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产业食品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辽东地区是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林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如何解决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促进辽东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辽东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玉竹产业食品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玉竹产业食品技术论文 篇1:

森林食品产业开发潜力大

新化县位于娄底市西部,资水中游,雪峰山系北段,是湖南省首批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土层深厚,雨水充沛,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多种森林食品的生长,森林食品资源极为丰富,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森林食品开发利用情况

新化县现有森林食品资源主要有:猕猴桃、杨梅、李子、梨子、香椿、食用菌、蕨菜、竹笋、生姜、蜂蜜、金银花、玉竹、天麻、三木药材、油茶、林蛙、獭狸等。据估算,分布面积达10余万公顷,其中野生资源8.13万公顷,人工栽培1.87万公顷,估计年产量可达8.04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新化森林蔬菜种类多,资源分布广,虽然早已习惯成为老百姓和酒店餐桌上的传统美食,更因其天然、绿色、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开发利用率却非常低,原料采摘利用率不足5%,加工包装率更不足1%,其中资源优势最明显、经济开发价值最大的竹笋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3%。目前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绝大部分停留在原始采摘初加工和直接食用上,很少有规模生产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森林水果由于缺乏深加工,其采摘利用率也不足50%,很多水果甚至没有采收直接烂在野外,对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新化县杨梅种植规模最大,现有杨梅基地3200公顷,其中库区新造3000公顷,已挂果733公顷,年产出杨梅鲜果1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可年产杨梅鲜果5万吨以上。

油茶作为新化林业“十二五”规划重点产业,目前有油茶林地8000公顷,新造油茶林1333公顷,各地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到2020年,新化县油茶面积将达到1.33万公顷,油茶产量上万吨。

此外,野生动物的繁育利用也正悄然兴起,竹鼠、豪猪、野鸡、獭狸、林蛙养殖逐步走向成功,经济效益已逐步显现。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瓶颈

资源分散,重采轻管。新化县森林食品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有毁灭式的采集现象,致使有的物种几近枯竭,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部分森林食品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如天葱、神仙菜、刺嫩芽等。

产品开发研究薄弱,资源利用率低。新化县可食用的森林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其资源的5%左右,除魔芋、白扁豆、板栗等为人工栽培外,食用菌、蕨菜、香椿、竹笋、小根蒜等均为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杨梅、李子、柑橘、金秋梨等水果人工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缺乏产品深加工,其原材料的采摘利用率也仅在65%左右,猕猴桃、樱桃、树莓、酸梨、拐枣等野生水果资源的采摘利用率更低,不足5%。油茶、干果类虽有人工栽植,但基地集约经营水平差,单产较低,品质不高。另外,由于山野菜的生长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贮运过程中,也会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新化县森林食品的生产加工大多停留在初加工、半成品,甚至原材料分装上,缺乏长远原材料基地培育意识和产品品牌意识。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开发深度不够,没有形成产业链。产品加工大部分以农户零星加工为主,大多都是简单的塑料袋分装,更不用说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产品大部分在地方土特产店销售和农贸市场交易,能进大型超市的产品少之又少,销售范围多在当地,产品开发和销售很少有打进大都市和海外市场。

森林食品产业开发对策

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目标,统一规划。森林食品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政府部门应树立全县森林食品产业统一开发的思想,加强在建设产业化进程中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制定目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健康发展。由此,全县要根据森林食品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基础,主要规划森林蔬菜类、森林水果、木本粮油类、药食两用森林食品类、森林香料类、野生动物6大类;重点建设笋用林、油茶林、食用菌、森林野菜、森林水果、森林药材、调料、林蛙、野鸡等特色森林食品基地。

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保护可食用植物资源。根据新化县可用林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长防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林下经济发展,主要开发香椿、食用菌、山竹笋、蕨菜、天麻、玉竹、沙参等森林食品。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其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同时,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森林蔬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和收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森林食用植物。

建立森林食品研究所,加大森林食品的研究力度。森林蔬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建立森林食品研究所,一是加强本地森林食品生长特性、品种筛选、种子资源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二是加强对野生资源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三是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建立质量标准化体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科技。一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引进人才,聘请科技顾问,培训一批森林食品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二是注重森林食品在采集、贮藏、加工、包装、销售一系列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增强森林食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制定必要的质量标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的检测,测定森林食品中各种功能保健成分,并加以提取,进行深加工和利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社会提供绿色、生态、环保的森林食品,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

