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16

正荣投身公益,并着力于乡建,是源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也是三四年前福建公益形势所趋。在原爱故乡计划闽赣基地协调人张俊娜“‘爱故乡计划’这三年”一文中提到:2010年,福建的公益事业还主要聚焦在捐资助学上,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还未有专门的公益资金支持。“民非”注册也没放开,地方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的社会建设行为仍持犹疑态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闽台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闽台有机农业论文 篇1:

依托两岸合作,推动福建茶业科技创新发展

【摘要】文章立足于海西建设的大背景,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探明了依托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福建茶产业立足点在于闽台茶业交流源远流长、优势互补及海西建设提供的有利平台。同时提出如何利用双方优势及两岸合作来加快福建茶产业科技创新的七条途径,其中涵盖种质资源、茶园栽培、生产加工、产品经营、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文化推广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福建茶业;两岸合作;科技创新

福建是华夏“茶树品种”王国、中华历史贡茶产区、近代“海上茶叶之路”的出发地、中国特种茶最多的省份[1],其中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福建茉莉花茶誉满海内外,而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祥地均在福建。近年来,伴随着海西的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不断深入,闽台合作共赢理念逐步凸显。新形势下福建茶业先行先试,在两岸合作交流中把握机遇,推进产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科学、持续高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茶业是福建九大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福建以348.4万亩位居全国第5位的茶园面积,生产出了位居第1位的34.7万吨毛茶,毛茶产值180亿元,涉茶行业产值近500亿元,涉茶人口超过300多万人,茶叶产业维系着福建省约1/10人口的生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创造就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2]。

然而,福建茶业在发展中仍有一些瓶颈问题阻碍了产业升级与发展[3],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市场利益驱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存在矛盾;二是茶叶生产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比例还不高,难以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茶叶初制厂房建设标准不高,机具设备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亟待改进,难以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四是各茶类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品种搭配不合理,产品类型较初级,缺乏高附加值、高产值的产品构成;五是茶叶卫生质量水平安全依然任重道远,产品质量安全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药市场管理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农药标识不明,容易造成用药不当,以及茶农科学种茶与科学防治病虫害水平不高、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不强等方面问题,产品安全性有待加强。而解决这些问题、突破这些瓶颈最有效的方式在于科技创新、学习借鉴、合作发展,由此业内便把目光投向“宝岛”台湾。

2、依托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福建茶业着力点分析

2.1闽台茶业交流源远流长

闽台茶业特别是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台湾地区茶叶源于福建,台湾地区植茶、制茶的技术与闽地相同,著名的茶树品种都源自闽南、闽北。长期以来,闽台在茶树良种、种茶制茶技术、茶文化上不断交流、合作,取得累累硕果。由福建茶叶专家张天福等人研制的乌龙茶“做青”工艺被台湾地区吸收后,改良的工艺又被安溪等福建乌龙茶区接受;台湾地区著名茶学家吴振铎教授精心培育的台乌龙茶良种“金萱”、“翠玉”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福建栽培成功;台湾地区创制出的“清香型乌龙茶”被引入福建后,在福建乃至整个大陆掀起“清香型”铁观音热[4]。闽台茶文化在世界茶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

2.2闽台茶业发展优势互补

台湾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以节约劳动力和土地为主,劳动力的稀缺对台湾茶业的影响较大,进而制约了物质资本对台湾茶业的作用,造成了物质资本的投入浪费。再者台湾茶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在营销、管理等“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上,茶叶价格的提升更多依靠的是在流通环节的价值创造。总部位于福建漳浦的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创立于1993年,经过18年的不懈发展,截至2013年底天福茗茶在全国共有连锁店1300多家,员工2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2012年9月,天福茗茶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茶业第一股”,这不仅是企业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里程碑,更是闽台茶叶合作与交流的成功典范。

与之相反,福建的茶叶生产以节约资本为主,劳动力和土地相对来说较为充裕,但是茶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能力较薄弱,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价格较低,缺少资本制约了福建茶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闽台茶业的合作,将有助于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

2.3海西建设为两岸茶业交流合作提供有利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提出,要着力培育农业主导产品,积极发展包括茶叶在内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5]。茶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产业,在闽台两地都拥有极为广泛的产业基础和合作机缘,借“海西”建设之良机,通过探索努力来争取更多作为。

