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从全国统一项目(援疆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及富民安居项目等)跟踪审计的结果来看,跟踪审计效果很显著,起到了“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目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这种全新模式被社会所认可。为此,本文通过对跟踪审计的概念、方法和特点、重点把握、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诠释,全方位了解跟踪审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论文 篇1: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摘 要]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功能:它能够有效地改良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推进了房地产业的和谐稳定向前发展。我国现在的保障性房屋设施重点组成部分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以及限制价格的房屋构成。保障性房屋是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通过对各级政府的保障性住房设置进行以事实为基准的判断,这样可以促进房屋保障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可以保障民生、袒护民意,与此同时也可以促进审计转型。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策略;民生建设

1 我国保障性住房及其建设体系

保障性房屋是目前我国中小城镇建设中相对更非同寻常的一种住房类别,它由政府制定规划、修建和配置,主要供给给城镇住房紧张的人群居住,而且针对这种房屋的修建准则和营销价格或者租金标准进行了限制,真正达到了维护社会、保障社会住房的作用。

目前我国现在的保障性房屋设施重点组成部分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以及限制价格的房屋构成。个别特殊地区还增加了人才专用公寓等。

2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及其现实意义

21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定义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是指审核部门根据相关的条令、规矩和制度,针对保障性房屋修建项目的所有经济管理内容的有效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管、研究和议论的程序。保障性房屋跟踪审计是在有效映射和判断各级政府保障性房屋修建的基础上,突出审计“无敌系统”的作用,保证各项保障性房屋制度的真正运行及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让保障性住房平等配置、稳定管理,加快我国房屋居住条令的创新,这也是国家审计为国家治理提供方便的实际表现。

22 開展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现实意义

221 方便房屋保障制度的开展

随着中央保障性房屋制度的不断发布,房屋保障手段从开始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手段渐渐演变到了“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等,但是审核管理从未撤出,总是不断进行审核工作,有效促进了保障房修建向规范化、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保证了保障房建设和更新规矩、有方向、有时效的进行。

222 有利于保障民生、维护民意

保障性房屋修建重点是保护大部分经济来源少和住房有难度的居民,采用跟踪审核的手段,确保保障性房屋资金用到实处,确定经济的多少、用处、管理和概率情景,把矛盾的地方展现出来;通过修建经济的整顿及用处、工程的规划及效率、房屋的配置及未来规划直至从机制撤出,都必须确保达到顶级领导的配置及条件,把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223 有利于加快审计转型

保障性房屋跟踪审核关系到工程整顿、制度研究、互联网、经济等各个方面,它不但要求审核员有较广的阅历,思维方面还要有发展的余地,不然根本不能进行跟踪审核工作。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保障性房屋跟踪审核以迅速提高审核员综合能力,迅速提升审核员的大力转换。

3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内容

31 投资立项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审计

审核保障性房屋工程的有效性、合理性。采用验收保障性房屋修建工程的立项及审核内容,在问询、研究的基础上搜索和保障性房屋修建工程有关联的全年规划、表格等,探索并收集各机构使用的保障性房屋修建规则及审查规则。审核保障性房屋修建的全面性、正当性。在审核保障性房屋修建工程的探索、规划、资料、管辖及操控等有联系的项目的基础上,保障工程招标项目和标底的规划全面、公开。审核保障性房屋工程的经济来源、规划及使用符合法律要求。采用审核及研究保障性房屋修建的主管机构、财政机构的经济标准及大概核算、账单证明等形式,熟练掌握工程的经济命脉、多少及条例,掌握各机构经济的来源、规划及用处,确保能够满足合理的途径及稳定的经济条件。

