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4-27

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8篇)

篇1: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总论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概况 1.1.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名称 1.1.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3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性质

1.1.6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编辑依据 1.2.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编制原则 1.3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背景 2.1.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产品背景 2.1.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必要性

2.2.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选址 5.1.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5.1.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结论 第二节 粮食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议

篇2: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食品工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食品工业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总论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概况 1.1.1食品工业园项目名称 1.1.2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3食品工业园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食品工业园项目性质

1.1.6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食品工业园项目编辑依据 1.2.2食品工业园项目编制原则 1.3食品工业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食品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背景 2.1.1食品工业园项目产品背景 2.1.2食品工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必要性

2.2.1食品工业园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食品工业园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食品工业园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 5.1.1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5.1.2食品工业园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食品工业园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篇3: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于地理环境多样,气候适宜,所以我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但我国的食用菌类种植并不专业,几乎都是小规模型的分散种植,食用菌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农业部对食用菌类产业的分析研究从没有间断过,同时,有大量关于该类产业投资可行性的科研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从食用菌产业的经济现状、经济前景、市场现状、市场前景、市场竞争优势及风险等多方面着手,就商洛食用菌产业投资进行了可行性的财务分析,发现该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区域环境和气候类型,提出适合该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从而为投资商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二、项目经济分析

(一)项目投资的经济环境分析

根据2015年商洛财经报道,商洛2015年全年菌类生产总值在总体上已经超过了582.66亿元,总体上比2014年同类产品增长了大约10.2%。另外,按当地常住人口和总人口比例计算可知,菌类给该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增加了500元左右,相比其他产业,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性,该产业带来的地区性利益更为醒目,有发展成为大型产业链的潜力。因此,通过对商洛整体经济现状以及对商洛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深入分析得出,商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从而为投资食用菌项目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项目投资的经济前景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商洛食用菌种植量超过一亿袋,蘑菇产量15万吨,产值9.5亿元,净利润为5亿元,已占据了陕西省一半以上的市场。近年来,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6000袋,鲜菇销售收入为10万元,净收入为8万元左右。例如,商州区陈塬村每年种植蘑菇,每袋生产蘑菇在3千克左右,最终达到产值13元,净利润达到9元左右。自惠农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投资和补助力度,使得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达7%,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末,当地食用菌总产量预计达到20万吨,种植量达1.5亿袋,产值20亿元,纯利润15亿元以上,比2010-2015年的产值、收入均翻一番。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的主要产业,伴随“十三五”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力度,如果将加工生产率提高到40%左右,商洛食用菌的产出收入能达到24亿。

三、项目投资的市场分析

(一)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前,商洛食用菌规模生产比较专业化的主要有香菇、茶树菇、草菇、银耳、木耳等。2013年底,商洛食用菌年总产量约为50万吨,产值16.12亿元,已成为我省食用菌生产大市。其中,该地区的银耳和木耳年产量占据约12万吨,经过这几年国家产业扶植的助推发展,在商洛地区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几个产业县区,例如,以银耳出产为主的商南县和洛南县,以木耳生产为主的丹凤县和主产各类蘑菇的镇安县等,各菌类的生产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食用菌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备受追捧,每年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近几年来国民更加注重追求养生,国内食用菌在城市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食用菌产品的多类化,加之营养价值被人们所认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二)市场需求及预测分析

我国食用菌多数是面向国内自销,因为目前国内的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非常大。据统计,许多一线城市的菌类供不应求,依靠国外进口维持供应。近几年来,人均消费量一直高居不下,专业经营菌类食品的生产厂和餐厅也层出不穷。

据商洛当地农业局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该地区的食用菌专业化生产同比增加了23家之多,与2013年相比增长15%左右,而且2014年整个地区的食用菌仅日产量就108吨,较2013年的日产量增长了不止10%。另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是典型的食用菌需求大国,每年预计消费菌类食品达几千万元,可知食用菌类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很大。

(三)市场竞争优势及市场风险分析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投资食用菌产业市场既存在竞争,又存在着风险。食用菌项目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于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群众提供最好的食用菌品种,由于商洛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在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玉米秆等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增加绿化面积,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地培育食用菌新的品种和培养新的市场,给商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投资商洛食用菌产业的管理当局应根据当前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措施,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项目财务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

在商洛地区投资开发食用菌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为50万元。具体投资规模见表1。

