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乙醇下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21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中掺假、造假等不法行为越来越凸显。食品掺假和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的行为。食品掺假包括食品成分不合格、标签不明、灰色市场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秸秆乙醇下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秸秆乙醇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解决策略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重要的生物资源。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生产重要省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研究黑龙江省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黑龙江省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小组及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秸秆利用生态奖励机制,发挥示范效应,完善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系统等。

1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243亿kg,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实际可收集资源约为2 700万t。秸秆总产能约为2 330万t,利用率为86%。其中,化肥、饲料、燃料、原料利用率分别为22.7%、34.8%、38.2%、1.2%,在黑龙省江秸秆综合利用以燃料化、饲料化和肥料化政策指导和支持背景下,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

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和农民参与的原则,以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集体动员的方式促进秸秆焚烧方式的转变。标准的混碎全量秸秆还田方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燃烧的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秸秆覆盖度达到30%,可将风蚀和水蚀危害减少70%,从而促进玉米增产。此外,深松联合耕作方法解决了传统农耕方式对黑土地的侵蚀,节约作业成本450~750元/hm2。因此,制定和执行返田玉米秸秆垄栽培技术法规,对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水土流失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推广后将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使用秸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宣传反焚烧政策,提高农民对秸秆使用的认识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制度,增加秸秆购置和储存补贴,对保护黑土地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成效

3.1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特色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秸秆直燃锅炉技术已形成秸秆能源利用的特色优势。一些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公司在秸秆捆扎直燃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2显著改善农村环境

通过逐步实现秸秆还田,集中收储、集中管理,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随意处置、随意堆放的现象,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

4秸秆综合利用解决措施

4.1推进机械化还田

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明确各项任务,结合黑土地农田保护,增强秸秆直接还田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和翻埋、碎混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其他农业技术。

4.2推进肥料化利用

增加逐年还田面积,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三减”活动,积极推进秸秆还肥及秸秆能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秸-菌-肥、秸-能-肥、秸-饲-肥等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秸秆分解技术在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

4.3推进饲料化利用

推广秸秆饲料化措施,积极推广氨、微贮、膨化等技术,提高秸秆青贮、黄贮、直接喂食、自由采食比例,全面推进秸秆的饲料化利用。重点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发挥饲草牲畜在秸秆消耗中的作用,推动秸秆过腹还田。

4.4推进基料化利用

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以食用菌秸秆为原料的推广方案,在保证食用菌质量的基础上,实施配套成熟技术从而扩大食用菌利用规模。

4.5推进能源化利用

能源植物是直接用于能源供应的植物,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的植物及其他可以提供能量的植物。当前,甘蔗、甜高粱和玉米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使用油菜籽和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也是可行的,并且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及应用。制定秸秆燃料计划,推广使用生物质锅炉,完全替代排放不合格的燃煤锅炉。

4.6推进专业化收储

加快培育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的社区服务组织,提高机械化秸秆采摘能力。鼓励和支持秸秆收购经纪人、合作社、大户和企业使用机械化包装来收集、储存和运输秸秆,并将其出售和运输给牧区。春季秸秆压块出口到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地区的秸秆团块数量应达到15万t,需占秸秆产量的3%。合理规划装货场所,安全、有序、分地点堆放秸秆。

4.7建立補贴政策

设置耕地保护性补贴即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基金,力争建立秸秆利用补偿标准和评价体系。继续深入开展秸秆加工工作,着眼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的机制。

4.8完善储运服务体系

按照就近、就地使用秸秆的原则,选择秸秆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村庄,坚持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完备的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服务体系。

4.9强化监督和示范推广

根据秸秆处理行动具体要求,完善细化措施,加强典型模式的示范推广,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各级政府需加强其组织和领导能力,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等部门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有机肥生产等综合技术。农业科技人员必须进村入户,提高科学技术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方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财政部门要巩固农业项目资金,全面支持秸秆化肥、饲料、燃料、原料和基础材料的综合利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翠英)

秸秆乙醇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2:

