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院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财务风险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尽可能地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医院安全、稳定、健康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定点医院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点医院财务风险论文 篇1:

“神木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下的医药费用控制

摘要: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这样的医保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但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指出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包括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存在、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及县外住院的存在。

关键词:神木模式;可持续性;全民免费医疗;过度医疗;医药费用控制

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保障水平较高的部分,在于住院费用的医保支付(或报销)比重较高。一般而言,在保障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都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如果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过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新医保制度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保障参保者可以享受基本的住院服务是神木医改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在实行 “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

一、神木县民众的住院率

依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定义,住院率指“每百人口(或每千人口)年住院人次数”。我们利用2009年3月—2010年8月的数据,来看一看神木医改以来的年住院率(县内外总计)变化。鉴于只有18个月,我们利用以下办法计算神木县的年住院率:2009年3月—2010年2月作为一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作为一年,以此类推,最后,2010年9月—2010年8月作为一年。由此,可得到7个年住院率数据(参见表1)。

据了解,2008年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约为8.0%。“全民免费医疗”在制度实施之初,其城乡居民的住院率就跳升至10.3%,之后继续逐步上升到2010年8月的11.0%。与医改之前相比,城乡居民的住院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上升了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神木县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本来就相对较高,“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后似乎变化不大。

那么,与全国的情况相比,神木县的住院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呢?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所调查地区城乡所有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为6.8%,其中城镇地区为7.1%,农村地区为6.8%,小城市为6.3%;在与神木县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相类似的小城市和一类农村地区中,住院率分别6.3%和5.9%。而且,这次调查还获得了不同医疗保障受益人群的住院率数据,其中公费医疗受益者的住院率最高,城乡合计为13.9%,城镇职工医保次之,为9.2%,新农合再次,为6.9%,城镇居民医保和其他社会医疗保险更次,为5.1%,没有社会医疗保险者最低,仅为4.3%(参见表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神木医改以后,该县“全民免费医疗”受益者的住院率明显超过上述调查地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神木县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大大超过了其他地区同类人群的住院率。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

一种解释是“补偿性增长”说。也就是说,由于实施了“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神木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自付比显著降低,基本没有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情况,这样,新制度实施之前那些患病本需要住院但住不起院或者舍不得住院的参保居民,会集中在2009年3月—2010年8月這一时间段住院,从而使住院人次暴增。依照这一解释,此期间神木住院率明显偏高,是过去历年累积下来的应住院未住院者补偿性住院情况,因此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把此前累积下来的该住院未住院患者在神木医改后住院的情况称为“补偿性住院”,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增加部分称之为“补偿性住院率”。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可以把神木医改后提高的住院率全部算作是“补偿性住院率”?从理论上说,神木医改以来住院率提高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由于新制度的医保支付水平较高,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即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居民)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行为,使得住院率明显上升。一方面,由于住院费用个人仅仅自付很少,参保城乡居民很可能产生过度住院需求,俗话讲“小病大看”;而另一方面,由于神木县医保机构采用按均次住院费用为主的供方付费模式,定点医院出于增加收入的目的,必须想方设法诱导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轻病患者住院治疗。也就是说,神木医改后其偏高的住院率,有一部分属于过度医疗现象造成的。

在以上两个原因中,哪一个较为符合神木县的实际?若二者兼而有之,如何把这两种效应分离开?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住院)是很难明确界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是否只有在检查结果为阳性概率达到70%以上时做磁共振检查才是适当的,从纯技术角度并不存在这样的明确界限,真正构成制约因素的是收费水平以及医保(或个人自费)支付能力和支付范围。

2009年3月以来,神木参保居民的住院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其他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者住院率,究竟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过度医疗,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深入分析。但在这里,有两个判断比较容易做出。

第一,由于城乡居民和当地公务员享受同样的保障水平,在近年内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理应向后一类人群靠拢。这就是说,在其他制度安排未发生变化,尤其是医保供方付费模式未发生进一步改革的前提下,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或许会在短期内提高4%左右。按照目前的均次报销额度估算,神木县的医保支出在近年内将会因此增加5000万元左右。

