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2024-04-10

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精选6篇)

篇1: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理性爱国

内容摘要: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顺利实现了港澳回归,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事。但是近日**集团挑起分裂祖国的3·14事件,更于奥运圣火境外传递期间伺机破坏。种种可耻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其中最让人欣慰和感动的便是中国80后一代,他们高举 “理性爱国”的旗帜,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关键词: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爱国主义观 理性爱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在对时代主题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针对既要解决国家同一问题,又要尊重客观实际而产生的科学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对实事求是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现了港澳回归,迈出了国家统一大业坚实的第一步。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促成了一股巨大爱国主义力量在神州大地勃然兴起,越发强烈,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但是近年来,在国际敌对势力和恐怖势力的支持和怂恿下,我国有极少数极端分子企图把我国神圣领土分裂出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台独”外,就是“藏独”分裂势力,尤其最近,**集团兴风作浪,分裂活动愈演愈烈——先是挑起了骇人听闻的3·14暴动,接着又伺机蓄意破坏奥运圣火传递,**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使得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海啸般迸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中国的80后,这曾被全国人民质疑的一代人却在这次保卫圣火运动中,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观骄傲地展现在了全世界面前。作为80后的一员,我感到无尚光荣,心中燃起了爱国主义的熊熊火焰。

当承载着炎黄子孙百年梦想的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藏独”等反华势力的野蛮阻挠的时候,中国的青年人愤怒了!全世界第一次见实了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青年人的力量:圣火所过之地,海外各地的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祖国加油、保卫奥运圣火,和企图捣乱的反华势力进行有理有节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互联网上,他们用事实和证据批驳和揭露一些西方媒体的谎言,形成一股正义的声浪,让反华舆论丑态百出„„和历史上许多危难时刻一样,中国80后的青年勇敢地为国挺身而出。他们在心中高喊:爱你等于爱自己,输你输了全世界,将国家荣辱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以行动实践着爱国爱民族的承诺。

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在西藏问题和奥运问题上的丑陋表演,深深刺痛了我们80后青年的心,也擦亮了我们的眼睛,从而让我们无比清晰地认识和看到了自己身上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一位网友在Blog里这样说道,“我们这一代正在为着共同的理想事业奋斗着,我们的国家将变得越来越繁荣昌盛,所以一切外来势力妄想通过宣扬他们所谓的民主、人权来达到分裂、打压中国的企图是决不可

能成功的。”我们80后一代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爱国这个命题所有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用行动让爱国主义折射出振奋人心的光芒。

80后的我们,爱国心和爱国情是炽热的。爱国不需要理由,但我们也深知唯有理智地表达爱国情感才是对国家民族真正负责的态度,才能真正赢得全世界爱好和平民族的尊重,才会从理智与情感上真正打败那些仇视我们国家的敌人。事实证明了80后爱国主义观的独特之处在于“理性爱国”。在一系列蕴涵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举动中,人们不仅看到了我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更惊喜于我们表达爱国情怀的“老道”和理智:用现代最迅捷的传播方式传播信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主张;利用互联网揭示西方歪曲事实的真相;合理合法的抗议游行等等。

“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一个世纪前,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就这样预言。举办奥运,走向世界,由此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不管经历怎样的阻挠和艰辛,我们依然坚定不移。每一个深深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无论80后,还是7 0后,甚至9 0后都要以自己的行动支持奥运会,将一个更加出色的奥运会献给世界,让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精神面貌和文明状态的契机。

综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保证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中华历史上一再出现社会繁荣、国力昌盛局面的保证。**集团鼓吹“西藏独立”,国际敌对势力唯恐中国不乱,煽风点火,是违背民族大义和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遭到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坚决反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中华儿女的夙愿,是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梦想之火,是包括西藏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正如邓小平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而且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一个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只有爱国主义能壮其声威、成其伟业。中国五千年历史经历了多少曲折,多少磨难,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绝地奋起,由弱小变强大。我深信,当中国的7 0后,80后,9 0后„„高举“理性爱国”的旗帜;当亿万中国人民将爱国热情化为强国行动,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理想光辉之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3】《直击3·14》(摘自《环球》)环球杂志社2008年第7期

【4】《奥运背后,谁在表演政治马戏》(摘自《环球》)环球杂志社2008年第9期

篇2: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尊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交流与合作,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些观点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作 者:吴海荣 朱德全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400715刊 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2(1)分类号:B089关键词:人本主义 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篇3:新历史主义观下的《大捷》解读

