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教育部6月20日在苏州举办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交流各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做法,部署下一步深化職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工作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鄉村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从乡村文化的政策、困境、难题出发,以艺术职业教育助力文化振兴为实施路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结合珠海市西区乡村的独特性,尝试抓住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契机,从职业教育入手,拓展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视角,以点带面,以期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些特色鲜明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乡村振兴;乡土;艺术;

国家引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和使命。然而,在加速乡村建设中,过分追求效益, “千村一面”的乡村振兴模板,必将对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珠海市西部乡村地区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区位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文化独特性、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等特征,如何传承农耕文化,让乡土人文资源助理乡村振兴,打造示范性乡村振兴样板区,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艺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新机遇。因此,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接国家战略,以珠海西区乡村为例,试图以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为实施过程,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些思路。

一、 国外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都面临过乡村衰落的困境,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是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国家就意识到乡村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积极探索乡村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如下表1)

综上所述,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战略切入点不一样,但都是从重点示范到全面推广,挖掘、尊重和保护本土乡村文化,重视民众的培训和广泛参与,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国内已有很多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建议,然而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从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切入,关注人才的培育,最终反哺乡村建设的不多。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例如“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在此背景下中国新农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承担更多的功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乡村振兴建设中“千村一面”,文化特色不明显,产生了“单调乏味”‘散而不精’等问题日益凸显。事实上, 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环境风貌等特色。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弘扬乡贤文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实践的不断推进,乡村面貌确有改善,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忽视了乡村本土文化的价值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缺乏对本土乡村文化、乡村文脉的梳理,忽视本土乡村建筑特色、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以及古树木,而将城市元素野蛮植入,导致生态破坏,乡村整体布局不接地气,影响了乡村的健康、和谐发展。部分乡村忽视自身的文化特点,盲目模仿一些网红案例,依然停留在农家乐,“油菜花村”,形式单一,缺乏连贯性,很难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缺乏乡村文化自信

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例如竹编、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然而,乡村文化往往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了解不多,甚至轻视传统文化价值,崇尚的是城市文化的肤浅景象,甚至出现了靠恶搞、审丑、低俗吸引眼球的广西“网红村”。 因此,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全以此唤醒乡愁记忆,把握归属感和身份认同,锤炼文化自信,提升审美高度。

(三)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近年来虽然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物质环境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只能接受简单可行、利于组织且不需要成本的传统休闲娱乐方式,如打麻将、串门、聊天等。

三、艺术职教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

本文结合珠海西区乡村本土传统文化及非遗资源,在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乡村文化资源,将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又是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

1)构建艺术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教育体系

艺术职业教育要立足国情,对接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育新时代人才,最后反哺乡村建设。

①探索组建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双师型”应用型教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组织本土文化继承人和教师双向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查阅当地历史文化资料、走访当地的非遗传人以及参与当地的一些文化类的项目深入学习掌握当地的文化特色。

②着力推进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定向艺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积极

推进教育体系改革,设置与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艺术专业以及课程体系,让乡村文化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将珠海西部特色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通过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对原有的乡村文脉进行梳理,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与传统资源的碰撞,使学生从课程的时代性导向出发,对丰富的乡村文化进行拆解、融合、提取,真正的领会珠海西部乡村文化的精髓,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哺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趣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作品。

2)实施艺术职业教育打造乡村文化载体战略

艺术教育介入乡村不是表象粉饰,而是在保护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将珠海西部乡村本土文化、“非遗“与专业融合,振兴传统手工业,创新文创产品,文化节庆,把乡村旅游目的地设计成为本土艺术实践基地,农事节庆,本土特色民俗等,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

3)推进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艺术职业院校具备多元化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教师学生下乡志愿服务、选送村名进艺术职业院校培训、非遗项目的技艺培训班等。

4 结语

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繁荣,乡村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但在发展中也暴露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千村一面的问题。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艺术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学生或村民最后反哺到乡村建设中去,将本土乡村文化和記忆通过艺术的手法融入到乡村建设的载体中。这是时代赋予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也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颖, 周波, 唐柳. 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J]. 规划师, 2019(13).

【2】刘云刚, 陈林, 宋弘扬.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 v.35;No.179(03):98-106.

【3】汪冬梅.日本、美国城市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 2 0 3 ( 9 ) : 69-76

【4】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 2019, 000(002):97-108.

【5】邸敏学任晓华.乡村振兴的文化之维[N].光明日报,2018-05-25.

【6】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 “非遗”保护[M].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2.

【7】刘永涛.日本 “造乡运动” 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 ( 6) : 116.

