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小水电在可再生能源中以其资源丰富,开发技术成熟而受到普遍重视。关键词:小水电;特性;作用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达1.28亿kw。据新华社消息:目前我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座,总装机容量5512万kw,年发电量1600多亿kw,约占中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区生态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区生态建设论文 篇1:

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规划与生态建设措施研究

摘要:北京山区是首都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已成为山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应积极开展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建设清洁生态小流域,采取多种生态建设措施,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此,本文依据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具体的山区生态建设措施,以期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北京山区 水土保持规划 功能区划 生态建设措施

0 引言

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并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明确把水土保持列为生态保护十大重点课题之一,成为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1]。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端,全市总面积16.410km2,其中山区10.072km2,占61.4%,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27km2[2]。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3],也会对首都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北京山区是首都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已成为山区建设的主要任务[4]。因此,应积极开展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建设清洁生态小流域,采取多种生态建设措施,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充分发挥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供给功能。然而,目前有关水土保持规划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小流域尺度[5-7]或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应用[8-9]的研究,省市级别的水土保持规划特别是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与相关生态措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具体的山区生态建设措施。

1 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建设清洁生态小流域、人水和谐小流域、绿色产业小流域”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工程、管理等手段和措施,提高山区生态涵养功能,促进山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与布局

如图1所示,规划范围为北京市全部7个山区县的山区部分,共划分为4个区。

2.1 密云怀柔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Ⅰ区)

主要包括密云、怀柔的大部分山区、东北部山区以及昌平北部部分山区。总面积约3,961平方公里,其中密云水库上游面积约3,436平方公里,怀柔水库上游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共约涉及201条小流域。

2.1.1 规划区主要特征

本区北部和西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多为中山和低山,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原生水土流失严重且治理难度大。主要岩石为花岗岩、石灰岩和火山岩,土壤以淋溶褐土为主。植被多为灌草,覆盖率在70%左右,人口密度一般为50-100人/平方公里。

本区南部的怀柔水库上游和东部密云水库上游境内多为缓坡丘陵区,人口密度较大,为200-400人/平方公里,土层相对较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人为活动频繁,地表植被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严重。

本区北部有汤河盆地。云蒙山地区为全市暴雨中心之一,中南部和西南部泥石流沟道众多。

2.1.2 规划总体思路

本区西部和北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区,以满足城市发展对水源和水质的要求为目标,以水源保护为核心,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拦沙坝、护村护地坝等工程,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移民,严格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采取封禁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涵养水源。

东部密云水库上游和南部怀柔水库上游缓坡丘陵区作为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以保护饮用水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采取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2.2 燕山水土保持区(II区)

包括平谷山区的全部、密云怀柔水库下游及山前地带、昌平的大部分山区。总面积约2,416平方公里,约涉及127条小流域。

2.2.1 规划区主要特征

本区西、北部乡村旅游度假设施建设较快,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部平谷山区土层较厚,人为活动频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畜禽养殖较为发达。本区人口密度较大,一般为400-600人/平方公里。

2.2.2 规划总体思路

本区东部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核心,建设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經济效益有机统一。

本区西部和北部以预防保护为核心,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同时采取封禁治理等措施,加强植被的保护,营造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绿色产业。

2.3 太行山水土保持区(III区)

包括门头沟和房山山区,以及丰台、海淀和石景山的山区部分。总面积约2,992平方公里,约涉及169条小流域。

2.3.1 规划区主要特征

本区多为中山和低山,山高陡峻,土层浅薄,植被多为灌草,采石场和煤矿较多,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本区西部有东灵山、百花山和十渡风景区,其中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全市最高点,房山猫耳山东北为全市暴雨中心之一。本区人口密度一般为50-100人/平方公里。

2.3.2 规划总体思路

本区西部高山地区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小治理,大封禁”,在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同时,加强沟道整治和村镇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中东部地区要加强小流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遏制开矿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生态移民,加强采空区搬迁力度。

2.4 妫水河流域水源保护区(IV区)

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1,049平方公里,约涉及50条小流域,西部有妫水河川区。

2.4.1 规划区主要特征

本区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邻官厅水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妫水河自东向西注入官厅水库。周围山地,中部盆地,山地与盆地过渡地带为黄土覆盖冲积地貌或起伏不大的石灰岩丘陵。山麓、山区以人工植被为主,林木覆被率为67%。妫川盆地人为活动频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种植业和畜禽养殖较为发达。本区人口密度约170人/平方公里。

2.4.2 规划总体思路

妫水河川区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无公害农业和绿色产业,保护和恢复湿地,加强点面源污染防治。山区要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3 生态建设措施

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思路,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治(污)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防治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重点做好山前丘陵岗地、河道沿线和水库周边及上游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地区的清洁生态小流域建设工作,涵养水源,改善环境,支持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 分区治理规划

