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

2022-04-1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湖南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容量极大的市场。湖南虽然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文化界、经济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但湖南并不是一个文化强省,振兴湖南文化经济是湖南“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 篇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文化立法”笔谈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文化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的目标任务。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进文化法律体系建立,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会同国家文化管理、文化立法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探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工作座谈会”,今将与会领导专家意见整理予以发表。

建立文化法律体系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保障

祁述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其他领域相比还很滞后,文化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依法管理文化十分紧迫。

一、我国文化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

1.立法盲点多。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仅颁布了3部法律,分别是《著作权法》、《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著作权法》不仅仅针对文化领域,也涉及其他领域。我国文化领域还存在许多立法盲点,许多早该通过立法规范的领域,目前都还是空白。立法滞后,不利于文化建设。如在新闻报道方面,因缺少《新闻法》,对采访权、报道权与拒绝采访权、拒绝报道权、采访范围和隐私范围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还有一些由高科技孕育产生的如手机短信、网络视听点播等等新兴领域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范。

我国立法盲点多也表现在具体行业立法缺失上。以广播电视业为例。美国广播电视业出台了《联邦通信法》、《公共电视法》、《美国有线电视法》、《儿童电视法》、《广播电视反低俗内容强制法》等众多相关法律。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相关法律出台。

2.层级低,权威性、稳定性不强。目前,我国文化管理主要是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依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制定较为快捷等优点,但也存在层级低等问题。如电影管理、广播电视管理、演艺业管理等,本来应该通过立法提供依据的,现在只有管理体例,影响了管理的规范性、权威性和稳定性。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例。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意见主要是为“十一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制定的,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同时,由于文件制定主要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缺乏周密的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等一些基本问题还不够明确,也缺少法律依据,这给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带来了困难。

3.部门色彩浓。部门规章往往总是习惯于维护部门利益。在制定法规时往往从本部门的自身利益出发,为本部门设定各种审批权、管理权、处罚权,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出版业、电影业、广电业对民间资本所设的种种限制,演艺业、电影业对外资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种种限制。都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的对外开放新要求不相符合。但要调整这些规定却很难,相关部门会找出种种理由维护其合法性,其实质问题是部门利益。

4.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缺乏协调性、系统性。政出多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实施中的相互矛盾、推诿扯皮、以及多头审批、多头执法和交叉处罚等等现象是有发生,损害了法律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前几年发生的文化部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围绕一款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审批问题所发生的公开相互职责,甚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充分暴露了我国文化管理中法规不彰、政出多门的严重弊端。

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滞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化领域存在着轻视、乃至排斥法治的倾向。一些人认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依法管理不适合意识形态管理,意识形态管理主要靠政策调节。这种过于夸大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的认识,把意识形态属性与依法管理对立的看法,是文化法治建设的一大障碍。

二、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重点

1.加快文化立法,做到立法先行。应加紧启动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演出法、出版法、电影法、新闻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文化市场管理法等文化立法工作。

2.立法先行,规范文化建设。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以文化产业为例。2000年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并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从2000年以后。中央和地方支持文化产业的文件不断发布。但由于没有出台相应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文件,党委、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并不清晰,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仅有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文件只有著作权法。而韩国政府与我国政府几乎同时提出要扶持文化产业。与我国不同的是,韩国是立法先行,出台和修改完善了许多相关法律,构筑了完善的文化产业法律支撑体系。

中国和韩国有关文化产业立法情况见表1:

表1 中国、韩国有关文化产业立法情况比较

韩国 《文化艺术基本法》、《文化产业振兴法》、《统和放送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出版与印刷振兴》

中国 《著作权法》

3.文化立法建设与宪法和党的规章相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应注意文化立法与宪法的统一。比如,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我国公民有出版的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图书、期刊出版仍是国有文化单位的专利。应根据宪法规定,首先放开对民间资本在非时政类出版物的限制,进一步搞活文化市场。

加强文化法治建设还须解决与党的规章相统一问题。我国实行的是党委宣传系统领导文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因此,党的规章与法律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相统一的问题十分重要。2013年11月27日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宪法为上,党章为本。以宪法为遵循,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和要求,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为党的规章与法律法规相统一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北京 100089)

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 篇2:

