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技工院校新一轮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如何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1: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 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有魅力,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教学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开展批评活动,以客观、公正、善意的求是态度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创造性的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间接地实现更好地改造世界的目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外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能够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为实现中国的快速发展就是要不断地用先进的生产力取代落后的生产力,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他们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关系不甚密切,学好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并没有真正地把马克思主义上升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对社会中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等问题的各种思潮和观点难以分辨正误。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是以一定的理想引导人,塑造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等专业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室,首要的一点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只有信仰,才有热爱,才能真情的投入,进而感染、教育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应付差事,有的甚至带着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情绪,致使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心不足,自然没有感染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由思想上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时期,许多人都没有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在这一思想的塑造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事很重要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思考

1.以坚定的信念感染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客观的,而哲学观点常常既无法像其他专业理论那样用经验作确定的证实。当一个哲学家坚持一个观点时候,他所坚持的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一种信念,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离不开信念的。这就要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坚定的信念,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一种理论如果连教育者自己也感动不了,怎么可能感动学生呢?为此教育者必修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只要建立在科学基础理论上的信念才是真实可靠的,否则会走到宗教的歧路上去。

2.以丰富的内容去启发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马哲学习,当代大学生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

意识源于物质,意识具有能动性。俗语道:“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旗帜,当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去发现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细节部分,从而达到在批判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学会的“否定之否定”的良好思维方式对其人格的健全和思想的解放有着很大的帮助。正确的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阻碍作用。而人的理想即是人的意识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一种延伸。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当然每个人也会有理想,理想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包括一些精神病患者。正确的理想在人们生活当中起到莫大的作用,小至关系到每天的生活,大至关系到人的一生。有理想的人就如同黑夜里有灯的行人,黑暗中也能够走向远方;也就如海岸上的灯塔,为海船指引方向。所以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树立好正确的理想。

学生与学生的价值观,一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大学生作为客观合理性的存在,决定了价值观的真实性。将辩证思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我,便在人生的矛盾与多样的心路历程撷取一段,解读自己的哲学,探寻我之为我的价值落点,为宇宙的多彩增加渺小又真实的一个像素。这就是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

作为当代的学生,他们努力寻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对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充满希望,对火热的生活充满激情,他们的人生观主流趋向积极健康、乐观进取。从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来到学校,准备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包括了个人对社会的负责和贡献。但同时,因为学生年轻,阅历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固定,对客观世界缺乏全面深刻地认识了解和掌握。用辩证法的眼光看待,因为他们年轻,拥有着最为骄人的资本。因为年轻,有活力,视野开阔,享有更多的机会,富有创造力,能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引下,快速完善自身。

3.要进行教学手段创新。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吸引力,就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及时开拓新兴的教学手段。要努力实现从“封闭型”教学方式向“开放型”教学方式转变;从单纯“说教材”方式向“耐心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的方式转变,从比较单一的教育手段向具有更多科技含量的现代教育手段转变。一方面,可以借助电脑,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把声音,图像,文字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大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宇宙与人》这个录像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并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先进的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起阻碍作用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年学生接触世界,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学生当前关心的问题和思想动态,收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使上课内容丰富生动。例如,当教师了解到学生很关注个人的自我价值时,上课时教师就应把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基础上这一道理讲清楚,也让学生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答疑和辅导,用电子信箱与学生交换意见,学生的作业也可通过互联网批改。

4.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改革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要真正提高哲学原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首先注重把教学形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首先要求理论的准确性、系统性,要在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感、历史感、现实感。当然要让这些理论内容为学生乐于接受,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就必须用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具备灵活的教学艺术。但要处理好理论性、科学性与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关系,要把理论性、科学性放在首位,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强化生动性和趣味性,并把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学生较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效手段。但绝不能把生动性和趣味性当做目的,海阔天空地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这需要哲学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讲活、讲深、讲透,使学生觉得哲学的浸润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

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人才的评价标准,宣传和鼓励创造型学生人才,加强对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只是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整个社会的进步。而每个人从产生那天起,就是社会中的人,就拥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就肩负所在历史阶段的使命,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无论从年龄阶段、知识基础还是从其机遇上看,其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心该更强。因此,学生应该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任的角度出发,更加珍惜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教师应结合形势教育,加强社会紧迫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走在时代的前列。

作者:米娜瓦尔·拜希尔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2:

对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随着技工院校新一轮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如何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编写贴近技工院校学生实际的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校本教材;加大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一支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队伍,不失为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特色;创新型教材;创新型教学方式;创新型教师

目前全国技工院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一轮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号角也已吹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技工学院的高技班和技师班已广泛开设,但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现状

1.教材体系、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绝大部分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使用的是高职高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这种传统的教科书从教材体系上看,章节排列有序,结构完整,涉及面广,似乎是一本完美无缺的教材,但这种教材整个体系是以概念、范畴、原理罗列堆砌起来的,枯燥、抽象,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被静态、呆板的教科书给遮蔽。教材内容空洞,偏重理论,面面俱到,多少年没有更新,脱离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阅读起来不感兴趣。教材形式也过于程式化,版面设计缺少美感,没有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教材不能体现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特色,也不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使用这种教材培养的是呆板的、循规蹈矩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不是具有批判精神的学生。按照这种教材体系教学,学生不但不能把哲学当作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感到质疑、厌倦、甚至排斥,从而削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应有的德育功能。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技工院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步伐滞后于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步伐,滞后于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滞后于用工单位对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因受传统教材内容的束缚,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由于没有转变传统的以掌握抽象、教条、呆板的哲学知识为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上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的老师讲学生记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发挥自己的独特视角的作用,学生不能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哲学的魅力被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所淹没,传统的授课方法使哲学的本真被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学生因课堂没有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出现课堂玩手机、睡觉、做其他作业等现象。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只得采取高压政策,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变得聪明的一门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重点是要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

