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问题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拆迁现象为切入点,深刻剖析现今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部门行政程序的现状并通过查阅国外房屋拆迁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程序规范提出了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问题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问题论文 篇1:

公益性房屋拆迁许可决定的性质分析

摘 要: 公益性房屋拆迁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拆迁许可决定的性质是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拆迁许可决定非行政许可和行政征收行为,而是公益征收行为,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关键词: 公益性房屋拆迁 许可决定 公益征收

房屋拆迁按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分为公益性的拆迁和商业性的拆迁,本文主要探讨公益性的房屋拆迁。公益性房屋拆迁是由一系列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组成的过程,实践中关于拆迁许可决定的案例最多,包括因拆迁许可行为引起的争议和因拆迁公告引起的争议,因为被拆迁人最先接触的就是公告或者拆迁许可证,关于房屋拆迁许可决定的司法审查就成了重要的关键问题,即拆迁许可决定的合法性是关键,明确拆迁许可的性质问题是给予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救济的前提条件。

一、公益性房屋拆迁中的拆迁许可决定行为依据

在现有立法体系中,涉及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很多,但最高位阶的立法还只是2001年6月6日国务院令第305号《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该条例为依据可以把我国房屋拆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房屋拆迁的决定阶段,二是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协商、裁决阶段,三是房屋拆迁的实施阶段。房屋拆迁的第一个阶段由申请和许可构成,需要实施房屋拆迁的单位必须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房屋拆迁的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查后作出拆迁许可的决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拆迁许可的决定后向申请拆迁的单位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对外发布房屋拆迁公告。在这一阶段有两个基本的行政行为:一个是拆迁许可,一个是拆迁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在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正式发布房屋拆迁公告后,房屋拆迁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协商、裁决和第三个阶段,即房屋拆迁的实施。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六、七条规定了拆迁人应该先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相关资料,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收到房屋拆迁许可的申请及其相关文件后,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拆迁条件的,作出房屋拆迁许可的决定,并向拆迁人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向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发布房屋拆迁公告。①这样就出现了两个行政行为:一个是以拆迁人为相对人的房屋拆迁许可,一个是以被拆迁人为相对人的房屋拆迁公告。这两个行政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的行政行为,且又都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它们各自独立,但后一个行政行为从法律上看是前一个行政行为的结果,前一个行政行为的违法性必然影响到后一个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实践中关于拆迁许可决定的案例最多,包括因拆迁许可行为引起的争议和因拆迁公告引起的争议。因为被拆迁人最先接触的就是公告或者拆迁许可证,关于房屋拆迁许可决定的司法审查就成了重要的关键问题,即拆迁许可决定的合法性是关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拆迁许可的性质问题,只有明确了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才能给予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救济。

二、公益性房屋拆迁中的拆迁许可决定行为的性质分析

从表面上看,拆迁许可是一种相对人提供申请需要的资料,行政机关予以审查,作出不予许可或者予以许可发给拆迁许可证的行政行为。我国目前的立法是将拆迁决定定性为行政许可行为,学界也有认为其是行政征收的理论观点。那么拆迁许可是否是行政许可?是否是行政征收?

(一)拆迁决定非行政许可和行政征收行为

1.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失灵现象是政府管制行为存在的理由,行政许可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以对公民权的一种普遍的法律禁止为前提,具有解除法律限制的效力。公民拿到行政许可证即是法律的个案解禁,可以获得从事该活动的某种权利或者资格。拆迁的客体是被拆迁人的房屋财产权,是公民的最基本人权之一,法律没有理由和依据对其设定禁止,不论拆迁人是建设单位还是行政相关部门,法律没有给予其违背被拆迁人的真实意思强制拆迁他们的房屋的权力。因而房屋拆迁不是政府管制的范围,即非行政许可行为。

可见,在我国行政许可法中将拆迁决定行为定性为行政许可是错误的。

2.拆迁决定亦非行政征收。有学者认为拆迁许可是一种行政征收行为,认为城市房屋拆迁实质就是一种国家代表社会要求公民履行其财产权义务的行政征收行为。②作为一种国家依据行政权力剥夺公民产权的强制性行为,房屋拆迁是否是行政征收呢?“所谓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行政征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法定性”,其主要适用于税费的征收。③政府进行拆迁时,依法应当给予拆迁户合理的补偿,并不是无偿的,可见其并不是一种行政征收行为。

