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活动下微观经济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首先介绍一个成功的商业经营模式,然后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从经营者、消费者、经营模式、理论应用、经济市场以及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全面展示这一成功经营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采购活动下微观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购活动下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1: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摘要】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差异。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从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进行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主要进行总量分析。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依靠经济社会中增长率的变化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和紧缩主要反映在货币供给去需求不相适应,从而造成物价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经济社会中总体经济的运行,一国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三大类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波动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指社会中劳动力的收入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经济的波动问题主要是指存在的工人失业问题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问题主要是指政府能否对经济出现的波动进行干预,通过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熨平经济的波动,从而改善经济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和补充,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以微观的个体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个体的所采取的行为,根据经济活动的后果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社会中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层面在社会中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情况下研究经济中各相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采取的经济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主要对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基于价格理论,通关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利用个量分析的方法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依靠的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三类经济模型,其中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以及反映经济波动的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和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中资本的历史性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各国增长率差异造成的原因,以及分析要素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对提高生活水平产生的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主要研究经济社会中物价的波动对产出造成的影响,总供给水平是指经济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能偶生产的商品产出量。总需求水平是经济社会对商品消费、政府进行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与社会中价格水平无关,取决于生产能力提高,其中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就业机会充裕,不存在失业,经济社会提供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

二、宏观经济周期与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波动获经济总量波动,总体经济活动存在交替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周期的波从主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经济总量的上下起伏。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在繁荣阶段经济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发展到达顶峰。衰退阶段主要是指当经济社会达到繁荣阶段的顶峰时,经济社会趋于平衡的状态,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才是正是处于经济的衰退阶段。在周期中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经济活动很快从最高点下滑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活动开始由低估逐渐上升,经济中的活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进步经济周期慢慢趋向繁荣。

经济增长理论一国国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代表国家总产量的增加,战后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第二个时期是20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定量分析研究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需求经济增长的途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

三、宏观经济中的通货紧缩和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社会中流动的货币供给量小于社会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从本质上而言,通货紧缩属于货币现象,通货紧缩在实体经济中主要反映在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的偏离,即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实际增长率持续小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经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衰退相伴随,主要表现在投资的机会减少和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降低,属于实体经济的现象。因为投资收益降低造成银行信用的紧缩,信贷增长缺乏动力,货币供给量增长持续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资积极性降低,企业生产能力降低,非自愿失业增加,社会中消费者的收入继续放慢,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因此通货紧缩也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社会中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因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超过为支付商品流动所需要实际货币量,进一步引起货币的贬值现象。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就会出现货币的贬值进而引起货币价值降低,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金银流动的经济社会中不会发生,只有在纸币流动的社会中才会可能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储藏价值的功能,由于本身具有使用的价值,因此可以自发地调节流动中的货币量,从而使得金银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动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因为纸币不具备储藏价值,自身也不具备价值,当纸币发行量过多,从而超过市场中金银货币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参考文献

[1]钟春平,田敏.预期、有偏性预期及其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学的进展和争议[J].经济研究.2015(05).

[2]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J].国际金融研究.2015(06).

[3]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

作者简介:卓凡超(1991-),男,湖南张家界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常志有(1965-),男,云南昆明人,教授,就职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卓凡超 常志有

采购活动下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2:

简论人民币的翻倍使用

摘要:首先介绍一个成功的商业经营模式,然后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从经营者、消费者、经营模式、理论应用、经济市场以及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全面展示这一成功经营模式。

关键词:人民币翻倍使用 消费者 购物券 效用 价格

下面是摘自鲁中晨报中的一段:据悉,在今年“五一”淄博商战中大出风头的某商家其人民币尾数是“51”的则翻倍使用的政策被人民银行及相关管理部门紧急叫停,该政策客观上引起金融机构附加重复性无价值劳动大量增加以及居民不合理存取款行为巨增,引起部分居民不理性的集中采购,并有向淄博周边地区蔓延的现象,违反人民币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条例。

这则新闻中所指的某商家是位于山东的淄博商厦。它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

这篇报道中指出的这次活动,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商业活动,具体如下:在“五一”期间,规定尾号带“51”的大钞可翻倍使用,无上限。

这次活动空前成功,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空,售货员不断从仓库中取出商品,被一哄而上的人们抢得一干二净。另外,虽然活动截止到晚上22点,但是由于排队付款的人太多,整个活动真正结束实在五月八号的凌晨两点。我们无法得知这次活动商家最后的收益利润,但是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商业活动。

下面我将根据此次活动,提出我的几点分析:

一、商家的聪明之处——实现“双赢”