如图2所示,对四个分区进行分别治理和规划。

密云、怀柔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87条,其中新增治理60条,改善提高27条。

燕山水土保持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50条,其中新增治理35条,改善提高15条。

太行山水土保持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48条,其中新增治理30条,改善提高18条。

妫水河流域水源保护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6条,其中新增治理15条,改善提高1条。

3.2 主要治理措施规划

3.2.1 生态修复措施

在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地区实施封禁治理工程,通过封禁培育,充分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在各小流域最上游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以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目的。主要在封山育林范围和出入封山育林区的路口设置防止家畜进入的路障和警示牌,杜绝在封山育林范围内从事放牧等人为活动;在植被状况较差的地区,实施人工播種、栽植等措施,以促进植被恢复。

3.2.2 生态治理措施

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山麓、坡脚等农业生产区域,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在村庄及旅游景点等人类活动和聚居区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人居环境。

3.2.3 生态保护措施

以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为重点,保育植被,恢复湿地,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

4 结语

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完成和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治理全市的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生态建设成果,以适应北京宜居城市定位和小康社会的要求。当然,工作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资金、科技和法律保障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林助金.“十一五”为水土保持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5.44-45.

[2]陆大明.段淑怀.北京市数字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7.9.55-57.

[3]毕小刚,段淑怀,李永贵.等.北京山区土壤流失方程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4).6-13.

[4]刘大根,姚羽中,李世荣.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J]. 中国水土保持.2008.8.15-17.

[5]唐莉华,张思聪.北京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模块开发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4.4.28-31.

[6]张永江,张瑞.水土保持规划中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以三川河流域为例[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1.16-18.

[7]缪驰远,何丙辉,陈晓燕.多目标线性规划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石柱县密麻沟小流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223-227.

[8]李军虎.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标准化.2008.24(1).46-48.

[9]陆芳春.包中进.线性规划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4.114-15.

作者:周 嵘

山区生态建设论文 篇2:

浅谈小水电的特性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小水电在可再生能源中以其资源丰富,开发技术成熟而受到普遍重视。

关键词:小水电;特性;作用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达1.28亿kw。据新华社消息:目前我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 000座,总装机容量5 512万kw,年发电量1 600多亿kw,约占中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 %。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介绍,小水电是指装机容量5万kw以下的水电站。我国小水电资源区位分布与相对贫困人口区位分布基本一致。小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宜,技术成熟,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可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在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统计显示,目前小水电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累计解决了3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小水电地区的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 %提高到2009年的99.60 %,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小水电不仅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电力应急保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小水电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水能开发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实现减排目标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紧缺,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达5.42亿kw,目前开发程度仅为36 %,潜力巨大。我国政府已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 %至45 %,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最直接的低碳能源生产方式,小水电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过多年发展,小水电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小水电的发展不再是简单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上的发展,而是系统有效的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如何大幅度解放生产力问题的重要课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结合江河治理开发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培育和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面从一个县(甘肃省合作市)具体分析小水电的特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基本情况概述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甘肃省43个国扶贫困县(市)之一。辖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交结,地形呈沟壑纵横的峡谷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寒冷阴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3 000~4 000 m之间,平均海拔3 400 m,年平均降水量530 mm,极端最高气温30.40 ℃,极端最低气温-28.50 ℃,年平均气温2 ℃。该市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县级市,共辖六个乡、四个街道办、37个行政村,16个居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 426人,总户数24 229户。总面积2 670 km2,境内畜牧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合作市水能资源普查结果:境内有洮河干流及大夏河诸多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1.70万kw,技术可开发量11万kw。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合作市小水电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合作市的五大优势资源之一。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偏辟,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地方财政拮据,建设资本投入十分窘迫,大量的优势资源难以有效开发,根据甘南州经济发展纲要,甘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以水电资源开发为先导,全面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思路,近年来该市坚持“以水兴电、以电兴州”的开发原则,采取招商引资等办法,加快开发水电资源,以小水电开发建设为依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地区经济发展培植新的财源,从而全面拉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3座小水电站,其中峡村电站装机容量7 500 kw(3×2 500 kw),年发电量3 076万kw·h;安果尔电站装机容量25 200 kw(2×12 600 kw),年发电量8 737万kw·h;赛吾多电站装机容量20 000 kw(2×10 000 kw),年发电量8 283万kw·h。全市水电开发利用量达到5.27万kw,占可开发量的47.90 %。

2 建设发展小水电的必然性

2.1 小水电是利用太阳能通过水文循环从而可以不断获得的一种非消耗性可再生能源 小水电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区和农村,直接为农村、农业、农民和地方经济及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有效解决老、少、边、山、穷地区资源、环境、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呈现较强的公益性;

2.2 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涉及整条流域的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利用,不仅为地方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能源,而且对下游的防洪、灌溉、供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资源属性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着重要的基础性;