在该项目投资过程中,属于自己筹措的资金200万元;申请政府农业开发资金150万元;市、区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万元。

本项目在投资过程中,100万元为长期借款,贷款利率为5%;假设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在建设期期初就将100万的长期借款申请到达企业,成为企业可用资金;假设该生产经营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期末一次还本付息。

(二)项目经营期内销售收入预计

假设预计三年销售收入,销售单价为3元/斤,预计第一年的销售量为2800000斤,预计第二年的销售量比第一年增加15%,第三年的销售量比第二年增加20%,则预计销售收入见表2。

单位:元

(三)项目经营期内各项成本费用预计

本项目人工费估算:管理人员大约4000元/月;技术人员每人3500元/月;质检人员每人2800元/月;销售人员按销售量发工资,平均3000元/月;生产人员每人3000元/月。见表3。

根据项目成本预计,第一年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第一年的总成本;第二年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是第一年变动成本的10%;第三年的固定成本依然不变,变动成本是第二年变动成本的15%。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为450万元,预计净残值30万元,则年车间固定资产折旧140万元,维修费为投资建设费的3%。见表4。

(四)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

在项目经营期内,根据市场调查发现,食用菌的销售单价为3元/斤,根据本项目的投资成本分析得出该项目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元/斤;依据盈亏平衡计算公式: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润

则计算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量如下:(3-2)Q-270.82=0,得出Q=270.82,根据盈亏平衡公式,如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预计销售量大于270.82万斤,该产业项目将会盈利,因此投资该项目具有可行性。

单位:万元

五、结论

本文从商洛地区的实际出发,主要从投资商洛食用菌产业可行性项目的经济、市场、财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得出商洛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条件,为食用菌的投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给企业将来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定位和将来的销售对象、销售环境、销售利润的客观性做出了良好的规划。通过内部财务方面进行预算,得出商洛地区可食用菌的投资发展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将来企业的可操作性和盈利的可观性。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主要研究结论,得出商洛地区具有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独特条件,在商洛地区投资食用菌产业无论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投资市场、投资企业的操作性、投资利润的可观性及投资商洛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具体操作都具可行性。因此,本次研究对于投资商洛地区食用菌产业项目的可行性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毅.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D].福州:福州农业大学,2015(188).

[2]柯家耀,我国食用菌的生产、贸易状况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业,2009(02).

[3]吴美玲,邓兴林.实现食用菌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中国林业研究,2008(01).

[4]魏润黔,黄瑞贞.食用菌机械化制种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食用菌研究,2009(16).

[5]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M].国家科委,1985.

篇4: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 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烟台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在追求老年生活上有新质量的需求,而过去单一的养老院形式无论在环境方面还是精神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实现生态养老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国内外养老现状和发展模式,结合烟台现有环境和条件,分析生态养老产业在烟台的可行性。

关键词:生态养老;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烟台

中图分类号:F3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33-02

1 生态养老模式相关文献综述

1.1 国外学者关于生态养老模式的研究现状

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要目标。

国内外养老模式主要的差异是老年人对养老居住地的选择,陈铁伶(2010)把国外老年人的具体选择行为结合个人和社会特征进行分析,文中提到,JohnB.Casterhne等人(1991)通过分析居住方式提出:性别、年龄、男孩个数、女孩个数和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新加坡允许租屋拥有者出租来换取养老收入;美国同样采取“以房养老”倒按揭的方式让老年人获取养老收入,杨云帆(2015)在《学习时报—国外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中指出,国家养老制度是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以房养老是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在瑞典,各地政府更希望所有退休的人尽可能长时间的在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所以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的模式。瑞典各地政府所提供的养老服务都带有很大的福利性质,以远低于市场收费标准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收费。尽管瑞典全国每年在照料老人方面的花费已多过1000亿瑞典克朗,但由他们自己承担的仅占总费用的4%,少之又少;许多的老年人都会在之前购置一套面积很大的房子,然后他们将其中的大多数房间进行外租,外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求学、创业或者刚刚就业的年轻人,这样即能按时得到一部分收入又能与年轻人住在一起解除了老年人的孤独感。陈凌玉、曹梅娟(2011)在《护理型杂志:综合版》中介绍欧美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合作居住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立合作型社区,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多元化筹集养老资金,共享社会照顾和医疗护理资源。

