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7

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将对整个农业及食品的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国际化逐步深入和城市化的加剧,以及城镇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过去单一的食物结构,需要更多的花色品种,并且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正在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多元化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多元化农业技术论文 篇1: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三农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业水平也有所提高。此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将科学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是地方政府值得思考的重点问题。在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需求下,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不仅阻碍农民增产增收,还限制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路程建设。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策略

1   多元化农业技术相关概念

1.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推广是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的主要责任和职责所在,农机推广体系是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形成的统一性管理机构。

由国家农业部门牵头,从上到下是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镇,这项体系对于农技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概念是在传统的推广模式下创新出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这项体系主要是将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社会农企、农业科技研发团体和农业专业会等整合成统一的推广战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农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多元化的农业推广技术还在内容和模式方面有着多元化优势,充分发挥了农技推廣的积极作用[1]。

2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和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农技已经无法实现发展目标。因此,研究出新的农业技术势在必行。

2.1   农业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制度是约束行为的临界点。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进程被职能结构和相关制度严重影响[2]。如今的推广系统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结构不清楚、职能规划模式混乱,农业科技研究工作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阻碍了农业成果的转化。

2.2   推广方案有待改进

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向集约化管理方式发展,农业发展也走向了集约化模式[3]。然而,农机推广方案和战略规划却不能满足集约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技推广效率和质量普遍很低。

2.3   技术队伍素质不高

从目前我国农技推广情况来看,推广团队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不高,推广工作效率和质量低,实际推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3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策略探讨

3.1   完善政府主导型模式

我国农技推广由政府主导、组织地方农业管理部门构建和运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为农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然而,政府主导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政府主导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4]:首先,农业相关各级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由政府组织管理农技推广,提供推广资金支持,农技推广的经济收益才能相对稳定。其次,要充分发挥科技研究团队和教育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指导相关单位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可以采用有偿转让的方法,直接出售种子、农机产品等。

3.2   促进科技承包服务型模式

首先,根据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资格认定,也就是相关单位的承包资质,在考核和资格认定过程中采用考试的办法,做到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5]。其次,可以选择洽谈的方法招聘,签订服务合同时必须遵守承诺。农技推广招聘人员要持有资质证书,招聘时间、地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后,可以放开对于身份的界限、打破地域的限制、增加收入的途径等方式,使每一个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科技承包的项目中,而不会受现行管理体制和工作区域的限制,通过承包的方式增加收入,不向农民收费。

3.3   推广辐射型模式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是由多个产业组成,而第一产业结构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地方政府在各个区域中组建了农技推广站,突出了“三个结合”的特点,创建了农合组织和农业技术协会。“三个结合”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与特色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的结合。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农业发展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村形成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式,进而聚集了大量的内外部科学技术力量,拓展了农业发展规模。另外,提高农业生产大户的培植力度,促使他们能高效使用新农业技术和新农业产品,从而带动周边农民也使用新技术和新产品。

3.4   突出教育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的主体性

将科学技术资源充分整合,提高农技成果转化程度,进而体现出农业研究单位和教育团体的主体地位[6]。预防农技推广和农科单位出现分化、脱节的情况,给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7]。在多元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中,教育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作用。推广部门要将这些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农业技术的转化,使其转变为真正的生产力。

4   结语

总之,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具体建设需要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科研机构与农民群众间的密切配合,辅之以先进农业技术设施、规划理念与实践手段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建设水平、优化农民经营效益,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刘立志,王文丽,赵文清,等.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漫谈[J].中国农业信息,2013(5):194.

[ 2 ] 齐青宇,赵江雷.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2013(2):133.

[ 3 ] 张万龙.研究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J].农业与技术,2013,33(1):192.

[ 4 ] 刘光哲.多元化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5 ] 徐英,陈金丰,王新海.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2019(14):31.

[ 6 ] 陈学德.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J].山西农经,2017(21):74.

[ 7 ] 胡慧君.探究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种子科技,2017,35(7):20,23.