我们知道,首先对于商家来说,定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定价过程中,如果过高,可能会吓跑顾客,但如果过低,利润就会减少还可能有质量低劣的嫌疑,但是这个人民币翻倍使用就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商家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抬高商品的价格,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相信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愿意参加到这个活动来,因为他们认为即使价格上扬,他们买到的商品依然是相对便宜的,因为现在的一元钱可以当做两元钱使用,手中持有的货币无形中增值了。

实际活动中,商家是根据不同的商品进行了不同的调价,像衣服、鞋这类大约上调30%-50%,而家电、高科技产品不参与此项活动,而是进行另一项打折活动,进行分别处理,更好的实现了使自己在利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当人民币可以翻倍使用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升,需求曲线也同时上扬,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上涨,从而消费者剩余增加,商家就可以攫取这部分剩余,从而增加利益。

淄博商厦在“五一”这个独特的大型购物时间,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为消费者制造出一种花很少钱买很贵、很高档的东西的假象,提高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支付意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消费观,使消费者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并且,让消费者对商家的活动印象深刻,不自主的形成一种思维:即我在这个商家能够买到更便宜更实惠的商品,这是一种对商家很有利的思维方式。事实上,这是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最佳结果,是一种“双赢”。

二、消费者怎样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及相关的经济行为

活动中还有这样的规定,本次活动中消费的金额与尾号带“51”的百元人民币有差额,差额不予返还,超出部分由顾客另行支付。此规定就使得消费者在现所持有的现金内过度消费,购买不需要的商品,甚至是劣质品。

然而,消费者多消费的那些物品,不一定是有用的。举个例子,如果我拿着尾号为“51”的两张百元大钞,挑选了总共375元的物品。对于我来说,剩下的15元金额,不消费商家也不会返还,所以说我就会再去挑选商品。事实上,这项多余的挑选活动花费了我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成本是增加的,而且最终挑到的物品,也并不一定你最需要的,边际效应并不大。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挑选到合适的等值的物品,如果没有找到,那么消费者就要拿出多余的金钱去支付所挑选的物品,事实上,这是一种过度的不理智的消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到了与之相似的一种经济学产物——购物券,及返劵促销。比如说“买满100送60购物劵”“买100送100”这样的促销活动中,消费者得到的实际优惠不如想象中那么多的。其中最让人感到不合理的就是,一般商家在这种活动中给商品定价为类似于99元这种价格,只差1元就不能得到购物劵,这一般让消费者都不能甘心,所以不得不在消费金钱去购买其他小件商品。但是小件物品的价格比平时都会有所抬高,而且为了凑够金额,需要一件一件的计算价格,时间成本大大增加。

因为商品的价格是以消费者在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为出发点的,如果与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相悖,那么,再好的产品也难以打开市场。正是由于顺应了消费者的价格心理,返劵促销才能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于丧失了理性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家的促销活动,所以这种方式成为备受商家青睐的促销方式。

人民币翻倍使用是相对于返劵促销来说,商家想出的一种更为高明的促销手段。这种方式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购买力的提高,增加消费欲望,这是消费者手中已经拥有了比原来多一倍的货币,原来需要两次的消费过程现在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完成了,所以消费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而返劵促销虽然有先发行后消费的特点,却是在消费一次后,再增加消费额,相对滞后,也不能让消费一次性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第二次消费,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所以,不管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人民币翻倍使用的活动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综合上述,我们知道由于消费的成本由物品的货币价格和物品的时间价格组成,而消费者不管是在人民币翻倍使用,还是返劵促销的活动中,其消费成本都因物品的时间价格的提高而大大增加,反而造成了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不一定大于其消费成本,相对引起了效率的损失。

三、此活动的三大亮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消费额相对于春节时办年货时的消费额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这时供需是一种很复杂的情况,商家的供给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大大增加,增加到甚至有的人对劣等品和奢侈品也有购买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处于有利地位,即卖方市场。这就给商家很大的权力去定价、控制销售,掌握了主导权。这也是这次活动商家占据的很大的优势之一。

上文提过,由于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太多,而收银台有限,所以排队等候成了消费的很大一个环节。若是平常,排队的人数过多,会引起消费者内心的不满情绪,有甚者会放弃消费,因为他们认为等待的成本过高,大于了消费所得到的利益。然而那天的活动,几乎所有人都在队伍中耐心等待。有的聪明的消费者“家庭组团出动”,一个家庭成员排队,另外的家庭成员进行购物,一方面既节省了排队时间,又得到了充分的购物时间,一举两得。其实这些排队等待付款的人来说,即使是凌晨两点钟,排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此时边际成本为零,等待的成本相对于更大的利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等,这又是这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个角度来分析,它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当消费者购买自己确实所需的物品来说,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这时需求是无弹性的。因为这个时候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货币相对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者又有意向购买,而且商品的相对价格又降低了,价格的变化就不太容易引起需求的变化了。然而,如果是消费者需要去填补消费金额不足百元金额的差额时,那时所要购买的物品是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取决于该商品有多少替代商品,在有较接近的替代商品时,况且也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消费者会进行再比较,从而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根本上来说,消费者怎样在预算的约束下,使效用达到最大化,并且选择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由所学可知,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位于那条与预算线相切的、最高的无差别曲线上,且此时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提高了,可以通过对商品的组合使预算的分配消费在每一件商品上的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虽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很难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尽量满足边际相等原则,可以让自己的选择达到最优。