任何国家的养老模式都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居住设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密不可分。万江、余涵、吴茵(2013)在《南方建筑》中指出,丹麦实行原宅养老政策,政府在软硬件上提供支持,并在养老住宅建造方面予以充分的补助;美国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由于美国老人生活上的独立性,使其多选择设施养老,其养老设施分类细致,商业化发展迅速;日本的社保制度和居住设施类型呈现多元化分布结构,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居住模式。

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成为了第一个老年型國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在刚刚进入老年型社会时,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形态上的绝对优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大部分发达国家制定的养老政策趋于相同,即“社会养老”。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给了老年人很多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以及在居住环境、福利设施、养老服务等方面按照老年人生理情况特别制定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养老设计。

1.2 国内学者关于生态养老模式的研究现状

余甜,薛群慧(2015)在《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提到,现中国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占养老模式主要地位,但劣势也很明显,子女生活压力大,居家养老已不适应高节奏的社会生活,而机构养老的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住宅建筑的适老化程度低和社区环境的适老化程度低让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如今,老年人在生活品质和精神修养上有所提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张欣宜(2013)在《基于国内视角的养老模式探析》中,给出了生态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代替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资源集约利用,生活质量好,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样化可持续养老方式。从生态视角来看,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缺陷,而生态养老模式为养老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2 烟台市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可行性

2.1 生态养老模式的流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最近几年在养老服务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生态养老”。老年人不仅仅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在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实现生理、心理健康的养老。

2.2 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且下拨24亿发展专向资金支持山东等省份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的试点工作;烟台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意见》,优化全市养老市场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全市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对于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各方面给与重点支持。

2.3 烟台市目前的形式

形式所需:2015年底烟台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2020年达到1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6%,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家庭结构逐步变为“421”,甚至是“8421”。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自此以后,家庭人口结构逐渐变小,养老问题逐渐显现,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虽然烟台市养老服务机构众多,但是社会养老体制不完善,设备陈旧,同时民营养老机构亏损严重,融资难,政府政策难以落实,导致烟台市整体养老产业停滞不前。

2.4 烟台市发展生态养老优势

烟台市发展生态养老主要有以下五大优势:

①城市自身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城市荣誉众多,曾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

②自然气候适宜。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又是我国少数几个北面临海的城市,因而在夏季天气更加干爽凉快,冬季空气更加温润。全年平均气温12 ℃左右,是北方著名的休闲度假和旅游避暑胜地。

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4年底,烟台拥有国家5A级景区三处,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18处,2A级景区22处,A级景区60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④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烟台市本地老龄人口逐步上升,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使得烟台养老产业压力增大,但同时也说明,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都是巨大的。

⑤烟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烟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中,烟台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提到,充分利用外商投资,社会资本,发挥其作用,积极推动PPP项目在市政医疗、公用设施、养老等领域的实行。烟台市积极打造养老典范城市,鼓励开发商从“纯住宅”转型养老地产。

3 生态养老模式的构建

根据烟台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养老服务行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结合烟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创建“生态养老+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养老”的全新模式。

生态养老模式主要让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来享受自然的气息,让他们身心愉悦,保持快乐的心情;养生养老模式运用中华养生文化的智慧创意为老年人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包括膳食养生、运动养生、中药养生等;休闲度假养老模式利用丰富的风景资源,在风景区内建立小型养老公寓或者度假式酒店,融合游乐、度假、居住、观光、运动等多项功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创造完美的养老环境。烟台具备实现上述各养老模式的基本条件,且各种资源都十分丰富,完全能够实现各种养老模式的运行。故在大量调研及分析现有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在烟台建试行“生态养老+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养老”的全新模式,即利用优质的风景资源,实现老年人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4 结 语

①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养老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目前仅仅依靠社会养老方面的保障体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了,但是依靠生态养老这个方法便可以让不少老人可以老了有地方生活有依靠,不但可以带来家庭的美满以及社会稳定,而且使用市场化这种运行方法能让很多养老问题得到特别有效的解决。

②在烟台实行生态养老还能够促进烟台的生态环境改善,加快烟台部分地区的开发,推进烟台的生态化社会的建设步伐。

③建设生态养老项目还能够促进烟台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城乡就业,降低失业率,进而维持社会的整体稳定。

④“生态养老”在考虑养老环境休闲和生态的同时,更加注重老人晚年生活的价值和品质。生态养老更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使老年人在操劳一生后有一个舒适的晚年,让老年人自己选择学习,享乐,休闲的方式,让他们度过一个有质量,不留遗憾的晚年生活。

(致谢: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山东工商学院马立强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

参考文献:

[1] 杨云帆.外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J].学习时报,2015,(3):21-30.

