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2022-04-22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1:

专修学院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摘 要: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专修学院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专修学院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途径。

关键词: 专修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模式改革 自学考试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趋明显,市场营销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专业。纵观各类专修学院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不太科学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科学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营销技能,形成较好的应岗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便能快速适应营销岗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已成为当下营销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

1.采用教材过时。

市场营销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当今瞬息万变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市场营销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同时营销案例也不断更新,如果教师只运用书本上年代久远的案例,则没有时效性,也缺乏新意。专修学院所采用的教材均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指定教材,而就市场营销学而言,所指定的教材还是2004年版本。在网络营销风靡的现代,该版本仅用小小一节的篇幅提及该手段,时间和内容上都较为陈旧,脱离了现实的状况。

2.实训教学环节不重视。

专修学院属于非学历教育,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或成人教育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院的主要目标便成了“应试”,通过各科考试帮助学生取得毕业证。偏重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束缚,学生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不了解课本上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环境和营销方法的真谛,缺乏客观认识事物和有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当前专修学院的师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35岁以下),学历为本科。这些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考指定课本上的营销理论基础扎实,熟知营销各科考点,但营销实战经验普遍不足。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专修学院,没有经历企业营销的实战与管理,工作后,一方面因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学历低,忙于提高学历层次,缺乏与企业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不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的现实状况。

4.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是市场营销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营销实践。而我国专修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依然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也只是起了板书的作用。其弊端表现为: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现实案例的剖析,这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价值,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途径

1.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院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学院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对提高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具备扎实营销理论且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展高质量营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前面所阐述的师资队伍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1)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去实践,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也可给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积累经验;(2)从企业聘请具有深厚理论功底且丰富实践经历的杰出管理人员或业务经理担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3)聘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或营销专家到学院开设讲座、讲专题,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营理念和一线营销经验。

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课堂模拟法、研讨法、游戏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独立的思考,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将之有效地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到广告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适当地播放一些精典广告视频,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学习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提高运营效率;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形成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

5.推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自考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依然是专修学院的唯一评定标准,而学生毕业后从事营销工作时,与人交流和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要提高市场营销调查、案例分析、营销策划等营销技能。学院应根据营销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如增加课堂讨论、市场营销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营销策划等方面营销技能的考核力度及比重。

6.推进自考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各种近年来出现的挑战与问题,自考本身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保守单一、教材组织的特色匮乏等一系列的制度缺陷与弊端也日趋凸显。顺应社会需要,教育机构应加强自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实现纸笔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的转变,为个人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全真”教学平台。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专修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学院应坚持从以培养实践型营销人才为导向,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增加校企合作,推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促进自考教育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着手,积极改进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适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乾.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11):47.

[2]郭燕,饶曦,王祥翠.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36-137.

[3]罗云华,杜冰冰.基于就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66.

[4]苗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1,(25).

[5]岑红旗.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8,(4):134-136.

[6]徐长冬,于显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09,(9):169-170.

[7]杨月霞,卢金钟,康丽琴.市场营销业教学改革研究[J],2011,(1).

[8]赵农.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0,(10).

作者:孔燕

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日的大学。它使得理论教学脱离了生产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老师选择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1.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

市场营销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实践型教学阶段往往和其它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和实践场所的设置限制,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如何准确地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采取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结果进行最充分的判断,才是案例教学期待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

3.教学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应用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较大,信息渠道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院校、各学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校际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学术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合作,教学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纵向合作,都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尽管目前这样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选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型教學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2)选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并超越了过去的多媒体组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市场营销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它所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企业联接起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收集相关市场营销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市场营销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①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③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3],特别是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和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3)选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①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學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②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③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④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探究式课堂教学四步操作程序,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各学科可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不过,自学探究和讨论探究集中体现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各学科教学都应选用或采纳。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2]刘邦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999.

作者:袁惠英

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3:

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摘要]论文立足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探讨了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现状和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

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经济学课程在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立足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探讨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问题。

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

作为21世纪经济学革命的先声,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发端于2000年6月法国的一些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请愿活动。请愿活动的矛头直指新古典经济学,并赢得了世界上数以千计的经济学家的支持。这个运动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将数学在作为经济学的一种目的来使用;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对大量经济现实的漠视,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拒绝认真对待不是基于19世纪新古典主流的任何理论,反对现行“重灌输轻培养”的教条主义的经济学教学方式。为了替代这些现行做法,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支持多元论、批判性思维和对真实经济问题的研究。

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现状和研究

受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启发,可以探讨一下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现状和研究。

(一)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现状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利于较全面地了解当今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现状。抽样样本包括:公开出版发行的高职类经济学基础教材18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网站11个(这些教材发表和网站建设的时间均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可以发现,当今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存在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体系安排上。抽样样本中的18部教材和11个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内容均选择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即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二,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抽样样本中的18部教材和11个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内容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均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部分作品也涉及了生产要素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均包括:宏观经济变量介绍、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少数教材列有专门选学章节,来介绍一些比较高深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在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教学内容上。抽样样本中的18部教材和11个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中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部分,也主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供求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强调的应用性,对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基本没有涉及。