2.3 小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地供电的特点,可以填补国家电网的空白,而且对于大电网难以覆盖、也不适宜长距离输送供电的偏远山区来说,小水电可以充分发挥发供电成本低的特长,向这些地区提供廉价电力,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强和培育“造血”功能,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功能;

2.4 小水电运行可靠和灵活,包括在负荷突然变化时迅速启动和停机,增加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5 小水电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其开发建设具有显著的群众性和社会性,适合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开发;

2.6 小水电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廉价能源,较之使用其它燃料的能源,小水电的经济可行性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从合作市小水电到户电价0.51元/kw·h以及小水电上网电价0.23元/kw·h来看,逐步开发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的小水电资源,解决农村用电和实施以电代燃料,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是十分经济可行的。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小水电应当以最经济的方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在开发小水电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比较好地解决了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3 建设发展小水电的作用

3.1 小水电的经济效益分析

发展小水电,对加快老、少、边、穷、山区的经济发展来讲,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培育优势产业,又带动相关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统计该市安果尔水电站总投资18 000万元,2007年7月建成后累计发电33454万kw·h,实现上网电量32 785万kw·h,实现销售收入7 442万元,上缴利税近800万元。

3.2 小水电的生态效益分析

3.2.1 小水电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它基本上无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微不足道,不但可避免环境上的负效应,且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小水电,对减少和遏制环境污染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来看,开发利用小水电符合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大量使用小水电电能,可免除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废水、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可广泛实施以电代燃料,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尤其对巩固两大生态工程成果更为需要。以安果儿水电站为例,经过大量细致的前期申报,2007年4月10日,在与国际买家——荷兰MG碳投资组合签订碳减排量购买协议后,获得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注册,顺利搭上了CDM项目快车。据统计,该水电站自2006年建成发电后,年实现减排76 632吨二氧化碳当量,可获得78.10万欧元的减排收益。按照合同规定的交易价格计算,该项目在2007年到2013年的6年间,将获得不低于460万欧元的减排收益,可缓解还贷压力,为小水电站的融资发展开启成功的大门。

3.2.2 小水电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我国的小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天然林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区和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及主要的水土流失区,这些地区开发建设小水电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合作市自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大力发展了小水电代燃料措施,全市24 229户城乡居民中,使用电炊为能源烧饭、烧水及取暖的有8 960户,电炊户率达到37 %,年户均生活用电量达到757.60 kw.h,这些措施每年可减少生活用薪近3.50万m3木材蓄积,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生活中对森林和植被的依赖性,有效地遏制了人为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推进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顺利实施,对保护环境和涵养水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全国来看,在全国农村小水电供电区,使用电炊的居民约2 000万户,每年减少的木材砍伐量相当于近四座小兴安林1年的木材产量;全国实现初级电气化县的森林覆盖率15年来平均增长9.80个百分点,比全国整体水平高5.4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小水电的建设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3.3 社会效益分析

①加快了农牧民和少数民族地区致富的进程。贫困是社会经济和文化落后的表现,尽快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世纪性命题。合作市地处偏远的青藏高原,草原上的各族人民长期饱受艰苦生活的煎熬,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油灯粪火,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随着水电资源的不断开发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市乡、村、户通电率达100 %,全市年用电量达到6014万kw.h,人均年用电量达到643.80 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757.60 kw.h。电能的使用程度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偏远贫困山区的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草原上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牵着龙王走,水往高处流”的梦想实现了,农牧村文化娱乐设施得到快速发展,电视、电冰箱、VCD音响、电暖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国际时事、世界新闻、科学技术、致富信息传变了村村寨寨,白天寂静的山村可以听得到马达的轰鸣,夜晚群山环抱的村庄电灯闪亮,加快了藏区脱贫致富的进程。

②带动了地方百业兴旺,经济繁荣。过去在我国电力长期短缺的情况下,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十分困难,中央电力企业无力,也不愿涉及解决这些地区的供电问题。这些地区经济要发展,群众要脱贫致富,电力必须要“先行”。客观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必须立足本地水力资源,坚持自力更生,以治水办电相结合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在广大地区培育了生产能力,形成了造血机能,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和直接动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及百业的兴旺发达。

③小水电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合作市是安多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内地通往藏区的大门和通道,这片区域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进步,直接影响甘肃全省的繁荣稳定,影响着相邻藏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多年来的小水电发展与建设给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稳定与发展是民族地区最根本的问题,大力发展小水电、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别的发展,才能提高各民族的物质文化水平,才能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和促进安居乐业,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富强。

作者:张喜民

山区生态建设论文 篇3:

祁连山森林健康状况初步调查分析

摘要: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活力下降,服务功能降低,维护系统的外部输入增加,系统经营管理选择单一,对邻近系统的破坏加大等健康受损症状。藉此,提出加快山区生态建设,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快退化林地和草原植被恢复进程等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森林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受损症状;祁连山

作者:汪有奎 郭生祥 袁虹

上一篇:魏晋玄学发展论文下一篇:通信安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