交社员大会审查批准,再一次强调要建立必要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定期公布财务收支状况,且明确提出了社员实行“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为了尽早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关于财务方面的规定,并结合整社运动,各地花费了很大精力清理合作社的财务工作,在财务公开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财务状况依然混乱。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力量弱,领导干部又普遍不懂财务,对财务工作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鉴于领导干部财务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后来成立的会计辅导站,对各社的会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辅导作用。初级社被高级社所取代,生产资料全部集体所有,生产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分配在高级社全社范围内进行,经营成果在不同生产队收入中被平均化,生产关系的转变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低下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影响了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束缚。

(四)人民公社时期 公有制经济背景下的人民公社时期,建国以来首个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专门文件颁布,明确提出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以及财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评工计分、按劳分配的核心没有改变,但以“基本核算单位”变革为主线的平均主义体现充分。人民公社是通过合并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管理组织。1962年颁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地分为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以生产队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人民公社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公社全体社员的生产资料由生产队统一经营和管理,社员无权自主调用,社员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安排下劳动,劳动采取评工计分、按劳分配的办法,实行工农商学兵于一体、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为适应公社管理体制的需要,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逐步转变为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收益分配。人民公社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生产、分配、交换、以及人民思想意识的变化。过去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收入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一套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大型的综合性的人民公社的需要。1960年7月4日中共中央及时发布了《关于加强人民公社财务工作的指示》,要求一定要用极大的努力,加强经营管理,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保证公社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充分发展和社员收入的不断增加。坚持勤俭办社,实行经济核算,健全财务制度(包括财务计划、会计制度、现金和物资管理等),加强民主管理。但是由于受大跃进和后期的文化大革命,使财务制度的执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绝对平均主义盛行,不仅没有使直接生产者——农民享受到共产主义制度所能带来的经济实惠,而且严重侵犯了生产队和农民的物质利益,极大地挫伤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使基层的矛盾趋于缓和,变革了经济核算单位,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平均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在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双层经营,统分结合”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财务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围绕农村经济改革进行变革,系统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催生了农村财务管理多模式。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以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土地经营权和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利益主体,分配制度随之变迁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国家以税的形式参与分配,乡村以费的形式参与分配,分配关系由自上而下调整为自下而上,既有农户分散经营,还有集体经营,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在广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1978-1984年间,中国农业产出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率,1984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42.23%,这七年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要求:“集体经济的核算单位,要建立经济核算制度,搞好经济活动分析,降低生产成本。社队的财务整顿,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分批展开,争取一两年内完成。通过整顿,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民主监督的制度。要整顿编制,缩减人员补贴,减轻不合理负担。要清产核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稳定财会队伍,积极试行会计专业化,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地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纷纷进行了财务整顿工作。为了改变财务混乱的局面,结合清理整顿,边整边改,逐步引入了审计制度,建立了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各项财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百分考核制度。达到了财务管理制度化,审计监督日常化,账单正规化,会计程序规范化,帮助了被审计单位加强和改善财务。随着农村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行为逐渐增多,财务管理的内容日益扩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对不同经济管理的要求,会计委托代理制、财务双代管、农村会计委派制等多种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此阶段中,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财务管理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财务规范化程度提高。

(二)农村税费改革时期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如何化解乡村债务成为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自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买方市场,农村分配关系趋向市场化。农产品过剩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难卖和价格下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积极性受挫。农民收入和负担问题开始成为农村分配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税费改革政策,并直至取消农业税,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后,由村级直接掌握使用的资金、村级收入明显减少,农村高额负债难消化的矛盾凸现,农村财务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不认真解决债务,势必影响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各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化解乡村债务:一是清欠还债;二是节支还债;三是盘活资产还债;四是通过发展还债;五是建立奖补机制激励化债。但农村债务的最终化解,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动员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乡村财力,逐步解决村级债务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时期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走上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农村财务与工商企业财务并存,二者相互融合,新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以工补农、工农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包括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不同运营模式的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组织中的成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解决了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农村财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逐步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接轨,合作组织的筹资、投资与运营、收回与分配等资金管理内容除保留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性要求外,更多的则是与工商企业各种组织形式相一致的管理内容。这样的财务管理机制,规范且科学,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得农民同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在合理的利益驱动下形成了一个稳固结合、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三、新中国农村财务管理演变的启示