第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后住院率的上升,并非全部甚至大部分可由“补偿性住院”这一因素来解释。在2009年3月—2010年8月这18个月中,各月住院人次和报销人次稳步上升。按常识判断,“补偿性住院”应该集中在那些早已确诊应该住院但因为可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未住院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大多会在“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后不久就寻求住院服务,而不会延宕到一年之后。

进一步分析显示,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以来,神木县各月县内住院总医药费和报销总金额都呈现一种缓慢上升趋势。然而,导致各月住院总医药费用和报销总金额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次均住院费用和人次均报销额的逐步上升。实际上,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以来,次均住院费用呈现缓慢下降之势,而次均报销额则基本保持平稳。

人次均住院费用呈现缓慢下降之势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尤其是康复办)和经办机构对均次住院费用施加了严格控制,其最明显的体现是大兴医院(一家定点民营医院)因为连续三个月均次费用超标而被暂停了定点医院资格,这一严厉的措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各定点医院逐步加强了对均次住院费用的控制力度;其二是住院患者的逐月增多可能意味着一些轻病患者也开始住院,因此逐步摊低了均次住院费用。我们在当地定点医院的调查中,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多次指责民营医院中存在着诱导轻病患者接受住院服务的现象,而多家民营医院的管理层尽管都竭力否认自家存在着这种情形,但都认为这类情形不仅很难杜绝,而且在医保机构就次均住院费用每个月都实施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出现这类情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所有定点医院都呼吁医保部门不应该按月考核次均住院费用,而是应该将考核期延伸为半年甚至一年。

如果各家定点医院诱导轻病病人住院以降低均次费用的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那么以上两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转变为一个原因了,即住院人次的上升。实际上,神木县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住院率偏高,就是住院人次上升的结果。

二、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存在

神木县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住院率偏高,或者说住院人次呈上升之势,这一现象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由过度医疗的存在来解释呢?实际上,在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过度医疗的存在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因此,对于神木县,我们也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

首先,正如前文已经阐述的,过度医疗现象是否存在,很难从医学或医疗技术的角度加以判断。即便从住院率和住院费用的角度来看,要确认过度医疗的存在也有相当的难度。神木县居民的住院率高于中国许多其他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甚至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者的住院率,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充分说明神木县过度医疗问题的严重性,而很有可能是由于神木县医疗保障水平较高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医疗本身实际上就是医疗保障水平较高可能引致的一个副产品,因此我们也同样不能断言,神木城乡居民在享受“全民免费医疗”之时不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

实际上,种种迹象表明,过度医疗的问题的确存在。这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在神木县倘若不存在,“神木模式”恐怕就过于神乎其神了。

首先,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这个人群当中,存在着过度医疗的现象。我们知道,神木县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相对较高,但在2009年开始实施的神木医改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医保给付水平(补偿水平)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其住院率基本没有受到神木医改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断定这个人群不存在补偿性住院现象。然而,神木县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年度住院率比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得到的公务员住院率还要高2~3个百分点,高出神木医改后本县参保居民住院率6个百分点。后一点尤为反常,难道神木县的公务员即事业单位职工比普通的居民更容易得大病,因此不得不经常需要住院?对于这一事实,唯一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就是在这一人群中存在着过度住院的现象。

其次,即便对普通城乡居民,过度医疗存在的迹象也是有的。下面我们利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这一点。

神木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的产妇生产数据表明,在目前的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下,当地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存在着过度医疗(诱导需求)的现象。表面看来,产妇生产是一个无法供方诱导需求的住院服务项目,毕竟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可能诱导产妇生产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剖宫产和正常分娩的经济收益差异,医院可能出现诱导产妇选择剖宫产。近二十年来,国内医疗机构诱导产妇实施剖宫产的现象非常明显。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于剖宫产率设定的警戒线为15%,而中国的剖宫产率竟然达到了46.2%(2008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剖宫产率远低于中国。这一现象受到了WHO及相关国际机构的严厉批评,尽管如此,该问题迄今并未发生根本性改观。其中关键原因是剖宫产经济收益明显高于正常分娩,导致全国各地的医院都积极诱导产妇实施剖宫产。