第四,强调应用。抽样样本中的18部教材和11个精品课程网站都强调强调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网站(省级)就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实践项目化、教学资源立体化;这种将主题贯穿始终的创新教学模式,力图把教学内容中不同模块的设计作为后续专业课衔接的主要依据和实践基础。

(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学界针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刘记红(2007)主张,经济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专业需求进行筛选和模块式整合, 各有侧重,简单明确;实现经济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良好衔接。金春良(2008)主张,按照“必须、够用”原则整合经济学教学内容;在保证理论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宽度和深度;兼顾课程目标、专业需要和学生接受能力阐。姚晴霞(2009)主张高职经济学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传授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

学界针对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强调服务专业和能力应用,选择的教学内容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教条”的灌输,没有涉及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学观点争论。

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存在问题

受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启发,可以发现当今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面临着世界范围内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第一,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体的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不足。20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历史不断检验和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随着对经济事实的分析日渐深入,经济学在20世纪发展出许多新学派、新理论、新观点,如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产权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法律经济学等。面对许多经济事实,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存在理论缺陷,需要吸收新的经济学理论成果。显然,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涵盖新古典经济学的话,过于封闭。

第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未涵盖足够的非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存在诸多观点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科学体系”,经济学的发展不应该鼓励这种“学术霸权”。对于诸多经济学流派,比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派等,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有所涉及。毕竟,这些经济学流派的观点有其科学性,不仅解释了许多经济事实,而且在现实经济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灌输轻培养,重理论轻方法。许多时候,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把新古典经济学作为“经典教条”灌输给学生,强调理论的背诵,不提倡科学的怀疑精神,不注重科学分析方法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处理问题的习惯。

第四,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有“黑板上的经济学”的倾向。高职经济学课程虽然经过多年来努力建设,日益强调应用,在反映经济现实上取得不少进展,但是相对于日益发展的经济世界而言,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然存在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的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教学案例陈旧和对经济现实的解释不够。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关注现实经济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设法解决。

三、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

受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启发,下面进一步提出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

(一)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

针对存在问题,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科学原则。对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科学态度。经济理论来源于经济实践,经济理论的发展也要依赖于经济实践的推动;经济理论可以指导和推动经济实践。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是对某个单一经济观点或封闭体系的“经典教条”的灌输,应该鼓励科学的怀疑精神,应该鼓励积极的经济观点之间的争鸣,尤其是要注重对科学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完善。经济学绝不是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而是伴随着经济世界的变幻而不断演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全面原则。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全面地涵盖经济学各流派的思想和观点。虽然新古典经济学受到了来自于新经济实践和新经济思想挑战,但其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依然保持,已经发展出许多值得继承发扬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存在其局限性,所以关注非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就尤为必要了。只有坚持探究经济学诸多流派的发展,吸收经济学各种学派的思想,才可以避免以偏概全和挂一漏万。

第三,实践原则。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经济实践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经济理论反映的只是一定条件下各国经济运行的高度抽象,因此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面向经济实践才有其存在意义。经济理论在中国不仅要面向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更要面向中国的经济实践,回答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高职经济学课程应该结合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来选择和发展教学内容。

(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对策

遵循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下面进一步提出改革的具体对策。

第一,根据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设定课程目标。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普遍把经济学课程定位为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准备。除了为专业课做准备,经济学课程更应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经济学课程要围绕培养学生素质构建目标体系:以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知识目标;以具有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路,以形成学科基本素养为拓展目标。特别要强调,由于经济学带有主观价值倾向性,更是要把接受经济学教育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纳入课程目标。要保证教学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体系。

第二,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力争全面和多样。高职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准确涵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筑好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还要在重视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的基础上,更多关注经济学其他流派,尤其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对经济思想史上的各流派的有机整合。

第三,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不同专业。在保持基本教学内容完整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能力和需要,利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适于被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对不同专业,相同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时也要有所侧重。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有关市场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厂商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成本收益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国际经济关系部分内容的教学。直面专业的教学内容选择,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第四,注重案例教学,尤其注重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在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案例是最容易被学生领会和理解的、是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有效载体。因此构建具有足够覆盖面和充足说服力的案例库,有助于充分有效地开展例教学。在案例选择上,要重视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因为其说服力和时效性最强。

四、结语

本文受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启发,针对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当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改革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论文的有关论述只是初步设想,未及探讨实施有关设想的具体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富布鲁克.经济学的危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最初600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贾根良,徐尚.“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白永秀.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家,2009,(7).

[4]刘记红.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5]金春良.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6] 姚晴霞.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

作者:龙智焘

上一篇:教学与研究下的分析化学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