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措施论文

2022-04-22

[摘要]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对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提出更高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K审计局实践经验,在分析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增强审计监督效能意义的基础上,阐述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督效能的挑战,并立足审计委员会探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路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措施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措施论文 篇1:

对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反思与对策

[摘要]中国证监会在2007年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中,江苏省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委员会很多问题,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运作,笔者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审计委员会运作的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反思;对策

一、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

2007年,江苏省证监局贯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各上市公司在网上披露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江苏省境内确认上市公司为117家。其中1家已依法注销。2008年7月后上市的两家未披露《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因此最后确认研究江苏省审计委员会运作的上市公司为114家。

(一)江苏省未设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较多

在江苏省境内A股上市的114家公司中,未设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为37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32.5%。具体见附表1。

在江苏省境内A股上市的114家公司中,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为3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28.9%。这里提到的“未正常运作”,是指“工作未独立展开”,“尚未正式运作”,“无实质性运作”,“运作没有正常化”,“尚未召开过会议”等。具体见附表2。

在江苏省境内A股上市的114家公司中,未设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为37家,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为33家,共70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61.4%。具体见附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境内A股上市未设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中,2003年占92.3%,1997年占91.6%。2006年占80%,1993年占75%,2004年占66.7%,2005年占66.7%,2008年占66.7%,1999年占62.5%,1998年占50%,2001年占50%,2007年占50%,2000年占37 5%。1996年占36.4%,2002年占33.3%,1994年占20%,1995年占0%。

(二)江苏省审计委员会设置不规范问题不少

1 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

从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共18家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15.8%。

应该指出,华西村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作了改正,该公司《第三届第二十一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和《第四届第一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都披露了财务总监为审计委员会成员,但在2009年3月9日发布的《第四届第九次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审议通过《关于调整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人选的议案》。议案修正为:“鉴于XXX先生为公司财务总监,不适合兼任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现将审计委会员成员调整为YYY担任。”可惜其他17家还未调整。

2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无财会专业人士

从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无财会专业人士的共有5家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4.39%。

3 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未占多数

从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未占多数的共有8家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7.02%。所幸的是在8家上市公司中已有3家在江苏证监局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得到调整,其中两家在2008年,1家在2009年。

4 大学在职的主要校级领导担任独立董事,有的还是审计委员会成员

从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大学在职的主要校级领导共有6位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5.26%。

2004年9月30日,教育部党组发布的《关于部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六不准”规定的通知》第五条规定:“主要领导不准担任社会上经营性实体的独立董事。”“以上规定,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可以参照执行。”江苏境内最著名的两位主要校级领导在《通知》发布后相继辞去了独立董事职务。

5 独立董事超期履职,审计委员会不及时更新

某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两位独立董事分别从2000年9月和2001年6月担任,上述两位独立董事到2009年换届,明显超过证监会规定的六年任期,其中2001年6月担任的独立董事为审计委员会成员。

(三)江苏省审计委员会运作不规范问题很多

前面已涉及到,在江苏省境内A股上市的114家公司中,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为3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28.9%。此外还有:

1 外部审计机构不是由审计委员会而是由财务总监提议聘任

某上市公司2008年5月9日发布的《2007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披露:“XXX总监作如下报告:董事会续聘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为本公司审计机构的议案。”同时,在《2007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显示:“XXX,2004年至今任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2 审计委员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由公司财务总监负责协调

某上市公司2009年4月10日发布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通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修改事项是:原第十五条:“公司财务负责人负责协调审计委员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事宜。”修改为“第十五条公司财务总监负责协调审计委员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事宜。”

3 未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与之如何沟通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未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共有20家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17.5%。

4 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合设,或由财务总监领导而非审计委员会领导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合设,或由财务总监领导的共有7家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6.14%。

5 未成立审计委员会却发布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

据某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项目中披露,该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08年3月5日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江苏公证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公司2007年度审计工作的总结报告。”而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在2008年4月17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才成立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此外,该《公告》还显示:“本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08年4月17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但接下来又披露“同时经新当选的各委员会委员的现场讨论,选举产生了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召集人。”这里,究竟是“通讯方式”还是“现场讨论”?