32 开工建设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审计

审核保障性房屋修建工程的基本修建过程要符合规范。采用现场审核及场外研究,考察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能不能承担起对应的责任,能不能确保每个工程都能找到专业的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及合同制度等标准,审核工程修筑机构能不能拥有和谐健康的内控规则及坚决实施。审核工程修筑机构能不能负责任的实施规定的内容,总、分包相互关系是否清晰明了,它们能不能负起相应的责任,有没有不符合制度要求把分包的项目再次转手的情况;有没有获得修筑用地“四项证明”、也就是开工修筑,审核项目规划的转化是否符合要求、切合实际、起到关键作用。研究并审核相应的经济来源,研究顶级领导及省级补贴资金是否到位、规划和用途确保符合要求,审核它能不能依据制度从土地出让净利益及住房公积金增加的效益中拿出相应的一部分供给廉租房保障经济,地方政府相匹配的经济能不能依照使用规划有效稳定的用到实处,查看有没有出现经济不足导致项目修筑缓慢的情况和强抢强占、中途挪用、滞留等不合法的状况。

33 竣工验收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审计

勘测完工检测的实效性、合法性。采用验收比例图和实际审核交相辉映的形式严格关注修筑使用的图纸和规划使用的图纸是否相同,重点是项目的规划、核心及素材的更新、签证程序是否全面有效,不显眼项目是不是事实。采用审核施工合同及招标说明的形式明确标底格式,确保关系到造价更新的地方有所改进,依照实际情况勘测工作程度的审核实效性、数据蓝本使用的非错误性、规划收费的有效性、素材收费标准能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等。

34 后续分配管理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审计

勘测保障性房屋配置的全面性、条理性,估测高效性。通过审阅及探讨的方式,勘测所有地区保障性房屋修筑的留底文件,探测它有没有修筑标准的勘测手段,有没有按时整顿保障目标、坚决实施公开性原则,采用每年审查的规则通过互联网勘测的形式,把非常规的住房用户通过编造的资料获得住房保障、得到福利房屋、用权力谋私利等不好的风气展现给大家。审核保障性房屋后期的管辖方式。

4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策略

41 制度跟踪审计策略

我们需要紧追保障性房屋制度,查看规章有没有实行;上级领导确立的规矩能否满足要求,各地区有没有乱定制度的情况;制度有没有底层无实施的状态。

42 建设过程跟踪审计策略

修筑阶段追随审核穿插于保障性房屋修筑的整个阶段里,重点是保障性房屋投资过程中追随审核、建设过程追随审核、完工验收和未来配置追随审核等。

完工检验阶段重点查看有效性,审核完工总汇的全面性及规范化。在未来的配置层次上考核保障性房屋的平等性、有效性及探讨价值性;勘测保障性房屋的未来管辖机构,讨论保障性房屋从规划和实施状态中撤出。

5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重点

51 重点关注政策执行情况

我们需要查看政府和基层机构有没有实施国务院、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相应要求,提高保障性房屋修筑的经济渠道;有没有规划指导性说明,指定最终任务,将任务实施好,看它们有没有颁布相应的资金补贴制度;保障房屋修筑任务能够依照规定实施;确立有关的条例规则,直到保证工程修筑的公开、公平、公正、条理分明的进行。

52 重点关注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主要查看工程地址选取及规划能不能满足可靠、经济、绿色等硬性指标;设计的地方能否实际使用,占地设计、土地划分等会不会发生不合理的情况;工程有没有正常开始建设,有没有阻碍保障性房屋修筑工程的。

53 重点关注审核程序规范情况

我们需要在意保障性房屋是不是符合标准,工作进程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出现非困难人群受到保障的情况,我们要重点查看有倾向的恃权寻租方式,违反保障要求的家庭和人群应该被严格清理出去,控制勘察管理条令;配置督查需要公平、公开、公正。

54 重点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配套设施完善情况

主要注重保障性房屋修筑和附带设备不充足、区域和通行不便利等缺陷,格外注意小片收购、刚修的保障性房屋建设大小规划得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户型大小不准确的缺点。

55 重点关注保障性住房分配情况

房屋保障规定最重要的是提高民生,让人有房子住,而合理配置就是保障性项目的重中之重。假设配置不够公正,不仅制度会表现出误差,还有可能让经济投入背向而驰,导致不同的缺点和问题。我们采用审核方式确保保障性房屋配置平等。

6 结 论

我们要逐步提升国家房屋保障制度的实行,加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帮助让住房中的“中高经济来源人群有市场、低经济来源人群有保障”的房地产结构,为我国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和共同富裕而奋斗,同时我国关于保障性房屋的制度一步步趋于成熟,勘测员要增加知识了解面,提升本人的综合素质,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型,把审核中查出的问题细致研究,促进我国及各地政府保障性房屋建设的美好进行及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审核的“抗体能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日玲审计机关强化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基于大连市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J]审计研究,2009(6).