“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湖南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容量极大的市场。湖南虽然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文化界、经济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但湖南并不是一个文化强省,振兴湖南文化经济是湖南“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人文资源优势。湖南境内,从原始社会起就有人类在此栖居,文化源远流长。由于自然环境和古老民族或部族的不同,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原始古朴的楚文化,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极具神秘色彩的梅山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等。特别是影响现代史发展走向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英杰也都有诞生在这片热土上,使湖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放光彩。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2.地缘人缘优势。我省位居长江中游,地处江南,位置适中,北枕长江,西控云贵,东连三吴,南依两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与港澳对外文化交流比较广泛,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湖南人民长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涌现出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加上我省民间资金比较充裕,社会力量对兴办文化产业的热情比较高,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3.产业名牌优势。湖南出现了一批文化产业方面的名牌产品,如湖南出版集团的图书系列品牌、湖南电广集团的名牌栏目,以及电视剧《雍正王朝》、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等等,形成了演出业、娱乐业、电影业、艺术培训业、文博业和文物旅游业等6大支柱产业;湖南图书城、定王台图书批发市场、长沙文化市场、湖南大剧院、世界之窗、报业中心、广电中心等拔地而起;“文学湘军”、“出版湘军”以及影视业的“湖南现象”饮誉全国;火爆的歌厅在全国也有名气,所有构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从而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推动力。

4.旅游资源品精质优、独具特色。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岳阳楼为全国三大名楼之一,韶山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马王堆汉墓两千年不朽的女尸、精美的漆器、技艺术高超的丝织品及不可思议的防腐技术令中外震惊,炎陵县的炎帝陵与宁远县的舜帝是中华始祖的陵寝。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巨大的吸引力,是湖南旅游业打开国际、国内市场的强有力的王牌。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意识比较淡薄。一些文化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资源领域的开发利用还不充分,特别是极有市场潜力的诸如民间文化等资源尚未开发,更谈不上规模发展了。

2.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相对于经济体制等其它领域的改革,我省文化体制的改革相对缓慢。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总量过多,布局过散,结构过老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广电、出版、报业等新闻传媒得益于国家垄断性保护政策,发展迅速,但随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优胜劣汰势不可挡,相当一部分文化单位陷入困境。

3.产业规模不大。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我省的某些产业门类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特别广播电视业、出版业、报业、文化娱乐业等在全国具有较高的位次,但与上海、广东、江苏、北京等省市相比,总量和规模已显差距。产业链不大,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且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缺乏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并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旅游等产业不是在做大,而是在做小,形成不了竞争力和规模经营。

4.文化产品越来越庸俗化,低级化。主张文化产业化让它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这本身无可厚非,特别是电影、电视、通俗演出和娱乐业,无疑是可以产业化的,因为它们最初产生就是以娱乐大众、创造利润为宗旨的。但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教育事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决不能“产业化”和“商业化”,因为这些领域肩负着推进我国精神和文化现代化的使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和总体文化水准的高低。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1.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并在我国也正在迅速发展,但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实际上文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投资文化实现“增值”就必须考虑经济利益,而那些愈是迎合普通口味,愈有利润,从而直接影响到它所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的思想和审美格调,其结果使得许多文化作品以廉价的感官刺激为诱饵,通过迎合庸俗、低级趣味,将文化消费引入歧途,达到占据并垄断文化市场的目的,使高质量、高品位且严肃的人文精神产品遭到排挤。而我们的全面小康绝不仅是经济的小康,同时也产社会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人的精神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的全面提高,在这里文化无疑承担着主要责任,这就规定了我们推进文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对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对国外影视产品和网上信息的管理,把好文化产品的引进关,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国际趋势,开拓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不断加强对外经营性文化交流和服务,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推动一批优秀的艺术品、书籍、音像制品及演出、旅游团体进入国际市场。

2.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以品牌为先导,优先发展文化产业集团。综观我国文化产业先进省,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巨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依托,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湖南文化产业要壮大,就必需要经营自己的文化品牌,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湖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仍然是一个文化产业弱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偏低,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造成大量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主要原因是我省的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有得到应用,目前我省只有一家文化企业能够进入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中,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经营文化产业的超过10家,美国400强企业中竞有72家是经营文化产业的,因此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在目前已经完成湖南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等的组建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观光、演出娱乐、体育竞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体育竞技业等四大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影视产业、出版印刷、体育竞赛和出版物流等四大基地,加快培养壮大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业集团等十大产业集团。

