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2024-04-15

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精选8篇)

篇1: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师德建设典型材料)

《诗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明德是修身之本,兴业之基,是学校优化人文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塑造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功利主义倾向较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使学校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已经成为多数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

多年来,大王庄一中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师德培养,他们师德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统一思想树理念,完善制度求规范,引领提高树典型,加强学习促发展。优良的师德师风教育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使大王庄一中驶入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下面就我校师德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以师德建设引领全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师德观念。

“师德为上”,师德建设是我校校本培训的头等大事。学校一班人站在以师德建设引领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以师德建设为纲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精心组织问题查摆,引领教师深刻剖析自我,明确不足找差距。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其核心是“勤敬”、“爱生”,“奉献”,宗旨是“一心一意干好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帮助教职工认识自己在师德修养方面的不足,深刻剖析自己,以完善自新,学校于2003年暑假后期精心组织了一次问题查摆活动。各级部以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按照市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认真、实事求是的查摆活动,查摆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材料。对照检查会上,教师们直抒己言,气氛热烈活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态度端正,诚恳反思,对照检查者不走过场,不说套话。二是热忱帮助,坦诚公正,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不掺杂个人成见,并提出建议和希望,言者热情诚意,闻者倍受感动和鼓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善意的批评就是帮助。三是对教育教学管理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积极发言,直抒己见,认真探索,达到了认识上的统一。

通过师德师风问题查摆,明确了教师队伍中出勤不出力、上课不备课、到岗不爱岗、从教不安教;搓麻将、打扑克、钓鱼摸虾、从事第二职业等现象和行为就是渎职行为,就是道德缺失,就是误人子弟。

2、正本清源,因势利导,明德践行,树立正确的师德观 通过问题查摆,让大家明确了做老师就应该一身正气为人,满腔热忱工作,对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个别年轻教师缺乏耐心,对待犯错学生简单粗暴,甚至打骂。在反思会上,我曾这样劝诫老师们 “体罚学生决不是爱学生,是对学生的身心侵害,是施教者的败笔,是要犯错误的;做老师,要以理服人,以德博人,以业授人,要让学生亲近自己,要做恩师”。并规定,体罚学生者,师德考核记零分,从而一举杜绝了体罚学生的行为。过去假期中教师理论学习时,只是记笔记走过场,听报告熬时间,思想上毫无触动,为改变这种状况,自2003年起,学校在假期教研中,设立专门的师德培训课题,听完报告后即让老师们谈感想,写体会,并出专栏展示成果;组织教师分组走访困难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校一名单亲学生魏宏阳父亲因病早逝,负债累累,家境极为困难,老师们在走访了解时,无不为孩子的不幸而流泪,纷纷解囊相助,表示只有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成才,才是尽到了老师的责任,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即便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2004年9月师德建设月伊始,我为老师们做了《优化师德、端正师风、以法执教、强化管理》的动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师德教育整顿活动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素质强,适应现代教育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师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干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师德师风养成的新追求。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规范,彰显师德建设重要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校领导层的指挥决策水平。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王庄一中自2002年至今,不断优化班子建设,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表率作用,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校委会成员积极兼课,满负荷工作,全天值班,天天早来晚走;去年秋天全体党员为14名特困学生捐赠了校服及学习资料,并与困难学生结队帮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广大师生及群众好评,为教职工树立了学习榜样。教育和引导是开展师德建设的重要方法,但事事有章可循,人人自觉自律,才能长久如一。过去个别教师迟到早退,工作拖沓,为此,学校在2005年师德建设活动月中,专门组织了一次整顿教师作风的大讨论,提出了“教师形象即是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即是师德表现”的新观点,结合市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大王庄一中教师行为规范》,从教师的着装、言行、出勤、上课、办公、礼仪等方面,规范教师行为,并严格考核量化,让广大教职工对师德教育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实现了从事事处处由人管,到时时处处自我约束的转变,师德师风明显改观。因此,完善适宜的制度是规范个人行为的有效保障,我们学校在完善师德制度方面着重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责任制。明确了一把手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班子建设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来抓好,结合镇教育办公室师德考核办法,建立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和部门负责制,明确了责任目标。

(二)是重新完善和制订了有关的规章制度。我们的做法是,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适用、实效。新制订了《大王庄一中教师行为规范》、《大王庄一中教师考核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等,修改完善了教师奖惩制度,使重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通过制定新的《教职工考核聘任办法》,确立了“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激励原则,激发了教职工争先创优意识和危机责任意识,在奖惩条例和评优评先中,把《莱城区师德六条禁令》作为考核教职工“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这样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对营造和强化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加强了过程监督和检查力度,保证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学校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优化师德师风。和广大教职工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我们在每学期末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发放行风评议表,对任课老师和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就师德、师风方面的十多项内容进行评估反馈,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学校还把评议分数以5%的权重记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学校年年评选师德标兵,并面向社会公示,这项工作不仅反馈了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更从另一方面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职工师德行为,把师德建设纳入了社会监督的范畴。

