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

2022-04-21

摘要:“篮子试验”(baskettrial)及“雨伞试验”(umbrellatrial)是肿瘤精准医疗框架下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蕴含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证候及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 篇1: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今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且被广泛使用在各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不可否认,中药质量为影响中医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种子种苗作为中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其质量的保障可直接提升临床应用的中药质量。该文以提升中药种子种苗质量为出发点,结合NB-IoT技术、二维码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并基于现阶段中药种子种苗种植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将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划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中药溯源将不同阶段进行细分,更好地保证中药质量。

关键词:中药;种子种苗;溯源系统;开发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医疗产业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药质量如何对中医药临床应用过程中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将为传统中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中药种子种苗作为中药生长的第一环节,对最终中药材质量如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近代中药材市场,存在许多影响药材质量的行为,如在种植环节有种子种源出现差错,采摘部位,时间等出现问题[1]。中药溯源作为现今保障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将中药溯源产业根据中药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细化,设计开发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能够有效保证中药种子种苗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

1 系统开发背景

现阶段,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在医疗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也成为影响中医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种子种苗作为各类中药材生长繁殖的基础,对中药材最终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严格控制中药种子种苗质量,将传统中药产业进一步细分,并与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建立起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对于中药材在臨床发挥更好的疗效作用及进一步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采用“互联网+中药”模式,以中药为特色,中药种子种苗基地为中心,基于农户、农田等进行中药种子种苗数据的采集,建立中药种子种苗管理数据中心。系统还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优质农田管理服务的用户体验,通过对种子种苗环节的农户、种源种质、产地环境、田间等方面的管理,实现优质优价中药的大面积培育,是提升中药品质的基础,结合中医药产业标准化的推行,实现中药种子种苗管理标准化,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2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2.1 NB-IoT物联网技术

NB-IoT即窄带物联网技术,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的四大优势,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存在的技术碎片化、覆盖不足的问题[2]。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特点,采用NB-IoT物联网技术,可广泛监控种子种苗生长数据,同时实时传输数据至系统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即时性。同时,在实现功效最大化同时,降低成本,更容易为广大企业及农户所接受。

2.2 二维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集编码、识别、数据采集、自动录入和快速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技术[3]。二维码技术作为条形码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在具有条形码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相较于条形码技术,可以保存更多的信息,以其成本较低、信息含量较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尤其是二维码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区分种子种苗,赋予每株种苗一个特定的二维码,更有利于查询及溯源全过程的开展。

2.3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其发展过程包括文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物体识别等三个阶段[4]。图像识别技术以图像为基础,通过捕捉图像的特点进行图像区分,从而达到图像识别的目的。在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一方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对种子种苗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初筛,从源头上减少质量不好的种子种苗流入整个种植流程的可能性,整体上提高中药质量。另一方面,可对各个阶段起到监管作用,对于维护整个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的安全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2.4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储存和数据的管理等,使得挖掘出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价值[5]。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由于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流程较多,数据量庞大,较难管理。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立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可更好地对于各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存储,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寻找如某种药材种子种苗最佳的种植方法、存储方法及运输方法等,更好地防止种子种苗出现质量问题。

3 中药种子种苗种植现存问题

3.1 种子种苗种植涉及信息种类繁多,管理困难

种子种苗种植涉及方面、环节、人员较多,如种植、采收、流通等。且每一环节涉及信息还可进行细分,如种植阶段不仅需要管理农户相关信息,还需对种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并分析。由此导致种子种苗种植管理过程中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容易出现错误,可能出现信息丢失或造假现象。从而容易造成整个溯源过程中种子种苗种植环节溯源效果较差的现象。

3.2 种子种苗品质难以确保

种子种苗作为整个药材生产流程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最终临床应用的药材质量及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而现阶段,种子种苗市场鱼龙混杂,农户多数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种子种苗挑选。然而由于购买量需求量较大,无法做到种子种苗严格筛查,确保其高品质,导致一些劣质种子种苗流入市场,并进行种植,致使最终中药质量出现问题,临床效果不佳。