[2] 万江,余涵,吴茵.国外养老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丹麦、日本为例[J].

南方建筑,2013,(2):77-81.

[3] 陈凌玉,曹梅娟.国外老年合作居住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護理学 杂志,2011,(3):14-33.

[4] 李茂秋,高原,张瑞雪.中国生态养老产业经济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5):64-66.

[5] 余甜,薛群慧.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9(2):31-36.

[6] 张欣宜.基于生态视角的养老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篇5: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总论 1.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基本情况 1.1.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名称 1.1.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选址 1.1.3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承担单位 1.1.4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期限 1.1.8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2.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发展现状 4.1.2我国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定位分析 4.4.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整体目标 4.4.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服务群体 4.4.3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辐射商圈 4.5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SWOT分析 4.5.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优势-S 4.4.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劣势-W 4.4.3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机会-O 4.4.4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威胁-T

第五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发展思路 5.2.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结论 14.2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资金申请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节能评估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市场研究报告 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篇6: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总论 1.1 茶文化产业项目基本情况 1.1.1 茶文化产业项目名称 1.1.2 茶文化产业项目选址 1.1.3 茶文化产业项目承担单位 1.1.4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期限 1.1.8 茶文化产业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茶文化产业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茶文化产业项目提出理由 2.2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茶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茶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茶文化产业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茶文化产业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4.1.2我国茶文化产业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茶文化产业项目定位分析 4.4.1 茶文化产业项目整体目标 4.4.2 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群体 4.4.3 茶文化产业项目辐射商圈 4.5 茶文化产业项目SWOT分析 4.5.1 茶文化产业项目优势-S 4.4.2 茶文化产业项目劣势-W 4.4.3 茶文化产业项目机会-O 4.4.4 茶文化产业项目威胁-T

第五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茶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思路 5.2.2 茶文化产业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茶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茶文化产业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茶文化产业项目结论 14.2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茶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茶文化产业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茶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文化产业项目建议书 茶文化产业项目申请报告 茶文化产业资金申请报告 茶文化产业节能评估报告 茶文化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茶文化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篇7: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要公司准备的材料

1、项目申请审查的函

2、公司资信证明材料(公司经营业绩、财务及资产状况、近3年资产负债表)

3、公司法人及单位代码证书

4、项目土地使用证明材料(①土地使用协议、②土地所有方土地使用证、③涉及农地与林地部分如改变土地用途的,应有林业、农业主管部门同意使用的证明文件等。)

5、政府对项目用水配额批复

篇8:2017年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1989年首次被Frosch et al提出后[1],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其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对其技术方法不断探索, 取得了诸多积极进展。但由于是建立在对自然生态系统简单模仿的基础上的,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在理论发展上存有不足, 在实践上还有误区, 尤其是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应用上。因此, 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 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对其理论本质进行探讨, 以期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理论新的理论体系和寻求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原则、思路和方法。

1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产业生态系统属于产业生态化层次较高的系统层面, 又被叫做产业共生系统[2]。王寿兵等 (2006) 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在一定空间中共同存在的所有产业组织与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统一体”[3]。目前对区域生态系统还缺乏严谨定义, 本文认为区域生态系统则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生态系统, 广义的定义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区域和区际4重空间结构, 而狭义的仅指较高层次的行政区域或地理分布区内的产业生态系统, 而本文的研究主要在对产业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针对后者的培育及其平台建设。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利用基本环境要素生产出初级产品的农、林和矿业等行业, 也包括利用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和服装等行业, 以及专门回收和利用产业活动的残余物 (废水、废气、固废和废热) 企业。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水、土壤、大气等,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人口、经济水平等。产业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 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生态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区域生态系统。

2 当前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相对较弱, 主要侧重于对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和模拟, 以及区域物流、能流的分析上等, 在应用方面, 主要在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可在不同层级进行, 即可通过单纯的废物交换, 可在设施、企业或机构内部, 可在同一个产业园区企业之间, 可在相距不远的企业之间和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的企业之间[4]。具体实践中, 建立生态工业园和建立废弃物交易网络或平台是目前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主要模式。

