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校养成教育强化论文

2022-04-19

摘要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要以学生主体为切入点,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培养、队伍建设、项制度保障、社会体制配套等形成系统,重视养成教育开展,探索培养思路,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校养成教育强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校养成教育强化论文 篇1:

谈“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文献标识码〕 C

“养成教育月”活动的重点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健体习惯,设计“养成教育月”方案,要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

一、合理设计方案,凸现活动抓手

合理的活动方案,对“养成教育月”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案要体现细化道德规范、创设道德情景、强化道德训练、树立道德形象的要求,可按照周次确定好活动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要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如,针对开学初部分学生的着装不符合中学生的要求,遵守纪律的意识不强,课间操集合不迅速、动作不规范等普遍现象,可具体设计如下:

——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可由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等人参加,分工负责,并由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

——确立活动主题。根据学校实际按照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主题。如,“养成好习惯、行为守规范,争做阳光少年”、“养成好习惯,受益我终身”、“好习惯成就未来 ”等。主题活动以周为单位安排实施。

——每周要有所侧重,内容细化,易于操作。如,抓礼仪习惯要细化到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并问“老师好”;回答问题要起立,语气要亲和,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上学不迟到,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着装端庄,男生不留长发(头发不能遮住耳朵),女生不留怪异发型;男女生不得佩戴任何饰物;教学楼内行走做到“右行、礼让、慢步、轻声”等。

再如,早操必须全员参加;集合队伍时下楼要有序安静,保证安全,出楼门做到快、静、齐;体育委员要佩戴口哨,声音洪亮,口令发出后,全体同学动作一致;态度认真,无说话、嬉笑、打闹行为;步伐一致,行列整齐;跑步过程精神饱满,抬头挺胸,口号声音洪亮等。

二、方案设计要保证“养成教育月”活动的实施

1.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让学生明确《规范》内容。学校要下发活动方案,经常性地在全校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和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宣传《规范》的内容,让学生重视《规范》,熟悉《规范》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执行《规范》的重要意义。

2.检查评比,强化文明行为,把《规范》落到实处。检查评比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没有这个环节,“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就有可能落空。要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专人对“养成教育月”活动从策划、实施到最后的总结进行全面负责,通常由学校主抓德育的部门牵头负责,发动学生会、团委的干部成立各种各样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各班《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

三、要有保证实施的措施,抓好落实

1.班主任要利用班会、晨夕会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养成教育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宣传动员。要根据本班情况,明确目标并加以培训,培训时要突出“严、实、细、活”。“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细”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实”就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活”就是要针对本班学生特点,把养成教育搞得灵活多样,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

2.在组织实施上通过“知、比、纠、行”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知”就是利用主题班会或晨夕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比”就是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就是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就是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在养成教育活动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要有文明的学生,首先得有文明的教师。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和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爱心铸就师魂,以奉献升华人生,在无形中产生教育效果,达到人人都做德育工作,事事都有教育效果。

总之,学校在进行养成教育活动时,首先应设计活动方案,方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并及时反思、分析,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德育工作深入人心,触及灵魂,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教育效果。

作者:甄 珩

师校养成教育强化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摘 要 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要以学生主体为切入点,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培养、队伍建设、项制度保障、社会体制配套等形成系统,重视养成教育开展,探索培养思路,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习惯养成 初探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ZHU Songgui, LUO Zhenlin, YANG Guang

(Animation College,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pre-test

民办高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民办高校自身在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要不断加强,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习惯就行分析解剖,探索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渠道,加大养成教育力度,着力推进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1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而作为一个系统、规范、渐进式的教育场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1.1 养成教育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经历了从“养”到“养成”,再到“养成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核心是“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挖掘教育对象内因基础上,启发和培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地接受良好素质和习惯的培养与熏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践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1.2 当前民办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秉林在《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7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重要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创建初期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在校生2231.79万人;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476.68万人。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达到21.36%,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势必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人才培养的效果。