3、立足两岸合作交流提出我省茶业科技创新途径

3.1加强茶树种质资源的交流,共建优势种园

自上世纪30年代末以来,福建茶叶科研人员对福建、广东主要乌龙茶产区的优稀地方品种和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鉴定和保护[6]。经福建茶叶科技工作者多年艰辛研究,已发掘出一批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地方良种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目前,通过审定的乌龙茶地方良种有铁观音、黄棪、福建水仙、本山、毛蟹、肉桂、佛手、白芽奇兰等。而后以名优乌龙茶良种为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或自然杂交创新,选育出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高香优质新品种茗科1号、茗科2号、悦茗香、黄奇、丹桂、春兰、九龙袍等,这些新品种杂种优势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7]。台湾方面,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前身平镇茶业试验所曾自1910年开始调查台湾省各地的茶树品种特性,至1918年选定青心乌龙、大叶乌龙、青心大有及硬枝红心为四大优良品种,大量繁殖推广。至目前止,经登记命名共选育了21个优良新品种 [8]。

茶树遗传改良和突破性育种主要依赖于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发掘。目前,两岸在茶树种质资源储备方面都较为丰富,通过双方资源交流,共建优势种园,有望全面提升优质育种、高抗种质和高功能性成分种质的研究水平。

3.2推广茶园机械化设施与精细化栽培,提升福建茶园管理技术

台湾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茶园现代化建设,茶园实行林、茶、路综合规划建设,部分茶园按生态茶园要求建设和布局,合理配置生物群落,不仅提高了茶园的观赏性,而且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大部分低地茶园基本实现自动化喷灌,茶园中喷药、施肥、修剪、台刈等均有配套机械,部分茶园还铺设有供机采、机剪的轨道。整个茶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已达70%至80%[9]。而福建茶园机械化水平远远不及台湾。

此外,在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建设方面,福建虽有较大经费项目支持,但效果仍不显著,分析原因在于生产商和消费者对“有机”、“生态”概念不够鲜明;基地茶园管理技术存在不足;销售市场混乱等。台湾方面则有较成熟的技术、经验和模式,如发布茶园有机栽培执行基准等规章制度;成立台湾有机农业产销经营协会;政府、乡镇农会组织及基金会加强对有机农场技术辅导;茶场主积极实施茶园精耕细作原则,摒弃不合理、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由此,福建省可以大但借鉴,充分引进,以提高我省茶园管理技术水平。

3.3加快茶叶机械连续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福建茶叶加工技术革新

近年来,两岸茶机发展各具特色。福建在2009年、2013年分别建立了闽北、闽南乌龙茶连续化生产线,台湾方面则在乌龙茶精加工方面实现了机械拣梗和全自动真空包装,解决了需花费较大的财力进行人工拣梗和茶叶真空小包装,大大提高了茶叶精制效率。闽台在茶机发展方面应相互学习、发挥优势、联手研究,早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茶叶加工技术的革新。

3.4全面拓展茶产品品类,以行业跨级延伸产业经济链

台湾十分重视茶叶多元化开发及综合利用,成功开发生产了茶饮料、茶食品和茶制品等茶叶深加工的产品[10],如罐装茶饮料、速溶茶、浓缩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功能提取物等产品,开拓了茶叶的新用途和新市场,大大提高了茶业的综合效益,其中尤以茶饮料和泡沫冷饮茶为大宗,以此形态消费的茶叶量约占总消费量的30%-35%[10]。茶水饮料两大巨头“统一企业”与“康师傅集团”均为台资企业,截至2013年两家的市值分别为558亿人民币、162亿美元。福建罐装茶饮料、茶食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远远无法与“统一”、“康师傅”两大巨头相比较。另外,我省在茶功能提取物、茶保健品,如高T白茶、高EGCG茶等目前仍停留在研究试验阶段,产品的开发及投入市场销售方面有所欠缺,可以通过学习台湾对茶功能保健品的宣传与经营,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

3.5联合推进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实现茶业跨界升级

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电商企业,培育出众多电商平台。据相关数据,2013年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为39亿元,总体电子商务产值达85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茶叶电子商务产值将可达到100亿元。目前茶叶电子商务中已涌现出艺福堂、中闽宏泰、尚客茶品、和茶网等一些知名品牌,其中艺福堂2013年的电子商务收入已达到2.05亿元[11]。

