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点和线导学案

2024-04-30

初中数学点和线导学案(通用5篇)

篇1:初中数学点和线导学案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习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三、学习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准备(1)预习书50-53页

(2)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3)预习作业

1、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AD∥BC,AB∥DC,若,则 度,度。

第 1 页

2、如图,当 ∥ 时,;当 ∥ 时,;(二)学习过程

例1 如图,已知AD∥BE,AC∥DE,可推出(1);(2)AB∥CD。填出推理理由。证明:(1)∵AD∥BE()又∵AC∥DE()(2)∵AD∥BE()又∵()AB∥CD()

变式训练:如图,下列推理所注理由正确的是()A、∵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D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例2 如图,已知AB∥CD,求 的度数。变式训练: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

拓展:

1、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第 2 页

CD于点E、F,的平分线与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试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EF∥AB,CDAB,试说明DG∥BC。回顾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2.4用尺规作角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二、学习重点:

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作角的和、差、倍数等。

三、学习难点:作角的和、差、倍。

四、学习设计(一)预习准备(1)预习课本55-56页

(2)思考①什么叫尺规作图?②直尺的功能?圆规的功能?(3)预习作业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延长线段BA至C,使AC=2AB(2)延长线段EF至G,使EG=3EF(3)反向延长MN至P,使MP=2MN

第 3 页(二)学习过程

1、(1)只用没有 的直尺和 作图成为尺规作图。(2)尺规作图时,直尺的功能是(1),(2)圆规的功能是(1),(2)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直线l上取线段AB=a B、做 C、延长射线OA D、反向延长射线OB 例2 作图

(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求作:AOB,使AOB=(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 已知:1求作:MON,使MON=21(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 已知:

1、2、求作:AOB,使AOB=2(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 已知:

1、2、求作:AOB,使AOB=1 回顾小结:常见作图语言:(1)作XXX=XXX。(2)作XX(射线)平分XXX。(3)过点X作XXXX,垂足为点X。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

1、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垂直、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平行线。

第 4 页

2、公理:平行公理、垂直公理

3、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2)互余两角的性质;互补两角的性质;(3)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可得出;平行线的判定: 或 或 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3、垂线段定理:

4、点到直线的距离:

7、辨认图形的方法(1)看F型找同位角;(2)看Z字型找内错角;(3)看U型找同旁内角;

8、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

(1)会表达:能正确叙述概念的内容;(2)会识图: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图形;(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吧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及变式图形,会在图形上标注字母和符号;(5)会运用: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

第 5 页 例1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 的平分线。试说明MG∥NH。例2 已知,如图

例3 已知,如图AB∥EF,,试判断BC和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同位角 B、是同位角 C、是同旁内角 D、是内错角

2、已知:如图,AD∥BC,求证:AB∥DC。

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 的平分线。求证:MG∥NH。证明:∵AB∥CD(已知)

2、已知:如图,证明:∵AF与DB相交(已知)

3、已知:如图,AB∥EF,.求证:BC∥DE 证明:连接BE,交CD于点O

4、已知:如图,CDAB,垂足为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EFAB,垂足为E,且,求 的度数。解:∵CDAB,EFAB(已知)

5、如图,已知。推理过程:∵()

第 6 页(已知)(等量代换)

6、已知AB∥CD,EG平分,FH平分 ,试说明EG∥FH。推理过程:∵AB∥CD(已知)∵EG平分,FH平分()

7、如图,已知ABBC,BCCD,试说明BE∥CF。推理过程:∵ABBC,BCCD()又∵()

8、如图,BE∥CD,试说明 推理过程: ∵BE∥CD()∵(已知)

9、如图,DEAO于E,BOAO,FCAB于C,试说明ODAB。推理过程: ∵DEAO,BOAO(已知)DE∥()∵FCAB(已知)

10、如图,BE平分,DE平分,DG平分 ,且,试说明BE∥DG.推理过程:∵BE平分,DE平分()∵(已知)=180 ∵DG平分(已知)()

第 7 页

BE∥DG()

第 8 页

篇2: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初中数学导学案

一、课前导学、提高兴趣

学生翻开导学案后, 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学过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 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 同时对新知识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 注意新老知识的衔接, 要能承上启下并具有一定的延伸度。

课前导学部分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思想编制, 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各个知识点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画图、拼图等, 如:两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纸片, 用剪刀剪开后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

问: (1) 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

(2)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 怎样剪才能拼出大正方形?有几种方法, 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动手题, 能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接着可以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 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在习题的设置上, 题目要有典型性、多样性, 难易结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题量贵精不贵多, 不能搞题海战术。