四、消费者实际得到了什么——效用理论的运用

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得到的实际优惠,我们很容易理解,参与这个活动的消费者都会在消费后对所过度消费的商品抱有后悔心理,这也正说明这一部分过度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负的,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当且仅当边际效用恰好为零的时候,我们达到了这个最佳状态。所以说这样的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也正是应验了那句经典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活动还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一,活动时间的限制,缩短了消费者理性思考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限制消费者。其二,商场进行这种大规模活动多在换季时,打折这种过时的手段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而且对不利于维护品牌形象,而此次活动恰好能较好的避开这个问题,同时又在换季时段销售过季和当季商品。其三,如果商场进行大规模的打折活动,会出现各商品折扣程度不一的情况,不利于管理,此次活动可以更好的从整体上控制,节省人力物力。

五、商家的经济地位与所处市场

这次活动期间,消费者都在淄博商厦进行消费,其他的地方少有人问津。事实上,淄博商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它位于淄博市的购物中心区,它带动了周围购物区的形成。它是最早一批建立的商城,不仅商品齐全、服务到位,最主要的是在人们心目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后来加入市场的银座商城、利群商场分担了一部分市场,是成功打入市场的商家,然而如沃尔玛、时代超市等完全不具有竞争优势地位。另外就是大润发超市的成功,是作为超市一类的占据了食品零售的份额,然而这是因为淄博商厦没有将重点放于此的市场,所以,它的出现也没有撼动淄博商厦的龙头地位。

我更愿意把这个市场看作是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别程度较大,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程度,进出一个行业比较容易。在这个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竞争,从长期看,价格竞争易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所以现在都倾向于采取非价格竞争,例如像上面提到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的如改善售后服务、改善商家的装潢档次、改进销售流程、充分利用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份额。像这次活动,淄博商厦就进行了充分的广告宣传,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工具,使信息广泛传播,为这次大型活动奠定了好的开端。

六、两只手——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

然而,本次活动最终的结尾或许不是那么完美。报纸上是这样评论的,据悉,由于现有法规尚无明确处罚规定,商家料定人民银行对商场也无可奈何,玩起了擦边球。因此,商家拿人民银行的有关口头劝阻不当回事,让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苦恼不已。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人民银行最后处理淄博某商厦只采取了警告的方式,责令商场登报纸向全市人民致歉。该商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广大居民在接下来的五一黄金周里理性合理消费并加以疏导,尽量让大家买到合理价位的商品。

不仅从经济行为的合法性这方面商家没有做到遵循,事实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这次活动中进行了提前预支的行为。货币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等,一定意义上来说相当于虚拟货币,这就给市场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同时,消费者实际获得的折扣率不一定比预期得多,获得的实际收益也不尽人意,时间精力成本也很高,实际上造成了消费误导。最后,消费者可能产生滞后的后悔心理,其过度消费的又一不良影响的延伸。综上,消费者事后对此次活动形成的正确认知可能会对商家以后活动的开展造成阻碍,同时也可能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信誉问题。

“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运行的后果”被西方学者称之为经济学十大原则之一(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目前我国的经济法体制不够完善,使得商家有空可钻,确实给政府和消费者造成了困扰。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改变处罚方式,以经济处罚为主、附带行者处罚,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次活动事后在报纸上对商家的处罚公示是政府进行经济管制的体现。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应该理智的看待商家的促销活动,认清促销手段的本质,以免事后后悔,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参考文献:

1、《微观经济学》(英文版),作者:Robert S.Pindyck,2004-02-01,清华大学出版社

2、《经济学原理》,作者:格里高利·曼昆,1998,美国德赖登出版社

3、《鲁中晨报》,国内统一刊号:CN37-0098.

