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扶贫工作论文

2022-04-17

一、立足扶真贫,精准识别对象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准确把握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对象准确、原因不清楚,就容易引发攀比、造成不公平,导致做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一)深入调研,摸准对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山区扶贫工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区扶贫工作论文 篇1:

袁贵仁调研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工作

本刊综合消息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推动教育部牵头联系的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做好滇西扶贫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8月8日至1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率调研组赴滇西边境山区调研。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会见了调研组一行。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一同调研。

袁贵仁实地考察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3州市的部分县区,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了解当地近年来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怒江州是滇西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山大沟深,道路崎岖,群众贫困面大。袁贵仁来到泸水县洛本卓乡托拖新村和福贡县架科底乡阿打村,与基层干部交流,慰问贫困农户,讲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发展经济,改变贫困面貌。在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大蒿村,袁贵仁实地调研了当地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当地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和举措。在德宏州芒市风平镇龙井村,袁贵仁认真听取当地实施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的汇报,并与村民亲切交谈,祝福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调研期间,袁贵仁还深入滇西6个县区的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了解当地办学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信息化等情况,实地查看学生宿舍和学校食堂,重点了解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以及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学校的管理方式、供餐营养搭配、学生生活费收取等详细情况。

秦光荣与袁贵仁会见时说,教育部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的牵头单位。袁贵仁部长这次深入云南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滇西地区进行调研,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云南教育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关心。秦光荣希望,教育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云南的发展,在推进滇西连片扶贫开发工作中,重点在改善发展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加大人才培养4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推进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对云南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重点帮助解决云南在高校债务化解、引进教育名家大师、开放大学尽早挂牌、扩大贫困地区学生免学费覆盖面、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和农村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全覆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袁贵仁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加深了对云南的了解,为云南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而鼓舞,为基层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感动,为贫困地区群众思富思发展的愿望所感染。教育部作为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的牵头部门,将充分发挥教育部的资源优势,选派一批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的人才来滇支持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和教育事业发展;充分调动国家各部委的积极性,支持滇西扶贫攻坚开发;充分协调事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滇西连片扶贫开发和云南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支撑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使滇西边境地区成为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示范区、走在前列,让滇西边境地区的群众在中央的关怀下过上更好的日子。

山区扶贫工作论文 篇2:

推进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多维路径

一、立足扶真贫,精准识别对象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准确把握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对象准确、原因不清楚,就容易引发攀比、造成不公平,导致做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

(一)深入调研,摸准对象。最近几年,每年都在进行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但是由于建卡贫困户除子女读书可享受优惠政策外无其他优惠,基层在确定贫困对象时重点倾斜向有子女读书的农户,导致当前的建卡贫困户并不完全准确,且此类情况占比较高。为此,驻村工作队要与镇村干部一道进一步细化前期摸底,做好入户调查、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基础工作,把非贫困户剔除去,把真正的贫困户括进来,精准识别扶贫人群,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切实做到脱贫一户销号一户。

(二)找准病根,制定规划。在摸底过程中,要深入每村每社、每家每户,详细掌握各村各户情况,理清致贫原因。并根据实际,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协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拟定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脱贫计划。脱贫计划和方案要立足实际,体现个性化、菜单式、可操作,不能好高骛远、纸上谈兵。

(三)强化统筹,综合施策。一是要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村是脱贫扶贫的重点,但是一个地方的贫困村毕竟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囊括所有的贫困户。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全县135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只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30%左右,还有70%的贫困对象在非贫困村。如果只把人力、物力、精力和政策放在贫困村,那么就会造成面上的不公平,从而也就无法做到真正的精准和按期脱贫。二是要统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户是相对的、动态的,除需要政府托底的深度贫困对象外,尽量不要出台针对到户到人的优惠政策,要将资金投入到项目上、产业中。

