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很多知识点上都与环境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接轨,所以从高中就开始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比较合理的,一来学生正处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好的阶段,环境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二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力,理解力都到达了学生时期的一个小高峰,对于新的知识接受比较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1: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

【摘 要】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目的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领域,提高学生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教育的前提是要教会人们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会正确利用大自然,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教育必须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不断推广和使用,不仅要落实在纸张上,还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地理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内容都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渗透方式,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起来,为他们开展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并强化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此真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且具有极高的重合性,主要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理解和内在关联性。首先,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适当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高中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他们直观深刻地认识所处的世界。再次,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一些人文地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一些技能。最后,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远大的目标,引导他们正视社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重要问题,并立志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逐渐更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多元化的新时代,因此,教师也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将高中地理课本的基础内容讲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地理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其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一些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治理不同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由此也就能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直接讲授知识的同时除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插入符合课堂实际的大自然之美的音乐或视频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起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大自然的音乐来缓解疲劳,让他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之美,还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就会迅速增长,从而牢固地吸收地理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内容图文并茂,不仅能为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地理基础知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之一。

(二)课堂教学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内容,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中应渗透大量知识的环境教育。教师可采用探究性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创新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与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之前做好备课准备,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消化,能够通过探究性活动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充分将环境教育與高中地理知识想融合。比如:当教师讲到地形地貌的问题时,可以提供不同地貌的展示图,让学生围绕土地沙漠化讨论与其相关的问题,让其找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以及讨论土地沙漠化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在学生活动过程后,教师可适时渗透环境教育,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补充讲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

不同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同。只要能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素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可。比如:从宇宙环境到地球大气环境,从海洋陆地环境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工环境等问题入手,都可以有效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例如:在讲解“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问题时,执教教师就采用了多种手段将环境渗透到教学之中。在讲课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有关的漫画,使他们感到心情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通过漫画感受全球变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逐渐高了起来。再次,教师就插入电影《后天》,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不同学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思维产生了碰撞,在碰撞中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讨论全球变暖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志愿者,有的小组担当伐木工人,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官员,利用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理念相融合。

(三)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地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相关知识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环境保护者的不易,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环境尽一份力。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参加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及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教师应不定期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点进行渗透,进行验证,进而结合地理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高中地理课堂与环境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意识到垃圾也能变废为宝,以及垃圾未正确归类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既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深刻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又使学生知道垃圾变废为宝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缓解温室效应。借助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环境,谈谈从“我”做起的话题,比如:一些学生提到的购买绿色商品,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出门应该自备布制的打包袋,尽量少使用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净化空气等想法,既回答了话题又增强了实际保护环境的行动意识。我相信,这种实际操作的活动对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最有效果的,同时也有效融合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强化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互渗透,挖掘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之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旨在改善一些触手可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让祖国的未来能够根深蒂固地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以及后代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作者:张晓飞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2:

试论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很多知识点上都与环境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接轨,所以从高中就开始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比较合理的,一来学生正处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好的阶段,环境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二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力,理解力都到达了学生时期的一个小高峰,对于新的知识接受比较快。本文简要对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将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怎样渗透和实施此策略的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渗透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随着年级的增长,一般地理的内容会越来越难。而课内的知识相对局限死板,通常需要课外的辅助工具来帮助课堂书本知识顺利被吸收,例如:课外相关的地理书籍,资料,教师的补充等。没有这些,课堂内容就很难被吸收。所以在相应的学习模块,可是适当的补充关于环境的知识,加速课堂环境方面知识的吸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慢慢地引进一些课外的知识,就例如环境方面的,课内外知识结合,使其更好地吸收。在此过程中,可以将环境方面相关的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学生时期就逐渐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完成环境教育的一个小目标。

