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15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能否顺利实现社会化并为继续社会化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药家鑫事件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教训。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两个基点——多维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抓住机遇,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化工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化工社会实践论文 篇1:

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科学、合理地理解社会实践能力的内涵,理清化学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社会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利用学科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很受重视,而普通高中相对比较轻视。事实上,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其他科目一样,也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应该说,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中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后,又会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活动。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意义是显著和深远的。那么,如何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社会实践

在进行学科课程知识教学时,通过创设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图片、音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社会实践中与化学知识相关问题的关注,感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作铺垫。让他们明白,今天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主要的是为将来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精神或物质财富做准备。

在具体实施中,除了教学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时,大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外,在其他模块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从学生生活,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创设的情境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弱与掌握知识多少的关系,关注社会实践能力的强弱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让他们牢固树立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念。

而在课后,我们还借助于书本“实践活动”栏目的要求,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走访调查、收集信息、查阅资料、交流探讨等,进一步让他们感知社会实践,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如今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学生社团,已经走出学校,走进工矿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包括参观、宣传、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等具体活动。

在“化学社团”活动中,我们曾经让他们直接参与学校操场围栏(铁制)的油漆工作。从初始的除锈,到后续的上防锈漆、装饰漆;从油漆的配制,到后期毛刷的清洗;从刷漆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到对不慎沾有油漆的衣物和皮肤的清洗。都让团队成员去思考其化学原理,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并进行操作,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反思。

而面对近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肆虐的雾霾天气,一方面,我们让学生走进社区、医院进行调查,了解因雾霾天气引发的疾病或造成事故事件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借助这些活动,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宣传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产、生活。

再有,我们还组织社团成员赴化肥厂、酒厂等与化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化工厂,参观工厂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调查工厂副产品的处理等生产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明白目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同时感受到社会劳动者的可爱、可敬。

三、兴趣活动中,让学生设计社会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我们除了带领小组成员进行一些课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延伸的探究外,我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发小组成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而在这一专题活动中,从形成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设想开始,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我们要求兴趣小组成员,要认真谋划,精心策划,认真打造。拿出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方案,再与“化学社团”合作,进行实施。一方面,拓展了兴趣小组成员兴趣的广度,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更主要是让他们的兴趣活动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整合,引发了他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经过程。因为,只有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才能感知到学校与社会的差别,才能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才能明白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爱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才能学会尊重劳动者,也才能明白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认真刻苦地学习。

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节假日、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社团活动时间等。积极开展与化学教学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针对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动车、手机所造成的废弃电池的回收和处理等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并设想出解决问题策略。然后,通过评比,评选出优秀的团队、个人予以表彰。这样不仅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促进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当然,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社会实践能力的时候,我们还要不断提醒他们,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时,既要勇于创新开拓,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立足于眼前,更要着眼于长远。这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有意义,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作者:狄秀梅

化工社会实践论文 篇2:

探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两个基点

[摘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能否顺利实现社会化并为继续社会化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药家鑫事件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教训。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两个基点——多维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抓住机遇,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化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实践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自然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社会群体中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学生学习阶段,一个是服务社会阶段。我们对他们的发展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药家鑫事件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说明大学生社会化任重道远,因此,要有效的进行大学生社会化工作,必须要立足于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两个基点。高等学校要從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简析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积极进取,敢于竞争,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全面发展的意愿,较社会其他青年群体更注重文明健康的道德意识和善恶分明的道德评价等进步的一面。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在政治思想、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及行为表现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缺陷、不足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治觉悟低

大学生在政治上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2.人生价值观不成熟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趋利化、短期化的特点。他们急功近利,不能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经济因素已成为很多学生选专业、选课、择业的主要参考因素。

3.道德认知与行为不和谐

他们知行脱节、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落实到行动上全都忘掉。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言行过激,谈论社会和他人多,而针对自己的少。—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丧失积极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随意、散漫、懒惰、野蛮、虚伪、粗俗等与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形成巨大反差的不良行为。在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时常出现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倒错”现象。

4.社会责任感退化,无责任化趋向加强

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诸如社会风气不正、党内腐败现象、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使一部分人面对滚滚的市场大潮,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迎难而上,对竞争没有兴趣,得过且过,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当前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就是社会责任感退化、弱化和去化的极端表现,这让社会感到不解与震惊。

二、转变观念,富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撑

面对这种状况,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个人目标问题;二是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三是对社会、国情、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人生观的认识基础,使大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进一步认清自我社会角色,确立清晰的个人奋斗目标,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对社会、国情和社会问题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以期帮助他们健康的渡过社会化的重要里程。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理论进行特色引导。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些重要理论都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快“两课”创新