稳定同位素质谱在食品真假鉴定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中掺假、造假等不法行为越来越凸显。食品掺假和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的行为。食品掺假包括食品成分不合格、标签不明、灰色市场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掺假水平和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仿真度极高的劣质产品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使许多检测鉴别掺伪的传统方法失效。食品造假手段不断翻新,鉴别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如何运用新型高科技检测手段让掺假无机可趁已成为食品行业的重中之重。

在由《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北京肉类食品协会、食安中国网共同主办的“2017食品掺假成分检测”网络专题论坛中,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的马潇老师就“稳定同位素质谱在食品真假鉴定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发表演讲。赛默飞世尔科技旨在帮助用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其产品和服务帮助用户加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提高实验室生产力。

同位素技术的理论基础

由于原子核所含有的中子数不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这些原子被称为同位素(Isotope)。同位素可分为两大类: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和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凡能自发地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同位素者为放射性同位素,无可测放射性的同位素是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中的一部分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最终稳定产物,另一部分是天然的稳定同位素,即自核合成以来就保持稳定的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出现加深了生态学家对生态系统的进一步了解,使生态学家可以探讨一些其它方法无法研究的问题。与其它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优点在于其能使这些生态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研究定量化,并且是在没有干扰(如没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环境危害)的情况下进行。有些问题还只能通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来解决,现在有许多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开始使用高精度同位素质谱计从事合理用肥、果实营养、固氮分析、农药毒性、家畜气候对作物的影响的研究,以及食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原子能和地质研究工作相比,在农业和食品方面应用同位素方法从事科研和检测工作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大力开展和普及运用现代化方法研究农业增产、改善果实质量以及进行食品质量控制检测的工作前途无限广阔。

同位素技术在食品真假鉴定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同位素技术目前是国际上用于辨别食品真假、追溯食品来源和实施产地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同位素溯源技术的理论依据是由于生物体内同位素组成受气候、环境、生物代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及来源的食品原料中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存在差异,以此区分不同种类的产品及其可能来源地。同位素溯源技术在鉴别食品成分掺假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有鉴别蜂蜜的真假,辨别果汁中是否加水,辨别葡萄酒中是否加入“三精一水”,以及白酒中是否加入食用酒精等等;此外,还可进行地沟油、有机食品等掺假分析。利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追溯食品产地和来源的研究也有很多,由于不同地域的食品受产地环境、气候、地形、饲料种类及动植物代谢类型的影响,其组织内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存在差异,利用此差异可判断产品的原产地。包括辨别葡萄酒产地、防止假冒进口酒、辨别不同肉类和乳制品的产地等等。

蜂蜜掺假检测

同位素检测方法在蜂蜜掺假检测中的应用最为普遍,鉴别蜂蜜造假的方法大多数是依靠感官,但蜂蜜的掺假通过感官基本上无法辨别。最初的蜂蜜造假手段是1998年美国AOAC机构发现的玉米糖浆造假法—在纯天然的蜂蜜加入玉米糖浆。而玉米糖浆造假法的检测方法就是利用玉米糖浆与天然蜂蜜的C同位素值的差异来鉴别蜂蜜的真假。早在2002年我国工商部门就已经用此方法来甄别市场上的蜂蜜。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手段也是更上一层楼。不法商贩不再选用C同位素值为C4的玉米糖浆,而是改掺C同位素值为C3的大米糖浆,这种掺假所用的大米糖浆大多都是陈旧腐败的大米,对人体没有太大伤害但也毫无益处。随着技术的发展,大米掺假的检测方法也随之产生—高效液相色谱联用IRMS技术。这种技术把待检蜂蜜中的糖分一一分离并测定其含量,通过这些糖分之间的差异就可以判别蜂蜜中有无掺假。

葡萄酒掺假检测

葡萄酒的掺假内容—三精一水:糖精、酒精、香精、掺水。

葡萄酒中的酒精(乙醇)应该是由葡萄果自然发酵产生,但有些商家为了利益,在葡萄酒中掺入食用酒精,这种食用酒精大多是玉米秸秆发酵而成,虽对人体无害,但劣质廉价,对人体毫无益处。

