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疗保险论文

2022-04-29

[摘要]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医院以及患者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敢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疗保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疗保险论文 篇1:

大学生医疗保险机制现存问题及建议对策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疾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大学生也被纳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范围。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和本国部分地区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一)公费医疗阶段。1952 年,在政务院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了规定了大学生(包括专科生) 包括被包括在享受公费医疗的对象范围之内。国家按交费生名额统一下拨保险费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受到意外伤害或换上重大疾病的情况显著增多,所以依靠国家下拨的医疗费捉襟见肘。

(二)公费医疗向商业保险转变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各地高校陆续进行了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大力引入商业保险。主要采取的模式为“公费医疗+ 商业保险”。此模式的运行模式为: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拨款给校方医院,对学生门诊费进行报销,在学生患严重疾病时,所花住院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三)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转变。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从此,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开始由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变,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特点。

二、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参保率不高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的自我风险意识极其缺乏,目前的政策采取自愿性原则,较低的参保率时必然的结果。依据大数法则,较少的参保人数会导致既得风险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散,同时也易出现“逆选择”的现象,这样一来,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就得不到体现。

(二)异地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手续繁琐

对于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在学校期间(例如实习、寒暑假、休学等情况),在学校所在地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需要先由个人先行垫付,回到学校后才能办理相关报销手续,无法实现异地联网报销。先行垫付的这一块有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时候会对贫困家庭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三)在校大学生毕业以后医疗保险存在续接问题

目前将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内,是参加不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又不符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条件,所以这段时期极易失去医疗保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和突发状况,极易造成经济负担。

(四)高校校医院效率不高

我国高校大都建立校医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学校教职工及其家属、以及学生提供基本的疾病治疗服务和医疗保健条件。根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多数校医院的运行和发展状态都处于低级别。非营利的性质及资金匮乏导致医生护士专业水平低,易出现医疗责任推诿现象,同时,校医院的医疗的设备大多陈旧或是落后、利用率不高。

三、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借鉴

(一)德国

众所周知,德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宗旨是“高收入帮助低收入、富人帮助穷人、团结互助、社会共济、体现公平”。德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采取强制保险,即所有在德国就读的本、外国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在德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大学生缴纳较低的保险费但是可以享受医务保险、护理保险以及意外保险这三重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极其广泛。此外,而医生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建立在医生协会和保险机构缔结的协约的基础上,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结算,医生也会尽力去医治病患,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二)美国

美国一直是市场主导型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代表国家,以高度的市场化为主要特征,实行管理式医疗计划。美国注册在校的高校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医疗保险,同时学生的法定抚养人也可自愿投保,但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医疗保险。美国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与健康保险的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包括定额给付的住院医疗费、意外事故导致的伤亡、门诊医疗费、意外事故或疾病医疗费以及精神病治疗费等,覆盖疾病的范围也很广泛。

四、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建议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机制。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社会互助共济来解决大学生的医疗费用问题,同时,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解决在体现社会公平方面,可以通过解决不同学校学生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差别较大的问题来体现。

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内增设宣传栏、开设医疗保险知识普及讲座等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学生自愿参保率。宣传工作到位,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参保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参保率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二)解决毕业以后医疗保险的续接性。在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可以實行对其延期一年保险,“应缴费用不变,国家支付比例和参保待遇水平均下降为其就读期间水平的50%”,并积极鼓励此类学生投资商业保险,降低大病重病的风险,以减轻家庭的医疗保障负担。

(三)提高医疗保险服务效率。从目前来看,造成学生参保不积极的重要因素服务质量受到质疑以及理赔手续复杂。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在医疗保险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正视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效率低和服务水平欠佳等问题,通过财政拨款来改善高校医院医疗服务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医疗保险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安华,苏彪.“全民医保”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选择[ J].上海保险,2009,(3):9-11;

[2]李国柱.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经验借鉴及启示[J].教育探索,2009,(3):140-141;

[3]郭丹.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研究[J].优秀硕士论文.2012;

[4]彭美华、朱才华.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

作者:李丹

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疗保险论文 篇2: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初探

[摘 要]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医院以及患者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敢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必须创新思政课堂,优化课程教学机制、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底线约束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统一协调机制、树立典型模范,构建榜样示范机制、融入社会生活,构建实践教育机制。

[关键词] 新医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新医改正式启动。新医改方案的主体框架是“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柱”指的是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新医改是我国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医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医改对医学院校和医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医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新情况,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1]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医院以及患者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敢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二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意义

实现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健康是幸福之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医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部分,适逢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只有切实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医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严于律己,才会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视为自己的责任,否则,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成为一句空话。

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期。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学制时间长,面临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临多重迷思与诱惑,只有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健康成长。

