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建筑论文

2022-04-16

摘要:現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施工非常重要,每次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都要使用大量的脚手架。脚手架的种类繁多,灵活性、适应性较强,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也经常会因脚手架出现事故,造成事故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脚手架不稳定。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土建工程建筑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建工程建筑论文 篇1:

浅谈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摘 要】本文对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土建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首先应该对模板所具有的尺寸、高度、强度、刚度以及标高进行计算与检查,看其是否达到了施工标准。对于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细致地检查,并且将得到的结构记录到施工记录表中。将模板以及钢筋上的杂物与油污清理干净。对于模板的孔洞和孔隙要进行填堵。在地基或者是基土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将淤泥以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且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的措施。对于还没风化的岩石土,应当用水进行清洗,并且要注意不能在他的表面上留下积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分层浇筑顺序,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该根据结构配筋、捣实方法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在底部填入相应的水泥砂浆,该砂浆应与混凝土的内砂浆所含有的成分相同。在建筑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发生离析的现象。当建筑的高度大于3m的时候,要利用振动溜管、溜管以及串筒等设施来预防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要进行时刻的关注,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者移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对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应该平整良好,当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应该光洁。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连续性,若是必须进行间歇,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时间,并且要在浅层凝结之前就完成磁层的浇筑作业。

(二)捣实

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进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三)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四)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部分结束之后,需要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其养护工作的实施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最终质量。養护工作的实施,最为关键的在于避免混凝土结构在固化稳定之前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风雨。另外,要重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变化,特别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出现,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可洒水降温或者是覆盖保温等。另外一方面要做好保湿工作,定期向混凝土结构表面洒水,使其表面湿度达标。

二、在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达标

在实验室进行混凝土配比时,其规范和技术均可达到行业所要求的标准。然而,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并不能确保其施工技术与规范达到所需标准,这是因为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工程施工存在差异。因而,在实际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严根据实验室中规定配比混凝土,从而达到混凝土要求的强度。

(二)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

当前,就相关建筑行业规定与建筑工程标准来分析,许多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材料与行业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不相适应。若要提高土建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其馄凝土材料必须达到相应设计标准,比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骨料中含水量达标,并经常监测其含水量,满足当前施工中对于棍凝土强度的要求。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加,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中,并为建筑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质量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种:表面裂缝、结构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其中,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是因混凝土的应力、耐久性与安全性较差所致,对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具有较大影响。因而一旦发现要及时给予修复。

三、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要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的用泥量。由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在水化时会释放一部分热量,但同时水泥会受到混凝面的参数限制,从而不能充分释放其热量,最终积聚于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若要减小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需减少水泥用量,使用其他材料代替一部分的水泥,从而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热量。当前,市场上涌现出了低热水泥,使用这种水泥也可降低水泥水化热程度。

(二)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由于混凝度在浇筑过程中,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应尽量避免在夏天或者髙温天气中进行。如果不能避免在高温天气中实施混凝土浇筑,那么施工单位就必须釆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冷却混凝土,尽量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首先,可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一定量添加剂,进而控制混凝土自缩值;其次,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添加材料,如有机纤维、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等,从而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在这,控制好混凝土中的各种材料间比例,对其配比值进行严密计算。最后,技术人员要在土建工程施工前,验证好混凝土材料间配比值,并选取其中最佳的配比方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建筑中的切实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从施工材料配置、混凝土浇筑、振捣、留缝和养护等方面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刚.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

[2]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3]王凯.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5).

[4]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23).

[5]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作者:黄伟康

土建工程建筑论文 篇2:

土建工程建筑脚手架稳定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現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施工非常重要,每次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都要使用大量的脚手架。脚手架的种类繁多,灵活性、适应性较强,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也经常会因脚手架出现事故,造成事故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脚手架不稳定。为了更好地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为建筑建设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笔者在本文中对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做相应的探讨,希望能对相应的施工建设者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土建工程;建筑脚手架;稳定技术

引言

脚手架的事故是建筑行业诸多多发性事故之一,脚手架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构架。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加固装置,确保脚手架搭设牢固合格,可以有效防止各类脚手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脚手架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脚手架的整体安全性,才能在建筑行业大放光彩。

1建筑脚手架的重要性

脚手架对于建筑施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构施工、室内装修、设备管道安装都离不开脚手架,脚手架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临时设施,是建筑施工的重要装置,是建筑是建筑工程施工必须的装备和方法,是高处作业人员进行操作的必要条件,是施工现场工艺操作而搭设的支架,更是建筑施工的外部防护提供可靠的保证。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不标准、不规范的脚手架会留下许多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约有1/3的伤亡事故中与脚手架的质量和使用有关,因此脚手架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一种建筑工程脚手架加固装置便可提升脚手架的安全性。

2建筑脚手架搭设问题分析

随着新建高楼层数越来越高,其建设传递路径和技术要求增高,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所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其高层稳定性差等,所以要增加脚手架强度,加固提高其稳定性才能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与施工前技术存在紧密联系,合理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对于提高脚手架搭设设计非常有利,能够保证其安全进行。否则,脚手架搭设设计失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项目难以顺利开展,并影响项目进度,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另外,工程管理人员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指挥搭设,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3脚手架稳定性因素