三、加强学习,注重引导,总结成绩,树立典型,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引导。搞好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掌握关于教职工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年“师德建设月动员大会”后,教职员工都能积极投入到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去,从领导到教职员工,热情高涨,迅速形成学习热潮。通过专题发言、讲座、辅导课等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师师德理论水平显著提高。每年校长都亲自为教职员工上辅导课,使全校教职员工接受了一次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了教职员工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

同时,学校还利用多种资源和身边师德高尚的优秀典型来感化和教育大家。近几年来,学校组织教职工观看了许多名师的录像,如徐匡迪的《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于漪的《奉献——教师的天职》,曹建明的《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等;带领广大教师赴王石门、香山、龙山等艰苦创业的典型示范村,参观体验他们干事创业的艰辛;组织师德标兵作专题报告,谈自身的成长经历及感想体会。如郭秀波老师为确保学生早锻炼时间与质量,不惧家远路险,天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而无怨无悔,2005年12月,郭老师因到校早,加上天黑雾大,在路上被摩托车撞伤,在医院的病床上,郭老师时刻惦念着他的学生,几天后刚能下地行走,他便出现在了学生晨练的操场上,师生们无不为之感动。还有朱家云老师细心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冷暖,为贫困生捐赠棉衣;李莉老师在班中流感发生时,为学生熏醋熬药,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疾病蔓延;苏强绪、吴多水老师坚持走访困难学生,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在校学习,受到家长好评;韩霞老师无私关爱学生,悉心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鼓励学生进步。他们的敬业精神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刻苦努力,激励着每一位教师恪尽职守,孜孜以求……..通过树典型学榜样,广大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的本质是付出的真实含义,这样,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师德规范的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生共谱和谐发展新篇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师德典型,犹如矗立在师生心中的标杆,激励着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去拼搏、奋斗。“校兴我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等新师德观念已成为我校教师不变的信念和追求。在师德建设中,学校始终注重引导教师在生活思辩中唤起理性,在教学实践中唤起责任,在制度约束和典型示范的内化中唤起自我,紧紧围绕“树形象展风采,学先进比奉献”的师德建设主旨,结合一年一度的师德建设月活动,将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教师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技艺精湛、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全校上下形成了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合作共事,荣辱与共的良好局面。

干群关系就是战斗力,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如今的大王庄一中,政通人和,师生融洽,是教师创业的沃土,学生成长的摇篮。2005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被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2005—2006学年有三人被评为“教学能手”,多人获市、区优质课奖;一人被评为区级“师德标兵”;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2005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莱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6年中考合格率全区第一,令兄弟学校刮目相看。辛庄中学、高新区实验学校等单位先后到我校参观、交流。他们都说,我们山区学校的条件差,但我们干事创业,让学生成才的信念却矢志不渝;我们山区老师的待遇不高,但我们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风格却很高。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一曲高亢奋进的乐章正在香山脚下谱写。

我们大王庄一中通过近几年师德师风整肃教育活动,师德师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老师们树形象,展风采,教书育人,追求卓越,为打造“山区名校”而不懈努力。德彰则校兴,“山区明珠”的未来,必将璀璨夺目。

篇2: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大家好!

我是07级建设一班的陈伟,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创建优良学风,建设和谐校园”的话题.我觉得这两个话题既是分割的,又是统一的,下面我将从分割的两个方面来讲述我的一些观点.在紧张苦闷的高中时代,我们曾经无数次的梦想早点进入大学,而在我们失落挫败之后,又是理想中的大学指引我们前进给我们动力.大学是个多么令人充满遐想的地方呀!

现如今,我们终于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大学---一个被很多人称为学生”天堂”的地方,而大多数人认定大学为天堂的标准却是:没老师追在身后了,没有考试升学压力了,考试60分就万岁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了,可以去尽情的上网,恋爱了…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认为大学终于有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在从前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去看感兴趣的课外书,去专研自己的专业,有太多要学的东西,感觉生活得忙碌而充实,而前面那部分人则感觉活的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感觉成天像做梦一样.诗人舒婷曾经在一首诗里写过”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我想说的是”空虚的梦,只会留下遗憾的忧伤”!人生苦短,青春易逝,青春应该是个播种的季节,要尽可能的去学习,去充实自己,这样才不至于自己的田里荒芜,杂草丛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学风的好坏对我们有莫大的影响,优良的学风在我们成功的路上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学风能够为同学们建立一个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形成互助友爱的风尚,使健康、积极的理念成为主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优良的学风从我做起,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去将我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实现。

优良的学风是我们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美酒——历久弥香。

优良的学风是我们用不灭的希望编织成的彩虹——绚丽辉煌。优良的学风是我们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坚韧建立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优良的学风将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一辈子的良师益友!愿我们带着优良的学风去分享我们的成功,点缀我们的未来,共同规划我们美好的明天!

一个好的大学仅仅有优良的学风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样学生才能生活的好,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自古以来人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珍惜

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提倡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的指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天,创建优良的学风,向着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的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优良的学风终将形成!

