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中韩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但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却始终保持顺差,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通过分析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结果表明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 篇1: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正风靡整个世界,中韩两国是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实践者。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已经结束了实质性内容的谈判,将开始正式签署协议。然而在谈判过程中,农业问题一直是个非常重要和极其敏感的模块。本文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并研究了中韩 FTA的实施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对未来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韩FTA;效应;农产品贸易;影响

中韩两国于201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中,最大的障碍便是农产品市场的开放问题。对中国而言,推动中韩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由于中韩两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跟农产品优势存在一些差异,韩国农业的整体实力远不及中国。故而在对待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上,中韩两国的立场明显存在着差异。从已经实施的中韩FTA来看,中国明显地倾向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然而韩国的态度则相对保守。

一、中韩FTA(自由贸易协定)理论

(一)FTA的发展背景。FTA是指参加协商的加盟国之间撤销对商品贸易的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对自由贸易进行保障。且同时,对区域外的非加盟国单独收取关税方式的经济一体化。此外,FTA也可指基于一定的贸易协定的自由贸易区或者是准自由贸易区。考虑到FTA双边谈判的速度较快、谈判相对容易、难度略低、效率较高的特性,谈判进入成为了更加自愿化的状态。因此相对容易达成一致。在多哈谈判遇阻后,FTA的发展迅速,全球签订的FTA数目也在逐渐攀升。其中,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等都开始积极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为了寻求国际贸易的变向突破。故而,怎样利用本国与其他国之间达成的FTA获得商机,成为了开展国际间贸易交流的又一崭新课题。

(二)FTA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以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标志,此时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迈进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中心、多层次自由贸易共同发展的崭新阶段。同时,中国与东亚国家及地区积极地开展合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双边FTA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不断地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且积极分析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缔结双边自由贸易的可行性。其中,中韩FTA的建设对中韩两国发展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及推动东北亚和东亚经济一体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产品的出口额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同时进口额也有一定的上升。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就在逐渐扩大,并且成为了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农产品贸易国。整体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处于一种规模逐渐扩大且贸易逆差同时扩大的形态,出口额的变化趋势与货物贸易相吻合,且与农产品进口额的增速形成了一定对比。由此可知,中国农产品贸易长期逆差的原因主要是进口规模快速增长。这与国内的需求、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各种资源的限制、全球贸易的格局等多个方面相关,亟需引起本国的高度重视。近来,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的不断减少,改善了贸易逆差过大而导致的不利形势。此外,农产品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历史上的新记录,证明中国正在朝着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迈进。

(二)韩国农产品贸易现状。韩国作为农业资源方面略匮乏的国家,农产品出口也相对较少。中国一直以来都作为韩国非常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之所以那么缓慢,主要在于韩国对农产品市场的高度保护及韩国实行的较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韩国担心中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有可能会对其本国的农业产生较大的冲击;担心有可能会对其本国的粮食产生安全隐患。然而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推进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削弱中韩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措施。但是韩国对于推进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举措还是有颇多忧虑。故而,在中韩 FTA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两国的战略利益,参照韩国之前加入的区域贸易自由协定中农产品贸易的有关规定,建设一个较合理的农产品贸易体系,尽可能地避免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阻碍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建设的因素。

三、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中韩FTA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数量影响最大。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没有产太大的影响,会有效推进近几年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中的一些主要品种,包括谷物类,海鲜类,蔬菜及水果类的农产品。中韩FTA对中国进口农产品数量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然而对其他品种的农产品进口数量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但实际上影响相对微小。

中韩FTA虽然推动了中国农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对优势。农产品出口离岸价格的上涨,可能是由出口数量的增长造成的。同时也导致了对土地和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由此带动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上升。中韩FTA实施后,整体来看,中国生产要素价格呈现一种上升趋势。特别是非熟练劳动力价格不发生变化,资本与熟练劳动力价格有了较小幅度的下降。在小麦及其他谷物,蔬菜水果等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价格呈现了最大的上涨幅度。