2.1 生态工业园模式及其弊端

工业生态园是建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废物交换利用”和“废物闭路循环”基础上的产业共生体, 通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生态工业园最早, 也是最为成功的当属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 它是通过一系列经济上有回报的“绿色物质交换”自然形成的[2], 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工业系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5] (徐大伟等, 2005) 。我国产业生态园建设始于1999年, 目前已经建成“广西贵港生态工业 (制糖) 园区”、“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山东鲁北生态工业园区”等,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6]。

但是以产业共生体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构建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20年间投资建成了16个废料交换工程, 投资额度约为6000万美元, 而由此产生的效益每年约为1000万美元。但是在近些年以来, 由于过于强调园区内闭路循环的构建, 则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 比如园区内居民使用的供暖和燃气比园区外要贵, 而且园区内副产品和废弃物固定的交换运输设施, 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发展, 这势必影响园区的健康发展[3]。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 政府专门建构的各种工业园区难以形成内在的自我发展机制, 存在着效率低下和活力不足的问题[7]。

目前生态工业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产业链短、单一, 缺少灵活性,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价值链的不固定性。工业园可以巧妙的设计物流、能流和信息流, 从而使废物得到循环利用, 使能量梯级高效利用, 使信息交流畅通, 但是工业园不能设计出固定的价值流, 即价值流不像物流、能流和信息流那样能按照原来设计固定的流转,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价值流是生态工业园维持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参照协同学理论, 可以说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则“饲服”价值流。随着市场波动, 对于生态工业园中的特定企业而言, 其价值流会时而增加, 时而减弱, 甚至消失, 显然在园区内, 与之具有生态产业链的其他企业的价值流的波动不是同步的, 可能是错峰的, 所以此时“捆绑”在一起的产业共生体就会非常脆弱, 容易走向崩溃。生态工业园模式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土地占用, 旧有工业园改造和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等风险。

2.2 废弃物 (副产品) 交易网络平台及其不足

企业“三废”或副产品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变成有用资源, 即产生价值, 但是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供方和需方在空间上不一定接近, 可能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或失真的问题。为了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信息交流, 一些区域建立了废弃物交易网络或平台。这样的平台或网络模式有3种。 (1) DIET模式, 它是美国国家环保署和工业经济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用于发展生态工业系统决策支持工具。在这种模式中, 规划者能够根据自己设定的权重考虑经济产出、工作岗位数量和环境效益等目标, 模型产生的结果包括单位活动的废物、单位活动的规模和效益和废物交换的效益[8]。 (2) Bechtel模式。这种模型将线形规划分析与一个工业数据库连接在一起, 以识别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生产过程、处理成本和对相关设施的需求[8]。 (3) BEIS模式。凌岚等 (2005) 将各种企业数据集中到同一个数据库中去, 并利用其潜在的配对关系以寻求企业实现副产品交换, 在此基础上集成Web技术, 开发BEIS (By-Production Exchange Information System) 系统, 以求实现网络化和互利共享[9]。

废气物/副产品交易网络或平台又叫虚拟生态工业园。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这种“工业园”可以用信息流连接价值链, 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多样化和柔性化, 对市场有极强的适应性[10], 而且通过虚拟网络, 可以减少新建生态工业园的资金投入和工厂搬迁带来的投入[11]。目前基于企业废弃物 (副产品) 交易的虚拟生态工业园最为成功的当属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 该园区共涵盖北卡罗莱纳州3000平方英里6个郡的区域, 到目前为止, 共有1382家企业参与到该虚拟网络中来, 有1249种不同物资进行了交换[12]。

尽管以废弃物 (副产品) 交易为基础的虚拟生态工业园克服了传统生态工业园的一些弊端, 但还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 交易平台和网络对于利用现有资源再生技术建立新企业评估不足, 即缺乏产业生态网络的补链或构链分析; (2) 没有考虑技术发展对产业生态网络构建作用; (3) 与GIS集成的不够, 对企业空间信息的考虑不足; (4) 没有充分考虑到“关键种”企业在构建产业生态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而“关键种企业”是在企业群落居于中心地位, 使用和传输的物质最多、能量流动的规模最为庞大的企业, 对生态工业园的稳定起着关键的重要的作用[13]。