由于葡萄本身产生乙醇的C同位素值与食用酒精(通常为玉米酒精)中乙醇的C同位素值不同,所以通过鉴定乙醇的C同位素值就可轻松辨别葡萄酒的真伪。同样还可以采用GasBench平衡法来分析葡萄酒中的H/O同位素来判定葡萄酒中是否掺水。虽然行业内有很多方法用来检测葡萄酒真假,但原理相同—根据同位素质谱检测,只是前期的进样方式不同。

GasBench平衡法鉴别鲜榨果汁NFC与浓缩果汁掺水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一款標签上注明NFC(Not From Concentrate非浓缩还原汁)的果汁,是将新鲜原果清洗后压榨出果汁,经瞬间杀菌后直接罐装(不经过浓缩及复原),完全保留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纯鲜果汁,只是一般的浓缩还原果汁,即将浓缩果汁兑以水、糖、防腐剂等添加剂还原成可喝的果汁。由于经过浓缩与还原的复杂加工,其新鲜度及口感均无法与NFC产品相比较,所以NFC果汁价格是普通果汁价格的3倍左右。通过同位素质谱技术可以轻松辨别NFC果汁和掺水的浓缩果汁,其原理是通过检测果汁中水的含量,天然水果中的水和掺水的果汁中的水的H/O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如果果汁中的H/O同位素值偏离全球大气降水线的值,那就证明该果汁的水分并不是来自于水或者是降水,这种果汁就是天然鲜榨果汁,如果果汁中的H/O同位素值贴近全球大气降水线的值,说明果汁中的水分来自于自来水,证明其为掺水浓缩果汁。

有机食品真假鉴定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同位素质谱方法鉴别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的依据主要是检测N同位素值。普通食品(水果、蔬菜和粮食)在培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是由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它们具有以下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所以化肥的N同位素值接近于空气的N同位素值,因其没有发生分馏而数值偏低。如在培育水果、蔬菜时施的通常是来自于人畜粪便的农家肥,粪便中的N同位素经过一系列的累积就会比化肥中的N同位素值高。所以N同位素值是区分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的重要指标。

有机牛奶真假鉴定

有机牛奶的C同位素比值相比普通牛奶比值明显偏负,因为出产有机奶的奶牛主要以天然牧草(C3植物)为食,而出产普通牛奶的奶牛饲料中更多的是以家用饲料(C4植物)为主。此外,与普通牛奶相比,有机牛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尤其在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方面差异比较显著。

牛肉的产地溯源

通过检测牛肉的C同位素值来判定其所使用的饲料,由此来判定其来源。但这种方法在牛肉产地溯源方面并不绝对,因为这与牛的喂养方式、放养方式等很多环节都有很大联系。

产地溯源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和数据库来支撑。欧盟TRACE项目的目的就是联系整个欧洲国家不断收集样本,最終建立同位素数据库。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同位素数据库。

同位素产地溯源取得的样本越大越好,同位素指标越多越好。不仅要加入同位素指标,还要加入元素指标(元素的浓度和含量分析),检测元素越多,检测结果越准。

同位素质谱仪的技术特点

稳定同位素技术还应用于农业、医学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同位素分析,可以得知农作物施肥的最佳配方比和时间;诊疗病症;了解物品组成成分与来源;推断古气候及环境条件特征。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优点是实验过程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不破坏产品的性质、灵敏度高。但其也存在缺点,即不同地区环境的相似性可能导致同位素比值差异不明显,例如C同位素主要反映饲料中C3、C4植物所占的比例,而饲料的改变会隐藏或混淆地域来源的信息;水的H/O同位素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果在相似地方可能导致无法有效判断食物的来源。

赛默飞推出稳定同位素比红外光谱仪(IRIS),利用最先进的中红外光谱法,可实现δ13C和δ18O的同时测定。这款分析仪帮助用户在温室气体监测、生态学和植物科学、火山监测、碳储量及碳封存等广泛的研究领域中获得重大的科学发现。

Delta Ray稳定同位素比红外光谱仪配备了万用参考气导入接口(URI),为实验人员提供了全自动的参考气导入和校准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参考气浓度可自动调整至与样品气浓度一致的水平以实现卓越的性能。使用选配的稀释箱,可以分析CO22浓度在200 ppm至100%的样品。模块化设计,重量轻以及内置参比设计使得Delta Ray同位素比红外光谱仪成为要求苛刻的现场应用,是温室气体监测、生态学、植物科学、碳储量及碳封存、火山监测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喆悦

