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学生时代向学生们传授关于中国文化品格,不仅能增进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提升孩子们的民族精神,加强英语学习且为了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顺利。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教育的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篇1:

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思考

摘 要:语言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英语国家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让学习者会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文化。根据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应适当导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标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里的文化因素也非常重要,文化因素包括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外语教学则是把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既离不开对目标语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分析,更不能抛离本族语文化而纯粹地进行外语讲解。

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应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已成为教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认为,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完整的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讲解和传授是十分必要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还有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包括个人对文化的整体认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增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更应该通晓自己的文化,用英语讲述、传播本国文化。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修养与道德力量,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看重集体利益,这些传统思想对于目前的社会仍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有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故宫、长城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外国人喜爱的绘画、京剧、茶道、中医、及各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应与世界文化分享,能够为人类社会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通过吐故纳新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群落,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文化群落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间的互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養,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下面就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做简要的阐述。

2.1 英语文化教学

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介绍80年代初已出现在我国英语教材上。中学英语教学界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西方文化,让学生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历史风俗、城市风貌、价值观念等内容,从各个层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与英美人士见面寒暄时,一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How old are you?”“How much can you earn one month?”;当被赞美时,也会大方的回应“Thank you”;谈到“Superman”时,不会一头雾水、非常尴尬。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有不少是以英美文化为主线。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课文,“Body Language”“Being Honest and Open”“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 Culture”“Bill Gates”等,内容涉及礼节礼仪、价值观、励志人物等各个层面。

然而,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课堂老师的讲解上。这是由于中学阶段各种升学考试、评比的压力,以及大学阶段的英语等级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关注远没达到主动认知的程度。为提高升学率、考级通过率,教师也都偏重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输入文化信息。

2.2 中国文化教学

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在实际的交际中,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传统中国文化掌握不够深入,一知半解;二是缺乏相应的英语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在课堂上介绍的量很少。以节日文化为例,很多学生知道:“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情人节/Valentine’s Day”的英语表达及来历,而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中秋节/Mid-Autumn Day”等。即使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当被问及中国的人文历史、文学典故,不少学生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孔子教育思想,很多学生也不能用英语表达清楚。这样,不但表现出语言水平不足,甚至还会被认为基本文化知识欠缺。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就立即呈现中国文化失语症。显然,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受到了忽视。

3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

近年来,学界对于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问题逐渐关注,并相继形成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仔细研读并进行总结,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实现途径做简要阐述。

3.1 大纲制定

我国现有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但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张为民,朱红梅(2002)提出应制定从学生需要出发的教学大纲,从英语教学的各个层次上,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文化内容应列入考试范围,除了书面测试之外,还可以有口头方面的测试,从多个角度强化学生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掌握以及应用交流能力。

3.2 课程设置

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研究者(例如:张为民,朱红梅,2002;崔刚,2009;周敏,2012;苗丽霞,范谊,2006等)的注意,大家探讨可以增加母语文化类的课程。首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用英语开设中国的文明史、国情、文学、传统文化等课程,系统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也可以开设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现有的课程中适当添加母语文化成分,也可以开设选修课,如:“中国经典文学选读、中国宗教哲学、中国传统习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名胜古迹”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3.3 教学方法

实际上,目前非常有效实用的、可以经实验证明的教学方法少之又少,正有待于广大教师、研究者不断的探索。然而,我们可以从借鉴专家们的建议开始做起。笔者综合了专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国文化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开展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只有通过两种文化差异的比较才能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和确定哪些目标语文化知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崔刚,2009)。二是翻译技能的训练。具有民族特色概念的翻译是汉英互译的一大难点,因而翻译技能的训练十分必要。张为民、朱红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翻译上多投入一点时间,系统地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文化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

3.4 英语师资

母语文化导入课堂,自然而然对教师的要求随之提高。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化和汉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文化传授给學生,使其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运用。英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进修,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开展中西文化对比

“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们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导入什么内容呢?这些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4.1 开展有效的文化对比

