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工艺美术论文

2022-04-23

“你们今天采访的主题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和前瞻性。”作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掌门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对本刊记者的这个采访表露出了极大兴趣。这些年,王山参与和经历了一系列与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对行业的动态点滴了如指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教育理论工艺美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教育理论工艺美术论文 篇1:

嵌入式教学在工艺美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逐渐衍生出了很多的门类,技艺也逐渐精湛。甚至某些极小的地区所存在的工艺美术就可以说种类相当繁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将民族瑰宝传承下去,更好的将工艺美术发扬光大是现阶段中华儿女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更是相关从业者的责任。本文从高校教学角度出发,深入探索工艺美术教学应用嵌入式教学的方式及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嵌入式;高职教育;应用方式

一、工艺美术项目嵌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特色

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的工艺美术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讲更加多样,不胜枚举。从大角度看,中国的工艺美术就分为陶瓷工艺、制扇工艺、织绣工艺、金属工艺及雕刻工艺等,其余的年画、剪纸或文房四宝、服饰鞋帽等更是数不胜数。并且,从大角度之后还可以再分为更多的小种类,例如雕刻工艺就可以从使用方面进行区分,比如说在建筑方面可以分成木雕、砖雕、石雕,或者泥塑方面则可以分为虎丘泥塑、佛道泥塑等,除此之外还有竹雕、玉雕、核雕等小件雕刻。所以,中国工艺美术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广,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涉及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美术不断发展,但也遭受了巨大的困境,因此,高校在教育方向上如何更好的将工艺美术进行结合,将更加具体的工艺美术项目融入到相关实践课程中是当下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将工艺美术与实践进行结合,使其逐渐形成一个高效的良性循环,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激发其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热情,促进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加工艺美术的发展活力。

二、嵌入寻找合适的项目更加有效

在我国工艺美术经过悠久的发展之后所形成的庞大体系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认为每一个分支或种类都非常优秀,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工艺美术都合适。所以,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寻找更加合适的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现实角度出发,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并加以分析之后,通过筛选,理清相关思路和方式,才能够寻找到适宜学校教育的项目。基于此,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调查,分析人们更加喜爱的项目产品;2.通过对比,选择原材料相对便宜,成本低廉的项目;3.确保本校有相关的高素质导师或工匠;4.学校本身具备能够提供相关场地和设备的能力。

三、我国工艺美术教学设计中对于嵌入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3.1工艺美术教学项目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高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嵌入式教学时必须要深入结合我国工艺美术涉及到的各类项目的范围,从实际出发,围绕相关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其能够高效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教学任务,进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工艺美术的探索能力。

使用嵌入式教学不是说要求相关的教师从根本上放弃原有的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在工艺美术的实际教学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工艺技术都是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才发展起来的。进而,相关的从业美术教师就要在应用新型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以及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为工艺美术项目的实践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在陶瓷绘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把陶瓷装饰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此外,在进行相关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工艺美术导师要进行满足成本低廉,简单安全且操作成本低的材料,进而提高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工艺美术导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小组内部各成员实践能力的均衡性,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能力比较突出的成员,以此来保证项目实践的完成度能够达标。

3.2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的教学设计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之上,摒弃落后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构建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具有独立创新以视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在工艺美术教育的過程中引入嵌入式教学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进,充分结合好教育理论和技术的运用,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入手,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3.3在工艺美术实践操作中的应用

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嵌入式教学理论,并基于此在理论课程之外,充分提供给学生多种实践操作机会。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艺美术导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细节指导,针对学生实践的问题进行改进。例如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工艺美术老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任务,然后按照实际的陶艺制作工序进行实践指导,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实践技巧,提高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此外,工艺美术教师还要全方位规范好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并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作品和实践进行评判,从而促进学生的对自身操作实践的反思,并引导其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强其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从一定程度上讲,将嵌入式教学应用到工艺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工艺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激发其自身的学习热情,进而为我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将嵌入式教学进行充分引入,激发教育活力,培养出更多的、更先进的工艺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心月.“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研究——以图案设计为例[J].西部皮革,2021(16):102-103.

[2]赵佳妮.高校《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创新教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09-113.

[3]谷婧璇. 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21.

[4]许海燕.传统工艺美术融入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对策研究[J].美术文献,2021(04):94-95.