秸秆乙醇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3:

阳江地区苦荬菜有机栽培可行性研究

摘 要:该研究通过对苦荬菜品种八甲荬作四个不同的处理来进行栽培观察,从株高、叶片数、全株重、叶重、地上部重以及根重的6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了阳江地区八甲荬春夏季节有机栽培的可行性。经过实验分析得知,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是可行的,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生产,有机栽培有其生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苦荬菜;有机栽培;阳江地区

1 研究背景

1.1 苦荬菜特性与生产科研现状 苦荬菜又名麻菜、苣荬菜,为植物苦苣的全株,叶稍带苦味。茎呈白色或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分为浅锯齿叶片和深锯齿叶片,叶表面呈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舌状。苦荬菜味苦,性寒凉,无毒,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苦荬菜含有苦味素、蛋白质、维他命B1、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苦荬菜富含钾、钙、镁、磷、钠、铁、锰、锌、铜等元素。在药用方面,苦荬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清朝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攻长篇》中云:“苦菜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壳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本实验选用的苦荬菜是阳江市特优品种八甲荬,其菜茎粗大、光滑嫩脆,光泽透明似甘榄色,叶厚光滑布满叶脉,叶色翠绿光润,叶边缘有规则的锯齿状,特别是以其纤维含量低而口感爽滑无渣,深受广大的喜爱,而且苦荬菜病虫害少,是人们的食用放心菜,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八甲荬畅销阳江、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农民致富开拓了新的门路。现阶段,有机苦荬菜的生产科研还比较少,关于苦荬菜的有机栽培文献还不多。

1.2 苦荬菜有机栽培的现状与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蔬菜的有机栽培是有机农业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化肥用量增长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和我国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已占全球用量的35%左右,但仍处于上升阶段[2]。尽管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却越来越低[3],不合理的盲目地施用和过量投入,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消费,无公害蔬菜要求越来越高[4]。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有机蔬菜还是比较紧缺的,发展提速也就是近10年时间,有机蔬菜的栽培价值空间还有很大的提高。

1.3 实验地址 本研究在阳江市阳东区新洲镇上六村,实验地已撂荒多年,周围无工矿污染,水源充足,适合进行有机栽培实验。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通过苦荬菜春夏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比较试验,探讨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的可行性,旨在为苦荬菜有机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1)实验品种:阳江苦荬菜(八甲荬),购自市场;(2)实验肥料:腐熟牛粪(生牛粪购自奶牛场,人工堆制腐熟)、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山东红日公司生产);(3)覆盖材料:50目防虫网(日本生产)、60%黑色遮阳网(浙江生产)、杀虫黄板

2.2 实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1)牛粪施入量:2kg/m2(20 010kg/hm2);(2)牛粪施入量:4kg/m2 (40 020kg/hm2);(3)牛粪施入量:6kg/m2(60 030kg/hm2);(4)对照:施牛粪2kg/m2、复合肥50g/m2(502.5kg/hm2)。每个处理4m2,3次重复。

2.3 实验方法 实验进行前休田8个月,实验进行前两个月翻耕晒白。按实验设计,将施入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做成高20cm、宽为100cm的畦面,畦沟深20cm,宽30cm(实验面积不包括起畦沟)。八甲荬种子于2014年3月9日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同大田。苗期24d。2014年4月2日定植,行株距为15cm×15cm。生长期管理同大田,晴天、多云天每天浇水一次。处理1、2、3植株生长过程中只浇水不施肥。对照植株生长过程中施追肥两次,每次施复合肥10g/m2(100.5kg/hm2),配制成0.1%液肥施用。实验过程中测定和记录植株生长量、害虫种类和危害程度、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防虫网小拱棚的小气候变化、商品蔬菜产量。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整个生长期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采用防虫网、杀虫黄板进行物理灭杀害虫。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4 观察与记载

2.4.1 物候期观察 (1)播种期:2014年3月9日;(2)出苗期:2014年3月17日;(3)定植期:2014年4月2日;(4)第一次采收期:2014年4月9日;(5)最后一次采收期:2014年5月5日。

