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专业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宽了思政育人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利用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概述了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师范院校专业课程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师范院校专业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1: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研究

摘 要:师范院校应结合小学教育阶段全科教师发展的要求以及职业特点,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四大课程板块。文章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实依据、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小学全科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三方面,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课程设置;核心素养;健康心理

为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师范院校应结合小学教育阶段全科教师发展的要求以及职业特点,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四大课程板块。这四大课程相互作用,能使全科教师为小学教育阶段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后因材施教,避免分科教师仅根据一门学科的好坏就对学生进行单一评判,导致学生无法向更适合的领域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实依据

基础教育在世界各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质的基础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各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卓越的小学教师。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阶段施行小班化教学(Small-class teaching)和教师包班制度(Teacher package class system),即一个班级的教学主要由一名具备综合学科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 of subject)和综合实践能力(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的全科教师负责,这种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各小学正在走向小班化教学(small-class teaching)和包班制(Teacher package class system)的道路。因此,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发展的趋势是小学全科教师。

当前,虽然有些小学设置了综合实践类的课程,但教学科目繁多且脱离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生活实际的分科教学,其实质仍是分科课程,且流于表面并未给学生带来实际的意义。小学全科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顺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形成完整性的认知结构,进而培养可以适应复杂现实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

1.小学全科教师的基础素养

(1)人文底蕴。“全科教师除了拥有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以外,在掌握广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有对待教育事业的人文情怀与内在修养,这是作为文明人的基本标志——人文底蕴”。第一,在小学教育阶段,全科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基础知识,可以满足日常教学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第二,全科教师应该具有恻隐之心的人文情怀以及高尚的教育理想,在教育事业中对学生时刻充满耐心、爱心和信心。(2)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它超越知识本身,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素养,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品质。”首先,全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出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其次,全科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做到学思行结合。再次,全科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自身也要具备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时刻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3)健康心理。作为一名小学全科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全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的分科教师多,同时还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效能感低、职业倦怠、情绪消极等心理问题。为解决这些消极的心理问题,全科教师应有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奋发图强的工作精神。当需要释放心理压力的时候,全科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寻找外部支援,选择正确的方式去释放压力。

2.小學全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业精神。“教师对其自身职业所特有的稳定的教育理想、奉献意识和道德操守,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业态度和职业操守,这就是教师专业精神”。首先,全科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体现。其次,全科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态度,对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再次,全科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全科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其专业知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全科教师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各种教育思潮、教育理论,能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全科教师与其他分科教师的区别在于他们不仅仅精通一门学科,而且对多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整合,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小学全科教师课程体系建构

1.公共基础课程

为全科教师所需要的广博的综合性知识所开设的系列课程,就是公共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全科教师的综合性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大这类课程的开设力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积累更多的综合性文化知识。

2.学科专业课程

全科教师自身必须要拥有小学教育阶段所设课程的所有的学科知识。因此,在本科阶段,师范院校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上要培养全科型教师,就要采取综合课程(Comprehensive course)或核心课程(Core courses)的形式进行,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包括: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发展脉络、思维方式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部关系和整体联系。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方法以及使用各种教学工具的技能等。就现代教育来讲,全科型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基础课程。

3.教育专业课程

教育专业课程是一门“学术性”课程,它能够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学的规律来决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全科型教师的专业化。所以,开设这一类课程有助于提高全科教师“全面”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性,改变“上过学就可以当教师”的错误思想。

4.综合实践课程

在全科型教师培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课程,就是综合实践课程。为什么要设置这类课程呢?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生成为教学能力。综合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课堂观察、教育调查、实验等多种形式。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通过实践再生成为新的理论,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因此,在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综合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虽不是最大的,却是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培养全科型教师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四类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还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科教师都是小学教育高速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瑞,周海银.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现代教育,2019(07).

[2]何志成.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3]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04).

[4]吴思孝.教师专业精神:内涵、价值与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

作者:施瑶

师范院校专业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2:

OBE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宽了思政育人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利用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概述了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在OBE教育理念下,提出了确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反向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OBE教育理念;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OBE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专业课程可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培养思想道德水平高、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OBE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教育理念又被称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美国教育学家斯派蒂在1981年提出的,起初该教育理念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开始应用,随着该教育理念的发展,在很多的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BE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进行反向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模式不再是以教师的知识输入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从“教师教得如何”向“学生学得如何”转变,既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核心品质,是教师以身作则的基础,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可以更好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主要对小学生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因此,要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将单一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转变为各学科和思政知识的融合教学,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相互融合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夯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根本,学高才能为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传输。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奋进精神,可以让学生明白专业学习的意义及未来努力的方向,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就有学习的动力,就敢于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可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专业知识就会不断得到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上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动力和源泉。

(三)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以后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让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而且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学技能不断得以完善、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要利用课外实践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见习的实践,利用阶梯递进的实践体系,让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得以提高。