(一)服务于农村经济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使命,农村财务管理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变迁 从建国60年来农村财务管理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来看:服务于农村经济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使命,农村财务管理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变迁。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历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的私有生产资料越来越少,没有了其他收入来源,农民最关心的就是集体收入的分配问题。分配的合不合理,关系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关系到农村生产效率的高低,最终反映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所以农村的分配制度一直在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评工计分、劳股结合,到按劳计酬、高度的平均主义。农村的经济体制并不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分配制度一再改革也是为了服务于当时条件下的农村经济水平,尽可能地使分配制度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合作的初期,农村财务管理的分配确实让农民的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到后期过于冒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过多地加入了国家强制意志成分,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实行分户经营,农民付出的劳动同得到的劳动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由此产生了多种财务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业发展还比较缓慢,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进行了税费改革,使农村村级财务收入锐减,高额债务难以消化的局面凸显,积极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化解债务问题。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国家把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搞好发展,大力提倡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农村财务管理也随之逐步地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迈进,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财务管理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安排,并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我国农村财务制度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第一个全国性的规范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于1991年发布,之前国家的一些文件里面对农村财务规范也有所体现,只要有经济,就会有财务。回顾农村财务管理60年的发展历程,有章不循是农村财务管理发展的一大毒瘤。经常进行清理整顿,整顿之后又不认真落实,前清后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后来进行的种种管理模式,也是为了让财务制度能够更有效地得以实施,规章制度合理完善,真正落实到位,干群关系就会融洽,有利于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无障碍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农村财务管理要逐步走向现代化 随着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不仅仅是村级组织的财务管理,这时而更偏重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财务问题,涉及到合作组织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问题。由于农业合作组织的一个原则就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经济利益,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与企业的目标并不相同,但是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强组织内部治理,分配合理,实行资本积累,保持资产价值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梅:《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会计》2006年第2期。

[2]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3]谢旭人:《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编辑 虹 云)

作者:夏云飞 吕小娅 王宗萍

农村财务经济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目前,会计电算化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以其快速、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逐渐趋于农村会计工作中的主流。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特点来看,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和国外差距较为明显,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水土不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主要研究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图扩大我国农村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和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农村;影响;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各种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目前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发展经济及技术的落后和不确定性,导致农村会计工作处理起来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开展会计记账、核算等工作会增加失误率,而且效率比较低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要和信息化技术相互联系起来,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来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广泛使用也是必然的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农村财务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工作对人力需求很大,需要大量人工录入、核算、整理分析财务数据,而农村的会计往往一人多岗,甚至是兼职会计处理账目,这就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繁重复杂。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使农村财务工作者快速录入部门的财务数据,然后计算机利用事先写好的程序瞬间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快速完成记账、核算和对账等工作。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相关报表。这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财务管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因为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人工参与的环节减少,财务工作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不必重复纠错,也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降低会计工作的成本

传统的会计数据是通过纸质账簿对财务数据进行储存和核算的,使用纸质账簿一方面在登入数据时占用过多时间,会提高基层工作的人力成本。另外,在传统的会计账簿中,想找到某一会计信息必须逐页寻找,不方便数据的检索,而会计电算化技术下的电子账簿则可以快速搜索和储存数据,而且电子账簿比纸质账簿在保存方式和保存期限上都要简单有效。由此将会计电算化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会推进财务工作的无纸化操作,把财务工作者从重复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农村可以控制会计数量,明显降低人力附加的一系列成本。