3.1内因

影响脚手架稳定的内部因素是脚手架的安装环节,在安装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尤其是一些安装细节,对脚手架的稳定性的影响最为关键,例如杆的安装与调节等,这些细节对于脚手架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承受荷载是脚手架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这种性能决定了其能够承受的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设备的重量,为了尽量保持脚手架的荷载力,在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立杆搭的长度与步距,除了立杆的长度和步距外,连墙件的设置也与脚手架的承载力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连墙件之间的距离。在使用脚手架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脚手架的长宽比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脚手架的长度会远远大于脚手架的宽度,这样会造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横向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脚手架出现弯曲等不稳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脚手架的所有相关部件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3.2外因

空气在流通过程当中很容易就会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进而形成一定的风载荷。风载荷的形成与风的性质和建筑物的外形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些风载荷也就会在建筑物的表面上产生一定的吸力或者是压力。脚手架产生失稳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外因就是风载荷,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如果风载荷过大脚手架就极易会出现坍塌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风振也是造成脚手架出现失稳的一个诱因,因为风产生的脉动可以引发脚手架的结构出现振动,进而引发脚手架出现失稳。

4有效提高脚手架稳定性的措施

4.1建筑脚手架搭建方法

(1)地基处理。在进行地基处理中,应当做好回填处理,一般将分层夯实的方式应用到实际中,并将垫板设置到架体底座,且保证平稳的布设,不得使其处于悬空的状态。另外,还应当设置排水沟,位置于脚手架的外侧,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的排除问题发生。(2)定距定位。在定距定位过程中,应当对内、外立杆离框架柱或墙的距离进行测量,之后做好标记;之后拉直钢卷尺,并分出立杆位置。(3)立杆。立杆底座应设置垫板,一般长度在2m及以上最适宜,同时,应保证垫板与建筑物外墙面的垂直。脚手架应设置纵、横扫地杆,立杆接长除了顶层顶步可以进行搭接,其他的接头应当使用接口件交错布置实现连接。搭建长度应当在1m及以上,且采取扣件对其进行固定。纵向水平杆的设置位置应为立杆内侧,其目的是为了使其横向水平杆的跨度缩短,使横向水平杆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同时需要连接横向水平杆的里外两排,以此使立杆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对于横向水平杆来说,应当注重主节点的位置设置,一般情况下小横杆都在大横杆上面,之后用直角扣件对其进行固定。为了使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提升,可以将剪刀撑的方式应用到实际中,剪刀撑的搭设务必要与立柱、大、小横杆,以及横向斜撑同步完成。应该沿架高连续布置通长剪刀撑,双立杆处设置的通长剪刀撑也应该为双杆,单立杆处设单杆即可。剪刀撑的杆件连接以至少 1m 的长度进行搭接,固定时所用旋转扣件不少于 3 个,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少距杆端 100mm。逢拐角必须要横向设斜撑,并在两拐角间每隔 6 跨均设一道斜撑。以此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

4.2优化脚手架施工技术及强化脚手架材料控制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可以根据我国相关技术标准,自主进行开发和拓展研究,或将从国外引进的脚手架技术根据我国建筑施工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可行性改进和完善;对于国家建设部门来讲,可以大力扶持和发展以进步科技为导向的相关脚手架专项施工企业和制造企业,制定一些列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条例,或实现脚手架一体化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将研发、生产、营销和工程承建几个方面融合到一起,全面提高脚手架的专业性和综合技术水准,并为各建造企业和施工单位搭建大型脚手架技术与推广的交流平台,针对脚手架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对应解决措施。

结语

脚手架工程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脚手架底和基础在脚手架整体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脚手架搭设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参数做出调整,要严格控制脚手架质量,还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做好脚手架施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参考文献

[1]窦国举,康勇,訾建涛,等.承插型轮扣式脚手架调查与应用分析[J].建筑施工,2018,40(11):1957.

[2]付汉甫.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绿色科技,2019(2):124-125.

[3]牛海霞.建筑脚手架搭设安全管理分析[J].四川水泥,2017(08):205.

[4]钱启明.高层建筑脚手架的设计及检查验收[J].建筑安全,2000(06):26~27.

[5]甘文成.建筑工程外脚手架施工技术与管理[J].基建管理优化,2015(03):13~21.

