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29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要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论文 篇1:

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着落点,探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面对的重要课题。围绕道德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着落点、道德教育中的几种结合及党员领导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典范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道德;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谢美仙(1965-),女,福建龙岩人,福建华电漳平火电有限公司支部书记,政工师。(福建 漳平 36440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进一步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着落点,探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一个社会的道德是由一系列道德规范体系来体现。所谓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出自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用于判断与规范个人或群体行为的价值的行为准则。

道德行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状况决定着社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制约着人们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恩格斯曾经极其深刻地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在同一个社会的不同阶级又各有自己特有的道德。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正因为如此,所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发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与现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保护并促进它的发展向着共产主义目标前进。

二、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定的道德观念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加强全民族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塑造人们的心灵,也就是通过舆论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人们的言行,调整人民内部关系,使人们懂得待人处事的是非、善恶、荣辱和美丑的标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在我们国家正处于伟大历史变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党中央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战略目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核心,无论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必须具有高尚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人才能胜任,社会主义教育始终是把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人才作为根本职责。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作为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风貌如何,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斯大林指出:“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一经产生,就会成为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所提出的任务,促进社会前进前进的最重大的力量。”事实证明,劳动者思想品德越好,道德素质越高,就能够把道德因素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就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较强的主人翁精神。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只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道德教育,才能使人们具备从事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旧的习惯势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机侵入,一些人往往从最消极的方面接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而诱发种种赤裸裸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等思想和行为发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社会道德觉悟,就能够有力抵制一切腐朽道德对人们的侵蚀,提高人们的抵抗能力,改善整个社会风气。

三、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着落点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为此,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着落点,是做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

1.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新生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社会主义道德注入活力,又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在道德教育上,应坚持在继承优秀思想道德和吸纳各国优秀思想道德精华,凭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思想道德的“新生点”,不断发现,努力培养新的思想观念、新的道德规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人与岗位等层次上建立和完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五爱”精神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2.找准社会主义道德的切入点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而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体说:社会公德是指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公德利益,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是指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从培养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精神入手,在每个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家庭美德是指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恩爱、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公与私、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3.抓住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落脚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其内容来说:一是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传统和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敬业创业精神。三是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

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的几种结合

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客观社会关系的一种反映,人的思维活动是有规律的,进行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掌握和遵循这种规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采用单一的听报告、宣读文件等方法是不够的,应该从当代人们的思想品德特点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下面略谈教育上的几种结合。

1.塑造与改造相结合

人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充满着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的矛盾,无产阶级道德观同资产阶级道德观的矛盾。对人们的道德教育有塑造问题,即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成他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也有改造问题,即消除他们思想上存在的旧思想、旧观念,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改造的自觉性,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道德观去消除他们头脑中存在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吃喝玩乐为理想的幸福观、以不受限制为标准的自由观等等,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塑造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2.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哲学上的矛盾论告诉我们,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外因)最终要通过被教育者本身(内因)才能发挥作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提高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能力。让他们解剖自己战胜自己的缺点、弱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大多数人要求进步,有强烈的自尊心、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一些后进的职工,我们应在教育的同时强调发展他们的主观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走上正道。

3.正面引导与典型教育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重视操守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这些都渗透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榜样对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因为,道德榜样的品行生动具体容易被接受,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吴天祥、徐虎……先进人物身上凝聚着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优良品质,人们能用榜样的品德对照,能很快地找出差距,改进不足。同时正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4.说理教育与帮助解决问题相结合

在对职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教育及“三个代表”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挫折,因而内心充满着复杂的情绪,如:学历教育、婚姻、家庭、住房、工作条件、岗位、待遇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给他们讲清道理,使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体谅他们的内心矛盾,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还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五、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典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这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对人们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抓好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意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强大武器,一旦丢掉它,就会萎靡不振,无所作为,迷失方向,甚至做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因此,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对党和人民忠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慎独”精神,从思想上去掉那些和共产主义对立的旧意识、旧观念,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

其次,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都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没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权利,要时刻想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的重托,不是个人私有物,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子,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心一意为人民利益而工作。

再次,要树立辩证的“我”字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基本特点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表现在行动上要求个人利益要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既承认个人利益又反对自私自利,领导干部要把握好这个尺度,才能树立起辩证的符合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我”字观。做到第一:在荣誉和利益面前要“无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反对那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资产阶级功利观,应树立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第二:在任务与困难面前要“有我”。要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受命而不辞”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问题要敢于负责,遇到困难要与下级同甘共苦,在危难之时能挺身而出,有利益能与人民群众同滋味,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和信赖。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谢美仙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论文 篇2: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摘 要: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要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实效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两课”教学、学生管理、党建、团建、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单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必须以各相关职能部门为依托,充分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合力,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顺应了当前我国深化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

当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中有所抬头,并对个别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个别青年学生在这些腐朽东西的影响下走上了歧途,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只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才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 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往往各自为政;各种教育力量不能相互补位,甚至相互推诿;各种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因此,只有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才能有效协调和动员各种教育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3. 有助于在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只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要使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离不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团组织为桥梁,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体制,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 加强协调、规范运作的原则