对于两岸茶企而言,在传统市场经营成本高居不下的情况下,电子商务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是,在网络上卖茶与在实体店卖有较大差异,必使茶企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处于拼价格的初级阶段,茶叶电商人才缺口大、电商发展环境不稳定、茶叶电商营销模式与营利途径不明晰、电商发展愿景不明确等都是涉足电商的茶企要所要面临的问题,两岸应联合探索茶电商有效的营销模式与营利途径,实现茶业跨界升级与发展。

3.6结合福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休闲茶业

近年来,台湾茶业受土地和劳动力的制约,开始借鉴在精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方面的经验,大力挖掘茶业的广度和深度等非生产功能,如观光、旅游、生态保护等,并以观光休闲茶业为主建设观光茶园,以此保护自然环境、善用自然生态资源、结合茶业文化活动、利用经营理念行销休闲茶业,设置观光休闲茶园,吸引城市消费者亲自体验茶叶产制及促销茶叶并减少中间费用,实现了将茶业从一级产业提升到三级产业。

福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茶文化渊源,发展休闲茶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12]。目前台商在发展休闲旅游茶业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等,政府应积极鼓励福建茶商与台商进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福建旅游休闲茶业。

3.7加强政府对企业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茶产业

福建虽然有 “凤山”、“八马”、“日春”、“华祥苑”、“武夷星”、“品品香”等十几个较为知名品牌,但企业规模较台企“天福集团”普遍较小,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品、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强度不够。所以福建应以企业为主导,以政府鼓励和扶持为策略,“两手”一起抓,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及附加值。政府积极引导扶持,鼓励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与高校、科研所的交流,共享人才和技术资源,形成政府和产学研的合作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所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益,从而提升福建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集聚专利,创国际知名品牌。

福建应积极向台湾借鉴学习中小企业融资经验[13],台湾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空间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福建金融机构可以借鉴以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为中小茶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4、总结

综上所述,如今台湾茶产业借助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善的品牌推广技术,已实现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福建作为茶叶大省,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重点就在技术和管理上,福建通过引进台湾机械化、精细化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理念,借鉴其包装设计,以及学习对方的营销模式、品牌推广手段等方面,一个综合性、立体式的合作与交流将是未来福建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源泉所在。相信,福建省茶产业作为建立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背景下的优势产业,将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海西区域综合体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廷佺,周玉蟠.八闽茶香飘四海[J].奥运经济:茶文化专刊,2006(9):9.

[2]管曦.闽台茶叶产业的对比分析与发展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9,4:23-27.

[3]李志红.终端规范—突破茶产业发展瓶颈的利器[EB/OL].http://www.ctma.com.cn/plus/view.php?aid=1157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网),2009-05-15

[4]高峰.闽台茶叶源远流长[J].中国茶叶,2001(6):36-37.

[5]杨江帆,庄佩芬,管曦.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l1(1):2l-24.

[6]叶乃兴,杨如兴,郭吉春等.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74-177.

[7]杨如兴,陈键.乌龙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技术,2006(1):17-19.

[8]陈荣冰.台湾茶树品种资源概况[J].茶叶科学简报,1988(4):31-33.

[9]唐茜.台湾茶业见闻与思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4):381-385.

[10]阮逸明.台湾茶业现况及展望[J].农业考古,2003,(2):18-20.

[11]庄小琴.艺福堂:做互联网茶叶领导品[EB/OL].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4-07/14/content_1763978.htm (杭州日报), 2014-07-24.

[12]潘新茂.台资茶叶企业在大陆运营模式的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4):29-33.

[13]倪信琦,谌坤.加强闽台经融全作改善在闽台资企业融资环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45-47.