篇3:塑造学校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一、提升道德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学校师生的道德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扎实有效地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道德水准,是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五爱立校,让德育穿越时空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长期积淀的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把“五爱”作为学校至高的境界和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既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平时,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传统教育活动,从未间断过对师生的校史教育。最近,学校发动老师走访校友、家长和学生,编写了41课“五爱教育日”校本课程教材,每逢星期三晨会课,由班主任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学校还建立了“五爱教师”“五爱少年”的评选制度,2008年学校评出了十位“五爱教师”,2009年“六一”又表彰了十位“五爱少年”,这些学生、教师都成为了全校师生身边学习的榜样。学校还针对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在学生中经常性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如五年级的“拍卖陶艺献爱心”、二年级的“爱心小天使在行动”、三年级的“小小感谢卡”、六年级的“我与名人同成长”等,无不体现了“关心别人、快乐自己”这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2. 回归生活,让生命绽放美丽

当前,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尚存在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的倾向,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从社会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师生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为此,从2000年起,学校又开拓性地开展了“共处德育”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学校及时聘请心理专家来校作心理辅导,通过互联网与我校赴四川震区支教的两位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们的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几年来,学校通过边行动边反思、边提炼边矫正的方式,成功地建构了“共处德育”的理念和方式,受到国内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3. 活动历练,让心灵展翅飞翔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环节,让师生获得具体、直接的道德感受和体验,增强他们与社会的相融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进入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我校广泛组织动员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校学生自发组织了“童言”文学社,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社长和工作人员,自己与有关儿童文学作家联系,邀请他们与同学们见面、讲座;自编《五爱少年》校报,积极参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文艺征文创作活动。我校文学社的活动及创作成果,获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各种奖项,一批文学爱好者逐渐成长起来。受“童言”文学社的启发,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内涌现,像纸趣社团、厨艺社团、棋类社团、航模、车模社团、空竹社团、十字绣社团等校级社团就有十多个,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二、拓展课程文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师生一起探究、合作、开发,把课改实践打造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1.“小班化”教育创新意

九年前,学校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教师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师们以生为本,运用“阳光普照”的教育理念在“小班”中实施“阳光教育”。他们的目标是“课课洒满阳光、人人收获阳光、天天充满阳光”,也就是说通过“小班”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充满自信,让所有学生的每一天都能收获知识、真理和向善的阳光。九年来,学校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小班化”教育一直坚持到现在。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了广大家长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2. 校本课程显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热爱家乡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出发,为了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弘扬民间文化,开发陶艺教育”的教育研究。十多年来,美术组的教师对无锡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等民间泥塑进行了系列整理、开发和教学,建立了校外教育活动基地,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丰富和发展了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自编并正式出版校本陶艺教材四套,出版有关著作、作品集两部,获得国家级奖项三项,学生陶艺作品分别在京、穗、湘三地四次展出,学校为此获得了教育部“成就未来”学术奖的殊荣。

3. 和谐教育谱华章

“和谐教育”在我校已进行了四轮为期21年的研究。20多年中,老师们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和谐教育”的成功实践,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鼓舞了学校教师的改革信心,激活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精神。如今,学校的“和谐教育”研究已深入人心,不仅在无锡市,乃至全省、全国均有较大影响。2004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正是依靠科研兴校、强校的办学策略,才得以持续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三、发展教师文化,让智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源泉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学校文化的奠基工程。教师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校文化的主体。鉴于此,学校把“发展教师文化,重塑教师形象”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1. 搭建学习平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必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研究机制。为此,学校通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了一整套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并促使全校老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路径。平时,学校经常采用名师引领、沙龙探究、校本论坛、自省反思、网络交流等形式,积极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学校的各种培训活动中去。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在市教研中心和北塘区教育局的指导和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支持、关心下,得到了迅速成长和发展,不仅被评为“优秀教研组”“五一文明岗”,2008年还被省教研室评为“省课改先进集体”。

2. 构筑成长舞台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学校要求教师们做到以德立教育人、师德风范感人、专长教风引人、情感丰富怡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共同体课堂”的研究和探讨,强调“课堂民主”“心理沟通”和“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处处凸显学生的本位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生的个性意识,抓住教学过程中前、中、后三个阶段,自觉地为自己确立三个课改标杆,也就是备课时立足两个要点,上课时做到“三个沟通”,课后做到“四个反思”。让校园、课堂处处浸润在关爱、宽松、自律、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之中。

3. 强化校园管理

篇4:优良校风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摘要】 高校是直接为和谐社会培养、输出高素质公民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的高校的和谐氛围并不是很理想。优良的校风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优良校风;和谐校园;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高校作为直接为和谐社会培养、输出高素质公民的重要基地应该从自身的基本情况出发,以良好的校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构建和谐校园,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它代表了高校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是创品牌、树信誉、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从对优良校风的认识入手、分析目前高校校园的现状、优良校风对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对优良校风的认识