作者简介:姓名:孙亮,性别:男,籍贯:河北廊坊,学历:本科,名族:汉,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房屋土建施工手脚架。

北京长建恒盛建筑有限公司 100000

作者:孙亮

土建工程建筑论文 篇3:

土建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探析

【摘 要】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上,也就是说建筑领域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各种施工技术的优化过程。土建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项目,整个施工期间需要应用到设计、勘测、养护等各项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合理性以及先进性等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质量。论文选择以施工技术与管理作为方向,对土建工程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 引言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外形、功能性等,推动建筑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无论建筑事业朝着何种方向发展,或是未来建设的土建项目具备何种功能,质量与安全始终是焦点问题。现阶段部分建设单位在土建施工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为此,建筑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在技术层面上确保施工质量。

2 土建工程施工常用技术

2.1 钢筋技术

从近年来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上来看,与建筑单位缺少施工环节的管理存在着重要关联。以钢筋工程施工环节为例,技术问题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1]。土建项目施工期间所应用的钢筋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或是在连接处的焊接质量较差,则不能够保障钢筋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针对此,需要在施工期间应用完善的施工技术,同时还应该配合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该组织钢筋技术培训活动,对参与施工的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先进钢筋技术的培训,促使项目参与人员都能够对当下所应用的钢筋技术进行了解,避免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对图纸上所标记的技术完全不了解或是不能够进行应用。

2.2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土建项目施工期间最长应用的技术,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稳定性具有着重要影响,若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将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投入应用后出现开裂甚至是坍塌等情况。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包括墙体脱落、下沉等均与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着重要关联,从这一点便能够看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一个土建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2]。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基础材料准备、施工所用设备准备等,同时还需要做好技术准备,结合实际施工环境以及建设要求,选择最为适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技术应用合理性,在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

2.3 防水技术

防水是现代土建项目所必须要具备性能之一,其原因在于,土建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会长时间受到风雨侵蚀,若不具备防水性能,或是防水能力未达到相关标准,将会导致建筑物外层结构遭受到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在整个土建施工期间,方式技术的应用属于主要环节之一,为控制基于防水技术不足而引发的各种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必须要在施工期间选择可靠的防水施工技术,当前比较常用的防水技術包括涂膜防水与刚性防水技术。

2.4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现代建筑领域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就高层建筑而言,具有工程设计较为复杂、施工技术众多、规模较大等特征,而其中泵送混凝土是主要施工技术之一[3]。对于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将混凝土运送到各个浇筑点,为一次性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单次大量运送、便捷性、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促使其被广泛地应用到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以A建筑项目为例对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此项目为32层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运送高度达到了140米左右,应用传统塔吊施工技术显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为此,选择应用拉力泵送技术,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项技术的应用过程汇总,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粘聚性与流动性能够符合相关标准,避免运送期间出现混凝土离析情况。

2.5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对于整个结构的要求较高,实际土建施工期间必须要依据上小下大的原则实现空间布局,在上部需要设计刚度较大的框架柱,下部则需要设计刚度较小的剪力墙结构,只有如此,才能够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Y高层建筑为例,此项目属于改建项目,其中地下室是混凝土结构,三层属于架空结构转换层,在实际土建施工期间,应用众多土建施工技术对建设项目进行加固处理,强化地下室混凝土强度,同时提升建筑筒体厚度。

3 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3.1 准备期间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土建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同时对于整个施工质量也具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必须要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管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技术准备、图纸准备、具体施工方案准备、相关材料准备等,而管理工作也需要结合各个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4]。就施工方案准备工作而言,方案制定之前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勘测,包括地质环境、气候等,确保所设计的方案能够具有科学性以及可行性。技术负责人员需要明确各施工部门的责任,将此作为基础设计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实际施工之前,对参与施工的人员实施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摸底,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符合施工要求。

3.2 施工期间管理

施工期间的技术管理属于重点内容,主要工作是做好技术交底,其过程为施工负责人员向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实施技术交底,技术负责人员向各小组管理者进行技术交底,小组管理者再向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经由一系列活动开展促使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了解本项目的设计方向以及质量控制关键点。除此之外,建设单位还需要做好施工期间的成本管理工作,例如,在各种施工材料运送到之后,需要由专人进行质量核查,将没有达到治疗标准的材料进行退回,对符合标准的材料进行分类存储,避免材料问题而影响到施工进度或是引发质量问题,从而增加成本投入。在各环节施工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技术应用合理性以及施工质量,对完工的项目做好养护工作。

3.3 施工后管理

在土建工程竣工后,需要对整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针对不同项目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案,必要情况下可应用对比试验检查办法,若发现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则需要及时制定补救方案,可应用加固技术或是补强技术等,同时还需要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就技术管理方面而言,主要是对比、判断、处理等几个方面,其中对比也就是相关质量标准与检测结果的对比,而判断也就是综合外观、试验结果、抽样检测结果等对施工质量做出评估,处理也就是针对没有达到标准的施工段进行弥补。

4 结论

土建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项目,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技术,包括勘测、测量、混凝土浇筑技术、结构施工技术等,为确保整个土建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前期必须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对于土建工程施工的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包括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后,其中施工前期的管理關键内容是技术水平审核、施工方案明确、材料准备等;施工期间主要管理内容是做好技术交底、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后期主要管理内容是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李代新.土建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5(28):80-81.

【2】陈敏明.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17):237.

【3】郑斯进.土建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4,07(16):265.

【4】黎兆春.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风,2013,05(08):154-170.

作者:韩鹏

上一篇:我国有机农业论文下一篇:地理科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