二、课上探讨, 增强氛围

导学案能让学生更能有重点的进行课前预习并发现疑问, 学生就可以带着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听老师讲解, 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要以解决学生疑问为目的进行教学, 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 建立能够互相探讨问题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这样学生才敢发问, 并也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持课堂秩序,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再次体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1. 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应侧重衡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解题思路。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如:门的尺寸为宽3米、高4米, 一块长6米、宽5米、厚0.1米的木板是否可以通过, 为什么?相信很多学生会马上想到运用勾股定理a2+b2=c2, 求出门的对角线长度为5米, 而木板的宽度恰好是5米, 于是得出能够通过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 木板是有厚度的, 而这恰恰成为对错的关键。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继续提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到:“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按照要求, 教师根据导学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使每组的水平尽可能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 协作解决问题, 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 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或鼓励也可以合作, 最后对各组的成绩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相互启发、讨论、交流、带动、激励、补充、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 思维方法等, 也有负责任的态度, 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 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等。

三、课后巩固, 强化提高

课后巩固包含对所学知识要点的再理解、再思考及再应用, 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收获和困惑, 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学习心得, 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 要让题目具有梯度性,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有挑战、有收获, 在数量和难度上作出层次区分, 让学生们各得其所。通过学生的答题教师也更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一个长9米的梯子斜放在墙上, 墙面垂直于地面, 梯子底端距墙5米, 问: (1) 梯子顶端距地面多少米 (2) 如果梯子顶端距地面的高度需要下降2米, 低端该向外移动多少米?这样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应用, 两个问题难度有一定的差别, 又不至于太难, 学生乐于开动脑筋, 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导学案, 需要教师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提炼知识要点, 掌握学生情况, 加强情景教学和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

摘要:导学案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它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 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变了被动填鸭的教育弊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它更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正确使用导学案。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宏.浅谈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杂志, 2011 (44) .

篇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

如何能自主学会知识点,达到比教师讲授还要好的效果,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导学案的设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是一种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工具,是师生课堂互动与反馈的检测工具。正确合理地运用好导学案,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导学案分为这样几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引导点拨、自我尝试、我的收获、课堂检测、巩固训练等环节。

(一) 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1.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需掌握哪些内容, 出发点应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2.学习目标在设计时应面向全体同学, 分层而定,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有不同的收获。同时, 目标数量不要过多, 内容要具体。

(二) 设计合理的预习导学

课前预习导学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1. 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因为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在预习导学中,教师要对新知识所涉及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旧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可在预习导学中设计如下问题:1) 你还记得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吗?其中元指的是,次指的是。2) 你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吗?3) 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说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吗?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建构一元二次方程理清了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同时,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如在等腰三角形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1)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2)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ABC。

(1) 上面的“剪”保证了三角形的_________相等, 即△ABC中, AB=AC, 则△ABC为_________三角形。 (2) 相等的两边叫_________, 另一边叫_________,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_________。

(三)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合作的平台,让他们共同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小组合作,共同找出这一性质的几种不同证法。由于前面学生已通过折叠发现了这一结论,并了解了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所以得出思路并不困难,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进行分析,这就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小组进行展示,这就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通过小组的竞争,也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精讲点拨,强化重点

教学概念和定理课时,教师一定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清楚,使学生对概念和定理有着准确的理解。

(五) 设计有效的自我检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教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目要与目标相对应。

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非常直接。

2. 题目要“少而精”。

自我检测要有时效性。即当堂检测,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自我检测”。教师在编写检测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尤其是易错题,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检测题应具有梯度。

这一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提高学生自信心的环节。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有不同的收获,此时,应让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过关,同时,也应该设置选做题,让程度较好的同学开阔视野,有机会进行挑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点拨讲解。另外,检测的题目应紧扣中考,具有典型性。

4. 优化课后作业,切实做到减负。

课后作业的设置要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突出效度,同时设置应该有层次。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而非教师的教案,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三、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导学案的制定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得到的,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及时进行调整,也就是要进行个备。

2.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上课,避免学生因为上课忙于整理导学案而导致重点内容听不到,从而分不清主次。

3.针对每张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把错题整理到改错本中。每章结束后,要把本章学案装订成册,以备复习时使用。

篇4:初中数学点和线导学案

初中数学“导学案”最大特点是在学生“自学”和“共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与新课标的思想达到完美契合,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和发展性,与全面落实我国素质教育不谋而合,促进了新课改理念的实践.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使教学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让“唯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化,能使学生个性化.这是对叶澜教授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生命化课堂理念的一种应用.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是对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理念的落实与实践.[1]但是,导学案在理论和实践都尚存缺陷,很多学校盲目跟风,并未深刻理解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实质,以致“导学案”文本编制和课堂教学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学校落实“导学案”文本编制,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

二、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1. 概念界定

“导学案”是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论为指导,在分析学生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基础上,经过个人单次编写和集体二次编写,最终形成的,用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讨论交流训练、课下复习的综合性学导式材料.[2]

一个完整的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文本应包括十三个部分,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情境导入、问题探讨、合作解答、探究规律、分层训练、达标检测、创新应用、知识小结、学后反思、评价与反馈.