(二)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中韩FTA的实施对韩国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中国一直都是韩国非常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中韩FTA的达成将对韩国农业甚至是其国民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且有利于促进韩国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和提高国民的切身福利。中韩FTA的实施同时也可以为韩国技术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韩国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的方式来拓宽其在中国的市场。中韩FTA的实施能推动韩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中国市场必然会给韩国的技术行业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中韩FTA的实施可以带动韩国对中国特定农产品的出口。同时中韩 FTA 的实施能够降低韩国农产品的整体关税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加强中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尽管韩国不会马上减少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措施,但从长远来看,中韩 FTA 的建设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双边突破农产品的贸易壁垒,推进中韩农产品贸易有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中韩FTA的实施对中韩两国来说,有利有弊。通过两国间签署的这一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能够促使两国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而且中韩两国民众可以以更加低廉的价格买到日渐多样化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两国国民的生活福利。

中韩FTA实施后,我国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调控。同时对于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数量进行一定的管制,然而进一步引导与鼓励其他类型的农产品的出口。此外,中韩两国区域内的韩国农产品生产也会拓宽到中国市场及农村的经济开发中。这必然能增大自由贸易区内中国引进海外国家资金及经济贸易投资往来的力度,从而可以形成较为良好的循环,有利于强化两国的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贸易水平规模乃至两国的综合国力。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焦知岳,张冬梅.中韩FTA实施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策略[J].国际商务论坛,2015.

[2] 杨欢庆.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M].东北财经学,2012.

[3] 王丽娜.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 陈晓娟.基于GTAP的中韩FTA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模拟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

[5] 权善我.中韩FTA的效应研究[M].复旦大学,2013.

作者:张艳娜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 篇2:

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结构研究

摘要:中韩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但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却始终保持顺差,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通过分析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结果表明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中韩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外贸依存度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GXQ4D156,2009GXS5B078。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似性强,相互交往历史悠久。自1992年8月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迅猛发展[1],韩国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双边贸易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值得关注:一是贸易规模高速增长。二是中国始终处于逆差状态,这一不平衡状态自中韩建交后就存在,在发展中非但没有改变,而且在近年来呈现显著扩大的态势。①。然而,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却始终保持顺差状态,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在近10年的多数年份中,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逐步增强[2]。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扩大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农产品的范围定义为“WTO农业协议规定的农产品+水产品”,并且采用HS4位数编码,将农产品精确到225个类别,从中韩两国农业现状、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等方面深入全面的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

一、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中国和韩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距,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别[3],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具有相似的文化习俗和消费偏好,同时两国都将农业经济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除出现三次波动外,总体呈温和增长趋势[4]。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占从世界农产品进口的比重最低,而韩国恰恰相反,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占从世界进口的比重最高,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占对世界出口的比重近年来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区间内。相对于韩国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占对世界出口的比重而言,中国要略高于韩国,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表明中国作为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显得越来越重要,且各自在对方农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逐渐趋同。中国对韩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与韩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变化趋势相同,但韩国要高于中国。从比重上看,中韩农产品贸易对韩国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二、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

中韩互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近年来两国间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支撑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的农产品主要类别是什么,这些农产品又具有何种属性,这是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结构的核心内容。

1.主要类别。2007年中国出口至韩国的农产品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玉米”(1005)、“冻鱼”(0303)、“制作或保藏的甲壳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1605)、“小麦及混合麦”(1001)、“活鲜冷冻干盐腌渍的软体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0307)、“活鱼”(0301)、“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其他未冷冻蔬菜”(2005)、“冷冻蔬菜”(0710)、“用其他方法制作的未列名果品及食用植物”(2008)、“制作或保藏的鱼;鲟鱼子酱及鱼卵制的代用品”(1604)。2003-2007年间,(1005)、(0303)、(0307)和(0301)这四种产品一直稳居对韩出口前10的位置。

2007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农产品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活鲜冷冻干盐腌渍的软体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0307)、“固体甘蔗糖、甜菜糖及化学纯蔗糖”(1701)、“冻鱼”(0303)、 “鲜或干的其他坚果”(0802)、“其他处未列名的食品”(2106)、“浓度<80%的未改性乙醇;蒸馏酒等酒精饮料”(2208)、“鲜、冷、冻鱼片及其他鱼肉”(0304)、“调味汁及其制品;混合调味品;芥子粉等”(2103)、“加味、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水”(2202)、“种植用的种子、果实及孢子”(1209)。2003-2007年间,产品(0307)、(1701)、(0303)和(0802)一直占据进口前4名。而产品(0307)、(1701)、(0303)、(0802)和(2106)五年来稳居进口前10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到韩国的主要农产品的贸易量较为稳定,所有产品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其中贸易量最为稳定的是“活鲜冷冻干盐腌渍的软体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0307)。2003-2007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的贸易量也非常稳定,所有产品的变异系数也均小于100,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是“鲜或干的其他坚果”(0802)。因此,中韩两国间主要贸易农产品的品种较为稳定,而且品种的波动幅度较小。