3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本质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规划者往往把该系统看作是一个废弃物/副产品交易的系统, 或是以废弃物/副产品综合利用为基础的产业链网络, 这是对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粗浅理解。实际上,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由区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耦合而成, 被资源、环境、人口、资本、科技和信息六大组成要素支配[14], 具有生产、消费、供给、还原、调控和缓冲六大功能[15], 属于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一种研究体系, 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自我演化形成的复杂系统, 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在外来价值流和内生价值流主导下, 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多样, 逐步发育和发展而来。在这个过程中, 人口素质、科技水平和信息水平得以提升, 反过来它们也会大大促进系统演化。区域生态系统演化的本质就是区域内物质、能量和资本的优化, 从而使生态效率得以提高, 废弃物得以产生价值而被循环利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除了具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之外还有价值流, 而其中, 价值流又起到支配作用。

4 区域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原则

作为复杂的自组织系统,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不能被规划的, 即它不可能像设计1台机器那样设计, 因为规划者不可能考虑到系统的每一个要素、细节和行为, 尤其是不能预测价值流的变化。但人类社会在产业生态系统演化面前, 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只能任意承受其系统演化带来的种种危害, 而是可以在遵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自组织规律的前提下, 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根据自组织理论, 本文对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提出了以下原则。

4.1 系统开放原则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的前提, 系统的开放包括对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开放。因此,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应尽可能对外开放, 不应盲目设计或规划区域或园区内的闭环物流循环系统。

4.2 自由竞争原则

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需要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 竞争是系统演化的动力之源。因此, 政府或工业园管理者不应干预区域企业的发展, 而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营造一个让企业自由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

4.3 协同进化原则

在系统自组织演化中, 竞争导致差异, 而协同才能突破原有结构, 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 向更高一级演化。因此, 政府或工业园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 通过激励手段、支持手段和强制手段, 促使企业技术集成和耦合, 引导企业之间废弃物交换, 促进不同企业或产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

4.4 复合统一原则

产业生态系统是产业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资源子系统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其演化的途径是由三者演化整合而成的。因此, 产业生态系统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不仅仅是企业或产业子系统的培育, 也需要社会、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调整与适应。

4.5 引进负熵原则

负熵的输入, 尤其是被系统要素或组成平权得到负熵的输入, 会促进系统的有序化。在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中, 能量、信息、技术和资本都是负熵, 发达地区的产业化水平高, 主要表现为该区域的能源利用率高, 信息化水平高, 技术水平高, 技术种类齐全, 资本雄厚。相反, 信息化程度低和技术集成化程度不够, 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物流系统发展的瓶颈[16], 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区域虚拟产业生态网络[12,16]和强化技术创新与技术的引进消化和集成就是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

5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平台构建

对于一些区域性发达地区, 尤其是经历了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产业群, 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的区域, 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的5个原则, 构建一个系统培育和孵化平台, 以引导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发育, 促其向高级形态演化。根据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本质及其培育原则, 本文提出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平台, 功能定位和逻辑关系见图1。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一开放复杂巨系统, 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多元化和涨落等特性, 其系统培育平台内部构建不仅仅要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 也需要经验丰富专家群体和高级管理团队的参与。因此,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平台构建要充分借鉴解决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方法论体系——“综合集成研讨厅”[17,18], 同时要充分依据产业生态学、运筹管理学和环境资源等理论学科。构建这样的平台, 不仅利用集成数据库、数据仓库、web技术和GIS技术在内计算机智能, 而且也要充分结合各方专家和高级管理者的智慧和经验, 把人的智慧、计算机的智能和各种数据、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统一的、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系统和问题求解系统。

在构建的平台中 (见图2) , 依据建立的区域企业的基本信息、产品/副产品/废弃物信息、环境资源信息、宏观经济、技术信息和空间信息数据库, 分析区域内产业技术和污染物排放的动态发展趋势, 生成决策信息, 为区域内管理部门进行污染物排放、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信息依据;为区域废物交易和循环利用进行最优化分析, 对区域生态链和生态网络构建进行自动评估和最优化分析, 进而寻求经济、技术和环境有机统一的补链和构链途径。这是平台构建的最终理想状态, 因为平台本身需要一个培育和发展过程。

摘要: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 对该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常见模式——生态工业园和废弃物交易网络进行分析, 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培育原则的分析, 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 提出了促进系统发育和发展的平台模式。

上一篇:类型作文分析下一篇: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