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项目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教学项目仿真职场真实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实际中导致存在不少学困生完不成项目任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与项目指导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课堂观察,总结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有效指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篇1:

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

摘要:根据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更必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各行业与企业的需求。本文从目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着手,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农村职业学校要发展好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关键词: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职业能力

1 目前农村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民(包括县、乡镇一级人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推动着中等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高中转型而来的,大多的课程设置仍是采用普通高中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明显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不利。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有很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是由普通高中学校转型而来的,没有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设置专业课程时忽视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忽视了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只会一味地模仿其它学校(高职院校或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对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偏离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向。(2)师资业务素质相对较差。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普遍存种一种情况:专业教师只具备有本专业知识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计算机各行业领域的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了解过于片面,在编制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只能根据自己简单的了解或借签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太片面或过于理论化,导致培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与市场脱节,很难满足企业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2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现状

从计算机专业所从事工作性质来划分,计算机专业人才大体被分为三类: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工程型的专门人才、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份属于第三种类型。

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结构上来看,呈金字塔形,人才市场对计算机初级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从用人单位来讲,比较大型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都要求很高,尤其是软件开发方面,用人单位的要求都相当高,一般要求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职位需要中低档的计算机类人才,中职学校则肩负着培养这部份人才培养的重任,因为企业对计算机的人才要求不高,只需要能适用于本单位的实用就可以了。企业尤其看重对学生在计算办公软件的应用、平面图形设计、计算机简单维护这几个方面的熟练程度。

因此,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太高、太大、太全,应重视岗位技能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以对IT行业市场调查为基础,以该行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

3.1.1 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进行整合。

(1)分析计算机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对其职业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所以要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就必须先对从事该岗位所需具备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技能能力进行分析。(2)合理设置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尽量打造出精品专业,特色专业,这样才能在同级中职学校中脱颖而出。(3)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整合应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方向。实践证明,以往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本身专业水平不够深,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前将职业综合化已经变成了了一种趋势,所以专业基础面加宽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再学习和转岗做好铺垫。

3.1.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再根据该专业本身的特点进行设置。

(1)明确课程改革的思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必须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路,新生刚进校就可以带领他们参观本专业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培养他们对本专业业务的感性认识。课程安排时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尽可能传授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2)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具有灵活性、工学结合的特点。一是灵活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而非只掌握学习的结果,因此在考核时要注重考核的是学生现场应变能力。二是工学结合性。专业课程的部分课程可以在企业或者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完成,但在培养方案中要明确规定该课程的考核形式和地点。

3.1.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设置

(1)核心课程内容改革。要跳出传统课程学科设计的理念,根据计算机专业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大赛和知识培养,把技能训练的任务纳入到主要的教学工作中,整合课程内容。(2)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送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可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考核。

3.2 以计算机行业的具体业务为核心,以参加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为手段,建设综合实训课程。

3.2.1 实训课程的内容

从专业岗位的设计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比较适合建设“计算机软硬件维修实训”、“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平面处理软件”、“简单局域网的搭建”这几个模块,分别建立相关模块的实训基地,编制每个模块的实训课程内容。

实训内容的安排要突出系统、实用、规范、灵活应变型的训练。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各种操作技能内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2.2 建设实训课程的方法

(1)建设实训课程可以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专职教师去企业实习、调研、收集企业的业务制作流程和技巧,也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实训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如“简单局域网搭建”可以由本校专职教师在模拟实训基地中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搭建,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锻炼实习。(2)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开展“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和组织专业学生参加“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等契机,鼓动学生自觉主动参加实训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我们农村职业中学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虽然各所职业学校在区域分布、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行课程改革的措施也存在差异,但进行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相同的,都是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再结合各校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只要我们坚持这一宗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会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邱永渠.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9.

[2]姚元方,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作者:张圆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篇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项目指导教学方式探讨

摘  要:项目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教学项目仿真职场真实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实际中导致存在不少学困生完不成项目任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与项目指导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课堂观察,总结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项目指导教学;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在本文中界定为:知识讲解+例题示范+规律总结+练习巩固。项目指导教学方式在本文中界定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本校将17级计算机专业按中考分数与学生平均成绩分成两个班,1703班71人,1704班72人。我们对1703班采用以项目指导教学方式教学,对1704班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针对Excel2010电子表格的使用技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以学生考试的人平分、及格率、优良率作为学生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掌握程度指标,其升降参照2019年6月两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用分阶段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维度的课堂观察结果来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采用项目式教学比传统方式教学,及格率与人平分明显更高,而优良率比较接近。因样本容量不大,数据的本身可能存在缺限与误差。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是短期能完成的某一知识内容,学生的心理品质、知识技能、接受能力的个性差异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对上面两次期末的考试成绩分析,1704班进入考试排名前30的人数十次有八次比1703更多。考试试题的难度、坡度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效度。总的来说,及格率与人平分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项目指导”比“传统式”更具有促进整体成绩上升,改善两极分化,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下面是对办公软件:“Excel2010運用”一节内容教学时分别采用指导项目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观察统计对比。

