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预防医学是重要的医学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结相关疾病高位人群基本特征,分析相关疾病形成因素,探讨疾病预防对策等项目,提高人群防范意识,提升人类健康质量是課程的核心目标。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服务重点不仅包括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具有康复作用的预防医学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1:

预防医学本科生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26名本科生进行定性访谈,采用QSR Nvivo 8.0软件,并借助于Colaozzi七步法分析其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看法。结果显示,正向的体验主要有学习兴趣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自信心的增强、公共卫生实践的早准备、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等;负向的体验主要是学习压力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增多、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这两方面的体验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行和改进流行病学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质性研究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首次尝试应用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相关总结[2]。为了了解学生对该方法教学的看法,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教学方法,我们在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继续使用了该教学法,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展了相关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正在采用情境教学法学习流行病学课程的公有民办本科院校预防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人,年龄23~25岁,平均24岁,城市生源4人。

(二)方法

1.资料收集。在流行病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12月底采用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前与受访学生沟通,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信息保密和匿名原则。访谈提纲是基于研究目的和既往文献制订,访谈内容以笔录和录音两种方式进行记录,每个学生访谈时间约30分钟。

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换为文字,结合访谈笔记,采用QSR Nvivo 8.0软件,借助于Colaozzi七步法[3]进行分析,即仔细阅读所有记录、析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等,从而形成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二、结果

(一)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正向体验

1.学习兴趣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教师讲课比较枯燥,加上无处不在的网络和通讯工具,学生可能时不时的看看手机,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好。而情境教学法力求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由于问题间又相互关联,层层深入,随着教师的引导,就会不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法以实际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置身于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理论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而问题的解决又将会提高其对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都涉及到预防医学的多个学科,学科间也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有宏观的公共卫生思维。情境教学法中的各种问题,有的是流行病学的内容,有的涉及到环境卫生学,有的涉及到卫生法律法规,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流行病学课程中,会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综合多学科的公共卫生思维。

4.自信心的增强。教师根据情境抛出问题后,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言。其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对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解释或说明,这样会让讨论和发言变得更加轻松,也让学生变得勇于发言。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表扬的基础上,委婉和适时地指出学生理解或思考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自信。

5.公共卫生实践的早准备。虽然是通过情境模拟,但采用多种模拟方法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公共卫生实践的现场,一方面可以初步获知公共卫生现场工作内容,为今后真正投入公共卫生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展示现场工作的复杂性、紧迫性,为立志投身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思想准备。

6.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讨论、积极发言等,均可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和相互沟通的能力。教师适时点评和鼓励、轻松愉快的范围也让内向一些的学生可以主动开口。

7.其他。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情境设置时,加入了人文内容,也可以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等等。

(二)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负面体验

1.学习压力的增加。由于情境教学涉及面很广,需要思考和调用的知识也很多,而且有些知识点可能是其他课程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讨论和发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少数学生在上课前还复习了既往学习内容。这种压力在班级学生少或者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上尤为明显。

2.学习时间的增多。情境模拟时需要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现场模拟患者或周围群众,描述个人感受或陈述事件经过,这就需要耗费一定的上课时间。因此,部分学生认为该过程效率偏低,自己几分钟就可以读完的内容,让学生来扮演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情境教学法会导致教学时间的增加。

3.考核评价体系滞后。虽然采用了15学时的请教教学法,但大部分教学课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最终考试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没有采用一些过程性评价方法,因此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区分一些课堂讨论和表现好,但不善于考试的学生。另外,对于三次课中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也难以发现。

三、讨论

(一)情境教学法对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流行病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都很强的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实际问题[4]。无论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2],还是从本次的质性研究,均提示情境教学法对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单纯表现在成绩上,还包括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等,这说明该方法可以从多方面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由于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由单纯被动听课变成了在特定情境下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环境下思考、学习。同时,情境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宽松环境下的交流和思路,而且将多个学习内容关联在一起,形象生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与角色扮演对象交流,另一方面又要将讨论和思路的结果表达出来,这将有助于其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也是符合公共卫生实践的要求之一。所以,情境教学法从多个方面改变了原有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岗位胜任力的教育和培养。

(二)流行病学情境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本次质性研究也发现,学生在肯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出学习压力增加和学习时间增多的负面体验。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任何新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和时间,如PBL,学生在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准备材料[5]。但这种时间和精力的花费,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情境教学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考核方法显然不合适,尚需要研究或构建专门的过程性评价体系[6],以便于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对象为公有民办本三批次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我校本一批次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访谈人数少,所以该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周虹.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9):2532-2534.

