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体操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觉得体操教学内容单调;上课人数太多使得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对体操教学认识程度不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论文 篇1:

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摘要:以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为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辅以文献、访谈、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从研究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人手探讨分析,认为影响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主要与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口径小、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泛、学生整体素质差及场地器材缺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操普修;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目前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时数、生师比例等各环节要素中,究竟问题何在,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系统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认真审视,调查影响教学现状的诸因素并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将会对湖北乃至全国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工作者政策决策与教学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为对象,研究探讨影响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诸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以座谈、走访、电话的形式访问了有关体操教学、体操理论的十余名专家,对当前影响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因素等广泛征求意见。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份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调查问卷,以了解体操课程设置及体操教学现状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经过国内14名专家作效度检验后,共发放了810份,回收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68份,回收率为97.8%,有效率为94.8%。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求稳定系数。第一次发放问卷的日期与第二次间隔15天,两次填答数均为30人,填答对象保持相同,两次问卷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为r=0.906,说明可靠性显著,两者存在高度相关,问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调查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口径的变化 调查得知,2001—2004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毕业,在双向选择及就业形势的压力下,湖北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到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83.3%的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研室领导认为,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小学和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中小学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等工作;86.1%的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研室领导认为,体操普修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体操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且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变化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方向。它时刻提醒我们,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应面向广大中小学实际,以满足社会和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均明确规定,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体育师资”。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大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口径已成为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培养目标口径小,直接导致学生就业面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在原“中等学校”基础上拓宽到“小学”,“小学和中等学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体操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且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2 体操普修课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变化 调查统计表明自1997年以来,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时数有了两次重大的调整压减,从1997年的216学时,到2001年的平均116学时,再到2004年的平均81.3学时;课程安排也由原来的3学期到现在的绝大部分高校的1学期,体操普修课基本由三大块组成,其中,自、跳、双(女为平)单四项约53.1学时,占62.2%;基本体操与广播体操约23.3学时,占27.7%;体操理论、体操教法等约为8.9学时,占10.1%。各高校总学时数不尽相同,因此分配在各项中的学时数也不尽相同,技术技能、基本体操(含广播体操)、理论等比例为6:3:1。在体操技能教学方面,1997年以前,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操普修课主要教授竞体三级套路动作及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当时,各校学生三级通过率均在30%以上,到2001年,教授竞体三级套路的高校不到原先的一半。2004年,湖北省9所高校体育院系中,在体操普修课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在各高校均有开设。除此之外,44.4%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不涉及竞体三级套路,22.2%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不涉及竞体三级套路,22.2%的高校)教授各项重点动作,仅介绍竞体三级套路,另22.2%的高校教授各项基础动作,仅11.1%高校教授竞体三级套路。可见,为了跟上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新“课标”的实施的实施,在本科体操普修教学内容上,湖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在仅有的教学时数上,进一步压减器械体操的学时比例,适当增加了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的学时比例,以增强体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及时效性。然而在学时数的安排上,技能教学内容仍占62.2%,基本体操、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仅占27.7%,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其体系结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内容、数量、难度上的减少。各高校均较重视体操技术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教学过程中,仍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线,体系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

由此可知,在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湖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各自为阵,存在较大差异性,教材内容较泛。事实上,体操课程目标的定位为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提供了方向,内容的选择应以体现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为前提,有效性和时效性是其基本准则,选择适宜中小学体育需要和当前社会发展健身需要的有健身价值的内容,以此为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依据适应社会发展和主体学生需要的原则,结合各高校的特点选择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健身性、趣味性、地域性特色的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是结束湖北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安排选择随意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招生规模与学生整体素质上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直接导致了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下降。表现在体操课程上,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项素质整体下降。某校体操教师的专项素质测试表明,引体向上达不到10个及双杠臂屈伸达不到8个的学生竟占

50%以上。学生合作练习和自我练习能力差以及体操基础素质缺失等直接影响着学生体操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少数学生的专项素质依然能令老师满意,另一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力量、协调性、柔软性等却不尽人意,体操教师在把握教学总体进度的同时,总难以面面顾及,结果是掌握得快的说慢,纵使只教授最简单的基础动作,跟不上的也嫌快,总体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2.4 场地器材与教学小组人数上的变化 调查显示,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5所高校拥有室内设施完善的体操馆,2所高校有室内设施简单的体操房,仅2所高校尚在室外固定场地上进行体操普修课教学。各高校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中平均拥有高单杠1.5副,低单杠3.5副,双杠4.8副,跳马(跳箱、山羊)3.8副,垫子42块,体操棍67根,跳板2块。全部9所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上都配备了录音机,有8所高校有彩电,5所学校有影碟机和音箱,另有2所高校有摄像机。

与广州、西安等省市高校体育院系相比,单从调查统计数据看,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设备及器材场地并不算差,属中等偏上水平,然而从各高校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情况看,仅1所高校新建了体操房,其余8所高校在场地上几乎没有建设发展,仅添置了部分器材及设备,囿于场地器材及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各高校在体操教学的开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从长远角度来说,场地器材及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正慢慢制约着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改善体操教学条件,增加体操场馆建设及设备器材投入势在必行,应该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重视。

另据调查统计,1999年高校正式扩招以前,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每小班教学人数仅为12.5人,少的6人,多的也只18人,现在随着各高校的持续扩招,各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小组平均人数达到20.5人,少的12人,多的达到35人,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在各高校体操教学场地器材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教学小组人数的倍增,直接加重了教师教学组织的难度,教师在因材施教上无法做得更细更全面,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练习密度、练习强度的下降,从而加剧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对此学生反响较大。