6 审计委员会不能按规定开会

某上市公司于2007年10月30日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中认识到:“按照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有关实施细则的规定,审计委员会每年应至少召开四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每年应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但检查中发现各专门委员会的实际运作均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建议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有关实施细则的规定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

二、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思考

(一)为什么江苏省未设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较多

附表1显示,在江苏省境内未设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32.5%。其原因是:

1 法规规定缺乏刚性要求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无明确硬性的规定。首先,在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中没有规定;其次,在其他行政法规中无硬性规定。如: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只提到一句话“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稍有进步,但仍无明确硬性规定,它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

2 我国政府与上市公司对设置审计委员会的理论依据不明晰

笔者曾在《审计委员会的理论与运作》这部专著中论及,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经济学上分析,委托代理关系也存在自身的两个问题:一是目标函数的差异。公司的委托人往往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或资产保值增值;而代理人则追求自己受益最大化,它们或表现为尽可能多的货币与非货币收益,或表现为公司规模与业绩的扩大以提高自身的权力、地位与价值。二是信息不对称。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经营者掌握的信息自然比所有者更多更详细,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造成机会主义的寻租行为,它表现为偷懒行为和监守自盗等。于是,所有者希冀一个懂财务又处于客观公正的中介地位的人来监督经营者,外部审计就应运而生。但是,从国内外审计失败的案例剖析,经营者与外部审计会勾结欺诈投资者和公众。从历史上看,审计委员会的产生是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对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失效后,需要由审计委员会代表股东(董事会)的身份委托外部审计。

由此可见,审计委员会是经营者与外部审计之间的“防火墙”。是接受投资者委托,又代表投资者去聘请外部审计,既有受托又有委托。是法律层面上赋予的重要的委托人身份。江苏省诸多公司未没审计委员会,是未从理论上认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制约作用。在安然等系列财务丑闻后,《萨班斯法案》在聘任外部审计的程序上拨乱反正,突出了审计委员会在聘请外部审计师的委托人身份,强调了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委托人地位。2003年11月,全美证券交易商}办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新的公司治理最终规则》中规定:“审计委员会定位在公司治理的最高层面上。”达到了帕累托改进的目的。美国原证监会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Levitt)于1998年9月28日指出:“最后,称职、专注、独立和严厉的审计委员会是公众利益的最可靠守护者。”他又在2000年2月2日指出:“我认识到保护公众利益的最可靠的监护人之一,是一个有能力、守承诺、具独立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审计委员会。唯其重要,美国每一个公众公司不能没有审计委员会。”

(二)为什么江苏省审计委员会未正常运作的上市公司较多

附表2显示,在江苏省境内未设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28.9%。其原因是:

1 我国的公司文化与公司治理机制相悖

漫长的封建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顽固障碍。公司治理结构是强调权力制衡,强调集体决策。封建专制和命令经济却强调集权,强调“一言堂”;文化上反映为独裁思想和奴化思想;行动上表现为独断专行,不受约束与监督。现在有一种“老总文化”正是在这种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我国的公司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很多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但毕竟是从封建影响和计划经济中脱胎出来的,遗留了不少丑陋的东西。顾雏军经营“成者为王”的顾氏王国,陈九霖在“第四石油帝国”中一意孤行、欺上瞒下,“上海首富”周正毅的“英雄问世、海鸟欲飞、商贸开路、地产为王”,以及哪些舞弊公司的老总们,一手遮天,将公司为一己之私,欺骗公众与政府。

在这种“老总文化”的公司里,怎么可能真正实行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分权的制衡架构,这种文化怎么可能让以独立董事为首的提名委员会去真正提名?让以独立董事为首的薪酬委员会去真正决定薪酬?让以独立董事为首的审计委员会去提名聘请外部审计师?