这样的情形在神木县同样存在。神木医改后,神木县人民医院在产妇生产上的行为倾向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在调研中,我们获得了在2008年1月—2010年5月这段时期神木县人民医院产妇生产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前,神木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仅为13.0%。然而,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的头三个季度(即2009年最后三个季度),剖宫产率一下子就跳升到41.1%。在2010年的前半年,剖宫产率继续攀升到45.8%。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在剖宫产方面,县人民医院存在明显的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现象。

三、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与过度医疗的控制

由于神木县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已经达到85%以上,患者对医疗费用敏感性明显下降,过度医疗需求在所难免。由此,保证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的重点就放在了对供给方即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控制和激励上。显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供方的诱导需求行为,医疗费用将会失控,医保资金支出额会急剧上升,长此以往,医保将不堪重负,政府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大乃至难以为继。早在医改之初神木县政府对此已有一定的考虑,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单病种付费制度、非单病种均次费用限额制度等,以及对定点医院的一些定期不定期检查等。

就神木医改实施一年半以来的效果看,神木县相关部门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这说明神木全民医保体制的基本制度设计是相对较为合理的。当然,就其目前的付费机制和监管制度而言,神木县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我们前面分析过针对定点医院的核查制度看似严密实则缺乏长效性。再比如,现行制度在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按病种付费的行政化倾向导致对过度医疗以及医药费用上涨的控制不利。

让我们再次以产妇生产为案例说明这一点。目前,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对产妇生产实施单病种付费的供方付费模式。一般认为,单病种付费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过度提供医药服务。但是,神木县人民医院这个案例形象地说明,如果付费机制设计得不尽合理,医疗机构诱导过度需求的现象就会出现,而由此导致的医保资金支出增加显然意味着资金的浪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2008年,付费额度分为三档:(1)正常分娩850元,医保全额支付;(2)异常分娩1200元,患者需要自费800元;(3)剖宫产2500元,患者需要自付1500元或者1100元。因此,大部分产妇(60.19%)自然会选择正常分娩,次之选择异常分娩(26.78%),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只有13.03%。而2009年3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付费改为两档,并且剖宫产自费额下降到只有400元。此后,剖宫产率急剧上升,2009年达到了41.1%,而2010年前五个月更进一步上升到了45.8%,其中农村产妇上升幅度之高尤为明显。换言之,在医疗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原来很多可以进行正常分娩的产妇,也纷纷改用剖宫产。

应该说,在2008—2010年这三年中,神木县产妇的情况不应该出现显著变化从而导致从医学技术的角度需要大规模增加剖宫产比率。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采取哪种生产方式并非取决于医学上的技术要求,而是取决于付费额度及模式差异即经济激励差异:2009年3月之前,产妇更多选择正常分娩或者异常分娩,而很少选择剖宫产,当与前两种方式个人自费明显低于剖宫产有关。而2009年3月后,剖宫产率大幅度提高,从产妇角度讲,自然与个人自费额度明显降低以致降低到比此前的异常分娩自费额度还低密切相关,但是医院方面的主动诱导显然更关键。毕竟,选择何种生产方式产妇及其家人更倾向于听从医生的建议。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相比较正常分娩付费标准,神木县康复办确定的剖宫产付费标准过高,使得县人民医院(其他医院也一样)实施剖宫产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顺产,否则我们难以解释,为何明知道剖宫产潜在危害很大,县人民医院却对30%左右不需要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做了剖宫产。

给出上述案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在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行为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以保障神木免费医疗制度可持续方面,神木县相关政府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除了进一步扩展单病种付费项目种类并进一步完善单病种付费模式以外,还应该引入总额预付制度以控制定点医院诱导轻病患者住院现象。