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环境教育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环境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往相对应的方向走,讲述他,丰富他,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什么是环境教育,对于环境教育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做什么努力,以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渗透式学习的目标,学生不仅收获了地理课堂上的知识,还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在学生时期就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环境保护如何不突兀地引入课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件事情的第一印象和对于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将环境教育引入课堂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好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吸收环境教育所含的知识,还可以将蕴藏在其中的哲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这些知识与经验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播放教学动画,课堂游戏,班级订阅环境教育相关的杂志和报刊,还有课后习题的布置等方式,都可以适当的往环境教育这个方向靠拢。还有教师的课堂讲述方式,都应提前为此计划准备,教学目标明晰,课堂才不会走歪,才有利于环境教育的传达。也可适当的举办和环境教育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学生成长中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点点渗透,方便其以后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施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的意义

环境教育在高中阶段进行渗透,目的是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素质。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简述在高中阶段实施环境教育渗透的意义。

1.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环境教育从学生时代抓起,是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发展的,都说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现如今社会呼吁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意识也相当重要,保护环境可以说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的未来,在高中时期就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渗透教育,是为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素质。所以说,环境教育更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整体的发展。

2.增强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

在高中阶段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文章以上所述,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而在中国高中教育的覆盖率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一举措,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部分国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将会使环境保护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再一次加强。

四、结语

在中国,不管是政府还是环境志愿者或者公益机构,都在宣扬环境保护,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的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试想一下,若干年以后我们生活的环境因为不被重视,变得糟糕无比,在人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尝试修复环境,将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所有糟糕的后果都不是由一件事或者一个原因造成的,都是不断地累积和一直没有解决叠加而成的。现在开始保护环境也是为人类社会的后人积累财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人的一生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将这个意识进行渗透,是很好的一个措施,之所以在高中就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计划,是因为希望实现以教育为手段,从教育发展阶段就展开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使其得到正确的认知,正是这个学科,和社会层面的环境问题。非常有利于环境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清楚地告知国人,在中国的未来上下点功夫。

环境教育其根本还是想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因为不想顾此失彼,两者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方的发展使另一方变得不好,那这个方向就是错的,同理反之。只有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刘应明.论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101+104.

[2]吕鹏.浅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智力,2020(27):147-148.

[3]张宏兵.关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98.

[4]徐文杰. 新時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任海峰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3: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时刻把握环境教育这一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高中地理作为研究自然环境的科目,自然而然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任。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和创新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知识,这也是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

例如,笔者在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相关内容时,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使他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随后,列举了许多当前的环境问题,讲解全球变暖导致的系列问题。在叙述、分析案例时,我着重联系了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因冰川融化北极熊无法生存的短片,以及几组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此次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口头的说教远抵不过心灵的共鸣,环境教育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因此,教师要善抓资源、善用资源、善集资源,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润物无声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二、开发相关活动,直面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保护环境落实在生活中,课堂上的环境教育只是为学生打下保护环境的意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拓展环境保护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例如,在教学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内容时,在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我向学生解释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资源同样如此。如果人类不懂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势必会遭到自然的报复。随后我在班级内开展了时长一周的“节约资源,从身边做起”的活动,要求每位同学每天最少要做一件节约资源的事并记录下来。一周后,教师与学生通过评选,评出“环保之星”并给予奖励。一周后每位同学都做了十件以上节约资源的事,其中包括人走断电、废水二次利用等。分享会上同学们说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并且会坚持做下去。

教育终究要落到实际生活中,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发挥环境教育的最大作用。

三、啟发创新思维,解决环境问题

21世纪要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学生不能只知问题而无解决对策。教师在进行环境问题的阐述时,应积极促进学生思考,以环境问题为基础,促进创新型课堂的生成。

例如,笔者在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相关内容时,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思考:何为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互相问难,共同深入思考探究。课堂结束前,同学们为“可持续发展”下了好几种定义,并且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想法之新颖令人惊叹。此次课后,我开始着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通过深入思考,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

学生具备无限潜能,教师应适当进行挖掘,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对环境问题有着更清晰的认知。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年轻一代进行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把握教材资源,合理开发相关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娟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