二、着眼治贫根,精准发展产业

持续稳定的脱贫致富需要增强造血功能,重点是要有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一)科学选择产业,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选择一个效益好的产业是脱贫扶贫的关键,传统的洋芋、红薯、玉米等产业效益低下,无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一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一方面要对那些吹糠见米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让脱贫早见效、早摘帽,同时要注重培育可以长期发展、长远增收的产业,让农民增收不返贫。二是注重特色,发挥效益。渝东北地区要重点推进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三是前期扶持,后期指导。产业确定后要针对贫困户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免费发放苗木、肥料或者奖励性扶持等途径,在前期投入上进行支持。同时,对农业产业,要组建科技助耕队,开展实用田间技术培训指导,确保产业科学发展;对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要加大餐饮管理、厨艺等方面的培训。

(二)改进经营方式,解决效益差的问题。一是合作社带动模式。依托公司或企业,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脱帽。二是家庭农场模式。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当集中到农户的土地流转,打破原有的土地界限,解决“插花田”,以小型的家庭农场模式进行种植。

(三)对接销售市场,解决怎么卖的问题。选择产业、发展产业是基础,卖出产品、增加收入才是关键和最终落脚点。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贫困山区的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购买生产生活用品也不方便。发展农村电商,既可以让农民购物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农民直接与大市场对接,更好的卖出农产品。二是打造特色品牌。要针对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强化技术管理,注重体现“绿色环保”、“有机”、“非转基因”、“富硒”等概念,创造好品牌和生态特色,加强产品包装和营销,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三、突出解民难,精准改善民生

(一)强化基础建设,便利生产生活。脱贫难点在远郊县边远村,制约的关键是基础设施差。一是统筹规划。政府要统筹各个部门的资金、项目,编制统一的项目库,并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建设时序,把项目明确到村、时序明确到点,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杜绝重复建设和扎堆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统筹投入。由于各村条件不同,规划项目时要做好村与村之间的统筹,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单纯的给每个村划多少钱、多少项目,而要按照“八难八有”的标准,结合各村实际,以项目承接资金,统筹分配,差的村多投入,农民盼望迫切的项目先建设。三是统筹建设。农村项目建设历来存在“投入多、效果差,建得多、质量差”的问题。因此,对于扶贫建设项目,要坚持“规划从群众中来、建设群众实施、质量群众监督、验收群众参与”的原则,同时对除大额投人公正招标外,其余小型基础设施项目要实行政府给项目、农民自建的方式,这样既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增加农户务工收入的效果。

(二)强化社会保障,破除关键致贫因素。一是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要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将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享受资助参保、普通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等医疗救助政策待遇,尽量避免“生一场病,贫困好几年”的现象。二是着力解决因学致贫。要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免除学费等多种途径,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帮扶,要避免因学致贫的现象,更要避免因为贫穷而放弃上学的情况。三是完善兜底政策。要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有机衔接,贫困人口中没有劳动能力、需要由社会保障进行“兜底”的,通过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将其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三)强化公共服务,推动办事不出村。农民去镇、到县办事花工费时,成本高、怨气重。一是改革行政审批,推行网上办公,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办事网络体系,在行政村建立集党务、政务、事务、服务、商务“五务合一”的办事平台,改变过去农民办事“分层级奔跑、分部门报批”的繁琐程序,做到办房产证、结婚证等就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完成,实现“一网式”办公、“一站式”办结,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让数据多跑、让群众少跑”。二是大力实施电子商务、金融网点、农资超市“三进”贫困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金融机构到贫困乡镇、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方便群众办事。

四、注重聚合力,精准实施帮扶

扶贫攻坚战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对接捆绑机制,不脱帽不脱钩。

(一)强化政府推动。要对各级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制定脱贫脱钩的责任体系,明确帮扶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切忌凑人数看热闹走形式。因此,对于驻村工作队,一定要选那些能吃苦会做农村工作的人参与,滥竽充数者宁可不要。下村之后要下得去蹲得住,能进农家门、会理农家事,帮忙出点子,谋良策,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协调解决增收脱贫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借外力找出路,扶助发展抓产业。同时,在完成攻坚任务后,要充分利用好三年的稳固期,继续坚持责任体系不变、扶持力度不变,让脱贫户稳定增收,提升抵御返贫能力。