新历史主义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它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1]它不是把历史看作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而是强调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关系,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英语系教授斯蒂芬 · 格林布拉特认为:“新历史主义要深入文学作品世界的社会存在和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存在”;[2]其目的是为了揭开作为历史书籍的“历史”的神秘面纱,使人们看到它的形成轨迹,从而发现“文本的历史性”。怀特指出:“历史不是一个定论,而是有多少种理论阐释就有多少种历史;从逻辑上说,我们无权断定某种阐释比其他阐释更真实。”[3]历史的话语之所以与科学叙述完全不同却又更接近于文学叙述的原因是历史研究根本不具备自己的形容对象的正规术语系统,从而只能采取一种借喻或者象征语言,即维柯所谓的“隐喻”、“换喻”、“提喻”和“讽喻”。然而一个象征结构, 或者扩展了的隐喻,根本不能够再现历史叙述。“它只告诉我们对这些事件应该朝什么方向去思考,并在我们的思想里冲入不同的感情价值。”[4]怀特用“文本性”填平了历史文本与非历史文本间的鸿沟,也拉近了历史客体与当代主体间的距离。因此,在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情境下,历史变成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身边故事。

二、“颠覆”与“抑制”

对文学所表现的社会功能,格林布拉特还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 “颠覆”与“抑制”。“颠覆”是宣泄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甚至不满,而“抑制”却是把这种颠覆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使它无法取得实质性效果。通过适当刺激大众对现存统治秩序的颠覆,在不危及统治阶级的实质利益和不改变统治关系的基础上,使大众的不满得以宣泄,从而达到对颠覆进行抑制的目的,即达到“协和”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性的全部意义就展现在了此处。不论历史还是文学,作为文本来看,两者都是一种权力运作和不同意见或兴趣交锋的场所,更是传统和反传统势力发生碰撞的所在。

周梅森的小说《大捷》讲述了在国民党正面抗战战场上, 由卸甲甸城的民众们编建的新三团被鬼子、汉奸和自己的友军合伙吃掉的悲惨遭遇。他们没有像正规的国民党那样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任何的作战经验,但却被总司令韩培戈安排在最前线阻击日本鬼子,而增援的申请一次次地被各种理由拒绝,直到新三团在半天之内由一千八百多人减少到四五百人的危急情况下,也没有盼来一七六一团的援兵,只接到一封冰冷的电报:“中将总司令韩培戈既不同意新三团弃守下岗子前沿,又不同意山上的一七六一团下来增援,只一味要他们坚守……”[5]最后,终于这个还没穿上军装三个月却很讲义气的新三团“如愿以偿”地全军覆没了;虽然这次战役最后取得了全面成功。

传统的历史小说在写关于战争的时候,其基调基本上都是以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为主要的诉求点, 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 展现其大无畏、乐于献身的精神, 由于其叙述的视点几乎都是站在胜利的一方或者自认为正义的一方,所以,文本中都毫不忌讳地流露了对战争的美化,同时把牺牲当成是一种光荣。而《大捷》是着意凸显战争胁迫下的普通将士的生存困境,同情历史脚步践踏下个人的悲惨命运,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此世的幸福。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看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无奈和恐惧:由于战争打破了卸甲甸的宁静,使得全城的男人都得上战场保护亲人;由于韩培戈的“公报私仇”导致新三团的战士们奋力作战也“无济于事”,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种“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感觉……也许,那么多的战士在闭眼的那一刹那都还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为国捐躯”还是“死有余辜”。 笔者认为,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以及战争背后“阴谋”的策划就是《大捷》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所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惊与对传统的突破。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以民间价值标准去评价属于政治意识形态范畴的现象和人物,从而嘲弄了往日“板着面孔”的历史文本。这里周梅森还特别描写了一些“小人物”——捡弹壳的刘破烂、写团歌的霍杰克等等, 这些质朴、忠诚的老百姓,尽管听闻自己上了当,但还是宁愿选择相信国军,相信总司令,奋死抵抗到最后一口气…… 这无疑是对传统历史小说歌颂英雄式的模式的一种“颠覆”。

另外,在《大捷》的结尾处,作者一一罗列了中央社、 美联社、共同社及《明报》等海内外媒体对这场战役及其之后的授勋风波的所有报道,这绝非是作者多此一举。各大媒体各执一词,却又含有一定道理,俨然像是另一战线上又在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混战,使人一眼便能看媒体那“各为其主”的本质。至此,所有的文字流传到今天之后就演变成了“历史”,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是那样的混乱而虚妄。 笔者认为,这些报道正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读者的传统口味,因为一般在胜利的战役背后都是歌颂那些牺牲了的“英雄”,没有谁会想接受或相信这场胜利背后的阴谋或陷害… 所以不管哪个媒体都不至于出现“真实”或者“负面”的报道……这正是新历史主义的“抑制”的表现。就这样,‘协和’过程就显现在了‘颠覆’与‘抑制’的动态关系之中。

