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发展论文

2022-04-20

闻一多中学是在浠水县巴河镇闻一多先生曾就读的私塾“绵葛轩”和闻氏宗祠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113年的办学历史;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但是,这所农村普通高中,同样受到了撤并风潮的影响,差点“消失”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普通高中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普通高中发展论文 篇1:

博雅专业高中:破解农村普通高中发展困局之实践

[摘要]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以系列改革破解普通高中面临的“招生难”“升学难”等诸多发展困局,创生“基地+校园”双轨制办学模式,探索“专业课+文化课”教学模式,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变,由“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转变,使“学困生”的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越,成为高考的胜利者,从而焕发出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博雅专业高中;博雅教育;博雅文化;课程改革;办学模式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02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纽带,是学生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既是个性和才能逐渐显现的黄金期,又是抉择今后學生人生不同发展的关键期。要办好高中并不容易,尤其是办好农村普通高中更加不易。笔者从事农村高中教育教学25年,尤其是担任农村普通高中——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第三中学校长13年以来,经历了许多艰辛与磨难,本文通过对其创业历程的系统梳理,力图从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寻找答案,尝试就推动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理性分析中解读普通高中之困

众所周知,到农村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其中考成绩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许多学生感到前途无望,对未来没有信心,让这样的学生挤上高考的独木桥,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农村普通高中如果盲目推崇大众化的价值取向,跟重点高中抢优质生源而不得、比高考升学率而居下,只会迷失方向,陷入办学难、招生难、育人难、教学难、升学难和生存难等诸多困境。

(一)生存之困

从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获悉,2013年全国高中减少643所,在校生减少101.29万人;2014年全国高中减少548所,在校生减少199.27万人;2015年全国高中减少732所,在校生减少132.96万人。这一数据表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还有一部分学生放弃读高中,导致高中生人数连续3年减少。能否招到学生、能招多少,是农村普通高中面临的问题。10年来,全国各地的普通高中陷入办学规模大面积萎缩的困境,甚至危及普通高中的生存,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前途之困

有些学生和家长缺乏对兴趣、爱好、潜能及未来职业发展等因素的理性考量,盲目地从功利的角度对高中学习和未来职业方向进行选择,导致许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要求转专业,也有部分农村大学生对专业不满而选择复读,更有一些农村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不仅增加了农村高中教育的成本,也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更增加了农村学生人生成长与发展的成本。

(三)办学之困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又是学生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具有强烈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1]。而手段单一、内容同一、高度同质化的普通高中教育使高中生的特长和潜能难以发挥,不熟悉除了高考科目以外的知识技能,影响其未来发展,造成大学毕业找工作难、诸多行业人才缺失等困局。

(四)求学之困

随着各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农村学生及其家长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各地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进入了重点高中,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入学成绩低、高考升学难,导致他们放弃了读普通高中,因而许多地方出现了“重点高中挤不下、普通高中空荡荡”的困局。

(五)育人之困

2008年吉林省高中招生改革,按分数分流,成绩差一些的学生都被分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给全省的普通高中教育带来了压力,让普通高中的学生感到来这里的多数是成绩不好的,心里备受打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学习成绩低下、自卑感很强、自信心极差,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从家庭角度分析,农村许多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抚养造成对学生的过分偏爱,缺乏对他们正确的思想教育,从而使这些学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从思想角度分析。这些学生目无组织纪律,性格偏激、无责任意识,无学习热情,无奋斗目标;从成长经历分析,这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兴趣爱好分析,许多学生沉迷于网游、微信、QQ、打扮、早恋等中不能自拔。诸多问题给高中育人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在办学方略上探索破解困局之策