(二)房屋拆迁许可定性

我认为城市房屋拆迁许可是一种公益征收行为(或者公用征收行为)。所谓公益征收,就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并在给予相应补偿的情况下以强制方式取得相对人财产权益的一种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1)公益征收通常是不固定的,只有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条件下进行;(2)一般是有偿的,必须给予相对人合理补偿的前提下进行;(3)由于是剥夺公民财产权的行为,程序比较严格;(4)与行政征收不同的是,不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是公益需要相对人作出的牺牲。④而行政征收则是无偿固定持续的行为。可见,公益征收和行政征收是有严格区别的。拆迁许可决定符合公益征收的行为特征,实质是公益征收行为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拆迁公告。拆迁公告不是一种独立的行为,如前所述,是拆迁许可证颁发之后的必须实施的结果行为,实际上与拆迁决定书发放行为是拆迁许可决定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为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单独对拆迁公告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对拆迁公告理论讨论得更多的是其可诉性问题。目前实践中法院在受理该类案件时分两种情况,一种认为公告是抽象行政行为,对象不特定;或认为只是一种对拆迁事宜的告知行为,对被拆迁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有强制力。综合二者,公告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不予受理。另一种就是认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受理。那么公告行为是何种行政行为?

赞同后者,首先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拆迁公告是指拆迁管理部门对涉及拆迁事项,如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向被拆迁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予以告知的行为。有以下特征:(1)公告实施主体是拆迁管理部门,是行政职权行为;(2)公告对象是被拆迁人以及利害关系人,通常限定在特定的某一城区内,数量通常很多,但是数量多并不能认为不特定,被拆迁人是可以统计的、固定的、特定的多数,这一点也决定了拆迁公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3)公告行为对被拆迁人,以及利害关系的财产权益产生实际的影响,房屋通常是公民辛苦大半辈子的目标,是他们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公告内容对其产生直接的决定作用。可见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非抽象行政行为。

需要分析的一种观点:公告只是一种对拆迁事宜的告知行为,对被拆迁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不具有强制力。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公告内容有拆迁人、拆迁范围、期限等,⑤似乎只是告知行为而已,但是这里有一个“等”的规定,实践中就有公告中也规定逾期不拆迁的责任、强制措施等内容,导致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必然会受直接影响。如2003年3月18日,某中学经被告某县建设局批准,取得了《房屋拆迁许可证》,被告按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于3月21日发布房屋拆迁公告,该公告写明了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同时还写明:望各被拆迁户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在公告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逾期不拆迁的,将按有关规定强制拆迁。⑥

一些地方立法依据国务院的条例,直接规定了拆迁公告内容包括被拆迁人期限内不如期自行搬迁。就强制依法搬迁。如南京的一个拆迁案例中,南京玄武区人民政府根据宁政发[2000]23号文向玄武区拆迁范围的居民发出《公告》,告知被拆迁居民:因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建设的需要,经国家计委计投资(1999)411号文,市房管局宁拆许字[2000]087号拆迁许可证批准,玄武区拆迁范围内的居民近日拆迁,拆迁期限为2000年11月1日至2000年11月30日。要求拆迁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均应以国家建设为重顾全大局,在规定期限内尽快搬迁,将空房交拆迁单位拆除,逾期不搬者,将依法予以拆除。第十四条规定: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或本通知十三条规定的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所在区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责令有关部门强制拆迁。⑦这种情形是地方规范性文件中直接规定了公告含有不如期搬迁就强制拆迁的内容,明显可见,拆迁公告不仅是单纯的告知行为,还直接影响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具有强制力。因此我认为拆迁公告应定性为是一种告知行为,是征收决定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城市房屋拆迁许可应定为公益征收行为。

注释:

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第七条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②顾大松,史笔.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法律属性简论.2004年江苏省行政法学会年会论文.

③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217.

④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154.

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八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⑥卢晴,马超,周伟.房屋拆迁公告是否具有可诉性.江苏法制报,2003.11.27.