3.教师结构不合理,创新型教师缺乏

目前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教师分布不合理。有些技工院校的文化课教师被分散安排在各个系部,隶属于各系考核,学校虽设有中心教研组,可进行教改活动时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不便,不利于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各系哲学课教师各自为政,不利于创新教师的成长。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目前技工院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专职青年教师偏少,老中青脱节,体现出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知识更新慢,自我学习不够,基本都在吃老本,在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体现出教师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三是创新型哲学教师缺乏。创新型哲学教师是指具有创新哲学教育观念、创新哲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性人格,积极吸收最新教研成果,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的具有哲学思维人才的教师。由于技工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教学,轻人文教育,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领导不重视,教师不主动,再加上缺乏激励机制等种种原因,使得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不能及时与时俱进,缺乏应有的激情和感染力。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1.编写贴近技工院校学生实际的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创新型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改革首要是教材的改革。虽然有些技工院校已经尝试编写校本教材,但基本上落入俗套,还是旧教材的翻版,体现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校本教材在我国技工院校还是一个空白。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一本好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创新型校本教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材功能的定位准确。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材的功能定位应该从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道德情操、启迪人生智慧、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完美结合。二是教材内容的定位科学。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校本教材内容应该坚持适用、够用的原则。可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点面结合。比如,可精选一些紧扣时代主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生活启示等充实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三是教材形式的定位新颖。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校本教材应该改变原有的教科书僵化、呆板的风格,从语言表述到版面设计都要做到新颖、独特,图文并茂,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我们可以使用“世界是什么”的标题,辩证法部分我们可以使用“世界怎么样”的标题,这样的表述通俗易懂,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激情。再比如在教材的辩证法部分中插入“北京雾霾天气图”、“神舟九号飞船图”、“三中全会《决定》带来的人生改变图”等图片,可使教材增强时代感,促使学生主动从哲学的角度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力求编写出的教材在体系的架构、内容的取舍、表述的准确和使用的方便等基本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2.采用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创新型教学方式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方式以本为本,缺乏创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育人效果,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在于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式。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等。我们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和利用现代传媒的价值,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网络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参观教学、电视教学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这一课时,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将学生座位分三组重新排列(面朝黑板坐成U字形),开课前先让小组各推出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课前搜集和准备的成果——“雾霾天气之我见”,然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接下来设置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一是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么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活动,它是不是也是客观的?三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吗?举例说明。教师每组分发一张讨论纸,小组成员可以在讨论纸上写出讨论的要点,讨论结束每一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上台展示讨论成果。通过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时可采取“案例式教学法”,穿插观看一些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录像片。让学生感觉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讲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改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邓小平》这部电影,让学生不但了解伟人的风采,而且从哲学的高度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当然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方法改革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也不能把哲学课变成单纯的讲故事课或看录像课、看电影课。简单地就事论事,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容易出现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容易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失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本身所具有的哲学魃力,使哲学课没有哲学味。所以教师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谋划设计,驾驭好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建立健全一支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创新型师资队伍

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和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政治与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任务的根本保证。一是适当引进一些专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创新型教师。目前技工院校在专业课教师或专业一体化课教师的引进上不惜血本,而对文化课教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的引进上力度严重不足,有些技工院校领导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谁都能上,因而造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必须新进一批年轻的专业对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补充新鲜血液,引进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加快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的转型。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学最重要的主导力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创新教学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没有创新型教学,所以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研讨交流氛围,多开设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交流课,多组织一些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多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和全国性教学比赛,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文化课包括哲学课市级和省级学科带头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的力度,让他们扩大视野,吸收新的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拓创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和崇拜的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名师。

作者:夏中芹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策略,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有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思考

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很少有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对这该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仅仅为了考试的学分而学,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意义重大。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能够不断改革创新,使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那么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使学生有效抵制现实生活的各种不良诱惑,坚定学生的信念,促进学生成长。这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思考,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以图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

一、教学要能够突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不需要分析研究的问题,只需识记一个个结论,一个个抽象的教条。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没有呈现出来。这些结论和教条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整天都在识记结论,识记教条,考试考得也是这些内容,学生感到这种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种教学状况是需要进行改革的。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因此,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不仅仅进行结论识记,更要进行问题探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要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照本宣科的只是空洞进行结论讲解的教学模式,能够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在问题中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从而通过教学有效指导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中,要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能够把现实中的问题升华为马克思哲学的重大问题。不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课堂上讲一套,社会生活又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骗人的,是无用的。教学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对生活的重要指导意义,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感。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要突出生动形象性

在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艰涩难懂,教师的语言艰涩难懂,这也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能够把艰涩的内容形象地阐释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为大众服务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理论武器,是应该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的,可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过程中,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把浅显易懂的道理晦涩化了,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那样,很多教师是用大家听不懂的话讲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要能够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要关注鲜活的现实世界

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关注人性的解放,关注人类的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围绕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即关注人类解放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没有被突出出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离的太远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这些内容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学要多关注现实问题,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能够把一些关于自由、解放、公平、正义、异化、资本、价值等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换发出活力,这对于教学改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的实际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 我们也需要研究这种批判精神,应用这种批判精神,促进教学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课堂之所以变成传播教条的场所,也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思维方式没有在课堂上反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批判精神分析思考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要引导学生大胆突破,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精神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涛,刘春玲.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J].学理论, 2012(06).

[2]张兵.以哲学的方式问思哲学的教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学理论,2011(15).

[3]张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对大学生创新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11(27).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郝煜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