作者:王赫德

现代教育理论工艺美术论文 篇2:

这是工美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你们今天采访的主题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和前瞻性。”作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掌门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对本刊记者的这个采访表露出了极大兴趣。

这些年,王山参与和经历了一系列与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对行业的动态点滴了如指掌。他将工艺美术经纪人制度发展的滞后视为行业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一个缺陷,并强调道:“通过媒体来呼吁和推升经纪人制度很有必要。”

《中国收藏》:在您眼中,“经纪人”如何定义?

王山:“经纪人”是一个概念,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或者是一个群体,一个经济共同体。但是我们现在往往理解成是一个具体的人。不少光靠门店卖工艺美术作品的人,就说自己是某某大师的经纪人,这显然是对经纪人的误读。

《中国收藏》:据我们了解,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对于经纪人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王山:这与产业形态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不管是演艺界还是油画界、当代艺术界,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很自然地接受了经纪人制度。但传统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思维,很多人至今仍在小农意识的体系里进行辛勤耕耘,没有意识到经纪人制度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受古老、传统、政府作用职能下的管理体制影响,人们对经纪人制度不太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收藏》:在经纪人推广过程中,当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王山:一是法律法规。国外的经济法里有专门的经纪人法,反观国内,大量使用、依靠的是《合同法》,对于经纪人的入行“门槛”也没有明确要求。有的人甚至撇开《合同法》,靠双方诚信关系用文字来进行约束。法律的缺失意味着我们并没有把经纪人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制度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大缺陷。二是教育理论体系的缺失。当前,大专院校对经纪人的培养缺乏基础教材,等于没有构成经纪人理论的体系,这是不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升的同时,文化教育也在不断上升,其思想、意识形态随之基本构成,这个时候,即便经济有些波动,只能对生产能力、营销能力、购买能力造成影响,但因为意识形态已在高端,不会跟着下滑。因此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教育,教育是根,一旦它被拉动起来,人的素质自然提高,这种提高也会对文化有所提升。

经纪人的作用、利益,它和被经纪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打造的一个经纪人共同体,实际是一个很完善的利益链条,也构成了一个经济链条,没有理论教育,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也在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普及,但却缺乏理论支撑。

《中国收藏》: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成熟,您能给我们举例介绍一下吗?

王山:举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我们曾经与日本一家私人博物馆打过交道,这家博物馆有1万多件藏品,包括绘画、工艺品等等,运营之初,馆长上村老先生就将它们交给了一位经纪人来管理,他知识非常渊博,既是艺术学博士,又是律师,同时还是画家,知识复合体使得他在实际操作中很得心应手,也把博物馆打理得像模像样。

后来上村老先生去世,儿子对博物馆不感兴趣,便决定处理藏品。这时候,经纪人制度的好处又体现出来了,聘请的经纪人一直负责到所有的馆藏品全部处理完,才结束合作关系。必须承认,国情不同,做法会有差异,但经纪人制度的作用由此也能窥见一斑。

《中国收藏》:要在国内工艺美术领域中推广经纪人模式,转变思想其实是最根本的。

王山:工艺美术行业本身意识形态落后、传统,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就像我们要求各级行业协会推广电脑办公一样,你得拉着他、带动他才行。这还是管理的层面,更不要说生产制作、加工贸易的层面。老先生就不用提了,中年人、青年人可能还会感兴趣,但总体看来,少之又少。这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去更新思想,更新意识形态。不能说经济发达了,国民素质就提高了,意识形态就先进了。必须承认,这个行业里也有比较注重接受现代理念、管理体系和经济理论的人,但他们的企业通常是量化生产,越手工的反而越落后。

《中国收藏》:当下诸多工艺美术师是如何推销自己的?

王山:长期靠自己、靠亲友销售作品,一是知名度出不去,二是市场占有率上不去,三是经济利益得不到社会的正确评价。正规的经纪人会严格按技术线路、规律的运行制度对工艺美术师进行市场操作。卖东西不是靠人情,做一件卖一件;同样的东西,今天和明天的价格差距太大,究竟我的作品市场价格是多少,创作者自己也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创作一件作品,材料、工具、工艺、工时等都是成本,进入市场后还得考虑你的艺术附加值是多少。那么,当你开出人情价,让的是哪一块的利?如果是艺术附加值,那请问在艺术创作中你的价值从何体现?如果让的是材料,众所周知材料价格是固定的……一旦这样给创作者“抽丝剥茧”分析,他会醒悟,认为自己哪一块都不能让,但现实为何不是如此?这是没有置身于市场化体系运作的典型表现。

《中国收藏》:您认为正规的经纪模式能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实惠?创作者与经纪人之间能否更信任一些?