3.建立文化大市场。文化大市场的建立还重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根本上讲,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人才优势。要抓住人才这一核心环节,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和引进懂科技、会管理的创新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来湖南创业。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签约制,积极推广文艺人才管理制度,努力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设立奖励基金。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作者:唐世龙

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 篇3:

中国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

摘要:我国传媒业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因此,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是传媒业应有的担当和使命。本文描述了报刊业、图书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互联网新媒体业这五大类型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现状,指出其在舆论引导能力、政府管理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监督、公众监督、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制度的六个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媒业 社会责任 现状与问题 制度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制度建设,研究分析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制度的对策建议,推动传媒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传媒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座谈、电话采访、问卷、资料分析等方式方法,全面调研了我国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现状,分析主要问题与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

笔者主要从报刊业、图书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和互联网新媒体业等五大类型媒体入手,大致勾勒出其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轮廓。

(一)报刊业

报刊业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为了履行好这个社会责任,在内容报道上要始终紧扣解读中央政策思想、讲好人民生产生活故事和危机干预这个核心。

1.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最有效地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核心工作。我国主流报刊媒体发挥权威性和专业化优势,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深化改革的举措和成效,深入报道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主动作为的创新实践,把中央精神与百姓关切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引导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弘扬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重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是做强做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最好时机。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人民日报每天坚持发布数条科普辟谣内容,在扼杀谣言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佩戴口罩”“正确洗手”等行之有效的防疫知识。长江日报等地方媒体则积极发挥本地优势,以无数真挚的细节报道打动人心。

3.关注民生,做好各种服务。都市报和地市级报纸在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上表现更为突出。《北京青年报》北青社区传媒扎根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社区健康大讲堂”“旅游进社区”“北京社区足球联赛”等,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4.做好舆论监督,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既要做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又要履行人文关怀的责任。《陕西日报》针对基层环保部门员工故意干扰环保数据的问题,发表了《棉纱堵塞采样口干扰监测数据——直击西安环保工作人员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庭审》一文,引发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二)图书出版业

图书出版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做法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精品图书,切实发挥公共产品服务功能,推动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形成。

1.高度重视主题出版,打造精品主题图书。图书出版业高度重视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或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等所做的主题出版,这是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国有传媒业的责任担当。商务印书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以中国改革开放见证者为讲述中心,择取40年来的典型人物,生动呈现值得历史铭记的改革历程。

2.努力聚焦精品出版,精心策划组织选题。积极打造反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展现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出版物,既能增强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又能体现图书出版业的文化担当。中华书局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提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区”,编辑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读本”。

3.持续组织图书捐赠活动和公益文化活动,落实社会慈善大爱责任。2018年7月,“放飞梦想的翅膀”四川(阿坝)公益活动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小学举行。商务印书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三家单位联合捐赠图书6000余册,建立映秀乡村阅读中心,共同设立《新华字典》奖学金。图书出版业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彰显了责任担当。

4.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注重社会阅读推广,落实社会引导责任。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精神,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进行推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应有的社会担当。2015年以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设立阅读推广部,明确以“广西书院”作为集团全民阅读的专业推广机构,统筹打造广西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三)广播电视业

广播电视业由于其传播特性,在文化多样性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性和社会效益显得格外突出,这就要求其在安全刊播方面有着特别的政策和法律要求。

1.注重文化多样性传播,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在中国共产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广播电视业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创新力度,传播优秀文化、健康文化,抵制低俗有害内容,突出主旋律,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积极履行安全传播责任,坚守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IPTV、移动电视进行安全监督,加大网络安全治理力度,做好日常监管审核以及重点栏目和频道互动内容的管理,健全广播电视新媒体类内容监督的长效机制。

3.积极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传媒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的获取,而是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并驾齐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通过节目影响力,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尤其是利用品牌栏目和主持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在各类公益活动中吸引社会民众的关注和参与,并逐步常态化。

(四)电影业

电影业的产业属性较强,市场也相对成熟,这也决定了其更注重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担当,当然,由于电影传播效果的显著性,整个行业的社会效益也不断凸现。