(三)提高农村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以前农村所采用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由于受限于农村会计的专业水平和农村资产科目的复杂程度,很容易产生操作流程不规范、数据不统一、易出错等问题,还存在平时记账串科目、不及时等状况。利用计算机按照已录入的财务数据操作规范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自动记账、自动计算、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等工作,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再者以前农村进行手工记账核算,不仅会出现大量错误,还会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管制度和方式,使部分农村资产不知去向或被滥用,甚至会滋生舞弊贪腐事件。而应用会计电算化之后,很大部分的财务工作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由计算机程序进行财务数据的处理,可以全程监督财务资金的花费数额和流向,大大提高了农村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三、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领导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目前农村领导对会计电算化仍认识不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为财务部门配备计算机,工作方式由手工记账转为键盘输入财务数据,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整个财务流程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部分领导为财务部门安装计算机等设备只是为了展现乡村的设施现代化,做面子工程而忽视其真正效用,这些计算机并没有应用到日常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利处自然体现不出来。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

要想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农村财务部门会计对相关设备操作规范以及需要过硬的财会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具備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农村的农村财务工作者与城市财务工作人员相比,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年纪偏大,财务知识不过硬以及培训进修机会偏少等问题,而且农村的整体工作环境也相对较为落后,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使其难以胜任会计电算化这个工作。由此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热情不高,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会计手工记账模式,这对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是很大的阻力。

(三)农村相关设备不完善,缺少针对性软件支持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很多农村还缺少应用会计电算化必要的设备和软件,而且现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软件的更新更是家常便饭。而农村普遍由于缺少资金或意识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软硬件,这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再者,我国缺少针对农村开发的会计软件,各种软件之间匹配度很低,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匹配问题,而农村又缺少解决这类问题的专业人员,无形之中便影响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的热情。这也是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农村难以推广使用的重要原因。

(四)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农村已经逐步推广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但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和城市财管工作存在的差别,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在解决农村财务问题时并不够科学和完善。没有针对农村情况的系统的监督制度,则势必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工作失误和贪污舞弊现象。没有完整地规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则会使各村财务工作分工不明、人浮于事,反而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

四、针对目前农村会计电算化问题的一些解决措施

(一)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宣传力度

农村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不重视归根结底是对其不了解,认识过于片面。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进会计电算化在农村的推广使用,通过会议、讲座等方式宣传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利用新闻、报刊、网络等媒介引导群众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农村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对自身工作的帮助。

(二)積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在农村推进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进程中,财务工作人员是主要的参与者,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进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与发展,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村一方面需要招纳高素质、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主动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得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相关部门要相应出台福利措施为农村留住高素质人才,为基层所用,农村要优化工作环境,增强财务人员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如此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在农村的推广不会出现空有设备没有人才的窘境。

(三)购置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软硬件设施

财务部门拥有适合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在购进相关设备时,应由有关部门统一买入,这样可以后期统一安排维护,从而减少开支。要统一安装正版软件,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所选择的软件也要适合农村财务工作的特点,方便操作,同时要统一会计软件的使用标准,加强对财务管理、分析数据、辅助决策等功能的使用,让会计电算化系统得到充分使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完善配套设备,将网络设备、打印机等设备配备好。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农村的推进。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记账核算、报表生成等一切都依托于计算机,这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才能使计算机正常运行。根据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程序要求,应将现有的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调整为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电脑操作员、系统维护员、电脑审核、会计档案管理员等。还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制约,从而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也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由于农村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引进培养人才,政府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图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政府更要立足实处,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打造农村财务队伍监管体系,解决农村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技术难题,降低操作难度,把握好操作权限,才能提高农村财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思想,才能使农村从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平稳过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关注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景,打造农村财务信息网络一体化

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任何信息都能借助网络互联互通,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若能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将本村财务数据整合上传,政府可能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各个乡村的发展状况,对以后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庞大的数据参考。由此政府应牵头逐步提高农村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率,培养农村财务工作者借助现代化设备的意识,从而带动其他部门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以期农村借助现代化设备合理完成工作,以及对工作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帮助上级部门方便快捷获取农村财务等部门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决策,帮助农村产业取得更好地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尽快普及会计电算化是解决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式。我们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以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要解决好会计电算化在农村“水土不服”的问题,消除应用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论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20(06):145-146.