三、OBE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确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的特点等明确教学理念,即通过阶段性的教学让该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并得到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得以提高。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将专业课程支撑的预期的学习成果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和细化,确定专业课程思政要让学生达到预期的能力和素质目标。按照OBE教育理念,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专业人才,这个目标既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的起点。让学生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实现专业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按照成果导向的原则,将岗位的能力要求分解到课程教学中去,明确不同学科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实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的责任。

(二)反向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立足小学教育对专业素质人才的要求,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反向的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内容,综合考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支配的时间和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科的内容特点,改变一成不变的套路化的教学设计,从熟悉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新颖的内容,找出亮点,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回顾以往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教学内容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案例,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本次教学能否对教学案例进行更新、怎样来更新等。由浅入深地开展支撑课程思政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确保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本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此,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及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元素,教材的内容都是精选的,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比如语文学科中的经典散文、诗歌、小说等,内容多数都蕴含哲理,或抒情,或咏志,或弘扬正能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经据典,拓展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小组中能力较弱的学生为基点,倡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来开展学习,相互帮助,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有进步。同时要及时查看学生的课堂反应,比如教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情况、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参与情况等,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地采取调整策略。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校园文化节、雷锋学习月等活动,开展具有思政育人功能的文化活动,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提供机会。

(四)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

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这一重任长期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担任的,其余的学科只是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很少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在2014年提出的,自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及实践成果不多。很多专业课教师在学习期间依然是通过思政课程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要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学校要定期进行培训,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其思想政治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学习,结合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经常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沟通交流,掌握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好地在专业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多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坚持写教学日志,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要定期对反思日志进行回顾,从中挖掘新的信息,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要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OBE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可以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颖,吴长法.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9(4):104-108.

[2]楊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3]马国勤.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5):63-68.

[4]苏鸿.基于OBE理念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7):29-32.

◎编辑 栗国花

作者:刘奕

师范院校专业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3:

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岗位能力要素分析

摘 要:由于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开办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各高等师范院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目前也尚处于积累经验阶段。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素分析和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小学教育;岗位能力;分析;构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师范教育体系的调整,师范教育体系正逐步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与此相适应,小学教育专业也从原来的中师、专科层次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在的本科学历的高层次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开办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各高等师范院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目前也尚处于积累经验阶段。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文系自2014年独立申办小学教育本科(语文方向)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素分析和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从而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明确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岗位能力要素

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小学一线,小学教育机构对教师的需求规格、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直接影响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目标出发,构建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教师职业能力体系。

(一)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要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个学科方向,与小学教育专业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为小学教育事业服务,是它们的共性。以培养具有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特长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则是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的个性。那么如何才能在兼顾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的特色呢?

我们首先借鉴了首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师大等率先开办这一专业的学校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深入小学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内容、过程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将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系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夠胜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二)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结合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教师岗位能力整合为一个包括通用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类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在内的综合结构:

1.各类从业人员通用的能力: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主动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

2.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本科层次的学识水平和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能游刃有余地满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达到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标准。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分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即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入职就业后成为骨干教师、学者型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工作者的潜在的发展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德育工作能力、宣传说服能力、协调关系能力等。

5.艺术能力: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艺术能力的养成是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将来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进行审美教育、组织班级活动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应任选一项艺术门类进行训练,形成至少一项艺术应用能力,或具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或具有一定的美术应用能力,或具有一定的音乐应用能力;或具有一定舞蹈应用的能力。

6.其他学科教学的能力: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可以向临近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迁移,促进其相关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承担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构建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体系

(一)构建与岗位能力对接的课程知识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能力培养应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建构“三性一体”的课程体系。所谓“三性”,一是体现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共性——大学普通教育,即开设大学公共基础课;二是体现教师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即开设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三是体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性——学科类课程应体现综合性教育与专业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其教育类课程应体现高师教育基础课程与具有小学教育特点的教育专修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一体”,就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因此,我们构建的课程在内容结构上由体现高等教育共性、高师教育个性、小学教育特性的三大类课程的若干课程模块组成。在课程形式上,由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活动类课、实践类课、专题性讲座等有机结合。

(二)构建与岗位能力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分散实训、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三)构建集体训练与个人训练长期并举的日常训练体系

集体训练主要是指集体组织建立的小组和个人自愿组织建立的小组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如指导和鼓励班级建立书法小组、声乐小组、舞蹈小组、美术小组、器乐小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在社团的组织中训练特色能力。

个人训练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如通过收听广播电视、观摩录像等形式来练习普通话技能,通过临摹字帖来练习书法技能,通过演讲来训练口头语言表达技能,通过弹奏乐器来练习演奏技能,通过从事家教工作来练习讲解技能和学法指导技能等。

总之,岗位能力素质是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学生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该专业学生岗位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确定其岗位能力目标,构建与其岗位能力相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本科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作者简介:

崔玉娥(1982.09.12—),女,讲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该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项目批准号:JXZL1602

作者:崔玉娥

上一篇:企业经济效益下的价值工程论文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概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