四、县外住院带来的费用控制风险

根据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相关规定,在神木县以外的16家定点医院的住院费用同样享受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待遇,而这些县外医院住院费用的不可控性,事实上已经成为神木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费用控制风险。这也是神木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可复制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神木医改以来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从2009年3月到2010年8月,神木縣“全民免费医疗”的受益者县外住院只有3957人次,仅占该期间总住院人次(57145)的6.9%,但是其报销的医药费用却高达5442万元,占该期间医保总报销额(2.2亿元)的24.7%。换句话说,仅仅不足7%的县外住院率却花费了超过1/3的住院费用支出。

神木县医保部门没有对县外定点医院监控的权限,也没有就供方付费方式与县外定点进行谈判的可能性,只能依靠起付线、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的设定来约束患者。因此,不管神木县医保部门还是患者,都没有能力影响县外定点医院的收费,更不可能对其可能的供方诱导过度消费行为加以制约。因此,县外住院的高额医药费用成为神木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也是“神木模式”是否可持续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

在全国各地,县级医院都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其服务对象占了全国人口的60%~70%,包括广大的农村人口。如果县级医院能够开展绝大部分常见病诊疗业务,那么绝大多数病人就可以留在当地接受医疗服务,从而可以减少患者向大中城市医院集中。唯有如此,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才能提高,各地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医疗保险的财务风险才能有效降低。但是,使县级医院成为这种医院的前提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尤其是中央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放弃僵化行政管理办法,向县级医院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包括县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的去行政化,赋予县医院充分的用工自主权、发展自主权,业务自主权、收入自主权,唯有如此,才能将县级医院发展壮大。

(编辑:张小玲)

作者:朱恒鹏 顾昕 余晖

定点医院财务风险论文 篇2:

试论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在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财务风险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尽可能地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医院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传统观点认为,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在筹资中由于筹资方式不同所引起的所有者收益变动的风险,即筹资风险,没有债务则不存在风险。这种观点是长期沿用西方国家有关财务风险的定义所致。

事实上,财务风险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仅指筹资风险,而是企业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西南财经大学的彭韶兵认为,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对这种观点较为赞成。的确,企业的财务活动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不确定性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既有企业的某些一般特征,又有它的特殊性。新形势下卫生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现代医院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化管理转换,经济活动更为复杂,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财务收益发生差异和损失,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面日益扩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医院财务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相适应

医院的外部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经济水平、产业政策、金融市场状况、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变化,甚至包括地方政府对不同医院的投资偏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为医院发展带来某些机遇,也会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不可准确预见性和不可抗拒性,将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

(二)医院自身财务管理上的偏差

1.筹资策略不合理。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因为财政补助的弱化而导致资金来源减少。目前,国家财政投入在医院总收人中所占比例不足8%,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低于医疗成本,医院资金周转日益困难,要经营发展,只有求助于筹资这个渠道。从财务管理上讲,举债经营是扩大规模、调整资本结构的必要手段,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纯理论上的保守结构型资本结构(即完全不负债)虽然财务风险等于零,但并不可取,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功的企业是不负债经营的。问题在于如何合理举债。

2.投资缺乏科学性。因医疗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基于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考虑,医院必定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用以购买设备设施,改善医疗环境,引进高新人才。有限的资金到底是更新医疗设备,还是改善就医环境?或者是兼而有之?这里就有个投资决策的问题。医疗服务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服务对象是随机来源的患者,接受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或治疗的是特定的病人,变数较大;而且医疗服务收费是政策性的,不会因设备投资的高低而改变。不少医院在投资的考量上,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

3.资金回收不安全。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病人的医药费用收回不及时或无法收回,甚至形成坏账。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作为医保定点医院收治的参保病人越来越多,医保病人出院后,医保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医保费用,实际上把医保病人发生的医疗费用部分转嫁给定点医院负担,加大了定点医院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二是由于承担社会救助义务和病人恶意逃费而产生医疗欠费,给医院增加资金回收风险。