1.3 当前养成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明显增多,而教学资源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好习惯、好行为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也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养成教育”的试金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呈现积极健康的趋势,道德观念主流取向正确。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经调查,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不规律、日常饮食欠科学、娱乐休闲无节制、自我保健意识差等。从某种程度上讲,习惯决定了人生,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这将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都将产生阻力,养成教育业已成为重要方面。

2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实践的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使得当今高校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呈现出思想认识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特征。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质量提升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民办高校要保障培养合格人才和高质量人才,习惯养成教育便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学生自身的观念认识教育,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拥有健康心态,能够客观地看待人、事、物,培养学生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养成教育的首要任务。同学所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观念认识、价值取向,所表现出来对人、事、物的态度各有所异。有的能积极参与,有的却不闻不问;有的能客观对待,有的却偏执己见;尤其是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缺乏全局观,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往往会得出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片面结论。民办高校的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利、专业知识较差等因素而缺乏自信,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突出。培养同学们早日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认识态度,有利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性循环,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石。

(2)加大养成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构建“三师三员”育人体系;“三师三员”即“思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素质教育指导师—公寓管理员—政辅导员—公寓辅导员”立体化系统,实现养成教育的过程全覆盖。过程管理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意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构建了“三师两员”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体系,会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控作用。建立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掌控,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引导,构成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系统。并且通过养成教育的师资团队,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思政和文明礼仪教育讲座、论坛等,为学生开辟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被动接受的局面,达到主动实践的目的。

(3)学校育人理念的调整和配套政策的实施;民办高校要不断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去,高度重视养成教育育人理念,将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设置为必修课程,同时包含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学校育人理念内涵,将养成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育人环境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导向氛围,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在“他律”与“自律”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的多维度训练,提升育人中养成教育的实施。

(4)强化师德建设,影响感化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建筑人格长城,才足以抵御一切不道德、伪道德的侵袭,才足以立住“做人的根本”。民办高校成立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相比较而言在历史的沉淀中尚有不足,对于师德教育就更加迫切;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教师的人格发展着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始终要坚持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治学风格、工作态度,影响感化学生。

(5)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全方位培养;各高校要不断建立健全高效、快捷、实用的规章制度,保障教育的可持续性。加强养成教育建设,学生是主体。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不断修订、完善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养成教育建设。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大力宣传养成教育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好学、爱校精神,建立学生评价激励新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

(6)不断优化促进民办高校养成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大学实施的教育教学和高中阶段虽有较大区别,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并未消减。如忽视教育的连贯性,容易出现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传承。从社会环境着手,必须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从方针、政策的层面进行设计和调整,避免出现教育的断层现象;要不断完善社会文化建设导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引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导向性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在社会政策导向中强化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教育,配套的各项政策改革和调整急需进行,为广大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日趋重要,切实加强系统化建设,培养出内涵深、能力强、习惯优的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慧群.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121.

[2] 范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 朱诵贵,杨光.民办高校学生基本习惯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1(12):27、41.

[4] 柳桢,赵国华.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97-99.

[5] 王芬.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M].德育新探索,2002(11):20-21.

[6] 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52-155.

[7] 张建斌.新时期改进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4(11):99-100.

[8] 杨婷,蒲传新.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业与科技论坛,2008(3):183-185.

作者:朱诵贵 罗振林 杨光

师校养成教育强化论文 篇3: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孩子终生幸福和谐发展。

养成教育的意义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周易·蒙卦》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把养成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教育评价为圣人的功德。孔子则进一步指出:“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一个人后天形成的习惯,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19世纪的心理学家李德描绘了习惯形成及其提升人生价值的大致过程,他说:“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收获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良好的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西方的思想家培根也有类似的见解:“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他们认为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习惯养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而现实又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尽如人意。说脏话、乱涂乱画、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追赶打闹、大喊大叫、群体起哄等不文明行为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其一,是家长和社区环境的综合影响。家长在社区骑着车子、光着膀子、嗑着瓜子、扯着嗓子、穿着奇装异服的现象屡见不鲜。社区的“打工族”“托老族”及单亲家庭现象严重,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到麻将馆或在家中玩麻将,放学后不是家长接孩子,而是孩子寻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第一踪迹都有可能是在生存的环境、家庭、父母那里寻找到的。然而在这样的家庭和环境中,学生将会受到怎样的习惯影响?又会形成怎样的行为习惯?