校风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关键,具有明显的特征和重要的功能。

(一)校风的涵义

校风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全校师生行为规范、综合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大学校风反映着该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凝聚着师生员工高尚的精神风貌与品格情操。优良的校风是建立在凝心聚力的党风、朝气蓬勃的团风、遵纪和谐的班风、精益求精的教风、惜时如金的学风和诚实守信的考风基础之上。

(二)优良校风的功能

1.导向功能。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优良校风的内在要求,是广大师生言行举止的指向标,为师生判断是非、分清善恶提供了标准。

2.教育功能。优良校风具有情境教育的功能,能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受到熏陶、感染和同化。优良的校风是学校隐形的教育系统,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3.约束功能。优良校风是广大师生形成的一种意识共同体 ,可以促进师生个人意识的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对其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4.改造功能。高校是先进文化的集散地,一个高校的优良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与之密切联系的区域和行业领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其具有改造功能。

5.凝聚功能。优良的校风能够孕育出美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产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向心力。

三、目前高校校园的现状

(一)和谐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和谐”是指事物的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有三项基本特征:首先是“各明其位”,即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都要明确各自在统一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其次是“各得其所”,即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整体中构成一定的关系,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再次是“各尽所能”,即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整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整体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作为直接为和谐社会培养、输出高素质公民的重要基地,高校是具有多重关系和矛盾的共同体,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的现状

1.过多强调物质环境,忽视了精神环境。近几年,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这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地扩大,高等学校的硬件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地高校纷纷建立气势恢弘的新校区,校园之大、环境之美则不言而喻。这是我国高校发展的美好春天,是值得人们去欢欣雀跃,但在享受这美好的校园环境的同时,是否能够感觉到精神环境的缺失?

2.师生心浮气躁,不能踏实研究和教学。在学生层面踏实学习的人不多,花前月下、热衷经商、沉迷网络游戏的倒不少,在他们身上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令人窒息的懒散气氛和精神萎靡。在大学教师层面,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领域不正之风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使整个高校校园里充斥着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论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冷静的看待所有一切,急功近利。

3.师生的交流不多,理解较少。在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找不到老师,教师的天职就是授业、解惑,学生找不到教师又去找谁解惑?好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刚入学的学生在迷茫中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选择逃避和放弃,最终就导致了好多学生偏向了理想的另一端。师生交流少还导致了彼此的不理解,在校园贴吧里对老师的咒骂声一片。

四、优良校风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优良校风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

优良的校风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立校”的办学理念,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一语道出了大学的真谛:“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大学不仅仅需要的是美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环境。物质环境通过建设和精心设计和创造是很容易达到的,精神环境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这就需要优良的校风发挥作用。优良的校风不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节约办学资源,减少办学浪费,将有限的硬件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良好校风的影响下,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和其他人员,只要一踏进校门就会产生一种肃然起敬之感,使其不能不受到同化,即便是带有某些不良习性的人,也不得不逐渐地自觉克服和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作风。

(二)优良校风有利于学生个人修为的养成

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身心和良好情操的养成,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具有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整合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统一的目标和意志,学生的激情、潜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奔涌而出,有利于促进其成才。学生的品德的养成是需要内化的过程,良好的校风对于学生的内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优良校风的影响下会注意自己的行为,然后不断改造自己,良好的校风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校园舆论压力,在学生自己行为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调整其行为,不会任意妄为。优良的校风有利于学生个人修为的养成,会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在学校地生活中不仅学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修养。

(三)优良校风有利于校内人际关系的和谐

优良的校风使广大师生都具有了高尚的品德情操,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就不会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们彼此尊重的不平衡,当别人不尊重你时,你会很气愤,当然你在不尊重别人时,也是如此,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最终会影响一个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校内的人际关系主要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校风具有凝聚的功能,这就会使师生之间多了许多的认同感和集体自豪感,校内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很紧张。良好的校风给广大师生以认同感、归属感,对学校的自豪会转变为对本校师生的爱,就会很好的解决校内不和谐的状况。

五、结语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要建立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具有和谐思想和理念的人,作为直接培和谐公民的高校校园的和谐构建就有必要的意义。良好的校风是高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无形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良好的校风具有引导、教育、约束、改造、凝聚的功能,对校园内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大学生个人身心与品德修为养成、高校内人际关系的和谐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优良的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香,舒建华.论高校教风与学风的内涵及关系[J].文化建设.2006(5)

[2]向阳.论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重要意义[J].前沿.2007(1)

[3]周鹃.建设学风大学必须关注的主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5(12)

[4]文胜利.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篇5: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晨阳小学 周明娟

和谐校园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着师德修养。在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教师的“爱与责任”为核心,以塑造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为重点,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干部队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夯实师德建设基础

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制度,完善师德各项规范和具体要求,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学校先后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职工学习教育制度》、《党团员一帮一教育制度》、《晨阳小学慰问师生规定》、以及《我心中的好党员评选办法》、《明星教师评比制度》、《晨阳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十条》、《晨阳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等。教师的师德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的主要程序有自评、组内互评、学生测评和家长随机抽样调查组成,最后由学校根据以上评定,给予学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及教师职务评定、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各类先进的评选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督促教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