3.3 种子种苗种植方式无针对性

中药种类繁多,每种中药的种子种苗种类也可进一步细分。对于不同种类的种子种苗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药质量,还可以提高中药种植效率,保证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不同种类种子种苗种植方法没有针对性,数字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多数情况仅凭农户经验指导药材的种植。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能造成药材生产效率较低的情况,还可能导致种植方法不当,导致药材质量低下的问题。

4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

综合考虑现阶段种子种苗种植面临的问题,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组成。图1为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农户档案、药材信息及产地环境等模块。农户档案中包含种植中药种子种苗农户的基本信息,如种植地点、农户代码及种植面积等信息。系统为农户分配特定的二维码及农户代码,从而便于信息查找。在农户档案模块中,可以对农户信息进行查询、增加、编辑、删除等操作。药材信息模块包含药材名称、繁殖方式及繁殖地点等。农户还可上传展示照片,促进农户间药材种植方法的交流,有利于高效寻找到药材最佳种植方法。产地环境模块大体涵盖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部分。通过产地环境模块监控对中药材种植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既有助于及时调整环境参数,又能实现产品溯源[6]。其中,产地包括省(直辖市)、市、县,各个地区的土壤、水源、气候条件。根据产地环境信息,系统将分析出最佳种植方法,供农户参考。且产地环境模块还具有天气提醒功能,如遇暴雨等恶劣天气,系统会提示农户,以便农户提前做出恶劣天气处理方案。

4.2 田间管理子系统

田间管理子系统分为种植任务、种子种苗处理及种植管理等模块。农户可在田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定时种植任务,系统将根据设置任务设置提醒,以便农户按时按计划完成种植任务,且农户每完成一个阶段的种植任务需将种子种苗生长状况图片上传到系统中。种子种苗处理模块将记录农户购买种子或种苗时间、地点及方式,并将农户对种子种苗进行的处理進行记录。种植管理模块包含了种子种苗从播种、灌溉方式、除草到病害防护等一系列过程信息的详细记录及管理。播种中包含播种方式、播种量及是否遮阴等信息的记录;灌溉方式中包含灌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灌溉方式等信息的记录;除草中主要包含主要杂草种类、除草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及除草剂种类等信息记录;病害防护主要包含病害种类、病害部位及农药种类等信息的记录。系统将通过最终中药质量的评级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适合不同药材的提高中药质量的最有效种植方案及田间管理方案,从而整体提高中药材质量。

4.3 流通管理子系统

流通管理子系统主要分为采收管理、加工管理、存储管理、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等模块。采收管理可以实现对生产批次的搜索,搜索出来后,若此批次的植物已经通过审核部分,则不能进行编辑,否则,可以进行编辑。同时,对植物的种植批号、采收种子种苗及采收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以保证采收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加工管理主要对种子种苗进行的各类加工手段分阶段进行记录,对各阶段采用的加工时间、加工日期、加工前后重量及加工手段同期进行记录。包装管理将种子种苗包装时间、包装规格、包装重量及包装材料进行记录。通过最恰当的包装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种子种苗的质量。存储管理中包含了种子种苗存储的仓库代码、存储条件、养护方式等。后期也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对于每类种子种苗最有效的仓储方式。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即记录了药材销售过程中客户信息、运输时间等。

4.4 查询子系统

查询子系统将用户分为患者、医生、农户及监管人员等。用户通过查询子系统获取查询链接,浏览种植全流程信息,实现溯源目的[7]。此外,对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用户可查询的信息范围不同。查询方式多样,可通过电脑及手机查找,同时支持如关键字查找、批号查找及二维码查找等多种方式,便于各类用户对种子种苗各个阶段信息进行查找。达到患者医生用药安心、农户种植安心、监管人员管得放心的目的。令整个种子种苗信息在多个环节中有效连接起来。

4.5 监管子系统

监管子系统主要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及产品信息检验两个模块。产品质量检验模块对各个阶段种子种苗产品进行产品检验,依据相关标准,对种子种苗生长高度及颜色进行初筛,将不符合标准的种苗进行筛除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种苗流入市场的质量标准。产品信息检验模块主要用于对农户及工作人员填入信息进行审核,如必填项是否填写完整及填写内容是否按照要求完善格式等。令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完整性。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功能实现

使用者登录后,即可进行系统功能使用。图2为用户实现点击新增输入框里的值功能的部分代码:

5.2 用户界面实现

用户使用界面需具有功能简洁明了、各部分设计符合逻辑性且便于操作等特点。界面上需明确农户档案、基础信息、产地环境、田间管理、采收管理、加工管理、储存管理、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等功能模块。颜色搭配方面除需采用中药材种苗的绿色外,还可采用如黑色白色等颜色搭配,并使用其他色彩进行搭配,令系统界面严谨而不古板。除此之外,界面还可搭配小图标作为标识,丰富界面内容,增加系统界面美观性。对于需填写信息的界面,可将必填项用星号加以强调,增强整个系统的层次感,令界面重点突出。图3为系统登录界面,图4为系统农户档案模块界面。

6 展望

随着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产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8]。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结合越发紧密,随着各类医疗信息化产品的不断出现,大大改善了医疗环境、提高了诊疗效率并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患者。中药质量的保证,国民用药的安全性提高,质量好的中药材流通于国际市场,促进中医药发展[9]。

中藥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作为中药溯源系统衍生出的分支系统,相较于中药溯源系统,在种子种苗质量追溯领域更加具有专业性及科学性。将中药整个生产过程中种子种苗环节继续进行划分,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并在各个子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各个模块。在细节把控上更为细致,数据更为精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的效率。

现阶段,传统中医药产业需要进一步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环节细化,通过细化把握更多细节,通过细节总结分析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中药溯源产业在进一步细化的背景下,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杜兴丽,施明毅.浅析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溯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238-241.

[2] 刘崇玉,施明毅,温川飙,等.NB-IOT物联网技术在中药溯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2):3069-3072.

[3] 施明毅,温川飙,赵姝婷.中药溯源系统研究现状浅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103-106.

[4] 杨东宁,曾婷,朱延杰.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102-103.

[5] 段莹.大数据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8):41-42.

[6] 张净,张涛,郭洪波.基于窄带物联网的中药材种植智能测控系统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56-264.

[7] 施明毅,赵姝婷,杨超,等.中药材种植溯源系统开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9):1540-1546.

[8] 李长林,肖伟雄,刘崇玉,等.中药溯源平台生态重构的技术体系关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0):269-271.

[9] 施明毅,赵姝婷,温川飙,等.中药汤剂溯源体系的构建探析[J].中药与临床,2018,9(3):60-63.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21-09-15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2020JC0038);成都中医药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专项(FDYGZS202008);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S202010633046);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创新专项(ZRQN2020033);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YB201979)

作者简介:孙赫浓(2000—),女,辽宁抚顺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施明毅(1984—),男,福建三明人,通信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信息化、中药学教学及科研。

作者:孙赫浓 施明毅

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 篇2:

从肿瘤精准医疗创新性临床试验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性

摘要:“篮子试验”(basket trial)及“雨伞试验”(umbrella trial)是肿瘤精准医疗框架下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蕴含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证候及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本文提出将证候与基因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与肿瘤精准医疗间的深层联系,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子试验;雨伞试验;辨证论治;肿瘤;证候;基因

2016年,我国将基因组学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精准医学研究”被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精准医疗是指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而个体化诊疗是其实现的基础。“精准医疗”这一理念在

中医临床实践中已有体现,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临证治疗原则均反映了肿瘤精准医疗“个体化”思想。兹就肿瘤精准医疗背景下正在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探讨新时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肿瘤精准医疗及创新性临床试验