2. 基本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前端水平,即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后端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3]基于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体现出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二是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同伴指导;三是这一理论强调搭建支架,逐渐让学生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4]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5]这一理论说明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用头脑积极主动建构、转换、检验信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即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异曲同工之意.

(3)自主学习理论

庞维国把自主学习的定义归纳为“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6]这一理论体现出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并进行自我调节、监控、纠正和评价,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现实问题

1.“导学案”文本编制的问题

(1)文本来源复杂、结构固定和形式僵化

部分学校教师对导学案教学认识不足,或不愿花更多时间投入或探讨导学案文本编制,随意应付了事,或网上下载,或抄课本、资料等这些成品资料;有些学校将导学案文本每一环节进行分工编制,但这打破了教师教学思路的连贯性,课堂教学易出现脱节,无系统性;也有些学校教研室统一制作一个导学案模板,所有科目、所有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使用相同固定模板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形式僵化、固定和单一.

(2)导学案中学习目标、重难点与具体内容不呼应有的导学案文本中学习目标,重难点的核心思想突出的是一个方面,而具体内容却偏离为另一个方面,重难点不突出,达不到学习目标.导学案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问题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因此具体内容的设计,既要保证基础知识学习,突出重点,又要保证知识创新拓展学习,突出难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做到前后呼应.

(3)导学案中内容设计繁、窄

导学案中很多内容表述笼统,不具体,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理解其意.有的题型设计太繁琐,导致容量太大,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任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有层次性、代表性、突出性和重点性;有的地方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方法的掌握,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突出“窄”,这与新课标倡导要达到三维目标是相悖的.

(4)导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具实用性

很多导学案“唯知识化”,千篇一律强调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没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无非是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做)”.如果能够将这两部分知识应用到生活,设计出情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和应用性,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2.“导学案”课堂实施的问题

(1)学生预习情况欠佳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上课的前一天发放导学案文本,如果教师不说明每一节知识怎么去预习,易懂的地方、分歧的地方、创新的地方和新见解的地方等做如何标记.那么学生只会一头雾水,盲目去预习,或直接抄袭.这种预习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没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观点和没有质疑,从而不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固定化

一份好的导学案文本材料,并非就能发挥出好的课堂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导学案文本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形式僵化、固定与单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气氛尤为沉重、单调、乏味,教师厌导、学生厌学,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导学案教学中将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有的教师对小组划分不够合理,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胡乱搭配,使得学生的合作能力低下.小组合作应遵循“适当原则”,很多时候教师不分问题,泛化地进行小组合作,完全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为解决多样化问题和学习多元化知识而设计的,因此当问题具有合作性、挑战性和创新性时,才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放羊式”教学严重

所谓“放羊式”教学,是指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控,只突出以“学”为中心,而没有教师的“导”,这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相悖的.所有时间教师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问质疑,没有启发与引导.这样,课堂将完全陷入“放羊式”.成绩好且自制力强的学生可以达到一定效果,而成绩差和自制力弱的学生将会更差,班级两极分化将极其严重.

(5)不尊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骂批评学生,打断学生的讲解,不屑学生提问,不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都体现出师生之间人格的不平等,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

(6)导学案文本课后成“废纸”

导学案文本是教师们经过精心编制,多次修订而得,是学生和教师课后总结、反思、评价、修正和反馈的宝贵材料,但有些学生导学案文本课后利用不佳,变成“废纸”,学生不反思,教师也不作评价,没有起到反馈作用.

四、对策

1.“导学案”文本编制问题的对策

(1)互补搭配编制导学案文本

数学导学案文本在编制之前,首先要求教师对将要上课的内容做集体备课;其次,将数学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三个人以上一组,每一组里分别由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水平高的和各项技能都一般的教师组成.最后,学校再分配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导学案分别具体由哪些组负责编制.文本编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内容设计的每个环节,使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与系统性.同时,教师之间也应取长补短,互助互进.