[2]王扬浅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4).

[3]张丹青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关注的重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4]崔毅浅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建筑经济,2011(6).

[5]阮明越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法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J]中国招标,2009(49).

作者:林春英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摘 要:近年来,从全国统一项目(援疆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及富民安居项目等)跟踪审计的结果来看,跟踪审计效果很显著,起到了“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目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这种全新模式被社会所认可。为此,本文通过对跟踪审计的概念、方法和特点、重点把握、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诠释,全方位了解跟踪审计。跟踪审计首先要做到依法审计,其次要确保审计独立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审计预防、揭示、抵御功能。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随着援疆项目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重点工程、重大民生项目已成为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通过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揭露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入手,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整理分析研究本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对策,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为此,做好跟踪审计工作迫在眉睫,日益显得重要。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

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对跟踪审计有着不同的认识,跟踪审计的概念也有多种表述。我认为,审计机关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内容涉及到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期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

二、跟踪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监督与过程服务相结合

在审计监督中体现审计服务,在事前事中提供咨询意见,供决策管理参考,在工作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

(二)审计依据合法与合理相结合

审计依据要坚持程序到位与其合理性并重。

(三)依法审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

依法审计的同时要增强防风范的意识。

(四)资料审计与现场勘察相结合

工作中在对相关资料审计的同时,加大对隐蔽工程等的现场审计监督深度力度,严防偷工减料和高估冒算。

(五)真实合法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在做好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同时,着重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跟踪审计的方法

开展跟踪审计,除了传统审计项目需要具备的审阅、查询、计算、函证等一般审计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实际运用以下方法:

(一)符合民情

民生政策事关民生,要广泛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问情于民,问效于民,问计于民。

(二)注重实效

基于政策关联多部门性,借用电脑,科学评价,即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运用专家论证、咨询等方法,以确保跟踪审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对比分析

政策效果评价,运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采集不同时期的各种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前期历史数据、政策规定的要求开展比较分析,以掌握目前政策执行效应,了解与政策规定要求的差距。

(四)政策预测

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方法,预计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失地农民保险基金审计中根据享受人数及发放标准,按静态和动态测算未来五年、十年潜在的财政负担。

四、跟踪审计应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把握好与项目建设的关系

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进度、工程质量、付款等较为复杂的关系,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应做到“到位不越位、缺位不补位”,把监督职责放在首位,既不以审计的身份代替管理者,又不以专业人员的能力代替监理服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跟踪审计意见单的形式让建设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整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通过信息专报形式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

(二)把握好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

(三)把握好审帮促和“审计保险”心理

在跟踪审计开展后,有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存在“审计保险”心理,认为只要有审计人员参加跟踪监督,便是高枕无忧,甚至出了一些问题也把责任推脱到审计人员身上。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必须及时做好取证工作,分清建设单位责任和审计责任,切实减少审计风险。

(四)把握好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

如何顺利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质量而又不影响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在目前在审计力量、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确定跟踪审计的重点,也是跟踪审计工作的重要节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把握好审计合理定位

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定位而成为管理者。

五、跟踪审计中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结合《建筑法》、《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建立一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跟踪审计人员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审计人员要同建设、监理、质监等项目管理人员分清职责,切忌审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设单位会将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具体事情请审计“拍板”等,对这些已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的事情,审计人员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

(三)做好项目的审前调查

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跟踪审计主要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1、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重点是审查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2、对建设项目审批文件的审计。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3、对工程设计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投资控制情况的审计;4、对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的审计。