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设置,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制度变迁。一般认为,一项新制度的评价标准有两个:即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帕累托改进标准是指制度安排使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而其他人不因此而受到损失;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是指制度安排使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评价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标准应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即审计委员会制度使管理层或审计师的某些利益受到损失,但保护了整个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 上市公司董事会不重视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董事会在观念上,仍将独立董事捧为“花瓶”、视为“摆设”,有的甚至当作“稻草人”、“挡箭牌”。他们在董事会下设置的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也是装装样子而已。这种公司怎么可能聘请“独立”、“懂事”的人做独立董事。怎么可能由这些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怎么可能督促审计委员会成员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

3 审计委员会成员不作为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不乏知名会计学教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但由于以下原因却不作为。

(1)他们可能不了解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制衡作用,因此,出现了诸如上述的“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外部审计机构不是由审计委员会而是由财务总监提议聘任”、“审计委员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由公司财务总监负责协调”、“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合设,或由财务总监领导而非审计委员会领导”等问题。

(2)他们可能说了不算,审计委员会职责不仅仅是“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但如上述的上市公司未成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法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委员会听取内部审计机构的报告…‘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沟通”等如何履职?当然,成立内部审计机构需董事会决定,但毕竟可发表独立意见。也可能碍于大股东情面,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遴选机制主要是大股东说了算。

(3)他们可能工作太忙而不尽职,各上市公司一般都制定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年报审议工作规程》,如何开

会、如何沟通、如何实地考察等都有规定。他们或不能亲自出席直接询问,或不能亲自到现场考察,无暇顾及更多详情和细节。但如不开会、不沟通、不实地考察很难说尽职。

(三)为什么江苏省审计委员会运作会出错

1 不依法运作

其实,“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无财会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未占多数”、“独立董事超期履职,审计委员会不及时更新”、“大学在职的主要校级领导担任独立董事,有的还是审计委员会成员”等这些问题都有法规规定,只要董事会注意学习、依法运作,可以避免。

2 有意造假

上述某上市公司“未成立审计委员会却发布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通讯方式召开又现场讨论,选举产生了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召集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拙劣造假。

三、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对策

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教授在2003年谈到如何借鉴2002年7月30日颁发的《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时指出:“审计委员会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应如何运作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具体的规范。建议在下阶段应重视研究和推广工作。”他还在提到“我国借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进度构想”时认为:“三五年内可借鉴”并“相关制度能基本到位”。现在“三五年内”已经过去了,中国证监会开展了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大证监会与证交所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监管与指导

中国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后。各上市公司披露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在“整改意见”中纷纷表示成立审计委员会,大多数上市公司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已成立审计委员会也表示要正常运作,事实证明证监会与证交所对审计委员会完善有促进作用。

证监会与证交所还要出台一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指导性法规,并加快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培训。

同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运作状况不一样,有好有差,需要加强证监会与证交所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考核,并公开披露。

此外,加重证监会与证交所对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委员会的处罚。中国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后,业内人士担心这会成为上市公司的“走过场”行动,但证监会提出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以及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的上市公司,证监会将不受理其股权激励申报材料。对于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以及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独立性、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证监会将对其再融资、股权转让、并购重组等行为进行重点关注。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也要自我完善,依法运作

要强化公众公司理念,营造科学的公司文化,优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严格公司管理。董事会要积极推动审计委员会的正常规范运作,审计委员会亦要主动勤勉尽职地工作。

作者:蒋苏娅

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措施论文 篇2:

审计委员会视角下审计监督效能研究

[摘要]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对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提出更高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K审计局实践经验,在分析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增强审计监督效能意义的基础上,阐述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督效能的挑战,并立足审计委员会探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路径。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审计监督   效能

一、前言

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随后各地也相继组建了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机关,审计监督进入了党集中领导的新时期。通过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经济活动在审计监督下规范运行,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二、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增强审计监督效能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审计监督地位

审计委员会的组建,从党委层面明确了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政治地位。审计委员会组建之前,审计监督的处理处罚权层次不高且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审计部门与公检法、纪委(监委)等执法执纪部门相比,强制性手段有限,因此不足以对权力进行制衡。通过组建审计委员会,一方面,畅通了重要审计事项的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审计处理结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中心工作,提高了审计监督在地方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