2.4.2 实验记载 (1)植株生长量:出苗以后,每7d取一次样,时间要固定,每个处理每次取15株,5株作为一组(相当于一个重复)进行测定,取每组单株平均数。测定性状包括株高、叶片数、全株重、叶重、地上部重、根重。(2)害虫种类和危害程度:详见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生长动态比较

3.1.1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株高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1可以看出,起初苦荬菜的株高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一和处理二折线相差不大,处理三和对照组与处理一和处理二有较大差异。处理三和对照组比处理一处理二株高要高,常规栽培比有机栽培总体要好。

3.1.2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片数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2可知,叶片数相差不到2片,各处理与对照组有相交叉的曲线,说明叶片数之间相差不大。但是对照组与处理三多于处理一处理二,总体来说,常规栽培比有机栽培更加发叶。

3.1.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全株重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3可得出,第一次、第二次观察数据四组处理变化不大。从第三次开始,处理一和处理二全株重生长动态基本相一致,处理三与对照组全株重生长动态相对显著。而对照组全株重是为全处理组中最重的。

3.1.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叶重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4可以得出,各处理从第三次数据观察就开始显现出显著性差异。处理一、处理二生长较慢,而且重量也轻于处理三和对照组。处理三和对照组叶重生长速度较快,对照组优于处理三。总体来说,常规栽培种植叶重优于有机栽培。

3.1.5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地上部重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5可知,地上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处理一和处理二折线图基本一致,生长情况没有太大出入。处理三和对照组地上部重增加速度比处理一及处理二要快。对照组在后期也明显快于处理三。从折线图来看,对照组地上部重增加快于处理一、处理二及处理三。也就是说,常规栽培地上部重增长高于有机栽培。

3.1.6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根重生长动态比较 由图6可知,根部的生长在第三次观测前根重基本保持一致。第三次后,各处理的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增加幅度比前边的观测要大。处理三在第四次观测数据中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二与对照组基本保持一致,且大于处理一。在第五次观测中,处理二、处理三和对照组基本一致,且大于处理一。这说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根重无显著性差异。

3.2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害虫危害程度比较 从表3看出,苦荬菜受到虫害的指数较低。经过方差分析可得出,虫害各组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是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两种种植方式的虫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

3.3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病害危害程度比较 由表5~表7可以看出,各组处理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多重比较可以得出,处理二和处理一差异不大,处理三和对照组相对于处理一差异性极显著。处理三相对于处理二差异性显著。对照组相对于处理二差异性极显著。而对照组与处理三差异性不显著。

3.4 苦荬菜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比较 由表8~表10可以得出,各处理间差异性显著;通过多重比较看出,处理二和处理一差异性显著,处理三、对照组和处理一相比差异性极显著,对照组和处理二相比差异性极显著,处理三与处理二差异性也是极显著,处理三和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性极显著。即是,各组处理都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产量为各处理中的最高值,处理三次之,处理二比处理三低,处理一为各处理中的最低值,略低于处理二。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均能正常、健壮生长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21°28′45″~22°41′02″,东经111°16′35″~112°21′51″,地处北回线以南。气象条件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23.4℃,季风明显,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和东南风,冬季主动风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43m/s。年平均降雨量2 970mm[5]。全年中,4—6月为雨季,8—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平均相对湿度为68%。适宜的蔬菜种植气候使得阳江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上市。通过苦荬菜的常规栽培与有机栽培的6种不同性状的折线图比较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各项性状相对于常规栽培略低。处理一和处理二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生长速度较慢。处理三和对照组生长情况大同小异,各项性质均优于处理一处理二。而对照组优于处理三。总体说来,常规栽培在各项性状指标中优于有机栽培。

4.1.2 常规与有机栽培苦荬菜病害虫害均发生较轻 阳江的高温高湿天气使得病虫害发生严重。夏季蔬菜种类多、品种更多,也是全年中病虫害发生种类最多、危害最为严重、防治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6]。有机蔬菜栽培的前提是不施用农药和化肥。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苦荬菜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较低。病害虫害发生率不高,对苦荬菜的生产是个良好的环境。常规栽培与有机栽培的虫害情况基本一致。而病害虽然各组处理差异性显著,但总体来说,病害指数也是非常的低的。所以,苦荬菜的有机栽培在阳江地区春夏期间栽培不必特地考虑病虫害方面的防治。