二、多元学习,提高师德认识水准

建立多元学习制度,保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我校建立了月月党课学习制度、两周一次政治学习、中心组学习、业务学习制度。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骨干教师领着学、一般教师积极学”的良好的学习风气。

1、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如果干部不注重学习,那么,就会理论落伍,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在师德建设中,我们注重发挥了领导干部在师德学习中的带头作用。党支部坚持每月一次党课学习活动,由支部委员轮流主持。先后学习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八大员”、“共产党员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以案为戒,警钟长鸣”、“正确领悟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等文章。

2、实行中心组、教职工主题学习制度。即每学年的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学习都有一个学习主题。我们的学习则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学期初,将每周五的学习活动做好有序的安排,公布在学校网站上。

在中心组学习中,我们分别确立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合作意识、榜样示范”这两个主题,每次行政会议之前,有行政人员轮流主持,校长、书记作点评。先后学习了题为“要学会控制自己”、“党员干部怎样提高思想境界”、“党员干部先进性在工作中的体现”、“学校中层干部的四种意识”、“勤政廉洁从我做起”等共计十多篇文章。

两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也分别由行政领导和学校骨干教师主持。这两年中我们围绕着“和谐家校、和谐师生”、组织了 “家校合作,谱写新课程改革的新篇章”、“浅谈与家长的沟通”、“关注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等主题学习活动。围绕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了“我与课堂”教师论坛5次。共有15位教师走上论坛,叙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喜和忧、成功和失败、以及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快乐。论坛为青年教师自我展示搭建了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拓宽了途径。

本学期,我们又开展了“为人、为师、为学”即“五个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由校长向教师推荐一篇富有哲理、以及如何处世为人的小文章。每次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老师上台诵读给大家听。同时,校长还以版主的身份,将这些小文章挂在“晨阳论坛”校园网站上,要求大家将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在后跟贴。如:“把自己放在低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宽容忍让是个宝”等,让教师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感悟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为师,以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网上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守则》、《上海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交流活动,教师们通过网上学习,并参与网上学习体会交流活动。

3、开展师德教育学习体会交流活动。07学年度末,我们组织了《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交流座谈会,通过交流大家深刻理解了“爱与责任”的关系和深刻含义,认识到:爱是责任的前提,而责任是爱的具体体现。老师们都表示要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做到了“爱不失职,严不缺爱”,努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师爱、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句句富有教育智慧的话语,一个个教育成功的案例,给了在座老师很好的启示,教师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4、组织教育反思活动。除了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外,我们还开展了“教师的禁言忌语”和“教育中的缺憾”查找活动。通过这两个教育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自我批评、找出不足,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三、实践活动,培养良好师德素养

教师良好师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靠说教、学习得来的,而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去锻炼形成的。只有将说与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渐培养个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为此,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提高修养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1、与学生交朋友。

爱是教育的桥梁。为了做好学校中后百分之十学生的教育工作,工会和团支部组织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爱心帮扶”——教师与学困生、行为偏差生及特殊家庭学生结对活动,每位帮教老师每月与学生谈心一次,平时对这些学生在行规上、学习上、生活上多加关心、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克服困难,激励他们学习进步,抬起头来走路。每学年,还组织一次帮教结对总结表彰活动,对在帮教结对活动中学生进步显著的师生给予表扬奖励。帮教结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为学生办实事。

师爱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为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年,学校党工团队在中秋节、六一节或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家庭,把教师的关爱献给学生”的“爱心放送活动”,3 组织党团员、班主任探访困难学生家庭和特殊学生家庭。少先队组织开展“冬日阳光暖洋洋”活动。

3、开展“爱生月”活动。

每年的教师节我们以组织开展“走近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主题的“爱生月”系列活动来纪念自己的节日,践行教师崇高的师德。在爱生月活动中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精读一本提高师德修养的书籍;走访一户特殊学生的家庭;为学生做一件好事;与学生开展一次交心活动;参加一次师生同乐游戏活动。教师的真情真爱感染了学生和家长,拉进了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可亲、可敬,也为教师这一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家校情感沟通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好方法。为了重拾家访这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学校制定了《晨阳小学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对新接班的学生一学年中家访率达到100%,期末,工会组织通过对家长、学生的了解,考核教师家访的成效,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在家访中,为了克服“告状”式的家访,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四类学生的家访: “重访”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是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对这些学生的家访是教师家访中的重中之重。

“勤访”生活贫困生、家庭残缺生。这些学生往往家长父母残缺或父母身患重病,而导致家境贫困或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对这些学生我们要求做到“勤访”。

“选访”品学兼优生。这些学生往往就是班级中的干部,集体中的精英,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青睐,容易产生骄傲自满。通过家访,与家长一起研究对策,确定更高的目标,促进其学习、品格的进一步提高。

“细访”性格内向生。这些学生平时沉默寡言,教师很难与其沟通交流,通过家访,向家长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开心结。