东丰县第三中学始创于1980年,位于中国梅花鹿之乡——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是一所接收全县中考成绩在1100名以后的学生的农村普通高中,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系列改革破解诸多发展困局:改革办学方略,破解方向困局;改革办学理念,破解育人困局;改革教学思路,破解升学困局;改革办学模式,破解发展困局;改革课程体系,破解生存困局;改革教师结构,破解师资困局;改革校园文化,破解倦怠困局;改革管理体系,破解治校困局。学校由过去“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普通高中改革为“文理兼修、才艺特长”的专业高中,以“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成人,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从而焕发出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机与活力。创生“基地+校园”双轨制办学模式,探索“专业课+文化课”双轨制教学模式,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变,由“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转变,变小科为大科,变副科为主科,变劣势为优势,使“学困生”的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越,成为高考的胜利者,给学子铺设光明的道路。东丰县第三中学现已发展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教学质量最好、办学规模最大的农村普通高中和最大的美术教育基地,校园占地面积33 284㎡,建筑面积24 481㎡,高级教师75人,中级教师88人,学生2 673人,教学班48个,其中专业班27个。

三、在办学理念上凝练破解困局之道

育人先育心。在探索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艰苦创业中,逐渐蕴育出适合东丰县第三中学发展的博雅教育理念:博——博爱、博学、博观、博艺;雅——雅量、雅言、雅行、雅趣。博雅是全校教师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三中人以“博雅而达观、格物而致知”为校训,秉持“博雅立校、博爱治校、博学强校、博艺兴校”的办学方略,形成“博艺而求精、经世而致用”的校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教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风。熔铸博学精神、蕴涵博雅理念、润泽博爱关怀、滋养博艺教学,形成“一主两翼、三轮驱动、四线齐飞”的博雅办学格局,即以博雅专业特色发展为主体,以“专业课+文化课”建设为两翼,实施“文化驱动、思想驱动、课程驱动”的三轮驱动,重点打造“美术、体育、音乐、传媒”4个专业特色教育品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面对育人困局,把握一个“雅”字

秉持“倡导雅量、引领雅言、规范雅行、崇尚雅趣”的德育策略,以“装束淡雅、外表文雅、欲望清雅、追求博雅、谈吐儒雅、举止优雅、仪态典雅、气质高雅”为博雅学生标准,引领学生成长,让“雅”文化真正入心入脑,渗入灵魂、融入血液。用“雅量”解决学生矛盾,打架的学生少了,校园氛围就逐渐祥和了;用“雅言”引领学生说话,骂人的少了,相互问好就逐渐成为习惯了;用“雅行”规范学生行为,淘气的少了,文明礼让就蔚然成风了;用“雅趣”引导学生爱好,玩网游的学生就逐渐减少了,参与高雅活动的学生就增多了。

(二)面对教学困局,把握一个“博”字

秉持“博爱为基、博学为本、博观为体、博艺为用”的教学策略,开展“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是以博爱为基。以“爱满天下”的博爱胸怀弘扬爱学校、爱学生、爱专业、爱课堂的博爱精神。二是以博学为本。倡导教师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博学积累丰厚的专业素养。比如,美术教师熟悉几位油画、国画大师?他们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是什么?中国历代十大名画、十大书法是哪些?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三是以博观为体。教师要“见多识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四是以博艺为用。教师要多才多艺,美术教师要精通水彩、素描、速写等各种绘画形式;音乐教师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体育教师要田赛、竞赛、球类项目都能示范;文化课教师要精通板书技能、板画技能、出题技能、编写教材技能、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技能等。另外,每年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让大家都来展示各自的教学技能。

(三)面对专业困局,把握一个“艺”字

确立“培养艺德、涵养艺品、滋养艺术、达到艺精”的专业教学策略。首先,把“艺术教育”作为博雅专业课程开发的主线,在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轨的过程中,运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艺术教育蕴含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抑制他们的厌学情绪,激发其积极性。其次,学校倡导教师“一专多能、博采众长”,提倡学生“一技之长、经世致用”。专业教学中绘画的技艺、书法的技艺、唱歌的技艺、弹琴的技艺、舞蹈的技艺、播音的技艺、表演的技艺、运动的技艺等诸多技能的核心都在一个“艺”字上。因此,每年都要围绕“艺”字开展系列活动。如,“走进大师”培养艺德;“观摩大作”涵养艺品;“搭建平台”滋养艺术;“组织大赛”达到艺精等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欣赏艺术、热爱艺术、创造艺术的人,这是博雅教育的境界。