要加强学生德育部门之间、思想工作者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共同制订工作计划,整合有效人力资源,协同推进工作实施,避免各自为政,从而形成工作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规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3. 问题导向、过程监控的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找差距,建立持续改进、富有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管控,做好事前预防,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形成学生思想教育完整的工作闭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

4. 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的原则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形成合力,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签订年度责任状,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任务、责任加以分解,真正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身上,确实做到“四个到位”,即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从而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

1. 要发挥“两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增强“两课”的吸引力和战斗力,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两课”教学必须着重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改革: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逐步构建和完善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又有鲜活的时代内容;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单一模式;注意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查向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素质测试综合考核转变。加大平时考核分量,注重能力考核。此外,还必须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提高“两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提高“两课”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2. 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与青年学生接触多、联系多,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最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最容易成为学生的贴心人、知心朋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根本要求,配齐、配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同时,还要组织和引导他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正人者必先正己,育人者必先自育。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加强学习,那最终只能是墨守成规、止步不前。

3. 要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党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核心,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一是要发挥党组织对先进青年的引导作用。许多青年学生都有入党的政治热情,但有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为此我们必须发挥培养联系人和业余党校的作用,做好引导工作,把先进青年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二是要以入党来激发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对那些积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青年,适时地发展入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青年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听党的号召,接受党的教育,不断地寻找差距,完善自我,从而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4. 要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桥梁作用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关注青年、贴近青年、了解青年、帮助青年,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桥梁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关注团员青年的思想。团组织要深入到青年团员中去,充分地了解青年,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思想脉搏和心态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开展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头脑,帮助青年团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关心团员青年的成长。必须建立有利于青年团员成长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立志成才;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年团员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优秀青年脱颖而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三是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团委等部门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要深入开展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社区的卫生清扫、社区服务、义务宣传、义务家教、照顾孤寡老人等,以实际行动促进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要发挥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配合作用

中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全党、全社会共同来抓。因此,要搞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一是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各级政府,特别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和统筹作用,制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计划,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二是要发挥有关社会团体的作用。必须动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如发挥社会各级关工委的作用,邀请关工委委员到校开办各种讲座,或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媒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良的家教则使学生的心灵扭曲、性格畸形,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向他们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与学校一道共同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4]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作者:王如军 王如平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论文 篇3:

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摘 要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打牢学生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升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发挥好教学、实践、文化、管理服务、榜样的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中小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2015年10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不断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健康成长成才”[1]。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打牢中小学生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共同精神追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从中获取精神动力,需要我们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当代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牢青少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提升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帮助中小学生“立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3.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习近平认为,做好青少年时期价值观养成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并用“穿衣服扣扣子”作比喻,强调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呈现出社会信息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多元思想条件下,一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和错误思潮通过不同渠道对中小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特别是西方“个人本位”、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使得一些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迷茫、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3]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儒家文化,将其作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武器。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其中关于道德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与他人和谐关系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爱国爱民、集体本位思想;克制私欲、诚信待人的节俭知足、诚实守信思想;合理追求物质利益,不损人利己的以义为上、以德为先思想;吃苦耐劳、止于至善,积极有为、勤勉为人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思想;等等[4]。这些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优秀道德思想,是当代中国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前提下,培育和弘扬这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2.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具体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战精神,等等。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充分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和弘扬国家至上、意志坚定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弘扬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牺牲小我、服务大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今天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作用。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

三、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育人路径,既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阵地作用,也要重视其他路径的重要育人功能,形成教学、实践、文化、管理服务、榜样等相结合的多位一体的育人路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发挥课程教学阵地作用

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的主导作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路径,是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想品德课教材和课堂,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教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

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生活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肩负着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教育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同时运用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关心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和教育引导。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有课堂内的活动,也有课堂外的活动;既有校外的活动,也有校内的活动,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等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到校外,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自觉的道德实践。

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践探究、夏令营、敬老院、文明劝导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良好风尚,在实践中实现思想升华,增强道德意识。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克服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弱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融入学校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教风、学风、师生言行等内容中。

具体来说,如开展学习、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结合传统节日、学校重要节日等,开展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刊、校报和校内广播的建设,利用校园传播媒介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如张贴横幅标语,办好“廊壁文化”、“班级口号”等,为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教育。

4.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全过程

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最前沿,是做好中小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他们,提高其思想素质,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日常服务的育人功能,广义上是指渗透于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服务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狭义上是指通过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生活的服务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和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学校日常服务中。一方面,学校日常服务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日常服务自身也要实现育人功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服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水平,提高思想素质,在日常服务中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5.大力宣扬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榜样的先进事迹或英雄行为,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模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活生生的榜样示范,能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效仿。新形势下,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发挥好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美好情操。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了大批的英雄榜样人物,他们在激励人们奋勇前进、顽强拼搏,提高人们道德情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启发学生实现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激励学生自觉践行。如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都生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实践,是中小学应该坚持树立、宣扬的先进典型。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10-12.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3]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4] 郑珠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作者:石海君(1992-),男,四川宣汉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石海君

上一篇: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