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市场问题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关注审计市场效率问题,对于从制度层面准确把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阶段进而识别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至关重要。但我国针对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文章拟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推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和关注这一重大课题有所裨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市场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市场问题研究论文 篇1:

中国审计市场“三元制”结构及其市场特征分析

摘要:审计市场结构是反映审计市场竞争状况、判断审计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卖方主体——事务所、买方主体一被审计客户两个层面,对当前的审计市场进行了分析,以实施策略为标准,将事务所和被审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策略族群,并对各个策略族群进行有效组合。研究发现:目前审计市场整体呈现“三元”制市场结构;审计市场存在垄断高额利润、市场竞争无序等缺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审计市场 市场特征 本土事务所 寡头垄断

一、引言

审计市场结构就是指构成审计市场卖方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买方主体的被审计客户各主体内部以及两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征。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从事务所角度对审计市场结构进行研究,很少从事务所和被审计客户两个层面分析审计市场结构。本文认为,要了解审计市场结构,不仅要从事务所层面,还要从被审客户角度进行分析,特别要对事务所和客户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征市场分别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整个审计市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探索当前审计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判断市场是否有效。

二、卖方、买方审计市场结构分析

(一)卖方审计市场结构分析

卖方审计市场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的分类。目前在我国审计市场中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可以分为:强势会计师事务所,由国际“四大”在我国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组成(在下面的描述分析中简称“四大”)。这类事务所规模大,竞争力强;优势会计师事务所,由证券执业资格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构。都是本土事务所,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共同的特征就是具备证券、期货市场执业资格;劣势事务所,由不具备证券执业资格的本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构成,由于受到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它们执业范围小,竞争力最弱。(2)审计市场集中度。审计市场集中度是从特大型事务所在整个市场的重要性角度来反映市场结构。目前国内外测量集中度的指标非常多,如集中率(ConcenlxationRadioCRn)、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HHI)等。本文选用集中率(CRn)来计算测量卖方审计市场集中度,以年收入作为市场份额衡量指标,选取了从2002年至2006年年间的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样本。虽然每年进入前100强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一致,但由于排在前4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2002年至2006年年间始终居前4名,分别是普华永道中天、安永华明、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4家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占前一百强总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3)卖方审计市场策略集群的概念及竞争特征比较。为了便于研究卖方审计市场中不同类别事务所的竞争状况,本文引用“策略族群(StrategicgrOUp)”概念。策略族群概念最早由Hunt于1972年提出,后来在Porter挪里得到了推广。Porter发现,同一产业内部,有些企业的表现类似,有些企业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于是,把整个产业细分为一些不同的族群。这些族群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同样或者类似的行为,所以把它们称为策略族群或者战略集团。在卖方审计市场,策略族群倾向比较明显。上文提到的强势类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优势类的拥有证券执业资格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处于劣势的无证券执业资格的本土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这三类会计事务所中强势类与优、劣势类在市场竞争策略和竞争行为方面差异明显。优、劣势类虽然在竞争行为等方面有差异,但总的竞争策略还是相似的,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将它们归为一类,即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类。这样就形成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两个策略族群,其竞争策略特征如下:一是市场的主体会计师事务所载体层面的比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高,具有良好的品牌声誉,同时还拥有良好的人才资储备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它们也占据一定市场,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很多,因此单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比较低。它们成立时间短,合并和变更名称的隋况又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因此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没有品牌声誉。二是竞争目标层面的比较。会计师事务所既然是企业组织,必然是以最求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四大”长期以来依靠技术革新、声誉的维持、行业专长参与审计市场竞争。在人才培养方面,四大的理念即是找到最有潜质的人,然后把其培养成最优秀的人。从这些做法来看,“四大”把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作为它们的目标。相比之下,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并不注重审计能力的培养,没有声誉培养意识,追求短期利益。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自己培养,而倾向于“挖墙脚”,总想找到有经验的人才,认为审计经验与个人身价成正比,最有执业经验的人就是最优秀的人。因此,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几乎都把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它们的目标。三是竞争手段层面的比较。有研究证明“四大”也存在竞争,这种类型的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是柔性竞争。其主要表现为:通过声誉维护、技术革新、培养审计特长来增强竞争力,很少通过价格手段来提高其竞争力。相反,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采取刚性竞争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处在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它们之间一般通过价格等刚性手段来招揽客户,有的甚至不惜用牺牲独立性手段留住客户。从而可以看出,它们的在竞争方式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四是竞争对象的范围方面比较。在竞争对象的范围方面来讲,“四大”之间主要争夺的是特大客户市场和在海外上市的或正准备海外上市的客户,其次是与具有证券审计资格的国内优势会计师事务所互相竞争在国内上市的规模大的优质客户。而本土事务所中的大型事务所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客户,本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争夺的非上市的中小型客户。由于进入壁垒、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四大”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各自有自己的竞争领域。