⑦黄彦杰.张广仁不服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限期搬出《通告》案,大松行政网,2004-10-17.

参考文献:

[1]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1版.

[3]王克稳.论房屋拆迁行政争议的司法审查.中国法学,2004,(4).

作者:吴淑霞

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问题论文 篇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程序研究

【摘要】 本文以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拆迁现象为切入点,深刻剖析现今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部门行政程序的现状并通过查阅国外房屋拆迁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程序规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房屋拆迁暴力拆迁行政程序

近年来,由拆迁而引发的冲突、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城市房屋拆迁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房屋拆迁中存在的 “强制拆迁”、“暴力拆迁”引发的暴力抗拆现象屡见不鲜,已经违反了社会常态。这些事件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法律角度来看,程序上的缺陷,尤其是行政程序上的缺陷是产生诸多房屋拆迁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房屋拆迁行政程序的分析,结合国内有关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及其实施效果来研究如何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房屋拆迁的程序和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相关参考性建议,以期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程序

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

(1)准备相应的文件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2)确定拆迁计划和方案。确定房屋拆迁范围,获取居住人口和房产情况资料,编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3)主管部门30日内审查。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收到拆迁申请30日内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准文件和土地使用的批准文件是否合法;拆迁计划和方案是否合理;拆迁范围与批准的用地范围是否一致。

(4)获得拆迁许可证。

(5)发布拆迁公告。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制作拆迁公告,确定公告的内容,包括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和拆迁实施单位,在特定的比较醒目和易于公众阅读的地方张贴、宣传,并通知有关部门停止办理拆迁范围内的居民或居民分户户口的迁入。

(6)履行拆迁协议。由评估机构对被拆迁人的产权和附属物进行评估,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7)实施拆迁。拆迁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被拆迁人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或者拆迁主管部门裁决做出的拆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2、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行政行为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现行适用的法律依据是2011年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房屋拆迁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公布房屋拆迁公告,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违法进行行政处罚。归纳起来,政府的行为主要有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合同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复议行为、行政监督和管理行为等,其中行政征用和行政裁决是土地征收和解决争议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房屋拆迁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制定严格合法的行政程序才能避免暴力抗迁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城市房屋拆迁顺利进行。

二、国外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程序的特点

通过国际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的问题,对于弥补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缺陷,避免因拆迁引发的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1、西方各国公用土地行政征用程序的特点

西方各国宪法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非法剥夺,对行政征用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各国法律在明确授予政府财产征用权之外,对政府行政征用程序予以严格规定,强调行政征用的正当程序。具体包括行政征用立法程序、听证程序、强制拆迁程序、救济程序、行政裁决程序和诉讼程序等。以下是欧美主要国家的行政征收程序。

(1)美国。在美国,政府行政征用私人财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正当的法律程序;公平合理的补偿;为公共目的使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非依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非有合理补偿,不得征用私有财产供公共使用。”其行政征用的法律程序包括:一是预告;二是政府对拟征收财产进行评估;三是向被征收方送交评估报告并提出补偿金的初次要约,被征方可以提出反要约;四是召开公开的听证会,说明征收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被征收方对政府的征收本身提出质疑,可以提出司法挑战,迫使政府放弃征收行为;五是如果政府和被征收方在补偿金额上无法达成协议,通常由政府方将案件送交法院处理;六是法庭要求双方分别聘请的独立资产评估师提出评估报告并在法庭当庭交换;七是双方最后一次进行补偿金的平等协商,为和解争取最后的努力;八是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将由普通公民组成的民事陪审团来确定合理的补偿金;九是判决生效后,政府在30天内支付补偿金并取得被征收的财产。

(2)加拿大。在加拿大,政府行政征用土地必须遵循以下程序:一是土地征收机关向批准机关提出征地申请,土地征收机关通知被征收的正式登记的土地所有者,并在当地的定期报纸上每周1次连续3周公告有关征地内容;二是土地所有者可以在接到正式邮件或第一次公告3日后向批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举行听证会;三是调查委员会要在举行听证会前2周到现场察看并准备相关资料;四是调查官向批准机构提交报告,要综合双方的证据、意见,分析征地是否公平、正确、合理、必要性。