2.基本属性。本文借鉴卢锋等(2001)对农产品的分类,将农产品按照其“属性”分成6个子类,分别是:大宗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类产品;饮料及烟草;其他农产品[5]。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属性来看,2003-2006年间中韩两国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种类比较稳定。在出口排名前50的农产品中,出口产品种类最多的是“其他”,之后依次是“大宗农产品”、“园艺类产品”、“水产品”、“饮料及烟草”、“畜产品”;在进口排名前50的农产品中,进口产品种类最多的是“园艺类产品”,之后依次是“大宗农产品”、“其他”、“水产品”、“畜产品”、“饮料及烟草”。2007年中韩两国进出口产品的波动较大,在出口产品中“其他”类产品比上一年减少了7项,排在了出口的第二位;在进口产品中,“其他”类产品比上一年增加了7项,排在了进口第一的位置。可以看出,“大宗农产品”和“其他”类产品是中韩两国相互进出口最多的农产品种类。

三、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

中国一直是韩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韩农产品贸易对韩国更为重要。中国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到底处于何种地位,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些,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对韩出口具有重要作用。

1.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总体情况。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俄罗斯、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和越南依次是2007年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排名前10位的国家。从时间序列上看,2003-2007年间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相对稳定,上述国家是韩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从该表还可以看出,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排名前4位的国家基本没有变化,除2005年和2007年中国由第二升至第一外,其他年份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排名前4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由此可见,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中国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2.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市场份额。2003-2007年间中国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维持在20%左右,美国和中国差不多。从这五年的平均值看,中国为21.70%,美国为21.85%,美国略高于中国。2007年澳大利亚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比重为9.58%,约是中国和美国的一半份额。巴西是韩国农产品第四大进口国,所占份额虽然不高,但比较稳定,2003-2007年间的份额在4.38%-5.80%之间波动。从2003-2007年间各国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变化情况来看,中国和美国均呈现微弱的负增长状态,而澳大利亚和巴西均为正增长,其中澳大利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75%,巴西为1.57%。可以得出,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上,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和巴西所占份额虽然不高,但却不容忽视。

四、结论

总体而言,中韩两国耕地资源稀缺,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这是中韩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虽然出现三次较大的波动,但并没有改变总体呈温和增长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中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的基本格局。从比重上看,中韩农产品贸易对韩国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中韩两国间主要贸易农产品的品种较为稳定,而且品种的波动幅度较小。从两国农产品贸易属性看,“大宗农产品”和“其他”类产品是中韩两国相互进出口最多的农产品种类。近年来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相对稳定,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韩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中国在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经作者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

[1] 崔渶敦,王要武.中韩贸易的现存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3):118-122.

[2] 商务部外贸司.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R].北京:商务部,2006.

[3] 田维明.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5):4-11.

[4] 刘兴华,胡芳.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动与发展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108):82-85.

[5] 卢锋,梅孝峰.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部研究[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C2001001, 2001-02-09.

(责任编辑:刘春雪)

作者:崔 超 吴林海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 篇3:

回望中韩三次农产品贸易摩擦案例的始末及其启示

本文通过三次典型摩擦案例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梳理其对中国农产品发展的启示,分析在中韩自贸区协定框架下减少中韩农产品摩擦的路径,供中国农产品经营企业参考。

201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正式签署,这一高水平、全面的中韩自贸协定将为中韩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共同市场,也将会对中韩农业产品贸易产生深刻影响。中韩农产品贸易一直是韩国敏感话题,摩擦不断,本文通过对中韩农产品三次贸易摩擦的回顾与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还要探讨在自贸区协定思路下减少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路径选择,为自贸区良性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一、回望中韩三次农产品贸易摩擦与纠纷