拓展产品深加工领域,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新化县的山野菜加工制作有干制品、盐渍制品等,多为粗加工,品种单一,档次较低。一是通过资产优化重组,建立中、大型森林食品企业,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设备,完善加工工艺,改进包装,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野生蔬菜粉、野生菜的发酵食品等。二是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资源浪费。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下接林农,上接市场,是森林食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者、示范者和推广者,对产业建设起关键性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融生产、开发、加工、技术研发、推广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公司,通过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整合现有规模小、产品重复、原料消耗严重的小企业,建立中、大型森林产品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原料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确保森林食品企业规模化,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快新化县森林食品产业化发展。

建立森林食品交易市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新化森林食品资源极为丰富,通过现有资源开发和拓展培育,资源年产量能达到上百甚至千万吨,产值上亿元。通过森林食品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为新化的森林食品销售建立完整的营销网络和交易平台,为新化森林食品品牌的打造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玉竹产业食品技术论文 篇2:

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辽东地区是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林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如何解决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促进辽东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辽东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辽东地区;林下经济;林业产业

辽东地区包括抚顺、本溪、丹东、大连四市,林地总面积占全省60%以上,具有“面积广、资源丰、物种多、生态好”的特点[1]。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的指导下,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林下经济都取得了发展迅猛[2]。林下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林下参产业发展与森林抚育政策相冲突

辽东地区是辽宁省种植林下参面积最大的地区。林下参种植有“见效慢,效益高”的特点。为指导全省林下参产业发展,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林下山参产业的指导意见》(辽政办发〔2018〕73号)文件,为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笔者对各地的林业部门、相关企业、种植大户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各地对于林下参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林下参生长后期需要一定的透光要求,要求郁闭度达到0.6以下;而根据国家的森林抚育规程要求,森林抚育可以达到的最低郁闭度为0.6;这就导致发展林下参产业,在生长后期为达到郁闭度要求,必然会发生滥砍盗伐、超限抚育的现象[3]。目前,林下参产业发展与森林抚育政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地都在积探索林下参发产业发展的技术模式,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4]。

1.2滥砍盗伐现象严重,阻碍了林下经济发展

2017年以来,国家经过职能调整,将木材加工厂的审批单位由林业部门转移到市场监督部门,导致林业部门对加工厂的监管力度减弱[5]。2017年以来辽东各地都新成立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厂,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同时,辽东各地生产香菇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木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各地私收乱购、滥砍盗伐的现象越发严重,案件数急剧上升。加上基层林业执法人员不足,给林业执法带来的压力激增。

1.3山野菜利润较低,管理粗放

利润低,农户积极性不高。林下山野菜不同于设施种植的山野菜,受季节影响,每年林下山野菜只采收一茬,受到集中上市的影响,野菜价格不高,除去种子、人工等成本,收入仅1 500~3 000元·hm-2。这就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林下山野菜质量不高,管理粗放[6-8]。辽东地区的山野菜面积较大,但大多属于野生生长状态,少量人工种植的林下山野菜也大多属于人工撒种后,野菜自然生长,采收前不再进行施肥、除草等管理[9]。

(四)玉竹产业受日韩贸易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玉竹生长能力较强,繁殖能力强,在辽东山区大部分板栗树下都有种植,这种板栗-玉竹“栗药”立体栽培模式是丹东市板栗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仅在丹东市,就有玉竹种植面积0.6万hm-2,年产量1.2万t,年产值5 596万元,全市有4 0155户林农种植,收购企业大户18家。辽东地区玉竹的主要出口国是韩国,近几年受中韩贸易关系的影响,玉竹的需要量急剧下降,而国内的需要量有限,导致辽东山区的玉竹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从而出现收购商大幅压价,市场价格不稳定,由2016年的6元·kg-1,下降到3元·kg-1,除去人工、原材料成本,收入仅1.4元·kg-1左右,导致种植户信心受锉,产业发展萎靡不振。

1.4林产品质量不高

目前,辽东山区的涉林企业大多还以生产林业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企业很能少,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10]。仅以丹东市为例,全市共有500余家林产品加工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超过10家,还大部分以林业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并且极具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森林旅游、食品加工、林下中药材等生态、民生产业与林业大市的身份还不相匹配[11-12]。林业碳汇项目刚刚起步,尚需增强林业碳汇能力,推动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培育。

1.5林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化程度低

现有的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小、带动作用不明显。我市林业产业种植面积虽然较大,但深加工产品少。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缺乏有效连接种植、加工、贮藏、销售等林业产业链条的协调机制,市场流通没有形成健全的网络体系,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

