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教学模式论文

2022-04-18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重要但不能满足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作者开展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首次进行“2A+3B”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和大家交流、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生物教学模式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微生物教学模式论文 篇1:

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实践

摘 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该文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完善多媒体课件、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和改进实验实践教学等对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进;实践

当今的人类社会生活已难以离开微生物所作出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学是本科生物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由此,微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参与社会化实践的能力,因此改善并提高其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1 完善并优化理论教学

通过微生物理论教学模式的改进,建立合理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通过案例分析及多媒体动画传递信息,把微观抽象的微生物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并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调动学生对微生物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敏锐性。

1.1 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案例教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研究的都是微观世界的微小生物。而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微小,以致用肉眼很难观察。所以针对微生物学理论内容抽象,知识体系网络性强等特点,在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中。案例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有关教学内容中选择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紧密相关的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如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絮体结构紧密,并且存在大量种类繁多的原生和后生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磁粉和OAP的协同作用下可有效地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并能抑制仅加入解耦联(OAP)对活性污泥工艺效能产生的不良影响[1]。就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来看,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更加紧密,使抽象的原理内容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

1.2 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 借助多媒体这一实践平台,利用其信息量大、图片直观、色彩丰富、内容生动、富有强大吸引力的优点,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展现微生物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利用微生物的特点,制作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课件,并将典型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的动态过程制成动画,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硅藻靠原生质流动运动,放射虫靠摆动针状伪足运动,根足亚纲的变形虫靠伪足变形前进以及噬菌体侵染宿主的过程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冲击,留下更深的微生物学印象,进而提高学生们探索新事物奥秘的兴趣。因此,增加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内容将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1.3 调整考核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程度的标准,这样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会影响爱听课爱动脑的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因此,可以将期末的成绩更多的搁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比如课堂的活跃程度等,积极主动发言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总成绩中加入相应奖励分数,这样很多同学应该会投入更多注意力去听课。可以界定一个微生物方面的专题,让同学们自由分组,在课下寻找该专题方面的前沿性文献,然后以PPT的形式讲授,并鼓励其他同学们提问,当然提问者予以分数奖励,这样既让同学们具备查找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又可以扩大同学们微生物方面的知识,有效地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其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3]。这样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加深对生物技术的掌握。

2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世界充满神秘色彩,有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也随之发展迅速,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每一所高等院校设立的微生物相关专业都着力培养学生实验动手以及创新的能力。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动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增加实验课时,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演示和验证实验,实验形式、内容单一;实验内容比较陈旧,更新速度慢,缺乏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联系与融合;缺少综合性、研究创新性实验,这些均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改进和创新本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加理想的学习平台,从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深化专业知识。以往微生物实验课多数局限在实验室内,比如微生物的无菌技术、纯化分离技术,其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可以把视野拉伸于室外,例如,带着同学到户外的公园里收集土壤,还有收集市内的河流中的水样,回到实验室后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纯化分离,由于每一种微生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形态,在进行初步的分离和纯化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菌落形态来筛选。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微生物的结构,每一位同学可以利用自己了解并掌握的鉴定微生物技术去界定自己筛选出的单菌落为阴性菌还是阳性菌,如革兰氏染色的方法。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脱色后呈现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5],所以在利用这个实验很容易直观的将微生物菌群区分开。随着微生物分离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科技仪器的投入生产及使用。如鉴别微生物的Biolog方法,可以在72h内鉴别分类不同种属的细菌和真菌,简便快捷,如想进一步鉴定其性质,可以提取其DNA测其16sRNA。最终可以把每一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整理一下,按照每个人实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创新点及工作量评分,将其汇总到期末总成绩里。这样一来,通过直观的视觉教学,充分地调动大家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真正地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而并非是“一人做,大家看”。

2.2 增加实践机会,开展探究式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践行理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实践出真知,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暑假和小学期联系一些涉及微生物技术的食品厂、制药厂、啤酒厂,让学生有机会进入这些工厂作短暂的实习参观,并邀请该厂的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能有机会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方面的运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进而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倾向提前做出规划。此外,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探究式教学是目前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Awg等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探究式教学可显著增强受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

2.3 增加学生信息化知识储备量 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和制定实验方案,应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设计并完成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微生物实验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课程小课题综合研究,训练学生研究性的实验能力,学生可参与教师课题和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进行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为学生开辟多元化实验和实践的空间。