(收稿日期:2019-07-12)

作者:王红红

多元化农业技术论文 篇2:

一切为了小农户

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将对整个农业及食品的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国际化逐步深入和城市化的加剧,以及城镇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过去单一的食物结构,需要更多的花色品种,并且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正在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和中国商务部签署了项目谅解备忘录,于2003年4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执行期为5年零9个月。加方提供的项目经费为1,970万加元,中国政府将提供等量的项目配套资金。加方的项目执行机构为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中方的项目执行机构是商务部。项目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负责监督指导项目的实施,成员包括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的高级官员。

项目活动主要围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遵循WTO规则的能力建设、农业行政管理改革,以及小农户适应符合WTO规则的市场”四大主题展开,并通过基层示范项目在中央和地方、宏观与微观活动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截至目前,项目各领域活动运转顺利,成果显著:

食品安全体系

截至2007年,小农户项目与中方合作单位开展了“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并于2004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高层次的“全球食品安全论坛”,吴仪副总理参加并主持了会议;项目分别在加拿大和中国举办了农场食品安全控制、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管理、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等主题的培训活动,支持中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2007-2008年将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培训,在北京和四川分别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培训,在四川和江西开展肉品检验员的培训;项目还将资助一次关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赴加拿大培训活动;同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在示范点针对蔬菜、肉类、土豆和奶制品开展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培训和认证工作。

遵循WTO规则的能力建设

项目制定了一套能力建设计划,内容主要涉及WTO有关的农业政策、通报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及双边贸易伙伴通报的技术支持。项目每年派送中方高级官员和技术人员到加拿大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项目培养的师资在中国开展后续的培训活动。此外,项目支持有关WTO综合支持量、农业补贴、市场准入、SPS和非关税壁垒等政策研究,研究成果协助了中国更好地参与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并对国内相关的农业政策调整起到了借鉴意义。2007-2008年,项目将继续提供在加拿大的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培训,WTO/SPS实习等培训,并将积极与农业部和商务部合作在国内开展WTO 和农业政策培训,进一步扩大在遵循WTO 规则领域的培训成果和受益面。

农业行政管理改革

项目与农业部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了农业行政管理高级研讨班,形成了一系列政策研究课题建议。项目支持了中国政府开展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等政策研究。所开展的政策研究项目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比如《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已于2006年10月被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2007年7月正式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农业部领导的认可,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农产品行业协会研究成果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等。2007-2008年,项目将继续在农技推广改革、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等领域深化研究成果。

小农户适应以WTO为基础的市场

结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在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设计了五个农产品试点项目,分别是四川的蔬菜(彭州)、猪肉(资中)和油菜籽(三台)供应链,内蒙古的奶制品(和林格尔)和马铃薯(武川)供应链。试点项目搭建了一个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旨在探索小农户与市场联结的经验,将经验教训反馈给各级政府政策制定者。

试点项目针对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和培训支持,内容广泛涉及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者培训、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农民田间学校、农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领域,逐步引导农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小农户稳步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经过中加双方项目伙伴的共同努力,示范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为试点区域的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加工企业和农民骨干提供了9000多人次的培训,农业可持续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轮作、土壤保护、免耕和病虫害综合防止技术得到普及;协助当地农民成立了10个农产品专业合作协会;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在四川和内蒙得到广泛推广,培养了100余名农民田间学校技术推广骨干,并首次将农民田间学校这种方式从作物领域导入畜牧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武川马铃薯的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欧盟标准;项目区中小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项目区部分农产品如马铃薯首次以品牌化的形式进入北京等超市,武川马铃薯成为北京奥运会马铃薯特供备选基地等。2007-2008年,项目将继续在试点项目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更广范围推广成功的试点经验。

农户需求为驱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试点,试图从理顺体制、优化队伍、增加投资、明确职能和提高效率入手,推动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向区域性、专业综合、由县农业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的体制改革。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的技术推广机制,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受到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加农业发展项目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与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在四川省彭州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开展了以农户需求为驱动的政府部门技术推广体制改革机制研究的试点,以推动私人与企业、农民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快速健康发展的多元化农业技术体系。本研究从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机制的示范与研究入手,建立了一个对农户技术需求反应敏感的、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全系列服务的、由下至上的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并为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提供示范。