(二)买方审计市场结构

买方审计市场即为被审计客户市场。按审计客户自身规模、融资场所等因素划分,把买方审计市场细分为三种类型子市场:一是高端市场,这个市场中的客户主要是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以及那些国家控股的特大公司,如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铁建等。整个高端市场被“四大”所垄断;二是中端市场包括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的高科技企业,这是“四大”和国内具有证券审计资格事务所争夺的市场;三是低端市场是指民营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大的大型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在前文中,为了分析卖方审计市场结构,我们引用了“策略族群”概念。在买方审计市场结构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的客户群市场仍可以被看作三个策略族群。因为,每个族群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而在每个族群内部,采用的策略趋向一致。首先。高端客户策略族群的行为特征。在高端市场,被审计客户几乎都是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优势企业。要想吸收国际资本市场的游资,就必须向投资者提供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且这些会计信息应具有可靠性、充分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没有国际资本市场的审计经验,不能担当此重任。况且即使本土事务所具备这种能力,由于规模小,没有“四大”所拥有的国际声誉,不为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者所知,必

然影响融资效果。因此,被审计市场的高端客户在海外融资或计划在海外融资时,都不约而同的抛弃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改为具有国际经验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其次,中端客户策略族群的行为特征。中端客户审计市场是由一些国内大型企业、优质的高科技企业组成,它们都为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所面对的是国内投资者,必须为它们提供充分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于“四大”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收费方面有很大差别,提供同样的审计服务,“四大”比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收费要高得多(张立民、丁朝霞等,2006)。因此,中端客户没有必要非雇佣“四大”来对其进行审计。现在,由于“四大”采取有差别的审计收费政策来吸引中端被审计客户,且部分客户是上市公司,它们需雇佣具有证券市场审计资格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没有证券执业资格的被排除在这个市场之外。因此,这个市场是“四大”和具有证券审计资格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激烈争夺的市场。最后,低端客户策略族群的行为特征。低端市场由民营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大的大型企业构成。其行为动机是既要满足审计要求,同时又要节约审计费用。从审计费用角度来看,“四大”审计收费远比本土事务所高,因此它们一般不会选择“四大”。由于它们的许多客户为非上市企业,无须雇佣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三元”制审计市场的形成及其特征分析

(一)“三元”制市场的形成

以上是从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客户角度分别对审计市场结构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卖方审计市场,还是在买方审计市场中,都存在不同的策略族群。由于不同的策略族群所实施的策略行为是截然不同的,每—个体不会在不同的族群之间随机游走,每个族群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买方市场中的策略族群和卖方市场中策略族群相互结合便产生了三类不同特征的审计子市场:一是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由“四大”和高端客户结合形成的市场。在以海外融资为目标的高端客户市场中,只存在四大间的竞争,是一片本土寡头垄断市场事务所无力攫取的市场。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太了解,加上本土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事务所没有国际审计经验,在海外上市或准备海外上市的公司纷纷换掉本土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事务所改为“四大”来审计。二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事务所与中端客户形成的市场。近年来,“四大“的审计业务向下延伸,在中端客户市场经常看到“四大”的身影。中端客户市场中的客户都是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证券从业资格是一道制度性壁垒,不具备证券资格的事务所被排除在外。因此,该市场存在激烈竞争但同时又具有垄断色彩。三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由本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与低端客户市场构成,由于“四大”竞争目标是大客户市场,追求的是高额利润,且执业成本较高,因此很少涉猎低端市场。在这个市场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各子市场是由不同的策略族群结合形成的,策略族群又比较稳定,因此,形成的各个子市场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同的市场之间的构成要素不会随意游走,其主要原因是各个子市场都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从(图1)中可以看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是完全割裂开的,只有垄断竞争市场市场要素与之相联系。