肿瘤是一复杂和多样性疾病,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异质性,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症患者,可能对抗癌药物反应迥异,因此,肿瘤学科是实施和加强精准医疗的最佳选择领域之一。肿瘤的精准医疗就是通过检测癌症患者的基因信息,利用DNA测序技术确认导致患者患病的基因或受检者是否携带有肿瘤易感基因以诊断或治疗患者的疾病[2-4],主要着重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即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辨靶论治”,即选择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或其他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基因、分子、受體作为治疗靶点,用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阻断或抑制其生理功能。对肿瘤细胞起到“调控”或“稳定”的作用,逐步纠正肿瘤破坏的机体微环境,抑制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对靶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是否可以按靶基因划分肿瘤类别以便于进行靶向治疗,即具有相同靶基因的不同的肿瘤能否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靶向治疗方案。为此,目前国内外均已开展多项创新性临床试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在2014年的癌症进展方面特别指出,针对精准癌医学的创新性临床试验可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篮子试验(basket trial),一类称为雨伞试验(umbrella trial)[5]。前者本质就是一种药物治疗不同肿瘤,具体而言,即某种靶点明确的药物就是一个篮子,将带有相同靶基因的不同癌症放进一个篮子里进行研究就是篮子试验;后者则是在同时检测不同的靶点,并根据靶基因检测结果分配不同的靶向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检测单一类型肿瘤中不同药物对不同突变的影响。篮子试验及雨伞试验只是形象比喻,其实质是将精准医学理念融入临床实践中,根据基因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体系是在确立针对特殊疾病所用辨证方法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治法与方药而形成,即首先通过临床望、闻、问、切合参认识疾病,从而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证候的变化,并根据证候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及方药,通过辨证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处理。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其精髓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所谓“同病异治”,即指同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证,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同一病因、同一病性、同一病机或同一证候,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证(证候)是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反应状态,是对人体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以及治疗反应等病理生理状态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疾病变化的个体性、阶段性、动态性和方向性。“证(证候)”是“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

创新性临床试验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共性

近代以来,现代医学与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互相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效。肿瘤学科是精准医疗的前沿阵地,靶向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辨证论治则是基于“证”的个体化治疗,“证”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精准肿瘤医学的创新性临床试验——“篮子试验”及“雨伞试验”,其基础是基因分型表达的异同,而基因是不同肿瘤诊治时内在本质的联系,与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核心“证”有相似之处,这从基因层面上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6]

3.1  “异病同治”与“篮子试验”

中医辨证论治肿瘤充分实践了“异病同治”的理念,不同的肿瘤,只要辨证分型相同,就可用相同的方药治疗,所谓“证同治亦同”,这与西医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靶点相同治亦同”高度相似,在目前靶向治疗中已有体现。如曲妥珠单抗是针对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进行乳腺癌治疗的药物,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对HER2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曲妥珠单抗还可显著延长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抑制HER2通路已成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基础策略。随机、前瞻性Ⅲ期多中心的临床研究(ToGA 研究)奠定了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中的基础地位[7-8]。又如,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表达CD117的胃肠道间质瘤2种截然不同的肿瘤中都有突出疗效,就是基于其可抑制这2种肿瘤Abl致癌基因。而“篮子试验”正是研究存在相同作用靶点的不同肿瘤使用相同的靶向药物治疗所能取得的疗效,其对经过标准多线治疗后无法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一项Ⅱ期BRAFV600“篮子试验”已于2015年完成,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Hyman等[9]用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维罗非尼治疗了122例带有BRAFV600突变阳性的其他癌种患者,其中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8例(42%,95%CI 20-67)部分应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66%的患者达到初步12个月的总生存时间;在非朗格罕组织细胞增多症或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队列中反应率为43%,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9个月,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在其他肿瘤中亦有应答。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于2015年8月开始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篮子试验——NCI-MATCH(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465060),即“根据分子分析来进行治疗决策”,该项目计划招募6000例,已扩展至30组根据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分类的试验,其中包括EGFR、Her-2、MET、ROS1、BRAF等基因突变类型,涉及包括阿法替尼、克唑替尼等在内的21种靶向药物。NCI-MACTH试验的受试对象是18岁以上且不再对标准治疗作出反应(或从未作出反应)并进展的晚期实体肿瘤、淋巴瘤、骨髓瘤患者。该试验对每位受试者进行组织活检及基因检测,具有相同基因突变类型的受试者将被分入同一组并接受相同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的治疗,每组试验都包含肿瘤来源各异的患者[10]。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中,试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该治疗策略的可靠性。此外,My Pathway(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091141)、ASCO-TAPUR(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693535)等“篮子试验”同样在积极展开。究其本质,虽然肿瘤来源不同,但因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同,故可采用相同方法治疗,即“靶点相同治亦同”。“篮子试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观念中的“异病同治”。

3.2  “同病异治”与“雨伞试验”