家访,让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感动,一起成长。家访,使我们的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四、榜样引领,弘扬高尚师德风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学校每学年开展《我 心中的好党员》、《我心中的好教师(工)》评选制度,以此表扬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好党员、好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学校工会组织开展“我的好同事”征文,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好人好事,并将这些好同事的事迹通过《晨阳教育报》“党旗飘飘”栏目给予表扬。

五、志愿服务,传播文明铸就师魂

有人说,爱是推动世界运行的力量;但爱最宝贵的形式在于自我牺牲。我校有许多外来民工子弟孩子,这些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还有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双休日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多。因此,学校党、团支部联合组建了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的老师牺牲个人双休日的时间,义务在双休日开设了“双休日学习辅导班”。利用每周六下午1:00~3:00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确保学生双休日作业质量。

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生存坏境和发展条件,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去年,我校与“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园”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将“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园”定为了我们晨阳小学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基地,每月,由党团员志愿者去寄养园为这些残疾人服务,与他们一起进行娱乐活动,为他们带去欢乐和温暖。

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和谐、社区文明做出了一份贡献,在争当志愿者的实践中教师的党性得以修炼、师德得到了提升。

篇6: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一、校园对话的必要性

1. 学校的多元构成特点决定了校园对话的必然性。学校作为多元构成的团队,在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管理者必须尽力凝聚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去应对外界的挤压和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内部关系要不断梳理、疏通和凝合,以达到适应竞争需要的顺畅和平和,以增强竞争力。内部的各方对话是梳理、疏通各种关系,达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必要的手段和桥梁。学校的发展与各利益方获益是全体成员共同的要求,是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话能促成各方的谅解和共识,能形成合力,促进发展。学校与家长,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和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团队整体的健康和坚实。

2.学校的利益共同性和共同价值趋向决定了对话的必要性。学校既是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个利益共同体。各方为获取利益最大化,需要团队每个成员树立“团队意识”,需要合作能力,需要奉献精神。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冲突,也需要和谐和合作,因为和谐和冲突是矛盾的统一体。学校的发展过程也是团队各方不断获取利益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矛盾,甚至冲突。化解矛盾,消除冲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强化“共同获益”的大背景下开展对话。用对话统一思想,强化团队意识;用对话引发成员的积极性,消除误解和冲突。

二、校园对话的价值

1.校园对话是表达民意的平台。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体的发展与团队的发展的相关性,几乎所有的成员都会关注学校的发展,思考自己的发展,这种关注和思考是一种智力和情感资源,学校管理层要搭建平台,让这种珍贵的智慧表达出来,经常性、多层次的对话便是很有效的途径。再者,这种对话还能激发学校每个成员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学校和个体发展,形成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快速发展的局面。

2.校园对话是汲取民智的渠道。学校的发展是为了每个成员的利益,学校的发展也要紧紧依靠每个成员。每个团队成员由于希望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会迸发出由衷的热情和智慧。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热情和智慧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得好,它就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对话,把这些智慧纳入正规的平台上,团队成员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将这种热情和智慧引发为群体行为,这样,管理者就赢得了主动,也赢得了支持。

3.校园对话还是获取民心的宝库。几乎所有成功的管理都是建立在团队大多数成员的情感认同和行动支持上的。由于校园对话提供给了团队成员充分表达智慧和情感的平台,如果管理者拥有足够的胸怀和眼力,团队成员的这种热情和智慧会转化为实际的管理效果,他们就会有认同感和进取心,就会有持续对话的动力。这样,管理者从对话中不但汲取了民智,还获得了民心。

三、校园对话的几种方式

1.解决矛盾式的对话。校园对话的初级形式往往带有被动无奈的意味,往往是在学校内部的各方间产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学校管理者为缓解互相间的矛盾、消除互相间的冲突采取的紧急应对手段。它的特点是能缓解矛盾,阻止冲突的升级,但只是临时的、仓促的和被动的,对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也是浅表的、暂时的。如果对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有了预先的判断和长远的预防,这时的对话,对矛盾的解决、冲突的消除就会显得有预见性,具有预防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就能主动把握走向,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学校能建立一种长期的、常态的家校、干群、师生的对话制度,各方的许多矛盾和冲突就都能通过对话加以预防和解决。

2.改善工作式的对话。校园对话不只是一种解决矛盾、消除冲突的有效手段,它的高一级形式是在学校管理者的积极组织下,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话题或就某项具体工作邀请相关的成员对话,以达到智慧的集聚、思想的统一、工作的改善的目的。它的特点是在主动、友好、合作的心理背景下的智慧集聚和情感集聚,对工作的改进和改善有着自觉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校与教师就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某些具体问题的沟通和交流,在支部和工会的组织下,作具体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和决定,这对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谋划发展式的对话。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每个成员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背景。睿智的管理者一定懂得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一定要依赖群体的智慧和认同。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学校发展过程的重大事件的处理,要通过管理者对全体成员的培训、讲解,及管理者与全体成员间的相互质问、答疑、交流、分析、修正等方式达成基本共识,以求得全体成员对关系学校和个体利益的大事有充分的参与表达机会,从而让重大事项的定夺不成为管理者的单独行为,而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认识和行为。学校还可以通过“四方(指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联席会议”“四方金点子征集”“四方听证会”等形式,与学校各利益方作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让校园对话真正起到民主监督、谋划发展、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作用。