结语

篇4: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关键词: 中国梦 爱国主义教育

浩荡中华,江山千古,血骨有源,继炎黄之祖先,承龙马之精神,薪火相传。从上古到如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灭的梦想,或精神,或物质,体现了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而一个想要发展壮大、完成民族复兴壮举的国家就更不能没有梦想。可以说,人生因梦想而精彩,民族因梦想而进步,国家因梦想而强盛。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将凝聚起我们的爱国之心,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成为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文明中国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各阶级社会都存在着的永恒话题,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神圣、崇高的感情。它表现为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明天,爱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爱祖国和民族灿烂的文化。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说:“祖国高于一切!”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历史及经济文化各因素有着千差万别的多民族国家。13亿人要团结起来,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就是爱国主义,只有紧紧围绕“中国梦”,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才能树立起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崇高的歷史责任感、使命感。学校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雄心壮志,做四有新人。

当前我国各项体制正持续进行着重大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占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一些积极原则,如等价交换、竞争性等在社会上已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导向和激励机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新旧体制转轨,发育还不完善,其积极原则在人们地追逐下,使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政治、经济、道德及价值观念难免会出现种种摩擦和碰撞,甚至出现混乱和错位,从而对学生的爱国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爱国心理趋于弱化。

2.爱国主义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调节功能。

3.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显现。

4.爱国主义教育效能被削弱。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严重削弱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功能。

但是,人即便自私,也不能不爱其家;人爱其家,就不能不爱其国。国不在则家难存,没有国家的繁荣安定,哪有小家的幸福安宁?在当前新形势下,要保持国家的稳定,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做到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就必须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统一全民族的思想行动。那么,对学生如何加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影视报刊等宣传工具的正面导向功能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客观气候,创设一个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氛围,批判现实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崇洋媚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学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这种民族属性,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流淌而出,深刻沉淀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没有民族特性,就没有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的生长与发展尤其如此。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学艺术成就光辉灿烂。以文学论,从先秦散文到两汉辞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从明清小说到现代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潜,中国文学形成了稳定而强大的传统。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从正面予以引导。

二、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让历史开口,让英烈们的精神再生,让现实说话,让祖国今日欣欣向荣的发展证明。这样,就生动地让学生了解了过往的昨天、今天,展望了明天。“知之深,则爱之切。”在了解“两史一情”中融入爱国主义旋律,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了解近代屈辱艰难的历史和仁人志士们的英勇斗争,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曲折历程和建国后的巨大发展,了解祖国今天的勃勃生机及展望明天的灿烂辉煌。今天的祖国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大舞台,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呢?今年国家设立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祭,就是让我们不忘屈辱,奋发图强,凝聚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奋斗!

三、创设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要努力寻求课堂以外、书本以外的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例如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举行“爱我中华”歌咏比赛、“祖国新貌”书画展览、“迎港回归”演讲比赛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育于娱乐之中,而不仅仅停留于空洞的说教上。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易于学生接受。

篇5: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案例编写探讨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引入实用教学案例,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辨证论治得到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可在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其思维能力.

作 者:黄梅 Huang Mei  作者单位:焦作卫生学校,河南,焦作,454001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12)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观   教学案例  

篇6: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观

华西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面积仅占中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进入华西村参观一眼便见那投资1.2亿元,高98米,7级17层的“华西金塔”,它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而特别是那江泽民书记视察华西村,在15楼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字,极大地鼓舞了华西人。站在15楼观光台,可以一览华西村全景:华西北面,砂山、龟山紧依长江,华西村在这江山环抱之中。南面一排排数百座的三层别墅,每座445平方米,自带车库,全村350户人家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其每户内部装潢富丽而豪华。华西人这样形容自己:“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的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已经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华西人自豪地说:“吃粮不用挑”、“用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沟通全村的蜿蜒长廊,有5000米,如同北京的颐和园。参观完华西村,我想了好多,华西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值得总结的太多,我想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的创造性高度统一,40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华西村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华西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坚定性令人叹服。

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他们从华西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他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吴仁宝认为,农民办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只能靠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华西村始终把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构建和谐、文明、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成为全国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一个村庄。华西村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目前,华西村已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近1000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四是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华西村里有书场、球场、溜冰场,有歌厅、舞厅、影剧院,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五是坚持先富帮后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如今,华西的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33人扩大到3万余人。如今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1000多户周边村村民高高兴兴地迁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别墅和公寓房。到XX年,华西村为周边村村民发放粮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付修桥筑路、福利等8项费用7400多万元。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干部增强了信心。在大华西建设中,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周边村的老百姓无一怨言,一呼百应。

六是坚持德孝为先。华西村人重“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把它铺到了华西老人的床上:每年村里生产的瓜果蔬菜要让老人先尝鲜;看戏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老人坐中间。从1979年起,华西村就逐步探索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5岁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村里发的退休金。华西村还规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岁,奖励所有直系亲属每人一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华西的老人们都说,“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凡到华西工作的,就是华西人”。他们非常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在政治上、经济上把外来职工与华西人同等对待。这也许是华西人气汪,事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一篇:课桌的英语是什么下一篇:关于攀登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