1.坚持创作优秀的国产电影,坚持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电影。2018年中影参与出品、发行的国产片22部,其发行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取得了4.8亿元票房的成绩;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参与发行的国产片数量高达111部,其中有《红海行动》这样的大片,也有类型丰富的其他影片,如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最后的棒棒》《藏北秘岭》《您一定不要错过》《出山记》等。

2.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观影效果,做好影视服务。从0.8K、1.3K的数字放映机,到2K、3D、巨幕等放映模式,再到音响系统的不断升级,电影企业在不断提升电影的制作和播放技术。

3.以创新思维开展公益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履行人文关怀责任。国有电影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5月19日至23日,"科技列车云南行"活动在云南省开展,在曲靖、昭通、文山和丽江等地以科教片和故事片放映的形式,广泛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科教惠民。

(五)互联网新媒体业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互联网新媒体业的社会责任必然是不断强化而不是削弱,在政策把握、内容生产、安全管理、网络问政等方面,新媒体尤其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1.凝聚人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新时代的思想宣传工作。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津云新媒体将爱国主旋律与两会报道相结合,前期经过20天的周密策划,与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重磅推出原创MV《歌唱祖国》。互动H5产品《同唱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动画的方式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来到南开大学时,学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的场景,真情实感的动画加上简便的互动操作方式,一天时间就吸引了近50万网民上传自己演唱的歌曲,并分享到社交平台。

2.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真实形象。人民网与韩国“中华TV”电视台合作推出脱口秀节目,播出100期,覆盖韩国1400万家庭;与俄罗斯“金砖”电视台联合推出《俄罗斯孔子学院——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者》专题节目,在俄罗斯各大媒体上播出。

3.做好内容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网络舆论安全。互联网新媒体业严格遵循安全刊播制度,积极履行安全播出责任,坚守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筑牢安全防线,净化舆论环境和不良内容,确保网络内容与技术安全。人民网严格遵守安全制度,持续强化安全管理,规范采编审发和各级把关流程,确保内容安全。陕西传媒网也逐步建立了《陕西传媒网采编管理流程》等多项制度,在采编等多方面的审查机制上有着严格全面的规定。

4.强化传媒技术升级,优化信息互动服务,推进网络问政平台升级,做好政务服务和舆情监测。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是唯一一家实现全国覆盖的网络问政互动平台,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溫州新闻网的网络问政平台,既包括当地各行政部门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的思想平台,又包括网民批评政府工作、反映现实问题的监督平台,还包括公民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的意见平台。

二、我国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舆论引导力不足,舆论导向缺位。一是传媒业的舆论引导力不足。目前,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依然存在,比如,新闻报道模式僵化,时政和会议新闻报道生硬,缺乏亲和力,难以吸引受众的情况频繁发生。二是传媒业的舆论导向缺位。当下有一些媒体,在传媒产品的生产中未能遵循客观冷静的价值取向,而是倾向于娱乐化地传达感官的体验。三是人物塑造虚假、扁平化,且故事情节热衷于表现人与人的勾心斗角,缺少对人自身内在矛盾和人性中善恶交织的真实表现,不懂得在细节中展示人性之善。四是一些广播电视媒体为赢得较高的收视率、收听率,不惜一再降低节目的文化甚至道德水准。

2.政府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目前,政府对传媒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管理和规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以及某些领导者个人,对新闻媒体的性质、职能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仅仅将其视为自己的“下属”“传声筒”和舆论宣传工具,未能发挥其作为民众喉舌与信息传媒的性质、职能和作用。一些媒体只顾及党政机关的舆论宣传任务,忽略了其作为民众喉舌与信息传媒所应当承担的传播信息、报道新闻、服务社会、监督政府等职能和任务,导致了公众对媒体工作的不满情绪。

3.新闻出版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新闻传媒法律法规方面,除了宪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之外,已经出台了《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法律法规,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传媒业社会责任的规范更为薄弱,这就导致法律法规的惩戒条令无法规范和处理所有的媒体违反社会责任的行为,换句话说,对于一些不符合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层面的规范指引。