(四)面对理念困局,把握一个“悟”字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三中人感“悟”到博雅教育是办学最重要的品格、思想和灵魂,办学的思想理念影响师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和命运。从育人的品质来说,博雅教育充满艺术关怀,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和喷涌,让才艺之花尽情绽放;从育人的成效来说,博雅教育充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博雅”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对于领导来说,“博雅”是一种气度、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对于办学来说,“博雅”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对于教师来说,“博雅”是一种品格、一种品位、一种品牌;对于学生来说,“博雅”是一种修养、一种修行、一种修炼。

四、在学校文化上熔铸破解困局之魂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建设博雅校园文化是为了熔铸学校特色发展之魂,追求博爱的育人理想,熔铸博艺的专业精神,恪守博学的治学态度,至臻博雅的文化品位。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打造经典、量力而行”的总体方针,引入学校文化SIS规划,运用博雅整体形象传播系统,将博雅办学理念与校徽形象传达给学校师生与社会大众,把东丰县第三中学打造成博雅专业学校,进而发挥“内铸品牌,外树形象”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學校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博雅学校SIS规划主要划分为博雅理念识别系统(MI)、博雅行为识别系统(BI)、博雅视觉识别系统(VI)、博雅环境文化系统(EI)4个模块。多年来,学校建成了有品位、有特色、有思想、成体系的校园文化,迈出了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坚实脚步。

校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博雅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专业分明、各成体系;融汇古今、艺贯中西;理念精深、独具特色”等特点,师生作品长廊、书画名家真迹长廊、博雅理念长廊、艺术教育长廊、体育教育长廊、传媒教育长廊、核心价值观长廊、鹿乡农民画长廊、世界名画长廊、中国书画长廊、历代圣贤长廊、国学经典长廊、传统文化长廊、京剧脸谱长廊等20余个思想深邃、品位高雅的系列长廊纵横交错于博学楼、博雅楼、博观楼、博艺楼、博达楼、博技楼等教学楼的走廊里,楼梯间和校园里也是美不胜收。砖红色格调的学校建筑群气势恢宏、鳞次栉比,既有清华园的凝重低调,又有燕园的古典神韵,昭示学校发展如旭日东升,期许鹿乡学子走向辉煌。校园环境优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学区、基地区、文化区、生活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且幽雅祥和。这里已成为博雅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东丰县第三中学建设校园文化,一是打造一座以博雅艺术的典藏、展示、鉴赏、解读、教育与传播为主体的艺术馆,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升学需要;二是打造一座回顾、总结、展示三中13年特色教育发展历程、取得业绩的展览馆,总结和梳理13年来的办学经验和规律;三是打造一座系统诠释学校博雅办学理念和特色、传统文化和国粹、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殿堂;四是在展览选择上的定位主要以美术、艺术、音乐、传媒、体育高考项目为中心,以绘画作品为重点,完善高考科目各技能点、考点、知识点的挖掘,着力打造各专业特长科目高考的专业知识普及长廊;五是出版了东丰教育史上第一本博雅文化《VI手册》;编辑设计了第一本《博雅教育理念画册》;收藏了镇校之宝——《系列名家书画真迹》等等。

由校园文化引发建设文化校园的理念,即书香校园、书画校园、歌舞校园、音乐校园、运动校园、艺术校园、阳光校园、人文校园,让广大师生通过可观、可闻等多种途径,领略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芬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师生时时刻刻都受到博雅艺术、文化、思想、观念的滋养、启迪和熏陶。