(一)2000年大蒜引发中韩贸易大战案

1999年11月18日韩国贸易委员会根据农协中央会的申请对中国大蒜进行产业损失调查,认为韩国国内大蒜价格的下降、大蒜产业遭受损失与进口增加有因果关系,11月18日韩国财政部规定对中国大蒜关税从30%加征到315%,中韩双方一系列协商破裂,2000年6月1日韩国财政经济部最终决定对中国大蒜征收为期3年的紧急进口关税。2000年中国还没有加入WTO,中国贸易争端解决体系并不健全。大蒜摩擦整个始末完全由中国政府处理,中国具有强大的贸易摩擦报复能力与条件。按1999年价格计算,韩国针对的是820万美元的中国大蒜进行出口限制,中国则是针对从韩国进口数量激增,金额高达5亿多万美元的手机、聚乙烯进行了非对称性报复,2000年6月7日中国政府决定暂停对原产于韩国手机(包含车载无线电话)、聚乙烯的进口。至此,中韩大蒜贸易摩擦开始。2000年6月29日中韩在北京开始对大蒜进行协商,最终在2000年8月1日达成大蒜协议,三年内韩国分别以30%、50%的关税率向中国进口32000吨、333728吨、35448吨大蒜,中国恢复对韩国手机、聚乙烯的进口。2001年4月18日,大蒜协议规定的截止日,韩国并没有完成协商条件下对中国大蒜的进口,中国正式通报韩国对其手机与聚乙烯停止进口。大蒜摩擦引发第二次中韩贸易战。2001年月韩国由农林部出资1/3完成协定规定的对中国大蒜的进口(尽管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转售到其他市场),2003年取消对中国大蒜的保障措施。大蒜引发的这场贸易大战的韩国损失惨重。

(二)2005年中韩泡菜风波引发韩国泡菜第三方市场萎缩案

2001年韩国进口泡菜为393吨,2004年达到7.26万吨,4年增长了185倍,这其中99.9%来自于中国。从2005年6月10日韩国农林部专门开会讨论如何对抗中国泡菜对韩国市场的冲击,捍卫韩国泡菜产业与文化。2005年9月25日韩国国会议员高京华指出中国泡菜铅含量超过韩国泡菜3~5倍,引起消费者恐慌,引发韩国市场大白菜价格飞涨,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10月10日对外宣传中国泡菜不存在安全问题,泡菜销量上升。2005年10月21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称对中国九种韩国市场上的泡菜检测出3种寄生虫卵,对中国泡菜采取了回收与禁售。2005年10月31日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韩国生产的10种泡菜、烤肉酱、辣椒酱中检测出寄生虫卵,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相关产品进口。

与此同时,中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产质量,对输入韩国泡菜的生产企业全面进行排查清理,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加工出口全面质量管控,淘汰落后企业。中韩积极交流合作,建立中韩质检磋商合作机制,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问题,制止了摩擦滑向贸易大战。2005年11月2日当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潘基文表示不能让泡菜贸易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影响两国贸易。当月两国领导人会谈是对“泡菜风波”提出尽快激活有关食品质量监督的检验检疫高官协商体制,妥善解决食品卫生问题。2007年8月韩国同意将对具有卫生证书的中国泡菜抽查检验比例从100%降到20%,2008年1月7日恢复到了10%常规抽查比例,至此历经两年的“泡菜风波”结束。

(三)2014年山东大蒜遭韩国拒收退运案

2014年11月山东蒜农中标韩国政府向中国招标的2200吨大蒜,收货方为韩国政府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在韩国政府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专职人员全程检验、监装、铅封装箱,12月中旬分两批发运到韩国釜山港口。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处进行动植物检疫,检验结果为合格;韩国农管所实施质量检验,因重缺点超标结果为不合格。虽经韩国当地一家具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检验合格后,韩国农管所仍以强硬态度退运大蒜。整个事件有山东蒜农国际贸易知识的匮乏、风险防范意识非常欠缺的原因,但是韩国利用软性条款、蒜农未知的招标全部条款与检测程序等正常及非正常手段牢牢掌控主动权,完全映射的是韩国农产品贸易特征:根据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决定是否履行合同。与2000年中韩大蒜摩擦、2005年中韩泡菜风波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在积极解决的同时声明尽量避免激化矛盾,2015年2月4日商务部外贸司回应此次事件定性为合同纠纷问题,提出应该积极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国际通行纠纷解决方式,比如更多利用中韩间已经建成的诸如中韩商事争议调解中心等涉外法律渠道,更多发挥境外商会的协调作用等敦促履约、调解、仲裁等方式。由于釜山港口高昂的存储费用,蒜农只好暂时先把大蒜运回兰陵县,蒜农开始走上维权之路。