作者简介

1张娴静(1986-),女,茶学硕士,主要从事茶叶加工、茶文化、茶艺等研究。

作者:张娴静 苏峰

闽台有机农业论文 篇2:

“爱故乡”,是经验,不是噱头

正荣投身公益,并着力于乡建,是源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也是三四年前福建公益形势所趋。在原爱故乡计划闽赣基地协调人张俊娜“‘爱故乡计划’这三年”一文中提到:2010年,福建的公益事业还主要聚焦在捐资助学上,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还未有专门的公益资金支持。“民非”注册也没放开,地方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的社会建设行为仍持犹疑态度。彼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在福建办起了社区大学,一通牵线搭桥,想要找出新的公益之路的正荣,与该中心在福建负责工作的邱建生搭上了线。

公益基金会在那时已有雏形,但正式成立是在2013年3月。正荣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说,正荣以前做慈善捐赠较多,但捐赠是有损耗的,他们认为,专业性的公益基金会,既是创新,又更切实际。而因为要“切实际”,正荣没有自己去操作项目,而是“捆绑有资源、有经验的人”,也就是乡建和邱建生。

张俊娜对这一合作的看法是,正荣希望在和乡建的合作中,建立涵盖合作内容的传播品牌,吸引来自各个群体的志愿者关注及参与,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恰恰是乡建在以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过于脚踏实地,向底层注目,而忽略了社会宣传动员,向上层群体邀援,以致于支持者寥寥,资金匮乏”。

直接承载了乡建项目的“爱故乡计划”,借鉴了台湾桃米村的“新故乡”运动。桃米村从被“921”大地震摧毁,从村里人口流失严重,村庄经济低迷等情况,通过村民自主教育,自主发展重新建造了一个乡村社区。“我们看到大陆的乡村发展之所以落伍与滞后,除却制度性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民放弃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家乡。所以我们取名爱故乡。” 正荣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李盼说。

故乡农园和社区大学是正荣公益“爱故乡计划”两个重点项目。目前正荣支持的社区大学共有5个,分别是莆田汀塘社区大学、福州金山社区大学、南昌大湖社区大学、厦门高殿社区大学、龙岩培田社区大学。社区大学最早是希望引入台湾的社区大学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提供再教育,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做了三年下来正荣公益发现社区工作渐渐出现分化,一部分的社区大学本质上提供的是社区服务,一部分提供的则是教育资源。李盼说他们很看重社区工作,“对于农村社区,我们希望农村社区可以有活力和生命力出来;对于城市社区,我们希望城市邻里之间能够呈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和信任。社区大学作为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而努力的。”

故乡农园最早参照的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模式,希望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来实现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去年年底故乡农园开始转型成新农夫创业园,由基金会提供创业平台,鼓励有学识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平台一开放就引入了刘继虎和林则忠两名新农夫。刘继虎1988年出生,大学期间专业学习养殖,来到故乡农园之后开始喂养生长周期长达一年的生态土猪。林则忠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负责种植生态蔬菜。新农夫与归农书院的工作团队一起渐渐形成自治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制定出了规范生产和生活的新农夫公约,故乡农园公共事务基本由这个团队内部协商处理,每个新农夫除了自己的事业之外,或多或少都承担了一定的公共事务角色,包括政府关系、村民关系都由他们自己处理。

除去“爱故乡计划”,正荣公益还有正荣微公益、正荣专项救災基金、桥畔计划等成熟的项目。他们也在推动老房子的修缮改造、老手艺的新生,并以项目孵化这些“资产”存续的空间。

落点于旅游,正荣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去维护那些旅游资源不断衰竭的村镇。正荣集团品牌部负责人认为,公益项目就和地产产品一样,哪个适合社会,就发展哪个。基金会则想得更多,他们反思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动乡村发展遇到的困难,因为旅游改变了村庄内部关系和结构;他们也在思考当旅游引入乡村,农民富起来之后,精神、文化、乡村社会网络该如何提升。

在采访时,正荣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融信、禹州、泰禾等地产商都在找他们咨询公益基金会事宜。“我们很愿意把专业化公益的经验开放性地分享,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这种分享让他们体会到,企业做公益,不是噱头。

作者:周湘瑜

闽台有机农业论文 篇3:

“秋香”西坪,问源寻韵

“春水秋香”这个词很鲜明地概括了安溪铁观音春秋两季茶的特点:春荼味浓韵足,秋茶香高韵长。较之“春水”,“秋香”会更有一番韵致与风情,因为秋天还意味着收获,而对于安溪这个福建的产荼大县而言,则是铁观音秋茶收获的季节。于是,11月8日,一场以“问源寻韵·再创辉煌”为主题的“茶叶节”在中国铁观音的原乡——安溪西坪镇拉开帷幕,当地政府、茶农、茶商与来自全省各地的茶人、茶叶爱好者们寻香而来,云集斯地,载歇栽舞。—起分事丰收的喜悦。