正如前面所述,开展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教学是被广泛认可的方法。对比语言学家普雷特(Prator,1967)把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归纳为六种形式,这也同样存在于文化对比中:(1)迁移:所对比的文化在选定的项目上没有差异。例如,英语国家和我国现在采用的计时方式都是以“时、分、秒”为单位。(2)合并:本族文化的两个项目对应目的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例如,英语国家和我国现在都采用公历,但在我国和公历并用的还有“阴历”。(3)区分不足: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在目的文化中没有对应项目。我国文化中有很多英语国家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比如,“书法、中医、京剧、户口”等。(4)重新解释: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与目的文化中的对应项目不完全相同。例如,英语民族的结婚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而我国多在家中或在饭店举行。(5)区分过度:仅存在于目的文化中的项目。例如,基督教是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与其有关的活动都属于“区分过度”。(6)分裂:本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与目的文化中一个以上的项目对应。例如,我国是单一国家,而英语国家是国家群体。

“文化”涵盖了非常宽泛的领域,教师若不探索、对比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间的各种不同与关联,则很难在文化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梳理文化对比的线索、掌握文化对比的方法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学习者有效掌握双方文化非常有帮助。

4.2 抓住文化对比的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西方文化一般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让学生认识其中存在的差异,在全面了解双方文化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和继承文化的精髓。以下举例说明。

(1)思维方式。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因此,英语常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实的概念,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例如:水乳交融/perfect harmony;画饼充饥/feed on fancies;如饥似渴/with great eagerness。

中国文化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西方文化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例如:中国姓氏先是宗族、辈分然后是名,突出氏族整体;而西方姓氏先是自己名字、然后是父名、族姓,突出个人。

(2)价值观。

中国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我们文化/we culture”崇尚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如“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方太,让家的感觉更好”这两则广告体现了中国人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我文化/I culture”,体现民主、平等、自由,注重奋斗和实现个人价值。以下广告词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观:“Obey your thirst——Sprite”;“I’m lovin’it—— Mcdonald ”。

(3)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注重实践和探索,以“爱”为社会核心。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Go to hell”这样的说法。

(4)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头鹰是不吉祥的象征,英语有“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孔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好运,在英语中,peacock 含有骄傲、洋洋得意的意思,例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那样骄傲)。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七”吉祥有力,因为上帝在七天内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壮举,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伤的事。但“七”在汉语中却是人们忌讳的数字,组成的习语也大多带有贬义,“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拼八凑”等。

5 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在讲解文化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思考相关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以开放、辩证的态度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以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为例进行分析。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集体主义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惰性的滋生,一味的论资排辈,这样会挫伤个人的积极性并阻碍个人的发展。在西方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个褒义词,是和民主、自由、人权等相对等的,但是个人主义的极度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亲情的淡漠,过分强调自我权利的实现而导致的自由主义,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等。在其他方面,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教师应通过对两种文化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

6 结语

归根到底,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是由我国的英语教育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当今,国际交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习英语必须肩负起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大学教育阶段,应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导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英语教育必须应对时代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 赵建会.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浅论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N].山西经济日报,2011.

作者:韩桂茹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篇2: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渗透探究

摘要:在学生时代向学生们传授关于中国文化品格,不仅能增进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提升孩子们的民族精神,加强英语学习且为了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顺利。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教育的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英语交际能力

引言

英语语言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文化基础上建立的都是语言体系,所以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无法分割。想要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英语文化,并且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着想,学生理应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并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等。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教育意识

虽然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注意到,不过已经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因为害怕学生会因为学习英语文化而忘记本国文化,但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对他国文化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时代已然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认识到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关联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文化教育意识。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行动举止无一不影响着学生们对社会的认知,首先教师们要知道,课堂不仅仅是给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们成人的地方。即便是英语课堂,也要在教授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树立优秀的人格榜样;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品格,就是要开拓学生们的心胸眼界、提高文化修养。而阅读作为大部分知识的直接来源,在英语课堂中也有很大的应用,老师们可以根据相关的英语文章,为学生们拓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故事,增加学生们的文化修养;陶治情操。