五、在课程改革上打开破解困局之路

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更要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谋出路、谋发展。上天关上了学生学习成绩这扇门,专业高中就要给学生打开特长发展这扇窗,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以此为突破口,闯出一条办专业特色高中的路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奔跑跳跃各有所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特长把学生分成“美术、体育、音乐、传媒”四大类,实施专业特长教学,与学生的特长相对接、兴趣相对接、爱好相对接、潜能相对接;同时,与学生的升学相对接、生存相对接、职业相对接、前途相对接,学生、家长举双手赞成。就这样,我校陆续办起了美术专业特长班、体育专业特长班、音乐专业特长班、传媒专业特长班。学校注重专业基地设施与设备的建设,投资1013万元建设了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的博艺楼,建立了美术培训基地、音乐培训基地、体育训练基地,配齐了石膏像、画板、画架、铜管、民族乐器等一大批专业教学设施,购买和订阅了大量专业教学书报及杂志,布置了150㎡的专业教育展廊,专业特长教学由过去的“纸上谈兵”变为“基地练兵”,为专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创建专业特色课程和基地是对长期实行的课程体系的颠覆性改革,也是一次对统一育人模式的颠覆性变革[2]。为切实保障博雅专业课程体系有序、有效地建构和推进,保证课程的科学性、人文性、系统性和實效性,学校制定了《博雅专业高中课程建设方案》,在课程结构、课程开设、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制度,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是开设博雅特色化专业课程[3]。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美术专业课程开设了素描静物、素描头像、速写、色彩等课程;体育专业课程开设了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素质练习等课程;音乐专业课程开设了声乐、乐理、听音、视唱、钢琴等课程;传媒专业课程开设了普通话、电影评论、命题表演、才艺培训等课程,传承和弘扬我校艺术专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升学打下基础。二是开设开放式、研究性博雅拓展课程。以博雅教育为核心,以博学楼、博雅楼、博观楼、博艺楼等4栋教学楼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展4大系列课程,把4栋教学楼的20条走廊、8个楼梯间建成开放式、研究性博雅拓展课程基地,每条走廊就是一门课程,每幅作品就是一篇课文。“博学系列课程”主要是为润泽博雅教育思想、夯实传统文化底蕴和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每门课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新颖别致,融开放性、研究性、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于一体。“博雅系列课程”主要是为美术、体育、音乐和传媒等专业课做拓展服务的。“博艺系列课程”主要是为弘扬博雅文化、涵养师生艺术品位、提升艺术素养服务的。学校通过艺术课程这一核心,将艺术教育这一系统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得各要素相互联系、渗透、综合,各学科之间、各位教师之间、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互相配合、协作,初步达到了整体协调、顺利运作的效果。“博观系列课程”主要是为系列博雅社团服务的松散式兴趣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他们步入社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博爱志愿者服务社、博观读书社、博雅军乐团、博雅合唱团、博雅舞蹈团、博艺摄影社、博雅书画社、博学演讲社、博雅武术队、博雅科技小组等社团,开设的课程有琴、棋、书、画指导课;吹、拉、弹、唱辅导课,还有指导舞蹈、表演、戏曲、摄影、武术、演讲、科技等课程。

(一)2005年创办美术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美术天分、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学生进入美术专业特长班,开设结构训练、光影训练、虚实训练、整体关系训练、色彩关系训练、色调训练、构图训练、空间训练等课程,现有美术专业班17个,学生75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同学考入中央美院、中央民族大学、鲁迅美院等重点大学,996名学生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教师、服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数字媒体设计师、插画师、动画师等等。

(二)2005年创办体育专业特长班

选择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符合体育类考生体检标准,有体育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学生进入体育专业特长班学习,开设耐力训练、强度训练、力量训练、综合素质训练等课程,现有体育专业班6个,学生31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国际体育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体育专业。12年来,已有30余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大学,313名同学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体育教育、健身教练、舞蹈教练、瑜伽教练、健美操教练、专职教练、体育营销等等。