(四)做好决算审计这个重要环节

开展跟踪审计,以资金为框架,实施全过程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工程造价。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就是各施工环节审计的汇总。因此跟踪审计人员要做好资料汇总及复核工作,并及时做好整个工程的财务决算,最终确定工程造价。

六、总结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全方位的了解,跟踪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投资政策,真实客观反映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使审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程结算审核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缩短了审计时间,解决了因审计时间过长造成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改变了以核减率评价工程审计效果的观念;促进了建设工程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避免损失浪费,维护国家、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宣国苗,财会与国家审计的方法和实务,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1.11

[2]杨明亮,丁红华,李英,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8

[3]李成,张明,新疆典型审计案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11

作者:刘芝玲

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论文 篇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价值研究

[摘要]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对促进国家开发银行更好履行服务国家战略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经验及棚改贷款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并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展开思考。

[关键词]政策落实 跟踪审计 审计价值 开发银行

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是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的职能定位。围绕政策落实开展的各项业务,是开行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风险管控的主要对象和经营绩效的主要源泉。能否全面、准确、合规地落实国家政策,是能否实现开行机构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是衡量开行职能履行是否到位的根本标准。开行内部审计工作应当紧扣职能定位,以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为统领,促进政策落实、风险防控和经营绩效提升。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特征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伴随着国家审计功能的深化而产生、发展,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表现出四个差异化特征:一是从审计介入时间来看,属于过程审计而非事后审计,即在国家重大政策刚开始执行或者执行过程中的某时点提前介入;二是从审计目标来看,属于免疫审计而非结果审计,其目标着眼于预防,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和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防止出现重大执行偏差,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从审计对象和内容来看,对象更加抽象、内容更加综合,涉及各个政策领域以及执行链上的不同部门或个体,既可能是具体的项目、资金、实物,也可能是抽象的政策措施、制度设计、管理理念等;四是从审计判断标准和能力来看,基于政策的多样性,每种政策的评价标准都存在差异,不仅要反映执行政策的合规性,还要体现政策绩效的差异性,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近年来开行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及效果看,内部审计开展政策落实跟踪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通过审计达到了促进国家政策落实、保障业务规范运作、强化风险防控的目的,发挥了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体现了内部审计促进组织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价值。

二、开行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基于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能定位

国家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作用,成为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开行在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重大政策落實方面承担重任,相关资产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开行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以下简称“棚改贷款”)25,275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超过1800万户。2016年,消化商品房库存6538万平方米以上;在贫困地区累计发放各项扶贫贷款19,645亿元,贷款余额12,426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地区的公路、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及5246万人;产业扶贫惠及6.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助学贷款惠及898万贫困学生。2015年至2016年,开行国际业务共承诺3574亿美元,发放2275亿美元,其中承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716亿美元,发放433亿美元。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内部审计是开行机构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近年来相关业务快速增长的管理需要。

(二)基于政策性业务的发展规律与业务特点

政策性业务开展的时间跨度大,开展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调整,这决定了其具有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性业务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的试点阶段、“由点及面”的推动阶段和“由调整到固化”的成熟稳定阶段。从内部审计角度看,每一项政策性业务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审计人员应及时研究国家政策的调整与演进,研判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实现政策性业务“政策变迁→业务发展→审计介入→管理跟进→业务规范”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开行承担了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金融任务,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要与相关业务同步进行,在广度和深度上保持同步。

(三)基于开行治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抓手,开行内部审计承担着三方面职责。一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当前,开行管理的资产超过13万亿元,系统重要性已今非昔比,对上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对下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保障国家金融资产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内审部门的职责所在。二是落实管理层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员”。内审部门通过审计监督评价,推动国家政策措施、行党委决策和高管层工作部署的落地实施,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机制性和制度性问题,提出改进完善建议,不断提高开行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效率与效果。三是风险防控体系的“守门员”。内部审计作为风险防控体系的第三道防线,及时揭示主要风险,揭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缺陷,对其健全性、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用合理的风险管控体系保证开行功能定位和目标的实现。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统筹兼顾三项职责,发挥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增进组织价值的作用。