另外,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也给医院造成了资金回收上的不安全。医院的药品材料支出在全年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一般来说,医院往往采取降低药品材料的进价来控制购置成本,却忽视了药品材料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没有确定科学的最优库存量,产生不必要的药品积压,挤占了流动资金,使药品材料款难以及时支付,甚至造成药商停止供药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医疗服务的开展。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医院收益分配主要是指如何权衡职工利益和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收益分配是偏重于职工福利,还是增加医院积累?职工的利益又如何分配?收益分配政策的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将对医院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过于注重医院积累,其假设前提是医院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但由于医院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投资报酬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医院的投资报酬率不能满足职工的最低要求,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职工一定程度上更重视短期利益,不分配或少分配更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留住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影响医院未来发展。过于侧重职工福利,医院较多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医院的流动资金,增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得医院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医院内部收益的风险会传递和加大外部筹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整个医院的财务风险。

三、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思考

1.改善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长期以来,中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医院作为一个卫生事业的机构,其管理方式既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又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定位十分尴尬。政府投入不足,而医院受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营的权限较小,医院长期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医院建设的需要和补偿人员、物资的消耗,先进医疗设备的更新也十分困难,群众就医环境较差,医务人员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医院的工作效率不高,发展受到限制。

2.提高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动态应变能力。虽然医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经济环境无法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医院可以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完善财务决策水平等途径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首先,财务风险意识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医院领导层和财务人员,不能被一时表面的良好业绩所迷惑,对潜在的危机应有较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医院对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亟待加强,要及时掌握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改革动态,认真分析,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及规律,适时改进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形成较为成熟的反应机制,以期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损害。

3.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医院的财务活动是较为细--致和复杂的,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否则,就难以正确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在筹资方面,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医院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在投资方面,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离差来衡量,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时,根据“均值Ty差”准则进行选优,选取其中期望报酬率较大、方差较小的投资项目;在资金回收方面,健全住院预交款制度、欠费催缴责任制、医疗风险基金制度,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收益分配方面,正确处理收益分配和发展积累的关系,收益的分配不应超出业务收入的增长水平,完善奖金分配制度。

财务风险的管理还要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坚持弹性管理。针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活动中的不可确定因素,财务管理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应该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贯彻优化原则。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对多方案的最优选择、最优总量的确定、最优比例关系的界定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采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财务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反馈控制,利用多种财务控制手段,对医院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

4 强化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手段。财务风险从萌发到产生再到恶化,都将在某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上体现出来。因此,科学利用财务分析工具可以识别和预警潜在的财务风险,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财务风险的识别可以运用“阿尔曼”模型。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Edwardi.alt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阿尔曼经过综合分析建立了一个判别函数,在这模型中他赋予五个基本财务指标以不同权重,并加计产生“z”值,将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用一个多元的线性函数公式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该模型在西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中成功率很高,当然,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一定要考虑本国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差别,合理借鉴,科学运用。

财务风险的预警还可以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变化来综合判别。具体而言,医院可以通过监测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收支结余率等指标来考察资产获利能力;监测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评判偿债能力;监测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出院病人人均费用、病床周转率等指标来分析经济效益;监测收入结构及其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医院的发展潜力。

医院还要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监控。医院的费用开支很大,尤其是药品材料款能否及时支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但医院的支付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可用现金。可见,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为医院提供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作者:余勇晖

定点医院财务风险论文 篇3:

医保费用结算办法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已经向着全民覆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群众对于工费医疗福利的享受也更加重视,但是,在医疗资源需求增长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医保费用结算工作受到影响,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甚至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方案,树立正确观念,创新工作形式,积极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医保费用结算办法 医院财务管理 影响与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期间,应当根据医保费用结算工作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与服务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为消费者设定相关额度,以便于提升费用结算管理效果,协调医患关系,规避财务管理问题,提升工作效果。

一、医保费用结算办法与医院财务管理之间的利润关系分析

在我国医保制度逐渐改革的过程中,费用结算办法也在逐渐改革,其与医院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利润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