沐雨开幕,热情不减

活动在西坪中学操场精彩上演。天公似乎有点“不近人情”,潆潆的细雨一直下个不停,迷蒙的雨雾簇拥着校舍周围的茶园,显得格外的旖旎多情。但是,雨却没有浇灭^们的热情,每个人都撑着伞,站在雨中,静待开幕。

上午9:30,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西坪镇党委书记黄秀宗等领导,以及八马茶业总经理王文礼、魏荫名茶总经理魏月德等嘉宾一同登台,拉动拉杆,携手开启2011中国安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茶叶节的序幕。霎时间,礼炮齐鸣,彩花漫天飞舞,掌声此起彼伏,欢腾的气氛融化了秋雨的寒凉。

随后,现场还举行了“印象西坪”摄影活动开镜仪式。中国摄影报社副社长方焕然、福建画报社副社长赖小兵先生、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其魁亲手为三位摄影家揭开照相机上的红布。在此活动中,摄影家们将深入感受西坪的山水与风土人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安溪铁观音这—神奇植物的点点滴滴,定格西坪茶业。茶人、茶事的永恒瞬间。

专家论道,献计献策

雨下得越来越密,活动只好转移到学校礼堂继续进行。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重点学科茶学学科带头人孙威江教授,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原所长陈荣冰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副主任郭雅玲教授等3位专家走上“讲台”,就西坪铁观音保护、制作、文化等问题,为与会茶农、茶企代表、技术人员“授课”,展开互动。

孙威江认为,茶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茶叶内含物成分,而内含物成分则主要取决于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土壤养分的吸收。他建议,茶农应给茶树施有棚巴,从源头上提升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一个它(有机肥)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第二个营养成分比较协调,第三个它可以改良土壤。此外,还要做到平衡施肥。”他说。陈荣冰研究员、郭雅玲教授也分别从各自专攻的领域阐述了对西坪铁观音茶的认识与见解,为西坪茶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安台携手,先行先试

“(台茶)根在这里,把台湾茶产业观念带到这里来,升级为无公害的、有机的,再把这里的茶卖到全世界去嘛!”台湾中华有机农业协会总干事杨山虎在接受主持人现场采访时如是说。在本次活动中,他与安溪县铁观音种植制作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谢志锋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就安台涉茶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达成意愿。

据了解,早在2001年,他就“登陆”。在安溪县湖上乡五良山承包5000亩茶山,至今已整整十年。他把台湾先进的制茶机械、制茶技术与经验带到大陆,有力地推动了安溪铁观音以至闽茶制茶技术的革新以及茶叶附加值的提升。“茶叶是从大陆发展到台湾的,而台湾在茶叶精制加工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双方通过合作提升茶叶品质,达到双赢。”杨山虎说。谢志峰也表示,双方合作,先行先试,对安溪西坪在发展有机茶将起到促进作用。“品质优异的茶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做得市场就更大。”

“茶王”论剑,难分高下

当然了,亮点绝不仅限于此,紧随其后的茶王赛把本届“茶叶节”推向了高潮。茶王赛由郭雅玲教授等3位乌龙茶审评专家担任评委。50款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浓香、清香型茶样进入最后一轮的角逐。工作人员把茶样、审评杯、碗摆好后,评委们就各自忙开了。根据评选规则,采取“密码审评,循环淘汰”方式,注重茶叶外形、内质,并按条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六大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决出名次。值得一提的是,在评委评茶的同时,茶艺小姐们还为现场观众表演了铁观音茶艺,给人以美的享受。

评委们称好茶样,逐一放入审评杯,并冲入沸水,动作十分娴熟流畅。2分钟后,他们掀起杯盖闻香,再将茶汤滤进审评碗中。进而一一仔细品味。在审评的过程中,评委们都有这样的同感:“好茶难辨金银铜。”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参赛的茶样中好茶很多,实在难分高下。又经过2轮的审评,“茶王”终于诞生!场下顿时沸腾起来,两位“茶王”在人们的欢呼声走上台,从张家坤会长、朱团能书记手上接过沉甸甸的奖牌。

作者:杨巍

上一篇:都市农业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新园林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