(三) 2009年开设音乐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音乐天赋、爱好、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入音乐专业特长班学习,开设基本乐理课、视唱练耳课、声乐课、钢琴课等专业特色课程,现有音乐专业生70多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声乐、民声、钢琴、电子琴、管弦、民乐、音乐教育、流行音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舞蹈等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同学考入吉林大学、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院校,94名学生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中小学钢琴教师、声乐教师、幼儿园早教老师、音乐创作人、编曲、电脑音乐后期制作人、艺术团或演艺团体演员、幕后工作者、自由音乐人等等。

(四) 2013年开设传媒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表演天赋和特长、文案潜能和兴趣,善于组织和策划的学生进入传媒专业特长班,开设普通话训练、电影评论写作、命题表演、才艺培训等专业特色课程,现有传媒专业班3个,学生13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戏文、编导、管理、史论、播表、技术等几十个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学生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238名学生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编辑、记者、导播、导演、监制、策划、编剧、撰稿人等等。

六、在破解办学困局中总结经验规律

13年来,是东丰县委、县政府的深切关怀唤起三中人汹涌澎湃的创新激情,创造佳绩斐然,是东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激起三中人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绽放特长教育硕果芳菲;13年来,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信念支撑三中人披肝沥胆、攻坚克难、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催生三中专业特长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13年来,是全心全意为鹿乡百姓服务的宗旨引领三中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出发,在培育“学困生、问题生、贫困生、留守生、单亲生、残疾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把国学经典、现代教育理念与农村普通高中的办学实践相结合,创生出独具匠心、成效显著的博雅办学特色、博雅教学范式及博雅办学模式。

(一)博雅专业高中的概念界定

我校创建博雅专业高中的落脚点是“专业发展”,特色是“博雅教育”。用博雅教育理念引领普通高中实现专业特色发展的高中就是博雅专业高中。博雅专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专业能力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学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爱行业,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结合起来的学生;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品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拓展能力和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本的欣赏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学生。

(二)博雅专业高中的教育属性

我校的属性是“专业高中”,而不是职业高中,从校情出发,以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成人,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才,所以叫博雅专业高中。首先,培养的是“专业”技能,而不是“职业”技能;其次,实行的是“升学预备教育”,而不是“岗前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第三,培养的形式是“个性化”,而不是“统一化”;第四,培养的出路是“行业定向”,而不是“职业定型”。博雅专业高中强化“以学生专业成长为中心”的使命,为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潜能提供适合的专业教学。博雅专业高中的办学目的是在实现“合格”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在实现“保底”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长”发展;在实现“基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发展。

(三)博雅专业高中的办学特点

首先是整体性。博雅专业高中的博雅特色表现在博雅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和全局发展上,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是稳定性。博雅专业高中独特办学风格的形成,历经13年的运行、保持和发展,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且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第三是独特性。博雅文化的核心是“博爱、博学、博观、博艺;雅量、雅言、雅行、雅趣”,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个性。第四是发展性。博雅专业学校和博雅教育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四)博雅专业高中的创业收获

13年来,招收学困生的博雅专业高中已经有400余人考入重点大学,6000余人升入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博雅专业高中高考又创奇迹,不仅在辽源市同类普通高中里遥遥领先,在全省同类高中里更是独占鳌头。在全省同类普通高中考上普通本科的学生屈指可数、考上重点本科的学生凤毛麟角的情况下,我校文化课考生进入普通本科线的有41人,艺术类考生进入普通本科线的有278人,全校共有540人进入本科线,整体升学率为8780%。我校的博雅教育实现了对鹿乡百姓“低进高出”的庄严承诺,圆了数百个鹿乡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学梦!