在2006年5月份在郑州召开的农业部技术推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试点县“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改革政策示范研究”报告,得到与会全体人员的高度重视,许多单位在此后开展的改革中,学习了本项目的一些做法,如 “承诺制”服务的思路便被多个省份纳入其修改的改革方案中,并成功实施。

2007年1月份农业部在成都召开了新一轮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彭州试点农民的经验交流现场,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会议以后农业部追加1000万元,扩大全国的示范地点。2007年4月,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请农业部总结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关注妇女参与,促进农业领域社会性别平等

项目执行一贯重视男性和女性能够平等地参与项目并从中受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一支主力军,因此推动妇女的参与和受益对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要求将社会性别平等政策作为其所有政策、计划和项目的一部分,推动实现男女平等,确保可持续发展。自项目伊始,小农户项目便遵照《加拿大发展署社会性别平等政策》的指导原则,结合基层调查、规划设计、政策研究、项目培训、农民协会发展、农技推广改革等具体项目活动,积极推动男性和女性在参与决策和获得农业资源上的平等 。 通过几年来不断地倡导和努力,项目在推动农业领域社会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确保了女性占到全部参训人员的三分之一;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到农民田间学校当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扶持了一批女性农民带头人组建自己的协会,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社区决策中;组织了有潜力的女性骨干、农民、企业管理者参加妇女领导力培训;就推动妇女参与农民组织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及提高了项目合作部委、示范点的合作伙伴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等等。2007-2008年,项目将继续结合项目活动推动农业领域的社会性别平等,并积极推进国内相关机构和组织携手建立“中国农业领域社会性别平等网络”。

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目前已经顺利运转了四年,并将在2008年12月结束,我们期待在未来的一年中,项目能有更多的成效,产生更广的影响,为中加两国在农业发展领域的项目合作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文由中国——加拿大小农项目北京办公室提供图文资料)

作者:王 潇

多元化农业技术论文 篇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机理及优化策略

【摘要】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总体成效较为良好,但在扩散机理及细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根據现有的技术研究条件,对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机理做出调整与优化。本文将根据农业技术扩及扩散机理,对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扩散机理优化方向逐一阐述,以此为我国农业体系发展更好的运用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供部分理论性参考内容。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机理

社会经济体制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影响较大,为更好地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业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继而涉及到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其根本目的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实际影响力,通过技术优化实现技术应用的全面覆盖,以此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体系,确保各地区均能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作业,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农业技术推广扩散需求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应用广泛,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扩散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体系方面,而在农业技术管理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了全面的农业化体系建设作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应用较为重视基础农业体系化建设发展,未能充分的发挥出农业技术价值,从而造成农业生产总体效益有所下降。而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资源禀赋稀缺性的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及生产提供良好的实际帮助。虽然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为完善,但在基础制度及相关方案内容的执行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细节问题,需要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来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效性,改善农业技术发展环境,为未来更好的运用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过程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环境,各农业技术推广时期相关内容也略有差异,要根据自身的农业技术推广特点及相关问题,做好农业技术推广规划。从而确保各项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效性,使农户能够接受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积极发展当地政府机构的引导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方案的制定,符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的基本需要。

2.1农业技术推广对象

各地区农业发展体系结构并不相同,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对象也有所不同。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下,主要的推广对象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及生产基地等为主。首先,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作业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对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也较为传统,因此推广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农业体系化发展并未形成集约管理制度,以家庭为主的家庭农业数量较多,且多呈模块化分布,是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的主体结构,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其次,专业大户的农业技术推广。由于其基本经济收入较高,且农业生产产量相对巨大,在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思维。因而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可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是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生产基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生产地基产品涉及种类繁多,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较大,因而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作用于生产基地的农业产品生产方面,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2.2农业技术推广主体

农业推广主体不同于农业推广对象,主要是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农业推广规划,确保各项农业推广内容符合现阶段地区农业发展环境的基本情况。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较为复杂,主要结构以农业推广扩散源为基础,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及农业技术推广载体的不同,对农业推广内容及涵盖范围进行扩展。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源主要指农业技术推广的提供者,通常由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及相关农业院校组成,同时也涵盖农业企业等相关单位组织。而农业推广渠道,则是有电视信息网络及互联网信息网络构成,由于部分地区信息化网络构建不够完善,因此在移动终端推广模式应用较为广泛。农业推广载体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农业生产设备、管理措施及生产流程等各个方面,需要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上对高新农业技术做好应用,采取多元化农业推广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的总体水平。