(二)审计市场各子市场特征分析其各自的市场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寡头垄断市场特征。由“四大”和高端客户构成的市场,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形成实际上是—个寡头博弈各方形成“Nash均衡”的博弈过程,其市场特征是:“四大”几乎完全垄断了整个高端市场。该市场存在非常高的进入壁垒,本土会计事务所短时间内很难进入;目前虽然“四大”垄断了高端市场,但在整个审计市场只是轻度垄断,应该尚未达到“共谋”。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四大”长期中可以获得可观的垄断高收益。在寡头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审计市场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且存在高额利润。在这个稳定环境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损失的敏感往往大于对获得的敏感。所以保持良好的执业质量和降低风险往往成为寡头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愿选择。(2)垄断竞争市场特征。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表1)给出2002年至2006年年间年收入排在5~1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排名,它们都具备证券执业资格。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外,其余5家会计师事务所位次不断变化,换位率比较高,本土率比较高,本土事务所的竞争比较激烈。由于“四大”审计争夺目标下移,使得这个市场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四大”的市场份额2002年至2006年逐年攀升。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四大”挤占了中间市场的缘故。不存在垄断超额利润。由于本市场竞争激烈,不会形成垄断超额利润。不少学者发现,在这个市场中“四大”采用有差别收费政策。会计师事务所有寻求审计品质倾向,很少采用低价揽客(Box-lowing)竞争策略。会计师事务所极力寻求规模扩张。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频繁就是很好的证明。(3)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客户市场是低端市场,市场进入壁垒非常低,各类事务所可以轻松进入该市场,加上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单个会计师事务所可获得利润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到审计行业会使得事务所的利润趋于零。对风险的态度被降低到所能容忍的最低限度。事务所没有提高审计品质的内在市场驱动或规避风险的空间选择,单个事务所提高审计品质或规避风险态度,可能存在被逐出审计市场的危机,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在该市场出现审计失败的概率要比前两种类型的市场高很多,经常出现事务所违规受罚的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通过对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审计市场整体结构比20世纪90年代有了较大改观,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存在垄断高额利润。目前“四大”与高端被审计客户形成的寡头垄断市场存在垄断高额审计利润,且没有相关的证明说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的审计质量高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研究也没有发现“四大”提供了更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证据(刘峰等,2004)。在同样的法律环境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没有动力去提高审计质量意愿的。因此,这种高额的审计利润将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2)存在较高市场壁垒。在本文阐述的三类不同的审计市场中,存在着市场进入壁垒。而且不同的市场审计市场进入壁垒的高度不同。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进入壁垒最低,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进人这个市场非常容易。由于存在证券审计资格等制度型壁垒,因此不具备证券审计资格的被拒之“门”外,因此,垄断竞争市场的进入壁垒稍高。寡头垄断市场的壁垒最高,既有制度方面的还有技术专长等非制度方面的。特别是在国际审计经验方面的壁垒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短时间不能逾越的。由于审计市场壁垒的存在,从而各审计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因此也也就形成不同层次利润率。(3)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无序。在完全竞争市场,由于所在市场的市场进人壁垒很低,进

入此市场比较容易,况且在这个市场中的事务所的数量很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本土中小事务所为了争夺被审计客户,采用低价揽客的办法,进一步降低审计利润率。为了招揽客户,有的事务所不惜丧失其审计独立性,使得整个市场处在竞争无序的状态。

