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

2022-04-16

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 篇1: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要】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不只是要教会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不可能,如何通过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造,造就良好育人环境是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民主 和谐 良好育人环境

引言

在學校管理中,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教学管理一大难题,许多教师因循守旧,以传统的方式处理师生关系,过于注重师道尊严,往往师生关系搞僵,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如何引导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首先明确什么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讲究的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说一不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一直处于被教育、管理的角色,但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地讨论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在感情上情感交融,在学习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就是新型的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二、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有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将无从谈起。我所在的学校,就有一位教学经验很丰富的教师,所带的班级纪律很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也感到奇异,作为学校领导的我,私下找这个班的几个学生进行了解情况,发现造成这怪现象的原因这位教师把师生关系搞僵了。致使学生与班主任对着干,你想要我学?我偏偏不学!把准了脉,给那个班开了一味和谐药方,不久治好了班风滑坡的顽疾了。

三、如何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1.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换,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这就需要注意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班主任要做到充分知晓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程度等等情况。还有适当地进行感情投入,如学生在家庭生活上到困难时,教师想办法及时帮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温暖,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学习上的朋友的关系。这种情感投资法的教育方法,成功应用在一个不时有小偷小摸坏习气的学生身上。有一个叫莫X杰的同学,有偷东西的坏习惯,我知道后,没有直接找他谈话,而是不动声色地到他家做家访,帮助他家改善经济,通过走访他的父母,从而引导他改变人生观。从那以后,不再有发现说班级同学不见东西的现象了。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管理技巧,还要通过提升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思想和行动。比如,强调学生遵守纪律时,先自己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要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时,先把教师自己的仪容仪表,衣着打扮做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大端庄的教师形象。难以想象,一个上课接听手机的教师,想要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听他讲课,是多么可笑的事。有一个六年级班级,不少女同学抹口红,穿的裤子本来新新的,却头面膝盖挖一个洞,后面屁股挖一个洞。引来不少同学效仿。原来以为是班主任不管,但班主任说已经多次找该同学谈话了,但仍然没改。我对该班师生进行了观察,发现英语教师是一个时髦的女孩,穿着打扮很前卫,所以引来学生的效仿,我对该教师进行了谈心,建议她前卫的打扮要注意场合。后来,该班的学生仪容仪表重新焕然一新了。

3.班级管理工作做到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班主任布置工作,给出具体的条条框框,然后是学生有条不紊地全部遵照执行。久而久之,学生都成了教师的奴隶了。指向东不会向西。这样何来民主?何来和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长成变态的性格,没有个性,没有创新精神。为了改变这现状,我在学校教研会议上多次指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做到民主,平等,遇事要与本班学生共同商议,尊重和接纳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保证班级的管理具备民主、和谐、团结、自主的氛围。在选举班级干部时要做到全班参与投票选举,学生的事情学生自己说的算。教师只是参谋,把握大的方向。学生自己选举的班级干部在未来班级管理过程中会非常受到信赖,对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4.全校一盘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通过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各师各法,如何把这盘棋下好,这就需要群策群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因此,每周都开教研会,研究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如果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学期,都召开三次以上比较大型的座谈会。教师与家长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座谈会,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进行民主、平等的和谐地谈一谈。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庭,谈工作,相互交流经验,没有师生之分,大家都是朋友,在这样气氛下,能更好地交流与创造和谐师生关系,以更高效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良好的育人环境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班主任们的努力,通过一年的研究,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面貌朝气蓬勃了,纪律更好了,学风更浓了,学生玩手机现象没有了,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没有了。学生终于能在良好育人环境中快乐成长着。

[ 参 考 文 献 ]

[1]梁慧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J].读写算:教师版,2016(33):51-51.

[2]赵颖.构建高校师生和谐关系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39-140.

作者:班冠章

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 篇2:

自主 科学 和谐

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新课改下辩别管理误区;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在政策原则的调控下,在科学指导的保证下,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无论是行政管理或教学管理重在“自主”; 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造和课程开发的过程. “启导”是“自主”的必要条件,“自主”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促使“启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和谐”是一个科学的评价、教育、发展、共建和充满人文关系的过程,民主、平等科学的过程;“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它们是乘积关系。

新课改下,学校如何去“从依附性本体走向独立法人本体;从集权型结构走向分权型结构;从科层式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从外控式管理走向校本管理;从单一办学模式走向多元办学模式;从封闭运作方式走向开放运作方式”突出管理重围,成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新课改下辩别管理误区。

一、建立“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的理论依据

1、立足自主

“立足自主”就是主体在客体的组织下,自由、民主,自愿、自律、自控、自探、自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自己作主。从依附性本体走向独立法人本体,变被动为主动。

2、科学启导

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学观是:教学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内容走向经验,不仅是文本的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的。因此,领导、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教学的,而是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教学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经验开发的全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和开发的过程,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启导”决定创造和开发的效果。

3、和谐发展

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行政气氛和教学环境;领导能够与被领导、教师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道寻找真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这就重在“和谐”。“和谐”是一个科学的评价过程、教育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共建的过程和充满人文关系的过程,民主、平等科学的过程。教学过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种背景下,要使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对象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领导与被领导、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其核心是“和谐发展”。目的要创建一个宽松的具有支持性的社会氛围。“和谐发展”即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生活和谐,(1).人际(各层各类的人际关系)和谐;(2).生活(校园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处事态度、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人格品位)和谐;(3).社会(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吻合;学校的校规校纪紧密联系社会、教师、学生、家长实际),和谐。自主与启导的目的是构建和谐校园。