(3)法国。法国《人权宣言》第17 条确定了征收必须公平补偿被征收人的损失,且必须在占有被征收财产之前事先支付补偿。其的土地征收行政程序包括事前调查、批准公用目的、具体位置调查和可转让决定等几个部分。

一是事前调查。作为行政征用程序的开始,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没有经过预先调查程序而批准的行政征用视为无效。二是批准公用目的。批准公用目的可以确定行政征用目的的合法性,但不具体规定可以转移的不动产,其决定作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征用和法院裁决所有权转移、确定行政征用补偿金额的合法依据。三是具体位置调查。为了确定可以转移的不动产,还必须由省长通过调查确定可转移不动产的具体位置以及应受补偿的不动产所有权人和有关利害关系人。四是可转让决定。省长依据具体位置调查的结论来决定可以转让的不动产的界限,同时宣布可以转让不动产。但决定仅规定可转让不动产的具体位置,并不产生实际转让效力,当事人也可以提起越权诉讼。

2、西方各国征地拆迁争议的解决程序

城市房屋拆迁中关于补偿、安置问题所产生的纠纷是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一系列暴力冲突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西方各国征地拆迁的争议主要是通过司法救助、听证等形式来解决的。

(1)美国。美国非常重视以司法程序来解决政府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拆迁纠纷。美国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的主要法律依据是《重要空间法》,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私人财产实施强制征收。但是,其法律同时又规定,政府和公民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如果政府和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令双方满意的补偿金额协议,则由政府将案件送交法院处理。这样,就保证了居民上诉和对拆迁理由提出质疑的权利。

(2)加拿大。加拿大的征地机构组织征地具体事务的进行,征地的批准机构则调解和决定征地批准、补偿、进入或使用土地等方面的问题。如若预征中产生异议,批准机关组织举行听证会。批准机关调查征地机构和被征者,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批准机关在综合考虑各方的意见后做出裁决。征地机构在征地批准后进行规划登记、补偿评估,若补偿标准出现分歧,则由政府组织成立协调委员会,调查协调过程中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则由专家承担,批准机构则行使协调、裁判的职能。

(3)法国。法国对征地拆迁的纠纷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行政机关批准公用目的的决定不服,或者以违反公用目的征收程序、超越批准权限的行为由行政法院提起越权起诉。另一方面是向普通法院起诉请求转移被征收财产所有权和确定补偿金额的行为,由公用征收法庭和法官专门处理。

三、完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程序制度的建议

1、完善行政征用的程序规定

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实践中,程序问题是行政征用的核心,包括事前的调查、审批和命令发布,事中的执行程序和当事人异议,以及事前或事后的补偿。国家应对征收征用的程序进行设计,如是否需要进行听证等作出统一规定。行政征用程序设计应明确规定行政征用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根本目标、补偿标准,设计征用的一般法律程序,如依法设定征用权,作出征用决定、公告、听证、调查、补偿、实施、强制、异议或诉讼、责任承担等。

2、建立健全有关拆迁的司法救济制度

一是建立司法最终审查制度来确定“公共利益”。在立法上,通过概括和列举并用的方式赋予公众对政府拆迁行为是否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诉权,由法院最终判定政府的拆迁行为的合法性。二是由司法机关裁决补偿安置纠纷,通过司法救济保障公民的权利。三是变行政强制拆迁为司法强制拆迁。非经人民法院的裁定或判决,任何人不得对公民的房屋实施强制拆迁。法院要对政府强制拆迁申请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应当强制拆迁。

3、完善听证制度,并发挥其作用

城市房屋拆迁程序中应逐步完善听证制度,增加征地过程中的听证程序,扩大听证适用范围,公开听证程序结果,说明征收土地的必要性和合法性。拆迁管理部门在颁发拆迁许可证前应召开听证会,论证拆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Z].

[2] 李俊:城市房屋拆迁程序合法化思考[J].工会论坛,2009(2).

[3] 周大伟:美国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的司法原则和判例——兼议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范的改革[J].北京:北京规划建设, 2004(1).

[4] 沈开举:城市房屋拆迁法律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5] 宋建平、肖杰:行政征用制度若干问题刍议——以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EB/OL].法律教育网,2008-11-02.