一是加快“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活动应多围绕学生进行,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际状况,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二是实现内容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学生通过“两课”教育,深刻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充分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根本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是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各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手段,除课堂讲授外,采用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结合课程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等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两课”教育效果,以达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目的。

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践活动

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是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在大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三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四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报告座谈、专题研讨、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活动。同时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开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到学校、社区、企业、工厂、农村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实践活动。

4.以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和思想传输的重要载体。因而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二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理论著作、党的基本知识和文献、“两课”的电子教案和辅导材料等数据库,及时传递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三是要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活动。四是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防止有害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政工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别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教師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围绕中心工作 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 题。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包括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科技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深入社会,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但必须要“内化”为一整套的信念、习惯、生活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实践是唯一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环境交互活动,进一步塑造自己。

1.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意义的认识

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很多,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体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因此,全社会特别是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领导、经费落实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保证。

2.拓展和深化社会实践的范围和内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社会现实,参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学生技能、品格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突破原来简单地将实践理解为参观、实习。努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实习、实践,社会调查与考察,生产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社会义工等。不仅如此,在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范围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不仅仅是调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将社会实践变为大学生社会化的自觉行为。

3.精心策划,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

造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实践环节的缺少,也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不佳密切相关。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是提高实践效果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关键。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机构,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设立实施机构,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要确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设计原则,依据适合青年成长规律,按照受教育与长才干相统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以及人才、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精心设计好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好规划,使实践活动具有计划性、预见性;要认真准备,做好社会实践前的宣传准备、物质准备,为社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最后还要建立社会实践评估体系。依据评价体系,认真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工作,不断提升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

4.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社会化意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往我们对社会实践教育功能的定位基本上局限于通过社会实践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等方面,往往忽略了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在深入发掘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要凸显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其大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以此为导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通过富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必然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国情、社会问题,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将个人生活目标、人生价值和道德观融入社会,遵从社会规范,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大学生的继续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明谟,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2]张雷声,刘建军,张云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峻岩,翟秀文,张志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作者:张成

化工社会实践论文 篇3:

社会即学校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而中职校学生专业知识陈旧、技能不硬、灵活性不够,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时效性都很强,而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受困于课堂、限制于教材,结果无疑,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死的,技能也是呆板的。笔者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思想的指引下,利用社会这宽广且免费的教学资源,试图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一条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会即学校;社会实践;实践性教学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最贴近社会。它主要是培养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及技术支持服务、售后服务、文秘、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多媒体制作、广告设计等技能型人才。而事实上,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胜任以上工作,他们的职业能力还达不到真正的岗位要求。笔者认为,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环节出了问题。笔者将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运用于中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探讨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高,很多人因无法胜任当前的工作而改行,主要是由于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群不太对口,有的教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高;有的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教材、对教师的模仿操作,举一反三、随机应变能力较差。这使得实践教学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1.1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中职计算机教育特点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理解记忆;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育方式有两种特点:一是单向灌输,主要是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逐一输送进学生的大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得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对专业课程望而生畏。二是灵活应变能力差。主要是实践操作部分,虽然是通过任务驱动或案例教学法,但是所选任务、案例一般来自教材,学生按照教师讲解或书本步骤进行模仿练习,他们有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知一例,換另一例就不会解决。笔者见过,在无教材无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设计了一张A4大小的公园门票。他们做了很多WORD例题,但却没有理解“页面设置”的实际应用和真正含义;笔者也见过,在无演示无讨论的情况下,学生练习了很多次计算机整机的拆装,换一个机型就不知所措。

1.2 客观条件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

先谈硬件条件的制约。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是依赖于硬件设备设施进行教学的专业,如果学校没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硬件,那么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或是画饼充饥。比如网络布线课程,很多学校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学只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讲讲理论,看看图片或视频,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硬件条件稍好的学校有组装维修实验室,拥有几十台机器,能够一人一机进行实验,而条件不好的学校则是几十个学生围绕一台机器拆装,学生实践操作的课时远远不达标。再谈软件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师资能力的欠缺。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教师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去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意识,那么无疑,学生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是落后的;如果教师没有做项目的实战经验,只是就书本讲案例做练习,那么无疑,学生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浮于表面的,经不起实际考验的。

1.3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高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专业设置应贴紧市场需要。晦涩难懂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原理,可以通过讲座、观摩、讨论等方式进行,我们应适当减少它在教学中的比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现实的、多样的案例上,而这仅靠学习一点教材例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已十分迫切。