2.促进辽东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大力发展特色经林业产业以及林下经济

在林业产业中,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占有重要比重。而辽东地区又是辽宁林业产业的重点地区,在发展沿海经济带、发展辽东山区绿色经济的契机下,认真研究辽东山区各地的林业产业发展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推进辽东山区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的提质增效。另外,全力落实林下产业发展任务,将林下经济建设任务纳入到各市林草部门“十四五”规划中。今后按照省林草局和各级政府的安排和布署,继续做好林下经济建设工作。

2.2抓好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不断培育典型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发展,打造样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一是继续推进林下参、玉竹、山野菜、中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辽东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如桓仁、新宾以及宽甸的林下参、丹东的林下玉竹,这些地区要充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相关产业的供需关系,引进创新型企业为支撑产业发展。同时,林草部门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增加林农收入。二是各地在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推进立体复合栽培模式。如辽东山区特色的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林下养蛙等多种立体复合栽培模式。要鼓励林农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在不破坏林地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益,采取以林养林的模式,在各地树立一批精品示范园区,从而促进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的发展。树立一批林下经济、经济林改造的典型,打造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个性化产业亮点,树立典型基地、示范园,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示范作用。

2.3打造林产品品牌,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近些年来,辽东山区大力发展经济林与林下经济,导致现在荒山较少,供林业产业可利用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受国内林产品市场的影响,很多特色林产品的价格不高,比如丹东板栗,丹东有板栗12.3万hm-2,产量16万t,但板栗的价格一直维持在4-6元·kg-1,林农每年的收入为4500元·hm-2左右,积极性不强。因此,要加强林产品的品牌建设,要出台政策鼓励申请国家林产品地理保护产品、商标,也可以整合资源与国内各大销售平台对接,打造辽宁林产品特色馆甚至辽东特色林产品馆,也可以与各大短视频平台对接,发动当地网红集中宣传辽东特色林产品,从而打开销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4有效的提高林农组织的专业化,逐渐完善服务体系

辽东各地的林草部门要搭建平台对接科研单位与企业、协会以及合作社等林产品经营主体,组织相关组织对经营主体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要统筹协调各经营主体与林农之间的关系,保证产销平衡,要制定政策鼓励各经营主体以订单的形式构建“企业+合作社(林场)+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确保林农的产品及时销售。另外,各级林草部门要有效的开展国家、省、市、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申报,不断规范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各项规范制度,保证每一个林业专业合作社都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各级林草部门还要有效开展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的申报与监测工作,及时发展龙头企业在带动林业产业发展时出现在问题,保证龙头企业的正常运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辽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2.5加强宣传,提高林下产品美誉度

辽东各地政府要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发展,多在宣传上做文章,多个部门要共同行动,提高林下产品的美誉度。比如交通部门可以在各地车站、机场、公路、铁路等重要区位树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宣传本地的特色林下产品;文旅广电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视频平台、报纸等媒体宣传林下产品,也可以在各地重要景区售卖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产品;市场监督部门积极申请当地的林下产品地理商标;商业部门要对从事林下产品开发的企业参加展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参考文献

[1]刘英,王昆.东北地區林下经济产业链特色研究[J].林产工业,2021,58(10):91-93.

[2]刘春华.辽宁省大连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3):18-20.

[3]刘本玉.辽西2市林下经济调研报告[J].中国林副特产,2021(5):66-67.

[4]于来振.辽西北地区林下经济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21(4):115-116.

[5]包雪英.承德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11):93-95.

[6]赵浩君.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J].中国林副特产,2021(5):99-100.

[7]张吉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6):50-51.

[8]湛江,肖毅.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重点研究[J].山西农经,2021(16):129-130.

[9]滕云龙.丹东市山野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业,2021(17):37.

[10]刘欢.辽东地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新农业,2021(13):33-34.

[11]滕云龙.丹东市林业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71.

[12]滕云龙.丹东市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40.

作者:康芳

玉竹产业食品技术论文 篇3:

以资源优势促产业腾飞

涟源市地处湖南中部、雪峰山东南麓,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土壤湿重,多为红壤、黄壤、黄褐土。山地面积大,宜于林业发展。走“绿色与发展并举,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是建设幸福涟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林业的重要历史使命。

先天优势一资源为发展奠基础

涟源市共有林木种植、林副产品经营加工及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企业、大户及专业合作社142个,林业年总产值达24.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47亿元,占39.33%,第二产业9.98亿元,占41.45%,第三产业4.63亿元,占1922%。目前花卉苗木产业产值,达3.1s亿元,其次是金银花、玉竹、油茶、黄鹂芽等中药材保健食品产业1.6l亿元,再次是木竹加工产业0.62亿元。其中油茶产业从种植面积到油茶加工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森林资源丰裕。涟源林业用地面积8.3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18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4.25%;生态公益林4.1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79%。拥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包围山省级森林公园两个国有林场,35个乡镇林场,217个村级集体林场。