(五)博雅专业高中的学生变化

博雅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办学观念、育人途径和教学模式,但变化最大是学生。曾经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了,曾经消极的学生变得积极了,曾经萎靡的学生变得阳光了,曾经对前途茫然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喷涌出汩汩不竭的学习热情。在各项博雅社团、博雅活动中,许多学生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荣誉、第一声表扬、第一张证书,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开始发现自己的潜能,开始释放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很多学生“低进高出”,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昂扬的生活。

总之,创建博雅专业高中的历程可谓一路坎坷,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我们没有“等、靠、要”,摸着石头过河,在东丰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5年创办美术特长班开始艰辛创业, “筹建基地、编制课程、整编教材、培训队伍、探索管理”, 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可谓驿路梨花分外香。现在每年都有数十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自愿背着书包到我校来读书,每年都有数百名鹿乡子弟考上理想大学、数十名博雅学子考上重点大学,学校已经积累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的自身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方红峰.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意蕴——以浙江省普通高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07.

[2] [3]甘建国.农村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04.

作者:林劲松

农村普通高中发展论文 篇2:

农村普通高中生存价值与发展策略

闻一多中学是在浠水县巴河镇闻一多先生曾就读的私塾“绵葛轩”和闻氏宗祠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113年的办学历史;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但是,这所农村普通高中,同样受到了撤并风潮的影响,差点“消失”了。

当前,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农村普通高中的生存发展及办学价值,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保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农村普通高中的生存价值

应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尽管相当一部分家庭因抚育二孩的成本、精力等问题,选择放弃二孩的生育,但在广大农村,还是有相当多的育龄夫妇选择生育二孩。例如,浠水县人口总数约103万,适合生育二孩的人口在40万左右,预计今后每年将增加新生儿至少5000人。前几年,因生源减少,各地在农村普高布局调整时,压缩了一些高中学校。但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基础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高中教育生源数量必将逐步回升。与其几年或十几年后因生源数量增加而新建高中学校,不如把现有的高中尤其是适合保留的农村高中建设好,以满足将来适龄青年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充分利用农村普通高中现有办学资源。目前,湖北省分布在农村的高中有100多所,各县市包括武汉市郊区农村高中如果全部迁入城区,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和人口压力。而且,在城区新建高中还会浪费现有农村高中的大量校舍及土地等资源。不少农村普通高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与辉煌的办学业绩。农村高中在办学过程中融入了诸多当地文化元素,其地域文化特色是无法取代的。闻一多中学所在地浠水县巴河镇,孕育了明代宰相姚明恭、清代状元陈沆和近代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巴河地方文化和闻一多人文教育资源优势,创办名人名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和鼓舞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断前行。在农村,有一批类似于闻一多中学的学校,在曾经的峥嵘岁月中,学校教育工作者逆境生存、克难奋进,励精图治,为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相对于县一中等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而言,具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一方面,由于教育功利主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地都把有限的、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到重点高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重点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也树立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标杆。但同时,也正因为有众多的农村普高的存在,才保证了各重点高中的优质生源和较高的升学率。另一方面,“以进入普通高中教育系列但学业能力和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为培养、服务对象,是一般普通高中最基本的办学定位;满足和适应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多元化、多样性的教育需求则是这类学校办学及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基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评价体系和高考模式,农村普通高中无法与各县市一中乃至办在县城内的高中去比拼高考升学率,但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如闻一多中学2009年毕业的一位学生考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他制作的机器人在全国大学生(含博士生参与)机器人比赛中获特等奖。实践证明,只要努力遵循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坚持从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促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同样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

发展农村普通高中的对策

深入推进均衡教育,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在普及高中教育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办学条件、师资等软硬件建设上重点扶持一批办学历史悠久、教育特色鲜明的农村普通高中。

首先,要建立农村高中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结构。目前,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尤其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更为严重。闻一多中学在岗在编教师165人,平均年龄45岁,35岁以下的教师一个也没有。教师年龄结构的老化必然会带来教育观念的陈旧、知识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心智的健全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闻一多中学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普遍偏重,这些问题也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长期以来没有为农村高中引进、配备教师。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补充机制,包括适当招收一批新教师和允许少数教师退出现有高中教师行列,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结构。