篇7: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近年来,曲靖一中继承优良传统,遵循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在云南省基础教育中始终居于前列。2016年高考,來自曲靖一中的母昌程、沈铂涵两位同学以713分的相同高分分别摘取云南省文科、理科状元。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原因在于,自2002年至2016年的15年高考中,有8名省状元桂冠都是由曲靖一中学子摘得。其中,曲靖学子已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高考省文理状元双桂冠。

在2016年学校组织的高三毕业典

礼(师生及嘉宾千余人)上,高考状元母昌程与学校领导同台主持活动,其台风稳健,综合素质过硬,亦成为曲靖一中学生高分高能的一个明亮注解。

而在曲靖一中,母昌程同学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并不是个例。优秀人才的群出与曲靖一中高度重视校园生态和育人环境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笔者身处曲靖一中教学一线多年,现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将曲靖一中在优化校园文化生态中的基本经验总结为“一训三风”,初浅介绍,呈与教育界同仁交流讨论。

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曲靖一中每间教室正墙面黑板上方,都端正地镶嵌着“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八个大字,这是曲靖一中积淀、坚守多年的校训。“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先生思想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王阳明提倡“致良知”,主张“求理于吾心”,突出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演变到今天,“知行合一”更突出地概括了言行一致、学习与操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基本思想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的基本要求。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直译为“达到完美和终极才停下来”,寓意着“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人将“知行合一”与“止于至善”完美结合,要求人品向善、人格健全、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追求真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佳言良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曲靖一中学子志存高远,不懈前行。同时,这也是曲靖一中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做人、做事始终要追行和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1.?校风:慎独求真,团结勤奋

“曲靖一中风气好得很,孩子在里面读书太放心了。”曲靖一中的好口碑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曲靖一中有什么样的风气?风气又好在哪里呢?

曲靖一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的“慎独求真,团结勤奋”的纯正校风,它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独特的心理环境和精神风貌。它是学校的灵魂,对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稳定良好的导向作用。“崇德善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勤奋活泼,善思致远”的学风都是曲靖一中学校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慎独:学习、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不管是否有他人注意和监督,自觉自律不苟且。教师工作一丝不苟;学生学习安心静心、持之以恒。慎独是曲靖一中的核心特色,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人格品质。

求真:求真务实,学习工作脚踏实地,不浮躁,反对虚假,教师要真实成绩,学生要真实分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1943年语)追求真知灼见,成为曲靖一中浓厚的氛围。

团结:州(市)学校毕竟没有省城学校的区位优势,从整体看,教师的专业能力可能比省城的要弱一些。然而,多年来,曲靖一中的教育质量并不比云南其他名校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和谐的学校氛围促进了曲靖一中的良性发展。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曲靖一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教职员工具有共同的教育愿景,虚心诚恳,互相尊重,工作上顾全大局、互相支持配合,老师们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学校重视对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刚进校新生,独生子女多,学生原来所在的初中学校各不相同,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观念,我行我素。学校从高一开学军训开始就重视团结教育,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各种文体竞赛活动,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学校对学生增强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克服淡漠,增进友谊,团结友爱,善于合作。

勤奋:勤奋是师生个体良好的意志品格,?勤奋是学校最珍贵而不可或缺的氛围。“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学校,教师或学生不勤奋,就不可能产生好的成绩。曲靖一中多数老师都具备勤奋刻苦的工作习惯和精神品格,“不用扬鞭自奋蹄”;也存在思想懈怠的老师,但在学校传统、制度因素和社会压力的约束下,不跟进也不行,勤奋变成了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老师们都能勤奋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本来就是奔着“优秀”进入曲靖一中的,通过立志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勤奋”风气的影响,能够较快融入“勤奋”的氛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部分懒惰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教授学习方法,督促并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许多校友就读一流名牌大学,不少校友取得杰出辉煌成就,这些都给予学生很大鼓励。学生能以在曲靖一中读书为荣,珍惜青春,奋斗不懈。

2.?教风:崇德善学,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身怀高尚的师德品格,是中学教师的两项重要品质,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曲靖一中以“崇德善学,教书育人”为教风,它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旗帜,对学生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崇德,要求全校教师追求高尚师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依法执教,关爱学生,甘为人梯。善学,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志成为成功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成绩都要追求精益求精,专业学习提升永远在路上,将自主学习和教学研究养成基本习惯。教师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风:乐学善思,活泼守纪

乐学,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曲靖一中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从被动学习到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毅力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善思,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积极思考,学习才会有效率,思维才能得到训练。科学知识只有在思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阅读学习、积极思考辨析的好品质。曲靖一中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多,非毕业班从不安排补课,学校重视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进入曲靖一中,经过培养熏陶,耳濡目染,一般能走向“乐学善思”的境界,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学生成绩优异,发展潜力大。

