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从培养创新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篇1:

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应构建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创设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重视学法指导,奠定创新基础;发展新知识组块的创生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教育 实施探索

目前,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把创新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还有人认为上活动课、成立鼓乐队、减少主课时、不打百分而改为“等级加评语”等就是创新教育。但是,实践证明,基础知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构建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实验,总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当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创造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呢?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中小学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就构建了“自主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师生关系和谐为基础,以培养质疑品质为关键,以教师创新示范为前提,以小组交流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学手段为有力保证,以及时反馈鼓励为有力措施,进行教学。因而其具有六个特点:第一,其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第三,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愉悦;第四,其教学方法是启发、导学、激励、内化;第五,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工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第六,从评价方式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广大中小学也应当如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创造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创设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行走。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在学习初二物理摩擦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没有摩擦存在,下例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A、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无法写字。B、房屋会倒塌,砖瓦会四处飞溅。C、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自由行走。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摩擦。通过猜测失去摩擦,物体究竟将处于什么状态,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重视学法指导,奠定创新基础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要“给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关心学生“学会”知识,对学生是否“会学”知识思考甚少。为此,我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线,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研究方法。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再用理论或实验去验证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里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理解课本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叠加法、定性分析法、反证法、图像法、等效法等),“会看、能做、善设计”的实验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应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等。通过这些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一套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奠定了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创新的基础。

四、发展新知识组块的创生能力

新知识组块的创生能力是在待解决的新问题面前,迅速调用认知结构中所有内容及各种能力,并将组织起来,整理成适合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认知结构的清晰程度和组织水平有关,但更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变异性和综合创新水平,即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水平。新知识组块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下列要素:①提出探索性新问题的能力。表现在不盲从教师和课本,对学习的任何内容都要问几个為什么,不轻易承认、附和、接受某种观点、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提出那种出乎意料、不经思维加工而难以回答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②脱离习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能够解决为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上有创新,用新颖、巧妙的方法简捷地解决复杂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③设计探索性实验的能力。表现在能够根据实验任务提出新颖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研制教学仪器,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④创造超出已掌握知识范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表现在能够发现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及现有理论的缺陷,在理论上提出新见解,总结出不同寻常的知识结构体系,扩大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范围,把新产品、新技术引入到物理中来,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引导学生研读并习作小论文,让学生给出有创建的物理知识结构图,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作者:陈静

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篇2:

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

摘 要: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从培养创新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一、注意兴趣激发,培养创新火花

兴趣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如果对某一问题不感兴趣,没有进行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就不可能对问题倾注热情,集中注意力,也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不仅能激发人的求知欲,引发好奇心,还能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丰富多样的知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兴趣中得到延伸、扩展、完善。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者要先会疑,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物理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平常的事。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学生从来不敢问个为什么。教师呢,对于学生提问的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甚至“离谱”“荒唐”的想法给予打击、否定。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抑制了创新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问,哪怕是课外的,不嘲笑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运用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想象,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解决任何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创造就是想象给定物理情境概况,想象物理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结果进一步加工抽象,并以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物理科学浩如烟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羽翼一定会日渐丰满,一批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定会接踵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林素平.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学周刊,2011(20).

(作者单位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

编辑 王团兰

作者:张立梅

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份。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学生来说,头脑中旧有的表象很少,展现教材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和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二、在实验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应给学生一些宽松的、能发挥出个性特点的不同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更多的情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物理“探究活动”应因地制宜进行教学,应根椐自己的具体情况,挖掘好的题材,使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四、面向基础、面向全体

所谓面向基础,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交给学生。物理学科教师还应把物理基本规律、基本题型、基本实验、基本作图夯实。直观地说,无论是课堂练习选择还是家庭作业布置,至少要分为“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所谓面向全体,就是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创造让全体学生机会相对均等的课堂。形象地说,就是教师要“站在讲台授课、走下讲坛指导”。“站在讲台授课”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过多地离开讲台,无目标地来回穿梭于学生之中,这样的授课习惯不利于教师目光扫视全体,不利于把握全体学生的听课全局:“走下讲坛指导”是指教师在向学生发出课堂指令的同时,应走下讲坛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位学生个体。教师有责任让每位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注与指导。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其次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作者:萨仁陶格斯

上一篇:上涨空间投资风险因素论文下一篇:证券投资风险形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