2.3农业技术扩散规律

农业技术扩展规律的掌握,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有效性,结合不同的农业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发展主要影响要素为所推广的技术是否成熟以及是否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推广的初期阶段,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走势判断,以专业大户、合作社等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突破口,在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有效性的前提下,使专业大户等能够起到农业技术应用的带头作用,逐步提升农业大户及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效率,使其能够充分的影响周边地区以模块式分布的家庭农场,并及时的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应用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对农业生产的主体结构产生影响,在不降低农户基本收入的同时,进行农业技术普及,从而有效的掌握农业技术推广规律,根据相关的推广内容及推广方向合理的制定农业推广方案。

3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系统

对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不同的农业技术种类,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基本构架具有一定的了解。现阶段,信息化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模式,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特点,对重点的农业技术项目做好融合,以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的技术应用要求,及时的对农业技术应用问题进行互动与沟通,以便更好的对现阶段农业技术应用做好全面性优化。农业技术研究人员对农业技术应用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由于长期未能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因此对于部分细节化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出入,因而需要推广技术推广及组织结构,对其内部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推广方法做出调整。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托于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及相关农业专业院校,由该团体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再通过不同的农业技术传播载体,进行农业技术应用宣传,使农户意识到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重要性,并制定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此时要加强与当地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单位的沟通,及时的将有益于当地农业环境发展的农业技术进行宣传与普及,从而确保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接受,而后根据农户的基本要求,定期的对农业技术应用状况进行信息反馈,并将有关信息发送至农业技术研究单位,由农业技术研究人员对技术项目进行测试与调整,最终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系统。

4农业技术扩散推广途径

当前,我国各地区农业市场发展差异化较为严重,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产品及生产方向均有不同。要按照地区化的农业生产要求,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扩散推广体制进行优化,逐步提升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效性,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突出矛盾问题。对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提供完善的农业技术支持,从多个角度及多个维度对农业推广技术做好深度分析,以此制定有效及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方案。

4.1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路径优化

需求导向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应首先以农业技术推广为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业技术类型进行整合划分,以生产者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向农业技术生产研究单位进行扩散,使农业技术研究单位不再以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环境为技术研究基础,而是将地方的地质条件及地质环境等融入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研发体制。相关农业技术研发人员,要及时地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针对农业技术问题做出优化,并收集有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信息,根据信息数据的整合,研发出适宜当地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确保农业技术推廣符合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诉求,从技术管理、技术优化及技术分析等各个方面,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水平进行提升,提高农业技术扩散范围,使各地区农业技术应用切实的发挥实际效益。

4.2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建议与措施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依托于农业技术基础研究,为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环境适应性,为农业技术推广及扩散提供基础技术支持。首先,要做好技术实用性的强化,从农业生产成本及技术应用成本方面着手,降低农业技术应用资金需求,避免农业技术应用造成农户基本经济收入降低问题。其次,提高农户对于农业技术应用的认识,及时的开展农业技术应用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农业技术应用对其农业生产的实际重要性,在思想意识方面对农业技术应用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再次,结合地方政府的农业发展政策,提高对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重视,通过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加强各组织单位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支持,保障各项农业技术应用能够得到有效的扩散,从最基础的农业发展管理环节上,对农业技术应用做好全面性调整。最后,积极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活动,使农户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相关活动内容,制定多种惠农优惠政策,提升农户的农业技术应用接受能力,解决农户农业技术应用的核心基础性问题,确保农户农业技术应用的基本权益,为农业技术推广及扩散奠定良好种业。

5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要依托于当地的农业发展环境,并及时的对现有农业技术做好更新与优化,确保各项农业技术应用符合农户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应用问题,扩宽农业技术应用市场,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影响力,在不断的进行技术探索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进行改进,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及扩散创设有利的实际条件,提升当地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作者:周程辉

上一篇:音乐与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学分制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