3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以上2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经过测验和观察教学结果,发现本学院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新的教学思路营造了微生物学氛围,提升了学生底蕴内涵。

3.1 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本学院教学改革成果十分明显,学生的课堂精神面貌、参与程度、学习兴趣都有了明显改观。微生物课程学生不及格率大幅下降,改变了学生“恐惧微生物、厌学微生物”的现象。学生普遍反映,课上的授课内容更联系实际,也更贴近自己的基础,微生物学课程不再枯燥乏味,利用微生物学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3.2 提升学生底蕴内涵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自信心,培养良好微生物学思维习惯和微生物学观念,而且还可以从更宽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为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玲燕,汤兵,杨康华,等.纳米磁粉协同邻氨基苯酚优化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效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616-1623.

[2]楼盛华,戴文战,叶秉良.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09-113.

[3]杨劲松,刘四新,康丽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8-19.

[4]郭德军,王欣,王长远,等.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1-3.

[5]徐德峰,李彩虹,王雅玲,等.细菌革兰氏染色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3(5):871-876.

[6]李水金,侯静.大学本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探究式学习研讨班”为个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95-98.

[7]叶帆.大学理科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8):49-51.

[8]张伟.论探究教学的有效性[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6:18-23.

[9]Awg KAK,Ahmad AR,Seman AA.Th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teaching in enhanc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7:264-273.

(责编:张宏民)

作者:朱春玉 佘晓双 孙萌萌等

微生物教学模式论文 篇2:

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重要但不能满足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作者开展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首次进行“2A+3B”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和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2A+3B”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医学微生物学》。

1.教学模式探索的原因

1.1《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检验、临床、护理、预防、影像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基础医学应用科学,课程除了要求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作者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及研究工作,通过个人多年工作经验及与学生交谈所得,认为目前新形势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还有需要完善和改变的空间:①教学模式单一,一般采用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②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简单。③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力度不高等。④师生课堂相处时间有限。这时就急需一种模式能够在课外完成这些,这种模式它如同“云课堂”(第二课堂)一样,服务于第一课堂,两者结合使用,达到理想的地步[1]。

1.2大学期间的学习具有广谱及侧重专业的特点。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日常获得更多的信息(包括科普知识),而大学生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信息及知识?怎样快速有效的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只通过传统方式及资源学习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和体会到用这种方便、快速、大信息量的辅助的教学模式[2],两者结合,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及其他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3在线学习、公开课、共享课和慕课教学等的出现,以及新技术和新的仪器的出现。作为当代教师就要整合、重组、创新资源,帮助学生学好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教学,同时师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增进师生情谊,达到五位一体建设,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未来培养新型接班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2.教学模式探索内容和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作者拟开展实践教学,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改促教、以改促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完美的结合与统一,甚至学生能超越“教师的教”。因此,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首次进行“2A+3B”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来完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为重点, 以服务临床、实践临床、创新临床为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强化和改革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而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适应我校医学发展的步伐[3-4]。

3.教学模式探索的结果

3.1建立了“2A+3B”的教学模式,即2个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室理论教学环节、实验室实验教学环节;3个辅助教学:借助教师个人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公开课和共享课辅助教学、借助慕课辅助教学。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通过1学期的学习,学生申报有关微生物的大创项目人员从没有到有,再到增多3-4组;考试成绩平均分80分;假期主动去临床实践人员增多15%。

3.3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小组3位教师获启发撰写申报获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学生评教优秀,教师参加竞赛获奖等。

以上是作者在多年教学中摸索的教学改革模式,希望能为微生物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阳春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53.

[2]王麗,杜玉奎.“致知、锐思、反隅、躬行”四位一体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74-178.

[3]高洁,李日著,赵爽,蒙山,王居平.基于T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形成性评价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15):2400-2402.

[4]黎飚,李海,陈建海,赵琼芝,黄凌凌.基于团队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97-198.