4.行业协会的监督尚显乏力。在传媒行业自律机构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包括中国记协、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在内的全国性传媒行业自律机构,以及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一些地域性的行业自律机构。我国目前的新闻出版行业协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府权力转移基础上,为传媒业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培训、评优奖励等相关服务工作,但是在行业治理方面体现不足,协会的发育总体来看尚未成熟,其管理职能亟待完善。

5.社会公众对传媒业的监督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公众对传媒业的监督是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目前,社会公众对传媒业的监督机制未臻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公众对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力度。社会公众对传媒业的监督缺少系统的规范指引,公众发现传媒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行为之后如何进行监督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设计和接受路径考量,这样一来,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公众监督难免流于形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6.传媒业自我管理不尽如人意。首先,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记者的不作为或者行为不当是与其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的,记者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准低下会对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负面作用。其次,从媒体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导致报道时出现片面性。再次,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媒体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在报道中夸大其辞,甚至随意引用未经查实的信息来源,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三、完善我国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传媒业坚持正确导向, 履行社会责任, 应建立一个包括行政管理、 法律规范、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传媒业自我管理在内的系统的管理机制, 推动传媒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提升。

1.加强党对传媒业的领导。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始终需要得到党和国家的监督与指导。党管媒体是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引导舆论的重要环节,在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然遵循的重要方面,更是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指针。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地位愈加显著,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主流媒体的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便显得更加重要。

2.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管理机制。首先,在政府层面,传媒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对传媒行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政策漏洞进行填补,确保对传媒业的规范、监督和管理有据可依;其次,传媒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完善的流程、规范的制度对传媒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传媒业进行整治和惩罚;再次,传媒管理部门要重视并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管和引导,始终坚持适时、适度、有效的舆论监管原则,对新媒体失范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确保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最后,媒体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推进传媒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披露制度。

3.完善社会责任履行的法律法规。为整治当前媒体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乱象,法制建设成为推动和保证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对媒体立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立法中要及时根据媒体传播情况的变化,对媒体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推进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强行业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法律层级,用“硬制度”实现“软约束”,建立健全媒体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4.健全行业协会自律机制。首先,从传媒业行业层面看,记者协会和编辑协会等行业协会机构应建立起行业通行的价值准则、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并激励媒体从业者和机构组织将其作为根本的工作原则去遵循。其次,设立由传媒业内外相关人士组成的新闻评议机构,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对新闻界的表现进行评估,对整个行业,包括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对传媒的投诉。如2006年北京成立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就是这样的组织。最后,加强和规范传媒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由中国记协推行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肯定。

5.构建多元社会监督体系。首先,在现阶段,为推动社会责任建设的社会化进程,传媒业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事实上,很多媒体目前已经切实加强了与包括政府部门、NGO组织、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组织机构的合作,旨在共同推进我国传媒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发展。其次,要认识到公众批评在推动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重要作用。传媒业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需要社会层面的措施来保障和推动其社会责任的履行。

6.推动传媒业自我管理体系建设。为推动传媒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传媒业内部自我管理体系需要以自我管理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传媒从业者层面,自我管理体系主要呈现为对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强化,在传媒活动中要自觉通过信息的收集、生产与传播来自觉地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在传媒业自我管理体系建设层面,从业者的自律还要与传媒组织的自律相呼应。传媒业自身的组织自律主要体现在组织文化、规章制度和治理结构等方面。传媒业要加强对企业上下所有员工关于社会责任的教育,努力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倡导自律精神的提高。同时,传媒业要设立相关奖惩措施,通过对传媒产品生产道德考量机制的强化来激励企业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并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惩治力度,在媒体内部设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社会责任相关工作的管理和问责,监督本媒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强化从业者的责任意识,让企业内部有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支持,以形成从内理顺机制,从外规范法律法规体系,内外呼应的局面。

作者刘建华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研究员

卢剑锋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文竹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9”(项目编号:2019-Y-Y-CM-004)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晓新,刘建华,邸昂.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8-201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2]黄晓新,刘建华,卢剑锋.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报告(2018-201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3]刘建华.中国企业公益文化传播力研究报告(2014-2015)[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4]黄群慧,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8)[M].北京: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5]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6]刘建华.中国传媒融合创新四大突出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出版,2019(04).

作者:刘建华 卢剑锋 李文竹

上一篇:民族软实力发展路径论文下一篇:国内大学生个人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