(二)有利于提升审计监督价值

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打开了审计监督的治理视野,促使审计机关的认知向“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转变,倒逼提高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发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领头雁”的作用,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汇报重大审计工作谋划、重要审计改革创新以及一些事务协调事项,定期呈报阶段性工作成效,实现审计价值增值。比如,审计委员会成立后,K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制发重要审计事项报告和编制风险防范清单,一方面,助力区委區政府宏观科学决策,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和解决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助力提升区域经济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发挥审计的社会治理价值。

(三)有利于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党对审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推动审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审计委员会成立前,审计机关主要的沟通联络机制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但在实践中联席会议多由审计部门牵头召开,由于审计的地位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协同效果并不理想。而审计委员会是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各成员单位及其负责人必须提高认识,克服敷衍了事、推诿扯皮,自觉执行审计委员会的决策和部署。通过审计委员会的运行制度、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联络机制等的细化和完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更加优化,力量更加整合,工作运转更加通畅。

三、组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监督效能的挑战

(一)审计全覆盖要求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各地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制度,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等领域实行多维度审计全覆盖。但目前基层审计力量并未匹配全覆盖的要求。一是因编制的限制,审计部门大多存在数量不足和人员老化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审计全覆盖的短板。新近一次机构调整,审计部门编制数量并未随着有关经济监督职能的划入而大幅增加。二是因待遇和机会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以K审计局为例,近5年招录的行政编制人员均已流向纪委、巡察、组织等部门。三是大数据人才缺口严重。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谋划智慧审计系统、推进大数据审计,但因大数据人才在审计系统里凤毛麟角,导致基层审计机关“数字审计”能力存在欠缺。

(二)审计绩效高要求与审计质量不高的矛盾

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将审计工作格局上升到党委的高度,倒逼提高审计工作绩效。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深化创新驱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重大项目有效投资等内容便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但目前,基层审计质量并不能满足审计绩效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政治站位不高。缺乏“跳出审计看审计”的意识,审计内容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偏离,审计重点不突出、主次难分,审计结果达不到党委政府的期望。二是成果转化率低。部分审计人员缺乏成果提升意识,不关心审计成果挖掘、提炼的“深加工”,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导致审计结论转化率不高,如除了审计发现重大违法违规事实以外,基层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并未在干部任选中产生应有的作用,甚至直接被“忽略”。三是审计执法风险增长。审计机关质量管理普遍存在“重档案检查、轻过程管控”的现象,审计程序执行较为随意,甚至存在盲目执法、违规执法的行为,导致近几年审计系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长。

(三)审计地位提升与组织沟通能力不足的矛盾

审计委员会的组建,使得审计与其他部门协同的层次、地位和权威性大大增强。随着党委政府交办的重要审计事项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发好“审计声音”,确保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枢纽作用的有效发挥。但基层审计机关组织沟通能力的短板并不能匹配审计地位提升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沟通对接经验不足。除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之外,审计机关更多的是与有关监督机构或者被审计单位沟通对接的一方,“主动出击”的经验欠缺。二是“业务部门”标签明显。长期以来,审计干部干业务是“一把好手”,能够把问题查深查透,而审计机关也被认定为“业务部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有关部门对审计部门的认知。三是协调机构职能缺位。秘书科负责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但基层审计机关的秘书科并不单设,一般由办公室主任兼职,而办公室主任要处理局机关运转的相关事务,精力分散,不利于秘书科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立足审计委员会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路径

(一)实现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实体化”运作

要充分认识到审计委员会是党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并不等同于审计机关。在编制允许的前提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将秘书科职能与办公室职能相分离,并落实专人负责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事务。逐步构建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为牵头部门,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组织架构,实现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单设并“实体化”运作。同时,在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中,应适当增加“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转情况及成效情况”项目考核的权重,以考核指标倒逼下级审计机关推进秘书科“实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避免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作的“形式化”,从党委层面确保审计监督提质增效。