医保患者在医疗费用结算的过程中,会先计算费用的总额,然后通过先进或是个人账户支付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公务员可以利用工费基金进行支付,在现金支付的过程中,需要对全额偿付情况进行分析,在工费基金支付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医保定额差额偿付要求与超定额要求对其进行处理,明确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对于费用的负担会产生较多误解,认为在参与医疗保险之后,自己只需要支付少部分的医疗费用,其他的都由国家财政部门负担,但是,在实际保险的过程中,患者费用报销额度较少,都是根据相关规定与报销额度等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明确相关支付原则与要求。在患者持卡就医的过程中,会根据医院的形式明确医疗费用,可以将其分为现金类型、个人账户类型与工费基金类型的支付形式。对于先进类型而言,就是在患者结算期间,能够实时的支付费用,但是,个人账户与工费基金类型的患者,需要在医保局中对其进行转账。其中,个人账户类型支付方式,医保局会使用全额拨款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而后者需要医保局按照相关结算方式,定额对其进行拨款。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医保患者在费用结算的过程中,与医院的营业利润产生直接关联,如果患者支付方面存在问题,将会影响医院的盈利规模,不能保证费用到账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甚至导致出现经济损失。

二、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医保局已经针对一些定点医院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进行改革,能够针对全面基金收支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总额控制方案。同时,还能对医保基金偿付能力进行合理的掌控,在了解定点医院级别的基础上,对其经营规模进行分析,以此建立专门的总额预付与单元付费等结算方式。根据相关内容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医保费用结算的过程中,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资金核算期间财务风险较高。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核算的过程中,由于医保费用的审核流程具有复杂性特点,社会保障部门要针对医保资金的拨付等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保证费用到账的及时性,难以对资金拨付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医院需要先对资金进行垫付,数量较高,导致其资金流转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垫付资金的过程中,医院会设立“在途资金”的会计项目,在资金增加的过程中,项目数据业主逐渐增加,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增多,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将会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出现呆账与死账等现象,导致医院出现经济损失,无法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2)不能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效果。在医保费用结算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费用报销与核算方面,还没有给予医院一定的发言权,资金参与权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自主工作观念与态度,不能意识到资金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医院在此类情况的影响之下,不能保证医保资金预算工作的可靠性,难以准确反映成本数据信息,不能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难以严格控制医院成本。

(3)影响决策及时性与准确性。在医保结算制度的影响下,由于对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导致在实际工作期间,经常会出现会计师数据信息准确性问题,工作人员只能开展记账与报账等活动,难以对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分析,在日常工作期间,也不能为医保结算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难以建立现代化研究与分析机制,导致自身工作效果降低,甚至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

三、医院财务工作应对策略

在医保费用结算办法的影响之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期间,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积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医院在节约医保费用的情况下,要协调医患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将患者的病情作为主要内容,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

(1)制定完善的财务核算方案。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完善自身核算方案,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方案,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树立正确观念,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合理开展财务预算与核算等工作,细化各类内容,在保证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核算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各类疾病的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根据财务预算数据信息,制定完善的定额支付方案,不仅可以减少医院发展中的日常开销,还能节约国家医保方面的费用。医院也可以使用低额度方式开展医保费用审批等工作,缩短费用审批工作时间,减轻当前医院的成本压力。

(2)制定完善的结余管理方案。在医保费用结算制度的影响之下,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结余制度,对收入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保证可以解决当前资金短缺等问题。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当前经营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证在实际工作期间,增加医院机械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完善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医生技能的培训工作,将创收的重点与医疗服务水平、医生服务能力等聯系在一起,转变传统的药物销售创收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能拓宽医院的创收渠道,保证其经济效益与未来竞争能力。

(3)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案。医院应当针对医保费用结算下的资金管理进行控制,保证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当前资金循环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提升数据信息准确性,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对资金进行动态化的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各个环节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逐渐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应对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

四、结语

在医保费用结算办法的影响之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新管理形式,保证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医院成本,提升结余结算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青牧.浅析医保费用结算办法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6(21):229-229.

[2]王璇,郁志飞,夏琳等.徐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效果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4(2):37-39.

[3]陈漫雪.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财务制度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4(17):9-11.

[4]陈漫雪.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财务制度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4(5):110-110,111.

[5]薛秋霁.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现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6]唐艺荣.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现行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4(4):89-91.

作者:倪世双

上一篇:我国中学生物教学论文下一篇:施工管理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