其次,建立农村高中教师轮训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现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普遍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师范院校开办师训班,师范院校实习生顶岗实习半年,把高中教师一批批置换出来到师范院校学习充电,这是提高农村高中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同时,要利用好寒暑假,对农村高中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新课程、新课改、专业知识、心理和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教学水平、教研水平。

另外,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改善农村高中办学条件。通过当年的“普九”以及近年的均衡教育验收,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就在义务教育改善和发展的同时,高中的发展则明显滞后。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农村高中债务压力大,办学条件简陋。农村高中电教设备实验器材设施设备严重不足,信息化、互联网+教育之路举步维艰。农村高中急需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的专项资金,来改善基本的硬件配备,同时要培训教师会动手、会应用的能力。

坚持合理定位,促进特色发展。从学校自身来看,农村普通高中应对当前的办学困境和危机,应当基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视角,坚持合理的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首先,按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理念,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相对形成了精英型高校和大众化高校两种办学体系,大学也相对地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两类。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更多的是进入大众化高校和“技术型大学”学习,这是这类学校办学和学生培养的基本定位。同时,农村高中可以相对集中有特长的教师,开拓学生特长个性空间,形成自身特有的培养目标。历史上一些好的高中和中专,例如上世纪的财校、林校、农校、卫校等,由于定位准确、学生培养质量较高,大都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满足了时代的需要。今天,农村普通高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时期中专办学的思路,结合学校的办学环境和优势特色,确立特定的学生培养目标。

其次,要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闻一多中学在探索特色办学方面,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以弘扬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文化活动。学校通过组织一次参观(即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组织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一多纪念馆)、观看一场电影(即每年新生入学组织观看纪录片《最后一次演讲》)、听一场诗歌演唱会(即在每年闻一多先生的诞辰纪念日——11月24日,举行由师生同台演出的闻一多诗歌专场演唱会)、参加一次演讲(即每年春季闻一多先生殉难日组织高三年级学生开展“先生精神伴我行”的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学习、践行和弘扬闻一多先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二是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追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康的体质为主旨的“四健”教育。高中时代是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时期,是人生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的追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和健康的体质的养成,对于当今的高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闻一多中学坚持“四健”的育人目标,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探索德育生活化和生活德育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周七零,浠水县闻一多中学校长;袁小鹏,黄冈师范学院教授。)

作者:周七零 袁小鹏

农村普通高中发展论文 篇3:

农村普通高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实践

摘要:针对学校课程建设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突出问题,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采取理论分析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从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推进“快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课程建设与高考改革对接、与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合。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快乐教育;课程實施;对接高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农村普通高中推进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江苏省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但长期以来,农村普通高中在课程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如学校能提供课程建设所需要的计算机、电子白板、学科教室等硬件设施设备不足,使课程建设得不到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制约着学校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又如生源质量和师资条件。在普通高中扩招情况下,农村高中生源质量下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多为中低端项目,课程呈现层次低、平面化特点。同时,农村中学具有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教师缺失,导致课程建设领导力弱化,课程建设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变得临时性、碎片化、随意性。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信息技术使用的低层次,也无法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再如家长的需求。农村学校家长希望子女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从而改变命运的需求显得更为强烈而现实。这种分数至上的需求与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本意识相错位,体现的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乐余高中作为一所典型的乡镇普通高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改实践,提出并构建了“快乐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及全面性、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将课程建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培养更多学生进入更好的高等学府的关系。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呈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蓬勃发展态势。