2014年12月的“大蒜退运风波”定性为合同纠纷,其实质都知道大蒜检测不合格超过规定的2%是质量问题,根本不是根本性违约,只能请求损害赔偿而不能解除合同,显然韩方的真实目的不是大蒜的缺点而是韩国2014年国内大蒜丰收,为保护韩国蒜农的利益是真实的根本原因。但正值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刚刚结束,中国并没有采取前两次的报复行为,而是定性为合同纠纷问题,其实质高度借鉴了以往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经济教训。深入探究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实现中韩农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更大的经济效应的前提条件。

二、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韩国方面原因分析

(一)韩国农产品关税保护力度超高

韩国将农产品分为初级品、加工品和制成品,在关税保护政策中,关税逐步升级。这反映了韩国为获取廉价生产原料从而促进国内食品加工制造业发展的目的,此外限制国外制成品的进入,也可以保护本国的食品制造行业,另外韩国依据WTO《农业协议》与《关税法实行令》设置的特别紧急关税制度对其整体关税水平的提高也有显著影响。该制度规定韩国对某些商品进口激增或进口价格下降,对生产同种有竞争关系的商品的国内企业造成可能的损害时,可以提高该商品的进口关税来限制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2000年中韩大蒜贸易大战就是援引特别基金关税制度引发的。根据商务部刊发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年韩国最惠国农产品简单平均关税税率由2012年的48.6%达到2013年的52.7%,2013年韩国水果蔬菜植物最惠国平均适用税率为58.7%,最高税率却保持在887.4%。

(二)韩国频繁使用弹性关税平衡国内市场需求

韩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通常根据进出口贸易与国内供需情况对关税进行调整,形成弹性关税。韩国使用弹性关税有:双反税、配额关税、调节关税、紧急保障措施关税、特别紧急保障措施关税、物价平衡税。

在乌拉圭回合中,韩国获得了对大米、玉米等67种农产品进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许可,目前韩国仍然对60大类的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对配额外部分的农产品征收高达百分之几百的关税,2005年韩国曾对配额以外的农产品征收高达600%的关税:芝麻630%、大蒜360%、绿豆607。5%、大枣为611.5%、绿茶513.6%。韩国也会根据市场需要反向使用关税配额,2012年韩国将干辣椒、猪腩肉的关税配额期限从2012年3月31日延长到6月底,以保证这两项商品韩国市场的供应,平稳国内市场价格。2013年增加了马铃薯、玉米种子、绿豆、红豆等的配额,延长了树薯片、加工用玉米等关税配额有效期。2013年韩国降低了杂麦、酿啤酒用的麦芽、米糠油等大量农产品的配额。韩国还对部分关税配额实行非常严格的招标制度,标准异常严格,企业往往会不敢参与竞标或中标后不敢正常出口。2013年1月1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对中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适用调节关税调整幅度较小。

(三)韩国检验标准严格、繁缛

韩国的《食品安全基本法》、《中药材中农残和重金属限量及测试方法的建议修正案》、《国际贸易中的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等有近万种限制性条款,标准构建起韩国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与质量认定制度。对入境的农产品实行非常严苛的检验检疫,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设定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达到的质量标准,而且强制性标准占比不断增加,农药残留一项检测指标就规定了202项的许可基准。取样、检测程序复杂,绝大多数标准超过国际标准,出口到韩国的水果认证需要至少4道手续。韩国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农产品实施通关前审查,其理由为防止“低价报关逃税”。目前,实施通关前审查的农产品增至18种,延长了通关时间,变相阻碍了产品的进口。此外,韩国农产品抽检率也较高,且其实施缺乏透明度。延长通关时间对鲜活农产品影响重大,不仅增加了运输费用,还破坏了产品的鲜活程度。

(四)韩国检测机构经常前后不一,监管不成熟

韩国对于出口国的试验和认证不予承认,检测标准与程序会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以阻碍农产品贸易。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韩国会片面增加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标准,为未达标的加征附加关税、禁止进口或是退运,即便到岸货物也不列外。质量问题就成为了韩国拿捏的命名。2005年的泡菜风波前后原因不一,以偏概全、指责证据不足,最后韩国食品药品检查部门又证明无大碍,这些问题在韩国自身产品中也存在,充分暴露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制造国内舆论抵制中国农产品的冲击。2014年底遭韩国退运的2200吨大蒜就是改变了检测程序、标准,在政府间检测结果不一致情况下还坚持了退运,虽然定性为合同纠纷问题,其实质是韩国2014年大蒜丰收而导致的贸易摩擦。