三、开行棚改贷款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一)棚改贷款跟踪审计实践

棚改贷款是国家交办开行的重要任务。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开行考察时指出,加快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开行围绕国家棚改工作部署,克服困难、加快进度,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交办的任务。开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持续加大棚改融资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底,棚户区改造贷款余额达21,256亿元,接近总资产的30%,为棚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实现了“为棚户区改造提速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审计加大了棚改贷款审计监督力度。审计署2014年进驻开行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对开行业务进行全面“体检”;2015年至2016年,常驻开行开展“稳增长”跟踪审计,棚改贷款是审计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此背景下,开行内审部门开始探索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国家重大政策在开行的贯彻落实。按照开行党委“确保棚改投向合规、确保‘三个统一’、确保专款专用,确保棚改好事办好”的工作要求,开行内审部门以“政策到位、确保合规、管控风险”为原则,启动棚改贷款跟踪审计。截至2016年底,开行内审部门对全行28家分支机构进行了棚改贷款审计,机构覆盖率达75%,贷款余额覆盖率达80%。

(二)棚改贷款跟踪审计关注重点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属于事中审计,随着政策性业务的推动与不断深入,开行内审部门动态调整审计关注重点,呈现层层递进的阶段性变化。

1.2014年棚改贷款审计调研重点是掌握总体情况。目的是全面准确学习理解政策,了解业务开展基本情况,以及外部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为深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奠定基础(见表1)。

2.2015年棚改贷款专项审计重点是合规与风险。主要以政策性资金为主线,对棚改贷款开发评审、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系列环节的合规情况、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计,查找内控薄弱环节(见表2)。

3.2016年棚改贷款专项审计关注重点是政策落实效果。一方面关注棚改贷款资金实际到位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审视自身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从流程、制度和机制层面促进完善管理,确保棚改贷款资金“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达到预期政策落实效果(见表3)。

(三)棚改贷款跟踪审计取得的成效

连续三年的跟踪审计,在棚改贷款政策执行、合规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整改落实有效促进了棚改贷款业务的制度完善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一是立查立改,促进合规建设,消除风险隐患。通过总分行联动整改,总行业务部门针对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形成具体整改方案,督促分行建立台账逐项销号,举一反三,落实审计问题整改。截至2016年底,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整改率超过90%。二是完善棚改贷款管理,提升政策落实效率和效果。在审计问题整改基础上,总行业务部门改进棚改业务运行机制、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操作流程,陆续印发了防范资金回流、规范贷款归垫、资本金管理、货币化安置、贷款变更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优化资金支付制度流程,启动未支付资金调剂回收,提高政策性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完善符合棚改业务特色的信贷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控,筑牢棚改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开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经验

(一)创新审计模式,以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为统筹,实现合规审计、风险审计、绩效审计的融合

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不同于理论探讨的成功经验。理论上,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合规审计、风险审计、绩效审计在审计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不同,关注的是同一事项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存在的问题,硬性分开既无必要,也很难做到,融合起来更有利于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提升组织价值,也有利于统筹使用审计力量,实现集中突破。运用这一思路,在棚改贷款跟踪审计中坚持将“三个并重”贯穿全过程:一是坚持推动棚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和提高保障效果并重;二是坚持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揭示管理不到位、损失浪费等绩效问题并重;三是坚持揭示问题和推动完善制度并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银行经营特点,以信贷资金为主线,实现政策落实、风险管控、经营绩效的审计贯穿

银行是经营信贷资金的特殊企业,信贷资金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开行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式是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信贷资金的投向、支付、使用和归还,每个环节都影响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抓住政策性业务信贷资金开展审计,就是抓住了评价政策落实效率效果的“牛鼻子”,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实践中,以信贷资金为主线,密切关注跟踪政策性业务“三落实”情况,即落实政策、落实资金、落实项目,在此基础上评价相关业务内控管理有效性,促进完善机制、优化流程、规范管理,有力保障了国家政策切实贯彻落实、政策性资金精准到位。