于是,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具体化,结合实际,加强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强化行为习惯训练,推进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的做法

学习“守则”“规范”, 落实养成教育。“守则”对学生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则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守则”和“规范”教育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守则”和“规范”明确细致地规定了学生的思想、劳动、卫生、纪律、学习习惯、参加活动等方面要遵守的规则,它既是学生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依据,又是教师评判学生行为是否规范的标准。所以,高度重视“守则”和“规范”的落实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对固定内容反复操作,不断矫正,强化学生遵章守纪意识。使学生明白哪些应该做,该怎样做;哪些不该做,做了会怎样。

坚持从小事做起,细化养成教育。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从严要求,从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抓起,在小事上启发,在细节中育人。养成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的成长。要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尽量做小、做细、做实,不贪大求全,不弄虚作假。要求要做到“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要求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不唱高调,不搞花架子;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不做虚功。

坚持行为训练,强化养成教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说明训练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说明行为训练要做到持之以恒。习惯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强制训练阶段。如课间操是学校每天要求学生做的健身运动,学校天天强调,时时要求,而不少小学生到毕业都做不完整。训练必须从所站位置、队列队形抓起,从每一个标准动作做起,并且要每天严格训练,一天不行两天,一周不行两周,不见实效不收兵,直至做到“快、静、齐”。其次是巩固纠偏阶段。通过强制训练,虽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但对意志薄弱的学生随时有可能反复,所以这一阶段重点要由严格训练转为严格要求。必须要“坚持”“持久”,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第三是习惯定势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反复抓,抓反复,多次重复,学生的行为基本达到了思维定势、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一种本能的自动化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行为习惯训练的最佳效果。

树立文明标兵,引领养成教育。榜样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学校要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如每周各班评选一至两名“文明学生”,星期一升旗仪式给予授牌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没有授牌的学生努力向文明学生学习,多么希望自己胸前也挂上文明牌。事实上,评比、授牌、互相攀比的过程,就是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好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班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成为文明学生,校园也就成了文明校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可成为一个学校的校风。

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之中,是深化、实践、体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学习雷锋,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培养学生帮助别人、做好事的习惯。四月份开展学前辈、继传统的教育活动,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继承先烈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习惯。五月份开展勤学习、爱劳动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做勤劳的人,劳动最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六月份举办“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为儿童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提前准备,各显其能,培养学生勇于展示、兴趣爱好的习惯。九月份举行尊敬师长的教育活动,开展贺卡制作比赛,“我心中的老师(爸爸妈妈)”征文比赛,培养学生尊敬教师、孝敬父母的习惯。十月份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举行“学校是我家”“我为家乡作贡献”“国庆节庆典”等活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爱校如家的习惯。十一月份开展讲卫生、爱清洁教育活动,动员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校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自主自理、服务社会的习惯。十二月份开展学校、家庭 、社会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举办争当合格小公民、争做文明好少年、争当守纪好学生主题班队会,培养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家里做个好孩子的习惯。并且要结合每月的中心活动,每周确定一个重点,进一步深化巩固养成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养成教育。师德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养成教育的成败。首先,学校要制订一整套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必要手段和措施,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其次,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还要做好,因为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对学生最直观的教育。老师拾一片废纸,学生就会争着去拾;老师语言粗暴,学生就会野蛮无理。学校要把养成教育搞得扎实有效,就必须要求教师内练素质,外树形象,让老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必要保证。