Excel2010除公共文化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有涉及的内容外,《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将电子表格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的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高级应用能力。整个办公软件计划为64学时,分配到Excel2010为24学时。上表是对两个班连续24学时的课堂观察结果的平均值汇总。上表数据反映,在讨论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活动与动手参与、兴趣培养方面,项目教学方式明显比传统方式更优,但在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听讲习惯培养方面,传统式比项目式更优,其他方面差异并不明显。

项目教学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而产生项目指导教学法。学困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运用项目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缺少教师的指导,学困生难以完成项目任务。而项目教学法又不能将操作程序化,那样学生把东西学死,束缚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展探究,学生在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一个项目任务多种解决方案,即使是失败的方案,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

以在“Excel中输入乘法九九表”的项目任务为例,要在Excel中得到一张乘法九九表,但没有方法标准:只要能完成任务,不论什么方法都行。

这种开放式的任务将学习兴趣激发,将求知欲激发,将创新思维激发。

下面是教师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情况。

方法一:直接输入法,对于学困生,让学生直接输入,设置对齐格式即可。

方法二:创建辅助行列,用填充柄填充。教师指导填充柄的用法思路,让学生去探索。

方法三:用函数Row(),Column()与填充柄配合,实现快速完成项目任务。

方法四:宏方法,在VBA中,用循环嵌套。

其他方法:如方法三与宏配合。

Excel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方法一的侧重点在于字符输入技能的熟练程度,方法二的侧重点在于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与对公式的理解运用,方法三是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对Excel应用水平的提升,使之能够比方法二更简单,但涉及恰当选用Excel内部的工作表函数。方法四侧重点是程序的循环嵌套结构的理解,将学生领进计算机语言的大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对Excel中的很多知识进行大量探索,不断尝试与实践,将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在一起,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从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综合所述,项目教学方式在多方面优于传统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是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项目教学法运用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叶.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8):86.

[2]熊善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000(008):34-36.

作者:张梅珍 胡丹丹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篇3: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在社会发展,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近些年取得新的进展,但是教学中仍然带有严重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印记。这种教学模式过分的强调了预设和封闭要求,使得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以及程序化,造成了计算机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效率。本文通过采用重构行动体系和结构学科体式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从我国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状出发,探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一体化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初步迈进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运行平台和前进载体。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既有机制原因造成,也有院校自身体系不完善的原因造成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和求异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课程改革中需要抛弃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摸索和探究符合职业院校实际计算机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市场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对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以及相关职业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职业院校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机构,在教学中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动。计算机作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的专业,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招生情况普遍良好,这就更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创造性强、学术要求高和工程应用性能高的特点。在教学中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使得教学中对专业认识和教学宗旨也不尽相同,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是以技能为主的计算机技术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强,在保证理论能偶合理理解和够用的前提之下主要强调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方法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教学措施和要求,但是其中多数还是沿袭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要求,使得实践和理论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造成教学质量的空洞和学生对理论知识记忆的不够明确。

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计算机应用的全面延伸对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成为当今职业院校争相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要适应社会市场上网络应用与发展的需要,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的初级岗位需要为导向,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着力于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二、一体化教学构想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讲"和"练"两方面的有机有效结合。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电脑等,做到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理念和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

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它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一体化"环境。在真实环境里,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和考核,突出职教特色。

1、創新教学方法

职业能力的多元性使仅靠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练习方法已变得力不从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取工作任务导向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尝试。

典型工作任务下的网络专业实训课程,是以职业任务和行为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学习课题单元,是对完成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全面的、综合的和系统的能力准备。典型工作任务下的网络技术实训课程具有下列特征:一是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注重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2、拓展教学手段

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稍差,理论学习能力不强,职业院校着重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先概念后理论、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难以把握。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活动中心。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分解为一个个学习任务,其中每一个任务隐含一到两个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目标,一步一步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从而分解、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在工作目标的驱动下,依托教师的引导,利用基于图像、文字、音视具备的的网络环境,使用简便快捷的搜索引擎,可以更多、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通过提供的开放的交流平台,能够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随着一个个学习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和需掌握的技能,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尝试、探索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进行学习。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和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存在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落后、实训环境比较薄弱、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教学的主要重点,在教学中必须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

作者:陈建辉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