中医治疗患有相同肿瘤的患者,根据其辨证分型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在疾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证候选用不同的治法及方药进行治疗。以肺腺癌为例,目前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阴虚内热、阴虚痰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主[11],中医临床根据其证型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法。“雨伞试验”则是对病理类型相同但具有不同基因突变的肿瘤,根据不同的靶基因而分配不同的精准靶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美国NCI发起的MASTER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154490)就是一项“雨伞试验”,其计划筛选10 000例复发Ⅳ期鳞状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分为4组,分别给予针对这4种生物标志物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5]。我国亦启动了CLUSTER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276027),这是一项开放性多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雨伞试验,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PIK3CA、c-MET、ALK or ROS1及KRAS、NRAS or BRAF,分别给予BYL719、INC280、LDK378及MEK162进行靶向治疗并观察疗效。可见,“雨伞试验”根据基因分型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的尝试与中醫“同病异治”理念不谋而合。

精准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均强调个性化医疗,其基本规律是“异病同治”及“同病异治”,是精准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理念上的互通。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开展临床工作,有助于深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展望

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中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核心诊疗手段——辨证论治中所蕴含的个体化医疗理念是超前且充满活力的。精准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打破同质化诊疗的壁垒,以人为本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乃大势所趋。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让创新性临床试验落地生根,全面开花,这是全人类划时代的尝试,对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应用和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孕育中医辨证论治与精准医疗的土壤虽然各异,但溯本追源,仍存在内在本质的强有力联系。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呈现中医证候的患者机体内必定有引发该证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基础,故证本质的研究归根结底也是探寻物质基础的研究。近年来从基因调控及其相关产物的角度对中医辨证论治进行研究,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中医辨证的奥秘和证的实质。精准医疗则依托于基因测序技术,从基因层面诊断和治疗疾病。

事本一体,道分双途。证候与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未来可基于“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探讨基因与证候的内在联系,使之具体化、客观化,研究与基因突变相宜的中药复方,从而指导中医临床治疗。中西医学乃是世界医学的“双璧”,终将互融互通,互根互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2017年国家启动“精准医学计划”[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1):7-16.

[2] 邵小钧,席庆.精准医疗——肿瘤诊治的新模式[J].现代肿瘤医学, 2016,24(4):675-677.

[3] KRETZLER M, SEDOR J R. Introduction:Precision medicine for glomerulardisease:The road forward[J]. Semin Nephrol,2015,35(3):209-211.

[4] KLAUSCHEN F, ANDREEFF M, KEILHOLZ U, et al. The combinatorial complexity of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J]. Oncoscience,2014, 1(7):504-509.

[5] 吴一龙.精准癌医学:走向未来的路[J].循证医学,2015, 15(1):1-2.

[6] 梅志刚,谭凌菁.从辨证论治看中医在我国精准医疗计划中的作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3887-3890.

[7] 俞悦,周爱萍,曾益新.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59-63.

[8] 王绍钧,王锐,朱冬波.实体瘤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7,28(8):1149-1152.

[9] HYMAN D M, PUZANOV I, SUBBIAH V, et al. Vemurafenib in multiple nonmelanoma cancers with BRAF V600 mutation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373(8):726-736.

[10]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Targeted therapy directed by genetic testing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solid tumors, lymphomas, or multiple myeloma (The MATCH Screening Trial)[EB/OL].(2015-06-08)[2017-07-17].https://www.clinicaltrials. gov/ct2/show/NCT02465060?cond=NCT02465060&rank=1.html.

[11] 陸兵.Ⅳ期肺腺癌初治患者的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7-10-11)

(修回日期:2018-11-21;编辑:梅智胜)

作者:眭瑞卿 朱超林

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 篇3:

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中医知识的实践和探索

[摘 要]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西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及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在西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医知识,不仅有利于医学生中西互参,更全面的理解生命活动规律,也有利于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在理论课上要着重指出中医的科学性及中西医的不同之处,在实验课上需要增加中医实操练习,也对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關键词] 生理学;中医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生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成人高等教育生理学双语精品课程”(31315930);2020年度苏州大学项目“课程思政生理学教学团队”(NH31512620);2020年度苏州大学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临床医学”(5031500620)