走向社会实践,延伸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必须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才能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道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首先要求学生从热爱父母和家庭做起,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否则,所谓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无从谈起,即使有一些好的言行,也是学校强制的、短暂的,无法形成习惯。教育学生懂得父母是天底下最疼爱,最关心自己的人,是一个人的终生老师,要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其次,学校要利用双休日、暑寒假,组织“实践小队”“小记者队”“小喇叭队”“学雷锋活动小组”“卫生小贴士”等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环境、人和事,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使学校养成教育延伸到社会,有利于社会。

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括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的内容。

礼仪养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会礼仪。1.家庭礼仪:牢记父母生日,当父母过生日时要有小礼品送给他们;逢自己的生日,要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外出或回家都要向父母打招呼、问好,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外住宿;对父母长辈的教诲要认真听取,有错就改,被父母误解时,不使性子顶嘴,心平气和地解释;主动帮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谅和关心父母;有客来访,主动打招呼,热情接待;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生活节俭,不摆阔乱花钱。2.学校礼仪:见老师要行队礼问好,见同学要打招呼;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敬礼,回答老师问话要起立;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楼道不拥挤,校园不围观,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乱喊乱叫;不穿奇异服装,不开襟露胸,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3.社会礼仪:当有求于人或表示谦让时要说声“请”;接受感谢时应说声“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到商店、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养成排队习惯,参加活动要准时有序,集合做到“快、静、齐”,不高声喧哗,文明喝彩;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乱用他人物品,不偷看他人信件和日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对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

学习养成教育内容。1.认真听课习惯: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倾听同学的发言,判断是否正确,以便补充;专心倾听老师讲解,按要求做好练习。2.读书写字习惯:坐姿端正,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大方,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正确。3.完成作业习惯:认真回顾所学知识,按时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各种能力。4.敢于质疑习惯: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不怕说错;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洪亮。5.善于思考习惯: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主动请教,发表见解;课前预习,疑难问题,做好标记。6.与人合作习惯:主动合作,学会表达观点见解,共同解决争执问题;同学交流,尊重别人,保留观点。7.自主读书习惯: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专心认真,爱护书籍,公用书籍不裁剪不乱画。8.互助、评价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共同讨论;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9.搜集资料习惯: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相关材料,拓宽知识面。10.动手操作习惯:按要求会摆放、裁剪、涂画学习用具;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行为养成教育内容。1.诚实守信习惯:说话算话,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确实无法完成的,应说明原由,表示歉意;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并表示道歉。2.尊重他人习惯:要耐心、用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不一边听一边干自己的事;听别人批评,不能激动,应听他人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别人;3.守时惜时习惯:要按时起床、到校、回家、睡觉,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珍惜在校时间,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当天的事当天做。4.爱护公物习惯: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凳上乱写、乱画、乱贴;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不乱踩攀折,不乱涂乱画。5.勤俭节约习惯: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乱买零食、玩具,珍惜粮食,不浪费饭菜,不挑食;节约用水用电,人走灯灭,关好水龙头。6.交通安全习惯:红灯停,绿灯行,靠右边行,走人行道;过街道,走斑马线,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要按规定使用交通工具;不在楼道和楼梯上相互拥挤、追逐打闹,攀登栏杆;不带不安全的玩具和物品,不随便玩火,不随便下水游泳,不在有危险的地方玩耍嬉闹,危险来临要学会避护自救。7.讲究卫生习惯:睡前洗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身体无异味;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拾放到果皮箱里,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不吃变质食物及零食,不喝生水,疫情期有病要及时汇报。8.锻炼身体习惯:认真做好“两操”,眼保健操要做到动作规范,穴位准确,课间操做到“快静齐”;体育课要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9.勤于动手习惯: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子、洗衣物;做事要一次性做到位,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总之,习惯养成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搞好养成教育,首先,要让每一位领导和老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引导教师怎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懂得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工程。第三,学校要制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细则,强化训练,严格要求,锲而不舍,一抓到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人生奠定结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东风小学

编辑 徐绒绒

作者:路国军

上一篇:安全网络数据通信论文下一篇:公路上市公司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