(二)健全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作机制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是党委政府和审计工作之间的“桥梁”。健全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作机制,有利于确保审计工作运行更加顺畅,更加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一要完善重大审计事项报告制度,明确向审计委员会报告重大审计事项的流程、内容、形式等。通过制发一系列高质量的结果文书,将通过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落实的重大审计工作谋划、重要审计改革创新以及涉及全局性审计事务协调工作成果化,提高议事参政的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统筹协作机制,包括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络员制度、协调会议制度、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等,以及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非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通过建立内外畅通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上下、内外动态信息互通,有效调配各种资源,确保积极应对重大审计事项。三要完善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参与审计业务的有关制度,凸显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参与审计业务的主体地位,包括审计计划提议、审计组选派、审计结果申诉、审计整改督察等。

(三)全面推进审计数字化建设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加强审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大数据+审计”模式,全面提高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归集、分析和报告的能力。一要搭建“智慧审计”平台。比如,在投资审计领域,开发“智慧投审”系统,与公管办等职能单位互通互联投资数据库、智能扫描公共投资项目信息,集约化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开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即时互通系统,将审计发现的干部问题定责清单与组织部门的任免、纪检监察部门的通报等信息互通互联,实现结果运用绩效的最大化。二要推动协审技术运用。比如,在财政审计领域,依托计算机协审技术,以非现场审计统领现场审计,让数据“至少跑一次”,实现一级预算单位部门审计全覆盖;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领域,探索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航拍无人机技术等,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数据面上发力。三要“引培结合”聚集大数据人才。比如,通过“双一流”高校招聘平台,引进计算机高端人才,发挥人才引擎作用;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平台作用,聚集既懂数据分析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人才,组建区域“大数据攻坚队”,发挥协同审计效力。

(四)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管理

审计结果报送质量是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第一印象。而审计结果报送质量又来源于审计工作质量。因此,一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管理。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多渠道广泛征集审计项目建议,确保准确把握审计重点,从源头上把控审计工作方向。二要拓展审计成果的广度和深度。既要通过采取项目绩效挂图作战、审理关口前移、召开绩效“赋分”会议等措施促进审计项目提质增效,又要推进审计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部门监督工作的统筹,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水平和层次。三要切实防范审计执法风险。要进一步完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审计取证和审计过程记录,加强审计复核和审理,规范审计定性定责,切实防范和化解审计执法风险。四要提高审计结果文书报送质量。要从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层面出发,通过多角度整合分析,找准破解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保障审计结果文书的深度,写精写深重要审计事项报告。同时发挥集体审核审议作用,凡是重大审计事项报告必须经领导集体审议、统一审核。

(五)合理推進审计力量内外协同

在编制受限的条件下,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构建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不同专业人才的融合,整合多方审计力量。一要激发审计干部的内生力量。要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办法,通过征召审计干部“挂帅”重点项目主审等方式,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创优氛围,鼓励审计干部在大项目审计中积极作为,在竞争机制中提升审计绩效。二要培养和挖掘内部审计人才。积极推荐和挖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参加国家审计项目组,让其全程参与项目的调查研究、现场实施和审计报告撰写等环节,“手把手”地对内审人员进行实战性业务指导,培养一支国家审计的后备力量,补充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三要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审计专家库。在一些特殊的审计领域,要发掘和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突破技术瓶颈问题。此外,要有效统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发现的“点”上的共性问题,通过发挥国家审计的载体作用,提升审计的整体治理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厉国威,葛鹏辉.新时代国家审计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功能融合[J].会计之友, 2020(17):127-130

[2] 戚闽粤.从严治党视域下构建审计委员会运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探求, 2019(4):59-66

[3] 秦荣生.我国国家审计的新要求与新发展[J].财会月刊, 2019(1):3-6

[4] 王锴,李学岚,汪国钧.论审计委员会框架下的审计监督体系:涵义特征与建构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 2020(3):7-11

[5] 魏祥健.国家审计机制创新:审计委员会的地位作用、职能定位与未来展望[J].商业会计, 2020(7):4-7

作者:孙水娣

审计委员会制度健全措施论文 篇3: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内控中的地位与作用刍议