2 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及其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其基本观点是: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理念将学校的定义更宽泛化,更广义化。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

借鉴“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启示我们以社会这个大平台,探索一条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

(1)立足于做“社会中的人”,把社会意识带到学生学习和实践中,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益。

(2)整合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扩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通过参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来学习、深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及含义。

3 发掘社会学校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切合点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它的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很多教育的素材、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那么哪些方面可以为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学所用,或者说,哪些方面是我们教学的点?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常会出现“专业认知”“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等模块,到底该怎么操作才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中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地发掘社会与专业教学的切合点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电子产品一条街进行计算机配件的市场行情调查;《平面设计》课程的专业见习,可以组织学生到广告设计公司、影楼等地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小区进行志愿者服务,免费为居民维修电脑;《动画制作》课程的专业认知,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画公司学习参观……

找到了社会中的专业教学点还不够,我们并不能停止了社会教育的设计。因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以敏锐的眼光挖掘社会资源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素材。这样的素材都是第一手的,鲜活的,直观的,远比教师在课堂上空喊“要注意文明礼仪,操作要规范”这样的口号要好得多。比如,在居民家维修电脑,我们要自带鞋套、工具,维修报告单,维修中大胆谨慎,遵守操作规范,结束后整理台面,不接受别人赠品。再比如,在喷绘写真店见习的学生,要把顾客的需求放第一位,按他们的想法设计、制作,直至顾客满意为止。

4 社会实践与计算机专业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1)社会实践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科概念、内容以及技术技能的运用以及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与技能,积累学习、工作经验。通过社会实践与课程知识的整合,扩展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现实意义,使计算机课程更贴近真实的社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以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社会实践学习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社会需要,并使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历练,熟悉社会工作,善于人际交往,使学生在毕业时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只有当学生的社会实践能满足社会真正的需要,这样的实践才是有效的。因此,在确定社会实践的项目前,客观地评估社会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3)反思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包括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实践过程中以及实践结束后对课程教学的思考、小结、交流等;反思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规范、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缺陷,以此折射出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可见,社会实践就是日常教学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多多地“照照镜子,正正衣冠”。

5 问题与思考

5.1 社会学校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效消除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困惑

目前全国所有的类别、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在学计算机。那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什么,能做什么,这一直是困惑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其实,中职的计算机专业一点也不神秘,也不是高深的学术。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每门专业課所对应的社会岗位及需求,从而明白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现实需要的差距。

(2)有效缓解因硬件条件制约带来的实践不足问题

学校的实验条件跟不上,软、硬件设备落后,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现象与维修方法呈现,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不同的机型与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接地气”的活动,能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学生接触到“鲜活的、第一手的”故障,而非教师“预设的、虚拟的”故障;维修成功后赢得社会民众的称赞,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满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三维的评价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二维的,即教师与学生。评价方式一般有: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而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则是三维,即教师、学生、社会。评价方式有社会对教师、社会对学生、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社会、教师对社会等等。多维角度的评价反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教师根据实践情况对往后的教学作及时的调整。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一般为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情况、操作练习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而社会实践的评价内容更多元化,比如: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施行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等。

5.2 构建社会实践的体制,倡导社会与学校共同合作

社会实践,能有效地消除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隔断,接近专业与社会的距离,同时把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引导至社会中。鉴于此,我们对于社会实践的思考应不止于形式,更要从宏观角度考虑社会实践体制的构建。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做到:1)落实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开设的时间及课时;2)社会实践的内容应与专业课程相结合;3)学校建立相应的服务队,如“电脑诊所服务队”“家电维修服务队”“社区法律服务队”等;4)组建辅导教师团队,明确责任制,实行分组辅导;5)落实服务基地,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网络[4]。

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积极主动性很强,社会企业或单位的参与意识明显不够。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做到充分重视并主动配合。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对应的负责机制,联络企业与学校,搭建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共同研究社会实践的内容、可行性,共同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共同反思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失败。

6 结束语

利用“社会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弥补了校内硬软件资源的不足,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主管部门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合理安排好社会实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及形式;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时,应充分重视,积极参与,最终在实践中获得活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l.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0-23.

[2]谭力红,郭晓昭.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0,38(9):193-194,213.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_教育与职业,2007(30):18-20.

[4]李华明,李莉.社区服务: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l.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4):39-42.

【通联编辑:朱宝贵】

作者简介:邵海燕(1982-),女,江苏如皋人,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及其研究。

作者:邵海燕

上一篇:聋人特殊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