三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创新思政课堂,优化课程教学机制。不断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新医改要有机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形势与政策”要把新医改列为核心内容;“中国近代史纲要”,可侧重讲医疗卫生改革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的新医改开展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将新医改纳入到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内容之中。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新医改的要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运用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多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多开展辩论、分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增进医学生对新医改的认知,激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底线约束机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仅仅靠理论宣传是不够的,还需要“务实”,即贯彻落实在行动上。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注重大学生言行的正面引导,较少列出负面清单和利用法治手段,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破底线、踩红线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实习生在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擅自手术,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对患者生命责任的严重缺失,也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与新医改的要求背道而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加强执业医师法律制度、乡村醫生从业法律制度、执业药师法律制度、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开出负面清单,明确规定哪些不能违,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医学生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统一协调机制。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组织、哪一个机构的事情,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三者之间,相互掣肘,就容易产生零和效益,甚至负面效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完成此项目标,需要相当数量的医学生毕业后下基层。尽管学校和社会舆论对此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然而,就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由于父母亲的反对,超过四分之一的医学生不愿下基层。所以,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联系,有效整合起来,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聚同化异,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树立典型模范,构建榜样示范机制。榜样或典型教育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及其事迹进行教育,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仿效。和说理教育相比,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特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榜样教育要符合医学生的身心特征,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要注意选择与医疗卫生密切相关的先进模范。如:從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艳、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援非医疗队。要善于利用新型传播方式。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介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等特征,已成为医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宣传模范人物及事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论教育时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来描述教师的影响力是最恰当不过了。教师正是那摇动的树,推动的云,唤醒的灵魂。教师的最佳教育方法就是做出榜样。要发挥优秀同伴的示范作用。同伴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这种作用的生动写照。要发动医学生选树身边的榜样,树立标杆。身边的榜样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通过榜样的示范,促进医学生群体责任感的提升。

融入社会生活,构建实践教育机制。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医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众、增长才干、砥砺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责任认知能进一步得到稳定性提升。“这是因为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 体验是主体情感的生长剂, 体验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3] 要建立医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引导医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走进基层,深入医院,到群众中去,到患者中去。医学院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规划,编入大纲,规定学时与学分。要划拨专门的经费,为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要充分利用假期,设置医疗保险、医疗资源配置、医疗纠纷等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要组织医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要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汇聚多方资源,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基地,明确职责,科学管理,确保成效。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砺品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刘洋.“90 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3).

[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1110528066.htm。

[3]邵广侠.体验: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作者:刘登科

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疗保险论文 篇3:

高校大学生医保现状与满意度分析

摘要: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已有一定时间,通过对芜湖市某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对医保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39.78%和59.12%;对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医保服务工作的评价中认为政策宣传、服务态度等均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0.385,P=0.004)、月生活费较低(OR=1.770,P=0.026)是参保率较低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大学生参保率。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满意度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大学生突然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大学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益,国务院于2008年年底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制度运行两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针对这一新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使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医疗需求,进一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将芜湖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按年级分层,然后在每层随机抽取2~3个班级,对所抽中班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6%。

(2)调查内容。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和参保现状,包括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加入医疗保险的途径、关于医疗保险的信息、强制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参加医疗保险的途径、在校期间是否会一直参加医保及不参加的原因是什么、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医疗保险利用情况;③大学生对校医院及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经校验、审核后,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频数、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人数234(42.70%),女生人数314(57.30%);分为大一(26.28%)、大二(35.58%)、大三(38.14%)三个年级;其中来自农村395人(72.08%),城市153人(27.92%);独生子女196人(35.77%),非独生子女352人(64.23%);月收入以少于2000元(78.47%)为主,5000元以上占到21.53%;月生活费以在800到1200元(60.95%)之间为主等。

(2)医疗保险了解情况。分析表明,生源地和独生子女与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男生的医疗保险了解程度要高于女生(χ2=24.256,P<0.001),不同年级学生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χ2=36.802,P<0.001)。具体见表1。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做两两单因素分析(α=0.05/3)得到,大二年级高于大一年级(χ2=11.052,P=0.001),大三年级高于大一年级(χ2=26.973,P<0.001),大三年级高于大二年级(χ2=7.450,P=0.006);大三年级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大一大二年级,大二年级的了解程度又高于大一年级。

(3)就医方式分析。大部分学生在患病后首选的是到药房自购药品,占到42.52%;其次是校医院(32.48%)、大型综合医院(11.86%)、私人诊所(9.31%);其他(3.83%)等。

(4)大学生参保现状。大学生加入城镇医疗保险方案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部门的知识宣讲(35.56%),媒体(28.87%)和加入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单(22.54%)等;而其已了解到的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信息主要是报销方式(26.98%),缴费方式(19.50%),报销比例(17.91%)等各自所占到的比例都不高;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医疗保险没什么用(2154%),缺乏商业保险经验(2154%),自己身体好不需要购买(16.92%),经济水平限制和不信任医疗保险均占到13.85%等。

(5)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不同年级学生对医疗保险满意度有统计学上的差异(χ2=9.948,P=0.007);对不同年级与其对医疗保险满意度分别做两两单因素分析(α=0.05/3)得到,大一年级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高于大二年级(χ2=1.219,P=0.270),大一年级高于大三年级(χ2=9.133,P=0.003),大二、大三年级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详见表2。