(二)政策建议

由于审计市场存在这些缺陷,致使整个市场结构还有待完善。本文认为,缺乏政府政策引导、制度环境不完善以及监督部门监管不利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当前审计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完善审计市场结构。完善审计市场结构所采取的措施如(图1)所示。首先,政府应要采取鼓励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政策,积极引导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审计业务的竞争。目前,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偏小的特点,整体上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处在规模不经济状态,这阻碍了其向高端审计市场进军的步伐。由于“四的”在各个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现在的高端市场已经被完全垄断(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因此会产生高额垄断利润,高额垄断利润即为高额审计收费与普通审计收费之差。鼓励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高端市场竞争,让有实力的“非四大”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必然会稀释利润,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其次,鼓励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走品牌化道路。由于我国审计市场产生时间较短,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也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基本没有形成“四大”所拥有的声誉。前文中提到,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目标与“四大”显著不同,一般以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为主,不太注重声誉的提高。然而审计声誉又是“四大”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审计收费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只有采取品牌化战略,培养审计市场声誉,才能有效的缩小与“四大”的差距,才能具备竞争力并参与国际审计市场业务的竞争。再次,应降低市场进入壁垒。目前,各子审计市场中都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且壁垒比较高,有政府机构政策形成的,有自身条件形成的。对于自身条件形成的壁垒一时难以改变,但可以先消除政策性壁垒,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事务所有效展开竞争。如要尽快对不具备证券执业资格的本土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水平进行评估,对执业能力强,胜任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快授予证券执业资格,使之参与中高端审计市场竞争。最后,加强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监督,促使事务所良性竞争。在目前完全审计市场存在大量无序竞争和出卖审计意见现象现象,加强政府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监督,维护审计市场有序竞争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经济人”,必然最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的展望理论(PmspectTheory)认为,经济人并总是非风险规避者。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争取客户损失的压力,往往会选择风险追求。同时,展望理论还认为,对大概率事件,人们往往会赋予过小的权重,会计师事务所又往往低估检查力度铤而走险。因此,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才能有效的维护市场秩序,才能保证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编辑 聂慧丽)

作者:李玉平 纪 元

审计市场问题研究论文 篇2:

审计市场效率研究综述及启示

摘 要:关注审计市场效率问题,对于从制度层面准确把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阶段进而识别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至关重要。但我国针对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文章拟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推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和关注这一重大课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审计市场 效率 竞争性 审计质量

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审计舞弊案件引发了学术界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缺乏迫使企业自愿聘请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制度背景,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这使得我们对审计质量的关注进一步深入到探讨审计市场能否有效激励和约束审计服务供求双方追求高审计质量的层次,即审计市场是否有效率的问题。

遗憾的是,国内已有的审计研究文献还很少对宏观审计市场效率进行探讨,大量的审计效率研究文献主要集中探讨微观层面的效率问题。本文拟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以期促进国内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和发展。

一、国外关于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现状

从国外已有文献来看,国外针对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审计市场的竞争性展开的。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竞争必然带来高效率”的观念在崇尚市场竞争的西方国家已经根深蒂固。归纳起来,国外针对审计市场是否存在充分竞争的探讨,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通过对审计市场集中度的考察来探讨审计市场的竞争性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反竞争性的,将导致审计市场绩效的低下。但有些审计学者不但不同意这种观点,反而提出应该建立寡占型的审计市场,如Simunic和Stein(1995)认为高集中度的审计市场更加有效,更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即高集中度的审计市场结构与良好的市场绩效能够共存。由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和审计服务质量不易观察,何种类型的市场结构才能提高审计质量,才能使得审计市场具有良好绩效是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通过对审计收费的考察来探讨审计市场的竞争性

Simunic(1980)运用美国的审计收费数据研究了“八大”在20世纪70年代是否实行了垄断定价,他的结论是:“八大”并不存在垄断而提高审计收费的行为,“八大”收费较高是产品差异所致,而非垄断所致。关于大所是否存在收费溢价,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Palmrose(1986)、Francis和Strokes(1986)等发现在小客户市场上,“八大”是审计收费显著高于“非八大”,而在大客户市场上,“八大”与“非八大”的审计收费并无显著差异。Karim等(2007)研究发现在金融行业,大所与小所的审计收费并无较大的区别。Chan和Gwilliam(1993)则发现,无论在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市场上,“八大”的审计收费均显著高于“非八大”。Hay等(2006)发现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但是在孟加拉国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并且最近的数据显示大规模的事务所并未获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当然,样本的选择不同是造成上述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情况至少说明,目前关于大所是否收费较高尚无一致的结论。

(三)从审计市场的进入障碍探讨审计市场的竞争性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研究思路外,一些研究者还从其他角度围绕审计市场的竞争性进行探讨。如Granfield(1980)根据产业组织学的结构理论,Dopueh和SlmuniC(1980)对审计市场的进入障碍,Buijink、Maijoor和MeuwiSSen(1998)在对德国和荷兰1970-1994年间审计市场的竞争性进行分析。

二、国内关于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现状

从国内已有文献来看,目前专门针对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按照如何对审计市场效率的效率问题进行界定,国内已有的文献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审计市场运行效率探讨审计市场效率