(五)韩国对进口食品标签与包装的过度要求

食品标签与包装的严格规定也是韩国农产品贸易市场准入的有利工具。韩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细节繁缛,标准不定、修订补充频繁,要求对品名、原料名称、净容量、详细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经营商、原产国、食用期限、保存方法、烹饪使用方法、储藏条件等内容详细注明,还要有营养商标与法律相关的商标等。从2008年起,韩国对包含香蕉在内的七种水果要求每一单个表面都要标注原产国。

三、三次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业的启示

(一)开展农业合作社提升中国农业国际运营能力

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释放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到城市,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而且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农村的劳动力结构与人才素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也不适宜于机械化大生产。散户生产的小农经济进一步恶性循环,集体团队意识淡薄,没有能力预测国内、国际行情、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价格听任于中间商,种植、生产、加工程序与规格缺乏标准化,更缺乏培养自己产品的品牌意识,大多数山区农业收入逐渐淡出农民的主要收入范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小农经济生产弊端更加凸显出来。在现有农业运行体系下,快速提升散户生产、运营的国际竞争力几近无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微弱的服务也不能落到实处。农业技术、科技难以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低。

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其历史使命的原因,当前要真正提升其竞争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成立农业合作社,协同汇聚散户力量、提升运营能力、国际信息获取能力与市场预测能力,农业产业一体化,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浙江省临海市西兰花合作社就有效应对了日本的技术贸易壁垒。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内引外联搭建协同平台

鉴于中国小农经济生产的农户的思想意识,政府要协助成立行业协会,协会上下贯通、国内外协调。以协会为纽带搭建好社会各界服务农业的平台,把相应机关单位、科研院所专家与农业问题对接起来,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工作。2014年山东三位蒜农的惨痛教训自身风险意识不足的原因,在各地农民身上普遍存在,更主要的是在自己能力不足时没有及时求助有关部门进行咨询,这反映出协会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还没有树立起来。协会要主动密切与农户接触,深入农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状况与困境,把政府政策与国内外产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有助于农民做出理性选择。鉴于农民国际市场运营能力几近无有的状况,要对农民及时传授国际市场运营知识、讲解国际贸易各个环境存在的风险,防范风险的知识。协会积极主动把当地农产品对接的主要国际市场信息、检验检疫标准、程序、认证体系、相关政策、贸易协定等及时传递、讲解给农户。

(三)建立农产品出口服务信息体系

中韩三次贸易摩擦的真实原因都是韩国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韩国是中国大蒜与泡菜的主要出口市场,韩国占中国大蒜海外市场的99%,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各种影响韩国市场的因素都直接深刻的波及到中国,而中国小农经济散户生产性质决定的几近为零的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使中国农户在市场中的被动局面。中国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协同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建立信息库,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农产品政策法规最新动态,国外相关产业协会、商会的最新统计市场信息与发展变化动态,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对风险、潜在风险策划出规避方案建议,积极协助企业、农户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分散风险。

(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中国曾出现出现的食物加吊白块、面粉加增白剂、鸡鸭饲喂激素、甲醛浸泡海鲜、大白菜,水果使用催熟剂、膨大剂,蔬菜上残留剧毒农药,误用、滥用添加剂等案例。不仅仅是韩国,国外市场对中国食品安全颇有微词,许多国家对中国食品都加大检查力度,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地位。以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中国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制度体系,执法力度,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质量、检疫标准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协同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针对农民现有水平状况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基层信息员、管理员制度,定期对农民进行知识的讲解辅导答疑。完善的法律制度、信任体系会倒逼增强农产品生产部门的食品安全观念意识,消费者也能够理性对待一些媒体报道,建立媒体、政府的公信度,避免草木皆兵状态,杯弓蛇影效应。彻底扭转中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食品安全不要成为市场风吹草动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朴允善.中韩两次农产品贸易摩擦研究及中韩农产品贸易合作方向建议 [D].山东大学,2014年6月.

[2]《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韩国》http://www.fdi.gov.cn.中国投资指南.

[3]郭素玲.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与未来趋势解析[J].世界农业 2015年1月.

[4]柳兰.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3年4月.

[5]陈丽妮.浅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J].农产品加工  2015年4月.

[6]《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http://fta.mofcom.gov.cn 中国自贸区服务网.

作者:康学芹

上一篇: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论文下一篇:营销形势的汽车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