【摘要】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一环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其相对独立的功能定位与职能的发挥,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总结实践经验,介绍与分析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职能,针对性地提出强化与完善其功能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建设。

【关键词】内控 风险管理 建议

“控制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现在,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内部控制系统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控规范通知》和《内控规范指引》等文件。证券监管部门又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时评价内部控制的责任、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年报时必需公布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检查的自评报告等等。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堵塞管理漏洞,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乃至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张远虎,2009),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和社会。

本文结合笔者担任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并主持审计委员会工作多年来的实践,就审计委员会在内控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与作用作探讨。

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沟通与评价。审计委员会是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始终保持与外部审计的有效沟通,定期听取外部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汇报,对外部审计机构工作进行评价,向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每当年度财务审计结束前,审计委员会均要召集全体组成人员,监事会主要成员列席参加,专题听取境内外审计机构详细汇报审计情况,包括审计范围、现场工作情况、对财务报表的调整事项的说明、风险提示、存在的工作缺陷以及管理建议,以及A、B股差异等,新会计准则颁布后,还听取了审计机构关于新旧准则调节事项的建议。

审计委员会在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公司每年度都要聘请中介审计机构,或者研究决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要求管理层对其他有资格承担境外审计业务的审计机构从审计报价、资质和经验、服务特色等方面作调研并进行筛选,在3家候选事务所的评标过程中,审计委员会始终坚持公平原则,并要求中标事务所不仅要提供前任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情况,并且还要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即像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一样,向公司提供管理建议书,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服务等。

2.监督与指导。指导公司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审查确定公司内部财务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工作计划,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指导意见,是审计委员会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委员会指导内审工作,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延伸到内控审计。比如,根据上海证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建立内控制度的指引》,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审计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意见有:(1)对内控制度的制订和内控体系的建设,要着重考虑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拘泥于格式化,避免复杂化。(2)内控制度实施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审计委员会建议各职能部门率先进行业内风险点排摸,查漏补缺,据此有针对性地完善内控制度,使公司经营风险降至最低程度。(3)对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子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法人治理机制的实施,由公司委派出任的董事、监事在其任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从而使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共同加固高筑起控制风险的“防火墙”,把预防风险、抗风险的网络机制覆盖各投资企业。(4)关于职务授权及代理制度,建议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董事会对董事长及总经理授权的基础上,制订相应制度,规范公司对各职能部门的分级授权。(5)审计室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部门,工作范围从经营审计逐步延伸到内控审计,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与监事会建议充实必要的专职内审人员力量,并借助工作方式的改变来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

审计委员会应参与确定内控框架体系的全过程。(1)组织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审计室主任、监事等有关人员前往内控制度建设较好的外单位进行调研考察;(2)通过互动交流与学习取经,从而确定符合本公司实际的内控框架体系;(3)逐项编写出公司的内控制度,通过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的审议批准后,正式实施并执行。

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召开3~4次的专题会议:(1)听取和审查公司审计室内部控制检查后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2)听取对管理建议书整改情况的复查报告、内审工作计划;(3)提出其他相应指导意见和要求。

3.财务审核。审核公司财务报告及其披露公告,检查外部审计机构提出管理建议的整改情况,提出改进财务管理、防范风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审计委员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如同每年对企业做“健康体检”一样,在“年度体检”过后,审计委员会主要跟踪抓好“五个工作重点环节”:(1)“出诊断书”。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核报告,全面了解公司运行管理状况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准确性。(2)“开处方药”。要求外部审计机构在出具年度财务审核意见书的同时,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出具管理建议书,以便对症下药。(3)“及时配药”。针对审核财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管理建议书,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公司管理层提出整改方案。(4)“跟踪服药”。借助内审部门跟踪整改结果,对整改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以保证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与执行。(5)“观察疗效”。对已实施整改的结果情况进行评判,确定整改方案的效果。

二、审计委员会加强内控风险管理的建议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时需要审计委员会就这些变化作出快速而正确的反映。