二、选取合理的文化教育教材

在正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看作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应该将其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当代移动互联网来进行文化熏陶。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场所的现代化设备已经是应有尽有,各学校也在完善各个校区的硬件设施,现如今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各种终端设备比比皆是。现在有许多的学习活动、作业都会直接在网上进行,各大微课网平台层出不穷,效率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们可以在网上寻找够体现英语知识以及文化内涵的小视频为学生们播放,不反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们在其中学习到知识再或是让学生们自行思考小故事:在开始阅读某一篇英语文章之前,老师们可以先向学生们有规律的展示几个与将要阅读的文章相关的英语单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单词来猜测这一篇文章讲的什么内容?比如,教师在大屏幕上先后展示了这几个与人物介绍相关的单词: nurse, doctor, hospital, an old man,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脑海中就会产生无数的相关的故事联想;接着,教师在展示一些关键性单词, rescue,fait,sad,这样学生们就会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大致的猜出文章内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三、在阅读篇章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

阅读理解除了单词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整个篇章脉络的把握,这一点相对于生词和长难句的教学来说,更加抽象,教师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把文章结构告诉学生就算是教学完成了,这样即使学生知道也理解不了,更不用说在一篇新的文章中自己划分层次结构。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思维导图是一个很不错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也可以是在学生通读文章后,自行制作思维导图,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锻炼的归纳概括能力。而且还要注重不同文体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以便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时,都有能力理解全文。

四、采用科学的文化教育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就必须鼓励学生阅读以英语为语言的影视作品又或是书籍,学生从这些英语作品中就能够了解到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教师也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和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加强。有了基本的课堂设施,老师们要学会应用,最大化文化教学的好处,在学生们开始英语学习之前,可以代入含有文化因素的情景教学,提前让学生们进入学习英语知识的状态;在课堂进行中,当学生们学习困倦时,可以适当地进行情景播放,再次带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回归到课堂当中来当课堂临近尾声时,再一次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西方国家文化和我国文化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布置更多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英语文化教育,学生的各方面英语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而以素质教育作为背景,想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要在英语教学中渗入英语文化。了解英语文化所指的不仅是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也是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的交际习惯。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提升文化教育的地位,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康天兰.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青海教育,2020(05):40.

[2]张孝喆.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20(15):78.

[3]李彩茶.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J].才智,2020(15):174.

作者:邱君兰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篇3:

浅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方法

【摘要】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文化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该引起重视。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变英语中教育重语言轻文化的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英语教育 文化教育 问题

一、现阶段职校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排体现不出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特点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英语的定位更多是一门外语,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具体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注重对于语言技能的学习,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处于缺席的现状,这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我国的英文教材更多的是从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式出发来编排教材。在教材中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有关英语文化的内容,但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背景点缀其间。零碎、缺少系统化的内容组织,英语文化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对学生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英语的文化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文化教育

在英语教育以培养英语语言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背景之下,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也只是语言教育,缺乏文化教育的内容。加上教师的教学以语言教学为主,重语言技巧的传授,自然在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更加不會把重心放在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上。因此,目前的职业院校老师鲜有具备系统的英语文化教育背景,对于英语文化的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英语文化。

(三)学校重语言教育轻文化教育

片面地重视英语语言教育,忽视英语文化教育是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无关系。表面上看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太显著的作用,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传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久而久之学校就会放弃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语言的渗透。而且,学校的英语水平测试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文化知识的考核比较少,这更加加剧了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重语言轻文化的现状。

二、改变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地位的措施

(一)改变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文化教育的比重

转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中重语言轻文化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兼具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了解英语文化的学生作为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提高认识,对于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抛弃英语学习中单纯为了运用语言的功利性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修养为要求。

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上进行改革,改变以往依靠词汇、语法、句式来进行内容编排的方式。应该把语言技巧和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融合,把语言的教学融于文化教育当中。

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传统的英语教学外,还可以安排专门针对于英语文化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给学生灌输系统化的,全面深入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

(二)变革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巧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其中深入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应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学习语言是了解他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了一门外语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应的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英语语言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语言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背景发掘出来,并有效结合语言教学一并传授给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有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

比如 “国家”在英文中可以用: country, nation, state 等多个词汇来表示,多个英语单词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与西方复杂的政治文化相关联,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西方国家,联邦制是很常见的政治体制,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州和邦是组成联邦国家的单位,因此英语中state才有国家的意思。这些词汇的背后包含着西方国家以及地区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有着历史的渊源。给学生讲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其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的结合。

总之,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是职业院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淑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探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9期

[2]倪秋梅;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期

作者:马丽萍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形势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