王山:信任度的建立需要相互努力。尽管强调信誉、感情是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但我还是认为在经纪人制度的发展中,法律体系支持、法律意识的增强更加重要。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上,很多时候双方只是口头上这么说,经纪人没有服务意识,艺术家也不守信,合同履行不到位。

经纪人制度是服务平台,如果正常健康发展,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师的工作就是解决创作问题,经纪人反馈的一些信息又能促进创作。这个服务平台一方面要管创作和工艺美术师的生存,另一方面还要引领市场、消费的问题,经纪人怎么推介、推广、宣传某一技艺品种,怎么宣传一位工艺美术师和他的作品?为什么要卖这件作品、为什么卖这个价格、它的文化承载是什么、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它形成的某一种风格流派是什么……工艺美术师并没有这种总结经验的能力,需要经纪人来进行科学、系统、严谨、规范化的整理与梳理。由经纪人拉动起来,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市场、收藏和大众。此外还能够刺激其他经纪人、其他工艺美术师的创作,是互动参与的行为。

《中国收藏》:现在市场鱼龙混杂,有人不免担心,经纪人的拉动会更加引发炒作。对此您怎么看?

王山:怎么针对个人风格来推广,双方互利互惠,这些都是事先应该约定好的,而不是鼓动工艺美术师进行乱七八糟的制作。引领市场,不代表要过于市场化。让创作者越做越好、越有风格,这才是经纪人模式的基础。

作者:王菁菁

现代教育理论工艺美术论文 篇3:

服装设计教学之我见

摘要:我们处于当今服装业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回顾中国服装设计教育走过的这30年。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对服装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中国服装设计教育者,研究和总结服装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如何建立适应中国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是我们如今的服装设计教育需要探寻之路。

关键词:服装教育;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开始在全国范围招收服装设计本科专业学生,二十多年来,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体系,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规模。过去沿用在服装艺术教育的美术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服装设计学科在专业结构上不断地调整和细化,并得到了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经济和科学的进步,文化和生活观念的嬗变,社会的一切变化与发展都将对我们教育的整体目标、理念产生直接的影响。市场院经济的持续发展,服装生产、管理及销售企业对不同服装人才类型需求的增加,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面对着人才市场的考验。培养什么样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今后的社会对人才素质有怎样的要求,已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普遍的关注。服装设计教育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内容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服装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培养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创新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求,已成为我们服装设计高等教育当前紧迫的任务。

一、服装设计教育的特性

服装是商品,服装设计是实用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人体美学、造型艺术、色彩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学、服装史学、消费心理学、服装卫生学、服饰美学等多种学科。德国著名乌尔姆造型学院利特教授说:“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是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复杂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广见博闻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制造、适应手形使用操作,感知,而且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相比,服装设计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与商品市场不能脱钩,因此我们不能将服装艺术教育当成是简单地培养单纯的艺术大师,不能只重其艺术性特性而忽略了服装作为商品的商业性特性。从目前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针对服装市场人才需求的情况,今后服装人才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服装艺术教育竞争的关键,教学过程中以艺术与实践综合能力为本位来设计、开发教学。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搭建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人才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形成产、学、研人才培养的战略联盟是今后服装高等教育教学的方向。一直以来,服装总是被认为是一种大众消费品,艺术和服装能否同一而论的观点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艺术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是非功利的;服装是商品经济和工业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的生命力在于短暂的流行和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我曾看到过一篇“艺术是我,设计是他”的文章,文章中对“艺术”与“艺术设计”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含义做了阐述。“为我”是张扬个性的非常自我的表达行为。艺术是以我为中心,就物质生产而言是非功利的行为;“设计为他”是要立足于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服装设计是将技术、科学和艺术和谐结合的实用艺术,服装是一种商品,作为实用艺术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强烈的造物功利目的,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生产能为人所穿用的物质本体,是必须得到消费者认可,经受市场的检验,是为“他”的行为。但它又必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作品的意境,表达设计者为我的思想与情感,由此看来它又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因此,服装艺术作为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艺术教育中必须传达的艺术共有的社会性、认知性及审美性。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服装设计师同样能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的过程来获得一种愉悦,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如今的服装设计已经结合产业和营销规划进入了产品开发的范畴,因此服装设计教学也将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专业化与市场化。