花卉苗木产业异军突起。随着园林景观和城市生态的增长需求,近年涟源六亩塘镇的温田村、南芙生态农业,枫坪镇的金地、铁龙科技等17家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公司或合作社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市有珍稀苗木和树桩1038.96万株,经营面积520公顷,其中桂花101.03万株,香樟179.27万株,红叶石楠5474万株,柏木78万株,玉兰6.65万株,罗汉松9.84万株。

油茶、油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涟源市油茶栽培和榨油传统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100个重点油茶产业发展大县(市)之一。包围山林场和祥兴农林科技公司建立了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育苗嫁接基地,年出产良种嫁接穗条3000万个以上,良种嫁接苗300万株以上,畅销省内其他各地。全市结合退耕还林及其后续产业工程,共新栽植油茶林4360公顷。并对金石、荷塘镇等低产低效油茶林进行了改造,共改造低产油茶林1420公顷。培育了祥兴农林科技公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完善的油茶品牌。

中药材药食两用食品产业星火燎原。全市金银花、黄鹂芽茶、玉竹等保健品产业快速发展。金银花种植全面开花,遍布20个乡镇办事处,主要由白马桃子金银花合作社及三甲德仁农林生物科技统一进行包装和对外销售。桃子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遍布16个乡镇63个基地,种植面积1333公顷,年总产值达1亿多元。黄鹂芽茶主产荷塘镇左湾村,因其色香味全,保健作用明显,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去今两年在全镇推广种植面积600多公顷,打造成了全国驰名商标。该市古塘乡从玉竹种植到加工销售,开发出了注册商标为“天耕崇源”的玉竹饮片,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涟源旅游业90%以上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4A级景区、飞水崖国家3A级景区、包围山省级森林公园、古仙界生态旅游区、孙水河谷葡萄基地等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支撑,旅游人数每年以30%速度递增。2013年全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19亿,共接待游客517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3亿元,旅游服务增加值比去年增长35%。后天不足——产业发展仍然受困

涟源林业产业发展虽具一定规模,但基础不稳,总量不大,效益不好,特色不突出,社会民间资本投入不多,亦无以林权证和林木资产作抵押贷款的投融资服务。全市仅一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尚未打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存在部分问题。

经营水平低,产量不高,林业经济建设还没有根本摆脱原始、粗放、低水平的增长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林业投入与林业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林业项目的投入资金普遍偏低,挫伤了林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加上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以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入总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龙头企业少,整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不够明确,“名、特、优、新、尖、精”不突出,无区域优势和特色。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未起到拉动产业基地快速发展的作用。林业产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依然存在。林业科技支撑不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不长,林产品附加值低。

林业体制改革滞后。对林业产业的管理机制创新不够,经营机制不活,产业发展与职工利益连接不紧密,不能充分的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尤其缺乏懂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市场且具有现代林业管理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全,服务形式单一。

森林生态旅游粗放开发,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目前森林旅游项目文化品位不高,产品开发层次低,宣传不力,市场认知度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松散,专业人才缺乏,服务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尚未形成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游客规模,制约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困则思变——探求发展之路

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确立涟源林业产业长远规划,加速林业立体化综合化发展。有计划地发展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工业原材料林,做强做大种苗花卉园林绿化产业,优化发展木本粮油食品、药材、竹木工艺产业,加速发展林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充分发展生态旅游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合理利用。努力构建涟源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注重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两翼齐飞。

创新机制,集约经营。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统筹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主导特色产业布局,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网络体系。为经营者、业主搭建一个集政策、法律、技术、市场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营造投资、招商、创业、富民的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规范市场竞争,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林业产业发展上要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注重规模效益。通过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积极鼓励社会有识之士、企业集团、业主等投资主体兴办绿色产业,逐步形成以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大户承包,生产、加工、营销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用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占领市场。

深化改革,优化配置。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改革林权制度和林木采伐制度,在稳定所有权,明晰管理权,落实处置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活化林业经营机制。积极培育和搞活全市花卉苗木市场、中药材保健产品企业,变林业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生态先行,宣传推动。树立“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指导思想,以生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利用,注重保护森林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加快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发展走可持续经营之路。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特别要重点抓好景区的道路、电力、通讯和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扩大宣传为先导,加强与各级旅游部门、旅游网站、旅行社及其他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台、电视等媒体全方位捆绑宣传,扩大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通过规范和强化管理,提升生态旅游质量。

作者:刘华斌 张礼林

上一篇:中西医之结合研究论文下一篇:医院改进医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