[2]唐少文,苏静,马红霞,等.情境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43-144.

[3]洪少华,章彩芳.本科护生对医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10-1012.

[4]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21-323.

[5]王兆芬,李斌,杜文琪,等.PBL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9):921-923.

[6]高凌飚,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9):12-14,59.

作者:唐少文 王辉 靳光付 王建明

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2:

预防医学教学中预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研究

摘   要:预防医学是重要的医学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结相关疾病高位人群基本特征,分析相关疾病形成因素,探讨疾病预防对策等项目,提高人群防范意识,提升人类健康质量是課程的核心目标。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服务重点不仅包括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具有康复作用的预防医学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前预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预防医学教学提高医疗人员的预防意识能力,为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预防医学  预防意识  能力

随着人类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预防医学价值突出,预防医学教育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性课程,如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成为预防医学教学的重点。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割裂,培养出的临床医生缺乏整体医学观,现代医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医务人才,需要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突出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培养具有现代预防意识的高级医学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本文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改善教学质量,增强学员的疾病防控意识能力。

1  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我国面临第一二次卫生革命双重任务,经济落后地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主要卫生问题。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工业化等原因,卫生环境复杂,环境污染产生危害,新传染病出现,不良行为方式等带来系列健康卫生问题。随着医学模式与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要求培养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全方位医学人才,西医模式要求医师完成治疗疾病任务同时能预防疾病,培养防治结合的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

预防医学是医学实践中的重要领域,是以个体为主要策略措施的医学科学,是培养具有医疗保健等方面能力卫生人才的重要课程。如何响应落实WHO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是医学院校培养21世纪卫生人才的方向重点。是对学生上好预防医学面临的课题[1]。教育部发出加强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设立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许多医学院校认为医学教育必须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结合社区医学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预防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思想认识不断深化。预防医学是高等医科院校医学专业必修课,要求教育者教学策略与学科特点适应。

各大医学院校将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专业必修课,但在重视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医学专业学生对疾病预防意识不强,在考虑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加强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预防意识能力,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问题

预防医学主要包括环境与健康,食物因素与健康,流行病学等方面内容,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中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很多重要内容难以突出教学。学生掌握知识较少。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如临床与妇幼专业安排新生入校时开展课程,但学生不具备医学方面基础知识,理论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些高校开展预防医学教育对其不够重视,预防医学在卫生工作实践及医学教育中未放在应有位置,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领导安排教学内容偏重临床专业知识,预防医学教学课时少,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与临床工作关系不大,课程内容繁杂,难以学习记忆,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不够重视。

很多高职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少,不少教师要兼职上课,教研室承担上课任务重,课程种类包括预防医学、卫生毒理学,社区卫生服务,临床营养学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妇幼专业学生多,预防医学上课内容集中于一学期完成。教师上课任务繁重,难以提高教学水平[2]。医学专业教学中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仅简单的适用PPT演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重视实践教学,实习课为简单的理化试验,食物中毒案例分析。实验课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开展,学生没有到社区参观实习机会,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样化的实践可以保证卫生人才培养要求,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包括临床与专业实践。预防医学专业实习通常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工作方法,巩固理论教学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客观的实习效果评价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医学模式转变要求毕业生不仅是疾病诊疗者,应是统计学的应用者,社区保健的提供者,目前高校预防医学考核沿袭单一书面考试方式,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体现。普遍存在考核指标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缺乏系统性,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制定完善的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效果考评体系,对指导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对策

预防医学是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医学人才疾病防控意识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度不足,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当前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加强对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视,加快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升预防医学教学质量。