(三)遵循业务发展规律,以审计重点调整转换为杠杆,充分发挥跟踪审计作用

政策落实相关业务是一个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完善固化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问题,具有不同特征。内部审计应当遵循业务发展规律,及时调整转换重点,从而实现“政策变迁→业务发展→审计介入→管理跟进→业务规范”的良性互动。在棚改贷款跟踪审计实践中,开行内审部门通过审计重点的转换和深入,实现对棚改贷款业务问题的提前预警、及时揭示和立查立改,有效发挥了跟踪审计促进业务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作用。

五、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思考

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开展政策跟踪落实审計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问题,突出难点在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定性难。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政策顶层设计与实践之间存在选择空间。一些政策从顶层设计到相关制度规定出台,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在总体政策框架内留下了较大的执行空间,允许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政策。因而出现地区之间的差异化、不同政策条线之间的差异化,层层叠加后,有时导致具体政策实践与顶层设计出现偏差,给审计评价带来模糊地带。如棚改业务所依据的土地、拆迁、财税政策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审计对问题的定性难以统一。

政策协同不够与区域条件差异。政府、企业、银行等有关参与各方,出于自身职能定位考虑,有时对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同,作为银行内审部门,很难给出一个各参与方都认同的政策落实审计标准。同时,各地政策落实条件存在差异,在主观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落实力度、深度、时限等都有差异,内部审计很难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如对棚改贷款资金滞留问题,政策要求尽快支付,使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在具体时间上没有规定;实践中,由于拆迁进度、工程进度等影响,客观上造成了资金暂时滞留。那么,哪些属于客观的暂时滞留;哪些属于长期滞留,出现未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如何给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界限,对内部审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政策落实综合效果难以全面评价。开行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效果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和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整体支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一方面,内部审计受审计范围、审计手段限制,难以全面评价信贷资金支持的社会效益和宏观效果;另一方面,开行为了提供更加有效的整体信贷支持,有时按市场规则收取一定费用,以建设和维护信用体系,从而用局部的较小成本换取更大范围更加优惠的信贷支持。对此,内部审计给予的肯定性评价意见往往难以得到外部的理解和认可。

(二)对策与建议

对标国家审计,提升审计评价标准契合度。在国家层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审计署,审计署发布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是最权威的政策解读。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国家政策落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主动向国家审计对标,努力实现标准协调、同向发力。同时,建议国家审计部门组织搭建内外联合研究机制,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标准开展联合研究,不断提升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和认同度。

把握政策导向,研究建立全过程、综合性审计体系。可以从当前以审计具体项目和经济效果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项目审计为基础,适度扩大审计关注面,关注政策落实宏观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业务全流程审计。只要纳入政策性业务范围,享受了政策红利,对开发、管理、收益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审计,防止政策套利。在此基础上,应研究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既评价政策落实的直接效果和经济效果,又适当评价政策落实的宏观效果和社会效果,提高政策落实跟踪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能力。审计实践发现,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对内审部门、内审人员能力的综合检验,既要懂政策、又要懂管理、懂经营;既要往下看,发现存在的问题,又要往上看,对接政策,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因此,内审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积极适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要求。一是应持续跟蹤政策、学习政策,保持对政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二是强化审计统筹管理,发挥各类人员专长,做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问题的发现、提炼和审计成果转化。三是更多地运用非现场审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需要,引入必要的外部数据,多渠道获取审计证据,更好地支持审计结论的形成。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审计局,邮政编码:100032,电子邮箱:yangxiaoyun@cdb.cn)

主要参考文献

丁时勇,朋薇,陈永康等.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与内容界定[J].审计月刊, 2013(3):8-10

李瑞峥.新常态下如何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J].审计月刊, 2016(4):33-34

王小平,李淑英.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 2013(5):18-19

许芳.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

张婷婷.关于棚户区改造中货币化安置方式的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贷款为例[J].西南金融, 2015(6):42-44

朱智鸿.政策跟踪审计作用及路径探析[J].财会月刊, 2016(21):103-106

作者:胡小明 冯柄一 阳晓昀 许庆晖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超文本阅读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