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

1.加强顶层设计

为避免学校课程建设出现无序、重复、零散、低效现象,学校加强了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快乐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可简单描述为“一核两翼三领域”。一核即以“学以臻乐、行以至高”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两翼是指在教师发展方面,以“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为教学的最高追求;在学生成长方面,以“乐学会学、自主发展”为学习的最高境界。三领域是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的“乐知”课程,注重夯实文化基础;以思想身心健康课程为主的“乐善”课程,注重社会参与;以生活实践课程为主的“乐行”课程,注重实践与创新。

三个领域的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培育“乐学敏行、志远高雅”社会公民。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乐知”课程坚持校本化“一四一”生态教学,形成新型学习方式;“乐善”课程强调积极参与,在体验感悟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优秀品行;“乐行”课程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时间达到70%以上,以项目研究、生活创新应用来实现多学科跨界融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2.以建设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为目标

经过不断探索,学校课程逐渐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建设之路,体现出普适性、校本化、精品化的特点。

普适性即开发适合不同基础、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课程。纵向来说有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横向来说课程面涵盖促进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设综合实践研究课程、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常态化的阅读课程,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每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均在50门左右,并有30几个社团。

校本化即具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遵循低成本、生活化、实用性的开发原则,具有低碳、环保、绿色的特点,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比如智慧种植和药用植物研究课程,从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全过程由学生完成,真正做到把劳动教育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又如利用废旧笔记本电脑改装成互动平台,把废弃的瓶瓶罐罐制成精美的创意瓶绘,用红酒的木质外包装盒自制音响的外壳等等。

精品化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定内涵的课程。学校“实践创新”省级课程基地包含“生活实践创新”“科学实践创新”“技术实践创新”三大类18门课程,每门课程精心开发3~5个项目。这些课程基于STEM理论和综合性、项目化、体验式、创新力的课程理念,部门项目加入了艺术元素,体现STREM教育特征。目前以3D打印、智能互联、创意瓶绘、药用植物研究、电子爱好者为重点的课程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在苏州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广泛的影响力,学校正着力把它们打造成精品课程。

3.以强有力的执行力让课程建设落地

校本课程有课时等保障。校本课程每周2节,排进学校课程表。每门课程有1~2个指导教师,特别是“实践创新”课程,每个项目有专门工作室,并为工作室挂牌,专人负责,在师资、场地、课程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方案,包含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评价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评价,量化评价细则。在考核评价中体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构建相对的、多样的、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强力推进校本化“一四一”生态课堂教学。“一四一”生态课堂是学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而探索出的校本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基础、自主合作、赏识激励、实践反思的和谐系统。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以问题设计为关键,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探究合作为核心,以展示交流为特征的四步操作程序,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建构能力。

推进课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有效融合。我们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了学科资源库建设,每学年各学科都能制作一定数量的优质校本资源,如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试卷、视频等,并能定期更新。开发了校本课程选课系统和评课系统。“实践创新”省级课程基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智能互联、3D打印、机器人、航模、智慧种植等项目与物联网有机结合,并加强专题网站和视频网站建设。

课程建设与高考改革对接

1.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全面发展而有个性优长的学生是我们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构建的“乐知”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乐善”课程基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责任担当等,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乐行”课程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融合

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认为,当前优质教育最大的不均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的德智体美劳之间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重智轻美、重智轻劳,过于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情操和劳动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单一性、片面化、同质化发展,背离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

我们构建了完善的“快乐教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推行的“一四一”校本化生态课堂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我们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現在,我们除普通类文化高考外,还有美术、体育、传媒、音乐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平台,高考本科达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我们有一大批学生在省级科技竞赛、创意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径赛声控同步开表装置”“便携电阻估测装置”获国家专利;“能远程直播的生物实验箱”“不吓人扰民的汽车辅助语音喇叭”分获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博览会金奖和银奖;“乐绘社”被评为苏州市阳光社团和十佳社团等。

一路走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深感课程建设永无止境。学校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就必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反思,积极探索校本化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有机融合,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作者:洪传发

上一篇:基层医院人才管理论文下一篇:劳务外包铁路运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