根据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分析,审计市场效率可以区分为审计市场运行效率和审计市场功能效率两种。当我们将效率概念应用于审计市场运行机制本身,局限于对其运行过程本身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考察时,关注的就是其运行效率,即会计师事务所运行效率。曹强、陈汉文等(2008)采用数据包洛分析方法(DEA)评估我国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事务所特征和行为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事务所审计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谢志华(2003)研究了审计效率与审计组织形式的关系,认为契约型审计组织(即民间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最有效率的形式。

(二)从审计市场功能效率探讨审计市场效率

当我们考察市场机制在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时所体现出的效率时,审计市场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审计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及供给者)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最小的审计投入获得最大的审计产出,并最终为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即功能效率。由于在市场体系运行过程中,审计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其运行效率上,而是体现在其独有的功能效率上,故以下三位学者对审计市场功能效率进行了探讨。

房巧玲(2006)通过从“优质有加”和“优质优价”这两个角度对2001-2004年的审计市场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她认为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是有效的,并且这种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显著,但是在细节层次上,我国审计市场呈现出某些无序的状态,不利于整体审计市场效率的提升。

吕丹丹(2008)沿用房巧玲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最近几年年报审计有关审计收费与市场份额的描述性统计后,认为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是有效率的,并且这种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对审计服务购买方而言,他们愿意为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对审计服务提供方而言,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能够借以收取高审计价格。竞争的结果也将使市场供求达到自动均衡状态,并有效的引导有限的审计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

张睿(2000)对证券审计市场效率进行了简明的经济学分析。其认为审计信息的购买者不是审计信息的最终使用者,并且审计信息的质量难以确定是造成我国证券审计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

(三)以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市场效率的替代变量,探讨审计市场效率

影响审计市场效率高低的因素有以下方面:一是从审计服务需求的角度看。作为审计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审计需求者需要利用高质量审计服务的结果去判断被审计单位信息披露的可靠程度,以此来作为自己进行投资或借贷的重要评判依据。而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则是由审计服务质量高低所决定的。二是从审计服务供给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理性经济人,同样也追求着个体利益最大化。在一个有效的审计市场下,事务所投入越多,审计服务质量越高,审计收费就应该越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审计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桥梁”,对审计服务需求者和审计服务供给者都有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市场越有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审计质量可以作为衡量审计市场效率的一个替代变量。沿着这一思路并结合SCP(结构-行为-绩效)理论,最近国内学者主要做了如下研究:

吴粒、赵秀梅等(2007)以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市场效率的替代变量,以SCP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关系。当前我国的独立审计市场所形成的特有的外资垄断与恶性竞争并存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独立审计市场的绩效,并指出事务所之间的合并是改善当前独立审计市场结构的最佳手段。

樊晓华(2009)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审计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对我国审计市场效率的影响是先下降后上升,呈现“U”型,但在新准则实施的前期,即目前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此外,牟谦(2007)、韩洪灵(2006)、周中胜(2008)和汪犁(2009)等研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年报审计市场的审计质量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见解。

三、总结及启示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审计服务供给者的行为及特征,而对审计服务需求方的行为及其特征重视不够,将“审计服务需求方对高质量审计的追求”作为一种暗含的研究前提。这是由于,在西方发达市場经济下,审计市场是自市场经济母体中自然孕育而成的,这种需求包含了对审计质量与生俱来的重视;而且,能够在相关机制的合理保障下形成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但是,我国审计市场是在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服务供求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审计服务深深地打上政府的烙印。因此,对我国审计市场效率的研究就不应当仅仅关注审计服务供给方的行为,而必须将对审计服务需求坊行为及其特征的考察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纳入研究视野。

另外,对年报审计市场效率的衡量大多用的是审计质量这一替代变量,研究不够全面。一个有效率的审计市场应该能够对审计这种特殊服务的购买方和供给方提高必要的激励和约束,促使他们自发的追求高质量审计。具体来说,站在审计供给者角度,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与高审计收费相对应;站在审计需求者角度,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与高股票市场价值相对应。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曹强,陈汉文,胡南薇.事务所特征、行为与审计生产效率[J].经济管理评论,2006(11).

2、房巧玲.中国审计市场效率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吴粒,赵秀梅等.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2).