[6] 陈戈寒、朱小兰:国外行政征用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城市房屋拆迁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7] 朱宝丽、王淑华、陈明泉:我国房屋拆迁程序的完善及立法建议[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赵成忠 朱丽莎

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问题论文 篇3: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研究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农村大量土地被占用,大批农民房屋被拆迁,由此引发的拆迁矛盾逐渐增多。文章从法和经济学角度对房屋拆迁补偿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拆迁补偿;效益最大化原则;损害赔偿

城镇一体化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土地被大量征收或收回,大量农民的房屋被拆迁,由于拆迁补偿不合理而引发的拆迁矛盾日益凸显,一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一、理论基础

(一)产权、租值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社会性规则的权利约束。根据我国正在实施的不动产制度的物权理论,被拆的房屋和与其对应的土地应被视为一体,即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不能分离。所以拆迁补偿的物质构成应包括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

(二)效益最大化原则

按照法和经济学的要求,要用最少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要将权利赋予能用它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人。通过对相关主体在拆迁过程中成本收益的变化,来考察现行拆迁补偿制度是否合理。

(三)损害赔偿

法和经济学中对合同的救济方法有以下三种:完全预期损害赔偿;信任赔偿;机会成本。三者的关系如下:完全预期损失赔偿≥完全机会成本损失赔偿≥完全信任赔偿。

二、我国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经济学分析

(一)财产权利

对财产权所有者的界定越清晰,市场机制就越能激励财产所有者。因为权利的所有者越明确,对任何人来说要想利用他人的资源获取收益就必须付出代价,从而激励其更加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由此可见,产权的模糊性是减弱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因。

(二)成本分析

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包括两部分,除了可直接计量的显性成本还有隐性成本。所以在计算拆迁补偿额时不能仅仅是拆迁显性成本,还应包括房屋被拆迁导致的隐性成本。而在拆迁中所关注的主要是直接成本,往往忽视了由此可能带来的间接成本。

三、拆迁现实矛盾成因分析

(一)利益冲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被拆迁的房屋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三者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二)法律原因

1. 缺少保护农村拆迁利益主体的法律法规。一直以来,农村房屋拆迁就无相关法律依据,在可见的法律法规中,农民房屋仅被包含在“附着物”之中,一直忽略农民对其房屋所拥有的私有财产权,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民房屋的私有混为一谈。而地方政府主要是参照国有土地性质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办法来处理农村房屋拆迁补偿事宜,有的甚至连参照标准都没有,农民得不到公正的补偿。

2. 在农民房屋拆迁补偿纠纷案件中,有的拆迁人并不是公开、公平的与被拆迁农户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而是通过暗箱操作,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样的拆迁房屋,得到的补偿金额却不一样;此外还有的农村通过村民会议来决定拆迁补偿标准,随意性较大。

四、对策建议

在我国农村房屋拆迁中应通过平等立法和司法控制规范政府权利,保护居民财产权,遵循公平补偿原则。

1. 通过整体考察拆迁补偿的成本,在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完善拆迁补偿制度。不仅要看到直接的成本与收益,还要看到额外成本与收益。补偿内容不仅应包括对被拆迁房屋的补偿还应考虑到因拆迁带给被拆迁人的其他损失;补偿水平应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补偿标准,确定最低拆迁补偿保障,最大限度保证被拆迁人的福利水平保持不变;补偿方式应充分尊重被拆迁人意愿,实现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两种方式,安置方式要灵活多样。

2. 既要保证拆迁效率更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通过调解各拆迁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建立“利益共赢”的拆迁补偿措施。

3. 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推进农村房屋拆迁法律的建立,满足不同的拆迁补偿制度,弥补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建立平等、合理的拆迁补偿利益分配制度。

4. 推进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1)充分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建立拆迁听证制度。让拆迁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使被拆迁人程序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2)畅通拆迁救济渠道,充分发挥信访功能,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沈玲珍.关于农村房屋拆迁问题的对策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03).

[3]李鹏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博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4]梁立宽,陈利根.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

作者:嵇丽云

上一篇:小学儿童文学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电子商务监管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