作者:张怡敏 张宏方 周雪宁 李卫中 环诚 叶峥嵘 徐洋洋 史琳娜 王媛媛

微生物教学模式论文 篇3:

微视频在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将微视频引入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其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和内容精简等特点,可以有益补充传统教学单一、内容复杂的模式。通过微视频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串联每一个微视频群,可以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视频;微生物;实验教学

一、引言

微生物学是生命领域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而微生物实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1,2],因此微生物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微视频”的热度日益增长,在当今“微时代”下,结合微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整合微生物实验,其最大特点就是“微、短、精、妙”,即在形式上“微”、在时间上“短”、在内容上“精”、在整体效果上“妙”[3],可以把整个微生物实验切割成若干个微小的学习模块,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微视频的发展可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可以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可以促进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微视频的概念和特点

1.微视频的概念。微视频是指学生通过手机、PC等视频终端观看,一般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10分钟的小视频,具有形式多样、简易制作、针对性强等特点[4]。微视频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现在较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是微时代下的新教学模式。

2.微视频具有开放性和规范化特点。微视频可以依托“爱课程”网站、吉林大学课程网站、吉林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以及各大网站,来实现各大高校的学生学习使用,微视频可以在手机、PC等电子终端播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5]。由以往的几十分钟的视频变成多个知识点的微小视频,由于微视频时间短、内容精练、画面感强,因此微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视频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操作等,例如,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规范接种环的灼烧方式、无菌技術操作以及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操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观看微视频,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再通过教师解答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这样就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也加强了对实验的了解程度。例如摇床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避免了教师的重复讲解,减轻了负担,实验老师只需要解答问题即可。学生按照规范操作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为以后科研夯实基础。

三、微视频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以综合性大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系统传授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微生物实验,学生能够系统理解实验流程,牢固掌握操作技术,准确把握课程要点。要求学生实验前要参加实验原理与技术的讲授,认真预习操作和注意事项。学生应掌握无菌技术、显微技术、培养技术及灭菌、取样、稀释、接种、染色、显微观察、制片、菌种保藏等技能。因此,微视频能有效地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拍摄成一个简短的微视频,可以突出其重点、难点,所以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微视频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微视频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微视频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中的应用。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又是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6,7]。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安全、规范的实验素养,强化学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实验安全意识[8]。

将微生物实验室的用水、用电、用火安全录制成微视频,告知学生一些消防的注意事项;将灭火器、灭火毯、防火沙箱的使用录制成微视频,告知学生一旦出现火灾等突发事件,不要手忙脚乱,要按照微视频里的规范操作将火种扼杀在摇篮里;将动物尸体的处理、微生物废弃物的处理录制成微视频,告知学生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微视频可以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意识。

2.微视频在仪器使用操作规范中的应用。大型高精密仪器在实验课中使用次数很少,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就显得有些困难。例如,细菌鉴定仪是一个可鉴定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精密仪器设备,学生的不小心操作失误就会造成仪器损坏,但是微视频的介入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将危险降到最低,首先,学生可以在预习时反复观看微视频,记住要点及注意事项,再由老师亲自讲解仪器的原理、规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看管下操作精密仪器,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到增加。通过微视频来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得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仪器使用习惯,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

3.微视频在实验基本操作规范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实验中一个经典的实验项目,分离纯化是基本的技术内容。让一个毫无基础的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记住要点及注意事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学生普遍反映,堂课记住的内容很少,在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时,一些操作环节的关键地方和注意事项还是忘记了,如果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观看又太浪费时间,这样完全打消了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大纲要求,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环节,将每一个操作环节录制成微视频,时长不要超过2分钟,将每一个微视频串接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微生物分离纯化的部分,这样可以依据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同,将微视频引入微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方便学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明确了实验教学针对性,进而增强实验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微视频“查漏补缺”,找出问题与教师交流讨论,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9],这种“微、短、精、妙”的微视频实验教学改革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大幅度地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微视频引入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课前预习实验基本操作、仪器基本操作等内容,课后可以复习已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微视频的使用,辅助了教师,减少了工作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微视频的引入,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到相对平衡的水平;使得教师重复讲授的问题得以解决。一个简单的教学手段改变,就可以显著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夏婷,赵艺,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1,38(6):249.

[2]焦振霞,郑卫北.改革微生物实验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9):1328-1332.

[3]詹世雄,黄俊生.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设计与制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1-254.

[4]房红莹,王蕾.微视频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0):771-773.

[5]桑海翎.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49-52.

[6]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1-185.

[7]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16(3):193-195.

[8]杜云翔,吴福根,刘贻新,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实验室安全周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9-282.

[9]李健军,许昭,白艳红,等.微视频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89-191.

作者:李臣亮 贾东旭 孟令军 杨雪薇 刘艳

上一篇:监管弊端的医疗论文下一篇:中西医结合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