第一,鉴于公司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增长,在人民币呈不断升值态势,审计委员会建议公司就汇率变动对产品出口直接或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材料采购影响等作量化分析,并适时向董事会汇报。

第二,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向管理层提出具体的建议要求:(1)完善公司销售供应客户的财务资信评级制度;(2)建立以财务部为主、营销部为辅的客户信用档案管理系统;(3)对逾期款项加大相关形式的催讨力度;(4)加强账龄管理,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款项账务;(5)对营销部门的奖惩激励措施要与销售货款现金流回笼相结合;(6)对秉承信誉好、付款及时的客户可采取适当的优惠价格折扣政策,加快现金流货款回笼,体现公司货币资金的净现值。

第三,关注对外担保或有风险防范,审计委员会提出建议:(1)公司对外担保不仅要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也是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要求;(2)对外担保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如对经营状况不佳的子公司担保要积极推进资产重组或吸收合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违规担保问题;(3)被担保单位也要采取措施,改善经营,减少举债经营的依赖程度并相应减少上市公司的担保余额;(4)个别企业的借款应当注意时间节点,藉以控制敏感时点的余额。

三、体会与启示

1.“拆”与“筑”(拆封闭性的围墙,筑透光、透视的篱笆)。

董事会下还有其他三个专门委员会,加强与这些委员会的业务联系与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自身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审计委员会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比如,审计委员会要主动了解战略规划委员会的专题讨论内容,两个委员会经常就公司的重大投资发展项目进行事先沟通交流,以保证公司投资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审计委员会要明确自身定位,“要到位而不越位”。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是行使建议权、评判权。只有理顺管理、明确定位,才能在公司内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2007年因经营需要,多家被投资公司将成立三级公司。对此,审计委员会认为:成立三级公司必将加大上市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风险控制。公司既要支持被投资公司经营发展,又要控制好企业的经营风险,两者要有效结合。建议公司尽可能地控制下属法人实体的 “计划生育”,确有必要尽量“生儿子”,如无必要就“少生孙子”。因对外投资链越长,管理环节越多,经营风险亦会伴随而生。而且要从管理体制,投资机制上加大投资性风险管理,对于投资性风险管理纳入战略规划委员会,对于经营性风险管理建议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2.靠前监督。

审计工作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由原来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与事中、事前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才能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单纯的事后审计只能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及其后果起到揭示作用。

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使公司对经营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过程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控,把握经营状况和风险因素,将审计监督的前沿环节尽量靠前延伸,提高审计的时效和实效,为有效地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关键在于执行力。

要使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处于受控制状态,除了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外,关键还在于执行和检查监督,只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内审部门通过不断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制度,才能真正使公司“由人来管”上升到“制度管人”,降低公司管理成本,防范经营管理的风险。审计委员会一要抓年度内审工作计划的审核;二要抓内审工作质量,提出切合公司实际的指导意见,帮助内审机构有效开展内审,从而为审计委员会的正常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4.激励内审职能有效发挥,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我的体会是:(1)在日常内审服务工作中,要提高质量、坚持标准、降低成本,把为公司服务落到实处;(2)审计部门的地位,不仅要通过公司制度和职责定位来赋予,更要依靠工作人员的努力绩效来争取应有的地位;(3)用有成效的工作结果,来提高并巩固企业内审计部门的地位,以此来获得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与信赖。

5.巡检与定期检查相结合。

内部审计机构是一种“巡回医疗”,而外部审计机构是“年度体检”。 审计委员会要加强与内、外审计机构的有效沟通,力求做到内外结合。只有及时搜集与整合相关审计资料和信息,才能全面掌握上市公司的“健康状况”,“对症下药”,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作者为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硕士)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审计署,保监,银监会,证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 2008-05-22.

[2]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指引[S].上证上字〔2006〕460号,2006-06-05.

[3] 张远虎.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J].石家庄:商情,2009(26).

作者:罗伟德

上一篇:循证护理与泌尿外科护理论文下一篇:经济型酒店五力模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