作者简介:陈巧丽 1987/11/16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株洲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课题名称: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 (编号:2019ZC216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

作者:陈巧丽

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2: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教育部6月20日在苏州举办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交流各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做法,部署下一步深化職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工作要求。

会议指出,党中央将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职教20条”印发以来,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一批政策密集出台,安排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经费237亿元、实训基地建设经费66.5亿元,集中释放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

会议强调,要以改革和落实为主基调,以“职教20条”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第一,各地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职教20条”。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完善地方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贯彻落实“职教20条”具体方案,可在体制机制、产教融合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二,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双高计划”要集中资源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的“清华”“北大”。对高职扩招,各地要做好两次补报名工作,对社会考生注重分类教学和管理,细化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组合式激励办法。

第三,启动实施好一批改革试点。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把牢质量关,与“三教”改革相结合,参与试点的院校要同步参加“学分银行”试点,在探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上迈出实质步伐。要完善社会化评价机制,并坚定不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第四,有针对性地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抓校企流动、培养培训和绩效激励,将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要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体系,要完善考试招生和管理办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畅通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通道。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苏州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了解校企双元育人等做法。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相关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代表,各地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3: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案例分析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需求、国家重视、人民需要,近几年党和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本文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标准要求,主要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几方面,浅谈对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及对深化改革的认识。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招生就业

201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年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曾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自己对有关文件的解读、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以及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下面主要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几方面,谈谈自己对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及对深化改革的认识。

1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深化校企合作的问题

1.1.1 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广度深度不够。卫生类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是与医疗单位之间的合作。形式主要局限在学生实习就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用工层面,医疗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教材建设、专业建设、临床指导等信息反馈少。

1.1.2 校企合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医疗单位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学生需缴纳费用才能进入医疗单位实习,顶岗实习期间人身保险缺少保障,没有享受到技工类实习生的工资待遇。

1.1.3 没有综合性附属医院支撑,难以达到产学研有机结合。卫生类知识更新快,专业教学与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教师需要每年到临床岗位进修,学生需要到临床岗位实践锻炼。学院急需一所综合性医院供师生實践教学。由于建设综合性附属医院,投入过大,运营成本高,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

1.2 促进学院服务社会职能的问题

1.2.1 开展社会培训。目前,社会上家政、养老、月嫂等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无证上岗,社会缺乏正规的培训机构。学院是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设有专门的成教培训机构负责社会培训工作,完全有能力开展养老护理、居家护理、康复治疗、育婴师、推拿按摩、家政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培训项目,但目前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不够。

1.2.2 发展养老护理产业。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学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2008年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潍坊滨海常青园老年护理院。既是学院的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又面向社会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护理院已正常运营7年,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探索了路子。学院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教育资源,积极承担老年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1.3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3.1 专业教师数量少。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高职学院师生比应达到1:18。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升格后,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增加,达到万人规模,但学院人员编制增加有限,核定编制只有400多人,师生比难以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需要大量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1.3.2 专业教师技能素质不强。一是原有专业教师缺乏高校教师相应的培训,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二是新进专业教师技能素质不强。教育部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准入标准,在引进新教师时,人事部门实行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过分强调学历、证书等,没有把相关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纳入进来,新进专业教师技能素质不能保证。

1.3.3 高水平师资缺乏。既能从事教学又能临床执业的“双师型”师资缺乏,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技能人才紧缺。

1.3.4 学院用人缺少自主权。教师引进由编制部门下达指标、人社部门组织招录,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急需的专业教师由于身份编制、学历层次等原因很难考录进来。而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学历层次高、文化基础厚通过现行招考制度进入学院,但这些教师没有工作经历,专业技能不强,不符合学校的要求。

1.4 招生计划不足及在校生升学难

1.4.1 招生计划不足。根据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近年的招生情况,报考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考生数量远远大于教育厅审批的招生计划,大批考生因计划不足改报志愿,计划数很难满足考生的需求。

1.4.2 在校生升本科渠道不通畅。高职升本科只有通过专升本考试一种方式,从中职升本科只有通过春季高考唯一方式,而且招生计划少,学生文化基础差,升学困难。

2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2.1 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校企合作

2.1.1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出台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明晰医疗单位在卫生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促进学院与医疗单位的深度融合。

2.1.2 建立起由学校、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工作机制,组成校企合作联动平台,使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医疗单位深度参与学院教学管理,与学院共同进行人才需求预测、标准制定、教学实施、顶岗实习与推荐就业等,共同参与学生实习就业协调工作。

2.1.3 整合资源,将当地具有一定实力的医院划为学院附属医院,提高学院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2.2 政府协调发挥学院资源优势

2.2.1 政府协调,承担培训项目。政府协调民政、卫生、老龄委等部门,由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承担家政、养老护理、育婴师等职业培训项目。

2.2.2 发展老年护理产业。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由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区域内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尽到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

2.3根据发展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1 根据办学实际核定编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院校编制标准,增加学院教师编制,拓宽用人渠道,及时引进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的紧缺专业师资。

2.3.2 扩大学院用人招聘的自主权,高层次人才由学校自主聘任。

2.3.3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的制度和机制,增加学院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增加培训机会。

2.4 解决职业教育升学难的问题

2.4.1 放开招生计划,扩大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注册入学和学院单独招生的比重。学院根据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和师资等情况申报招生专业和计划,高职学生实行注册入学。

2.4.2 扩大专升本比例,给高职学生更多继续深造的机会。

作者简介:

吴殿臣, 1981年生,男,山东兰陵,大学本科,硕士学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作者:吴殿臣 董娜

上一篇:预算实施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水电投资项目管理论文