分析表明,学生认为本校校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均一般,分别占到调查人数的44.71%,51.46%;认为本校院最需改进的主要是诊疗设施(47.26%),医务人员的素质(19.53%),诊疗水平(17.15%);对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医保服务工作的评价中认为政策宣传、服务态度、信息更新、投保赔率、办事效率、医保制度均一般。

(6)大学生参保的多因素分析。以大学生是否参加医保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或其他可能相关的变量为自变量。按P<0.10的标准,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月生活费进入模型,其OR值分别为0.385,1.770。详见下表3。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新形势下,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现状,才能得出其施行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合理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确实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险意识,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1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偏低。关炎芳也指出大学生群体本身对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认知率亟须提高。和城镇居民一样,大学生群体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到底是什么、就医时不同等级的医院报销的比例是多少、哪些病种可以报销、报销的手续怎样办理等问题还都处于了解不多的阶段。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学校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学生本身也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乎自己利益的政策,提高参保的积极性。罗万红的研究也得出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越深,其参保的意愿就越强。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如由完全不了解到略有了解),其参保率可提高27.50%。

在了解程度中,男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的好奇心较女生重,因此会多看一些书籍或者看新闻。另一方面是由于男生的运动强度比女生大,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强度都远超过女生,故受伤的风险较女生大,因此家长在对于男生的医疗保险方面宣传的也比较多。所以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女生的宣传力度。不同年级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亦有差异。大三年级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大一、大二年级。大一年级最低。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大一学生相对年轻,自我风险意识不强。故侧面也说明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3.2就医方式

患常见病后首选的就医方式是到药房自购药品,其次是校医院。就医方式选择校医院的仅占到32.48%,而唐荣等人的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0.0%的学生生病后选择校医院就医。此次调查与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可能觉得小病没必要去医院,也是常见病,感觉自己拿点药即可痊愈。绍平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之所以在校医院或医务室看门诊,最主要的原因是就医方便,其次是价格低。其次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私人诊所诊治疾病。而李光辉在其研究中也提到私人诊所的问题,私人诊所虽然是国家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但其诊疗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过量用药,夸大病人的病情,诊所卫生不合格等。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学生们到私人诊所就诊的几率。

3.3参保现状

大学生加入城镇医疗保险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部门的知识宣讲(35.56%),媒体(28.87%);这说明学校对医疗保险的宣传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也比较低。可能是由于学校的相关保险主管部门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没有使同学们明白这项政策对自己的益处,而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制度强制性的执行下去。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医疗保险没什么用(21.54%),缺乏商业保险经验(21.54%),自己身体好不需要购买(16.92%)等,认识不到位所以才会以为没什么用,也侧面说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认知度不高,21.54%的人缺乏商业保险经验,大学生作为独特的群体,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这也许阻碍着商业保险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有着有效的补充作用,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商业医疗保险在自己面临疾病时起到的巨大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健康投资理念。

3.4医保的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表明,大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大三年级学生的满意度。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施行,不少学者对其施行后出现的问题也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所以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在医疗保险方面获益较大三年级学生多。在调查中,约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态度均一般,与师文等人的研究也一致,最需改进的也是校医院的诊疗设施。校医院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大学生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所应承担的医疗诊治职能,同时开拓其教育、医疗保健和宣传等职能,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改善校医院硬件服务设施。此外应经常开展对校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医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3.5参保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参保的因素是性别和月生活费,并且男生参保的积极性高于女生,这也与季璐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女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没男生高,认为自己是女生,没有男生那么好动,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随着月生活费的提高,大学生参保将变为原来的1.770倍,说明在提高物质水平后大学生才会考虑自身的健康水平。

4结束语

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较低,了解到医疗保险的途径和信息覆盖面较窄,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和校医院的服务工作评价均较低。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拓宽他们对医疗保险的认识面,做好校医院本有的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宝贤.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

[2]冀秋燕,吴丹,王兆娟.保定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1,(7).

[3]牟新博.高校学生医疗服务利用、费用和对医改的反应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关炎芳.培养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J].河南教育(高教),2013,(8).

[5]罗万红.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动因分析——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7).

[6]唐荣,苏维.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以及制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

[7]邵平.杭州市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及医疗保障情况调查[J].健康研究,2009,29(1).

[8]李光辉.焦作某高校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障现况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0.

[9]李菲菲,梁艳华.“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及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论版),2012,(12).

[10]唐叶梅,杨士斌,纳慧.大学生商业保险的现状的研究分析——基于北方民族大学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4,(8).

[11]师文,李智,严书欢.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及制度分析[J].华章,2011,(30).

[12]潘芮.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调查——以南京市六所高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9).

[13]季璐,王寅,邹治.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调查[J].特区经济,2014,(5).

作者:郭甜甜 吴欢 程屹 戴宁 谢晓伟 张素薇 宋建根

上一篇:微信平台下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下一篇:我国农村电气工程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