作者:危宝云 杨丽英

审计市场问题研究论文 篇3:

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从审计市场集中度、审计市场规模经济、审计产品差别化和审计市场进出壁垒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的类型。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已具备经济学意义上的寡头垄断特征。“四大”在中国审计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整体上已经具备规模经济。中国审计市场上提供的是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并存在较严格的进出壁垒。

关键词:独立审计;市场结构;垄断竞争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审计市场结构是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等方面的各种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事务所问的竞争和垄断程度。产业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该产业内部的企业行为,进而影响并决定着该产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服务业来说,只有廓清其现实的市场结构并对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做进一步的深刻剖析,才能制定出符合注册会计师服务业特征的优化产业组织的对策。哈佛学派建立在SCP分析框架基础上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主张有效的反垄断政策首先应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并把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作为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最基本的概念和指标,可以反映大企业对市场的支配和控制能力,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是cR4和CR8,即该产业中前四家厂商和前八家厂商在某一时点的市场占有率。根据垄断与竞争的程度,传统上经济学家一般将产品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自由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和垄断市场。由于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也适用于这种划分方式。

已有的文献大多支持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如夏冬林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的审计费用为分析依据指出,无论从行业集中度看,还是从收费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利润率看,我国审计市场还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郭颖、柯大钢根据审计“产品”的性质与事务所的数量,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处于一种介于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之间、但倾向于完全竞争型的结构。

由于非上市公司的信息并不公开,我们先测度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按照研究惯例,本文用市场占有率描述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目前,计算市场占有率大多采用客户数量、客户总资产和客户收入、事务所收入等指标。由于客户之间的规模不同,以客户数量作为市场集中度的测量指标存在局限性,我们辅之以客户资产、客户收入和事务所收入三个指标来计算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借以判断市场结构类型。表1显示,四种衡量指标计算的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都在逐年升高,尤其是以客户资产额和事务所收入为基础衡量的集中度。哈佛学派代表人物贝恩认为,如果CR4>30%或CR8>40%,该产业即为不同程度的寡占型结构。2007年以客户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事务所收入计量的CR4分别是81%、55%和58%。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已经不是完全竞争型市场,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走向寡头垄断是一个普遍的趋势,美国早在1988年“八大”合并前,纽约证券交易所96%的上市公司都是“八大”的客户,1999年“八大”合并后,这一数据更上升到了98%。

二、审计市场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是用来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关系的理论,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现象。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因此,从资源配置角度看,由一家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同时进行生产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不同产业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规模经济来源,由此决定了其不同的规模分布特点。注册会计师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场地、物质资产和品牌资本几乎不存在专用性,业务扩张带来的边际成本很小,知识外溢效应使得事务所的业务规模越大合约范围经济效应越显著,知识累积过程中的经验曲线效应使得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效率越高,审计成本越低。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每个企业都会天然地追求规模的扩大,以实现规模经济。也就是说,规模经济是竞争的产物和市场的选择结果。同样,在审计市场中,为了减少竞争压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会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进行外部扩张,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进行外部扩张。Banker等(2003)发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并购活动增强了其盈利能力,并将此归因于有利的规模经济。

为形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模经济,财政部、证监会和中注协不遗余力地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经过近30年的行政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的规模经济初见成效。图1显示,近几年年收入过亿和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过百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几乎直线上升,市场份额不断集中。截至2008年年底,在我国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7143家,注册会计师83 252人,在整个独立审计市场上(即包括非上市公司审计),四大市场占有率达到45%,超过了美国和法国(见表2)。

产业组织理论源头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在研究中注意到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崩溃和垄断的发展。2002—2008年间,“四大”的市场份额随着人数规模的发展从15%增加到45%(按照事务所的收入计算),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态势,并且“四大”整体上存在规模经济。

三、审计产品差别化分析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品的差别化是指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上,足以造成引起购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购买者将它与其他事务所提供的同类服务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审计产品最终是为委托人所供应的,因此审计产品的核心是审计的过程,即审计师为得出被审计单位认定公允与否的结论而执行的一系列程序和判断的联合。但是,在实务中,真正参与到审计的过程并支付审计师费用的往往不是委托人,而是受托人。审计服务的这一特质使得审计市场具备一些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品市场的独特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尽管我们观察到的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因为受准则约束而高度标准化,但实际上委托人需要的和实际得到的却是各式各样相当复杂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这些审计产品广义上由三部分构成:审计技术(Technical audit)、