4.1.3 苦荬菜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效益比较 在本实验中,苦荬菜常规栽培产量显著高于有机栽培产量,高出范围为37.6%~150.4%。多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有机栽培苦荬菜产量。从实践来看,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价格的3~5倍,因此在阳江地区春夏季苦荬菜的有机栽培是可行的。实验中常规栽培的最大产量是有机栽培的1.5倍,按常规栽培产量15 000kg/hm2来算,有机栽培产量10 000.5kg/hm2。根据目前市场上的蔬菜价格4元/kg来算,常规栽培产值60 000元/hm2,有机栽培价格一般是常规栽培的3~5倍,按照12元/kg来算,有机栽培产值可达120 000元/hm2,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一倍。经过实验分析,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是可行的。在不考虑栽培的其他的支持费用的情况下,苦荬菜有机栽培比常规栽培产量稍低,生长情况处理三生长情况更靠近常规栽培的对照组。也就是说,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生产,有机栽培有其生产的经济价值。

4.2 讨论

4.2.1 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的改进建议 由于本次实验的田地小,其得出的分析结果还不能全面地证明有机栽培的经济效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增加实验田地来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增加不同土质的有机栽培的对比实验,这样可以全面分析阳江地区不同土质之间对有机栽培的影响。在肥水管理方面,基肥的施用量只做了三个分级。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处理三的施肥量的产出率是最接近对照组的,但是还不能得到有机栽培的基肥的最佳施用量。在试验田允许的条件下,今后的研究中要增加实验田块,增加基肥施用量的阶梯,这样就能够得出有机栽培的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从而为生产作业提供预算依据。从分析中发现苦荬菜的栽培在同一施肥量而生长动态有所偏差的情况,可能是基肥混合土壤不够均匀所致,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整地施肥方面做得更加仔细来消除其误差。在栽培种植期间,没有进行特意的除草活动,这也可能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在苦荬菜的产品采收方面,实验只设计了对产品产量的称重记录,这只是单方面的说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的产量方面的差异,而没有对产品品质的检验。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之间的品质差异没有体现出来,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苦荬菜进行品质鉴定,以验证有机栽培的苦荬菜的优劣,这样更能说明苦荬菜阳江地区春夏有机栽培的可行性。

4.2.2 关于苦荬菜有机栽培的前景讨论 蔬菜是人们每日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是人们日常获得维生素、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7]。近年来,在农业种植方面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多年使用化学物质的结果,使生物天敌锐减,病虫、杂草抗药性增加[8]。这是与我国确立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违背的。有机栽培,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1]。如果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实现了有机种植,那么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实现质的飞跃[9]。作为农户,要减支增收,发展循环经济,即在农作物生产中增施有机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10]。苦荬菜有机栽培是有机农业范畴,其产品优质绿色健康,与常规栽培相比,更加突出其健康、原生态无污染的特点,在人们注重吃食无害健康、营养价值的消费观念下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主要的蔬菜栽培仍以常规为主,而有机栽培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本实验主要是为苦荬菜在阳江地区春夏季节有机栽培的可行性作简单论证,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其产量和常规栽培相差不大,因此,苦荬菜的有机栽培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吴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4):67-68.

[2]张智峰 张卫峰.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趋势[J].磷肥与复肥,2008(6):9-12.

[3]李明哲.农田化肥施用污染现状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5):65-67.

[4]张道顺,毛爱军,王国栋.浅谈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蔬菜,2004(3):30-31.

[5]阮世巩,谭宝期.阳江市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科技与生活,2010(12):22-23.

[6]赵海棠,石自强,安学君.夏秋季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宁波农业科技,2002(2):20-23.

[7]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李玉娟.蔬菜有机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1(09):13.

[9]张青玲.有机农业大有作为[J].科学种田,2010(6):9.

[10]游爱文.农村化肥施用现状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5(9):61. (责编:张宏民)

作者:黎健华

上一篇:高中历史发散式教学论文下一篇:物理新情境问题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