提高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是预防医学教育的关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仅靠临床医学难以达到防控效果,要求医学生学好临床同时,重视预防为主的卫生观念。加强二三级预防,对人群从不同角度提供健康素质服务。在开展预防医学课程前,通过播放视频等手段对预防医学的产生背景,预防医学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成果,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等进行介绍,提升学员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要求医学院校将预防医学纳入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课范畴,增加实践课程,部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以会议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我国政府对预防医学事业高度重视,财政对预防医学投资加大力度,将公共卫生建设列入重要议程,必须转变管理层的观念,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在培养理念,模式等方面仅了改革,拓宽医学生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广泛探索。但受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影响,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存不足。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队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快速发展的生物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教学内容单调,课程创新力不足是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形式要求教师课前结合教学特点,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进行架构,保证课件的逻辑正确,易于理解,如通过采用反映病症的图片引出预防医学的意义,将医学应用方向转化为图片,将相关原理制作成动态图形等,通过组织有奖问答,课后测验等活动增强学员的集中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提高教学队伍专业素质是当务之急。学校要培养造就胜任培养医学人才的教授专家群体,实现高学历,高水平的总体目标,改善预防医学教学条件,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外出进修是稳定教学队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杜鹃,徐斌,宋春梅,等.预防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分析[J].国际公关,2019(12):167-168.

[2] 王季茹.预防医学课程“发展性”教学思考[J].科技视界,2019(34):182-183.

[3] 吴兆根,徐良玉.创新创业新形势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国际公关,2019(12):111.

作者:任秋景

预防医学本科教学论文 篇3:

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口腔预防医学在现代口腔医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口腔医生,既是临床口腔专家,还是能为社会口腔医学提供防范宣傳,增强全民口腔疾病防范意识的专业人员。口腔疾病治疗不是根本,预防才是根本。由此可知,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应当引起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口腔预防  教学模式  改革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6A062。

1.教学现状

(1)学时不足

现阶段,我校口腔预防医学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工作承担科室为口腔内科教学组。口腔专业专门的口腔预防课程,已经由原来的2课时,增加到现在的16课时,经过实践验证,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要求。根据五年制本科医学院口腔专业教学要求,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所学课时应当在24课时,14课时的理论课,10课时的实验课。现阶段,我校实际口腔预防医学学时过少,如表1所示:

(2)造成课时不足的因素

由于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大多数安排在前期讲授。然而医学院的口腔基础知识讲授是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讲授是在第四学年正式开始,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是在第五学年进行。其中口腔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本身课时不多,专业宣讲更不会过多介绍。除此以外,医学院的教师与领导,对口腔预防医学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严重从而影响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进步。

2.口腔预防医学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口腔预防医学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口腔预防教育,从而造成龋齿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龋齿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龋齿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达国家龋齿发病率呈现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都在社区展开口腔保健活动;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龋齿发病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些国家都开发了适用于本国实际国情的综合保健项目;世界卫生组织为提高全球人类的生存质量,制定了2020年的口腔保健目标,并制定了适用全球的口腔预防计划。

(2)国内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口腔预防医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与中职医学院校都专门设立了口腔预防专业课程,并编写了专业的教材。一流的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立36课时以上的口腔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其中一半理论课程,一半是实践课程,甚至将口腔预防医学列为专业考试科目。

3.口腔预防医学内容与特点

口腔预防医学不同口腔临床医学在于,服务对象存在差异,前者服务人群,后者服务个体;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前者属于一级、二级口腔预防,后者属于二级、三级口腔预防。两者的操作流程存在相同之处,如表2所示。口腔预防医学主要服务社区群众,体现了社会性与群体性。口腔预防医学主要教授口腔流行病,分析口腔流行病症状与状况,对流行趋势进行研究;阐述人群自我防护与集体防护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口腔流行病如何预防;口腔预防医学能够促进我国口腔健康发展,让学生对口腔科普知识有一定了解,能够广泛宣传;学生通过社区口腔保健工作实践,能够提高口腔工作能力。

4.深入社区进行实践,增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

(1)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校口腔预防医学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口腔预防专业课程与其他高等医学院存在一定差距,只有不断改革进步,让学生学习全面的口腔预防知识,掌握口腔预防医学最新动态,提高学生口腔预防工作能力,让口腔预防走进千家万户。

(2)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方案

我校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口腔预防专业方面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社区口腔流行病与健康教育展开调查;其次,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我校口腔预防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社区进行实践,学习口腔预防知识,而且需要社区、学校等方面的支持,制造口腔卫生产品的公司为社区实践免费提供了产品,向阳社区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场所。

(3)教学改革效果

本校口腔专业学生,对于口腔预防教学改革,反响良好。学生觉得通过教学改革,对口腔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工作能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口腔预防医学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深入社区实践,了解到更多的病种,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工作能力得以锻炼。

参考文献:

[1]林居红.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2017年6月

[2]李奉华.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是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J].实用预防医学,2016年8月

作者:胡倩 朱东飞

上一篇: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水利基建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