[作者简介] 王琳辉(1974—),男,河南巩义人,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研究;王国卿(196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理学与循环生理学研究。

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机制和防治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相对于西方医学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着重于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和认识生命规律来讲,中医学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独特的优势,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我国西医院校中开设一定量的中医学课程,有助于医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能够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进行融合,用中西医两种手段为患者服务。

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许多学生对中医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西医院校培养的医生不相信中医药的疗效。笔者认为,在西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中适当穿插中医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学基本思想和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生理学中引入中医知识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在西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中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而各个层次的整合,特别是在机体整体水平上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能弥补现代生理学的不足,中西互参地学习能促进医学生对生命活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通过学习中医知识和典故,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现代生理学在整体层面上对生命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学科都是建立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生理学从17世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目前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现代生理学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其对生命的认识从整体拆分成系统、器官,再进一步分解为组织、细胞,甚至到分子和原子。但在整体水平上,在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上的研究较为缺乏。与之相适应,在临床上西医往往将疾病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有许多相应科室的专科医生负责治疗。在治疗中往往只注重局部,忽视整体,只见树叶不见森林。许多疾病只是采用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更深层的发病机制探讨不足。

(二)中医学立足于从“天人合一”的视角理解生命

中医学产生于古代的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其核心理论体系,其中“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1]。如《黄帝内经·素问》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段话强调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的生理活动与天地的活动规律相呼应。再如《黄帝内经·灵枢》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是指人的生理活动应该积极主动地随着四季变更、节气推移、昼夜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中医学强调从宏观整体层面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从“天人合一”整体观出发的中医学主张“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论治,这不同于西医不考虑个体差异和时空变化的标准化治疗[2]。

(三)学习中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健康做出重大贡献。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水平要高于同时期其他民族医学。比如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对脏腑功能已经有较详细的论述,其中一些认识至少要比西方早一千多年。通过学习中医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了解一些中医大家如扁鹊、华佗等经典医案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中医的神奇疗效和曾经的辉煌。除此之外,列举一些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如青蒿素治疗疟疾、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以及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等,使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重大实用价值。从而做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中医学知识的实践和探索

在生理学理论课上可适当引入中医相关理论知识,指出中医学的科学有效性,以及和西方医学的不同之处。在生理学实验课上,适当开设中医体验课,比如站桩和推拿等人体实操练习,另外可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灸和中药的效果。

(一)在理论课上要指出中医的科学有效性

在讲授生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时,可以联系中医学相关理论,指出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一些中医理论是科学的。比如在讲授循环系统的脉搏这一知识点时,联系中医的脉象学,介绍古人在切脉中早已发现了平、浮、沉、迟、数、洪、细、弦等十几种脉象,这和生理学脉搏图的幅值、转折点和时程等参数的变化相对应,通过脉象确实可以诊断人体的许多疾病。比如在讲生物节律时,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如脉搏、体温、血压和激素分泌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主张“天人合一”的中医学很早就指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受到时辰、昼夜、月相和节气的影响。如《黄帝内经·素问》讲“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所以人类的作息活动应该和白天阳盛、夜晚阴盛的规律相适应。再比如在讲授肾脏的生理功能时,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肾脏是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另外肾脏能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和胆骨化醇等,参与了血压调节、红细胞生成、骨骼发育等过程。这和中医学对肾的描述,“肾者水藏,主律液,肾主骨生髓”的说法是一致的。

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库,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其具有确切的疗效。比如屠呦呦在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能有效杀死疟原虫,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正是因此,屠呦呦也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在获奖感言上屠呦呦坦言她是从传统中医药中发现青蒿素的,青蒿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肘后备急方》中明确记载其治疗疟疾的作用。另外,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9)的防控和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次临床筛选出对新冠肺炎具有明显疗效的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就是在《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和《温热论》等古典医籍记载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3]。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曾多次同瘟疫做斗争,之所以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医药功不可没。

