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论文 篇1:

用“活”教材,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回归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增强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活用教材,如何教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活用教材,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性。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现象中,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生活进行提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及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模式生活化不仅能够有利于将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老师都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结合生活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自觉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且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如下的教学情境“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一共花了34块钱。其中土豆3块钱,买肉花了16块钱,请问买鱼花了多少钱”等。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或者是在学习“周长”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相关概念,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花圃或者菜圃,并且指导学生对花圃等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花圃的围栏长度就是花圃的周长。或者是在学习“认识米与厘米”的知识点时,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或者是量一量桌子椅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两种长度单位的理解与换算。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所选择的案例也常常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也难以激发起他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对教材中原有的材料进行改装,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又能使得课堂变得更具有生活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在学习“大与小”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材中选取的案例是三个猴子分苹果。这一案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帮助不是很大。这时,老师就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如小朋友在过生日时切蛋糕这一案例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案例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能够有利于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业布置实现生活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教学实际过程中,很多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从而对作业持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在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措施布置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数一数家里的鞋柜放了几双鞋子,家里有多少张凳子等,并且用笔将数量记下来。在长度单位的相关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让学生回家量一下屋子的长和宽等。在学习“形状的认识”相关知识的作业布置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超市里观察各种物品的形状。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化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用教材,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2] 许万明.创设生活情境 探究数学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J]. 云南教育,2005(Z1).

[3] 陈榕宗.巧引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数学思维之花——浅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02).

[4] 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作者:谢小君

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论文 篇2:

用“活”教材,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是怎样把数学放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一、数学情景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带着全班同学的作业本进了教室,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作业得"优"的14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作业得"优"的8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4,再去掉8,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三、 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 ,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四、练习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教学只有貼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

作者:张婷

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论文 篇3:

试谈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 要 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涵,灵活应用教材,合理开发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通过两个例子,说明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程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学中必须认真抓好的主要环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任何时间,课堂教学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构建高效课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是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所谓高效课堂是无止境的,它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那种无效的或者低效的数学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只有上公开课才可以高效,在常态课上,有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各方面都获得高效发展。在外在表现上: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吃透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心中没有学生的教学是盲目的,而教师是课堂主导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甚至共同进步。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有一个质的发展,教师要从观察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要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新课程的新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没有价值的数学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才是有价值呢?一是学习内容方面要有价值;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能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复杂的,它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包含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根据现在的新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想、验证、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学习“4÷1/2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呢?猜猜看可能怎样计算?学生猜想:4÷1/2=4×2=8?继续让学生思考: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你能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再让学生交流、讨论。

在本环节的学习中,笔者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多樣化的计算方法中,学生先是通过知识迁移,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验证“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的猜想。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有的把分数转化成小数(4÷1/2=4÷0.5=8);有的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1/2=4÷(1÷2)=4÷1×2=8];有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4÷1/2=(4×2)÷(1/2×2)=8];有的利用前一课知识的迁移,结合倒数的知识把分数转化成整数;有的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因为8×1/2=4,所以4÷1/2=4×2=8是合理的);有的结合题意画草图另列算式验证。最后全班交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倒数的知识和实物图也推导出猜想的正确性。

接着问:4个橙子,如果每人吃1/3个,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吃1/4个呢?让学生独立猜想,再验证(注重画图分一分)。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而不是打断学生的思路,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采用“猜想—验证—比较—明理”的教学方式,在不离开教材,紧扣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索空间和充裕的探索时间。另外,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更能帮助数学学习。整堂课的学习就在这样的交流、对话过程中完成,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

2 合理开发教材,高效提升学生思维

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了解教材习题的编排用意,并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开发,可以高效提升思维,有效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一课“试一试”一题“1/2+1/4+1/8+1/16”,笔者首先提出:“一块正方形菜地,其中1/2种青菜,1/4种黄瓜,1/8种西红柿,1/16种萝卜。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列式通分算出结果后,笔者增加条件“1/32种苋菜,1/64种四季豆”,问题仍旧不变,让学生解决。学生发现计算更加麻烦,笔者适时引导:“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如果给你们每人一块这样的地,你们‘种种’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顺利通过画图得出这两个算式都可转化为“1-1/( )”来计算。

笔者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计算1/3+1/6+1/12+

1/24,避免机械模仿。果然,许多学生也像上两题那样用1-1/24来计算;也有学生觉得不对,通过通分计算,应是15/24=5/8,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学生说:“这个算式是1/3开头的,刚才两个算式是1/2开头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1-1/( )来计算?”“有道理,那这道题与刚才两题有没有相通之处呢?”学生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后一个分数的分母都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两倍,即前一个分数都是后一个分数的两倍。既然它们有共通的地方,那解题方法上会不会有共同的思路呢?如图1所示,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恍然大悟:原来1/2×2刚好等于1,是这种类型算式的特殊情形。此时继续提问:你能再写一个类似的算式,确定它可以这样计算吗?学生很快能举出:1/4+1/8+1/16+

1/32=1/4×2-1/32=1/2-1/32=15/32……学生不再是纯粹地机械模仿,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对本段教材的合理开发,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因此而得到高效提升,他们走进数学,真正喜欢上数学。这才是课堂高效的最高表现形式。

总之,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才能准确把握住课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覃芬花.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焕发活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9):32.

[2]陈长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25.

[3]王孟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2011(2):41.

[4]关红,王彦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5):252.

[5]郝朝庄.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8):108-109.

作者:董兵

上一篇:当代工程地质勘查论文下一篇:无线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