二、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改革有这样的论述:“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成为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育如何才能与时俱进?随着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日增加,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到21世纪已逐步转化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竞争己由低成本、低价格的批量来料加工型转向发展品牌的战略,品牌化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要求将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服装教育教学在制订教学大纲前面向的社会就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社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为我们制订培养方向提供了可靠依据,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艺术教育的自身规律,依照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仔细研究专业教学模式,并针对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做出具体培养方案。服装企业是服装设计本科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根据培养目标采用以基本素质、专业理论、应用能力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服装设计教学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规格实施的。我们根据服装人才市场要求,以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重视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教学方案的拟定及教学的目标的明确性,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在原有的艺术教育、教学基础及经验的研究进行总结,结合现今社会人才目标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培养出的学生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较强的自主创造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设计师。

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将带动了专业发展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同的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服装艺术作为对于流行时尚的表达和升华,其设计教育更要适应时代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无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的管理工作,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是重要性因素。要成为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还必须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四、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

80年代初时期的服装教育,大多是设立在美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系),多年来一直承袭着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在传统的以美术教育模式为主体的服装设计教学中,都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以下课程,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效果图技法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服装人物的动态造型以及色彩运用能力训练,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基础绘画技能的训练上,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造成理论和技能不能同步,课堂与市场脱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掌握,还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抵触、敷衍情绪。处于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服装设计师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需要有创新和开发市场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用人,主要是看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课堂与市场、企业紧密贴合,在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拓展思维并学会应用的灵活性,注重对想象创新能力、设计意图的表达能力、视觉判断力的综合运用。加强草图构思的过程训练以及对构思方案的评价,着重于对课题设计的分析、思考,强调脑、眼、手的并用。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除了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造型表达能力的训练外,更应注重培养他们活跃的思维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进入市场考查与调研。在高年级或将要走进社会的之前,尽可能把专业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熟悉服装市场运作规律,强调服装作为商品在商业实际中的表达和运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社会体验和实践机会,全面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课程体系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整体优化,合理编排,相互协调。结合学院的地域特色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尽最大可能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实践的距离,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我们要研究和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对传统办学进行思考,总结经验,根据新时代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基础知识;引入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市场经营意识导入其中,使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得到更新,及时把最先进的思想、事物、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知识引进教学内容。如今,培养高素质的并能很快适应商品市场、能动脑、能动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已经为服装设计教育界所重视。

五、项目课题与产、学、研、赛一体化教学

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的场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场所。让学生读书期间走向社会也是教书育人之目的”。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的设计教学一样,不能拘泥于在学校课掌常规灌输填鸭式教学形式。时下我国每年都有各类服装赛事,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虽然这些赛事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意的理念与艺术形式,其表现和工艺与作为商品的服装有很大的距离,但对于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来说,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对学生在创意与实用的专业认识上可以给予引导,让学生对服装本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几年前我们将国内国际的各类服装大赛主题设计作为项目带入课堂,经过这几年的大赛应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同时拓展了设计思维。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学校需要与公司、企业建立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合作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校门,走向企业,进入社会,学生从理论一技能一理论和实践教学并行一系统实践的认知实习教学中,将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在参与市场产品开发的课题设计中得到检验和总结,这是加强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实践基地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实施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在开发产品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设计,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从中认识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社会因素,体会从设计到产品的成品过程,不仅突出了实践教学,并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生与设计师的身份转换中提会品尝从事服装设计师工作快乐与艰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中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目前我们已经非常的重视这方面的课程设置,科学地调整了教学大纲,加大了社会实践的课程比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实际设计接轨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服装品牌市场的不断完善,服装专业的科技应用日新月异,未来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企业需要具备审时度势、预测洞察力的人才。我们的服装教育正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及市场不断变化人才要求的考验。服装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教学经验总结中不断修正偏差,完善教学,让专业体系的环节密切相联,深入研究和探讨既符合艺术高校办学规律,又符合我国现今时代要求的办学思路和办法,努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服装设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就需对学生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索,才能使服装设计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和进步。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向社会输送有特色、高品质、实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只有得到社会人才市场的认可,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并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林燕宁

上一篇: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阅读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