3 小 结

在双向选择及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体操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口径过小,不利于湖北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就业,扩大课程培养目标是其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湖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各自为阵,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学内容较泛,优化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湖北高校体育院系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导致了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下降,专项素质整体下降直接影响着学生体操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各高校近几年场地建设不多,器材设备投入不大,教学小组人数的倍增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作者:朱施成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论文 篇2:

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体操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觉得体操教学内容单调;上课人数太多使得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对体操教学认识程度不高。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操普修 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洛阳师范学院学院2010、2011、2012、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各4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查询2005年—2015年有关体操教学方面的文献,从而确立本次研究的起点。2.问卷调查法。2014年4月对洛阳师范学院2010、2011、2012、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在校学生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90.6%,其中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100%。3.访谈法。走访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操课教师,采访其关于体操教学的内容,为本文提供一手资料。4.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结果输入到Excel2003进行百分比的计算。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操资源配备情况

1.体操教师是保证体操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有体操教师3名,担任了体育学院所有专业普修体操的课程。这些教师都存在着课时多、科研任务重、身心疲惫的问题,很难保证体操课的教学质量。2.体操场地、器材是提高体操课教学的物质保障。尽管体操场地有一个属于它的场馆,但是体操馆却只在有课的时间开放,其它时间都得不到它的使用价值;由于上课人数较多,只有一个场馆,器材在数量上得不到保证。这些方面的不足都对大学生的体操锻炼时间和强度、技能的掌握,甚至对兴趣的养成造成影响。3.上课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每班的学生人数在25人左右,而且每节课至少两个班级。有91.7%得学生认为上课人数多,由于场地器材不足且场馆不大显得有些拥挤,这样体操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二)在职体操教师的现状

1.体操师资队伍。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系统中起主导作用[3]。现在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操在职教师仅三名,而且没有女体操教师,这不利于体操教学的开展。2.体操教师的教学能力。体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指体操教师完成体操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3]。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大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对于教师的队列队形指挥能力需要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教师任务量大,场馆的定时开放也造成学生无法自由练习,此外,上课时人数较多,这些方面的不足都对大学生的体操锻炼时间强度、技能的掌握,甚至兴趣的养成造成影响。2.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教师资源少,仅有三名男体操老师,不利于体操教学的开展,此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队列队形指挥能力学生反映也不是很好。

(二)建议

1.增加场馆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从而增加对体操的兴趣。同时减少每班上课人数,实行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应加快体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艺术体操等专业的人才,招聘女教师以平衡男女体操教师比例,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态度和课堂指挥能力,促进普修体操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世玉,史燕.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35-237.

[2] 王美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5).10-11.

[3] 宋平.高校体教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2(5).3-5.

[4] 李梅.重庆高校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4):10-11.

作者:文迎亚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论文 篇3: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斷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也应当进行蓬勃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改革入手,开展改革方案的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师;体育教育;体操教学;改革;研究

体操专业是当前高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发扬全民健身的精神,是新时代对高师院校的要求,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改革方案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准备

体操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很大。目前,我国体操发展普遍十分缓慢,因而也对全面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从体操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入手,进行具体的创设工作,改变原本体操教学重竞技的教学模式,而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的作用之上,基于这样的理念,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改革。

(二)实验对象

以体育教育专业13级的学生为实验组、14级的学生为对照组。

(三)实验步骤

2013年6月制订好实验组的教学计划,2013年9月全面开始实验,2016年6月完成实验,整理实验材料,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教学成果的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对体操学习有着更加积极的态度,掌握的知识也较为全面,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而对照组学生延续传统的学习模式,仅仅在体操技巧上有所加强,但是对体育教育方面的内容理解不深。与此同时,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学生,普遍认为强身健体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核心,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更加全面、更加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

二、当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新型的体操健身教学体系

传统的体操教学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即使在高师院校内同样也是如此,但是当前社会提倡全民健身,“健康第一”,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也应当践行这一理念,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有的体操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众对健身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体育事业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应当担任起促进全民健身,提升我国人民体质的责任,使人们更有意愿选择体操作为日常健身项目。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应当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构建新型的体操健身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将体操健身课程分为五种:体能型、形体型、灵巧型、运动恢复型和娱乐表演型。体能型,能够强健人的身体,锻炼人的力量;形体型,能够塑造更加优美健康的身体线条;灵巧性,能够锻炼人的敏捷能力;运动恢复型,主要针对受伤之后进行运动恢复的人群进行后期疗愈;娱乐表演型,动作更加繁复优美,具有表演性和审美价值。

(二)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育专业中,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起到放松学生紧张神经的作用,更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巩固和延伸,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为高效的体操教学,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联系在一起,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更加轻松,更能实现对课外活动时间的充分利用,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体操技术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课外活动中将课内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满足学生活动需求的同时提升体操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体操教学能力

与普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同,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的体操技能,更需要具备独立进行体操教学、传播体育文化的能力,包括口令指挥、动作示范、语言表达等等,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完整地传递给自己未来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全方位、多角度培养,而不能顾此失彼,只专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的提高,而忽略其他方面。

(四)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实际上,无论是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革新,还是对教学覆盖面的扩大,都离不开教师本身的能力与素质,只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才能够实现与时俱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而要想提升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质量,一方面要给予教师足够多的学习机会,让教师拥有坚实的知识底蕴和专业能力作为后续教学改革的支撑;另一方面,要使教师的观念始终与时代接轨,保证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待学生。

总而言之,当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应当立足于实际、立足于时代发展对未来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入的探析,以找到一种更适应于时代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未来体育教育生涯的更多可能性,同时借助这些未来体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发扬全民健身的精神,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涵劲,朱昌义,陈俊钦,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北京育大学学报,2012(2).

[2]蒋世玉,史燕,徐武,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3(2).

作者:杨山

上一篇:生态经济视阈下经济法论文下一篇:TD-LTE移动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