活泼,是曲靖一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典型特色,经过启发引导和氛围影响,学生不读死书、不死读书,学习生活讲究规律,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学起来就好好地学,玩起来就放心地玩,劳逸结合。活泼,不等于学习中欠缺规矩,必须自觉自律,必要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守纪,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不仅自己不会走好,还要影响他人。曲靖一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对极少部分违规学生教育转化,让所有学生逐步养成遵守班规校纪、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的良好品质。活泼守纪,可以致远。相对而言,曲靖一中的学生能文明礼让,遵规守纪,充满自信,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张扬,机灵不死板,举止大方,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强。

篇8:塑造优良师德,创建民主、和谐校园

学校实施民主管理, 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每个人都能体验工作的快乐, 在集体中, 每个人都真心宽容同伴, 并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创建出一个民主、和谐的校园。

一、对“民主管理的”认识

现代教育管理认为, 人是一种有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高级动物, 他们生活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刺激和影响他们。当他们在理智和情感上选择了某种需要后, 他们会为之努力去追求。学校民主管理就是要把教职工视为学校的主人, 了解他们的需求, 激发他们的追求, 充分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他们主动参与, 共同协作, 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 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实施民主管理, 首先要解决管理者的管理观念问题, 那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与合法权益, 不以领导者自居, 平等待人, 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 凡事先换位思考, 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着想。这样的管理才能凝聚人心,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潜能, 从而使管理者与教职工能相互理解, 协调一致, 并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现在, 教师信息来源广泛, 更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的管理很重要地是要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看成学校的主人, 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人都有发挥才能的舞台,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都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尊重教师的劳动, 肯定教师的成绩, 满足教师的需要, 教师才愿意为学校、为事业而追求与奉献。

校长应该把“以人为本”植根于心田, 有一位多年从事管理的学者说过:“你的心在哪里, 你的财富就在哪里。”当校长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后, 还要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 要让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在行动中去自觉运用, 让这种思想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心灵的共识。任何领导, 其个人的才智与教职工的集体智慧相比较, 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充分认识教师是学校的主人, 最大限度地依靠教师办学, 才能收到管理的实效。学校所有管理者要理解, 并按照这个思想去抓好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互相支持, 密切配合, 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沿着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协调性方向发展。

三、制度建设是民主管理的保证

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因为它具有规范性、引导性、约束性,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学校管理中, 可以运用规章制度来协调学校各种关系, 调节每个人的行为, 让全体教职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这样有利于学校良好秩序的形成。例如制定学校的考核评价方案、奖励办法、职业道德准则、教学常规要求等。

现在,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要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但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数, 校长的决策和指挥, 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必须建立在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吸收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充分发挥教职工聪明才智的基础上。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四、情感投入是民主管理的纽带

学校的管理, 主要是人的管理。管人要管心, 这做起来很难。如果太强调照章办事, 会把人的心管死;如果太情感用事, 什么事都顺其自然, 不进行必要的约束, 往往造成人心涣散。但管理又不是约束, 而是激励;不是管住教职工, 而是要凝聚人心, 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校管理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如何才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团队力量的产生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 感情投入与制度建设一样不容忽视。在管理中, 情感是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 情感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 情感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对教师充满情感, 让他充分感受到这种关心、理解、尊重和善意, 从而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因此, 在学校管理中, 管理者要有充分的情感投入, 围绕一个“宽”字做文章。对人的看法和态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中国有句古训:“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只有宽以待人, 才能够包容, 才能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才能形成民主的气氛, 学校才会有生气, 有活力。领导者要以宽厚的品格待人, 以宽容的态度对人, 也就是说,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人总是会有缺点和错误的, 领导者要允许别人有缺点和错误, 并且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 对曾经反对自己的人要宽宏大量, 要有气度, 有容人之心, 记住“有容乃大”, 能包容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 集体才能兴旺, 事业才能发达。在学校建立起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氛围,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教师, 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 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工作。

五、组织建设是民主管理的保障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 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明确地将职代会定性为“民主管理制度”, 避免和减少了民主管理中的随意性, 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真正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的实现, 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发展。

学校应充分保障工会、教代会的合法权益, 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保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增强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报告, 对校长进行民主评议, 讨论通过学校发展规划等, 既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又有利于学校科学决策。学校党支部要在思想上引领, 组织上保证,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起到政治核心作用, 充分保证学校的各种行为遵从正确的办学方向。

六、公开、透明是民主管理的信度

以校务公开为突破口, 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让教职工信任学校, 进而积极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 争当学校主人。学校采取合理措施, 搭建多种平台, 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极大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凡是教职工关心的, 与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相关的一切事情都应在公开之列, 校园内决不能存在“暗箱操作”, 因为学校不是哪一个人的, 重要的事情集体决策, 民主集中, 大家都心中有数, 才能同心同德, 使学校的育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应聘演说稿下一篇:寿星生日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