作者:刘栋

采购活动下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3:

略论会计学大学生知识结构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渐完善,要求会计学大学生首先要有较全面的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积累,其次,会计学大学生还要有相当丰富的法规知识,既要熟悉与会计学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营销学和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敏感的政策领悟意识。最后,会计学大学生还要努力打造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也是会计学大学生必备的知识之一,所有这些知识,经由实践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 会计学大学生; 专业知识; 文化软实力; 价值观; 道德准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49

会计学大学生是经过高校专业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或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等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因此,会计学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以及更新也应该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上研究的日程。本文拟就会计学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做粗略探讨。

1 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一个人只有获得了会计理论,才能面向不同的企业进行科学的会计工作,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在4年会计学本科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习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学科。从这些学科的设置中,可以看出对会计学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这些知识从基础到中级到高级,再到财务管理,到管理会计等,让我们会计学的专业知识循序渐进,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知识研究的是会计的职能、作用、对象、任务、准则、种类、方法以及各种差错的弊端的规律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了这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工作的思想,思想具有通用性,它是从大量的具体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它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言作用。而对于会计学大学生来说,要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首先要通过教育获得会计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教育才能让我们具备从事会计业务的专业知识。因此,扎实的会计理论是会计人员在工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理论基础,是构成专业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会计学大学生从专业教育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能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模式。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须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我们知道,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科学,会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想,但不同的企业,其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是不同的,实践经验是获得专业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会计学的学生而言,选择了会计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真正的终身学习,在完成每一次的具体会计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不断地积累、思考,要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建构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创新。

2 丰富的政策法规知识

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对于会计学的大学生来说,除了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博览群书,要熟悉与会计学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营销学和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这首先有利于我们形成敏感的政策领悟意识,形成一定的政策解读和领悟能力。从管理学、审计学、经济法概论、税法、会计电算化等学科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会计学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视野,拥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各种政策法规,有 “会计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会计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城市合作银行会计制度、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制度等几十种制度。有“财务制度”,比如: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证券公司财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还有各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处理规定”、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还有“其他会计制度”等若干。所有这些制度、法规、政策、法律都是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这就要我们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接受最前沿的各种法规知识,这些法规的学习是专业知识自如运用的前提,是从心所欲而不逾之矩。

还有各种法规政策的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学视野。在我们的学科设置中,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就说明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视野。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它解释诸如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等问题,同时,宏观经济学还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等。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能放眼整个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明白其中奥妙,同时还要能够聚焦于某个组织、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能为之在经济社会上作出决策,并且还能预设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分不开的,让我们拥有了考虑经济问题的视角,也就是要注意全景与焦点的整合,套用一句俗语就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3 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原本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行词语,它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在倡导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软实力,所谓大学生文化软实力就是完善的自我形象所形成的个人的文化实力。

作为会计学大学生,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应该是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道德品质就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作为个体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依存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条件,也有赖于人的价值观。作为会计学大学生,我们未来的职业方向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金钱打交道。当我们拥有了一定专业知识,拥有了一定的法规的领悟力、解读能力,那么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将会比别人拥有更可能的机会去获得不义之财。

有一个会计犯罪的个案:北航会计周某某在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她利用职务便利,采取私自涂改或重复填写收据、使用私自领取的正式收据或已作废的收据等方式,收取保育费、托补费等费用并截留自用。

从这个个案看来,3年时间,周的心理历程只有她自己知道,但不管怎么说,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顺其自然,定是她的道德准则出了问题,她的道德品质才如此恶劣。可以相信,她刚开始工作,或者说她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她原本不希望自己会是这样的结果,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她的文化软实力不够深厚。

会计职业犯罪,其发展路径大概有两种: ① 由小偷小摸到贪婪成性; ② 因为别人的富裕而嫉妒导致的心态失衡,所以铤而走险。对于会计人而言,如果价值观不当,不能经受住社会个别不正之风的影响,比如虚荣、贪婪、自私、嫉妒等,那么拥有单位的核心信息,在自制力失衡的情况下,一定会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如何来平衡这样的失衡,不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不是我们拥有的各种法规解读能力,而只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我们会计学大学生来说,文化软实力,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慎独”的情怀。“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如此的道德修养真正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其次,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坦荡。这个“道”就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生活的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我们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

还有,文化软实力还是一种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心理调节能力。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事件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个人所处的环境,尽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个人能力能改变的现实,从而去良好地适应,并使情绪积极而稳定,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不要冲动,而能让这种调节能力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所以会计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就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还有自我心理调节的积极力量。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会计学的本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使用能力,能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对丰富的法律知识的驾驭中,在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保驾中,我们一定可以自由自在地提高专业的实际使用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迈尔斯. 心理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洪生伟. 论我国标准化人才的专业设计、知识结构和核心课程[J]. 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3] 李飞,单明明,刘明. 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信息,2009(15).

[4] 夏章霞.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框架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王欣

上一篇:生物学教学下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工业初中物理习题解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