附加价值(Value-added)和保险(Insurance)(Oxera,2006)(见图2)。

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不同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成本投入,而收集支持证据的努力和技能会导致审计意见本身的质量差异。审计质量的差异使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不同的信号传递功能,从而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能传递客户差异化的信息。Wallace的研究表明选择“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利息成本更低。Betty发现IPO公司能通过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提高股票发行价格。这些证据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能为客户传递其不同特征的“信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因不同的资本累积而具有不同保险能力,经验研究表明,审计兼具鉴证价值与保险价值,证券市场会对审计的保险价值作出反应。这些证据意味着,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因其有不同的技能、声誉和保险功能而导致审计的产品差异性。众多厂商提供无差别的同质产品是自由竞争市场的要件,而少数厂商提供不同的产品则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

四、审计市场进出壁垒分析

进出壁垒是妨碍企业进出的因素,也是判断市场结构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准。独立审计市场存在以下出入障碍:

(一)进入壁垒

1.管制性壁垒。基于审计服务的高度信息不对称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各国政府普遍对审计服务进行资格及执业管制,其出发点是保证最低审计质量的提供。进入壁垒主要是审计市场的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实际上是关于独立审计的资格认定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业资格、事务所执业领域的资格和合伙人资格。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许可证管理,不具备注册会计师证书不能执业。《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领域做了严格的限制。证监会和财政部以从业人数、净资产、风险基金、业务收入等限制条件决定是否授予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要想成为合伙人或股东也必须在执业证书、执业范围、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财政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中注协对最低审计收费实行下限监管,将“炒鱿鱼、接下家”的“低价揽客”行为视为不正当竞争。严厉的管制政策决定了审计市场是一个进入壁垒较高的领域,且无替代品的威胁,因而影响到审计市场的竞争。

2.结构性壁垒。结构性壁垒是由于产业本身的特性而形成的壁垒。独立审计市场的结构性壁垒包括行业壁垒和地区壁垒。由于主营业务产品的不同,上市公司被分成10个行业部门、24个行业组、67个行业和147个子行业。不同的行业存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供应商和客户关系、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行业状况,以及该行业所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法律、政治和管制环境。会计师事务所把资源和技术投资于特定行业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还可能导致审计服务差别化,从而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性。行业细分和专业化投资可以提高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

另外,我们发现我国审计市场的地区垄断现象严重。表3显示,我国证券市场的异地客户率虽然在逐年增长,但依旧以本地客户为主,平均本地客户率达到73.2%。这也说明我国的审计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

(二)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亏损)而决定退出时所遇到的障碍。在事务所中,人力资源是事务所最主要的资产,也是专用性很强的资产,而专用性的资产一旦脱离特定的行业和组织,其价值将会大大降低。

这意味着事务所退出审计市场的沉淀成本高,以至于只要审计产品的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事务所就会选择继续留在审计市场内参与竞争以减少沉淀成本。事务所所在的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区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地方知名度等诸多方面考虑,也不希望事务所退出。事务所的员工、合伙人对退出审计市场、终结事务所的生命也有很强的心理障碍。因此事务所资产的专用性、地方保护主义和员工的情感障碍可以解释多年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只进不出”、鲜有破产的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审计职业性质直接决定了独立审计市场上的有效竞争须以审计质量作为首要的竞争规则。业界的共识是自由竞争不但会导致审计行业的“租值耗散”,而且会造成竞争无序和独立审计市场混乱,直至独立审计市场的萎缩和消亡。我们的研究发现,以客户资产、客户主营业务收入和事务所收入计量的审计市场集中度都超过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寡头垄断标准。“四大”在中国审计市场随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整体上已经具备规模经济。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崩溃和垄断的发展。中国审计市场上提供的是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其审计产品质量、保险功能、产品附加值是不同的。中国审计市场的许可证管理及行业细分和地区垄断造成很高的进入壁垒,事务所的资产专用化等因素又形成较高的退出壁垒。

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形成学界呼吁、业界憧憬和监管部门向往的寡占型审计市场。寡头垄断的指导思想是“规模产生质量、质量赢得声誉、声誉创立品牌”。但经验证据关于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的结论还比较模糊,因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育高质量审计需求仍是一个长期性的课题。在“四大”的形成规模经济的同时,国内所如何摆脱规模不经济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审计收费实行间接价格监管源会使在位事务所享受了价格管制带来的“租金”,不利于资源配置和效率的提高。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使得事务所很难进入异地市场,使客户容易“收买”审计意见。

(本文责编 沈 乐)

作者:张志标

上一篇:审计模式基础分析论文下一篇:审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