二、“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相互间的科学联系

“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目标是以客体以理性的思想原则、范例和方法对主体的启发引导,“科学启导”具有导向性、教育性、合理性、合法性及针对性,“立足自主”就是主体在客体的组织下的自由、民主、自愿、自律、自控、自探、自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自己作主。“立足自主”具有主体性、民主性、人本性、开放性、公平性、合理性,“自主”是内因,“启导”是外因。“启导”是“自主”的必要条件,“自主”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促使“启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自主”与“启导”起作交互作用、指导作用、促进作用,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是乘积关系。

三、“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的实施目标

以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艺体管理,卫生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学生学习管理等等为工作内容.通过改变管理手段,摄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四、“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实施的必要条件

“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的基础就是建立适应新课改下的管理体制。新课改是教学观念和育人观念改变,所以,新课改必须有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否则,难有实质性的成效,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也不能实现和达成。因此,“立足自主 ,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实施的必要条件就是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在新的管理制度下去产生实质性的成效。

五、“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管理思想实施的工作效果

通过“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用“立足自主,科学启导,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新课改下辩别管理误区、突出管理重围。以帮助我们通过改变管理手段,摄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力求在学校创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本特色教育体系。注重发挥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发展和精神需求;创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性化培养机制,鼓励和引导师生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发挥;倡导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同时,注重教师多元智能的彰显;创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格化师生互动发展氛围;教学相长,教育者尊重、爱护、培养学生,为主体人格化形成与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与和谐的校园环境。

作者:龚明久

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和谐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思考

[摘 要]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实施和谐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教育管理具有以人为本、柔性管理、非理性成分的特点。学校在实施和谐教育管理时,要明确教育理管目标,发挥校长个人影响,正确处理各种事务,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关键词]和谐理念 教育管理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自身的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教育工作对国家未来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中实施和谐教育管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

“和谐”思想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哲学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其蕴含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论”和《尚书·尧典》中的“和合论”,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要协调统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互利,以达到整体的最佳发展。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是指由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理性、民主的决策来营造和谐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和谐的领导、教师、师生关系等,以实现学校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学家认为,好的学校需要和谐、协调、均衡有序的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只有运用和谐高效的教育管理,形成教育内部的和谐,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和谐理念下教育管理的特点

1.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的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文本”是和谐理念的核心,要求在尊重和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氛围。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即是以师生为本。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管理中需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于校长而言,需理解和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和自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于教师而言,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和成长。

2.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与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管理的模式不同,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的,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以激励的方式挖掘人的潜力,焕发人的内在动力,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主动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中渗透的柔性管理,需要校长、教师运用的品格、情感等因素,与学校职工、学生平等地交往,以激励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信赖、认可自己。

3.非理性成分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既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还有情感、意志、信仰、本能冲动等非理性的信念和情感。管理中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视人为“经济人”,在管理中将人与财物、信息等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视为同等的客体,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漠视了非理性因素,忽略了人的因素的管理,易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要求在理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管理,渗透非理性成分,使被管理者充分发挥主动性。

三、和谐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开展的途径

1.精心设计,明确教育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对于管理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以人为本,提高效率,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计划和制度、标准等,建立以中心班子成员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为主的指导层、以各年级学科教研组长为主的具体操作层三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在执行中对目标发生偏差的情况进行调整,使学校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环节都应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尽可能地将学校目标与教师目标、学生目标和合趋同,形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愿景”;同时健全目标评价标准及奖惩机制,以此使教育管理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发挥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和谐高效。

2.率先垂范,发挥校长个人影响

在学校,校长应以自身的具体行为为学校的其他管理者、教师、学生作表率,树立自己在师生心目中的威信,发挥个人影响力,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和谐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学校工作,并虚心听取学校职工、学生的意见、建议、反馈等,潜移默化地向师生传达“爱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信息。其次,注意提高管理的艺术。在管理中,向教师讲明管理的思路,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机指出,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化解矛盾,使教师和职工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再者,还应注重对学校制度的解读,使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密切关注管理行为,既要关注教师的管理行为,及时表扬,使教师感受到被关怀,还应关注自身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和改进。最后,应不吝于对教师的表扬鼓励,通过写表扬簿、光荣榜等,激励全体教师。通过垂范,在学校中创造良好的“内部氛围”,生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受到熏陶,学会自律,自觉自愿奉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3.公正民主,正确处理各种事务

公正民主是和谐管理的基石和必由之路,同时公正又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因此,在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校长处理学校事务,还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都应秉持民主公正的理念。具体到教育管理中,从教师评优、福利分配、晋职到班干评选、三好学生评定等都应采用公正民主的做法。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建立规章制度时,让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尊重教职员工发表意见的权利,让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保证民主,充分调动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教师评优、晋职等各项评比推选工作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贡献的多少等进行评定,并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坚持公开、公正原则。由于不同的教师个人差异和能力有所不同,其业绩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强调公正的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地为每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学校事务由教职员工共同商议,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精神。班级事务处理中多听取学生意见,保证各项事务处理得公正,以理服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4.投入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教育工作是爱的工作,是人工作,人是具有感情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在管理中融入爱与责任,体现“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可多使用“你的看法如何”“我们一起做”“谢谢你”“我也有错误”等充满人情味的话语,使师生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和谐的认同。关注师生的需求,学校领导除了关注教职员工的工作,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子女上学问题等生活情况,尽可能地帮教职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关心其心理发展、家庭情况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校内形成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氛围,促使教职员工信赖学校,自觉关心学校发展,自愿奉献自己。使学生信赖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培养素质健全的和谐的人,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运用和谐理念,指导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特约编辑 陈兮琰)

作者:韦耀俭

上一篇:我国农业生态经济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