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哲学与人生》作为德育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

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编号:G40(2021)22-

01-01

作者:曹云锋

《哲学与人生》作为德育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将哲学与人生相结合,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向全新的德育教育方向转向。国家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重点培养,然而学生群体中所发生的各种非正常生命事件,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生命意识匮乏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开展哲学与人生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要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事物。讓学生明白,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实际出发,对于人生的选择只有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人生道路。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的选择,主观意识上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客观上要不断地塑造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人生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还要承认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此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以使自己可以抓住机遇,主动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二、哲学与人生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的教育中,生命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命作为教育之本对于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健全人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所谓生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要让学生首先建立起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并主动承担起生命责任。运用哲学原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感受生活的美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实施生存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2.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在哲学和人生教学中,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心理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也要明白,自己虽然属于独立的个体,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生命属于社会性的范畴,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审视生命的重要性并更加珍惜生命。在教学内容中,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其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以自己的方式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三、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确立人生崇高理想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普遍生长在安逸的环境中,对于生活的艰难并没有经历过,更不会充分地理解。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就会产生怨天尤人的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哲学与人生教学当中,要建立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知道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兴衰。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志士,推动着国家实现伟大复兴梦,逐渐推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观,要让学生明白,要将有限的生命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建设当中,以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武县职业教育中心713600)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哲学与人生》作为德育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材特点,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教材特点;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1《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材特点概述

从某方面而言,哲学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教育教学时代背景下,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哲学与人生》主要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确定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发展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在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且从内容来看,《哲学与人生》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育,而从教材实施过程来看,教材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态度、情感、观念的正确形成。

2《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2.1师生互动性不足,课堂较为沉闷

课堂作为《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活跃氛围度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纵观在当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且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大多采取传统应试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以德说教、以理服人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互动,当学生学习接受速度难以跟上教师教学速度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基础知识薄弱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自身对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度的高低,对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培养,长此以往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实用性强,又充满乐趣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传统化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巨大阻碍,教育教学成效也由此将受到一定影响。

2.3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目标设置的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哲学与人生》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置未能与教育教学任务要求相结合,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对本门课程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哲学与人生》课堂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因素。

2.4教育工作者自身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近年来教育机构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德育课学时数量的增加,人员供给不足现象突显,部分学校为尽快满足人员配置需求,不断地降低教师选拔和配置标准,专业人才的缺失和专业素养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了学生难以有效地进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也较为严重,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模式概述

3.1案例教学法应用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课程教学现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案例法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创设教学情景以及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内容具象化,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性,从而拉近师生距离,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为从根本上确保《哲学与人生》课程真正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教育工作者还需充分考虑每位同学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案例,在确保每位学生教学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如在进行《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课程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学生们比较耳熟能详的案例——《三国演义》中失街亭,通过故事性案例来降低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抵触心理,并且在将抽象哲学原理通俗化、枯燥哲学理论趣味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哲学学习兴趣和哲学知识运用能力。

3.2趣味性教学法应用概述

就目前来讲,学生兴趣度不高是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将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到《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极为必要的,从某方面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更能在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加深他们对《哲学与人生》学科真正意义的理解,进而为其课程真正教学意义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而为最大化地发挥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在趣味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们还需秉承激励性、时效性的原则,即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又可达到哲学“引发人的思考”的目的。如在《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唯物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哲学和人生的思考,教师们可采取搭纸牌、添一笔变字、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创造性游戏,通过学生体验事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感受主观受制约于客观,领悟相应哲学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所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激发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度,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3自主性教学法应用概述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哲学与人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而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从根本上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将自主性教学法应用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改革战略。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关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自身主体作用难以被充分调动,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不断削减,课程教学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通过综合考虑现阶段每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实践的方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加深和理解各种哲学思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为创新思维意识和行为模式的有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方法来学习时,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被调动,每堂课教师都需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并在对学生接受效果全面观察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简而言之,作为德育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的《哲学与人生》课程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且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化以及学生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给学生的整体发展和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要想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案例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以及自主性教学法应用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是实现这门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发挥的重要性教学战略手段。

参考文献

[1]孙雪芬,王立强.现代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12(15):166-169.

[2]李政濤.教育学的智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

22(15):133-135.

[3]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12,01(9):108-112.

[4]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教育科学研究,2017,

12(3):159-160.

[5]金花.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实践的探究与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12,10(11):179-180.

(编辑:杨梅)

作者简介:那福娟(1967—),女,辽宁新宾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者:那福娟

第三篇: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一、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的根本要求,是做事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正确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在人生道路选择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首先,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其次,适应现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要求;再次,要抓住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人生价值。

二、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上充满了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引导学生正视人生中的矛盾与难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让学生知道,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联系就是人际关系,明确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2.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困境。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知道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懂得顺境与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3.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自身的发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学会用矛盾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不能简单化,要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认清事物的矛盾性,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矛盾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三、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人生发展能力是促进人生发展、获取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为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走好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保证。因此,在教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实践和认识、客观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四、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在教学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时,要注意把该内容与人生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1.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学生知道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树立人生理想,积极创造现实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并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五、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在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1.正确对待苦与乐、生与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苦乐观和生死观是人生观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认识并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并不容易。很多学生在幸福安逸中长大,平时娇生惯养,贪图享受,遇到挫折和困难又不知如何解决,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明确生与死、苦与乐的关系。首先,中学生不能只想个人享受,重点还是要学好功课,掌握本领,日后为祖国、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要求学生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使自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苦,先于人民;乐,后于人民。要以苦为乐,甘吃大苦,力争为全民族富强、康乐、幸福而奉献。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把个人生死与人民的利益、祖国的建设统一起来。一方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当珍惜生命,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做到“生的伟大”。另一方面,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建设事业应当比个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建设事业应当勇于献身,视死如归,做到“死得光荣”。

2.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实践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基本途径。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3.创造条件促进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明白人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基础,要把社会主义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就完善自身素质而言,它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这些素质在人生问题上则表现为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能力、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等。其中人生道路可以使人明确前进方向,人生能力可以克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困难,人生理想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价值可以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自觉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条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生命教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覃文斌

上一篇: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论文下一篇:生鲜营销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