(二)加大社会互动。要注重用好社会资源,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投身扶贫攻坚。一是引领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本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作用,让他们帮助贫困乡村户谋划产业、传授技术、提供务工岗位,采取订单扶持,带动贫困户增收,真正起到外力助推的作用。二是结对帮扶。对部分深度贫困户,除政府兜底外,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结对帮扶,增强扶贫合力。三是社会引导。要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好村民评选等活动,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引导村民自主创业、主动作为,避免要低保、争政策的不良陋习。

(三)增强农民主动。扶贫先扶志,脱贫脱帽关键还是要靠农民自己。一是观念上转变。要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调动他们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主动用好各项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二是能力上增强。就业难导致贫困是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要针对贫困人口重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学会挣钱本领,强化智力扶贫;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贫困人员,优先使用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

作 者: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作者:罗启辉

山区扶贫工作论文 篇3:

扶贫工作队队长“兼职”当老师带 领机器人走进山区小学课堂

最近一段时间,王屋镇大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增增有了一个新称号:周老师。原本见面喊他“周叔叔”的大路小学的孩子们,现在远远看见他就喊“周老师好”。

事情还要从今年1月份说起。

扶贫工作队队长给山区孩子当老师

周增增是济源市科技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1月份与同事一起去大路村驻扎扶贫。大路村虽是贫困户不超过5户的非贫困村,但驻村扶贫工作仍不轻松。虽然已经提前对村子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但是刚到村子的周增增一行还是有种“两眼一抹黑”的感觉。

既然来了,就得有所作为,就得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周增增一行跟着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访问,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并熟悉之前工作队的工作,全方位了解大路村的现状。

驻村扶贫,吃住在村。周增增一行平时就住在大路村,吃饭则在大路村小学与学生们一起。几顿饭吃下来,周增增对大路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大路小学有一到六年级,平均一个年级一个班,每班学生在20人到35人。语数英、体音美、微机等课程都有。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大路小学的孩子们对一些新的事物和课程也是充满着好奇。

“要是能给孩子们做些什么就好了。”周增增心里暗自盘算着。1月底,济源市科技馆馆长陈往河来大路村查看扶贫工作进度,周增增便把大路小学的情况汇报了上去。

“扶贫先扶智,咱们不仅要扶贫还要扶教育。市区不少孩子都接触过或正在接触机器人制作课程,那咱们就跟校长商量下看能不能给孩子们开个乐高机器人的课程,义务教孩子们学习电脑编程,做机器人。”听闻周增增的汇报,加上济源市科技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机器人培训班,义务教小学生学做机器人,周增增本人又是机械制造专业的研究生,此前曾在培训班给其他学生讲过课,陈往河便产生了这一想法,并当即找到了大路小学校长王发宽,几人一拍即合。

下一步还将建创客工作室

今年春季一开学,大路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孩子们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课程表上多了一门机器人制作课,讲课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时常在学校看到,与他们一起吃饭的“周叔叔”,这让他们激动不已。

3月初的一天晚上,三年級的24名学生体验周增增的机器人制作课。看着摆在桌上的设备,同学们兴奋又好奇。已经提前几天做好PPT、备好课的周增增站在讲台上,他讲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带劲儿,学生们几个人一组在周增增的带领卜制作机器人。待周增增 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本计划1个多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孩子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下 课了还有人恋恋不舍地问周老师下 节课到什么时候。大路学校三到五年级的孩子大多是住校生,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科,周增增的课程被安排在了晚上6点到8点。

白天在村里扶贫,晚上到学校扶教育,虽说有些辛苦,但周增增却觉得很充实。“能帮孩子们开眼界,增长知识,再辛苦也是值的。”周增增说,了解到孩子们对机器人制造课程很感兴趣,济源市科技馆已经与大路小学商量着在这里建一个创客工作室,专门供孩子们学习机器人制造方面的知识。

“我们在大路村的扶贫期是两年,这两年不仅要教孩子学这门课,还要着重培养一名老师,等到我们的扶贫队离开了,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教。”周增增说。

作者:李亚楠 崔瑶

上一篇:音乐视觉艺术论文下一篇:体育艺术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