(2)导学案文本的内容应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

层次性体现在: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且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系统性体现在:知识的首尾是遥相呼应,前后对照,形成系统的;课时与课时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形成系统.因此导学案文本应做到每一个知识点相互连通、层层递推,突出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每一个教学任务也应该做到系统性,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才不会脱节,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3)导学案文本内容应具有差异性与灵活性

导学案文本内容应具有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班与班之间使用的导学案文本不同;同一个班优、中、差几个层次的学生使用导学案文本不同.因此导学案文本结构并非固定,可以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做相应的调整,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材应新颖、直观,有趣味性,从而避免课堂教学沉闷、僵化与单一,使其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和多样性.

(4)导学案文本内容应具有适量性与全面性

导学案文本的编制内容应当适量,不能繁琐,选材应有突出性、代表性和重点性,不重复累赘,一课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选材内容难度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思维的题目比例不一样.在适量原则上,文本编制的内容也应该全面,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5)导学案文本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与评价性

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不同层次学生导学案文本内容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应与生活相结合,体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不同学生文本内容的差异,体现出针对性与实用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今天提倡的“大众数学”“服务性数学”,都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评价性体现在:课堂学习后,学生进行自评、他评以及对教师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作反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导学案”课堂实施问题的对策

(1)课前引入,尝试预习

教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引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在导学案文本上易懂、难点、多解和创新的地方等做不同标记,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之后,教师在上课前将导学案文本收集起来进行第一次批阅,给预习情况完成好的,给予评价与奖励.初期实施阶段,教师一定要引导,这样督促到位,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去学习的人.

(2)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不用按既定的模板流程,完全按部就班.对每一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拓创新思维,还可借助音乐、图片、实物、PPT来帮助实现教学,这样课堂才会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充满蓬勃生机,学生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充满期待和新鲜感.

(3)讨论合作,适度有方

“导学案”教学体现的是学生“自学”和“共学”的模式,但教学中不是泛化的所有问题都进行自学、提问、质疑、合作、讨论,这样学生易放任自流,课堂陷入混乱之中,形成“放羊式”教学.教师应突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自学,而对于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挑战性的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问质疑等.课堂小组成员分配,应该按优、中、差和性格外向、内向等互补搭配.合作讨论期间,成绩优良的学生会帮助引导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也会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4)尊生重教,教学相长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后,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这说明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要成为生活的主人,教师应注意教学艺术,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做到教学相长.

(5)变废为宝,奖惩分明

优生使用的数学导学案文本内容知识多、灵活性大、开放性强,后进生的知识最少、灵活度最小、开放性最弱.因此我们可以课后让优等生为中等生,中等生为后进生,优等生也可为后进生进行二次批改,并对所学内容在导学案上进行自评和他评.这样学生的知识达到进一步巩固,熟练掌握,还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二次批改后,教师回收导学案文本,作第三次批改并师评,并作适当奖惩,再发给学生,整理保存好,以备后续复习的资料.

五、结语

初中数学“导学案”是随新课标应运而生的,突出将“教的中心”转化成“学的中心”,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数学的换位转换.当然这一模式教学,也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通过科学地编制数学“导学案”文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摘要:“导学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其精髓在于“学”加“导”.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导学案”文本编制和课堂实施的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现实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平.基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会讲解”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孟娇.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X学校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5:初中数学点和线导学案

一、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会到会, 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 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会反思, 相应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二、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三、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1. 自主学习——“导学案”引领, 自主预习, 发现问题

预习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及课堂自学。新课进行的前一天下发给学生“导学案”,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境问题进行预习。预习时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进行主动地学习, 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学习, 做好预习笔记。在充分准备之后, 第二天的讲台成了展示的舞台, 课堂势必会呈现出丰富的课堂资源。可见,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通过学生的展示, 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适时地调整教学过程。

2. 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解决问题

(1)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思考。一堂数学课, 总要有一两个数学问题,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 不能太难或太易, 所抛出的问题应该富有层次性, 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都能够动脑动手, 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 组织合作交流, 适时点拨。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 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题目, 这些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 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 依靠集体的力量, 通过交流、讨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点拨, 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使困惑尽可能地在小组内得到满意的解答。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 每个小组都有了共同的认识或疑惑, 此时教师应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注意把学生的错误当做资源, 及时点拨。

3. 展示交流——展示点评, 达成共识

在形成方法和理论后, 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 发展应用意识。设计训练题要做到: (1) 精心设计训练题组, 尽量与考试题型吻合。 (2) 重点的知识反复训练。 (3) 重视方法的总结, 然后根据分工情况, 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 使问题得到深化, 点评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修改。

4. 反馈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 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小组内交换批阅, 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 学生再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 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5. 反思升华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整理, 谈学习心得与体会, 说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由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重点归纳, 形成知识网络, 加深印象。

总之,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习模式使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 互动增多, 距离拉近了,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银行迁址可行性报告二下一篇:仓储合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