[2]赵丽波.论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富时代,2020(01):180.

[3]刘永清.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市场,2019(32):192+194.

[4]徐涛.论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25+33.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社科乡政府)

作者:李成军

农村财务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转变到新形势中。但是现阶段,但虽然说农村经济建设得到了发展,也发生了转变,但是其财务管理中仍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这些出现的问题对工作进展以及有效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只有将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与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也逐渐朝着集约型的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就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所以,在全新的形式下粗放型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技术密集型的经济逐渐获得重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财务会计管理中涉及到了农民自身的利益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只有将其中出现的问题妥善的解决,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1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管理水平较低

在农村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到位,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目前,我国许多村、镇的财务管理工作都不够完善,在操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也不够到位,大多是流于形式化。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核算前后的采取的方法不统一,这种情况不仅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对监督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制约。

1.2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较弱

在进行财务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农村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专业知识不够且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他们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都是无意识的进行。首先影响工作的就是无意识性,其次就是并非他们主观上愿意来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由推荐或偶然的机会才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在专业上以及思维思想上都不够专业性,在进行问题处理时考虑的也不是很全面,不会变通,这也是导致财务信息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3公开程度不够,不能实现民主监督管理

在进行财务公开中,有的是一年公開一次,有的甚至是好几年才公布一次,在此期间许多乡镇公开都是过于形式化,做样子给公众看,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而且公布的信息真假情况也不得而知,这就使得人们群众不能够对财务信息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就更别提监督管理。此外,在信息的公开内容中,一些具有实质性的信息被一带而过,采取了避重就轻的策略,其中重要的内容群众根本就了解不到,就使得民主的监督管理不能够很好的实施和进行。在财务信息公开形式中,不能够让所有人都接收到信息的全部内容,在必要的时候毫无证据可言。

1.4内部控制不够具体,监管力度不够

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对内控还不够了解,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执行的依据,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无从谈起。然而在农村财务管理中许多问题需要内部控制来进行解决吗,若是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许多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

2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建议

2.1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进行完善和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首先上级的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监督并检查财务管理的核算制度,完善农村财务核算的流程。与此同时,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也要积极的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并且要严格的执行,对工作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及时做出修改。其次,要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办公条件和设施,通过运用硬件设施和软件程序来改善办公的现状,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能力。首先,要通过专业人才的招聘方法,引进新鲜的血液,但是还要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结构性、年龄的结构问题等,妥善的安排和管理好人员的分配问题。其次,就是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和业务能力,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法律大的意识的宣传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

2.3提高财务的透明公开,促进民主监督

要想让人民群众真正的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就必须要提高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从财务公开的方式方法中找到出路,拉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尽量的缩短财务公开的周期,采区一月一公开或者是半年一公开的模式,让人们群众能够感受到诚意的所在,对财务的动态更加的关心;其次就是要将公开的内容细化,尤其是一些大的项目,要将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表达清楚,不能只是走走形式。这种情况下,能够让人民群众对财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其减少猜疑。最后就是延长财务公开的周期,将财务信息的实际情况通过装订的形式整理清楚,为有需要的人民群众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便于他们查阅和解惑。

2.4严格的实行内部控制

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知有所提高,并加强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有效的划分出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若是在其中出现问题要及时找负责人解决。另外,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懈怠,岗位人员的安排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不能有兼任的现象出现。还要对财务收支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禁止在其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经济建设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农村财务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在工作进行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问题阻碍着其发展前进的步伐,只有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和控制,才能够使农村财务管理得到快速的发展,跟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葛泽锴,张世龙.新时期下的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34-136.

[2]王沛瑶.新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20-121.

[3]肖一波.乡镇企业与农村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03):146.

作者:邢光英

上一篇:实验体系工商管理论文下一篇:医院内部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