(二)在理论课上也要指出中西医的不同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两者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医注重宏观整体观念,西医则注重微观分析。在疾病的治疗上,中西医也存在显著不同。中医着眼于“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其中“扶正驱邪”四个字可谓道出中医治疗的精髓,即着重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潜能[4]。中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一人一方,多种药物配伍,多种方法并用以提高疗效。而西医治病往往采用标准化治疗,同一种病就用同一种方法,不太考虑个体化。另外,在治疗时注重局部,不重视整体,也不注重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比较中西医一些基本概念的不同。比如中医学中的“五脏”与西医所说的“五脏”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医学所谓的脏器是人的一系列的器官或组织,是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中医所说的脏腑,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西医解剖学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西医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5]。比如“中医心”直接相关的组织器官是心脏和大脑皮层,另外肝、肾、甲状腺与“中医心”也有间接关系[6]。与“中医肾”直接相关的主要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另外肾上腺、甲状腺、呼吸系统、腰骶部的骨和软组织等也与“中医肾”相关[7]。

(三)在实验课上增设中医实操和中藥研究的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每一个结论和每一个数据均从实验中获得。1628年,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根据一系列动物实验证实了血液循环现象,开辟了通过实验求证问题的方法,生理学研究走上了现代实验科学的轨道。实验研究方法对生理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早期生理学研究多来源于对人体和疾病过程的直接观察,后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理学研究。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生理学的实验手段也越来越高精尖,其研究也向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现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实验分析方法,特点是注重局部和微观研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多数实验对人体有伤害,因此生理学实验大多来自动物实验研究。

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也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的,比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体现了古人通过亲身体验来研究植物的药效和毒性,再比如古人通过站桩、导引练习体验到了“经络”和“气”的运行规律。为了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中医的疗效,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需要在生理学实验课中加入一些中医实操和实验[8]。比如,可以在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增加中药茯苓对尿量影响的观察项目,用以验证茯苓的“利水渗湿”的真实效果。比如在大鼠脚趾注射弗氏佐剂引起疼痛,观察电针特定穴位的镇痛效果。另外,也可加入一些对人体无害的中医实操课,比如通过站桩、导引练习体会“气”的运行,通过针灸、推拿体会“穴位”的存在等。通过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医不是玄学,其基本理论和治疗手段是经得起实践验证的。

三、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在生理学课程中有效地引入中医学知识,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理学教师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对于中医学知识了解不多,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要求教师要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适当地参加中医临床实践,了解中医的特点和西医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做到中西医融会贯通,胜任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中医学知识的工作。除了立足于自我培养提高外,也可聘请中医学院的教师和中医院的临床医生来授课,并设置观摩课,开展集体备课,促进中西医交流和相互借鉴。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医学博大精深,在生理学课堂上不可能过多涉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要精选最贴切的中医学内容。笔者认为,尽量选择被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科学有效的内容,这样即可促进学生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来认识生理规律,又可增强学生对中医的信心。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加入中医学内容的总量要控制,不可喧宾夺主。笔者认为,课时上建议占理论课的8%以下,实验课安排1~2次中医实操课即可。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生理学课堂上系统的学习中医学,而是端正学生对中医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例如《黄帝内经》《中医学基础》《伤寒杂病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等,以及一些高品质的中医科普视频、音频材料,例如国学堂等,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

綜上所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古圣先贤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机制及治疗长期探索的结晶。在西医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医学知识和典故,不仅有利于医学生中西互参,更全面地认识生命活动规律,也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唐农.论“天人合一”观何以为中医与国学最高精神之共同归宿[J].广西中医药,2019(1):1-6.

[2]刘志勇,王莒生,王萍.“天人合一”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2010(5):98-100.

[3]李婉瑶,苏晓明,张继苹,等.结合新冠肺炎抗疫,开展中医专业课程思政[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9):1065-1067.

[4]宋远斌,孟卫东,莫春妍,等.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与联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15-18.

[5]李立新,刘淑荣,翟颖,等.现代中医学移植西医学概念的利弊剖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9):1974-1979.

[6]张连才,张启明.中医心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12):1000-1001.

[7]张连才,张启明.中医肾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8):634-635.

[8]薛卡明,李嵩.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4):19-21.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Introducing som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Physiology Teaching

WANG Lin-hui, XUE Rong, ZHANG Guo-xing, WANG Guo-qing

(College of Medical,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Key words: Physi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作者:王琳辉,薛蓉,张国兴,王国卿

上一篇: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下一篇:传统文化下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